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皇帝只是历史的奴隶

合集下载

《战争与和平》的名言,帝王是历史的奴隶

《战争与和平》的名言,帝王是历史的奴隶

《战争与和平》的名言,帝王是历史的奴隶1、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她】的芬芳。

2、任何看似愚蠢的东西,它一定也有值得喝彩的地方。

3、只要人们没有发现生命的游戏是愚蠢的,他就会期待它,人们一旦能够认识它的愚蠢,便会自杀,这是我将要做的。

4、没有人想到,承认与是非标准不相符合的伟大,不过是承认他自己的没有价值和无限的卑劣。

5、假使每个人只为他自己的信念去打仗,就没有战争了。

6、她们哭,因为她们是朋友,因为她们有好心肠;因为她们从小是朋友,却为金钱这样庸俗的事烦心;还因为她们的青春都过去了……但两人的眼泪都是愉快的。

7、生命、生活,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被人感觉出它的美好的,在平时往往被人忽略的内涵。

其实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自由地享受陽光,森林,山峦,草地,河流,在于平平常常的满足。

其它则是无关紧要的。

8、最高的智慧只有一种科学——整体的科学,这科学解释整个宇宙,以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要自己获得这种科学,就必须清涤并革新自己内心的“自我”,因此,在认识之前,必须信仰,并使自己趋于完善。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在我们心里放进了上帝的光,它叫作良心9、一个人为他自己有意识地生活着,但他是全人类达到的历史目的的一种无意识的工具。

人所作出的行为是无法挽回的,一个人的行为和别人的无数行为同时产生,便有了历史的意义。

一个人在社会的阶梯上站得愈高,和他有关系的人愈多,他对于别人的权力愈大,他在每个行为的命定性和必然性就愈明显。

10、帝王——是历史的奴隶。

11、自信得可以殉道的人,只有德国人才是这种人,正因为只有德国人的自信是根据一种抽象观念——科学,就是绝对真理的虚假知识。

法国人自信,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在智慧上和身体上,对于男人对于女人,是同样不可抗拒地有魅力的。

英国人自信,是根据他是世界上最有组织的国家的人民,因此他,作为英国人,总是知道他所应做的事,并且知道,作为英国人,他所做的一切,无疑他是对的。

何新历史札记:论秦昭王

何新历史札记:论秦昭王

何新历史札记:论秦昭王2015-08-09 11:46:54 何新:论秦昭王——中国历史第一帝【本文刊于何新著作《秦昭襄王年谱》】本文要义:史书中鼎鼎大名的秦始皇,不过一庸才而已。

真正奠基了秦国统一中国大业的伟大君王,并不是秦始皇,而是一向被史家所忽视的他的祖父——秦昭襄王。

1秦帝国是中国历史中最重要的第一帝国。

中国之政治史,始于《尚书》之尧舜禹三代,是为贵族举贤即城邦政治以及选举君王领袖之时代。

但在大夏君主禹死后,其子帝启继王位,改变选官制为传子制度,即家天下制,由此而建立夏王朝,是为中国的第一王朝。

而后为第二王朝商王朝及第三王朝西周王朝所取代。

西周晚期,厉王幽王之际,西周迭发内乱,其后游牧民族犬戎(或说即匈奴前身)入侵,而西周灭亡。

此后周王室东迁洛阳,天子失政,列国诸侯坐大,中原地区的城邦国家周边,则遍布非华夏游牧民族的戎夷蛮狄,是为春秋时代。

在春秋初叶,秦只是一个侧处西隅,杂居戎狄间不能问礼于中原的蕞尔小国。

但到战国时,秦则称雄七强之列。

其后二百年间,秦国以武力并吞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帝国。

何以能如此?《剑桥秦汉史》曾探讨列举以下原因:1.秦国具有地缘优势。

秦远处于华夏大家庭之西,孤立于其他各国之外。

它的东面是黄河大弯道,黄河先自北抽南,然后突然东流。

河之南通往秦的几条通道被山脉所阻,只有很少几个战略要隘可以通行。

在这些屏障后面,秦能在攻打其了国家之前聚集力量。

贾谊首先注意到这个事实。

他写道:“秦地被山带[黄]河以为固。

”2.“一种理论把秦军事上的成就归因于先进的冶铁技术,它断言,这种技术使秦能够给其士兵配备优于其他国家。

3.“秦的农业资源,由于在公元前246年以后的几年中建造了郑国渠以及约在同时建造了成都平原的灌溉系统而增加了。

它的经济重要性十分巨大,因为直至今日,它仍源源不断地给在成都平原约200平方英里地区生活的500万左右的人们供水。

另一方面,司马迁充分地认识到了郑国渠的意义。

何新:颠覆普世价值,推翻欧洲历史的中心论——推荐好书《白银资本》

何新:颠覆普世价值,推翻欧洲历史的中心论——推荐好书《白银资本》

何新:颠覆普世价值,推翻欧洲历史的中心论——推荐好书《白银资本》作者:何新2011-11-28何新向博友推荐好书:《白银资本》《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老何认为:安德烈·贡德·弗兰克的这本书所开辟的视野远大而且深刻。

在当代史学中,这部书极具挑战性和争议,但因而更显其重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具有革命性。

此书的最大意义是彻底推翻了近代西方学院正统派(代表史学即剑桥史派)亦即共济会主流史学所一直倡导的世界历史欧洲中心论,而对1500年以来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作了一个气势恢宏的全新论述。

弗兰克指出,在19世纪以前的世界历史中,中华帝国曾长期处于世界贸易的中心和目的地的地位。

何新说:世界旧大陆从经济地缘上可以分为三大板块:东方板块,黄色人种的华夏文明为中心的东亚板块。

中央板块,黑白黄人种混血的苏美尔(“粟末”)—匈奴—突厥—蒙古板块,这是中亚和西亚游牧与商业民族驰骋活跃的草原大漠和森林板块。

西方板块,白色盎格鲁—高卢—日耳曼人种的游猎以及农牧混合民族活跃的欧陆山地、丘陵、原野和森林板块。

1 万年前新兴技术和种植与养殖文明兴起于中央板块,并向东、西板块传播。

但在公元前3000——2000年之间,东方板块成为新兴农业技术的文明中心,建立了强盛富庶的东方农业统一大帝国。

而中央板块的荒漠化,导致了巨大的人口流动和商业运动,东方的富庶农业地区成为中央板块与西方板块从事国际贸易的目标地。

在全球贸易和资本的流动中,中近东地区的商业资本,特别是犹太商人和犹太资本始终是全球商业贸易以及金融资本的来源与中心。

何新认为:尽管中国历史中有所谓“抑商”和“禁海锁国”的政策,但是之所以必须抑制和封锁——恰恰表明其影响及威胁之强大——因而商业文明在汉唐以下的中国历史中所发生的影响和作用,大大地超过目前国内史学的认知。

例如唐代的安史之乱,安禄山(东胡)势力的兴起,就与当时北京作为北方与欧洲交易中心因而经济实力的不断増强有某种间接的关联。

何新:打破阶级斗争决定论的历史观

何新:打破阶级斗争决定论的历史观

何新:打破阶级斗争决定论的历史观——就关于“农民起义”一文答《深圳特区报》记者问记者:您为什么要写否定农民战争这篇文章?您是否料到提出这个问题可能引起不同意见?何新:我认为,过去我国史学界长期接受“阶级斗争决定论”这种左的历史观的影响,对“农民起义”有盲目予以歌颂的倾向。

历代农民起义情况十分复杂。

其中有些农民起义实际是以邪教作为精神动员工具(如汉末黄巾起义、明清白莲教等,包括太平天国)。

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仍正面宣传歌颂这种愚昧的农民运动,对国家是有弊无利的。

实际历史上农民运动、农民起义之社会成分十分复杂。

往往不是历史中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思想的代表。

不宜一概给予肯定和高度评价。

历史上有些农民战争杀人如麻,在历史和文化上造成了重大的破坏性影响(如唐末黄巢战争和明末张献忠战争)。

但一直被史学界有意隐晦。

我窃以为,在今天新的历史形势下,国家意识形态应当特别强调阶级合作而不是阶级斗争,应当进一步否定认为“只有阶级斗争才能推动历史前进”这种左的历史观,应当强调推进历史进步的根本力量是经济生产力进步,而不是政治动乱(暴力革命)。

在历史学术中,对农民起义的作用和评价学术界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可以深入讨论。

但对国民的普通历史教育中,则应当注意历史宣传的导向问题。

我认为,历史学和历史宣传,应当大力弘扬和歌颂历史中那种代表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和为国家、民族、人民谋利益的杰出人物、进步力量,无论他的出身、身份是“农民”还是“地主”。

应当坚决摒弃旧式的阶级分析观点:认为凡农民、劳动人民都是进步的。

凡“统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则都是保守、反动的。

对农民起义应当有所区分,具体研究,具体评价其在历史中的作用和意义。

应当反对历史中的民粹主义观点,即认为凡是农民反对封建皇朝,都是革命的。

以至盲目歌颂一切“造反”和暴力革命运动。

这种对历史中“阶级斗争”的歌颂和宣传,目前仍渗透在多数历史展览、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

当前在理论上提出这一点,修正过去的一些历史观念,对于引导史学界重新设计一套有利于以爱国主义为本位的新历史哲学观念,对于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VIP专享]皇帝只是历史的奴隶

[VIP专享]皇帝只是历史的奴隶

皇帝只是历史的奴隶2015-04-13何新首页字号:小中大对于历史的哲学思考1992年何新与俄罗斯汉学家齐赫文斯基关于历史哲学的对话时间:1992年2月地点:莫斯科 ·中国大使馆【简介】谢尔盖·列奥尼多维奇·齐赫文斯基(Тихвинский,СергейЛеонидович),(1918年9月——)历史学教授,前苏联科学院院士(1981年)、曾任苏联科学院中国学研究所所长,俄罗斯汉学界的最著名人物。

何新在1992年2月访问俄罗斯时,会见了齐赫文斯基,曾经就苏联及世界形势以及历史哲学问题进行了有意思的深入讨论。

下文根据这次谈话的翻译记录稿整理。

由于翻译的原因,原稿不完整。

本文发表前,何新对原稿做了一些修改和补充。

(前面双方交谈了关于当时世界形势和苏联面临解体问题的观点,此略。

)齐:那么,想了解您对于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哲学观点。

何新:“历史哲学”这个概念很有意思。

但现代西方人认为,“历史哲学”已经不必要了。

历史是建立在实证基础上的,因此,形而上的历史哲学是不必要的。

齐:这是否与欧洲近代的启蒙思潮有关?自从培根和洛克提出“实验的(‘经验/实证’)主义”以后,到康德哲学,欧洲学术中兴起了“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运动。

何新:是。

牛顿有一句名言:“物理学,要谨防形而上学!”在17—18世纪的欧洲哲学中,实证主义、经验主义以及反形而上学是一种时髦。

有意思的是,在19世纪,恩格斯试图将实证主义的哲学方法引入到历史解释领域。

他认为可以用马克思的经济解释作为物理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组合结构),重构社会历史。

然后以经济实证作为基础,为一切人类活动找到现实的目的与解释,这就是所谓“历史唯物主义”。

齐:您是否认同恩格斯的这一观点?何新:我不完全认同。

我认为历史学虽然依赖于实证基础,但是哲学解释也是必须的。

实际上,唯物史观或历史唯物论本身也仍然是一种形而上的历史哲学。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不同,不仅在于哲学具有更抽象的思辩性(玄思)。

历史的意义在于结果 ,以及中国的历史为什么如此伟大?

历史的意义在于结果 ,以及中国的历史为什么如此伟大?

何新我的历史哲学观念:历史的意义在于结果,以及中国的历史为什么如此伟大?客观地研究中国历史,必须打破皇汉史观。

也就是必须打破以汉族政权、特别是汉族皇权为观察中心的历史谬论。

历史的意义在于形成过程,而最终意义凝结于结果中。

中华民族是在历史中形成的。

作为历史形成的结果,今天的中华民族并非只有一个汉族。

汉族史不是中国历史的中心。

中华民族是在历史中形成的,中华民族史包括所有历史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史。

有人说元朝不是中国的朝代。

因为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

清朝也不是中国人的朝代。

因为清朝是满清人建立的。

这种观点似是而非。

元朝和清朝确实不是汉族的朝代。

汉族地区在历史上确实不止一次地成为异族占领者的殖民地。

但是最终发生的并不是单一汉族政权的光复和复辟。

而是在新的历史朝代中,出现了更加宽大的多民族的综合、包容与融合。

从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以来,中国历史一直如此。

所以,元朝和清朝当然都是中国人的朝代。

因为蒙古人和满清人,后来都成为了中华民族组合的一部分。

事实上,这些非汉民族与历史上的东夷人、南蛮人、匈奴人、鲜卑人等等异族一样,都最终整体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元朝人和蒙古人,清朝人和满族人,他们所创造的历史都是中国人的历史,或者说都是中国形成发展史即伟大中华民族历史的一部分。

我们常常说华夏民族是炎黄二帝的子孙。

但是如果历史地看,炎帝与黄帝其实也都不是汉族人。

历史学家认为,黄帝出自东夷或者北狄,而炎帝可能是西戎或者南蛮。

现在的汉族,其实是在秦汉以后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

在战国春秋以前,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的祖先究竟属于哪个族群。

我们之所以说中国人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伟大的,正是因为中国历史,中华民族历史所特有的一种向心的文化和民族的凝聚性。

而这种凝聚性的确与历史中的儒家、道家、诸子百家文化以及佛教文化中优良的传统有关。

我们应当感恩我们文化中的那些列祖列宗。

而我们中华民族的列祖列宗,并非仅仅只有汉族人的祖先。

中国历史文化凝聚的最终结果,就是今天的现代中华民族聚集了56个伟大民族。

何新口述:我的非凡人生

何新口述:我的非凡人生

何新口述:我的非凡人生(1)[录音、整理:呼呼、ws]预告:本博将陆续发表何新先生的口述纪实。

仅在网易本博独家发布(不定期)。

口述稿由ws与呼呼整理。

口述纪实中的老何(2014-4)【前言】(一)所谓非凡人生,就是不那么平常的人生。

其实我的人生并未成功。

所谓不成功,意味着我从青年时期一直憧憬追求的梦想——中国与华族的复兴,并未实现。

未来能不能实现,天知道。

[我自1970年代中期开始反思文革政治理念的谬误,思考如何寻找新道路以复兴国家民族的理论问题。

其后于1989年出版《东方的复兴》两部,1996年出版《中华复兴与世界未来》两卷。

]最近的10多年来,我看到的是形势已经离这个目标渐行渐远。

一个强大的新生资产阶级利益集团已经形成,他们背后是跨国金融资本集团。

新生资本利益集团正在试图绑架改革和国家。

他们以金钱和洗脑术操控被市场化的某些新媒体,主导各种伪民意和所谓“公议”,以输入的新自由主义(披着所谓“福利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的美丽外衣)为国人洗脑,以至影响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顶层设计;欲使中国经济、政治一步步地被超主权跨国金融势力(即金融—秘教共济会)所控制。

[现代西方经济学提出区别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据称:实证经济学是排除社会评价的理论经济学,它研究经济体系的运行,说明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以及为什么这样运行,回答“是”和“不是”的问题。

规范经济学是对经济体系的运行作出伦理道德评价,回答“好”和“不好”的问题。

福利经济学welfare economics属于规范经济学。

创始者为边沁、庇古及哈耶克,著名代表人物有帕累托,萨缪尔森。

我认为规范经济学是一种伪经济学。

有关批判见我的《思考:新国家主义经济学》一书。

(2002年出版)]最近一年来,新的领导集体登陆带来了拨乱反正的希望。

但是积重难返。

十几年的方向错误,积累的问题之多远远超过一切预料和估计。

山雨欲来风满楼。

内外形势的复杂性超过了80年代以来的任何时期。

皇帝只是历史的奴隶

皇帝只是历史的奴隶

皇帝只是历史的奴隶皇帝只是历史的奴隶2015-04-13何新首页字号:小中大对于历史的哲学思考1992年何新与俄罗斯汉学家齐赫文斯基关于历史哲学的对话时间:1992年2月地点:莫斯科·中国大使馆【简介】谢尔盖·列奥尼多维奇·齐赫文斯基(Тихвинский,(1918年9月——)СергейЛеонидович),历史学教授,前苏联科学院院士(1981年)、曾任苏联科学院中国学研究所所长,俄罗斯汉学界的最著名人物。

何新在1992年2月访问俄罗斯时,会见了齐赫文斯基,曾经就苏联及世界形势以及历史哲学问题进行了有意思的深入讨论。

下文根据这次谈话的翻译记录稿整理。

由于翻译的原因,原稿不完整。

本文发表前,何新对原稿做了一些修改和补充。

(前面双方交谈了关于当时世界形势和苏联面临解体问题的观点,此略。

)齐:那么,想了解您对于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哲学观点。

何新:“历史哲学”这个概念很有意思。

但现代西方人认为,“历史哲学”已经不必要了。

历史是建立在实证基础上的,因此,形而上的历史哲学是不必要的。

齐:这是否与欧洲近代的启蒙思潮有关?自从培根和洛克提出“实验的(‘经验/实证’)主义”以后,到康德哲学,欧洲学术中兴起了“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运动。

何新:是。

牛顿有一句名言:“物理学,要谨防形而上学!”在17—18世纪的欧洲哲学中,实证主义、经验主义以及反形而上学是一种时髦。

有意思的是,在19世纪,恩格斯试图将实证主义的哲学方法引入到历史解释领域。

他认为可以用马克思的经济解释作为物理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组合结构),重构社会历史。

然后以经济实证作为基础,为一切人类活动找到现实的目的与解释,这就是所谓“历史唯物主义”。

齐:您是否认同恩格斯的这一观点?何新:我不完全认同。

我认为历史学虽然依赖于实证基础,但是哲学解释也是必须的。

实际上,唯物史观或历史唯物论本身也仍然是一种形而上的历史哲学。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不同,不仅在于哲学具有更抽象的思辩性(玄思)。

何新六十自述

何新六十自述

何新六十自述第一篇:何新六十自述何新六十自述:我看未来淡如清水(定稿)(1)关于我的现状(2)我这一生是五部书(3)我是野逸之人(4)关于我的学术(5)怀念80年代的文化氛围(6)学术问题越辩越明(7)中国经济学思想荒谬错乱(8)我很享受孤独(9)看未来淡如清水-------(1)关于我的现状何新先生说:‚我早退隐了。

只是我的工作关系在政协,退休的手续还未办——但是无所谓的,什么时候接到通知就过去签字。

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已是什么职务。

20年前,我从中国社科院调进政协时我是正研究员。

后来到政协,公务员改革的时候好像被给套了个什么级——但是什么级别也没有人告诉我,我也懒得问,所以我不知道。

在政协我的工作关系是放在老干部局。

但是20多年我没上班,也不用请假,只是在家中研究写作。

所以政协机关没有人认识我,我也不认识别人。

我的工资是机关按月直接打到银行卡里,这边有人替我代收。

这么多年我并不知道自己挣多少钱,也没有问过。

我日常消费很低,吃素为主,挣钱也是给别人用,所以我不介意。

我本是山野一个闲散的人,实际等于早就退休了。

‛何新说:‚国家对我很好。

我已经是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给我的这种特殊工作安排,大概在全中国独一无二。

即使前一些年有一段时间我已不是政协委员(第十届),但待遇工资也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何新自嘲说:‚所以,我是有职无务,有名无实,有事无业;这叫三有三无。

既非官员也非学者,这叫二非。

‛(2)我这一生是五部书何新说:‚我以往的人生经历,奇特,不俗。

自1966年文革开始,后来我离家上山下乡,去东北军垦农场。

这几十年当中,我所经历的个人生涯中的小风小浪,以至关系国家命运的大风大浪不少,奇事、怪事、不可思议之事也不少。

计算起来,我平生五历生死边缘,两次死里回生。

恩恩怨怨,是是非非,流水落花,往事不堪回首!其间生生死死,爱恨情仇的经历和上天下地的阅历,绝非一般的文人、书生、凡夫俗子所能想象以至可以梦见!‛何新说:‚苏东坡说,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田舍乞儿——我也是如此。

汉武帝真的是双性恋吗

汉武帝真的是双性恋吗

汉武帝真的是双性恋吗史学家何新论汉武帝“好色”:汉武帝绝不是一个超俗绝世的圣者。

他好色、骄傲、虚荣、自私、迷信、奢侈享受、行事偏执;普通人性所具有的一切弱点他几乎都具有。

但是,尽管如此,即使他不是作为一个君王,而仅仅是作为一个普通凡人,那么以其一生的心智和行为,他仍然应被认为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一个机智超群的智者,一个勇武刚毅的战士,一个文采焕然的诗人,一个想象力浪漫奇异的艺术家,以及一个令无数妙女伤魂断魄的荡子,最坏又最好的情人1、汉武大帝是不是男女通吃的“双性恋”?这个一直是引起众人争论不休的话题。

或许是卫青、霍去病这对甥舅太得到汉武大帝的宠信,所以令很多人眼红,于是此种宫廷话题就顺利出笼了。

大家知道卫青当过威风八面的大将军(霍去病当过“骠骑将军”,元狩四年皇帝下诏骠骑将军俸禄同大将军,位同三公)。

而大将军正是汉武帝内朝的最重要官职。

据《汉官仪》载:“汉兴,置大将军,位丞相上。

”《文献通考》卷五十九云:“大将军内秉国政,外则仗钺专征,其权远出丞相之右。

”而《军事辞海》有曰:“汉朝时以大将军录尚书事,则兼摄台阁,位极人臣,为皇帝之下最高军政首脑。

”说明大将军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军政首脑,比丞相职位还尊宠。

此中又出现了大司马一职,《汉旧仪》载曰:“元狩六年,罢太尉,法周制置司马。

时议者以为汉军有官侯、千人、司马,故加‘大’为大司马,所以别异大小司马之号”,也就是汉武帝有意废除太尉而设置大司马,也就是由大司马取代太尉之职。

西汉时常由外戚掌此职,多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联称,到了东汉末年又别置大司马,甚至位于三公之上,无比尊宠。

卫青、霍去病都曾领大司马之职,是内朝的实际领袖。

总之,在汉武时代,卫青、霍去病的受宠程度无人能及,所以关于他俩是皇帝男宠的传说不绝如缕,令人浮想联翩。

而关于汉朝皇帝的同性恋倾向,也一向被历代文人和史学家所津津乐道。

因为对于同性恋的两个最著名的历史记载,有一个就牵涉到了汉哀帝对男宠董贤著名的“断袖之爱”(也就是两个基佬睡觉,一个先醒衣袖却被另一个压住未醒,为怕惊醒至爱而断袖才起床),另一个就是战国魏王的“龙阳之癖”,基本上古代同性恋的典故就是这两个最猛最有名。

关于理性主义历史观的哲学思考

关于理性主义历史观的哲学思考

关于理性主义历史观的哲学思考【导读】谢尔盖·列奥尼多维奇·齐赫文斯基(1918年9月—)是前苏联科学院院士,曾任苏联科学院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是俄罗斯汉学界最著名的人物,2013年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

何新在1992年2月访问俄罗斯时,与齐赫文斯基进行了深入交谈。

集中反映了他对历史、历史哲学和“三种历史的编纂法”的基本看法,从而也对我们研究和理解何新自己的历史学论著多有启示。

历史活动的基础是个人。

个人行为的原动力是私欲和热情——每个人的自私自利之心、个人利益,为追逐利益的活动,构成人类的历史。

但是其碰撞和平衡,却导致形成“自然秩序”。

自然秩序就是必然性。

这种理性秩序,在历史中也是在无意识中组织起来的。

古代的中国人称这种主导万物的内在秩序、自然秩序为“道”,就是老聃所说的“道”,即内在的必然性秩序,就是近代西方人所说的“看不见的手”。

历史进程天然地具有一种被内化的理性必然秩序。

从根本上说,人类在历史中主观的自由意志作为历史发生的现象学存在,必然从属于作为历史进程实体的理性主义本质。

这就是何新所主张的理性主义决定论的历史哲学观。

他说,正因为历史进程中存在理性的逻辑,是有规律可循的,是否知道当时历史中必须做的事情,是否具有这种判断力,就是一个政治家伟大与昏庸的区别。

在广义上,国王皇帝不过都是历史的奴隶。

因为他们不得不做历史要他们做的事情——不做就会垮台;他们也不能做历史不要他们做的事情——做了也会垮台。

汉武帝晚年曾对卫青说:“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

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

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

为此者不得不劳民。

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

”这说明汉武帝对“当时历史中必须做的事情”是有深刻领悟和使命担当的。

所以何新后来对汉武帝的生平事迹作了很系统的研究(参见本书《论汉武帝》)。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评论秦始皇创建大一统中华帝国的历史功绩时感叹道:“呜呼!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存乎神者之不测,有如是夫!”这就意味着,当权者哪怕“做对了”“历史要他们做的事情”,也并非都是出于道德目的。

何新的自信感受

何新的自信感受

何新的自信感受何新是一位非常有良知,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知识分子。

我读何新著作几近25年,其才识卓绝,经世济用,深为佩服!其《希腊伪史考》,打响了史学领域反文化殖民主义的第一枪。

历史确实是一种意识形态,事关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和民族复兴,不可不慎!现在中国的文娱、教育领域,被渗透最为严重。

如果我们的这一代,下一代从小被殖民主义的历史观教育,我们还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吗?老何偶感:历史是一种意识形态——伪史之争关乎文化竞争及导向性。

有朋友跟我说,很失落,因为知道了自小时候学到的很多历史知识和观点是假的。

我说:本没有什么纯然客观的历史科学。

历史是一种意识形态,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虚拟想象的作品。

因此历史可以被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根据其屁股所坐位置)和角度,而做出不同的解释。

历史解释的是一个人,一个家,一个族,一个党,一个国的所从来与取向。

自尊的人和爱你的人,会有一种解释。

而你的敌人,想灭你的人,则会给你完全不同的另一种解释。

任何取向的历史解释中,总是多多少少会有不实或虚假和错误的成分,完全不足为奇。

西方人解释自己的历史,加入各种吹嘘、渲染、虚构和伪造,也不足为奇。

本来作为旁观者,我们看看热闹也可以。

那么为什么我们起来揭露它?因为百年以来,西方殖民主义者一直在以其虚构的伪史来制造和炫耀自身独特的文化优势,什么蓝海先进白色文明什么特具有智慧和传统的犹太文明等等。

而且不仅是炫耀,更是为了导向,为了让华族与华民,认可自己自古以来即处于落后闭塞愚昧的卑贱地位,从而必须踏踏实实跟着白皮们给白皮殖民主义者当文化驯服的奴隶。

这才是当今内外伪史之争的根本意义。

皇帝只是历史的奴隶

皇帝只是历史的奴隶

皇帝只是历史的奴隶2015-04-13何新首页字号:小对于历史的哲学思考1992年何新与俄罗斯汉学家齐赫文斯基关于历史哲学的对话时间:1992年2月地点:莫斯科·中国大使馆【简介】尔盖·列奥尼多维奇·齐赫文斯基〔Тихвинский,СергейЛеонидович〕,〔1918年9月——〕历史学教授,前联科学院院士〔1981年〕、曾任联科学院中国学研究所所长,俄罗斯汉学界的最著名人物。

何新在1992年2月访问俄罗斯时,会见了齐赫文斯基,曾经就联及世界形势以及历史哲学问题进展了有意思的深入讨论。

下文根据这次谈话的翻译记录稿整理。

由于翻译的原因,原稿不完整。

本文发表前,何新对原稿做了一些修改和补充。

〔前面双方交谈了关于当时世界形势和联面临解体问题的观点,此略。

〕齐:那么,想了解您对于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哲学观点。

何新:“历史哲学〞这个概念很有意思。

但现代西方人认为,“历史哲学〞已经不必要了。

历史是建立在实证根底上的,因此,形而上的历史哲学是不必要的。

齐:这是否与欧洲近代的启蒙思潮有关?自从培根和洛克提出“实验的〔‘经历/实证’〕主义〞以后,到康德哲学,欧洲学术中兴起了“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运动。

何新:是。

牛顿有一句名言:“物理学,要谨防形而上学!〞在17—18世纪的欧洲哲学中,实证主义、经历主义以及反形而上学是一种时髦。

有意思的是,在19世纪,恩格斯试图将实证主义的哲学方法引入到历史解释领域。

他认为可以用马克思的经济解释作为物理的根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组合构造〕,重构社会历史。

然后以经济实证作为根底,为一切人类活动找到现实的目的与解释,这就是所谓“历史唯物主义〞。

齐:您是否认同恩格斯的这一观点?何新:我不完全认同。

我认为历史学虽然依赖于实证根底,但是哲学解释也是必须的。

实际上,唯物史观或历史唯物论本身也仍然是一种形而上的历史哲学。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不同,不仅在于哲学具有更抽象的思辩性〔玄思〕。

何新旧论:驳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不前论

何新旧论:驳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不前论

何新旧论:驳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不前论wanshi按:下文是老何十年前的一篇旧文,2002年原发表于《香港商报》,并收入《何新史学论著集:论中国历史与国民意识》(2003年时事出版社出版)。

此篇文论不长,但从根基上颠覆了18世纪以来西方主流史学界流行、中国史学界盲目跟风的那种历史理念,即认为“中国封建社会”一直是一个长期停滞不前,数千年没有任何质变和进步的“超稳定”系统的滥说。

(1)多年来有一种广为流行的历史观点认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一个停滞不前的社会。

有说者或云,这是由于中国封建社会中存在一个所谓"超稳定的政治控制系统"。

且以伪科学的形式,对这种意识形态加以数据模式化的处理。

关于中国历史的停滞不前,是一种由来久远的说法。

毛泽东(1940年代)亦尝认为:"中国自从脱离奴隶制度进到封建制度以后,其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就长期地陷在发展迟缓的状态中。

这个封建制度,自周秦以来一直延续了三千年左右。

"(此文似原出自范文澜)然而此说法之源头实出自17-18世纪从欧洲来到中国的传教士。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谈到中国时也引述了这种说法。

他认为:"历史必须从中华帝国谈起,因为根据史书的记载,中国实在是最古老的国家。

中国很早就已经进展到了如今日的情状。

但是它从未发生任何变化,一种终古如此的固定的东西代替了一种真正历史的东西。

"(参看《历史学哲学》中译本第161页,三联旧版)黑格尔的这种说法发表于19世纪20-30年代,即近200年前。

那时西方人们对于中国社会历史所知不过皮毛而已,产生这种印象并不足怪。

但令人惊异的是,至今许多人,包括一些"精英"人物,每"批判"中国历史仍抱持这样一种看法,以至据此而对中国文化及中国历史持一种轻蔑与鄙夷。

这真是中国历史学的莫大悲哀。

因为这一观点既不符合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事实,同时表明我们的历史哲学是多么地缺乏进步!(2)自夏商周以来中国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发展历程,具有自身独特的内在规律与特性,而与欧洲为中心的西方社会历史非常不同。

中华国学

中华国学

草根也有独特的国学情怀
儒商合一,道法自然;我们收获更多

传 统 为 宗
旨 。
利 民 、 弘 扬
何 新 之 学
术 以 利
新 的 国 学 思 维
中国

何新先生的知行合一

何 新 的 美 学 著 作
何新国学代表作
见贤思齐,不贤而自省
寻找我们灵魂的起源,我们民族的光荣,增强
我们前进的信心和对于胜利与荣耀的渴求!我们是英 雄的后裔,我们应追求新的关荣
我 而们 是不 明是 白知 的道 太得 少太 。多

我们真的不该再让我们的文明外流
滁院篇:知行合一
的这
意里
的 快 乐 生 活 。
义 , 而 希 望 更 有
我 们 再 追 寻

痕 迹 。
载 了 我 们



人生箴言----何新
• 1的确,人生荒谬。因为终局必是死亡。而死亡消 融一切:一切价值,一切追求,一切亲情,一切执 着,一切意义。
• 2意义的赋予就是你我对自我之人生的抉择,就是 奋斗。
• 3但不要指望会赢。胜利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但是 失败也不可能!
• 4因此不要考虑过去与将来。人生只有此在—此时 此地 我之存在,以及此在所必须面对的现实。必 须紧紧把握现在,它的消逝就是死亡。
谢谢观看, 愿国学能对我 们有所启迪!
我所知道的何新的国学世界
一直以来,我们中华民族的传 统国学是否值得存在与继承饱 受争议,对此专家学者仁者见 仁、智者见智,众说不一;今 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我国当代最 有争议的学者----何新的国学 世界。
第一部分:古代国学篇
王族的殊遇
皆正 下所 品谓 ,:

何新:当年那个民主的古希腊就是毁在彻底的政治腐败手里!

何新:当年那个民主的古希腊就是毁在彻底的政治腐败手里!

何新:当年那个民主的古希腊就是毁在彻底的政治腐败手里!新思读书会财经论坛今天
编者按
自从亚当夏娃以来,几千年全世界一直实行着私有制,这是历史上最最陈旧的制度。

全部私有制的历史,无非就是人类几千年互相争斗残杀的血腥史。

真正的新制度学派是经济学中的马克思学派,是马克思的生产关系革命论。

马克思经济学,才是真正的制度革新经济学!
自由派说什么只有“民主化”才能根除腐败问题,纯粹是胡扯!国家再放任不管,越民主越腐败!不要忘记,当年那个民主的古希腊,就是毁在彻底的政治腐败手里。

——何新图片。

社会主义的选择与历史评介——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

社会主义的选择与历史评介——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

社会主义的选择与历史评介——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
何新
【期刊名称】《科学社会主义》
【年(卷),期】1990()7
【摘要】导言近年有过一种理论:中国今日之所以落后,是因为中国没有在鸦片战争时代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如果中国人当时向英国殖民者代表的那种“蓝色文明”拱手奉献河山,那么中国今日早已富强如英、美了。

【总页数】5页(P52-56)
【关键词】鸦片战争;社会主义;英国殖民者;纪念;评介;历史;中国人;蓝色文明
【作者】何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51
【相关文献】
1.展现社会主义的实在价值——《历史的必然与选择》评介 [J], 晓华
2.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社会主义历史演进研究——《从“被动全球化”到“主动全球化”: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社会主义历史演进》评介 [J], 贾英健
3.牢记鸦片战争历史教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福建省纪念鸦片战争170周年论坛上的讲话 [J], 何少川
4.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 [J], 丁善文
5.江苏有关鸦片战争和林则徐等人的历史文物——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 [J], 周新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新:皇帝只是历史的奴隶2015-04-10 11:00:23|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何新:皇帝只是历史的奴隶对于历史的哲学思考1992年何新与俄罗斯汉学家齐赫文斯基关于历史哲学的对话时间:1992年2月地点:莫斯科·中国大使馆【简介】谢尔盖·列奥尼多维奇·齐赫文斯基(Тихвинский,СергейЛеонидович),(1918年9月——)历史学教授,前苏联科学院院士(1981年)、曾任苏联科学院中国学研究所所长,俄罗斯汉学界的最著名人物。

何新在1992年2月访问俄罗斯时,会见了齐赫文斯基,曾经就苏联及世界形势以及历史哲学问题进行了有意思的深入讨论。

下文根据这次谈话的翻译记录稿整理。

由于翻译的原因,原稿不完整。

本文发表前,何新对原稿做了一些修改和补充。

(前面双方交谈了关于当时世界形势和苏联面临解体问题的观点,此略。

)齐:那么,想了解您对于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哲学观点。

何新:“历史哲学”这个概念很有意思。

但现代西方人认为,“历史哲学”已经不必要了。

历史是建立在实证基础上的,因此,形而上的历史哲学是不必要的。

齐:这是否与欧洲近代的启蒙思潮有关?自从培根和洛克提出“实验的(‘经验/实证’)主义”以后,到康德哲学,欧洲学术中兴起了“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运动。

何新:是。

牛顿有一句名言:“物理学,要谨防形而上学!”在17—18世纪的欧洲哲学中,实证主义、经验主义以及反形而上学是一种时髦。

有意思的是,在19世纪,恩格斯试图将实证主义的哲学方法引入到历史解释领域。

他认为可以用马克思的经济解释作为物理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组合结构),重构社会历史。

然后以经济实证作为基础,为一切人类活动找到现实的目的与解释,这就是所谓“历史唯物主义”。

齐:您是否认同恩格斯的这一观点?何新:我不完全认同。

我认为历史学虽然依赖于实证基础,但是哲学解释也是必须的。

实际上,唯物史观或历史唯物论本身也仍然是一种形而上的历史哲学。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不同,不仅在于哲学具有更抽象的思辩性(玄思)。

更重要在于哲学是体现一种总体性和普遍性的方法思考。

实际上,哲学的思考归根结底是关于“方法”或“认知工具”(包括关于语言与概念的逻辑框架)的思考。

哲学必然是超越经验之上,“形而上”的。

所谓历史哲学,就是关于人类历史的“形而上”的理论。

历史哲学是超越于直观、历史现象之上的抽象,同时也是对于认知历史、理解历史的方法的思考。

齐:那就是说,您认为探索历史哲学仍然是必要的。

您是否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何新:不完全是。

马克思主义,如您所知道的,是一个混合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并不等同于恩格斯主义。

我认为,马克思对历史哲学比恩格斯有更深刻的见解。

在马克思早期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导论部分)、中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他关于人类历史的一系列总体理念,这构成他的历史哲学。

但是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过去没有见到任何的解释。

马克思提到:存在“所谓三种历史编纂学:1.直观的 2.反思的 3.哲学的。

”齐:哦,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手稿》。

你看,你怎么理解这些话?何新:这几句话来自黑格尔。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讲演录》一书中谈到了三种形态的历史著作。

他说:“观察历史的方法,大概可以分为三种:(一)原始的历史,(二)反省的历史,(三)哲学的历史。

”这三者,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所谓“三种历史的编纂法”。

三种形态的历史,实际是对于历史著作的分类。

《历史哲学》在黑格尔生前并没有出版,是在黑格尔死后,由他的学生根据讲堂笔记编辑的。

所谓“历史哲学”这个名词,也=是来源于黑格尔的这本书。

作为一门学术,“历史哲学”是黑格尔所创立的。

在此之前,只有历史记录和历史著作,但并没有所谓“历史哲学”。

齐:马克思所说的“历史编纂学”,与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又是一种什么关系?我认为两者并不相同。

何新:马克思所谓“历史编纂学”,主要是指对于历史进行解释的方法,换句话说“编纂学”也就是关于历史的“解释”学。

对于历史的任何解释,总是需要一套概念和语言的基本框架。

通过这种框架解构历史现象,历史才能被解读和重新组构。

这种概念和语言的逻辑框架也就是“方法”或“工具”。

这也正是本来意义(亚里士多德及黑格尔所理解的)“方法”和“工具”。

换句话说,我认为编撰方法包括指导编撰思路的历史哲学。

齐:当然,历史哲学在解释历史时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性的意义。

但是,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是哲学唯心主义,马克思在1848年以后就彻底告别了唯心主义,包括历史的唯心主义。

何新:我认为黑格尔的思想对马克思的影响贯彻他的一生。

也许1世纪最后一个黑格尔主义者就是马克思。

齐:现代历史学比19世纪已经进步了很多。

很多国家的历史得到历史学家的重构。

所以关于三种历史编撰学的说法,现代的意义已经不是很大。

何新:我不这么认为。

其实我们读到的史学著作,仍然包括这样的三大分类。

关于所谓“原始的历史”,或者“直观的历史”,就是历史事件的实录,直接记录,实第一手的历史素材的保存和纪录,包括各种回忆录。

[黑格尔说:“关于第一种历史,……作者的叙述大部分是他们亲眼所看见的行动、事变和情况。

”]这方面中国古代的历史著作是全世界最完整的。

例如中国上古的政治档案《尚书》,这在古代虽然属于神圣的经书,实际上《尚书》是中国最早的史书。

司马迁说:“《书》纪先王之政事。

”。

还有周代的《百国春秋》(“百国春秋”一词,出于《墨子·非命》),包括鲁春秋,周春秋,燕春秋、宋春秋等等,孔子以前列国史大体都叫《春秋》,即《百国春秋》”。

又例如现代的各种档案资料、关于政治历史或文化的各种回忆录等,都属于这种“直观的”或“原始的历史”。

在俄罗斯科学院中保存着大批中国西夏国的历史档案,也是属于原始的历史资料。

齐:当然,这种原始记录的历史,作为历史过程的直接实录,是比较客观的历史。

何新:我不相信。

其实,直观记录的历史恰恰是最主观的历史。

这种资料总是深刻渗透着当事人本身的主观感受、感想和感情。

它们是形成历史认知所需要的重要素材,但绝不等于客观的历史过程。

因为这种基于个人主观感受的历史记述,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或者“鸡讲鸡话,鸭讲鸭话”。

所以黑格尔认为需要第二种历史,也就是所谓“反省(反思)”的历史。

反思的历史已经不是简单的直接素材,而包涵了著史者的主观评价,是在一定的政治观点或者道义观点下引导性的重建的历史。

在价值观背后,常常关联着某种类型的意识形态。

所以这种历史,不是所谓“真实”的历史,而是主观的评价性历史。

我认为现代的大多数历史著作都是这种反思的历史。

齐:这种评价性历史,其实是中国人发明的,就是中国历史家说的“春秋笔法”。

何新:毫无疑问,春秋笔法就是一种主观的历史。

例如孔子重新编纂《春秋》,主要寓意在于进行道德批评的所谓微言大义。

孔子作《春秋》,褒贬诸侯、士大夫,主导舆论权威,认为历史家的道德权威高于君王的政治权威。

孔子是中国历史学最早的开创者。

他也开创了中国的主观道德史学。

[“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孔子成春秋,而乱臣罪子惧。

”]后世称孔子为“素王”。

所谓“素王”,就是执掌舆论之王,亦即所谓“无冕之王”。

[孟子说:“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诈,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

《春秋》,天子之事也。

”(《孟子·滕文公下》)《史记·太史公序》:“上大天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太史公曰:余闻董生言,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容之,大夫壅之。

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退诸侯,讨大天,以达王事而已。

”]这种主观史学的成立,使得历史学可以作为政治斗争、社会斗争的工具和武器。

因此有所谓“古为今用”,“借古讽今”的文章可作。

事实上,中国史学两部早期最重要的名著,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和司马迁的《史记》,都可以看作这种体现史学家反思历史的主观史学的著作。

对历史的道德反思不仅体现在《史记》中“太史公曰”的说教议论中,也体现在史料的抉择、弃舍中。

但是,历史家参与政治斗争有时会付出重大代价,例如司马迁就是因此而被阉割了。

[例如《史记》“汉文帝本纪”的太史公评语:“孔子言:‘必世而后仁。

善人之治国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胜也。

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

鸣呼,岂不仁哉!”就是以仁义为准则评论帝王。

]实际上,中国的官修廿五史体系以至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英国吉本的《罗马帝国兴衰史》都是属于这种寓意于道德反思类型的史著。

[《资治通鉴》卷一,记周天子承认晋大夫三家为诸侯事后评论曰:“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

所谓礼,纪纲是也。

何谓分,君臣是也。

……乌呼,君臣之礼饶坏,则天下以智力相雄长,遂使圣贤之后为诸侯者,礼稷无不泯绝,生民之责康页几尽,岂不哀哉!”是以不同朝代的政治价值观念为根据,来总结、反省、评述和褒贬前一代的历史。

]齐:现代的历史学著作存在道德反思的传统。

而道德反思或者积极的价值评价,对于总结历史的教训并不是没有意义的。

何新:反思史学的意义,除了褒贬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事件以外,认为自己负有一种“道德”使命,即试图为后代君主从道德角度总结所谓“历史的教训”。

但是,人类无法摆脱盲目或误判的玩弄。

当你自以为吸取了历史教训的时候,总是吸取了错误的教训。

所以黑格尔对此曾讽刺说:“这里必须特别注意那种道德的反省——人们常从历史中希望求得道德的教训,因为历史家治史常常要给人以道德的教训。

人们惯以历史上经验的教训,特别介绍给各君主、各政治家、各民族国家。

但是经验和历史所昭示我们的,却是各民族和各政府从没有从历史中学到什么,也从来没有依据历史中所能汲取的那些教训进行活动。

(对这点来说,每个时期都太独特了。

)”[参看《列宁全集》第38卷第269—270页的引文。

]列宁的《哲学笔记》曾经引用黑格尔说:“黑格尔又说:每个时代都具有如此特殊的环境,每个时代都面临如此之独特的状况)当重大事变纷乘交迫之际,一般的笼统的法则,毫无裨益。

回忆过去的同样情形,也是徒劳无功。

灰色的回忆不能抗衡‘现实’的生动和自由。

”道德史观的根本局限性在于,由于著史者所依据之价值观念不同,对于历史人物及事件的评价也就自然不同。

所有的翻案文章,其实无非不过是采取了某种新的价值观点而已。

但是只要又出现了另样的价值观,这种反思的历史就不得不重新写。

历史解释的差异不过是反映了价值体系的差异而已。

其结果必然是“是非无正,人用其私。

”(《汉书·艺文志》语)所以黑格尔指出:“任何著史的人都可以利用各种资料,各人都自信有能力去整理这些资料,而且每个人大概都把他自己的精神,当作是那时代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