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教》学生指导 2-3

合集下载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二章 学生指导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二章  学生指导
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 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 的反应
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 异的反应。
二、学生学习发展 3.学习基本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 反应概率的手段。 (1)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强化 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消退 惩罚 (2)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在程序教学中,教材被分成若干小步子,学生可自定 学习步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反应,并给予 即使强化和反馈,使错误率最低。
第一节 学生发展指导
二、学生学习发展 4.学习基本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式学习,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 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1)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 结构原则 程序原则 强化原则
第一节 学生发展指导
二、学生学习发展 4.学习基本理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2)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 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 习。接受学习也是概念同化的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 要形式。
第一节 学生发展指导
二、学生学习发展 4.学习基本理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3)学习者接受知识的心理过程: 首先在认知结构中找到能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 然后找到新知识与起固定点作用的观念的相同点; 最后找到新旧知识的不同点,使新概念与原有概念 之间有清晰的区别,并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融会贯通 ,使知识不断系统化。
第二章 学生指导
一、学生发展指导 二、学生健康指导 三、学生学习指导
考纲要求: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书》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书》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书》第五部分实践教学要求第一章综合文科方向一、教育见习实习(一)教育见习的目的教育见习是教育实习前的重要实践活动,是师范生的一门必修课。

见习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检测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它有助于师范生了解小学教育,熟悉小学生,巩固专业思想。

见习工作分教育工作的见习和教学工作的见习两大块。

1、通过教育见习活动,使学生了解教育规律和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能正确运用科学的原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进一步了解和热爱小学生,培养和巩固献身小学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

2、通过思想品德课、班主任工作、少年先锋队和课外活动的见习,观察小学开展教育活动的情况和小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表现,进一步了解小学教师组织班会、队会及课外活动的具体做法,并培养自己组织小学生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的能力。

3、通过教学工作的见习,使学生巩固、加深理解和综合运用所学得的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文化科学知识及技能,为进一步了解小学教学常规和进一步学习教育专业知识积累感性材料。

(二)教育见习的时间、地点和形式按照小学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学生的见习时间安排在二年级的下学期(第四学期)、三年级的上、下学期(第五、六学期);见习地点主要以市内各实习基地学校为主。

教育见习主要采取分散见习和集中见习两种形式。

(三)分散教育见习的内容和实施措施1、教育工作见习内容和实施措施(1)观察了解小学教师和小学生的全天活动情况,并注意了解各个学校的校风、校纪和教育常规。

(2)思想品德课的见习,着重了解教师如何针对小学生的品德和行为表现选择教育的材料和方法。

(3)班主任工作的见习,着重了解:怎样了解小学生,与小学生个别谈心,做小学生的知心朋友;怎样建设班级集体;怎样组织班会;怎样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

(4)少先队辅导员工作见习,着重了解一个中队的工作,如何制订中队(或小队)的活动计划,着重解决制定计划的一般要求和格式。

(5)课外活动的见习。

《小教》学生指导 2-4

《小教》学生指导  2-4

小教模块二学生指导第二章小学生学习心理与指导四、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教育。

(目的和任务、具体的方法、学生自主性方面去写)(一)小学生感觉与知觉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1、感觉发展的特性与教育。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人体感受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1)视觉的颜色感觉能力发展很快。

(一年级儿童一般能辨别三种红色,两种黄色。

)(2)听觉能力的发展较完善。

(小学生对言语的辨别能力很强,但还需继续训练和提高。

)2、知觉发展的特性与教育。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人体感受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1)知觉的选择性还比较差,学习时容易受到无关因素的干扰。

(2)知觉的理解性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3)知觉的分析与综合水平有提高。

(4)空间知觉与时间知觉的能力有了较好发展。

3、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的指导。

(是知觉的高级形式)(1)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2)启发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3)指导学生观察的步骤与方法。

(4)要做好观察的记录与总结。

(二)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依据识记的目的性与意识的强弱,识记分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

依据识记是否理解,分意义识记和机械记忆。

依据记忆材料在脑中保留时间的长短,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依据记忆材料的内容,分形象记忆和语词逻辑记忆。

1、小学生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1)从以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发展。

(2)从以机械识记为主向意义识记为主过渡。

(3)从以形象记忆为主向语词逻辑记忆为主过渡。

(4)小学生的记忆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

2、小学生记忆能力发展的指导。

(1)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

(2)要给学生提出适当的长期识记的任务。

(3)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特点。

(4)把记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5)合理组织复习,与遗忘作斗争。

(遗忘是“先快后慢”的过程。

及时、合理的复习是巩固识记的方法。

)(三)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小学教育业教学指导书》

《小学教育业教学指导书》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书》第三部分课程介绍第四章方向课程选修系列一、综合文科方向(一)《中国文学(一)》1、课程性质与地位中国文学(一)即中国古代文学是高等院校许多文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本课程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各个阶段作家作品的介绍与分析,以及文学史的系统讲授,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重要的文学现象,获得有关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和提高阅读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及文学现象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振奋爱国精神。

2、课程学分学时安排学分4分,总授课学时为72学时。

3、课程目标及主要内容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内容及其繁荣发展的情况和艺术规律。

了解并掌握各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和当时社会的关系,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作用。

了解各时期代表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活动,掌握其代表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熟读及记诵一定数量的古代文学名作。

能借助于旧注和有关资料阅读古代文学作品,能独立地分析、评论古代文学作家作品,比较准确地把握其思想内容及基本的艺术特征,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分析、鉴赏、评价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和现象的能力。

能写出观点鲜明、文从字顺的学术论文,具备初步的研究问题的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以及审美水平,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质,为发展中华民族新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两方面的内容。

中国文学史,主要内容是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目的在于让学生把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其主要的文学思潮和流派等,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历史。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主要内容是讲解中国古代文学各个历史阶段的优秀作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课程内容分为四编:第一编先秦和秦汉文学主要是了解先秦、秦汉文学的总体风貌,了解、掌握和理解有关《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史记》、汉乐府等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及相关知识。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二章-学生指导-第三节-小学生学习心理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二章-学生指导-第三节-小学生学习心理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二章-学生指导-第三节-小学生学习心理[单选题]1.在小学四年级课程《骨骼和关节》(江南博哥)中,教师准备了以下教学活动:①拼图游戏,把骨骼贴在人体的相应部位上;②组织学生观察人体骨骼的多媒体图片,认识人体主要骨骼的名称和位置;③出示连线图,图中的物品与人体骨骼中的哪一部分相似;④介绍部分骨骼的作用。

如果你是这位教师,你安排的教学组织顺序为()。

A.①-③-②-④B.②-①-④-③C.①-②-④-③D.④-③-②-①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教学组织应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具体形象的事物入手,由浅入深地进行。

故本题选B。

[单选题]2.孔子主张学习过程应包含四个基本环节,它们是()。

A.导.学.习.行B.学.思.习.行C.闻.行.忠.信D.知.情.意.行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孔子主张学习过程包括学.思.习.行。

[单选题]3.“教育万能论”的主张者是()。

A.杜威B.孟禄C.爱尔维修D.高尔顿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有德国的康德.美国的华生.法国的爱尔维修等。

[单选题]4.一位老师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催化剂”,而不是权威者,这符合()学习理论的观点。

A.信息加工B.人本主义C.建构主义D.联结主义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人本主义的学生中心模式又称为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教师最富有意义的角色不是权威,而是“助产士”和“催化剂”。

[单选题]5.我国学者按学习内容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

A.言语信息的学习B.认知策略的学习C.接受学习D.行为规范的学习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按学习内容,我国学者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单选题]6.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的复杂程度,将有意义学习分为三种: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

A.符号学习B.命题学习C.类属学习D.上位学习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的复杂程度,将有意义学习分为三种: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中学英语教学法(小教)

中学英语教学法(小教)

自考中学英语教学法(小教)05187题型举例一、关于大纲的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本课程的考试,既要考核知识,又要考核能力。

因此,在系统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注重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包括本大纲所列出的考核点,在自学中注意各知识点、基本原理的比较,综合和归纳,及其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同时要注意分析实际问题。

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每章先概述全篇的自学要求、考试内容,然后列出本章的考核知识点,再对考核知识点提出不同认识能力层次要求。

本大纲各章规定的自学要求、考核知识及考核知识点的知识细目都是考试内容。

本大纲在“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中提出四个能力层次要求;“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

这四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

识记:能正确认识和表述科学事实、原理、术语和规律,知道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并能进行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领会:能将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归纳,能领悟某一概念或原理与其他概念或原理之间的联系,理解其引申意义,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

简单应用:能用所学的概念、原理、方法正确分析和解决较简单问题,具有分析和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

综合应用: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和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充与发挥。

(三)关于自学材料与主要参考书指定使用教材:《英语教学法教程理论与实践》(何广铿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

主要参考书:王蔷主编《英语教学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为有效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小教速记第2章学生指导

小教速记第2章学生指导

第二章学生指导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简答和材料分析的形式进行考查。

主要考查学生指导的知识与能力,要求考生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小学生学习、品德发展和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相关知识。

需要重点掌握指导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小学生德育和心理辅导的基本策略和方法,能够根据小学生学习规律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

第一节心理学基础知识考点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方面。

其中认识过程是基本的心理过程,情感和意志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

考题预测精选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参考答案】D。

考点2认知过程☆☆☆(一)感觉1.感觉适应:感觉器官因接受持续刺激而引起感受性改变的现象叫做感觉适应。

去游泳时,刚接触泳池的水感觉很凉,游一会儿就不觉得凉了,这就是冷觉适应;古人云:“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说的就是嗅觉适应;我们刚进电影院,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过一会儿才能看见周围的人和椅子;出电影院的时候,感觉外面刺眼,需要一些时间适应外面的光线,这就是视觉的暗适应和明适应。

2.感觉对比:指两种刺激并列或相继出现时,每一种感觉都变得更为明显的现象。

3.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感觉后像,也叫做感觉后效。

4.感觉的相互补偿: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如盲人失去视觉后,通过实践活动使听觉更加灵敏。

5.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

如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蓝色看起来觉得清凉。

(二)知觉1.知觉的特性(1)选择性;(2)对比性;(3)整体性;(4)恒常性;(5)组织性。

(三)记忆1.记忆的种类(1)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将记忆划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又叫做瞬时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生指导》考试知识点归纳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生指导》考试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前提条件。
2,教育性原则。基本伦理道德原则。
3,发展性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系统性原则。
小学生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与教育
1,小学生身高和体重的发育特征。从时间看,女生身高生长、体重增加的高峰期比男生提早1-2年。
2,小学生身体各系统的发育特征与教育。各系统发育成熟的顺序是:神经系统最早成熟,骨骼肌肉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次之,生殖系统最晚成熟。
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3,不平衡性
奥地利劳伦兹提出“关键期”,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2岁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2-3岁是计数能力(口头数数、按物点数、按数点数、按数点物、说出总数)发展的关键期。2.5岁-3.5岁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3岁左右是培养儿童独立生活能力。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
学生指导
2.2.1了解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能设计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方案。
2.2.2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个性差异,能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2.3了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心理发展的规律,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地学习。
2.3.4了解小学生日常卫生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的相关知识,掌握面临特殊情况时保护学生的基本方法。
心理发展的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三,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皮亚杰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就是主体通过动作完成对客体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同化和顺应。儿童对环境作出的适应性变化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建构的过程,即儿童的认知实在已有图示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小-2学习指导2020kdb

小-2学习指导2020kdb

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通常,感受性是通过 感觉阈限来测量,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感觉阈限越大,感受能力越差。
绝对感受性
是指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 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又称最小可觉差。
瞬时记忆:也叫感觉记忆,是极为短暂的记忆。 特点:时间极短,一般0.25-1秒,最长不超过4-5秒。容量较大:9-20个比特 形象鲜明,信息原始,记忆痕迹容易衰退
教师资格证 小学《教育教育知识与能力》
2020
讲师介绍
孔老师 Q76812608
1、教育硕士 2、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3、国家二级企业培训师 4、思维导图培训师及践行者 5、多本教师资格证 6、敏捷课程设计与开发的认证讲师和践行者,“正面管教” 家长认证讲师; 7、教师资格证资深讲师,15年以上培训经验,擅长思维导图 考证培训法; 8、曾任省重点中学中教一级教师。近20年工作经历,从事教 育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从教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补偿。如盲人的听觉灵敏。
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
同时对比 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马赫带现象 明暗相邻的边界上,看起来亮处更亮,暗处更暗。绿叶陪衬下红花更红
继时对比 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差别感受性
在感觉上,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别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
一. 小学生身心发展(1.心理学基础)
感觉适应
感觉补偿 联觉
感觉对比
认知过程---感觉的特性

《小教》学生指导 1-6

《小教》学生指导  1-6

小教模块二学生指导
第一章小学生身心发展与教育
小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向积极方向的变化,包括身高、体重、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的变化,认知、情绪情感、意志和人格的变化。

小学童年期(6、7-11、12岁)
六、卫生保健。

(一)教学卫生。

用脑和用眼的卫生。

(量力性“随人分限所及”——王守仁,即王阳明。


要合理安排小学生的作息时。

严禁加班加点或挤占课外活动时间与节假日来补课和做作业:
上课不要拖堂;作业量要适当;要使学校生活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另外特别要注意教师的言行,
不要随意呵斥学生,给孩子心理造成伤害。

(二)环境卫生。

包括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的卫生:家庭、学校、社会。

(三)个人卫生。

每天进行晨检和午检的制度。

1。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重点整理-学生指导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重点整理-学生指导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专题二学生指导第一节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本节主要知识点:一、儿童身心发展概述考点65★★:(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理论考点66★★★:(三)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1.遗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作用:把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3.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学校教育(1)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原因如下: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老师,相对而言效果要好;③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补充知识点: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必要条件: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作用并不是自发、自然而然出现的,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努力完成的。

1.教育目标的设计和教育活动的开展应与社会发展的方向一致;2.学校教育活动必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能满足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3.学校教育应与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影响协调一致,共同开展对儿童的教育工作;4.学校教育必须适应或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考点67★★★:三、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第二节小学儿童的学习本节主要知识点:一、小学生学习的特点与规律(一)学习的概念学习是个体在特别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能力或倾向上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及其过程。

二、学习理论考点68★★:(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桑代克的基本观点:桑代克通过经典实验-饿猫开笼取食,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而形成的。

因此,他的观点称为试误说。

这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

尝试-错误学习的规律:(1)准备律(2)练习律(3)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2)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①获得与消退②刺激泛化与分化刺激的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第二章学生指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第二章学生指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新P 87 旧P100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创造性的培养方法: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第一节
心理学基础知识
认知过程---知觉的特性
指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 知觉的理解性 验去认识知觉对象的特征。 根据自己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 知觉的整体性 多种属性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知觉的恒常性 是指人的直觉映像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 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特性的过程。
情感过程---情感、情绪
意志过程 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
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第一节
注意
心理学基础知识
认知过程---注意
新80,旧89
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无意注意 没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自主地 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 有意注意
分类
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 有意后注意 意。 注意的范围(广度) 品质及 注意的稳定性(分散) 影响因 注意的转移 素 注意的分配
第一节 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心理学基础知识新P77
认知过程---感觉
旧P91
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 的反映。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知的起点, 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是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小学教师资格证模块二_学生指导

小学教师资格证模块二_学生指导

第一章 小学生身心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个体心理的几个时期:乳儿、婴儿、幼儿、童年、少年、 青年、成年、老年 6-12岁儿童在身心发展上表现出如下特征: 第一,身心发展的重心由家庭、幼儿园转移到学校; 第二,在教育的影响下,认知能力加强,掌握书面语言, 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 第三,儿童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 第四,儿童的心理发展表现出协调性和过渡性特征。
3探究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戒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二学术戒科学研究癿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不处理信息表达不交流等探索活劢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不态度癿发展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癿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
模块二 学生指导
教学方法(补充)
(一)讲授式教学 1、讲授式教学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的方法。 2、讲授的两种功能: 一是说明是什么或怎样做,理解概念、程序或规则; 二是解释原因,分析概念产生的原因,为什么必须按某 些程序去做,给出规则的理由。 3、关于讲授的语言: 教师语流的流畅性与学生成绩成正相关。语流的中断可 导致学生成绩的下降。过快超过学生的可接受量不利于记 忆;过慢则导致教学量的减少。用词的精确性与学生成绩 成正相关,模糊则导致学生成绩的下降。
(三)煤气中毒P68
• 症状 • 预防 • 处理
补充
1、中暑 头晕、头痛、呕吐、大量出汗、面色潮红、皮 肤干燥、抽搐等。 处置:搬到阴凉通风处,采取一切措施降温, 用湿毛巾敷头,服用十滴水。严重者送医院。 2、溺水 清除口、食道、咽喉里的泥沙等;倒出溺水者 腹腔内积水;人工呼吸。
3、电击 切断电源,或用一切其他办法使触电者脱离电 源;严重者人工呼吸,挤压胸腔。 4、烫伤或烧伤 立即用冷水冲烫伤或烧伤的部位;或擦拭红花 油;严重者送医院。 5、骨折 防止休克;及时固定,避免随意移动;止血包 扎,送医院。 6、中毒 食物中毒、化学药品中毒、煤气中毒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学生指导、班级管理;教育教学相关的口诀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学生指导、班级管理;教育教学相关的口诀

⼩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学⽣指导、班级管理;教育教学相关的⼝诀学⽣指导个体的⾝⼼发展概述发展的⼀般规律:顺序性:⼈的⾝⼼发展是⼀个从低级到⾼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连续不断发展的过程;(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盾,⾯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影响⼈的⾝⼼发展因素的观点:外铄论、内发论、多因素相互作⽤论等。

影响⼈⾝⼼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和学校教育。

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协调学⽣⼼理发展与教育埃⾥克森的⼈格发展阶段理论: 6-12岁⼉童⼈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 学前期(3-6岁),获得主动感; ⼉童早起(1.5-3岁),获得⾃主感; 青年期(12-18岁),⾃我统⼀感,防⽌⾓⾊混乱,体验忠诚的实现;⽪亚杰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我中⼼性;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去⾃我中⼼性;能够接受别⼈的意见,修正⾃⼰的看法;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等;⽪亚杰把⼉童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 ⾃我中⼼阶段(前道德阶段): 权威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 可逆性阶段(⾃律道德阶段):规则是可以修改的; 公正阶段(公正道德阶段):公正、平等;感觉是⼈脑对直接作⽤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切⾼级⼼理活动产⽣的基础是感觉;⼩学⼉童的学习班杜拉将强化分为3种形式:直接强化、替代强化、⾃我强化;斯⾦纳: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负惩罚、消退;(正负强化,提⾼⾏为发⽣的频率;惩罚/消退是降低⾏为发⽣的频率)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联结的过程,提出了学习的3条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内化:将⾃⼰所认同的新思想和原有观点、信念结合在⼀起,构成⼀个统⼀的态度体系;焦虑:⼼情极度紧张;移情:⼩学德育柯尔伯格:“到的两难故事法”说服教育(说理教育法)⼩学德育基本途径:品德课和各科教学;道德意志是调节品德⾏为的精神⼒量;在实践品德⾏为时,能排除各种⼲扰,坚持到底;⼩学阶段德育⼯作的重点是⽇常⾏为习惯的养成;⼩学⽣安全与⼼理健康教育维⽣素A具有维持上⽪组织的正常功能,促进机体的⽣长发育,与正常视觉有密切联系。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学生指导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学生指导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童年期是指儿童6、7岁到11、12岁这一时期。

重心由家庭、幼儿园转移到学校;认知能力不断地发生变化;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心理发展过程表现出协调性和过渡性。

2、6至10岁的儿童身体发展会出现相对平缓的状态,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到5厘米,体重平均每年增长1.5到2.5千克。

3、儿童平均每天需要的睡眠时间:7岁11小时,10岁10小时,12岁9-10小时4、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重点)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重视关键期和最佳期的教育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结合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因材施教,有的放矢5、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重点)人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等。

人的知觉包括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6、小学儿童感知觉的发展规律(1)感知觉从无意性、情绪性向有意性、目的性发展;(2)知识的分析、综合能力的发展,低年级笼统不精确,看不出主要特点和部分之间的关系,中高年级逐渐清晰精确,分析能力在增强;(3)空间、时间知觉的发展。

对空间的大小、形状、方位、远近和时间的先后、长短、快慢、时间单位等认知日渐清晰;7、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1)注意力在向有意注意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主要地位(2)注意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3)注意的广度小、分配力差、转移力弱(4)具体、直观、新鲜的事物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8、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记忆量在增加,有意记忆逐渐增强,意义记忆迅速发展。

复述、精细加工、组织等记忆策略开始形成,包括元记忆知识、元记忆监控和元记忆调节在内的元记忆策略在发展。

9、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1)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2)思维过渡存在明显的关键年龄(约10至11岁),即小学三、四年级是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