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1).

合集下载

合同无效有什么法律后果5篇

合同无效有什么法律后果5篇

合同无效有什么法律后果5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合同无效是指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违反法律规定或是合同内容不符合法律规定等情况,导致合同的效力被法律认定为无效的情况。

合同无效会对双方当事人的权益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么合同无效有什么法律后果呢?接下来我们将逐一进行分析。

首先,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是合同的效力被法律废止。

根据我国的《合同法》,对于无效合同的处理原则是“依法废止、追回已经履行的不当得利并进行赔偿”。

也就是说,当一份合同被认定为无效时,合同自始无效,双方当事人应当恢复至合同订立前的原状,双方应互相返还已经履行的合同义务,返还相应的不当得利。

其次,合同无效会对当事人的权益产生损害。

当一份合同被认定为无效时,合同双方的权益会受到损害,受损害的一方有权要求对方返还已经履行的合同义务,但是一些实际已经发生的损失却无法弥补。

因此,在合同订立之初,双方当事人应当加强对合同内容的审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以防止合同无效导致的权益损害。

再次,合同无效还可能对当事人造成一定的法律问责。

当一份合同被认定为无效时,双方当事人的行为可能涉嫌违法,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涉及违法行为的当事人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或民事责任的情况。

因此,双方当事人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规定,确保合同的合法性,避免因合同无效而导致的法律问题和法律风险。

最后,合同无效也可能会导致对第三方的不良影响。

当一份合同被认定为无效时,可能会影响到合同的履行和执行,影响到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关系,甚至会对其他与合同有关的第三方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当事人应当认真审查合同内容,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以免因合同无效导致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综上所述,合同无效是一种违反法律规定导致合同效力被废止的情况,合同无效会对双方当事人的权益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恢复合同原状、损害当事人的权益、可能面临法律问责、对第三方产生不良影响等后果。

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

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

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无效合同,是指已成立,因欠缺法定有效要件,在法律上确定地当然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的合同。

无效合同不发生法律效力,是指不发生该合同当事人所追求的法律效果,而不是不发生任何其他意义上的效果。

当事人对无效合同的无效存有过失的,须承担缔约过失上的责任,合同已履行的,当事人之间则发生返还财产的法律效果。

我国合同法第58条、59条对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作了相应的规定,但是该规定尚存在不尽人意之处,有待进一步解释与完善。

一、无效合同的诉讼时效问题无效合同与合同无效并非同一含义。

无效合同是合同的种类之一,而合同无效则为合同的法律效果。

无效合同是合同无效的原因之一,除无效合同之外,可撤销合同经撤销之后,效力未定合同未经权利人追认,合同解除权人行使解除权,以及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等都可发生合同无效的法律效果。

我国合同法第52条虽然以“合同无效”进行表述,但其实际上就是关于无效合同的规定。

无效合同是绝对无效[3]、当然无效、自始无效,而合同无效并非都为自始无效,一般认为继续性合同的解除不发生溯及无效的法律效果。

虽然无效合同其无效为当然无效,但是合同是否有无效原因,当事人间有争执时,主张合同无效的当事人,不妨提起无效确认之诉,请求法院予以确认。

关于无效合同的诉讼时效问题,我国法律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反观国外立法例,则存在不同规定。

法国民法典第2262条规定:“一切物权或债权的诉权,均经30年的时效而消灭,......”,这一规定所确定的时效期限适用于对绝对无效行为的主张权利。

[4]而意大利民法典第1422条则明确规定,契约因绝对无效行为而产生的诉权,不因时效经过而消灭。

在我国民法学界,传统见解认为主张无效法律行为的无效不应有期限的限制,认为无效法律行为可在任何时候主张无效。

尽管传统见解与新近观点在绝对无效与相对无效的区分标准及其实益问题上存在分歧,但是皆认为无效法律行为为(或近似于)绝对无效的法律行为,认为主张无效或诉请法院确认无效都不应该存有时间上的限制,以达法律政策上维护公共利益的目的。

论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

论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

论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

文章从定义无效合同入手,说明了何为无效合同以及其种类。

接着分析了无效合同在法律上的影响,包括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方面。

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无效合同的具体表现。

无效合同对当事人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应该慎重考虑,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从而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及风险识别能力。

【关键词】引言: 概述正文: 无效合同的定义, 无效合同的种类, 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无效合同的举例结论: 总结1. 引言1.1 概述无效合同是指因为合同当事人行为违法、违反公序良俗、违背自愿原则或者无法履行等原因而被法律认定为无效的合同。

在实际生活中,无效合同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对于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一是无效合同自始无效,即自合同成立时起即失效,当事人不能据以主张权利或者承担义务;二是无效合同的效力不得以抵销、抗辩,不能成为依据;三是无效合同不得以作为撤销或者解除的依据,因为无效合同本身即为无效,不需要通过撤销或解除程序来终止;四是无效合同的财产性法律行为应当返还给相应的当事人,恢复合同事实上的原状;五是无效合同的违法部分和合法部分具有独立效力,违法部分应当受到法律追究,合法部分可以继续有效。

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是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序良俗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在处理无效合应当依据法律规定,维护法律尊严和公平正义。

2. 正文2.1 无效合同的定义无效合同是指因合同缺乏订立的法定要件或者因合同内容违反法律法规、公序良俗等原因而被法律认定为无效的合同。

在法律上,无效合同是一种没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其效果被视为从未存在过。

从法律上来说,无效合同分为绝对无效合同和相对无效合同两种情况。

绝对无效合同指的是违反强制性法律规定的合同,其效力被法律直接排除,即便当事人同意也无法生效;相对无效合同则是指合同受到某些特定法律规定的限制,只有符合特定条件才能生效。

无效合同法律后果的说法(3篇)

无效合同法律后果的说法(3篇)

第1篇一、引言合同是市场经济中最为常见的法律行为之一,它体现了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表示一致。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是指因合同无效而产生的法律效果,包括对当事人、第三方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进行探讨。

二、无效合同的定义及认定标准1. 定义无效合同,是指当事人订立的合同,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导致合同自始无效,不产生法律约束力的合同。

2. 认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的合同为无效合同:(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三、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1. 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消灭无效合同自始无效,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随之消灭。

这意味着,当事人不得依据无效合同主张权利或履行义务。

2. 恢复原状或赔偿损失(1)恢复原状:当事人应当根据合同约定,返还因合同取得的财产。

如果无法返还,应当折价补偿。

(2)赔偿损失:因无效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赔偿范围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3. 涉及第三方的法律后果(1)第三人因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当事人。

如果第三人无法返还,应当折价补偿。

(2)第三人因合同取得的财产,如果属于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应当上缴国家、集体或者返还第三人。

4. 违法所得的处理当事人因无效合同取得的违法所得,应当予以没收。

所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当事人或者上缴国家、集体。

5. 民事责任承担(1)当事人因无效合同承担民事责任,包括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

(2)当事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

浅析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3篇)

浅析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合同是市场经济中最为普遍的交易形式,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然而,并非所有合同都是有效的,有些合同因违反法律规定或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等原因而成为无效合同。

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是合同法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将对此进行浅析。

二、无效合同的定义及特征1. 定义无效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签订的合同,因违反法律规定或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等原因,不产生法律约束力的合同。

2. 特征(1)自始无效:无效合同自合同成立时起就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不产生。

(2)绝对无效:无效合同不受当事人意愿的影响,任何一方都不能主张合同有效。

(3)当然无效:无效合同不需要通过法律程序认定,当事人可以自行认定合同无效。

三、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1. 恢复原状(1)返还财产:合同无效后,当事人应将因合同所取得的财产返还给对方,包括货币、物品、权利等。

(2)赔偿损失:因合同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当事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2. 消除影响(1)恢复名誉:合同无效后,当事人应消除因合同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恢复自己的名誉。

(2)恢复权益:合同无效后,当事人应恢复自己的合法权益,包括财产权益、人身权益等。

3. 追究刑事责任(1)违反法律规定:如果合同无效是因为当事人违反法律规定,如合同标的物为禁止流通物,则可能追究刑事责任。

(2)欺诈、胁迫等违法行为:如果合同无效是因为当事人存在欺诈、胁迫等违法行为,则可能追究刑事责任。

4. 追究民事责任(1)违约责任:合同无效后,当事人可能承担违约责任,如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

(2)侵权责任:合同无效后,当事人可能承担侵权责任,如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损害他人利益等。

四、案例分析某甲与某乙签订一份房屋买卖合同,约定某甲将房屋卖给某乙,价格为100万元。

在合同签订过程中,某甲故意隐瞒房屋存在质量问题的事实。

某乙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该房屋。

后某乙发现房屋存在质量问题,要求某甲承担违约责任。

属于无效合同法律后果(3篇)

属于无效合同法律后果(3篇)

第1篇引言:合同是市场经济中最为常见的法律形式,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然而,并非所有合同都具有法律效力,有些合同由于违反法律法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等原因,被认定为无效。

本文将探讨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1. 没有法律约束力无效合同自始无效,不产生法律约束力。

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合同无效而自然解除,双方均不得依据合同主张权利。

2. 返还财产无效合同中,当事人因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

如果一方当事人因合同而取得的财产不能返还或者返还后会造成损失,应当折价补偿。

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3. 损害赔偿因无效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受损方有权要求过错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4. 违法责任无效合同中,如果合同违反了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当事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包括行政处罚、刑事责任等。

5. 恢复原状在合同无效的情况下,当事人应当恢复到合同签订前的状态。

这包括恢复原物的所有权、恢复原状、消除影响等。

二、应对无效合同的法律策略1. 预防措施(1)加强合同审查:在签订合同前,对合同内容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合同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2)明确合同条款: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避免因条款不明确而引发争议。

(3)完善合同签订程序:按照法定程序签订合同,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2. 处理措施(1)协商解决:在合同无效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达成一致,对合同无效后的权利义务进行重新约定。

(2)提起诉讼:当协商无法达成一致时,受损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过错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3)申请仲裁:当事人可以申请仲裁机构对合同无效后的权利义务进行裁决。

三、案例分析某甲与某乙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约定某甲以50万元的价格购买某乙的房屋。

合同签订后,某甲支付了5万元定金。

论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3篇)

论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摘要:合同作为市场经济中最为重要的法律形式之一,其有效性与否直接关系到交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然而,在实践中,无效合同现象时有发生。

本文旨在探讨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分析无效合同的法律特征、认定标准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以期为相关法律实践提供参考。

一、引言合同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最为常见的法律行为,它体现了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表示和权利义务关系。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无效合同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

无效合同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还可能对市场经济秩序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当事人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无效合同的法律特征1. 无效合同是指不符合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

2. 无效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不得依据无效合同主张权利。

3. 无效合同的成立、生效和履行不受法律保护。

4. 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由法律规定,当事人不得自行约定。

三、无效合同的认定标准1.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3. 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订立合同。

4. 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

5. 违反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其他情形。

四、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1. 合同无效,当事人不得依据无效合同主张权利。

2. 当事人应当返还因合同取得的财产。

3. 因合同取得的财产不能返还或者返还后会造成损失的,应当折价赔偿。

4. 当事人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5. 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 无效合同造成的损失,应当依法赔偿。

五、案例分析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某个人(以下简称B)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约定A公司将一处房屋出售给B,总价款为100万元。

合同签订后,B向A公司支付了10万元定金。

后经调查发现,该房屋属于A公司非法购买的,不符合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该合同无效。

因此,A公司应当返还B支付的10万元定金,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试述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3篇)

试述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合同是市场经济中最为常见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然而,并非所有的合同都具备法律效力,有些合同由于违反法律规定或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等原因,被认定为无效合同。

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是合同法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试述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

二、无效合同的定义无效合同,是指当事人订立的合同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因而自始不具备法律效力的合同。

无效合同包括绝对无效合同和相对无效合同。

1. 绝对无效合同:是指合同自订立时起就不具备法律效力,任何人均可主张合同无效。

如:欺诈、胁迫、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等。

2. 相对无效合同:是指合同在一定条件下,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合同无效。

如: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显示公平的合同等。

三、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1. 合同自始无效无效合同自始无效,即合同自订立时起就不具备法律效力。

当事人不得依据无效合同主张权利,也不得请求对方履行合同义务。

2. 返还财产无效合同中,当事人已经履行了合同义务的,应当返还财产。

返还财产的范围包括:(1)合同标的物的返还:合同标的物已经交付的,应当返还给对方;尚未交付的,应当返还标的物的价值。

(2)已经支付的价款的返还:当事人已经支付了价款的,应当返还给对方。

(3)利息的返还:合同中约定的利息,应当返还给对方。

3. 损害赔偿无效合同中,当事人因合同而受到损失的,可以请求对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1)直接损失:当事人因合同而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

(2)间接损失:当事人因合同而遭受的间接经济损失。

(3)精神损害赔偿:当事人因合同而遭受的精神损害。

4. 违法责任无效合同中,当事人存在违法行为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论述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3篇)

论述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合同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法律形式,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然而,并非所有的合同都是有效的,有些合同可能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等原因而成为无效合同。

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是指因合同无效而产生的法律上的责任和效果。

本文将从无效合同的概念、种类、认定标准以及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无效合同的概念与种类(一)概念无效合同,是指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自成立时起不产生法律效力,不产生合同当事人所预期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合同。

(二)种类1. 违法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2. 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违背社会公德、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社会道德风尚的合同。

3. 无效的格式合同:格式条款含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的条款的合同。

4. 欺诈、胁迫合同:一方当事人通过欺诈、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5. 无效的赠与合同:赠与财产有瑕疵或者赠与人有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合同。

三、无效合同的认定标准1.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同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属于无效合同。

2. 违背公序良俗:合同内容违背社会公德、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社会道德风尚,属于无效合同。

3. 欺诈、胁迫:一方当事人通过欺诈、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

4. 格式条款:格式条款含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的条款,属于无效合同。

5. 赠与财产有瑕疵或者赠与人有欺诈、胁迫等情形:赠与合同中,赠与财产有瑕疵或者赠与人有欺诈、胁迫等情形,属于无效合同。

四、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1. 合同自始无效:无效合同自成立时起不产生法律效力,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不成立。

2. 返还财产:合同无效后,当事人应当返还因合同取得的财产。

返还财产的范围包括:原物、孳息、利息等。

合同内容无效法律后果(3篇)

合同内容无效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合同是市场经济中最为常见的法律行为,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障。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合同内容可能存在无效的情况。

本文旨在探讨合同内容无效的法律后果,以帮助当事人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此类情况。

二、合同内容无效的情形1.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同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属于无效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

”2.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合同内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属于无效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条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

”3.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合同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属于无效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七条规定:“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无效。

”4. 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合同当事人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无效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条规定:“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无效。

”5. 重大误解合同当事人因重大误解订立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6. 显失公平合同内容显失公平,属于可撤销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五条规定:“合同内容显失公平的,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三、合同内容无效的法律后果1. 合同自始无效合同内容无效,合同自始无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合同无效的,自始无效。

”2. 恢复原状合同当事人应当恢复原状,返还因合同取得的财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合同无效的,当事人应当返还因合同取得的财产。

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同(3篇)

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同(3篇)

第1篇引言:合同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最为常见的法律形式,它是双方当事人基于意思表示一致而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然而,在实际交易中,由于各种原因,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了解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及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1. 合同自始无效无效合同自成立时起就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当事人不能依据合同主张权利和履行义务。

也就是说,合同当事人不能以无效合同为依据向对方主张合同约定的权利,也不能要求对方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

2. 恢复原状无效合同当事人应采取一切措施,尽快恢复合同签订前的状态。

如果合同已经履行,当事人应按照合同约定或者法律规定返还已经取得的不当利益。

3. 赔偿损失如果一方当事人因无效合同而遭受损失,另一方当事人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是指合同当事人因合同无效而直接遭受的经济损失;间接损失是指合同当事人因合同无效而间接遭受的经济损失。

4. 返还财物合同当事人应按照合同约定或者法律规定,返还已经交付的财物。

如果合同当事人已经将财物交付给对方,应返还相应的财物。

5. 追究刑事责任在合同无效的情况下,如果一方当事人存在欺诈、胁迫等违法行为,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无效合同的应对策略1. 提前审查合同条款在签订合同前,当事人应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确保合同内容合法、合规。

对于合同中可能存在争议的条款,应提前与对方协商解决,避免因合同无效而遭受损失。

2. 依法行使权利在合同无效的情况下,当事人应依法行使权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要求对方承担赔偿责任、返还财物等。

3. 保存证据当事人应保存与合同相关的证据,如合同文本、通讯记录、付款凭证等,以便在合同无效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 及时诉讼在合同无效的情况下,当事人应及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承担相应责任。

同时,当事人应选择合适的诉讼时机,避免因诉讼延误而遭受更大的损失。

论无效合同法律效果

论无效合同法律效果

论无效合同法律效果在日常生活和商业交易中,合同是我们最常见的协议形式。

然而,有些合同可能会被视为“无效合同”,这意味着它不具有合同的法律效力。

本文将探讨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

无效合同的定义及类型一个合同被认为是“无效”的,意味着它不被法律认可或者被视为不存在。

作为一个法律概念,它通常与以下几种类型的合同相关:1. 非法合同非法合同是指其内容或目的违反法律法规的合同。

例如:一份合同涉及的交易是非法的,或合同的目的是违反法律的。

这些合同被认为是无效的,因为它们与公众利益和法律原则相违背。

2. 无轨合同无轨合同,也称作“无形式合同”,是指没有书面文件或其他形式的口头合同。

这些口头合同可能会在当事人之间达成一致,但由于缺乏明确的证据而无法被证明。

一些情况下,这些合同可能会被认为是无效的,特别是当它们违反了法律规定的合同形式要求时。

3. 欺诈合同欺诈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一个人故意误导另一个人,或者通过隐藏重要信息,迫使另一个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署合同。

这样的合同通常被认为是无效的,因为签署合同时存在欺诈行为,导致当事人没有达成真正的协议。

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既然无效合同存在,那么这些合同的法律效果是什么?它们能够保护当事人的利益吗?这些问题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探讨。

1. 无效合同没有法律效力首先,无效合同没有法律效力。

这意味着当事人无法通过无效合同来实现其权利或承担其义务。

也就是说,当事人无法基于无效合同来获得合同所规定的权利,或者被迫承担其中规定的义务。

2. 无效合同不能被诉讼其次,无效合同通常不能被诉讼。

即使当事人试图通过法律程序来强制执行无效合同,也不会有实质性进展,因为无效合同在法律上没有任何效力。

因此,法院通常会拒绝无效合同的起诉,同时告知当事人更改或废除合同。

3. 无效合同不影响合同另一方的权利另一方面,虽然无效合同不能给当事人带来任何法律效益,但其另一方面的权利仍然受法律保护。

如果无效合同的一方已经付款或实施某些行为,法律会对此保持敏感。

论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

论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

论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一)法国旧法中,“无效”与“撤销”具有不同含义,但法国民法典在使用这两个概念时,并未加以区别。

〔1〕德国民法则严格区分了无效与撤销,将法律行为分为无效法律行为、效力未定法律行为与得撤销法律行为。

我国合同法沿袭了德国法的规定,将合同分为无效合同、效力未定合同与可撤销合同。

一般认为,无效法律行为,不需要透过其他行为,即不生效力,学说称为当然无效。

〔2〕无效合同系属无效法律行为。

无效合同,是指已成立,因欠缺法定有效要件,在法律上确定地当然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的合同。

无效合同不发生法律效力,是指不发生该合同当事人所追求的法律效果,而不是不发生任何其他意义上的效果。

当事人对无效合同的无效存有过失的,须承担缔约过失上的责任,合同已履行的,当事人之间则发生返还财产的法律效果。

我国合同法第58 条、59 条对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作了相应的规定,但是该规定尚存在不尽人意之处,有待进一步解释与完善。

一、无效合同的诉讼时效问题无效合同与合同无效并非同一含义。

无效合同是合同的种类之一,而合同无效则为合同的法律效果。

无效合同是合同无效的原因之一,除无效合同之外,可撤销合同经撤销之后,效力未定合同未经权利人追认,合同解除权人行使解除权,以及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等都可发生合同无效的法律效果。

我国合同法第52条虽然以“合同无效”进行表述,但其实际上就是关于无效合同的规定。

无效合同是绝对无效〔3〕、当然无效、自始无效,而合同无效并非都为自始无效,一般认为继续性合同的解除不发生溯及无效的法律效果。

虽然无效合同其无效为当然无效,但是合同是否有无效原因,当事人间有争执时,主张合同无效的当事人,不妨提起无效确认之诉,请求法院予以确认。

关于无效合同的诉讼时效问题,我国法律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反观国外立法例,则存在不同规定。

法国民法典第2262 条规定:“一切物权或债权的诉权,均经30 年的时效而消灭,”,这一规定所确定的时效期限适用于对绝对无效行为的主张权利。

无效合同的法律效力(3篇)

无效合同的法律效力(3篇)

第1篇一、引言合同是市场经济中最常见的法律行为,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然而,并非所有合同都具有法律效力。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某些合同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等原因,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本文将探讨无效合同的法律效力,分析其无效的原因、法律后果以及处理方式。

二、无效合同的定义及原因(一)无效合同的定义无效合同,是指当事人订立的合同,因违反法律规定或违背公序良俗,不发生法律效力的合同。

(二)无效合同的原因1.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五条规定,当事人订立的合同,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

2. 违背公序良俗:根据我国《合同法》第六条规定,当事人订立的合同,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

3. 欺诈、胁迫: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欺诈、胁迫对方当事人订立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

4. 重大误解: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变更或者撤销。

5. 显失公平: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可以请求变更或者撤销。

三、无效合同的法律效力(一)无效合同自始无效无效合同自合同成立之日起,不发生法律效力。

即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关系不产生、不约束当事人,当事人之间不存在权利义务的约束力。

(二)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1. 恢复原状: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因无效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2. 追回财产: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应当追缴双方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

无效合同法律效果

无效合同法律效果

06
无效合同案例分析
案例一:买卖合同纠纷案
总结词
该合同因违反法律规定而无效
详细描述
某公司与某个人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约定由公司向 个人购买一批货物。然而,该合同中涉及的货物属于 国家限制经营的产品,且未取得相关资质和许可。因 此,该合同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而无效。
案例二:租赁合同纠纷案
总结词
合同部分条款无效,但不影响整体效力
04
无效合同的责任承担
当事人的责任承担
返还财产
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当事人应当返还因合同取得的财产。如果不能返还原物,应当折价补偿。
赔偿损失
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因无效合同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法律责任承担方式
民事责任
当事人应当承担因无效合同产生 的民事责任,包括返还财产、赔
返还财产的程序
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返还财产的问题。在协商和调解过 程中,当事人可以达成协议并执行;在仲裁和诉讼过程中,仲裁机构或法院应当根据事实 和法律规定作出裁决或判决。
折价补偿
折价补偿的定义
如果原物已经不存在或者无法恢复原状,当事人应当根据财产的性质进行折价补偿。折价补偿是指将原物转化为货币或其他等值物,以实现对当事人的补偿。
法院认定
法院根据相关证据和法律 规定,对合同是否无效进 行认定。
公告送达
对于无法送达的当事人, 法院可以通过公告送达的 方式通知其合同无效。
判定无效合同的法律责任
返还财产
当事人应当返还因合同取 得的财产,无法返还的应 当折价补偿。
赔偿损失
当事人因合同受到损失的 ,可以向有过错的一方请 求赔偿。

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

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

案例四:显失公平导致的无效合同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显失公平导致合同无效,受损害方可 以请求法院撤销合同。
如果一方当事人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 或者利用对方当事人的轻率或者急迫 需要,与对方签署了显失公平的合同 ,那么该当事人可以在知道事实后的 一段时间内,向法院申请撤销该合同 。显失公平是指合同的条款明显对一 方当事人有利而对另一方当事人不利 ,导致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明显不 平等。
对于因欺诈而撤销的合同,其法律效 果是恢复原状。即如果受欺诈方已经 向对方支付了款项或交付了货物,受 欺诈方有权请求对方返还相应的款项 或货物。同时,如果受欺诈方已经为 履行合同而遭受了损失,受欺诈方也 有权请求对方赔偿损失。
案例三:重大误解导致的无效合同
总结词
重大误解导致合同无效,误解方可以请求法院撤销合同。
法律效果
对于因显失公平而撤销的合同,其法 律效果也是恢复原状。受损害方可以 请求对方返还相应的款项或货物,并 请求对方赔偿因显失公平而遭受的损 失。同时,如果显失公平的行为构成 欺诈或者诈骗等违法行为,受损害方 还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并寻求法律保 护。
06
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相关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 问题的解释(二)》相关规定
格式条款的认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9条的规定,如果提供格式条 款的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法》第39条的规定,并具有 该解释第10条规定的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格 式条款无效。
调解解决
总结词
中立、灵活、保密
详细描述
调解解决是指由第三方中介机构或调解员介 入,协助合同双方就合同争议进行调解的方 式。这种解决方式具有中立、灵活、保密等 优点,能够为合同双方提供更加灵活的解决 方案。调解解决通常适用于合同标的较大、 双方对合同履行存在分歧、需要通过第三方

论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

论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

论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甲方:姓名/名称:住所地/注册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联系电话:身份证号/营业执照号:乙方:姓名/名称:住所地/注册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联系电话:一、合同基本情况1.本合同为甲乙双方根据自愿原则,按照平等、自愿、公平的原则,以达成合法目的为前提,依法订立的合同。

2.本合同内容的全部条款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二、各方身份、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1.甲方的身份是合法权利人,具有单方面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权利。

甲方承诺在本合同中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完全符合法律要求,能够满足乙方的要求,并且全部由甲方或其合法授权的第三方提供。

2.乙方的身份是合法的购买者或服务接受者,具有支付和接收产品或服务的权利。

乙方承诺在本合同中提供的个人信息是真实的,并且乙方有能力支付相应的费用。

3.甲方的义务是按照合同的约定向乙方提供产品或服务,并且按照约定时间完成。

甲方承诺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应具有合法性、真实性、安全性和质量保证。

4.乙方的义务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支付合同价款,并保存好合同相关的收据和凭证。

乙方承诺按照约定时间完成相应的支付义务,并且在接收产品或服务后,应按照约定合理使用。

5.甲乙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应当严格按照合同规定执行,如无特别规定,应当按照乙方的要求完成。

双方应当避免延误或迟延履行合同。

6.如一方违反合同规定未及时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合同,导致本合同无法执行的,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包括赔偿损失、承担违约金等。

三、需遵守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1.本合同适用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

在履行本合同时,双方应当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应当排除所有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形。

2.若合同条款与中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符,以法律法规为准,合同条款应当作出相应的调整。

3.在本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双方应当尽可能地落实合法合规的责任,避免侵犯他人的权利,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且避免引起不良影响。

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及救济途径

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及救济途径

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及救济途径合同是一种法律上的约束力协议,它规定了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然而,并非所有合同都具有法律效力。

当合同存在某些缺陷或违反了法律规定时,它可能被视为无效合同。

本文将探讨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以及当事人可采取的救济途径。

一、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无效合同是指合同在成立时即不存在法律效力,或者在一定条件下被法院判决为无效。

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同无效的主体权利和义务不产生效力。

无效合同不会对当事人产生法律约束力,他们无需履行合同中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2. 合同无效的财产权益返还。

当合同被认定为无效时,当事人应将已经交付的财产归还对方。

这样可以保护当事人的财产权益,防止因无效合同而导致的财产损失。

3. 合同无效的损害赔偿责任。

如果一方因无效合同而遭受损失,另一方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法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判决违约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以弥补受损方的损失。

二、救济途径当事人发现合同存在无效情况时,可以采取以下救济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1. 合同解除。

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解除无效合同,使其不再具有法律效力。

解除合同后,双方将不再受合同约束,可以恢复到合同成立前的状态。

2. 损害赔偿。

如果一方因无效合同而遭受损失,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违约方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法院将根据实际情况判决赔偿金额,以弥补受损方的损失。

3. 效力确认。

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确认合同的无效性。

法院将对合同进行审查,如果确认合同无效,将发出裁定书予以确认。

这样可以为当事人提供法律依据,保护其权益。

4. 合同修复。

在一些情况下,当事人可以通过修复合同的方式来弥补合同的无效性。

修复合同可以使其重新具有法律效力,从而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需要注意的是,当事人在寻求救济途径时,应及时采取行动。

根据法律规定,对于无效合同的救济请求,存在一定的时效性限制。

因此,当事人应尽快向法院提起诉讼或寻求其他救济途径,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论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

论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

论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作者:张赞斌法国旧法中,“无效”与“撤销”具有不同含义,但法国民法典在使用这两个概念时,并未加以区别。

德国民法则严格区分了无效与撤销,将法律行为分为无效法律行为、效力未定法律行为与得撤销法律行为。

我国合同法沿袭了德国法的规定,将合同分为无效合同、效力未定合同与可撤销合同。

一般认为,无效法律行为,不需要透过其他行为,即不生效力,学说称为当然无效。

无效合同系属无效法律行为。

我国合同法第58条、59条对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作了相应的规定,但是该规定尚存在不尽人意之处,有待进一步解释与完善。

一、无效合同有的学者认为,无效合同“是相对有效合同而言的,它是指合同虽然成立,但因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公共利益,因此被确认无效。

”笔者认为,所谓无效合同,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并不一定“依法”),但由于其不符合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的特定条件或要求并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被确认为无效的合同。

其特征为:1、合同已经成立。

没有成立的合同当然无法进行讨论有效、无效的问题;2、合同无效的效力表现在合同自始无效,也就是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3、合同无效的原因在于其不符合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的特定条件或者是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主要是指义务性规定和禁止性规定(有的学者认为强制性规定主要包括这两种,但是有的学者却认为不仅包括这两种,应当还有其他的类型。

二、无效合同的对内法律效果无效合同的无效是绝对的、当然的、自始的无效,但并非不发生任何法律效果。

无效合同经主张无效或诉请法院确认无效之后,依我国合同法第58条的规定,当事人因该无效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该条规定可以认为是无效合同的对内的法律效果。

依据该条规定,一般认为无效合同经主张或确认无效之后,当事人之间应承担返还财产和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1)法国旧法中,“无效”与“撤销”具有不同含义,但法国民法典在使用这两个概念时,并未加以区别。

[1]德国民法则严格区分了无效与撤销,将法律行为分为无效法律行为、效力未定法律行为与得撤销法律行为。

我国合同法沿袭了德国法的规定,将合同分为无效合同、效力未定合同与可撤销合同。

一般认为,无效法律行为,不需要透过其他行为,即不生效力,学说称为当然无效。

[2]无效合同系属无效法律行为。

无效合同,是指已成立,因欠缺法定有效要件,在法律上确定地当然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的合同。

无效合同不发生法律效力,是指不发生该合同当事人所追求的法律效果,而不是不发生任何其他意义上的效果。

当事人对无效合同的无效存有过失的,须承担缔约过失上的责任,合同已履行的,当事人之间则发生返还财产的法律效果。

我国合同法第58条、59条对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作了相应的规定,但是该规定尚存在不尽人意之处,有待进一步解释与完善。

一、无效合同的诉讼时效问题无效合同与合同无效并非同一含义。

无效合同是合同的种类之一,而合同无效则为合同的法律效果。

无效合同是合同无效的原因之一,除无效合同之外,可撤销合同经撤销之后,效力未定合同未经权利人追认,合同解除权人行使解除权,以及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等都可发生合同无效的法律效果。

我国合同法第52条虽然以“合同无效”进行表述,但其实际上就是关于无效合同的规定。

无效合同是绝对无效[3]、当然无效、自始无效,而合同无效并非都为自始无效,一般认为继续性合同的解除不发生溯及无效的法律效果。

虽然无效合同其无效为当然无效,但是合同是否有无效原因,当事人间有争执时,主张合同无效的当事人,不妨提起无效确认之诉,请求法院予以确认。

关于无效合同的诉讼时效问题,我国法律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反观国外立法例,则存在不同规定。

法国民法典第2262条规定:“一切物权或债权的诉权,均经30年的时效而消灭,......”,这一规定所确定的时效期限适用于对绝对无效行为的主张权利。

[4]而意大利民法典第1422条则明确规定,契约因绝对无效行为而产生的诉权,不因时效经过而消灭。

在我国民法学界,传统见解认为主张无效法律行为的无效不应有期限的限制,认为无效法律行为可在任何时候主张无效。

[5]传统见解所持的理由为:因权利不行使经过相当时间而影响权利的存续或其行使的,或为除斥期间,或为消灭时效[6]其客体或为一定的形成权,或为一定的请求权,并不包含得主张或诉请确认法律行为无效的权利在内,从而权利人的永久地主张或诉请确认法律行为无效。

并且,传统见解认为法律行为之无效以绝对无效为原则,而具有绝对无效原因之法律行为影响公共利益,瑕疵程度最为严重,更须彻底的阻止法律行为效力发生,故不应限制当事人或第三人主张或诉请法院确认无效的时间。

[7]但是新近的观点认为,在此问题上应区分绝对无效与相对无效,认为在绝对无效的情形,法律行为的订定违反私法自治生活的基本法律秩序,国家否认其效力,其目的在于维护一般的、抽象的公共利益,因而法律政策上应尽量增加或提高法律行为被宣告为无效的机会。

在相对无效的情形,法律行为虽具有无效的原因,但国家否认其效力,其目的在于维护个别的、特殊的利益或特定当事人的私人利益,因而为避免使无主张或诉请确认法律行为无效的他方当事人及第三人的法律关系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故而对主张无效应有一定期间的限制。

[8]值得注意的是,该观点认为,就瑕疵法律行为在效力上的处罚类型而言,绝对无效的法律行为较接近或类似固有的、典型的无效法律行为,而相对无效的法律行为则较接近或类似于可撤销与效力未定法律行为。

[9]因而,尽管传统见解与新近观点在绝对无效与相对无效的区分标准及其实益问题上存在分歧,[10]但是皆认为无效法律行为为(或近似于)绝对无效的法律行为,认为主张无效或诉请法院确认无效都不应该存有时间上的限制,以达法律政策上维护公共利益的目的。

然而,我国有论者认为,无效合同的无效主张或诉请法院确认无效应适用诉讼时效。

该观点认为无效合同制度与诉讼时效制度存在价值上的冲突,认为如果对主张合同无效的权利不加以时间上的限制,那么基于无效合同而产生的所有的法律关系就有可能永远处于悬而未决的不安状态,交易安全得不到保障,进而主张对于主张合同的权利,应该有一个期限的限制。

[11]本文对此不敢苟同。

法律行为无效的主张或确认,其权利行使期间限制的目的在于调和二种互相冲突的法价值,即国家对法律行为效力的干预与交易安全之间的冲突。

关于如何调和该价值冲突,我国台湾学者有认为,应区分法律行为的绝对无效与相对无效进行分别处理,已如上述。

而且,我国立法亦采相同做法。

按照上述见解及相关法律规定,无效合同的无效为绝对无效,因其所违反的是公共利益,因而应强调国家对合同效力的干预,使其终局的、确定的不发生任何效力,而不应对主张无效或确认进行时间上的限制。

此外,诉讼时效适用的标的限于请求权,亦即要求他人作为或不作为的权利,[12]该请求权为实体法上的请求权,而主张合同无效或确认无效的权利并非为实体法上的请求权。

依法律规定,无效合同的无效是当然无效,并不以法院的确认为要件,但是当事人或者具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却可能对合同是否具有无效原因存有争议,不妨诉请法院确认无效。

当事人或具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向法院提起确认之诉时,其所依据的权利并非为实体法上的请求权,而是民诉法上的请求权。

需要澄清的是,民诉法上的请求权概念与实体法上的请求权概念是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的。

德国著名学者卡尔?拉伦茨认为,“《民事诉讼法》上的请求权大多指,原告在诉讼中提出的权利主张......原告只对于他所要求的给付才有实体法意义上的请求权。

相反,在确认之诉中则无须把他作为《德国民法典》意义上的请求权来看待,因为在这样的诉讼中,诉讼的标的是一切权利或法律关系。

[13]尽管《民事诉讼法》在这里也称在诉讼中提出请求,但实际上的意思是诉讼争议标的。

”[14]由此可见,主张或确认合同无效的权利因其不属于实体法上的请求权而不能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再次,主张或确认合同无效的权利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并不一定必然地破坏交易安全。

无效合同经主张或确认终局的、确定的归于无效之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如果当事人一方已经将取得的财产转让给第三人的,则应区别第三人的善意与否,第三人为善意的,法律应保护其所取得的利益。

关于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我国合同法并未规定法律行为之无效,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但是,基于对善意第三人利益保护,理论上应作出一定的补充。

[3]Graham Dutfield.Bioprospecting:Legitimate research or“biopiracy”?[EB/OL].www.scidev.net/chinese/dossiers/index.cfm?fuseaction= policybriefs.article&policy=109&section=740&dossier=19.最后访问:2002年12月. [4]Graham Dutfield.Access to genetic resource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what isbiopiracy?[EB/OL].http://www.canmexworkshop.com/documents/papers/I.3.pdf.最后访问:2009年12月. [5]Elizabeth Longacre.Advancing Science While Protecting Developing Countries from Exploitation of Their Resources and Knowledge.Fordham In-tellectual Property,Media&Entertainment Law Journal.Spring,2003.13 Fordham Intell.Prop.Media&Ent.L.J.963. [6]邝燕平.对传统知识“生物剽窃”行为的法律防治[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Jay McGown.Out ofAfrica:Mysteries of Access and Benefit Sharing[EB/OL].http://www.edmonds-institute.org/.最后访问:2006年10月. [8]潘全英.制止生物剽窃的防卫罩及其效果反思[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9]The Bioprospecting Question:Should the United State Charge Biotechnology Companies for the Commercial Use of Public Wild Genetic Resources?John.R.Adair,Ecology Law Quarterly 1997,p.142. [10]S.K.Verma,Biodiversity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CASRIP Newsletter,Spring2000,p.24. [11]提炼绿色黄金———如何利用生物勘探来研制药物[EB/OL].http://topic.xywy.com/wenzhang/20060912/71151.html,最后访问:2009年12月.[3]Graham Dutfield.Bioprospecting:Legitimate researchor“biopiracy”?[EB/OL].www.scidev.net/chinese/dossiers/index.cfm?fuseaction= policybriefs.article&policy=109&section=740&dossier=19.最后访问:2002年12月. [4]Graham Dutfield.Access to genetic resource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what is biopiracy?[EB/OL].http://www.canmexworkshop.com/documents/papers/I.3.pdf.最后访问:2009年12月. [5]Elizabeth Longacre.Advancing Science While Protecting Developing Countries from Exploitation of Their Resources and Knowledge.Fordham In-tellectual Property,Media&Entertainment Law Journal.Spring,2003.13 Fordham Intell.Prop.Media&Ent.L.J.963. [6]邝燕平.对传统知识“生物剽窃”行为的法律防治[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Jay McGown.Out ofAfrica:Mysteries of Access and Benefit Sharing[EB/OL].http://www.edmonds-institute.org/.最后访问:2006年10月. [8]潘全英.制止生物剽窃的防卫罩及其效果反思[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9]The Bioprospecting Question:Should the United State Charge Biotechnology Companies for the Commercial Use of Public Wild Genetic Resources?John.R.Adair,Ecology Law Quarterly 1997,p.142. [10]S.K.Verma,Biodiversity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CASRIP Newsletter,Spring2000,p.24. [11]提炼绿色黄金———如何利用生物勘探来研制药物[EB/OL].http://topic.xywy.com/wenzhang/20060912/71151.html,最后访问:2009年12月.[3]Graham Dutfield.Bioprospecting:Legitimate researchor“biopiracy”?[EB/OL].www.scidev.net/chinese/dossiers/index.cfm?fuseaction= policybriefs.article&policy=109&section=740&dossier=19.最后访问:2002年12月. [4]Graham Dutfield.Access to genetic resource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what is biopiracy?[EB/OL].http://www.canmexworkshop.com/documents/papers/I.3.pdf.最后访问:2009年12月. [5]Elizabeth Longacre.Advancing Science While Protecting Developing Countries from Exploitation of Their Resources and Knowledge.Fordham In-tellectual Property,Media&Entertainment Law Journal.Spring,2003.13 Fordham Intell.Prop.Media&Ent.L.J.963. [6]邝燕平.对传统知识“生物剽窃”行为的法律防治[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Jay McGown.Out ofAfrica:Mysteries of Access and Benefit Sharing[EB/OL].http://www.edmonds-institute.org/.最后访问:2006年10月. [8]潘全英.制止生物剽窃的防卫罩及其效果反思[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9]The Bioprospecting Question:Should the United State Charge Biotechnology Companies for the Commercial Use of Public Wild Genetic Resources?John.R.Adair,Ecology Law Quarterly 1997,p.142. [10]S.K.Verma,Biodiversity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CASRIP Newsletter,Spring2000,p.24. [11]提炼绿色黄金———如何利用生物勘探来研制药物[EB/OL].http://topic.xywy.com/wenzhang/20060912/71151.html,最后访问:2009年12月.[3]Graham Dutfield.Bioprospecting:Legitimate researchor“biopiracy”?[EB/OL].www.scidev.net/chinese/dossiers/index.cfm?fuseaction= policybriefs.article&policy=109&section=740&dossier=19.最后访问:2002年12月. [4]Graham Dutfield.Access to genetic resource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what is biopiracy?[EB/OL].http://www.canmexworkshop.com/documents/papers/I.3.pdf.最后访问:2009年12月. [5]Elizabeth Longacre.Advancing Science While Protecting Developing Countries from Exploitation of Their Resources and Knowledge.Fordham In-tellectual Property,Media&Entertainment Law Journal.Spring,2003.13 Fordham Intell.Prop.Media&Ent.L.J.963. [6]邝燕平.对传统知识“生物剽窃”行为的法律防治[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Jay McGown.Out ofAfrica:Mysteries of Access and Benefit Sharing[EB/OL].http://www.edmonds-institute.org/.最后访问:2006年10月. [8]潘全英.制止生物剽窃的防卫罩及其效果反思[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9]The Bioprospecting Question:Should the United State Charge Biotechnology Companies for the Commercial Use of PublicWild Genetic Resources?John.R.Adair,Ecology Law Quarterly 1997,p.142. [10]S.K.Verma,Biodiversity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CASRIP Newsletter,Spring2000,p.24. [11]提炼绿色黄金———如何利用生物勘探来研制药物[EB/OL].http://topic.xywy.com/wenzhang/20060912/71151.html,最后访问:2009年12月.[3]Graham Dutfield.Bioprospecting:Legitimate researchor“biopiracy”?[EB/OL].www.scidev.net/chinese/dossiers/index.cfm?fuseaction= policybriefs.article&policy=109&section=740&dossier=19.最后访问:2002年12月. [4]Graham Dutfield.Access to genetic resource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what is biopiracy?[EB/OL].http://www.canmexworkshop.com/documents/papers/I.3.pdf.最后访问:2009年12月. [5]Elizabeth Longacre.Advancing Science While Protecting Developing Countries from Exploitation of Their Resources and Knowledge.Fordham In-tellectual Property,Media&Entertainment Law Journal.Spring,2003.13 Fordham Intell.Prop.Media&Ent.L.J.963. [6]邝燕平.对传统知识“生物剽窃”行为的法律防治[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Jay McGown.Out ofAfrica:Mysteries of Access and Benefit Sharing[EB/OL].http://www.edmonds-institute.org/.最后访问:2006年10月. [8]潘全英.制止生物剽窃的防卫罩及其效果反思[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9]The Bioprospecting Question:Should the United State Charge Biotechnology Companies for the Commercial Use of Public Wild Genetic Resources?John.R.Adair,Ecology Law Quarterly 1997,p.142. [10]S.K.Verma,Biodiversity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CASRIP Newsletter,Spring2000,p.24. [11]提炼绿色黄金———如何利用生物勘探来研制药物[EB/OL].http://topic.xywy.com/wenzhang/20060912/71151.html,最后访问:2009年12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