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食物链》 【一等奖教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1)

合集下载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6.1 食物链 教案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6.1 食物链  教案

食物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

(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

2.能力目标: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会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

(2)培养学生探究食物链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食物链,建立食物链的概念,理解食物链的特点。

【教学准备】游戏卡片、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1)播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视频。

(2)想一想:生物间存在什么关系?生:(1)说出视频所描述的谚语。

(2)思考回答:吃与被吃。

(二)分析农田中的生物师:(1)播放农田生态系统视频。

(2)组织学生分组活动:①将画面上出现的动植物名称写在卡片上。

②按照你发现的现象进行卡片“接龙”。

(3)指导学生将卡片“接龙”写下来。

“→”表示捕食关系,写到最后一种生物才叫完整。

(4)引导学生分析问题:①像这些生物那样,彼此间串联起来的食物关系像什么?②你所连的食物链各有几个环节?③位于不同环节的动物所吃食物有何不同?④比较这几条食物链,你还发现了哪些共性问题?生:观看视频,思考画面出现了哪些动植物?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学生分组活动,比一比哪组进行的“接龙”多。

记录本小组的卡片“接龙”并汇报。

如:青草→鸡→鹰。

②建立“食物链”的概念。

②观察出一般有3—5个环节。

③查阅信息库,了解动物的食性分三类。

④讨论归纳出各种食物链一般所具有的特点。

(三)分析食谱中的生物师:(1)在上述农田生态系统视频中引入“人”,并配以字幕:民以食为天,食物何处来?(2)指导学生探究:你的午餐从哪里来?(3)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课件展示出与人有关的食物来源。

(4)课件展现丰富多彩的食品,展现信息库中的“生态农业”。

思考人与动物获取食物方式的根本区别何在?请谈谈你的认识。

生:观察思考。

①列出某一顿午餐吃过的各种食物。

②分类思考其中哪些食物来源于植物?哪些来源于动物?连出包括人在内的食物链,并汇报展示。

七年级生物上册 3.6.1食物链教案 (新版)苏科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3.6.1食物链教案 (新版)苏科版

第1节食物链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

(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

(二)能力目标:(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2)通过查阅资料等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

(2)培养探究食物链的兴趣,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帮助学生构建食物链的概念。

难点:指导学生设计生物防治的方案。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食物链的故事。

这是一件真实的故事。

在我国遥远的南海上,有一群岛屿——西沙群岛。

别看这些岛子小,岛上却生长着青翠的树林,生活着各种昆虫和海鸟。

解放军叔叔在这里日夜守卫着祖国的海疆。

小岛上生活很艰苦。

不要说粮食,就连喝的淡水,种菜的土壤也要从大陆上运去。

解放军叔叔不怕困难,在岛上种菜养花,把小岛打扮得象花园一样。

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他们自力更生,在岛上养了鸡。

后来,经过不断地繁殖,鸡群越来越多。

只要到林子里转一圈,就可以拾回满满一筐鸡蛋。

可是,没过多久,不知为什么这里的老鼠成了灾。

由于老鼠的危害,岛上的鸡大量死亡。

大白天,一个小时内,二十多只雏鸡就被老鼠咬死;夜里,两、三只大老鼠竟向老母鸡发动了进攻。

由于鼠灾,鸡群越来越少。

侥幸活下来的鸡干脆躲进树林里,再也不敢出来。

“老鼠怕猫,还是请猫帮帮忙吧!”为了消灭老鼠,战士们又把猫带到小岛上。

果然,老鼠就被消灭了。

可是,战士们在岛上巡逻时,又发现低矮的麻枫桐树下有一堆堆鲣鸟的尸体。

经调查,原来是猫作的孽。

猫不仅吃老鼠,同时也危害珍贵的鲣鸟。

鲣鸟是国际重点保护鸟类。

为了不让这群谗猫为非作歹,残害鲣鸟,战士们又养起了狗。

狗的嗅觉很灵敏,一发现猫,就扑上去把猫咬死。

猫少了,老鼠又再次猖獗起来。

狗爱打架,到处汪汪乱叫,搅得小鸟整日不得安宁。

驻守海岛的解放军叔叔感到实在无能为力了,他们只好给科学家写信,请求帮忙解决难题。

6.1食物链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苏科版)

6.1食物链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苏科版)
4.阅读一篇关于生态保护的文章,分析文章中提到的食物链相关知识,并撰写一篇阅读笔记。笔记应包括文章主旨、食物链在文章中的应用以及自己的感悟。
5.学生以漫画、海报、PPT等形式,创作一份关于食物链的宣传作品,展示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要求作品具有创意,能吸引观众关注。
作业要求: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模拟食物链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加深理解。
3.实践探究,加深理解。
-安排课堂实验或户外调查,让学生亲自构建简单的食物链模型,观察能量流动现象,从而加深对食物链能量逐级递减规律的理解。
-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如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进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责任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此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食物链知识的理解。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给定的生态场景,分析场景中的食物链。
2.学生通过讨论,总结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规律,探讨食物链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3.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旨在巩固学生对食物链知识的掌握。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保证作业质量。
2.作业内容要求真实、客观,体现学生对食物链知识的理解。
3.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作业中展现的思考过程和创新能力。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与同学、家长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在讲授新知阶段,教师详细讲解食物链的概念、组成、能量流动等知识点。
1.教师阐述食物链的定义,解释生产者、消费者、捕食者等概念。
2.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食物链的组成,如草→兔→狐。
3.介绍食物链中能量逐级递减的规律,分析其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6.1《食物链》省优获奖教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1)

6.1《食物链》省优获奖教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1)

6.1 食物链、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链的概念,像什束后各小组派链的特点:个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节的生物受到影生物,并填入表格;4.1 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在进行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场所的活动后,理解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主要器官是叶,从光合作用的场所这一角度了解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2)理解“光合作用”这一核心概念的公式和含义。

2. 能力目标(1)学习从观察植物图片发现并提出光合作用场所的问题,尝试对众多的问题进行分析整合、寻找问题的关键。

(2)由制定探究计划中对实验材料的巧妙选择,学习如何控制唯一变量、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

(3)学习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所做的探究活动及所得到的结论,在反思与总结中加深对叶的结构和光合作用场所的认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深刻认识到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认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2)通过“课外延伸”活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利用所学探究技能探究生活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有序的开展探究光合作用场所活动,通过提出并分析问题、制定计划中的控制变量、实施实验并得出结论、反思探究、归纳探究等活动,学习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置对照实验等科学探究的方法,揭示叶绿体才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使学生深刻理解“光合作用”这一核心概念。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置对照、反思探究、归纳探究,学习提出问题、设置对照试验等探究方法与技能;理解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主要器官是叶,进而正确理解“光合作用”这一核心概念的公式和含义。

四、教学过程:明确学习内容。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存在一些相似之处,比如:绿色、1.设计实验方植物绿色部分能在光下形形色色,大多数植密,而且进一步学习了发现实验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今后,我们要学以致用,用科板书设计:。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1节 食物链(省一等奖)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1节 食物链(省一等奖)

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备课人:徐磊第6章第1节食物链(第一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生物之间普遍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

2、知道食物链的概念及其特点,会书写食物链。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认真阅读课本和信息库(动物的食性)内容。

2.完成okay机上本节预习题。

二、探究活动:1、在大自然中,各种生物之间普遍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

同学们能举例吗2、小组合作——卡片接龙(1).小组分工明确;(2).写卡片(将图中出现的动植物名称写在卡片上,每种多写几张)(3).排顺序(将被吃的生物排在前面,吃它的动物排在后面)(4).连卡片(按照“吃与被吃”关系的用别针将卡片连起来)。

3、小组展示——卡片接龙模型展示4、食物链的概念在一定的区域内,各种之间由于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叫作食物链。

5、练习书写食物链:请写出图中所有的食物链6、分析食物链的特点(1)通常一条食物链中起点生物是什么这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2)食物链中的动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根据它们的食性不同(课本P105),可以将它们分成哪几类(3)一条食物链一般包括几个环节(4)位于食物链中第2环节、其他环节的动物食性有何不同7、归纳食物链的特点1.食物链通常是由开始,是生态系统中的。

2.位于第二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是生态系统中的。

3.位于食物链其他环节的生物大多是,是生态系统中的。

4.一条食物链一般包括环节。

8、请写出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的食物链。

9、总结:书写食物链的注意点【课堂总结】谈谈自己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1.什么叫食物链2.食物链的特点有哪些【反馈巩固】完成okay机上本节评测练习。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3.6.1食物链 (1)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3.6.1食物链 (1)
5、态平衡教育
A、以一条食物链(稻子→稻螟虫→青蛙→蛇→老鹰)为例:如果食物链中有一种生物(青蛙)死光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学生讨论、交流。
B、教师讲述维护生态平衡的意义。
C、人在所画的食物网中处在最顶层,作为食物网中的重要部分,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汇报。
三、巩固小结
1、提问:什么叫食物链?学了有关食物链、食物网的知识,你有什么感受、想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动植物的生活与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来探讨各种动植物之间的联系。
二、探究新知
1、故事激趣
①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课件出示螳螂、蝉、黄雀的图片。
②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螳螂、蝉、黄雀之间有什么食物关系?
明确是“谁”被“谁”吃、“谁”吃“谁”。
④学生根据图填空:青草→蝗虫→青蛙→蛇→老鹰,教师板书。
B、材料二:
①课件出示有关青才、菜青虫、鸡、黄鼠狼、狐狸图片。
②你能用箭头“→”表示出它们之间的食物联系吗?
学生练习并汇报板书
C、材料三:
①再次出示树叶、螳螂、蝉、黄雀的图片。
②你能用箭头“→”表示出它们之间的食物联系吗?想想黄雀会成为谁的食物?
2、质疑。
四、布置作业。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思考交流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材料出示
观察思考交流
拓展知识面层层深入,引出食物链
辅助学生总结总结食物链概念、食物链环节。
交流发言
培养学生总结能力
加深学生。

七年级生物上册 3.6.1《食物链》教案1 (新版)苏科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3.6.1《食物链》教案1 (新版)苏科版

第1节食物链一、设计思想本课教学基于“做中学”的教学理论,以问题为中介,以活动为载体,以问题解决为核心,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设置,组织有效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引导学生不断用问题解决的行为探究方式和科学的事实理由寻求对问题的解决;学生则通过亲身实践、亲身体会,获得“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明白了”的学习实效。

在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分析1. 教材分析:“食物链”是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第6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一节内容,在学习了“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的基础上学习“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本节内容包括2个“分析活动”和1个设计方案。

第一个是“分析农田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学生通过卡片“接龙”活动,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中6种动植物之间“谁吃谁”的关系,建立食物链的概念,了解食物链的基本特点。

第二个活动是“分析食谱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通过分析我们日常的食谱,引出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使学生理解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也处在一个个复杂的食物链中。

教材信息库中“生态农业”的设计,呼应了前面的知识内容,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三个利用食物链的知识,学习设计一个对松树林病害虫进行生物防治的方案,让学生充分认识生物防治的重要意义。

2.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一方面知识储备少、形象思维能力弱,利用图片和录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符合初一学生的学习特点;另一方面,他们合作意识欠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利用卡片“接龙”游戏,活跃了他们的思维,符合初一学生好动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之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

苏科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精品教案《第三单元 第6章 第1节 食物链》(1)

苏科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精品教案《第三单元 第6章 第1节 食物链》(1)

第1节食物链(第1课时)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时教学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活动和动脑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概念教学,从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着手,增加学生对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相互联系的感性认识。

然后在卡片接龙游戏中,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构建食物链的概念,在知道什么是食物链的基础上,通过探究、讨论、自主学习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通过合理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评价,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设计的思路是“做中学”“学中用”“用中思”。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生物之间普遍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

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

3)描述食物链的特点。

2.能力目标:1)通过农田生态系统中找动物,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2)会绘制简单的食物链。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

2)培养学生探究食物链的兴趣,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构建食物链的概念。

2)教学难点:能够运用食物链的相关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课前准备:PPT课件、卡片、双面胶,白纸五、教学过程:学生活动1.出示课件:“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视频。

2.问题:猜猜视频中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您能猜出视频中的成语吗?说一说其中生物的关系。

3.谈话1:在视频中,谁吃谁?“谁”被“谁”吃呢?谈话1.再现生活(1)大家一定非常喜欢美丽的大自然,让我们现在一起走进这美丽的大自然吧。

(课件展示一幅农田生态系统的画面,画上有青草、青蛙、蛇、老鹰、鸡等。

)(2)大家能根据自己的见闻说说田野里的这些动物,它们谁被谁吃了?2.深入研究(1)探究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卡片接龙将画面上出现的动植物写在卡片上,每种多写几个,请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相关的卡片用()接龙起来。

它们由于食物关系联系起来排成一队,大家能给它起一个名字吗?你能把他们之间谁被谁吃了的关系连起来吗?(注意把被吃的生物放在前面,吃它的生物排在后面,并在它们之间画上箭头,箭头的方向必须指向后面的动物。

(新版)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食物链》公开课获奖教案()

(新版)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食物链》公开课获奖教案()

6.1 食品链教课目的:1、知道什么是食品链2、认识生物间广泛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教课重点、难点:认识食品链,建立食品链的观点教课方法与手段:教课过程:教师活动一、导入新课经过前方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生物的生计与四周环境有着十分亲密的关系。

动物、植物的生计除了需要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这些非生物要素之外,还受四周其余要素的影响吗?观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图片发问:二、谁吃谁看图 6-1 谁吃谁发问: 1)生物之间的食品关系连在一同,像什么?(食品链)学生活动学生游戏活动:1、这张图描绘了怎样一个谚语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2 、说出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关系、吃与被吃关系设计企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成语,那么对于此中包括的生物寓意,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了!以活动的形式,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中掌握食品链指的是在必定地区内,各样生2)在食品链中,连结各样生物的“箭头”表示什么意思?(箭头表示生物之间的被吃关系)物之间因为食品关系所形成的联系议论:1) 食品链一般由哪几类生物组成?(绿色植物和动物) 议论结 束后各小组派 教课目的:代表讲话2) 它们分别在生态系统中饰演什么角色?(生产者、花费者)( 1) 出检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检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为何?(生2)产者初:步可培以养利学用生光的合调作查用能,力自以己及制和造同有学机分工合作的能力。

物;花费者:不可以自制制造有机物,要从外界 获得)食品 链的特色:( 1):食品链往常是因为绿色植物开始的;学生总结( 2):位于食品链第 2 个环节的生物往常 是植 食品链的特色食性动物( 3):位于食品链中其余环节的生物大多是肉食性动物剖析食谱中生物之间的食品关系 学生剖析剖析食谱中 依据这些食品关系总结:生物之间的食品关系,从课本 98 页选出一 人与自然界中的其余生物是一环扣一环,相互 份午饭食谱,剖析其 依靠生计的,此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生物遇到影中的食品设计了哪些 响,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我们人类自己。

七年级生物上册3.6.1《食物链》教案1(新版)苏科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3.6.1《食物链》教案1(新版)苏科版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
1.食物链的定义: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相互联系的一种关系。
2.食物链的组成:食物链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部分。
3.食物链的表示方法:用箭头表示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箭头指向捕食者。
4.食物链的实际例子:通过具体的生物例子,如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等,让学生理解食物链的实际应用。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共享预习资源,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态系统中的实例,如草原食物链,引出食物链的概念。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食物链的每个环节,如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食物链的知识点。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食物链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答案:正确
2.填空题
题型:根据上下文,填入合适的词语或短语。
例子:在生态系统中,草是___,被兔子捕食,兔子是___,又被鹰捕食。
答案:生产者、消费者
3.连线题
题型:将相关词语或概念进行匹配。
例子:
-生产者----->植物
-消费者----->动物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答案:
-生产者----->植物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六章 第一节 食物链教案 (新版)苏科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六章 第一节 食物链教案 (新版)苏科版

第一节食物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

②知道什么是食物链2、能力目标:①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②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①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

②培养学生探究食物链的兴趣,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构建食物链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设计生物防治的方案。

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设计意图课文导入1、分析成语“螳螂捕食,黄雀在后。

”中涉及的生物之间的捕食现象。

2、例举:其它的生物之间的捕食现象。

用成语故事――“螳螂捕食,黄雀在后。

”导入本课。

使学生了解: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普遍存在吃与被吃关系。

分析农田中的生物1、找出青草、蚱蜢、青蛙、鸡、蛇和鹰6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吃与被吃关系)?2、怎样把这些食物关系表示出来(学画食物链)?3、总共能画几条食物链?组织学生阅读、分析课文:P70页第二、第三节指导学生学画、认识食物链小结:①在一定地域内,各种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称为食物链。

②食物链的画法1、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2、让学生认识食物链,以及学会画食物链。

(提示:“→”表示捕食关系)交流、讨论:1、每条食物中的起点生物是什么?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什么生物?2、各条食物链中的动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根据它们所吃的食物不同,可以将它们分成哪几类?组织学生阅读、分析课文及信息库:P71页第一节、P78动物的食性。

评价、补充、小结(完整食物链的特点):生产者→消费者(植食性动物)→消费者(肉食性动物)→消费者(肉食性动物)……使学生明确食物链的特点。

(提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必须有生产者。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设计意图分析食谱中的生物交流、讨论:1、人类的食物涉及到一些动物,这些动物所吃的食物又是什么?2、这顿午餐从哪几条食物链获得了物质和能量?写出你1、组织学生写出午餐所涉及的生物并填入表格。

3.6.1 食物链(1)教案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6.1 食物链(1)教案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1节食物链》教学设计教材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

(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出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2)引导学生利用活动材料制作模型,并用模型表示抽象的食物链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食物链被破坏带来的影响,珍爱生命,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通过模拟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材分析“食物链”是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第6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一节内容,学生在学习了第5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的基础上学习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为八年级学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食物链,建立食物链的概念。

2.学会找、写食物链。

教学准备教学之前认真研究教材,结合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查阅资料,做成PPT,并准备相关道具,以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视频,思考生物间存在什么关系?活动一分析农田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1.做一做:卡片接龙(小组合作: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将被吃的生物排在前面,吃他的生物排在后面,一直排到没有生物吃它为止;中间用透明胶带连接起来,连接成一条龙的状态,有几条连几条。

2.想一想: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就像什么?3.写一写:用文字写出图中的食物链4.议一议:▲在食物链中,食物链一般有几个环节?连接各种生物的“箭头”指向谁?表示什么意思?(一般有3-5个环节。

“箭头”指向捕食者,表示被捕食者的能量流向捕食者。

第6章第1节食物链优秀教学案例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6章第1节食物链优秀教学案例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在教学中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我还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我还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让他们明白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情景创设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以校园生态系统微视频为导入,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生态环境中,引发他们对食物链的好奇心。在视频中,展示了学校校园内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树木、昆虫、鸟类等,让学生感受到生态系统的奥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将创设一些具体的情境,如模拟食物链的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扮演不同物种的角色,亲身体验食物链的过程,从而加深他们对食物链的理解。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食物链。
首先,我提出了食物链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思考食物链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要素。然后,我引导学生探讨食物链的书写方法,让他们思考如何正确地表示食物链中的关系。最后,我组织了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掌握食物链的概念、组成以及书写方法。通过对食物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物种之间营养关系的简化表示,并能够识别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包括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方面。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设计了多种教学活动,如讲解、演示、讨论等。通过讲解,学生能够明确食物链的定义和特点;通过演示,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食物链的构成;通过讨论,学生能够深入探讨食物链的作用和意义。同时,我还安排了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巩固对食物链的理解。

6.1食物链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苏科版)

6.1食物链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苏科版)
4.物质循环:阐述食物链中物质循环的过程,以及分解者在其中的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a.食物链中为什么不能出现分解者?
b.能量在食物链中是如何逐级递减的?
c.请举例说明食物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教师引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食物链相关知识。
2.选做题:
a.设计一个关于食物链的问卷调查,向家人或朋友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食物链的认识程度。
b.撰写一篇科普文章,向公众介绍食物链的基本知识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c.利用网络资源,查找食物链相关的趣味知识或实验,进行拓展学习。
3.实践活动:
a.观察家附近的生态系统,如公园、小区等,记录食物链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分析食物链的稳定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食物链的基本概念和构成。
2.利用图片、模型、实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食物链中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设计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食物链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3.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生态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4.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学科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注重课堂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学习生物学知识。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食物链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1节 食物链【省一等奖】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1节 食物链【省一等奖】

第六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1节食物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生物之间存在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概述食物链的含义,阐明食物链的特点;举例说出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主要的影响。

2、能力目标:学习绘制食物链的基本方法;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食物链现象;认同食物链知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重、难点分析重点:建立并完善食物链的概念,掌握食物链正确的表达方式。

难点:利用食物链知识进行环境保护三、教学准备学生游戏道具:卡纸、纸带等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情景创设:Flash播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思考:蝉、螳螂、黄雀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引出自然界中“吃与被吃”的关系。

通过列举大量事例来证实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关系普遍存在。

(二)新课讲授1、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进行卡片接龙游戏:小组分工,将生物名称写在卡片上,卡片接龙强调:被吃的生物放在前面,吃它的动物放在后面并画上箭头,箭头指向吃它的动物。

2、食物链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3、讨论①、食物链中的起点生物是什么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什么成分②、食物链中的动物属于生态系统中什么成分③、根据动物所吃的食物不同,可以将它们分成哪几类4、分析食物链的特点1.食物链通常是由一种_绿色植物_开始,是生态系统中的_生产者___。

2.位于第二环节的生物通常是__植食性动物___,是生态系统中的_消费者___。

3.位于食物链其他环节的生物大多是__肉食性动物__,是生态系统中的__消费者__。

4.一条食物链一般包括___3—5___环节。

5、分析食谱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选一顿午餐,分析其中的食物,举例:植物类:米饭—水稻、豆油—大豆;动物类:鸡蛋—鸡、猪肉—猪想一想:在人类食物所涉及的动物中,它们所吃的食物又是什么写出你午餐所涉及的食物链6、正面例子:生态农业:稻田养鸭、稻田养鱼反面例子:捕食青蛙,盘中餐会有什么后果引出保护好食物链和保护生态环境(三)课堂小结1、什么是食物链2、食物链的特点3、人是食物链的一员,要保护食物链。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1节 食物链-“江南联赛”一等奖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1节 食物链-“江南联赛”一等奖

第6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1节食物链(第1课时)泰州市海陵学校张静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普遍在着捕食与捕食的关系;概述食物链的含义,阐明食物链的特点。

2、能力目标:学会绘制食物链的基本方法;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活动,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生态系统中普通存在的食物链现象,认同食物链知识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建立并完善食物链的概念,初步体验食物链知识的价值,掌握食物链正确的表达方式教学难点:食物链教学方法:游戏活动、讨论、探究和讲授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有哪些生产者指什么消费者又指什么各种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视频】《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探究一做中学】在大自然中,各种生物之间普遍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

你能谈一谈所知道的的例子吗小组活动: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谁吃谁【火眼金睛】组间比赛,写出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自查自纠。

注意:1、按“吃与被吃”的关系,将被吃的生物排在前面,吃它的排在后面。

2、箭头画在两个生物之间,且指向后面的生物。

【做中学】建立食物链的概念【总结知识】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叫做食物链。

【学习新知】1、看看食物链通常有几个环节2、位于不同环节的动物所吃食物有何不同食物链一般包含3-5个环节,食物链所包含的环节少,食物链就简单;反之,食物链就复杂。

动物的种类,按食性可以分为植食性动物:如兔子、牛、羊肉食性动物:如虎、狼杂食性动物:如鸡、人【议一议】归纳食物链的特点1:食物链的起点生物是什么该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2:食物链第二环节的生物是什么该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3:位于食物链其他环节的生物是什么【总结知识】食物链的特点:食物链通常包含3-5个环节,第一环节是由绿色植物开始的位于食物链中第2个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位于其它环节的动物大多是肉食性动物是消费者。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1节 食物链-“百校联赛”一等奖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1节 食物链-“百校联赛”一等奖

食物链一、导入《猎捕》视频,视频中展现了哪些生物他们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请你举出生活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的例子。

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食物链。

二、新课教授:1、构建食物链展示各生态系统及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的图片小组分组合作:各小组分析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活动要求:1、将各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按照“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进行排列。

2、将被捕食者放在左侧,捕食者放在捕食者的右侧。

3、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展示在黑板上。

小组展示各自的食物链,并介绍。

介绍方式:我们组研究的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是:××××我们已经将生物按照“吃与被吃”的排列出来,但是如何表示出“吃与被吃”的关系呢我们可以用“→”来表示“吃与被吃”的关系。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到人类的物质和能量来自于食物,所以“→”还代表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所以“→”指向捕食者还是被捕食者请你说出原因。

(学生回答)将食物链补充完整。

(补充箭头)2、归纳食物链概念师:现在你能尝试归纳什么是食物链了吗生:归纳出食物链概念。

3、食物链书写原则师:展示食物链书写原则:①符合吃与被吃的关系,箭头指向捕食者。

②通常由绿色植物开始。

③写到这个生态系统中没有生物再吃它为止。

请同学观察黑板上所展示的食物链,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误请同学们上台改正。

(学生修正食物链)4、食物链特点师:我们再一起来看一下黑板上所展示的食物链,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食物链也哪些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生物种类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动物的食性)总结:食物链起点都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位于第二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位于食物链其他环节的生物大多是肉食性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七年级生物上册3.6.1食物链教案1新版苏科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3.6.1食物链教案1新版苏科版

第1节食物链一、设计思想本课教学基于“做中学”的教学理论,以问题为中介,以活动为载体,以问题解决为核心,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设置,组织有效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引导学生不断用问题解决的行为探究方式和科学的事实理由寻求对问题的解决;学生则通过亲身实践、亲身体会,获得“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明白了”的学习实效。

在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分析1. 教材分析:“食物链”是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第6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一节内容,在学习了“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的基础上学习“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本节内容包括2个“分析活动”和1个设计方案。

第一个是“分析农田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学生通过卡片“接龙”活动,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中6种动植物之间“谁吃谁”的关系,建立食物链的概念,了解食物链的基本特点。

第二个活动是“分析食谱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通过分析我们日常的食谱,引出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使学生理解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也处在一个个复杂的食物链中。

教材信息库中“生态农业”的设计,呼应了前面的知识内容,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三个利用食物链的知识,学习设计一个对松树林病害虫进行生物防治的方案,让学生充分认识生物防治的重要意义。

2.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一方面知识储备少、形象思维能力弱,利用图片和录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符合初一学生的学习特点;另一方面,他们合作意识欠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利用卡片“接龙”游戏,活跃了他们的思维,符合初一学生好动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之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 食物链、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
链的概念
,像什
束后各小组派
链的特点:
个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

节的生物受到影
生物,并填入表格;
4.1 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在进行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场所的活动后,理解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主要器官是叶,从光合作用的场所这一角度了解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2)理解“光合作用”这一核心概念的公式和含义。

2. 能力目标
(1)学习从观察植物图片发现并提出光合作用场所的问题,尝试对众多的问题进行分析整合、寻找问题的关键。

(2)由制定探究计划中对实验材料的巧妙选择,学习如何控制唯一变量、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

(3)学习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所做的探究活动及所得到的结论,在反思与总结中加深对叶的结构和光合作用场所的认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深刻认识到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认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2)通过“课外延伸”活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利用所学探究技能探究生活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有序的开展探究光合作用场所活动,通过提出并分析问题、制定计划中的控制变量、实施实验并得出结论、反思探究、归纳探究等活动,学习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置对照实验等科学探究的方法,揭示叶绿体才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使学生深刻理解“光合作用”这一核心概念。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置对照、反思探究、归纳探究,学习提出问题、设置对照试验等探究方法与技能;理解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主要器官是叶,进而正确理解“光合作用”这一核心概念的公式和含义。

四、教学过程:
明确学习内容。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
存在一些相似之处,比如:绿色、1.
设计实验方植物绿色部分能在光下
形形色色,大多数植
密,而且进一步学习了发现
实验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今后,我们要学以致用,用科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