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米勒灵魂自救心路历程探微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亨利.米勒灵魂自救的心路历程探微

摘要当代美国作家亨利·米勒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经历了痛苦的反思和探索。他苦苦地呼唤心灵的回归,充分展示了对人性本真的渴望。通过再现真实的自我,米勒救助了自己的灵魂,也为已陷精神荒原的现代人带来了心灵上的慰藉和鼓舞,最终实现了自我价值。

关键词:亨利·米勒寻找自我灵魂自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亨利·米勒是当代美国文坛上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用清醒的、冷静的眼光来观察世界,毫不留情地揭露现代大都市生活的腐朽堕落,并通过暴露自己的过失、描写自己的不幸和迷惘来控诉社会对人的精神腐蚀,批判文明对人的自然本性的扭曲。在亲身经历了难以摆脱的噩梦之后,米勒沉痛地反思自己灵魂遭扭曲、心灵受践踏的过程,最终认定只有通过自救才能重新找回自我、恢复人性的本真。亨利·米勒寻找自我的心路历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人性的复苏、心灵的回归、灵魂的自救。

一人性的复苏

亨利·米勒生活的年代正值西方资本主义步入垄断资本主义的关键阶段。20世纪初,西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经济实力都达到了空前发达的程度,物质生产极大丰富。而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必然造成社会产品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日益悬殊的现象。与此同

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关系随之变化,从而动摇了上层建筑,体现在人自身上,就是人的主观意识、宗教观念、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嬗变。人们对资产阶级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的信念破碎了,人们甚至开始怀疑“全能的上帝”,当时社会经历着一场有史以来精神危机的空前浩劫。可以说,这是一个充满过多失望的时代。这种社会现状反映在文学上,就形成一种怀疑、苦闷、彷徨的基调,主要体现在“迷惘的一代”的作品中。“‘迷惘的一代’作家大多是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青年人,受帝国主义战争宣传的欺骗,他们曾怀有抱负和理想奔赴欧洲战场,但战争中的残杀、恐怖和由此带来的种种苦难,不仅损害了他们的肌体,也破碎了他们的心灵,冷却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于是,用近乎麻木的语气来描述战争的毫无意义,表现年轻一代被扭曲的精神状态和痛楚心境,便成了这一类年轻作家的创作主题。”米勒在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文学创作,他与同期旅欧的美国作家一起面对西方精神世界的荒原并试图寻找出路,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却导致了人性的异化、自我的丧失。米勒于是尽情地放纵自己,主要表现为对性生活毫无节制、无所顾忌、随随便便。人的放荡不羁往往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内因可以用弗洛伊德的人性观加以解释。在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中,弗洛伊德提出:体现本能冲动的“本我”是无意识的,其中包括食欲、性欲等基本需要;“自我”是理性的代表;“超我”则深受父母权威和社会外部环境的影响。从人格“本我”层次中的快乐原则出发行事,“本我”和“自我”之间的控制

区失调就会导致其非理性的行为,从而揭示了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辩证关系。“由于人的理性与非理性(如本能欲望)两个方面同处于一个对立统一体中,而理性是主导的方面,失去了理性,那么人就会成为纯动物性的人,而人的非理性因素便会成为兽类的兽性。动物性即以本能欲望来作为支配力量而没有理性,人类社会中的人应该既有本能欲望又有理性。在动物与人的理性之间存在着意志、情感、心态等过渡地带,理性与非理性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米勒的“卑鄙”、“下流”、“无耻”,是他在西方文明社会里人性受到压抑、摧残、扭曲而不得不做出的强烈反应。“一个人如果老是回避自己的这一部分自我,或那一部分自我,尤其对自己那部分丑陋的自我老是躲躲闪闪,讳莫如深,那么他最终将变得十分虚伪,他真正的自我也将开始异化。处于这种状况下的人,不但不会改正自己的错误和过失,反而会扭曲人的自然本性,使人的表里差异越来越大。”对于米勒小说中出格的性描写,人们不应简而化之地认为“低级”、“庸俗”或“色情”,而应当看作是作者寻找自我、回归自然、重建自我的一种努力。实际上,性爱是米勒对抗无孔不入的癌一般扩散的西方腐朽文明的绝无仅有的方式。另外,也应该看到米勒这种自我否定的正面意义。人们往往不自觉地掩盖自己心灵深处阴暗的、不光彩的一面,而米勒则恰恰相反,他不仅勇于解剖自己、勇于正视自己灵魂深处的阴暗部分,甚至放大自己的“瑕疵”,向读者充分展示人性“恶”的、丑陋的一面,挖掘潜藏的“毒瘤”。米勒这种自剖的勇气是常人难以想象,更是难以做到的,在

古今中外文学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因而也是非常值得钦佩的。二心灵的回归

米勒在繁华喧嚣、腐化堕落的大都市里感到压抑、苦闷。在这精神的荒原里,他感到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感到心灵没有依托,与人的本真越来越远,离生活的本真越来越远,所以他努力寻找精神的家园,强烈渴望心灵的回归。

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在《马上沉思录》中谈到:

“一个人退回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回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那么,不断地使自己做这种隐退吧,更新你自己吧,让你的原则简单而又基本,这样你一旦要诉诸他们,他们就足以完全的净化心灵,使你排除所有的不满而重返家园。”

从心理定势出发,人在困境中总会自觉地寻找出路,这也是人类求生的一种本能。

米勒在精神的荒原中感受到痛苦、孤独和压抑,这促使他去找寻心灵的宁静和精神的家园。经友人介绍,1944年,他来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大瑟尔定居。这里的一切尚未受到人类文明的践踏和破坏,真可谓民风超凡脱俗,景色怡人悦目。他把这里视为自己苦苦寻觅多年后才找到的精神家园,视为心灵的归宿。可以说,大瑟尔质朴的宁静唤醒了米勒对生活的热爱。他由衷地感叹道:

“生活在这里,你不必非得在早晨喝咖啡的时候读日报或听收音机里传出的最新的耸人听闻的消息不可……你不必在拥挤不堪的、臭气熏天的地铁里急冲冲地去上班,你不必整天守着电话机,你不

会碰上纠察线,不会遇到警察向惊慌失措的民众投掷催泪弹,你不必非得给孩子买电视机不可。这里免去了那么多被美国其他地方视为‘正常’的烦恼,生活仍照样进行。”

大瑟尔的自然风光及安逸的生活使米勒感受到了回归自然的喜悦,淳朴的民俗民风使米勒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在大瑟尔,吉恩·沃顿善良睿智、慷慨大度,沃克·温斯洛急人所难,在米勒生活陷入困境时挺身相助,还有其他许多淳朴、热情的大瑟尔人在这个远离文明的世外桃源相互扶持、相互关爱,尽情演绎着人世间最为美好的真情。这与大都市人性异化,人与人之间相互猜疑的病态、冷漠的人际关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使米勒重新找到了迷失的自我并享受着

人性复归的快慰,这一切又激发了米勒对写作事业的执着追求。于是,他又开始一个文学创作的高峰期。在这个宁静的家园里,他写出了《大瑟尔》、“殉色三部曲”(《性爱之旅》、《情欲之网》和《春梦之结》)等一系列传世佳作。这些作品勘称表现他精神世界的散文诗,它们散发出一种能量,使人惊醒、觉醒,而不再昏睡、麻木。正如米勒的知音阿那依斯·宁所言:

“他的书予以我们的正是血和肉,犹如清风吹倒了枯树,他的书触到了这些树根,以后继续向下拉,去挖掘地下的道道清泉。”

也许,在米勒看来,这正是回归之路的开始。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人性观认为:人性是自然性、社会性及精神性的集合体。只有当一个人在不断地朝向精神世界发展、提升时,他才有可能更像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