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白杨礼赞教学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 白杨礼赞》教案 苏教版
《第2课白杨礼赞》教案\★教学目标1.理清本文的抒情线索,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主缄分明,了解本文由景及树,由树及人的思路,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体会排比、反问的修辞效果,品味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3.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了解白杨树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
★教学重点1.理清本文的抒情线索,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主缄分明,了解本文由景及树,由树及人的思路,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体会排比、反问的修辞效果,品味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象征艺术手法,了解白杨树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
(播放歌曲《小白杨》)高尔基借海燕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那么中国作家茅盾又借小白杨来赞颂什么呢?一起学习《白杨礼赞》 (板书课题、作者)二、课前热身。
1.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常用笔名:茅盾、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形天等。
现代作家、小说家,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文化活动家、社会活动家。
处女作三部曲《蚀》:《幻灭》《动摇》《追求》(中篇)。
长篇小说《虹》,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短篇)。
1981年3月27日,病逝于北京。
辑有《茅盾全集》。
1981年10月,中国作家协会决定启动茅盾文学奖。
这是中国文学的最高奖项。
2.背景:《白杨礼赞》写于皖南事变之后(1941年3月)年的重庆,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
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群众,壮大抗日力量,团结一致,多次粉碎敌伪的“扫荡”,巩固并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民主根据地。
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
这期间,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怀念延安生活、歌颂党的英雄儿女的优秀散文姐妹篇《风景谈》《白杨礼赞》等散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白杨礼赞》教案 (新版)苏教版
《白杨礼赞》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2.理解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设计思路《白杨礼赞》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写作的经典篇目,因而在设计中,对象征手法的理解就成了本文的学习重点。
首先在导语中,就先将象征这一写法初步渗透给学生,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象征。
接下来在整体感知的朗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文章中白杨树象征什么。
在品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采用象征这一写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象征手法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人(播放歌曲《小白杨》。
)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散文《白杨礼赞》。
2.简介作者(1)让学生起来介绍。
(2)明确:(出示课件1)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二、自主学习师:本文的题目《白杨礼赞》,“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
下面放声朗读课文,用笔标注关键词语,以此体会作者为何要赞美白杨树。
并做以下题目。
(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1.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句子。
2.读完课文后,小组交流。
交流句式为:我读出了一株_________的白杨树,它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赞美白杨树的?4.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5.为什么要刻画白杨树的具体形象?6.为什么要用几个排比、反问句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7.为什么篇末写楠木?8.就自己的理解,谈一下象征手法的作用。
9.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白杨礼赞教案苏教版
《白杨礼赞》教案一、教学目标(一)明白得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二)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情感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
(三)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和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西北高原上白杨树的资料片,让学生对白杨树有些感性熟悉。
2.释题:“礼”,崇拜,题目的意思是怀着崇拜的心情赞美白杨树。
3.了解有关写作背景和文学常识。
阅读课文注释①,教师补充:茅盾,现代闻名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诞生在浙江桐乡。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时期。
茅盾在1938年末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
这期间,他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进展了敌后的抗日依照地。
作者从抗日依照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
由于那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因此采纳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整体感知,初步把握课文大体内容1教师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在听读时,听准语音语调,扫清文字障碍。
[妙手偶得] 课文中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取得的。
语出陆游诗《文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妙手,指技艺精湛的人。
秀颀:美而高。
颀,高。
[主宰] 支配。
通常还有把握、支配人或事物的力量的意思。
[旁逸斜出] 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隔壁斜伸出来。
逸,逃,逃跑。
2学生自由朗诵全文,初步体会文章的情感,明确全文抒情线索。
明确:赞美白杨树的“不一般”是本文的抒情线索。
文中五次提到白杨树的不一般,把有关的语句一一找出来。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白杨礼赞茅盾一、教学目标、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
2、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象征手法,在记叙中抒情。
三、时安排教学时数两时第一教时一、教学重点理清全文脉络;重点讲读第三段。
二、教学步骤(一)、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提问:茅盾是笔名,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他写的最著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茅盾已于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七日逝世。
党中央给予他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先驱者和伟大革命文学家”的高度评价。
《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
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要求学生轻声读文,边读边思考,并做好下面的填空练习。
一开始就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接下来并不说明道理,而在第2自然段写景色,交代了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4自然段承上启下,又回到了对白杨树的赞美。
第、6自然段描绘了白杨树的和,突出了它的不平凡。
第7自然段把白杨树象征为,点明了主题。
最后,第9自然段以斥责,赞美白杨树收尾。
按照这条思路,本文可以分成五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第二段(第2—4自然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段(第、6自然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段(第7、8自然段),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的主题。
苏教八下《白杨礼赞》教学设计说课稿6篇
《白杨礼赞》教案10学习目标: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对北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
体会恰当运用排比反问句式对于表情达意的作用掌握作者分层次描写白杨树的方法。
一、导入、示标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茅盾的《白杨礼赞》,学习目标:1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对北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
2 体会恰当运用排比反问句式对于表情达意的作用3 掌握作者分层次描写白杨树的方法。
二、出示自学指导读课文第5-9节,思考:1 课文第五段是对白杨树的正面描写,你能说出作者描写的层次吗?2 (1)探究.练习三(2)作者为什么赞美白杨树?3 课文结尾写楠木是否离题?为什么?三、生读书、思考四、讨论、交流1 第五段先总述白杨“力争上游”的特点,再分别描绘白杨的干、枝、叶、皮,最后抽象出白杨“倔强挺立”、“不折不挠”的性格特点。
2 (1)引导生读四个句子,理解它们的含义,明确答案。
反问句的问法:1句用肯定的语气表达否定的语气,后三句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语气。
意思逐层加深:由“不只是树”联想到人:“至少象征了北方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最后联想到“在华北平原……精神和意志”。
(2)引导生从文中找句子。
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精神。
师小结白杨的象征意义。
3 指名生答不离题A 它与白杨形成对比B 引出赞美楠木的国民党蒋介石们,表明自己对党领导的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
(师可适当介绍写作背景)五、作业请你仿照第五段,选择一种树木花卉,对它作一段正面描写。
教学重点:1,象征的艺术手法;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方法。
2,准确而富有感情的语言。
3,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象征的艺术手法。
预习要求:1,阅读预习一,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完成预习三,1,31,给下列字注音:错综毡子外壳昔主宰垠砥恹逸晕圈倔强虬枝婆娑楠木颀2,解释下列词语: (四音节合成词要求说出结构)视野黄绿错综妙手偶得锤炼主宰垠坦荡如砥倦怠潜滋暗长恹恹旁逸斜出参天婆娑伟岸纵横决荡秀颀教时安排:2 教时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1,通过复习学过的课文找学生介绍茅盾。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白杨礼赞》教学案(2) 苏教版
课题:
《白杨礼赞》(二)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 课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理解反问、排比的手法特点。
2、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课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2、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复习引入】
四、师生共同小结课文。
五、课堂反思:这节课我的表 现怎样?我有怎样的收获?
六、作业设计:(一)
1、描写白杨Leabharlann 赖以生长的环境美的语句: 。2、描写白杨树自身形象美的语句: 。
3、描写白杨树内在神美的 语句: 。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练习
题白杨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柟枋②伍,甘居榆枣③俦。丹青标风骨,誓与子同仇。
注:①1941年茅盾(白杨礼赞)发表后,一位画家根据(白杨礼赞的题意,画了一幅白杨图。茅盾看后,觉得礼赞白杨之情似乎意犹未尽,于是又写下这首格律诗。
②木冉枋:贵重,粗大的木材,诗中意与文中楠木相同。
③榆枣:原指榆枣树,诗中意与“木冉枋”相对,与文中白杨树同意。
1、这首诗和《白杨礼赞 》表达的主题一样吗?为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合作,教师只做适当补充。
3、理解反问排比的手法特点
(1)让学生把这四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朗读体会语气。
(2)明确:陈述句语气一般,反问句寓答于问,以反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加上运用排比形式的反问,加强了气势,更加肯定有力。
三、追踪美点,赏读课文
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最形象的、最能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最自然的思想 教育的语句、语段等,加以背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白杨礼赞》教案 苏教版
有人把散文《白杨礼赞》比作一幅幅画,或浓墨重彩,或工笔细描,或抒情写意。那么听朗读录音时,你脑海中浮现了哪几幅画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茅盾笔下的白杨树是一种怎样的树?用“白杨树是的树”的句式表达。
如:白杨树是倔强挺立的树。
白杨树是不折不挠、对抗西北风的树。
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树。
白杨礼赞
课 题
白杨礼赞
课 时
2-1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的音形义,初步感知白杨树的外形美。
2、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
教 学
重、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感知白杨树的外形美。
难点: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具
PPT
预习要求
1、借助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学:问题探究:
(一)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1)白杨树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视觉感官的美的享受,更让我们感受到他坚强向上、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很显然,作者将白杨树人格化了。
(2)课文仅仅是赞颂白杨树吗?本文深刻的主旨,集中表现在第六自然段,仔细阅读、认真揣摩这一语段,说说白杨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测:完成《伴你学》“达标导测”
(高原风景图 白杨特写图 物人联想图)
生长环境(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雄壮、伟大
外部形象(干,笔直;枝,靠拢;叶,向上;皮,光滑)旺盛,力争上游
内在气质(倔强挺立、向上发展、不折不挠)坚强,有斗争精神
初二语文课时设计活页纸
课 题
白杨礼赞
课 时
2-2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白杨礼赞教案2
(明确:欲扬先抑后面用四个排比反问句,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看 第8段的在文中的主要作用,体现了怎样的 主题?(主题句:“白杨树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少的朴直、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白杨礼赞
课题
白杨礼赞
教学目标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把握本文的主旨。
2、明确本文的抒情线索及由景到树、由树到人的写作思路
3、学习北方抗日军民的顽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课时计划
1课时
教学重点
象征手法及象征意义的揭示;
教学难点
分析人与树的相似之处。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
活动
一、复习回顾
4、篇末写楠木是否多余?
(说明:品味美文,提高审美能力;品手法,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温习衬托的写法。)
品味写法;
欲扬先抑对比衬托象征
三、写作实践:
以梅 、竹、粉笔、蜡烛、松或其它你喜爱的事物,任选一个事物,写一个小片段,以象征手法为主要表现手法。
3、指导写作:以梅为例,先说说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相似点。然后说说思路。最后写作。
教师明确是时候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独立完成课堂写作练习并起来念给同学听
课堂练习
见写作实践
以梅、竹、粉笔、蜡烛、松或其它你喜爱的事物,任选一个事物,写一个小 片段,以象征手法为主要表现手法。
课堂小结
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 。通过象征,来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歌颂党和人民群众。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必须注意象征的事物和被象征的事物之间,在特征的表现上具有共同之处。如白杨树力象上游的形象,直的干,靠紧向上的枝枝叶叶,朴质的皮,以及倔强挺立的斗争性格,
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2《白杨礼赞》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白杨礼赞》班级姓名备课组长教师“个备”或学生笔记栏【学习目标】1、内在美。
2、通过对白杨树具体形象的分析,掌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体会白杨树的“不平凡”,理清本文线索。
【课前预习】1、读课文,圈划文中的生字、新词,掌握音、形、义大毡子( )主宰 ( )倦怠 ( ) 婆娑( ) 虬枝( )旁逸斜出( ) 无边无垠( )秀颀( ) 恹恹欲睡( )坦荡如砥 ( )2、(1)画出全文直接礼赞白杨树的语句和段落,并理清文章结构。
(2)请找出具体描写白杨树形象的段落,大声朗读。
想想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学习过程】一、导入我们曾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曾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也曾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今天我们再领略一下“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的白杨树的俊美。
二、新授1、作者介绍茅盾:中国现代杰出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腐蚀》;中篇小说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短篇小说有《林家铺子》。
本文是茅盾先生所写的散文,题目为《白杨礼赞》那么什么叫做“礼赞”?——怀着敬意的赞扬2、感知文本(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全文直接礼赞白杨树的语句和段落,并理清文章结构。
——第1小节、第4小节、第6小节、第8小节、第9小节(2)齐读这些段落,品味文中“怀着敬意”的赞美。
并归纳出:“不平凡”三个字既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作者用来结构文章的线索。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出“敬意”“赞美”。
3、研读文本(1)白杨树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树,作者要如此高度赞美它呢?请找出具体描写白杨树形象的段落,大声朗读。
——主要是第5节A. 开篇点题,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B.本文赞树的目的是为了赞人。
C. 作者一唱三叹,反复歌咏白杨树的“不平凡”。
这“不平凡”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用来结构文章的线索。
D. 作者先写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而后指出但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采用的是先扬后抑的写法。
第2课《白杨礼赞》教案(苏教版初二下)4doc初中语文
第2课《白杨礼赞》教案(苏教版初二下)4doc初中语文白杨礼赞·教案例如之三教学目的1.把握托物抒情线索,领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了解象征手法。
2.把握排比句、反咨询句。
3.进行朗读训练。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托物抒情散文,〝托〞白杨树,〝抒〞颂扬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之情。
要让学生读明白这一点,必须紧紧抓住白杨树的形象与抗日军民之间的联系;从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到白杨树的外形描写,再到内在气质的刻画,层层揭示象征意义。
象征是艺术表现手法而不是修辞,这一点可用例举的方法让学生明确象征与比喻;象征与拟人的区不。
重点分析5、7段。
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适于朗读。
教师给以朗读指导,有条件的可听朗读录音。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对白杨树外在形象及内在气质的描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这一单元是散文单元。
我们将在那个单元里学习三篇散文,看作者是如何样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或边叙边议的;我们还将学习唐宋时代的五首诗,这五首诗差不多上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篇。
现在我们开始学习抒情散文«白杨礼赞»〔板书课题与作者〕。
1.关于作者。
咨询:哪位同学明白茅盾的名〔沈德鸿〕与字〔雁冰〕?咱们曾经学过他的什么作品〔«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他是现代闻名作家,逝世于1981年。
«子夜»、«林家铺子»是他的代表作。
2.了解写作背景。
(1)背景:指名学生读注释①。
(2)写作目的:指读注释①最后一句。
3.释题、设疑。
〝礼赞〞是尊敬和颂扬的意思。
什么缘故作者要颂扬白杨树呢?白杨树与依照地人民的品质有什么内在联系呢?二、通读课文。
1.听录音朗读〔或教师朗读〕(1)初步了解全文大意:(2)划出个人不认识不明白得的字词2.看课本上的词语注释,结合原文语境明白得。
查字典,给预习提示中的加点字注音。
补充:3.轻声自读课文,划段。
4.讨论划段,概括如下:〔板书〕第一段〔1自然段〕点题,我颂扬白杨树。
第2课《白杨礼赞》教案(苏教版初二下)6doc初中语文
第2课《白杨礼赞》教案(苏教版初二下)6doc初中语文白杨礼赞·教案例如之一教学目的一、在学过比喻的基础上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体会排比、反咨询的修辞成效,初步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二、明白得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纯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为捍卫党、捍卫社会主义与一切邪恶势力作斗争,同时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垠、砥、恹、虬、娑、楠、欣〞等字的读音与写法。
2.把握以下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妙手偶得、锤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恹恹欲睡、倔强、参天、不折不挠、伟岸、朴质、挺立、仿佛、纵横决荡、秀颀。
教学设想一、教学重点:描写白杨树的形象、性格,以及揭示其象征意义的第5—8自然段。
让学生自读来领会,少进行分析。
二、教学难点1.象征的手法。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
这具体形象是文章的要紧题材,是占文章要紧地位的象征体,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和人类组织的性质。
2.散文〝形散神不散〞的韵律结构特点。
3.分析描写黄土高原以及结尾与楠木对比的作用。
三、这是一篇抒情散文,采纳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的颂扬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坚强不屈的品质,抒情成分较浓,因此教法上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加强感情朗读,播放录音,预备好白杨树、黄土高原的挂图或幻灯片。
四、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介作者、时代背景;粗读课文,理清全文脉络;重点讲读2、3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解题。
这一单元是散文单元,学习那个单元,不但要把握课文内容,要更学习阅读散文的方法和把握散文的特点。
那个单元的第一课是«白杨礼赞»。
板书课题及作者。
提咨询:前面,我们学过茅盾的一篇什么文章?〔学生:«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是讲明文。
〕茅盾原先叫什么名字?出生在哪个省?他闻名的代表作品有哪些?请一同学上黑板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杨礼赞教学案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学习象征手法;
2、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课前预习】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根据汉字写拼音。
倦dài()qiú()枝错zōng()主宰()
楠()木秀qí()yānyān()()欲睡
2. 下列词语里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且直接订正。
黄绿错综锤炼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旁逸斜出积雪初融
纵横绝荡直挺秀颀
3 填空。
(1)《白杨礼赞》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 。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 。
本文
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__(叙事、抒情)散文,白杨树象征了__________________ 。
(2)文题中礼赞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根据要求改变句式。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
一样傲立挺然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过程】
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2、作者简介;
3、检查字词预习;
4、自读自悟:请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以“作者赞美了
的白杨树”的句式说一句话。
5、合作探究:
(1)作者从哪几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呢?
(2)作者仅仅是赞美白杨树吗?如果不是,还赞美了什么?
6、介绍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
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
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
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
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7、知识锦囊:(学习象征手法及运用)
象征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抽象事物或思想感情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的事物和被象征的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像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8、布置作业:
9、质疑小结。
【当堂训练】
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9.用一句话概括选段文字内容
10.你怎样理解文中加点词”也许”的作用?
11.文中划线语句两个分句能否前后调换顺序?两个分句分别是从哪两个层面上揭示白杨树与北方农民的共同点?
12.选文最后一段写的是楠木,与文中心偏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提升】完成时间 20 分钟
峭壁上的树
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
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搏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摇曳在我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
它高不足尺,叶疏花迟.云缠它,雾迷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然而,酸枣树并没有被征服.它不低头,不让步,于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炼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
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生惯养让人伺候,抚慰,动辄就使性子给点颜色瞧瞧.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酸枣树默默地兀立肴,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与春天紧紧握手,与日月亲切交谈,天光地色,尽纳尽吮.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让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抬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贺祝福.
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只有一粒,而且几乎小得为人们所不见.
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霓云.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或许正是那颗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到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
13.前四段从那两个方面写酸枣树生存条件的恶劣?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14.从第五段中找出具体体现“不鄙位卑,不薄弱小”的语句。
15.文中“像俯冲搏猎的雄鹰”,“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像万仞峭壁的灵魂”,其中“雄鹰”、“风景”、“灵魂”分别指什么?
16.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重点写酸枣树的同时写了桃李杨柳;《白杨礼赞》也在写白杨树的同时写了楠木,共同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写法是突出白杨树的______________突出酸枣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你对那一种树比较熟悉?你能描绘他的外形和性格吗?
【中考衔接】
.下列句子中排序正确的是()
(1)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岩石)突然发生破坏,产生地震波,从而在相当范围内引起地面震动现象。
(2)大多数地震在地面引起的震动只有灵敏的仪器才能察觉。
(3)当地震很大的时候,地球介质破坏区的尺度可达几十甚至几百公里
(4)破坏的开始的地方成为震源
(5)震源在地球表面的垂直投影成为震中。
A. (1)(4)(5)(3)(2)
B. (2)(1)(3)(5)(4)
C. (1)(2)(4)(5)(3)
D. (2)(4)(5)(1)(3)
【收获反思】
《白杨礼赞》参考答案:
【当堂训练】
1. ①②③④‖⑤⑥
2.①
3.C
4.本段写黄土高原,目的是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生长在“雄壮”“伟大”的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也定是不平凡的;而驱赶了“倦怠”“单调”的情绪,令人振奋得惊叫起来的正是白杨树。
这样写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很好地衬托了白杨树。
5.水墨画油画
6.崇敬的赞美
7. 《白杨》象征着在新疆扎根、生长作出贡献的知识分子和后继者。
《白杨礼赞》象征了北方的农民,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战军民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与意志。
【课后提升】
1.pōu lì shùn
2.多而杂乱讥笑
3.B
4.(1)顽强不屈,坚韧傲然,具有不可阻挡、永不悲观的精神。
(2)赞扬种子萌发的巨大力量和野草生长的坚韧不拔,鼓励广大读者以此为榜样,振奋精神,坚持“长期抗战”。
5.从侧面和正面烘托野草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