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家书》有感1000字范文

合集下载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12篇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12篇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12篇读《曾国藩家书》有感12篇读《曾国藩家书》有感1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这三个阶段:幼年、中年、老年,充当三种角色:子女、手足、父母。

有这样一本书,可以让我们以不同的身份去体味为人处事的道理,以便我们在经历同样的阶段之时少走弯路。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以儿女的身份去体会如何成为一个孝子,以兄弟的身份体味如何尽到一个做兄长的职责,以父母的身份感受如何才能做一个称职的家长。

用心去读,这本书所能带给你的是一个人成长所需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就是《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是孝顺的长子。

在写给父母的信中,他曾多次提到“以繁琐为贵”。

这几个字充分体现了一个远方游子对父母的关心思念之情。

当椿萱并茂之时,曾国藩虽身为朝廷命官,但凡家中嫁娶婚丧之事,无不是征求过父母之意见,方作出决断;当父母离开人世之时,虽手中大权在握仍不忘记讲求孝道,即使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被朝廷委以重任之时,仍然不忘记寄书至家中表达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曾国藩是负责的兄长。

他的家书中,许多是写给弟弟们的,这足以看出家风“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内容涉及多个方面。

在修身上,他提出:“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细读家书,可知曾氏与子弟们谈得最多的莫过于“勤”“谦”二字,勤能补拙,谦可受益。

在治学上,他提出:“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他告诫弟弟们不要去抱怨自己的天赋不高,也不要去抱怨外界的条不够,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努力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有恒。

在治家上,小到弟弟们的生活起居、为人处事,大到他们的职业前程,无不挂在心上。

曾国藩认为家运恒通须有三项条,一是兄弟和睦,二是体孝道,三是实行勤俭。

在为官上,他从两方面表明自己的公心,“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留银钱与后人”。

在待人上,曾氏提出:“求仁则人悦”,就是对人要有爱心,你关爱别人,别人也就欢迎你。

曾国藩是仁慈的父亲。

在他写给九岁儿子纪鸿的一封家书中,提到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左右(精选3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左右(精选3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左右(精选3篇)【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左右第1篇】儿时,粗略翻过几页曾国藩家书,因不解其中味又扔回书柜。

再读的缘由很偶然,去了一次曾国藩故居,听导游讲解曾公的平生,心生好奇向往:曾公出生于一个普通耕读家庭,短短十年时间,就跃升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官居二品,其必有过人之处,于是又拿起细读。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 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包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友识人﹑持家教子﹑治军从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辈,中对诸弟,下及儿辈。

在为人处世上,曾国藩终生以“拙诚”、“坚忍”行事,他崇尚坚忍实干,不仅在得意时埋头苦干,尤其是在失意时绝不灰心;在持家教子方面,他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

他常对子女说,只要有学问,就不怕没饭吃。

他还说,门第太盛则会出事端,主张不把财产留给子孙,子孙不肖留亦无用,子孙图强,也不愁没饭吃,这就是他所谓的盈虚消长的道理;在治军用人方面,他主张以礼治军,为使官兵严守纪律,爱护百姓,他更是亲做《爱民歌》以劝导官兵;在战略战术上,他认为战争乃死生大事,应“先求稳当,次求变化”。

在用人上,讲求“仁孝、血诚”原则,选拔经世致用的人才,选人标准是“崇实黜浮,力杜工巧之风”,曾国藩的幕府就是一所人才培训基地,李鸿章、左宗棠等都在其左右共事。

深读《曾国藩家书》,必定会被书中浓厚的亲情所感染,曾国藩不负“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盛誉,一封封或长或短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在追名逐利的现代社会,这样浓厚的亲情尤显可贵。

有多久没静下来写一封书信了?有多久没陪父母好好说说话了?有多久没和兄弟姐妹聚在一起了?繁华浮世,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可通过读《曾国藩家书》,我从曾公身上学到不少可贵的品质,最可贵的即是孝悌。

给父母打个电话,为父母买件衣服,陪父母出去旅旅游……在物质与情感方面尽可能满足父母,父母事无小事,其实无需太多,若是能做到像他们爱我们一样爱他们,已是足矣。

读曾国藩家书的读后感(精品10篇)

读曾国藩家书的读后感(精品10篇)

读曾国藩家书的读后感(精品10篇)读曾国藩家书的读后感篇1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即将崩溃倾倒的清王朝又延续了60多年,其功业无人能够效仿。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蒋介石也是如此,他也证明一生中独服曾国藩。

蒋介石还把《曾国藩家书》作为黄埔军校的教材来治军育德。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此刻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

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

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

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

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

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读曾国藩家书的读后感篇2最近无意中在书架发现了一本《曾国藩家书》,好书!目前只看了十几篇,内心颇为触动。

我觉得曾国藩家书就像是我的公众号*一样,虽说是家书,可是表达了很多曾国藩对事物的看法,我的公众号表达了我的见解。

书里的信件是按时间序列排序,经过他写给父母、兄弟的信,能够窥到他个人成长提高的轨迹。

我倒不是因为想在仕途干一番大事,是我认为牛人自有他牛之处,能学习到他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对一个人自我提升有很大帮忙。

像这种牛人,从入职翰林院当科员,十年内干到一把手,“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肯定有十分人之处。

恰好他重视交流与记录,且装订成册,警示曾家后人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成长的机会。

从他的书信中,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古人对于孝的重视,像我们写信顶多加个“尊敬的”或“亲爱的”,可是他呈祖父母、父母的,都是“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我们仅有在逢年过节才会出现此类的祝福语,可是他是融入到平时生活点点滴滴的,十分虔诚。

心得体会曾国藩家书(通用6篇)

心得体会曾国藩家书(通用6篇)

心得体会曾国藩家书(通用6篇)心得体会曾国藩家书篇1提到清代名臣,很多受电视连续剧影响,第一反应就是纪晓岚、刘墉甚至还有想到和珅的。

可是历史上,尤其是晚清历史上,有个人不能不提,那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何许人也,开国领袖以往以“独服曾国藩”作为评价。

在晚清历史上,曾国藩也被奉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

八十年代之后,关于曾国藩的评价,逐渐客观,这个历史人物在民间逐渐“活了过来”。

想要了解一个人物,没有比看他作品更好的了。

曾国藩最为出名的便是《曾国藩家书》,这封涵盖治政、治军、治家的家书,拥有“道德*冠冕一代”的美誉。

因为读书活动,我又将这篇家书拿来读了一遍。

曾公的家书,行文从容淡定没有丝毫矫揉造作,尤其是普通家常之中蕴含真知灼见,最有感染力。

整篇读下,字字句句都是回味无穷。

例如“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

浅显易懂之中,包涵大道至简。

例如,“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例如,“行事则不激不随,处位则可高可卑”。

好的书则是这样,发人深省。

好的道理也是这样,震撼人心。

每每翻阅这些书籍,感觉精神都被洗礼一遍。

再回首日常事情,竟然感觉无比通达,事事清晰。

或许一本曾国藩家书,不能带给人官运亨通,不能带给人奇淫巧技。

然而这本书如同一趟旅行,让你在封建社会最终一尊偶像的精神世界游历一遍。

毕竟在我们有限的生命中,身体和精神,总要有一个在路上吧。

心得体会曾国藩家书篇2关于为官,他力求清清白白、廉洁自守。

他说,“予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

”让我常常想到,从政做官不仅是组织赋予的一种权力,更是肩头扛着的一份责任,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既不能把官位大小作为荣辱的标志,更不能心存做官发财、谋取私利的念想。

曾国藩家书心得作文(精品8篇)

曾国藩家书心得作文(精品8篇)

曾国藩家书心得作文(精品8篇)曾国藩家书心得作文篇1初读《曾国藩家书》,是在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时候。

在单位的书架上,不经意发现书架上放着一本长江文艺出版社的《曾国藩家书》。

这本书,是清代曾国藩所著,由名家唐浩明进行评析,内容比较全面且深刻。

书的品相九成新,书页有点泛黄,但仍能嗅到出厂时的淡淡墨香。

那时捧读《家书》,只觉得曾国藩是个异常心细又贫困交加的人,从北京运往湖南的几两白菜种子,都要在信里反复询问收到了没有?关于兄弟子侄的教诲,也常常苦口婆心,甚至有点喋喋不休。

在京城已是朝廷二品官,居然有不少书信是向家人借钱,真有点“啃老族”的感觉。

那时候,对工作与生活的阅历较少,虽然通读《家书》,但不求甚解、感触不深。

再读《曾国藩家书》,工作的第二年。

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有了对工作浅显的思考和感悟。

静夜之时,便常常将《曾国藩家书》置于床头,圈圈点点、细细品味。

读书的过程,让我渐渐了解到,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一生毁誉参半:他是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多延续了60多年,但他处理“天津教案”受到荣禄欺骗,杀人割地,开了“就地正法”的先河,致使晚节不保,成为时人眼中的“卖国贼”;他地位显赫、修养精湛,但他也镇压农民起义、手段老辣,被民众冠以“曾剃头”的恶名……当然,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特别是对曾国藩这样的历史人物,史家自有公论。

但无论关于他的争议多大,我们都无法否认他的《家书》平淡中蕴含着真知良言,那些关于修身齐家、为学处世、用人交友、理财带兵的感悟,是他一生治政、治家、治学、治军的思想精华。

因此,品读《曾国藩家书》,就像与一位历尽沧桑、充满智慧的老者晤谈,字里行间书写着他对世事变迁的独到见解、对人生浮沉的深邃思考、对学养修为的孜孜不倦。

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比如,关于治学,他力求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

他说,“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曾国藩家书 》读后感1000字 精选5篇

《曾国藩家书 》读后感1000字  精选5篇

➢第一篇《曾国藩家书》是清朝名臣曾国藩给其弟曾国荃、曾国潢等人的家书,这些家书充满了对家人的关爱和教诲,同时也反映了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智慧。

读完这部家书,我深感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曾国藩家书》的一些读后感。

首先,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修身养性,做到诚实守信、勤奋好学。

同时,还要关心家庭,教育子女,使家庭和睦美满。

只有这样,才能为治国平天下奠定基础。

这种观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学习曾国藩的这种精神,从自身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曾国藩在家书中提倡节俭、勤劳的品质。

他认为一个人的品行和修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生活习惯。

节俭是一种美德,能够使人养成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出勤俭持家的品格。

勤劳则是一种能力,能够使人不断进步,取得成功。

曾国藩本人就是节俭勤劳的典范,他一生清廉奉公,勤政爱民,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应该向曾国藩学习,养成节俭勤劳的品质,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

再次,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他认为读书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也是提高自己素质的最好途径。

他鼓励家人要勤奋好学,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曾国藩本人就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他的学识和才能使他成为了清朝末年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我们应该向曾国藩学习,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不懈努力。

此外,曾国藩在家书中还谈到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

他认为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要学会与人相处,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他提倡待人以诚、宽容大度、谦虚谨慎的处世原则,认为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曾国藩的这些观点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学习曾国藩的处世智慧,处理好人际关系,为自己的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最后,曾国藩在家书中还谈到了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的问题。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精选12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精选12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精选12篇)《曾国藩家书》读后感(精选12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篇1假期中我读了《曾国藩家书》这本书,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

他整顿吏治、倡导科学,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随想而至,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着真知良言。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孩子以及亲友的家书中。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

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交友类等10大类。

曾国藩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

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

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读书曾国藩一向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认为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他在致诸弟的信中反复提到读书的重要性和读书的方法。

教育儿子和兄弟子侄读书要勤勉,安于居家苦学,坚持早起,拥有恒心。

在讲到怎样读书时,他在一封信中写到“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学问无尽,不甘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看天,皆无识也。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他勉励兄弟自立课程,还为他们设立了课程表,从早到晚,从读到写,从史到经,从读书到修身养性,详细至极。

很多人让孩子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走上仕途,但曾国藩却不愿孩子做官。

他在写给儿子纪鸿的信中曰:“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很多人家长让孩子读书是为了让孩子通过考试入“仕途”,为自己和家人长脸面,谋福利。

殊不知,我们的读书理念培养出了很多有文化没有教养的自私自利的人,只注重学习分数忽略做人的教育使很多孩子丧失了自我约束的能力,不能不说这已经成为社会的悲哀。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优秀8篇)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优秀8篇)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优秀8篇)《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篇1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他是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同时也是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的创立人。

毛泽东有曰:“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表达出对这位乡人的推崇之情。

曾国藩为人,骨子里刻苦清廉,表面上和光同尘。

他的志向,不是做“清官”,而是做大事。

以海瑞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清官,他们的特点是宁折不弯。

但海瑞一生被官场排挤打击,无法调动一切可能的力量,来办成一些真正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大事。

官场之中,行事过于方刚者,表面似乎是强者,实际上却是弱者。

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强者,恰是表面上看起来谦虚退让、大度包容之人。

曾国藩有意取海瑞一尘不染之实,却竭力避免一清如水之名。

他的选择,远比做“清官”更复杂、更沉重、更不易。

我喜读史书,喜读传记,但平日轻易不愿读近代史,因为读后往往令人义愤填膺。

读曾国藩家书,更多是出于对斯人的由衷钦佩。

读他与祖父、父母、叔父、诸弟、子女等的封封家书,理解其中每字每句的含义,感悟颇深,这也得益于学生时代良好的古文基础。

“大地数万里,人于其中,昼仅一室、夜仅一榻”。

是啊,人于天地间何其渺小,人的一生于千万年间何其短暂,即便如此,我们生而为人,要养心、虚心、慎独、立志,要做谦谦君子,要做于国于家有益之人。

从家书中,篇篇可见曾国藩其孝、其俭、其家庭的和睦、治家的威严。

我总结了几条,即使今日看来,也颇有教益。

其一,“治家贵严”。

这是曾国藩一生奉行的准则,他对子女、兄弟的教育,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家人们和睦相处,崇尚俭朴的家风。

他穿的衣服,布袍鞋袜,多为夫人亲自所做。

嫁长女时,陪嫁费用不超过二百两白银,遂成定制,嫁幺女亦如此,娶儿媳也绝不铺张浪费。

他吃饭仅一荤,即使当了大学士后仍每餐仍是仅一个荤菜,人称“一品宰相”,“一品”者,“一荤”也。

这样克勤克俭的总督,天下能有几人?其二,知足常乐。

2020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4篇

2020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4篇

近日,刚参加完统一考试完毕,不知结果如何,心中着实悬念。

虽然说学习不是为了考试,但也是自己学习成果的一种检验,所以说无挂怀属于虚无之谈也。

如果一味沉浸再次补习功课或者是攻读高级,觉得也有不妥之处――这样仅以此职业书本为自己所读,感觉有点书呆子气了。

于是,十年后再读此书确另一番感受。

首先,曾氏在信中表示对九弟回家之一路上的牵挂,表达兄弟之情,我想我们生活中兄弟姐妹(所谓同胞者)何尝不应该这样呢?近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同胞者各自成家立业后彼此的关心少了。

或者关心依然存在,可是一旦牵涉经济、政治利益时,兄弟反目成仇者大有人在,我们以前所在的集团公司便是如此。

看看曾氏一家兄弟的和睦,也给我们重新感受兄弟伦常中的一些同胞之爱啊!然后,予身体较九弟在京时一样,总以耳鸣为苦。

问之吴竹如,云只有静养一法,非药物所能为力。

而应酬日繁,予又素性浮躁,何能着实养静?拟搬进内城住,可省一半无谓之往还,现在尚未找得。

予时时自悔,终未能洗涤自新。

可见曾公一生成就,一直将静字看得非常之重。

另一位湖南前辈唐鉴向曾氏指静字功夫最是要紧。

若不静,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

这一点,我也着实需要学学,如今三十多岁,依然不以静。

更无从如曾公所言时时自悔,洗涤自新了。

这封信在谈到为学时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是猛火煮漫火温法。

这是子思、朱熹等人从熬肉中得到的启发:肉必须经过这样的熬,味道才会全部出来。

读书亦是如此:先在短期内集中精力阅读,掌握所读之书的概貌;然后再对其中的章章节节乃至字字句句作慢慢细细的咀嚼,读熟读透,以求探到书中的精义之处。

对于必读的经典书籍,这种猛火煮漫火温的方法值得借鉴。

这种学习的方法,我们何尝不需要借鉴呢?这封信的另一处主要谈到德讲诚正、术求专攻。

其在信中提到艺多不养家,其实并非艺多的过错,而是我们人,学艺多了便受到时间等限制而不能,不能专。

想想,我这一生学艺倒是不少,到头来三十出头还是一事无成啊!这封信其实还有二处细节之处,一处为曾公讲到自已与家人以后往来信件都以固定的纸张来书写,以便保存,说明连信纸的规格均有了恒字,以至有了我们如今阅读的《家书》。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精选5篇)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精选5篇)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精选5篇)读《曾国藩家书》有感(精选5篇)《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和清朝社会末期的重要资料。

曾国藩继桐城派之后,溯源经史,别立湘乡派,行文镇定,形式自由,于点点滴滴的真实生活中见真情、蕴良知,充分体现了他“道德*冠冕一代”的称誉。

下面就是整理的读《曾国藩家书》有感5篇,希望大家喜欢。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篇1】好书带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

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共收录曾国藩家书435通,其中《与祖父书》14通,《与父母书》48通,《与叔父书》9通,《与弟书》249通,《教子书》115通;另附《致夫人书》、《教侄书》等7通,包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友识人、持家教子、治军从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辈,中对诸弟,下及儿辈。

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曾国藩家书》不仅是书信,也是一位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更是一位胸中含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袒露。

与此同时,它也是研究曾国藩和清朝社会末期的重要资料。

曾国藩继桐城派之后,溯源经史,别立湘乡派,行文镇定,形式自由,于点点滴滴的真实生活中见真情、蕴良知,充分体现了他“道德*冠冕一代”的称誉。

《曾国藩家书》曾被媒体誉为“一位伟大思想者对世道之心的如入微体察、一位卓越谋略家对修身勤政的完美忠告。

”是为人处世之典范,齐家教育之真言,为官从政之精髓,治国安邦之旗帜,在当今时代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还记得在《致沅弟——做人须要有恒心》这封信中,曾国藩针对弟弟所说的“意趣不在此,则兴会索然”谈了自己的体会。

首先,他反对弟弟的这种态度,认为但凡做一件事,就必须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这件事上,而且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接着,曾国藩又通过检讨自己说明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提出“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的观点,警告弟弟一定要以之为戒,不能重蹈覆辙。

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体会(精选8篇)

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体会(精选8篇)

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体会(精选8篇)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体会篇1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残喘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极具说服力和感召力,从中可以感知其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治学、治军、为政等各个方面,真实而又细密,平常而又深入,可谓字字良言,句句妙语。

尽管曾氏著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

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

《曾国藩家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诸如:修身、齐家、为学、治军、政事、处世、用人、交友、理财、养生等各个领域,是其一生治政、治家、治学、治军的主要思想的反应。

本书分为修身篇、劝学篇、治家篇、理财篇、交友篇、为政篇及用人篇。

透过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书信,我们可以得知其对事物的独到见解,及其面临家事、人事、军事、国事等大小问题时所采取的处理方法。

在很多的书信中都有记载,曾国藩更是总结了自己的得意与失落,用自己的经验教育诸兄弟,特别是曾国藩对于子女的品格教育,直至今日,仍足以作为现代父母教导子女、树立良好家教的绝佳典范。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左右(精选19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左右(精选19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左右(精选19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左右,欢迎大家分享。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左右篇1这世间有什么可以替代陪伴吗?我想大概没有。

古时鱼传尺素,今人网络互联,在古今相间的特殊年代,李鸿章以书信与至亲之人相伴。

李鸿章有许多兄弟,书中亦有不少劝诫弟弟的书信。

小到日常琐碎,大到立身处世,他常常与弟弟分享自己的经验或者想法。

“展信佳”“见字如晤”,与见面寒暄相比,书信是一件更为正式的事情。

无论是语气还是遣词造句上都需要经过一番思量,而翻开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书信,读来却不觉枯燥板正,与印象中曾老不苟言笑的形象有所不同。

跟弟弟讲大道理,他以稻谷和钱币作类比,“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

”为这一群弟弟简直操碎了心,关于起床气也要叮嘱弟弟们“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也许是和亲近的人交流,曾国藩叱咤风云的一面不见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对和自己身上流着同样血脉的家人的关切。

《书》曰:“非知之艰,行之维艰。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文人志士在知行上不得不意识到将所学用于实践的重要性。

然而做任何事还需要有恒心。

“温弟天分本甲于诸弟,惟牢骚太多,性情太懒。

前在京华不好看书,又不作文,余心即甚忧之。

”曾国藩对于弟弟的担忧正是当下诸多父母内心的写照。

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宗族形态中,耕读传家是经典的一条家训。

历代文人墨客对于读书的心得浩如烟海,而曾国藩在书中一语道破:“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

打开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

私以为书本给人最大的一个意义在于格局。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左右[精选3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左右[精选3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左右[精选3篇]【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左右第1篇】曾国藩生于清代,早年的他并不聪慧,命运多舛。

但他凭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晚清重臣。

他的智力虽然不如别人,但他时刻检省自己。

一点点努力,坚持了几十年。

对后代的教育,曾国藩也是如此。

连一个有些愚笨的人都能靠自己的努力成功,我们这些人有什么借口不勤奋呢?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走捷径,一定要脚踏实地。

在曾国藩平叛有功后,被升为了二品大员,但他却保持低调谦虚;在满朝文武都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时候,曾国藩却在学习西方的知识,为晚清中兴做出巨大贡献。

谦虚,让我们不断进步,不因为自己取得了一点成就而沾沾自喜,目中无人;谦虚,让我们不断进步。

“满招损,谦受益”,谦虚,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曾国藩虽为晚清重臣,但他认为“穷”乃“善身”之道,并以此教育后代。

如果一个人或一个家庭不懂节俭,最终一定会走向败亡。

就像我们不能互相攀比鞋子,书包等。

应该一切从简,好好学习。

不然会因为攀比而变得荒废学业,一天到晚只关心物质。

要勤俭自律,在物质生活上主动跟贫寒之士一样,能做到这些的人,将来就有可能成大器。

曾国藩之所以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是因为他知道“人败皆因懒,事败皆因傲,家败皆因奢”的道理。

我们也要学习他勤奋,谦虚的优点,一点点的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但是也不要过度的去谦虚,过度的谦虚会让人失去很多锻炼的机会。

有些人读了这篇文章后可能会认为,“那我一定要成为第二个曾国藩”之类的,却不知道有些东西不要过度地去追求,过度的去追求,也是一种“奢”。

不需要做得像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那样,只要去尽自己所能就好了。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左右第2篇】闲暇之余,总会拾起《曾国藩家书》,品读中,得以仰望“修、齐、治、平”的心灵世界,得以感悟为人、治学、处事的智慧哲学。

而曾国藩的集大成也是对自身经历坚持“自省”的积淀。

说到此,便想到朋友一篇文章中所写“人生的每段经历都不会是浪费,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它会让你看到许多不同的风景,会增加许多色彩斑斓的记忆”。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范文【10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范文【10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范文【10篇】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

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希望大家喜欢!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1修身之道“慎独则心安”,慎独心里自然会平静,从而达到养心,以此来提升自我修养,这就是我们很多人很难做到内心安静,所以你一定要找到解决方法;“内而专静统一,外而整齐严肃”,内心做到专一纯静,外貌整齐严肃,每日出门就像去见贵宾,这是敬的气象,想想自己每次出门有没有做到严肃,还是邋里邋遢。

你身边外在严肃的人是不是属于比较成功那一类,这都是有原因的;“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病:曰长傲,曰多言”,曾国藩这里非常直接指出导致失败的通病,一个是骄傲,一个是话多,想必我不解释大家心里也很明白,这两点要始终引以为戒。

劝学之道曾国藩始终强调,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不应满腹牢骚,“盖无故而怨天,则天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无缘无故向老天抱怨,老天也不会答应,去责怪别人,他人也很难信服。

所以遇到问题,一定要反思自己,而不是到处抱怨;另外也指出“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普通人失败原因只有一个——懒惰,有才的人失败原因只有一个——骄傲,想想你是哪一种。

持家理财“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点大家应该都深有体会。

也给我们指出,“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者,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无论在乱世还是盛世,如果这一家勤快没有不兴旺的,反之,没有家庭不败落的。

如果你现在是有家之人,可以对照自己是属于前者,还是后者,大概心里就明白了;同时,也总结了不同层次的家庭后代兴旺的情况,“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绵延十代八代”,如果你现在只属于普通一代人,那么后代的兴旺可以从你开始;如果你是官宦之家,那么你就要开始警惕了。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范文1000字(精选12篇)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范文1000字(精选12篇)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范文1000字(精选12篇)《曾国藩家书》范文1000字篇1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残喘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极具说服力和感召力,从中可以感知其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治学、治军、为政等各个方面,真实而又细密,平常而又深入,可谓字字良言,句句妙语。

尽管曾氏著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

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

《曾国藩家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诸如:修身、齐家、为学、治军、政事、处世、用人、交友、理财、养生等各个领域,是其一生治政、治家、治学、治军的主要思想的反应。

本书分为修身篇、劝学篇、治家篇、理财篇、交友篇、为政篇及用人篇。

透过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书信,我们可以得知其对事物的独到见解,及其面临家事、人事、军事、国事等大小问题时所采取的处理方法。

在很多的书信中都有记载,曾国藩更是总结了自己的得意与失落,用自己的经验教育诸兄弟,特别是曾国藩对于子女的品格教育,直至今日,仍足以作为现代父母教导子女、树立良好家教的绝佳典范。

《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大全5篇]

《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大全5篇]

《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大全5篇]第一篇:《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这个春节,闲来无事,读了本自传《曾国藩传》,读完这本书后,我将曾国藩的人生划分三个阶段。

1.少年求学求功名时代-嘉庆-道光天资不聪慧,家境不殷实;但是受到其祖父曾玉屏、其父曾麟书的影响,塑造了他坚韧不拔性格,只要他认为是正确的事情,他就坚持去做2.青年京官时代-道光-咸丰做官不为钱财,两袖清风,所以过的非常拮据,特别是在京都,俸禄微薄但开支大,加上每逢红白事各路官员都礼尚往来,更加剧了生活的窘境。

而他的性格耿直,当时得罪了很多同事,雪上加霜。

辛亏他老师穆彰阿欣赏他,作为他坚实的后盾,加上他同窗好友的帮助,时来运转十年七迁,走向人生的巅峰,但是并没啥用,不贪污的他生活依旧拮据。

之后因丧母回家守孝,结束了京都官场生活。

3.壮年+老年战场时代-咸丰-同治太平天国起义,临危受命;在湖南招募雇佣兵,成立湘军;建立造船厂,筹建湘军水师。

由于是汉人,并且是个空降官,加上性格耿直得罪人,在当地非常不受待见,所以回老家,靠着家乡的名气声望,加上亲兄弟帮忙,艰难的完成了初期湘军招募以及水师的组建。

因为吃过耿直的亏,使自己被孤立多次险些丧命,反思后一改之前耿直性格,处事圆融谨慎。

官场关系有所改善,在兄弟好友支持下,打败太平军队,保得晚清疆土。

后又协助镇压东西捻军**,功成名就。

封为汉人百官之首,走向人生巅峰。

晚年天津教案事件,替朝廷背黑锅,当然也有他自身因素,导致悲伤卖国的千古骂名。

最后病逝于两江总督衙门(太平天国天王府),享年61岁。

感想:曾国藩的一生可谓坎坷崎岖,其中对他有深远影响的有他的老师穆彰阿,好友左宗棠,学生李鸿章,祖父曾玉屏。

每在他遇绝境之时总有贵人帮助,可以说比较幸运吧。

但是呢,从他的履历上来看,只要是他亲自领兵打仗,就没有胜利过,而根据他制定的作战方案来进行的战斗,读后感m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但最终可以取得他想要的结果。

就像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那样。

写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精选11篇)

写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精选11篇)

写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写曾国藩传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写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篇1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这便是《资治通鉴》的由来。

读人物传记,也是求在茫茫过往中窥见一缕善意的光辉,然后平心静气,修身养性的过程。

曾国藩不同于后来的李鸿章、梁启超等人,他的一生,起点极低。

他智力平常,一个秀才考了七次;他身体禀赋很差,一身与多种严重疾病相伴;他出身也很平常,祖上几百年间都是平头百姓;更差劲的是,他年轻的时候,性格中还有很多毛病,比如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

但他通过不懈的个人努力完成了脱胎换骨、超凡入圣的变化,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

与其说他生来便是模范,不如说他是每个平凡却不甘平庸的人的缩影。

可恰恰是他这样,如同修仙文中,起步一无所有的男一,在旁观者的默哀注视下,却凭自己一招一式不断累积的朝朝暮暮,而走上人生之巅,这样普通又落俗的人设,才最最戳人心窝。

毕竟天才少有,平凡才是大多数。

由此见得,曾国藩的进阶之道,何尝不是大多数人忙忙碌碌一直追寻的应试或是职场生存之道?作为一个中学生,我很乐意谈谈曾国藩的一生于我们学习有何借鉴之处。

最想谈的是努力。

亦可分为勇于承认努力和敢于努力两部分。

常常看到高考后的状元采访,把自己说得是个不靠什么努力就取得了好成绩的顶级牛人。

排除真的是天赋异禀这一可能,那为什么状元们,括弧所有人,都不愿承认自己十分努力呢?似乎努力常常与笨挂钩,而谁又愿意每天在脑袋上顶个笨字沉迷刷题,生人勿进呢?其实努力的人才是聪明人。

不是每个人都找得到学习的捷径的,那谁先开始走路,谁便握有胜利的最大可能性。

承认努力,是自己心底的轻松同时也可获得众人的监督,而所谓众人亦会因你的努力而岌岌自危。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看不惯努力之人的原因,大抵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罢了。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精选16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精选16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精选16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篇1在书店中,这本书往往被附上“成功学”、“人生哲理”等标签,或者说我们对曾国藩本人也是这种感觉,但这本书的重点更多在于“家书”二字,以日常为主,记录了曾国藩与父母、兄弟、子女日常点滴,平淡而不平常,既有人生处世之谈,又不乏治军从政之道。

透过这些平实而感情真切的文字,曾国藩的人生智慧,他的“忠君”“孝悌”“自省”“勤勉”“公正”“廉洁”一一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就文风而言,曾国藩的笔下没有半分居高临下的傲气,让人读起来倍感亲切,仿佛不是一位朝廷重臣的话语,而只是一位知识渊博、深谙处事之道的长者的人生体悟。

当然其中人生指南的内容并不是直接浮现于文字之上的,更多的是需要自己从中领悟。

《曾国藩家书》强调勤劳俭朴的生活方式,这是曾氏齐家的价值准则。

农耕文明生产力低下,物质财富有限,不能不强调勤俭。

曾国藩出身于贫寒农家,即使为官后没有忘记儿时生活的艰辛和勤俭的必要。

咸丰六年九月给儿子纪鸿的信中说:“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从更直接的来说,即使曾国藩的官阶已经很高,但他仍经常回家告诉家人要勤俭、要养猪养鱼等等,只要做好这几件事情,就算家里没有人做官,也能过得很好。

对于曾国藩的勤俭主张,不仅仅要从物质和经济层面理解,还要从道德和精神层面领悟。

俭以养德,勤俭能调补心态,培养品德,在曾国藩看来,勤俭是君子所为,是孝悌要义,更是保家之道。

《曾国藩家书》强调持之以恒的“恒”,这是曾国藩约束自己的做事准则。

在曾国藩看来,要成其事,非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不可,“欲稍有成就,须从恒字着手。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高中范文文档5篇1000字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高中范文文档5篇1000字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高中范文文档5篇1000字读曾国藩家书有感高中范文文档篇1 “汉奸,刽子手,卖国贼”是曾国藩载入史册的评价。

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思想文化界出现了一个研究,评论曾国藩的热潮。

同一个人物,为什么会引起截然相反的论断?曾国藩生活在中国社会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

我想,是激烈、尖锐、复杂的民族斗争把他推到风口浪尖的,造就了他复杂的思想和性格。

他一生的活动对中国社会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有三个方面:戎马生涯、开创实业和治学修身。

溢美、苛求都不是我想说的。

曾的功过还是留给思想更深刻的读者去给予论断。

我想说的,是我再读他的家书之后的,关于他家书中贯穿始终的“做老实人”的言语内容。

曾国藩兄弟五人,他为老大。

作为兄长,他全面负担着弟弟们读书做人,修身立世等方面的重任。

他的家书中多次提到他祖父曾玉屏的治家遗训。

从处世为人、从政治事、谨守家风、保养身心等方面谆谆教诲,充分体现了他作为兄长的风范。

“诲弟”篇中一种是专门写给在家主持家务的澄弟,和曾国荃的。

曾国藩坚持训导弟弟们读书做好人,抛开很多方面,这一点,让第一感动了很久,于是不由自主的想写下来与我的同行朋友们共勉。

我个人认为谁也不会有异议的。

咸丰八年正月,曾国藩给其弟曾国荃的信中说,做人还是要做个老实人。

曾国藩自信自身本性是老实人,只因为世事沧桑看得多了,饱经世故,有时也多少用一点机巧权变,使自身学坏了。

(呵呵,读到这里,我还是觉得这家伙多少有给自身开脱的嫌疑)看看下句,又能接受了。

他又说,实际上用这些技巧权变之术总不如人家得心应手,徒然让人笑话,有什么好处呢?他反思自身,以为不如“将自家笃实的本质还我真面,复我固有”因为聪明人首先应是个老实人,一心向平实处努力。

他奉劝弟弟尽早回复忠厚老实的本性,千万不要走入技巧权变那条路,那会越走越卑下。

他认为即使别人以巧诈待你,你仍然以淳朴厚实待他,以真诚耿实待他,久而久之,人家有意见也会消除,如果一味勾心斗角,互不相让,那冤冤相报何时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1000字范文多读书、读好书可以让身处浮躁社会的我们多几分宁静,浓浓的亲情和友情正是现代人丢失并渴望得到的东西。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这三个阶段:幼年、中年、老年,充当三种角色:子女、手足、父母。

有这样一本书,可以让我们以不同的身份去体味为人处事的道理,以便我们在经历同样的阶段之时少走弯路。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以儿女的身份去体会如何成为一个孝子,以兄弟的身份体味如何尽到一个做兄长的职责,以父母的身份感受如何才能做一个称职的家长。

用心去读,这本书所能带给你的是一个人成长所需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就是《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是孝顺的长子。

在写给父母的信中,他曾多次提到“以繁琐为贵”。

这几个字充分体现了一个远方游子对父母的关心思念之情。

当椿萱并茂之时,曾国藩虽身为朝廷命官,但凡家中嫁娶婚丧之事,无不是征求过父母之意见,方作出决断;当父母离开人世之时,虽手中大权在握仍不忘记讲求孝道,即使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被朝廷委以重任之时,仍然不忘记寄书至家中表达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曾国藩是负责的兄长。

他的家书中,许多是写给弟弟们的,这足以看出家风“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内容涉及多个方面。

在修身上,他提出:“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细读家书,可知曾氏与子弟们谈得最多的莫过于“勤”“谦”二字,勤能补拙,谦可受益。

在治学上,他提出:“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他告诫弟弟们不要去抱怨自己的天赋不高,也不要去抱怨外界的条件不够,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努力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有恒。

在治家上,小到弟弟们的生活起居、为人处事,大到他们的职业前程,无不挂在心上。

曾国藩认为家运恒通须有三项条件,
一是兄弟和睦,二是体孝道,三是实行勤俭。

在为官上,他从两方面来表明自己的公心,“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留银钱与后人”。

在待人上,曾氏提出:“求仁则人悦”,就是对人要有爱心,你关爱别人,别人也就欢迎你。

曾国藩是仁慈的父亲。

在他写给九岁儿子纪鸿的一封家书中,提到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他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这句话,百余年来广为传颂。

曾国藩强调功名不能完全由自己做主,而德行是可以由自己来修炼的,他希望儿子要将重点放在德行修养上,这反衬出我们如今的教育太过重视“才”,而忽视了“德”。

曾氏的这种家教启迪了千千万万望子成龙的家长:“龙”不是“大官”,而是君子。

天下父母皆有疼爱子女之心,这无可厚非,但“自古奋斗出英雄,从来纨绔少伟男。

”家长们这样的做法让子女难以体会奋斗的艰辛,更不懂得珍惜。

今天,重温曾氏不蓄银钱给儿孙的话时,我从中感受到的是一个长者对后辈的真爱大爱。

且不评论曾国藩的历史功过,他能够在清代这个封建社会的末期成就一番事业,成为近代洋务运动的先驱就实属不易。

通过阅读他的家书,足以见到他成功的原因。

《曾国藩家书》并不是长篇大论,也没有精工巧思,但是处处充满了朴素的人生哲理,是一本可以坐下来细细品读的好书。

靖江市委老干部局沈扬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