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模式转型与人居环境科学探索_第一部分_

合集下载

人居环境科学和系统论思想——研究解决我国城市发展问题的要素

人居环境科学和系统论思想——研究解决我国城市发展问题的要素

辫 l l 蜘I 溢 l
的文章来 看 在1 7 年的一次讲话中他提 出 ,大 9 9
家 现 在研 究 力 学 都 是 以 前 的 思 想 .他 已 经 观 察 到
方法去处理国家 系统 的时候 ,数学模型很重要
数 学 模 型 看 起 来 理 论 性 很 强 ,历 史 难 免 牵 强 附
家 也 比作 是 一个 系统 。钱 老 的文 章就 提 出要把

个 国家看成一个 系统 .而且这个系统是要有组
比较 大 的工 程 技 术 中 间 ,都 有 总体 ,都 有 协 调 , 因 此 必 须 要 有 个 总 设 计 师 来 抓 总 和 协 调 这 些 工
1 3
I 圈 fH - l 嚣 l 慈 l l
传统 的建筑学 到广义建筑学 ,现在 叫人 居环境科
学 这 是逐 渐 形 成 的 。我 们 的 大 科 学 已 经 形 成 了

科学 、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等方方面 面的知识 、
方 法 、手 段 协 调 和 继 承 起 来 ,要 不 断认 识 和 把 握
些 大 的分 支 ,我 也 曾 经 写 过 文 章 ,讲 到建 筑 学 的各 个 分 支 .很 显 然 对 应 城 市 发 展 这 一 大 系统
周干峙
ZHo U a z G n hi
很高 兴参 加 今天 的会 议 ,研究 这样 一 个重 大 问 题 .又 能 够 见 到 很 多 老 朋 友 。今 天 会 议 的主
题 . 转 变 发 展 方 式 .建 设 人 居 环 境 .人 居 环

个 社 会 组 织 也 是 一 个 系 统 .甚 至 可 以把 一 个 国
洲 f
境我知道 .但 是研究改革发展模式 .实在没有考 虑 .也 非常复杂 .我就 简单讲一讲对这个会议主

学术前沿议人居

学术前沿议人居
有特 殊性 ,因 而也 可视 为永 94 U 8 【 献标识码】C 文
题 的认 识及 技术的研究却相对滞后 ,西方的发展
模 式 包括 已经 证 明不 合适 的模 式等 仍 在 中国重
演 ,这 迫 使 我 们 必 须 在 总 结 3 年 来 经 验 教 训 的 基 0
和工作方法产生认 同。同时,人 居环境科 学又是 需要通过艰苦 的科学研究探 索才可 以实现 的科 学 理论 ,它要将 ” 普通 常识 、 平凡 真理 ”、 “ 社会共识 ”从一般感性上升为科学理性 ,它渗
透 于 各 个 学 科 的理 论 之 中 ,融 汇 贯 通 成 为 一个 大 一帐 路 的 学 科 体 系 ,最 终 成 为 渗 透 于 日常 生 活 与建 设 活 一 舔 动 中 的 普 世 哲 学 ” 。 因此 ,人 居环 境 与 人 人 相 关 是 普 通 人 的科 学 ,人 居 环 境 建 设 是全 人 类 共
2 2 人居 环境科 学的学术领域有 “ . 模糊 的 包容性”
人居环境科学是 中国学者基 于中国的现 实情 况所作 出的理论探 索 在世界上也具有探 索性和
【 作者简介】
吴 良镛 .男 , 中国 科学 院 院 士 . 中国 工程 院 院 士 , 清 华 大 学 人 居 环 境 研 究 中 心 主 任 . 中 国 城 市 规 划 学 会 名 誉 理 事 长 . 本 刊 主
路 ,3 年来既取得 了辉煌的成就 也产生 了不少 O 问题。 最优越 的机遇与最尖锐的矛盾 ”、 成
绩 显 著 但 问题 严 峻 ” ,与 西 方 相 比 . 中 国 经 济 社 会 、城 市 化 的 发 展 急 速 规 模 浩 大 中国 对 问
同的事业 但是面对的情况又是错综复杂 的 ,各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DOC 87页)正式版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DOC 87页)正式版

第1 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城市规划相关理念,理解三位大师提出关于城市规划的理论以及道氏学说。

重点难点:道氏学说教学设计(含主要教学环节、讲授内容、授课方法、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辅助教学及板书设计、作业与思考题、教学反思与小结等)导入新课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同时也出现了种种问题,但是现有的建筑和城市规划科学对实践中的许多问题缺乏确切、完整的对策。

为此,吴良镛先生,写成“广义建筑学”,此后仍在继续进行探索,提出“人居环境科学”。

针对城乡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建立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中心、以居住环境为研究对象的新的学科群。

讲授新课授课方法——讲授讲授内容:第1 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1.1 城市理论探索→1.2 代表人物→1.3“人类聚居学”→1.4 提出人居环境科学1.1 对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简要过程1.2 从霍华德、盖迪思到芒福德——近代城市史理论的丰富遗产霍华德盖迪思芒福德1.3 道萨蒂亚斯的“人类聚居学”道氏学说简介对道氏学说的评价1.4 人居环境科学的提出当今世界人类住区发展的主要趋势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的历史发板书设计: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人居环境科学释义(1)探索缘由与过程(2)基本框架构想研究(3)方法论(4)规划与设计论(5)教育——教学(6)在实践的道路上——实践教学、实践、研究(人居环境)第二部分“道薛迪亚斯聚学”介绍第1 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1.1 城市理论探索→1.2 代表人物→1.3“人类聚居学”→1.4 提出人居环境科学小结:“人居环境科学”的提出经历了一定的过程:一方面,受道氏人类聚居学的启示;另一方面,亚洲城市的情况,远非“人类聚居学”所能概括。

基于此,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人居环境科学”。

作业:道氏的“人类聚居学”与“人居环境科学”的关系?第1 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1.1 城市理论探索→1.2 代表人物→1.3“人类聚居学”→1.4 提出人居环境科学1.1 对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探索40 年代,启蒙并决意从事城市规划与建筑专业,研读,加强理解。

第一章 人居环境概论

第一章  人居环境概论

第一章人居环境概论1.1人居环境的概念1、人居环境:也叫“人类住区”或者叫“人类聚居”,是指人类生存、从事生存、进行各种社会活动所在的环境。

包括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社会公共环境和地球环境。

2、吴良镛院士指出:人类住区不仅仅是指住房、一个城市、小镇或乡村的体形,它所指的是人类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居住、工作、教育、卫生、文化、娱乐等,以及维护这些活动而进行的实体结构的有机结合。

(吴良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家。

)1.2人居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萌生1、发展过程18世纪英国产业革命起, 环境和生态平衡开始遭到破坏。

随着20世纪石油化工、机械、电子等行业的兴起和人口增长带来的经济快速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迅速恶化。

学术界: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的著作《寂静的春天》一书出版,该书用生态学原理分析了杀虫剂对人类环境的毒害。

提出人类应该走“另外的路”,“环境污染”问题开始被人类关注。

1968年“罗马俱乐部”,麻省理工学院丹尼斯教授《增长的极限》书中对人类采取的高生产、高消费、高排放的经济方式首次进行了认真的反思。

民间:1970年,美国参议员 G·纳尔逊“地球日” , 尼斯·海斯响应并组织游行 4月22日全美的“地球日”。

联合国:1972年6月5日瑞典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

1992年6月3日巴西《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2、人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1976年联合国召开第一次人类住区国际会议, 正式接受了人类聚居的概念并成立“联合国人居中心”。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其宗旨就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类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

标志着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

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

《21世纪议程》中,专设了“人类住区”一个章节,集中讨论了关于改善人类住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质量以及所有人的,特别是城市和乡村贫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等问题3、我国1994.3.25 国务院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包括了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社会与人口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四个部分,并在其中设立了“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一章,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人居环境的高度重视。

人居环境科学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研究【论文】

人居环境科学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研究【论文】

人居环境科学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研究摘要: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环境科学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研究相对缺乏。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并且对于村庄环境整治提出了新要求。

文章基于安徽省村庄建设的实际状况,以阜南县曹集镇东郢村为例,在产业经济、生态保护、村庄特色、设施配套等方面,探索基于人居环境科学视角的蓄洪区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人居环境;行蓄洪区;整治规划;村庄特色十九大报告中首先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内涵发生了改变,对于村庄整治规划提出了新要求,涵盖了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方面,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蒙洼是新中国治理淮河的最前沿,是“王家坝精神”的发源地,国家、省、市领导人多次视察蒙洼地区,2017年末,阜南县落实“五大专项行动”,全面推进蒙洼及广大农村地区的三大革命,从各个层面促进农村“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的五大工程。

科学的综合整治,是村庄在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实现人居环境改善的有效途径。

将人居环境科学作为指导理论基础,对蓄洪区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探索编制蓄洪区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的思路和方法,以阜南县曹集镇东郢村为例,对村庄产业经济、生态保护、村庄特色、设施配套及生活环境等重要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多角度、多视角地发现并解决问题。

1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人居环境科学理论[1]的建立是吴良镛先生在借鉴了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的基础上,综合我国城乡建设发展人居环境建设现状形成的理论体系。

涵盖了农村、集镇、城市等内容,将所有人类聚居环境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既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能够赖以生存的基地,也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2]。

软科学研究类项目选题

软科学研究类项目选题

软科学研究类项目选题一、房地产业和住房保障1.城市住房发展规划和编制要点研究。

2.房地产管理法规修订研究。

3.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制度研究(重点探索研究政策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的规范标准、支持政策和运行机制)。

4.房地产企业多元化经营和房地产业转型发展研究。

5.租赁住房建设、运营标准和机制研究。

6.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和风险防范研究。

7.居民部门住宅负债和风险研究。

8.房地产企业负债构成和风险防范研究。

9.物业管理制度改革和物业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研究。

10.基于5G技术的商业地产运营模式研究。

二、城乡建设管理1.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研究。

2.城市建设的法制化体系研究。

3.城市建设与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4.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为指导的城乡人居环境改造提升模式与方法研究。

5.绿色城市建设模式研究。

6.城市管理体系化建设研究。

7.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建设管理模式研究。

8.完整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机制研究。

9.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典型案例、政策措施、制度体系研究。

10.我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多元化融资模式研究。

11.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和应用的相关制度、政策和激励机制研究。

12.城市水系统规划建设理论和方法研究。

13.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机制研究。

14.城市节水体系研究。

15.我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传承体系相关政策机制研究。

16.我省历史风景名胜资源价值与评价标准研究。

17.园林之美的评价标准研究。

三、建筑业转型发展1.绿色建筑政策体系研究。

2.建筑节能发展模式研究。

3.装配式建筑项目供应链及协调模数优化研究。

4.房屋建筑设计施工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

5.工程设计易建造性评价研究。

6.绿色建造产业链研究。

7.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研究。

8.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标准规范体系研究。

9.建筑师负责制、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研究。

10.传统建筑技艺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11.传统园林技艺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人居环境概论

人居环境概论
重庆师范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课程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主讲人:杨淑梅
教材分析
参考教材:《人居环境科学 导论》,吴良镛主编,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0
教学目标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 城市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 科学。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而不像城市规划学、 地理学、社会学那样,只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部分或某个侧 面。本课及本书目的是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可 客观规律,以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该书是编者基于多年的理论思考及建设实践而著。内容 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人居环境科学释义”,阐述人居环 境科学的由来、人居环境的构成、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观念、 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以及在保护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 居环境方面的研究实例。第二部分“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 介绍”,是吴院士指导研究生章肖明等对希腊学者道萨迪亚 斯人类聚居学思想研究的综述。
园林植物与生态景观
谢谢!
பைடு நூலகம்
教学方法
(一)、章节讲述 (二)、视频欣赏
第一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
一、 园林植物与生态景观 1.1 相关概念 1.2 环境条件对园林植物景观的影响 1.3 园林植物群落景观
二、植物景观设计程序与步骤(* *)
2.1现状调查与分析 2.2功能分区 3.3植物种植设计(初步设计、详细设计)
第二部分: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介 绍
第7章人类聚居学概说 7.1思想和理论的形成过程 7.2学科的研究对象——人类聚居 7.3人类聚居学的基本框架 第8章人类聚居基本事实分析 8.1静态分析 8.2动态分析 8.3聚居病理学研究 第9章人类聚居学理论研究 9.1聚居的基本原理 9.2人类需要与聚居的评价标准研究 9.3聚居的结构与形态 9.4动态城市预测研究 9.5未来城市预测研究 9.6在生态学上的探索 第10章人类聚居建设行动的研究与建议 10.1“安托邦”的设想 10.2建设人类聚居的工作步骤 第11章道氏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研究实践 11.1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实践活动 11.2人类聚居学思想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

第3章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ppt课件

第3章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ppt课件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3.2 复杂巨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3.2.2 系统思想与复杂复杂性科学
3.2.2.3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open complex giant system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存在于自然界、人自身以 及人类社会.只不过以前人们没有能从这样的观 点去认识并研究这类问题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3.2 复杂巨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3.2.2 系统思想与复杂性科学
关于系统科学思想
系统科学是从事物的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以及层次关系的 角度来研究客观世界的,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人自身。能反 映事物这个特征最基本的重要概念是系统。
3.3.4综合集成,螺旋式上升
进一步概括融会,综合集成,探取综合可行的结论; 进而不断深化,螺旋式上升。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3.4 人居环境科学“范式”与“科学共同体”
3.4.1 “范式”与“科学共同体”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3.2 复杂巨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3.2.1 简化方法与复杂巨系统
《雅典宪章》

居住

交通

工作

游憩
追求功能分区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工作的意见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工作的意见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12.31•【字号】穗府[2009]56号•【施行日期】2009.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工作的意见(穗府〔2009〕56号)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着力推进我市旧城镇、旧村庄、旧厂房(以下简称“三旧”)改造工作,加快建设现代化宜居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现根据省政府《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领会省“三旧”改造工作指示精神,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三旧”改造是在当前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拓展建设空间、保障发展用地的重要途径,是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建设宜居现代城市的必然要求。

为推进该项工作,省政府专门下发文件,在补办征收手续、补办农用地转用手续、补办供地手续、土地出让收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变为国有土地,以及边角地、插花地、夹心地的处理等六个方面实现了“突破”,为我市推进“三旧”改造工作提供了历史性契机。

对此,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若干意见》,深刻领会省“三旧”改造工作指示精神,进一步提高对推进“三旧”改造的思想认识,增强抓好“三旧”改造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掌握“三旧”改造工作目标、原则和总体要求,切实把“三旧”改造工作摆上当前工作的突出位置,使我市“三旧”改造工作真正取得成效。

二、严格掌握好“三旧”改造政策范围,坚持依法依规办事“三旧”改造政策性强、影响面广,涉及诸多方面的利益。

为此,省政府文件对“三旧”改造的范围及享有的政策条件作了明确规定,这是各级、各部门推进“三旧”改造的依据。

人居环境科学

人居环境科学

人居环境科学摘要: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人居环境科学针对城乡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尝试建立一种以人与环境的协调为中心、以居住环境为研究对象的新的学科群。

自人居环境科学提出以来,呈现了多学科繁荣的局面,并对城乡规划、统筹城乡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就人居环境科学提出的条件和背景、发展过程以及产生的影响与意义三个方面对人居环境科学进行阐释。

关键词:人居环境科学,吴良镛,整体论,城市规划一、人居环境科学提出的条件和背景(一)新时期城市建设问题的需要促成了人居环境科学的产生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改善了大多数人的基本居住问题。

80年代以来, 中国城市化开始加速发展, 城市化水平已从1990 年的26.23%提高到1995年的28.85%,我国的城市化已从起始阶段向加速阶段转变。

因此,中国的城镇化面临着规模巨大、速度空前、民生问题凸显等问题的挑[1]战,城市问题涉及人口、资源、环境、文化、交通、住房等多个方面。

面对新的城市问题,现有的建筑和城市规划科学却不能全然适应,缺乏确切的、行之有效的对策,一系列的新情况都与传统工作方式和组织结构不相适应。

例如三峡工程不仅是建坝的水利与电力工程问题, 与建坝工程并驾齐驱的是整个库区的城镇化问题、移民问题、安居问题、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

这些问题的综合论证, 迫切需要建立新的学术概念。

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地球高峰会议”,通过“21世纪议程”,其中专门有一章是“促进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其实这就是建筑学的任务。

因此,建筑学不能仅囿于一个学科而应从学科群的角度整体探讨学科发展,而“人居环境科学”这个众多学科的“学科群”的概念便应运而生。

(二)整体论思想为人居环境科学的提出提供了指导1938年,美国学者芒福德提出他对城市调查的两个意图:“一个想法是这个研究领域(城市)以往始终是由各个学科的专家们从他们各自的角度分别进行论述的,我则想用一种比较综合的、统一的方式来展示城市这个领域;另一种想法是考虑今后城市社区采取协同行动时的需要,我需要为此构出一些原则,以便遵从这些原则来改造我们的生存环境。

人居环境考点

人居环境考点

1.人居环境: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2.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

3.人居环境包括五大层次:全球、国家与区域、城市、社区、建筑。

4.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生态观、经济观、科技观、社会观、文化观(也是发展中国家人居环境科学的五项原则)。

5.人居环境科学学科体系的构成:(1)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构成人居环境科学的大系统中的“主导专业”。

(2)外围多学科群随时代而发展。

(3)开放的人居环境体系第三章:1.范式:某种重大科学成就形成科学发展中的某些模式,继而形成一定的观点和方法的框架。

2.科学共同体:是由一些共有一个范式的、志同道合者结成的科学集团。

第四章:1.传统规划设计的不合时宜的原因:技术、经济、社会、生态。

2.人居环境规划设计时空观:汇“时间-空间-人间”为一体。

(1)人居环境在时间上是延绵的。

(2)人居环境在空间上是相互联系的。

(3)知晓规划设计对象的来龙去脉。

(4)建立发展的、动态的人居环境规划设计时空观。

3.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三项指导原则:(1)每一个具体地段的规划与设计(无论面积大小),要在上一层次即更大空间范围内,选择某些关键的因素,作为前提,予以认真考虑。

(2)每一个具体地段的规划与设计,要在同级即相邻的城镇之间、建筑群之间或建筑之间研究相互的关系,新的规划设计要重视已存在的条件,择其利而运用并发展之,见其有悖而避之。

(3)每一个具体地段的规划与设计,在有可能的条件下要为下一个层次乃至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在可能的条件下甚至提出对未来的设想或建议。

4.人居环境形象创造的三项指导原则:(1)不同空间层次(区域的、城市的、社区的)都存在城市设计的广阔天地,设计者要“外得造化,中得心源”;(2)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美妙结合、巧为因借、相得益彰;(3)基本原则的一致性与形象世界的多样性,“一法得道,变化万千”。

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红河州城乡绿化美化规划(2022—2031年)的通知

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红河州城乡绿化美化规划(2022—2031年)的通知

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红河州城乡绿化美化规划(2022—2031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1.17•【字号】红政发〔2023〕26号•【施行日期】2023.11.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环境保护正文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红河州城乡绿化美化规划(2022—2031年)的通知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有关部门:现将《红河州城乡绿化美化规划(2022—2031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3年11月17日红河州城乡绿化美化规划(2022—2031年)前言红河州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生物多样性丰富,被誉为“滇南生物基因库”,是全国首个“天然氧吧州”,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先后获评“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云上梯田?梦想红河”令人向往,是铺展在云南南部的一幅山水环绕、钟灵毓秀、色彩斑斓的绿美画卷。

实施绿美红河建设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红河实践,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红河拼图,是助力“双碳”达标创新探索,关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和人民生态福祉,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全州城乡生态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红河州城乡绿化美化规划(2022—2031年)》(以下简称《规划》)根据《云南省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2022—2024年)》《云南省城乡绿化美化建设导则》《红河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红河州新型城镇化规划》《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及红河州13县市《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等文件编制,明确了红河州未来十年开展城乡绿化美化工作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全州开展绿美建设的重要遵循,是各县市编制本级城乡绿化美化规划的重要依据。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化美丽县城建设的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化美丽县城建设的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化美丽县城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9.01•【字号】浙政办发[2014]105号•【施行日期】2014.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化美丽县城建设的意见(浙政办发〔2014〕105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及省委关于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纲要的通知》(浙委〔2012〕96号)和《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实施意见》(浙委发〔2014〕16号),提高县城(含县级市城区,下同)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升县城整体实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我省加快推进现代化美丽县城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重要意义县城是全省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大中城市、小城镇和广大农村的重要节点和纽带,是提升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当前,我省县城建设仍存在着规划设计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功能与公共服务不完善、特色与风貌特征不明显、综合承载力与带动县域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

加快推进现代化美丽县城建设,是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纵深发展,加快建设“两美”浙江的必然选择;是完善现代城镇体系,促进城市群、都市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加快推进县域转型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发挥县城纽带作用,带动小城市培育、中心镇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的迫切要求。

全省各地、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快推进现代化美丽县城建设的重要意义,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优化功能、突出特色,创新带动、完善机制,切实增强县城发展活力,推进县域城市化迈上新台阶。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人居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居住环境的学科,它关注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旨在提供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方法和策略。

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保护、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它旨在创造一个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

在人居环境科学中,城市规划是一个重要的领域。

城市规划师通过研究城市的发展趋势和需求,设计合理的城市布局和空间规划,以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例如,他们会考虑到交通便利性、公共设施和绿地的分布,以便居民可以方便地出行、享受休闲娱乐活动。

建筑设计也是人居环境科学中的重要内容。

建筑师通过设计建筑物的外观和内部布局,创造一个舒适、安全和美观的居住环境。

他们会考虑到建筑物的结构、材料的选择和能源利用效率,以确保建筑物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

环境保护也是人居环境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环境保护的目标是保护自然环境,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

人居环境科学家通过研究环境影响评估和环境管理,提出减少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方法。

他们还研究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的概念,以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也涉及社会学和人类行为学。

研究人员通过调查和观察人们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了解他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和偏好。

这些研究结果可以指导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为人们创造一个符合他们需求和偏好的居住环境。

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和实践对于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改善人类居住环境。

总结起来,人居环境科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保护和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旨在提供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方法和策略,创造一个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

通过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为人们创造一个符合他们需求和偏好的居住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理论与实践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与实践逐渐成为了社会的热点。

本文将从人居环境科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实践应用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中国人居环境科学是以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聚居与自然、社会、文化等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规律的科学。

它综合了建筑、地理、规划、园林、生态、社会、经济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旨在为人类提供更加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居住环境:研究居住建筑的室内外环境,包括空气质量、声光热环境、绿化环境等方面。

公共空间:研究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包括公园、广场、街道、社区中心等。

文化遗产: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包括传统建筑、历史街区、文化遗产传承等方面。

城市规划:研究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功能布局、城市交通规划等方面。

生态环境:研究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包括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生态规划等方面。

社会文化:研究社会文化建设和社会问题,包括社区发展、文化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

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实践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城市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发展方向、功能布局、交通状况等因素,以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例如,通过合理规划绿地、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和公共活动空间,提高城市的宜居性。

居住建筑设计:在居住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建筑与自然、社会等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创造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例如,通过合理设计建筑朝向、通风、采光等细节,可以提高建筑的室内空气质量和居住舒适度。

文化遗产保护: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需要平衡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以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可以通过修缮传统建筑、保护历史街区和开展文化活动等方式,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生态环境保护:在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需要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例如,可以通过推广绿色建筑、开展生态修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式,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及其研究进展

中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及其研究进展

四、结论
四、结论
以江永县兰溪村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系统特征 及动力机制涉及多个方面。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考虑人居环境与自然 环境的协调、传统风貌与现代功能的结合、文化遗产的活化与利用等因素。政策 推动、市场需求、社会参与和技术创新等动力机制也缺一不可。只有这些因素相 互促进、协调发展,才能实现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成功转型。
内容摘要
其次,从景观美学的角度来看,海南黎族传统村落的选址和布局都体现了 “天人合一”的思想。村落依山傍水,与自然环境和谐融合,体现了黎族人民对 自然和环境的尊重与适应。同时,村内的道路、水系、绿化等元素也充分考虑了 人的生活需求和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形成了一种自然与人文相互协调的优美画 卷。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综上所述,海南黎族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美学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 涉及到建筑、景观、社会和历史等多方面的美学要素,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保 护。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 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在尊重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美学 价值,为推动海南乃至全国的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海南黎族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美学研究不仅涉及到建筑设计、城乡规划、景 观园林等专业的知识,更是对海南黎族传统文化、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深入探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解析海南黎族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魅力所 在,并以此展现其独特的美学价值。
内容摘要
首先,从建筑美学的角度来看,海南黎族传统村落的建筑风格具有鲜明的地 域特色和民族风情。黎族的竹筒房、船形屋和金字形屋顶等建筑形式,以及丰富 的装饰元素和细致的雕刻工艺,都充分展示了海南黎族人民的独特审美情趣和精 湛技艺。这些传统建筑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艺术表达的方式。

人居环境科学和系统论思想_研究解决我国城市发展问题的要素_周干峙

人居环境科学和系统论思想_研究解决我国城市发展问题的要素_周干峙

13很高兴参加今天的会议,研究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又能够见到很多老朋友。

今天会议的主题,“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人居环境”,人居环境我知道,但是研究改革发展模式,实在没有考虑,也非常复杂,我就简单讲一讲对这个会议主题的主要想法。

刚才吴先生的报告当中也讲到,人居环境是20世纪80年代初,吴良镛先生在中科院的一次会议报告中提出来的。

关于系统论,钱学森先生在1970年代末期也作过一篇文章,系统地表达出来。

从我们看到的文章来看,钱老是从事航空航天方面研究的,但是作为大科学家,他的思想不局限于细微末节的地方,也善于着眼大处。

从他的文章来看,在1979年的一次讲话中他提出,大家现在研究力学都是以前的思想,他已经观察到很多社会经济的问题;他讲到,我们完全可以建立起一个科学的体系,去解决我们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种种问题;他还讲到,我们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跟现代系统工程的方法论结合起来。

我觉得这是我们国家科学发展中的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他已经有一个囊括各行各业带有普遍性的重大问题的解决办法,就是用系统的观点来观察。

中央领导也好、科学界也好,都接受了这样一个观点。

一直到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讲到,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方法、手段协调和继承起来,要不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周密的科学解释,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基础。

我体会所谓系统,是从事物的本质出发,一切事物都有部分跟整体,都有局部跟全局,都有各个不同的层次,都存在相互关系,所以研究客观世界就要从这些事物的本性跟特性的最基本出发。

而且这些事物互相关联和互相作用以后都会形成一些新的功能,从而体现系统的整体。

一个城市也是一个系统,一个经济协作区也是一个系统,一个社会组织也是一个系统,甚至可以把一个国家也比作是一个系统。

钱老的文章就提出要把一个国家看成一个系统,而且这个系统是要有组织、有管理的。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汇报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汇报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汇报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汇报1近年来,XX乡紧紧围绕上级关于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指示精神,不断提升整治标准,扩大整治范围,以全民参与大作为推动全乡人居环境大变化,现我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坚持规划为纲,解决发展方向问题在深入学习中央及省市县关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指示精神的基础上,紧扣“红绿交融、精品乡村”主题,全面调研各村组的现实情况,深度挖掘优质资源,按照三个发展方向对全乡人居环境发展进行科学规划。

一是“人居环境整治”方向。

将宅基地改革同“XX”工程深度结合,对固有的资源进行盘活,依托XX实用性村庄规划行动,对全乡XX个村分类别规划,在规划中融入人居环境整治元素,按计划、分梯次打造,首批确定XX村、XX村、XX为示范引领村,XX村民组、XX村民组、XX村民组等XX个村民组为生态宜居示范组,以示范村组带动全乡XX个村、XX个村民组联动发展,最终实现“万村提升”区域发展的壮丽篇章。

二是“全域旅游”方向。

依托“全域旅游”发展定位,紧扣“精品乡村游”发展思路,深度挖掘全乡“红绿古”三色优质资源,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制定“XX”全域旅游规划,以XX村、XX村XX个乡村旅游基础优异的村为轴心,以点串联辐射带动起全乡XX个村齐头并进,借助旅游的“催化粘合”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基础与治理效能的同步提升。

三是“产业振兴”方向。

充分发挥产业振兴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基础和关键作用,以农业产业园和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在稳步提升“XX”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特色打造出XX、XX、XX、XX 等特色产业,叫响了精品乡村产业名片,在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带动乡村人居环境水平稳步提升,不断完善配套效能,实现环境优化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为持续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坚持投入为重,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年度预算,整合各项配套奖补资金,动员全乡上下各方力量,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人居环境的发展历程

人居环境的发展历程

人居环境的发展历程人居环境是指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地方。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居环境的发展历程也经历了多个阶段。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描述人居环境的发展历程。

人居环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起源。

最早的人类居住在山洞、树上或棚屋里,以避免天气、野兽等自然灾害的侵害。

这种居住方式称为原始居住。

随着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人类开始在平地上进行定居。

农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类对食物的需求,也为人类提供了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居住环境。

随着古代文明的出现,人类开始建立了城市和都市。

最早的城市是在河流附近建造的,这样的城市被称为河流文明。

河流提供了城市所需的水资源和农田灌溉,也方便了城市的交通和贸易发展。

从埃及的尼罗河文明到中国的黄河文明,河流文明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开始意识到居住环境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于是,城市开始出现了一些公共设施,如水泵、排水系统等,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

工业革命的到来进一步推动了人居环境的发展。

工业革命带来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城市的人口迅速增加,居住条件得到了更大的改善。

城市开始出现现代化的拓展,提供了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然而,随着城市的膨胀和扩张,一些挑战也随之而来。

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土地资源的匮乏和环境污染的加剧。

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二十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城市规划以扩大城市的边界为主,导致城市的人口密度不断增加,住房短缺和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严重。

然而,近年来,人居环境的发展开始出现积极的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城市规划转向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为理念,提倡绿色建筑、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等环保措施。

同时,城市居住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无论是住宅的设计和建设,还是公共设施的完善,都注重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地区开始出现了新型的城区,如高科技园区和生态城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