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日关系论文

合集下载

中日关系论文

中日关系论文

中日关系论文中日关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

这篇论文旨在分析中日关系的历史演变、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

一、历史演变中日关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的唐日贸易往来。

然而,自20世纪初以来,中日关系经历了许多起伏和挑战。

其中最重要的是二战期间的战争和侵略行为,给中日两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痛苦。

战后,中日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为日本的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中日关系在历史上还存在一些敏感问题,如战争历史和领土争端。

这些问题导致了中日关系的紧张和困难时期,如1980年代的日本经济崛起和1990年代的南京大屠杀争议。

尽管如此,中日两国在21世纪初开始改善关系,通过高层互访和经济合作等方式加强了交流。

二、现状当前,中日关系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

经济上,中日两国是彼此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双边贸易规模巨大。

然而,随着中美贸易争端和日本经济衰退等因素的影响,双边贸易出现了波动。

政治上,中日两国就历史问题、领土争端和军备扩张等问题存在分歧,需要进一步磋商和合作以维护稳定。

文化上,中日两国之间的人员交流和旅游合作日益增长。

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到访日本,两国学生交换也在增加。

这种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三、未来发展中日关系的未来发展取决于两国领导人的决策和努力,以及两国人民的智慧和诚意。

双方应继续加强高层交往和对话,增进互信和合作。

在经济领域,应继续推动双边贸易和投资的稳定增长,深化经济结构改革合作。

在政治领域,应通过对话和磋商解决历史争端和领土问题,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此外,两国的人文交流和文化交流也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加强教育合作,开展更多的学生交流项目,促进两国年轻一代的友谊和理解。

总之,中日关系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但双方应本着和平、合作、互利的原则,加强沟通和合作,推动中日关系向着更加友好和稳定的方向发展。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中日两国才能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并为亚洲和世界的稳定与发展做出贡献。

探讨中日关系的军事论文

探讨中日关系的军事论文

探讨中日关系的军事论文近几年,中日关系一直是人们较为关注的重要问题。

中日两国的历史关系,周恩来曾概括为“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探讨中日关系的军事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探讨中日关系的军事论文篇一《浅谈处在十字路口的中日关系》【摘要】近几年,中日关系一直是人们较为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通过中日关系的发展历史、中日关系的症结等方面来阐述处在十字路口的中日关系,以及提出了如何解决中日关系当前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中日;关系;历史;发展;症结一、中日关系的历史中日两国的历史关系,周恩来曾概括为“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

(一)古代中日关系古代,中日两国有着深挚的历史渊源和持久的友好经济文化交流。

秦始皇时的徐福东渡、东汉光武帝时赏给日本倭奴国王的金印以及《三国志?倭人传》中对日本的记述,无不显示了中日文化的交流。

(二)近代时期的中日关系近代时期,日本人多次加害国人,惨无人道,伤害了无数中国人民的心。

19世纪60年代后,日明治维新完成后,其野心也开始展现。

19世纪70年代,日本侵略台湾,而后分裂中国白银50万两作为撤兵前提。

1894年,日本侵略军发动甲午中日战役,而这场战役终究以中国败北,北洋海军全军尽没了结.清政府也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的极不平等的条约----《马关条约》。

1900年,日本还参加了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1913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从而揭开侵华的序幕。

1937年,日本在南京大屠杀,导致了中国30万的人民同胞失去了他们宝贵的生命。

(三)邦交正常化以来的中日关系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改良了自朝鲜战争以来中美两国间彼此仇视的状况,在全球引起了一场政治大地震,而身为美国的同盟国日本,同年9月,日本当时的首相田中角荣拜候中国,双方还签订了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日中邦交正常化。

但虽然在中日建交后,双方的关系也是起升沉伏,时晴时阴。

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关系持续恶化,两边的最高领导人甚至数年不见,从2001年至2006年是中日建交以来,两国关系最糟的期间,在小泉纯一郎执政期间连续五年参拜靖国神社,使得中日关系达到最低点,呈现了“政冷经热现象”。

近代中日关系论文_靖国神社与中日关系

近代中日关系论文_靖国神社与中日关系

靖国神社与中日关系参拜靖国神社不论在任何时间都会有严重的政治后果。

靖国神社可以说是评判当代中日关系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因为日本议员是否参拜靖国神社是日本对中国态度的一种明示。

日本政要的行为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日本政府的态度。

这是历史历史遗留并且短时间内不可能会消除的中日矛盾,与现在日趋白热化的钓鱼岛问题争锋有着共同点和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当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在2012年10月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是激化了中日乃至日本与整个亚太地区的矛盾。

靖国神社位于日本东京。

该神社供奉了自明治维新以来为日本军国侵略主义战死的军人及军属。

其政治地位是由于靖国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一直由日本军方专门管理,是国家神道的象征;在二战后,遵循政教分离原则,改组为宗教法人。

所谓靖国神社问题的本质和由来,是由于靖国的祭祀对象包括了东条英机(日本战时首相),土肥原贤二(陆军大将,策划建立伪满洲国)和松井石根(曾任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南京大屠杀首恶)在内的14名甲级战犯在内的一众非正义战争的阵亡者。

可以说,靖国神社供奉的都是为非正义战争而战死的日本军人,这些非正义的战争在历史上都是日本政府,日本天皇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侵略其他国家,去杀害和破坏其他国家的和平和无辜的人民的战争,使得该神社被东亚各国视为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

由于这些原因,日本首相或者日本议员参拜靖国神社引起日本国内的争议和邻国的强烈反对。

过去,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了邻国人民的感情,对于中日关系来说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症结。

在靖国神社的参拜问题上,日本一些政客和官员总是强调日本文化与习俗的特殊性,日中两国的生死观不同。

他们将人活着时所做过的事在死后都归为可以原谅,因为所谓的日本人的生死观是认为“人亡不究魂之过”。

其说辞是:中国人认为如果生前做坏事,死后应遭唾骂,例如杭州岳庙前谋害岳飞的奸臣秦桧跪像。

而在日本文化习俗中亡灵是不分善恶的。

他们还列举日本人曾为足利时代的逆贼楠木正成等人建立神社,为入侵的元朝军队将士立碑,为日俄战争中战死的俄军将领立碑等等,日本前防卫厅长官瓦力等人宣扬,日本的观念是“死者不鞭尸,不挖墓”。

小论文:中日关系-鹤壁综合高中-李鑫华

小论文:中日关系-鹤壁综合高中-李鑫华

由“钓鱼岛”事件看中日关系作者:赵凯瑞自2012年日本宣布钓鱼岛“国有化”之后,中国民间反日活动盛行,中日争端再度升级,中日关系也降至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低点。

钓鱼岛的领土争端是从何而来,中日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为什么由两千年的友好变为针封相对的对立,是我们高中生比较关注的问题。

一、“钓鱼岛”问题的由来钓鱼岛位于中国福建正东、台湾东北的东海海域,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及几个岩礁组成,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

明朝《顺风相送》一书中,首次提到钓鱼岛。

1534年,明朝第11次册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完整地记录了明朝册封琉球的航海历程,再次留下了中国人首先发现钓鱼岛的证明。

实际上,在1868年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找不到独立言及钓鱼岛的文献,日本地图和历史资料中的“钓鱼岛”或“鱼钓岛”名称,都是从中国相关文献借用过来的。

不仅如此,日本的地图及官方文件中均曾正式使用中国的岛名。

日本人对钓鱼岛的真正发现是在日本1879年吞并琉球,并将琉球国改为“冲绳县”之后。

1884年,日本福冈县人古贺辰四郎为了获取钓鱼岛上的信天翁海鸟羽毛,向日本政府申请开发该列屿。

这是日本人发现钓鱼岛的最早记录,比中国发现钓鱼岛晚了400年。

依据国际法领土“发现”即占有的“先占”原则,中国对钓鱼岛拥有合法主权。

如前所述,中国至迟在15世纪最先发现和命名了钓鱼岛,这已是中日两国官方和学界公认的史实。

基于以上确凿的历史事实,1971年12月,中国外交部发表严正声明: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等岛屿是台湾的附属岛屿。

它们和台湾一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因此,钓鱼岛在15世纪即成为中国领土。

此后数百年间,明清两朝将钓鱼岛列入疆域之内进行统治,在被日本强占之前,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一直有效存续,中国是其惟一合法的所有者。

1895年1月,日本趁甲午战争清政府败局已定,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攫取了台湾及钓鱼岛等附属岛屿。

中国外交小论文

中国外交小论文

中国与日本外交学院专业:信管学院软件工程学号:1010107056 姓名:袁向铎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很早以来,两国人民就友好交往。

作为东亚两个重要的国家,在几千年的发展史上有着长期的互相往来,在文化价值观有着许多相同或者相似之处。

本身很多传言都说日本是中国人的后代。

据传,秦始皇时期,噌派徐福带五百童男、五百童女东渡寻蓬莱仙岛以求长生药。

长生药自然是没找到,不过却找到一座还算比较大的群岛,就是今天的小日本。

没法给皇帝交差的徐福就留在了日本,也许今天的日本人,可能真的也有中国的血统。

此后日本一直与中国有往来,而且都是中国的藩属国,受中国皇帝的册封,每年向天朝上贡。

到了唐朝,中国的政治经济达到了当时的顶峰,中日之间的来往就更多了。

日本的孝德天皇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学习唐朝的律令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

此后,中国和日本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达到空前繁荣的时期。

这时日本社会正处在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和巩固的阶段,对唐朝的昌盛极为赞赏,因此向唐朝派遣的使者、留学生和学问僧数量很多,还邀请大量中土佛教人士前往传教,比如鉴真,曽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

唐末,随着王唐朝的衰弱,而日本决定废止遣唐使,取而代之的是商船通商和倭寇入侵。

而他们从中国宋以后开始就不承认中土文化的先进性和正统性,只追求经济利益。

而同期中国的女真人和蒙古人也曾先后发动过对日本的侵略活动。

蒙古来袭后,日本和元一直没有邦交,但贸易却很兴旺。

明代倭寇的祸根,在这时已经萌生了。

明嘉靖时期,倭寇大规模劫掠沿海,浙江、福建告急,引起明政府的重视。

后被我伟大的民族英雄戚继光率部队“戚家军”在人民群众的配合支持下,先后九战九捷,歼灭大量倭寇,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东南沿海倭患完全解除。

清朝时,接着进贡,直到明治维新后,日本觉得自己够强了,加上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让日本乘机钻了空子,在甲午战争中清理了北洋舰队,后又通过《马关条约》,获得了中国的巨额赔款,占领了台、澎、钓、琉等岛屿。

中日关系小论文

中日关系小论文

中日关系小论文中日关系向来都是理性与感情相互交织的统一体,“剪不断,理还乱”是中日关系的明显特征。

我国人民对日本普遍没有好感,因为它会让我们想起我们受辱的历史,想起抗日战争,想起南京大屠杀等种种恶行。

虽然我们是没有经历战争的一代,但我们对日本也有着很大的憎恶,因为国仇家恨是没人忘得了,这也是任何史书也无法抹去的一笔。

众所周知,目前日本发生了一起大地震,加上核泄漏,日本政府也是处于焦头烂额的情况。

在天灾面前,谁都无法抵挡,这次日本的特大地震,是人类的灾难,是世界级的灾难,日本大地震发生以后,中国领导人本着灾害无情人有情,救灾不分国界。

向日本人民表示了慰问,哀悼,中国政府派出了救援队并提供了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物资和燃料。

中国大多数网民也向日本人民表示了慰问,很多国家都猜测中日关系是否由此改善,可是也有很多人纷纷表示这是日本的报应,拍手称快。

我在这里姑且不讨论这个问题,相信每个人心中自由论断。

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我们的宽容能不能换来同等的回报呢?我想说的是关于日本一贯的表现,别的不说,为了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出于人道救灾考虑,中国国防部早在3月15日正式通知日本,愿意向日本派出设备齐全且精良的海军医疗舰,前往灾区协助日本救灾救人。

但这个人道要求竟遭日方以“灾区沿海港口遭海啸破坏没有适合停靠的水域”为由加以拒绝了。

而且钓鱼岛问题还没解决,我们的矛盾一直存在,日本党政首相菅直人大言无耻的说过日中间不存在领土纠纷问题,钓鱼岛本就是他们的国土,如此莫名其妙的瞎说,也符合日本一贯的风格,正如他们把侵略中国写成视为了大东亚共荣一样在如此的情况面前,我们是否还能乐观的看待中日关系呢,不能否认有一部分日本人民是真心愿意与我们为善,可是日本自身条件将导致他不得不进行掠夺,对于一个资源少,一直靠美国扶持的国家而言,他具有非常敏锐的危机感,而这次震后他必将更加小心翼翼,现在中国的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但并不是经济强国,所谓树大招风,我们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打压,商品被反倾销,人民币升值等,都给我国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我们在国家领导人本着以和为贵的宗旨进行外交,在努力实现和平崛起的同时我们要和平,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做保障的话,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初中七年级看待中日关系的作文

初中七年级看待中日关系的作文

初中七年级看待中日关系的作文嗨,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特别的话题——中日关系。

你们知道吗,中日两国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呢!早在公元前的时候,咱们的祖先就开始和日本的小伙伴们交流了。

那时候,他们可是用竹子和丝绸交换宝贝呢!所以说,中日关系可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哦!
话说回来,虽然中日两国在历史上有很多美好的回忆,但是也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比如说,那场让咱们铭记一生的抗日战争。

那时候,日本的小伙伴们可真是凶残啊!他们不仅侵略了中国的土地,还对咱们的同胞进行了残忍的大屠杀。

哎呀,说起这些事儿,真是让人痛心疾首啊!
不过,好在现在的中日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在的日本小伙伴们可是变得越来越友好了!他们不仅和中国的小伙伴们一起学习汉语,还经常来中国旅游,品尝咱们的美食。

而且,他们还在很多领域和中国进行合作,共同发展。

这可真是让人高兴啊!
我们也不能忘记那些曾经给咱们带来痛苦的事情。

所以说,我们在面对日本小伙伴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既要看到他们的优点,也要看到他们的不足。

只有这样,咱们才能真正地实现中日友好,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中日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微妙的问题。

我们既要记住历史,也要面向未来。

只有这样,咱们才能真正地实现中日友好,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希望我们的友谊能够像绿叶一样茁壮成长,像黄河一样奔腾不息!让我们一起为中日友好而努力吧!。

理性对待中日关系(大全五篇)

理性对待中日关系(大全五篇)

理性对待中日关系(大全五篇)第一篇:理性对待中日关系理性对待中日关系————读《对日新思维》有感中日关系一直以来都是比较敏感的问题,钓鱼岛的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这么久来一直未很好、明确的解决。

随着时间的积累,钓鱼岛的矛盾问题不断的上升。

日本一直以来就想将钓鱼岛占为己有,2012随着中日之间的关于钓鱼岛的矛盾不断加深,日本提出的购买钓鱼岛的欲望。

这无疑的在伤害我们中国人的情感和割裂我们中国的领土。

不管对于中国政府还是中国的公民都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出现。

钓鱼岛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作为中国人,每个人都有义务捍卫我国的领土不受侵犯,我国的利益不受破坏。

在社会各阶层都非常关注钓鱼岛的问题,对日本的行为愤慨。

由此引发了很多的爱国行动。

由个人或组织的都打出了爱国的口号,对日本的行为一片谩骂。

在2012年9月15号,为了表示对日本的愤怒,在很多城市一些爱国人士举行了游行活动。

其想通过抵制日货来表达对日的反抗。

我记得当日尽管我自己没亲自看到游行的场景,但是通过一些以前的高中,朋友,我很深刻的了解到了一些街头的游行,他们有将自己拍摄下来的照片发给我看,那天晚上上网,几乎所有的好友都在讨论关于日本欲购岛引发的国人抵制日货的游行。

期间,我对此没发表任何意见。

最后,一朋友问我:“你作为一个学新闻的人,对此事没一点的敏感性吗?今天中国19所大城市都举行了游行,为什么没有网站对此事进行报道呢?”这一问,着实让我深省。

第一,我想说我对这件事不发表言论并不是我不关心此事,不说并不代表不爱国。

我想起了,第一天,一朋友告诉我说她的另一个朋友说要是15日她不上街游行她的那个朋友就不会和她做朋友。

我告诉她,不是只有上街游行的就是爱国的,而且上街游行的未必就是爱国的体现。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因为青春年少,血气方刚,对于日本的行为特为愤慨,容易冲动。

爱国是正确,也是必须的,但我觉得应该讲求方式方法。

就抵制日货来说,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说,确实是对日本的一种制裁,但是,就游行中打砸日货,我觉得并不可取,因为这样打砸的是中国国人同胞自己的财产,而不是日本的钱财。

浅谈2012年中日关系

浅谈2012年中日关系

浅谈2012年中日关系国人一提到“日本”这个词汇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侵华战争,就是它带给中华民族的深重的苦难,就是那耻辱的九一八,就是那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就是那。

然而,中华民族是个理智的民族,是个发展的民族,更是一个包容的民族。

所以一直以来中国都是以一个仁厚的大哥的形象来处理中日之间的微妙关系,可是,对待这么一个不敢正确认识历史,也没有什么诚意共建和平的民族来说,效果显然是不够理想的。

今天就让我来浅薄的谈谈现今的中日关系吧。

中日之间的正式有联系是由来已久了。

公元646年——1868年日本开始了“唐化”,全面学习我华夏文明,先后13次派遣唐使、留学生。

从那时起,日本就开始效仿中国改革,学习中国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茶道……中日关系开始长时间友好的发展。

直到元朝,忽必烈二度入侵日本,中日关系恶化。

到明朝,两国关系更加恶化。

日本倭寇入侵我国沿海地区,扰乱人民的生活。

两国经历几次大大小小的战争:平壤战争、闲山岛海战、蔚山之战、露梁海战。

清朝后,日本对中国侵略更加明显。

1894年8月1日日本对中国宣战,甲午战争正式开始。

这次战争是由于日本用武力侵占朝鲜,并于7月偷袭中国海陆军而引起的。

1895年4月17日,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等条约《马关条约》。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签署《辛丑条约》,日本也是该条约的主谋者。

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日本既支持革命党也支持清王朝,图谋分裂中国。

后来,日本又对中国提出《二十一条》。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东三省。

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八年的艰苦抗战。

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的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

1945年8月14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停战诏书》,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人民的胜利而告结束。

中日关系论文

中日关系论文

2012年,对于中日两国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一年。

因为今年是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40周年。

1972年,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率团访华。

开启了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大门。

使得从近代中国以来级不断恶化的中日关系迈向了一条新的友好之路。

然而,就在中日两国准备庆祝活动时,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抛出了一条使得中日两国友好迅速降到冰点的消息:东京都政府将购买钓鱼岛。

紧接着,野田政府也宣布:将由日本政府出资购买钓鱼岛,以将其收归国有。

这一消息,使得不断向友好方向发展的中日关系迅速向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

原本,中日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在40年的友好发展时期内互利共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日本多年来都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也是日本重要的商品出口国和原料供应国。

两国在双边经济交往中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中国汶川地震和东日本大地震时,两国都以最快的速度派遣了救援队伍以及援助救援物资。

可见,虽然有时两国关系仍会因为历史等方面问题出现小范围的波动,但从总体上看中日两国交往仍旧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此次日本方面抛出购买钓鱼岛的言论,对中日关系产生了巨大冲击。

中国果断中断了同日本方面的所有高层交往活动,并多次措辞严厉地要求日本道歉。

同时,海监、渔政等部门多艘巡逻执法船在钓鱼岛海域巡航,同日本海事厅船只在钓鱼岛海域对峙,以维护我国领海神圣不可侵犯。

这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或多或少给中日两国关系蒙上一层阴影。

日本总是在中日两国关系取得良好发展时,做出一些“出格”之事,为两国友好交往设置障碍,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的分析了一下:一、经济方面。

虽然中日两国经济交往在不断发展,但日本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仍抱有一丝忧虑。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便是东亚地区经济领头羊。

经过上世纪50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日本更是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

在这一系列经济成就上,日本产生一种优越感。

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同样出现高速增长期。

在经济上不断冲击着日本东亚经济领头羊的地位。

中日关系_论文 2

中日关系_论文 2

浅谈中日关系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1001班 U201015531 史正贤中日两国关系源远流长,中国的古籍《山海经》就已有涉及日本的记事。

《山海经》的记载表明,至少在两千年前,中国大陆与日本就开始了交往。

中日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

同时中日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关键时期,要全面的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要真确是两国人民,特别是两国政治家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以史为镜,可知兴衰”。

中日关系的现状很大程度上与中日关系的历史相关,“以史为鉴”就成为处理中日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时候,中国就把“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作为指导中日关系的基本原则。

“以史为鉴”的“史”,即中日关系的历史,如何理解和看待中日关系史,并从中找到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将是两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课题和现实任务。

首先提到中日关系史,历史上的中日甲午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就历历在目,它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刻骨铭心。

难怪人们在中日关系上一提到“以史为鉴”,就会自然想到这一段历史,并把这一段历史上升到民族尊严和国家荣辱的战略高度。

这样理解中日关系史并不算错,但不能算全面和正确。

周恩来总理当年曾用十个字说明中日关系历史,即“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

“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这是中日关系历史最全面最准确的说明和表达。

中日关系,从历史的角度讲,友好是长期的,对立是短暂的;友好是历史主流,对立是历史主流中的“艰难和辛酸”的一页。

只看见“五十年对立”而无视“两千年友好”,或只看见“两千年友好”而无视“五十年对立”都是不全面的,都会得出错误,甚至有害的结论。

“两千年友好”使中日长期和平,并共同发展。

中日两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唐朝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高峰期,既有日本使者云集长安,又有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在漫长的交往过程中,中国的文化得以传播,日本的文化得以迅速发展。

在一衣带水的地理关系上,慢慢地形成了具有许多相同因素的东方文化观念和社会结构。

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日关系

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日关系

浅谈中日关系摘要中日两国在1972年恢复邦交谈判时,从双方友好的大局出发,同意将钓鱼岛列岛归属问题挂起并待以后条件成熟时再解决。

然而,1978年中日谈判签署和平友好条约时,日本提出要中国承认日本对钓鱼岛列岛拥有主权。

后来,随着钓鱼岛争端问题愈演愈烈,中日关系日趋紧张。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如何看待当前中日关系、理性抒发爱国热情?关键词中日两国和平友好日趋紧张解决正文一中日历史关系关于中日是从何时开始有往来的,民间有很多种说法,众说纷纭,至于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我们很难考证,因为年代太久远了。

而有准确的记载是在公元57年,中国史书《后汉书》上提到,日本派人到中国的汉朝来朝贡,中国的汉朝封其为“汉委奴国王”,给其一个金印,而这个金印后来在日本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也使得《后汉书》的记载有了对证。

当时的日本不叫日本,叫倭。

从汉代开始一直到隋朝,中国和日本基本上就是保持着这么的一种关系。

到了隋唐时期,中日的关系有了一些变化,日本不再是来朝贡,而是派使者来,也就是当时所说的“遣唐使”。

当时在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当中,中国是先进的,在世界上中国也是先进的。

中国文化的力量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包括对周边的民族。

日本为了学习中国的文化,不断地向中国派遣使者。

再往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日之间也有过摩擦、战争、不友好的时候,但是两国主要还是友好交流。

二近代中日关系一般的学者通常都认为1871年是近代中日关系史的开端,1871年,中国和日本签订了《清日修好条规》。

第二年,也就是1872年,日本现在的冲绳,当时叫琉球,琉球人出海遇到风暴,被漂到台湾,并且和当地的居民发生了争执,被当地居民杀害了四五十人。

当时的日本已经是明治维新以后,建立起了一个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仿效西方的新政府。

建立政府之后组织了一些人到西方去考察,包括英国、法国、德国、美国,考察之后觉得应该全面向西方学习。

事情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以至于日本在1874年决定发兵去攻打台湾,而战争最后是通过清朝和日本的谈判,签了《北京专条》而停息。

中日关系论文

中日关系论文

中日关系论文1. 引言中日关系是国际政治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中日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对亚洲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中日关系的历史背景、现状和未来走向。

2. 历史背景中日关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自古以来,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就非常频繁。

然而,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困难。

特别是二战期间,中日两国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和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3. 现状分析3.1 政治关系目前,中日两国之间的政治关系依然存在一些敏感问题。

例如,领土争端和历史认识问题一直是两国之间的痛点。

此外,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和日本的战后经济持续增长,两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角色也逐渐得到重视。

3.2 经济关系经济领域是中日关系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中国和日本是世界上两大经济体,彼此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往来对两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中日贸易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贸易不平衡和知识产权保护等。

3.3 文化交流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而日本的现代文化也受到了中国的启发。

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两国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4. 未来走向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两国之间存在一些历史和政治争议,但双方都意识到保持稳定和积极的关系对于两国和地区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两国应加强高层互访和对话,加强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积极寻求解决争议的途径。

5. 结论中日关系是复杂而多层次的。

通过深入了解两国之间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走向,可以更好地理解中日关系的复杂性。

通过加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中日两国有望建立稳定和健康的关系,促进亚洲地区的发展与繁荣。

参考文献: - 张三, 《中日关系史》, XX大学出版社, 2010年 - 李四, 《中日关系与亚洲地区发展》, XX出版社, 2015年 - 王五, 《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人民出版社,2018年以上是对中日关系的论文概要,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有关中日关系发展的背景和主要议题。

浅谈中日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中日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

谈中日关系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逾来逾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

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

那么究竟是那方面的问题导致中日关系处成当下局面,我们又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呢?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浅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中日两国于1972年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从此,中日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

多年来,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如对侵略历史的认识问题,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等。

其中如何认识侵略历史是中日关系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最近江泽民主席访日时,中日双方把中日关系定位于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我们相信,只要双方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就一定能够开辟中日关系美好的未来。

和平与发展: 对世界各国来说,最主要的问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的问题。

没有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就谈不上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两国承担着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重要责任。

中日两国关系如何,不仅对中日两国至关重要,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局势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目前,中日关系已成为发展最快、交流最广、受重视程度最高的双边关系之一。

但勿庸讳言,在中日两国二十六年来的交往中,也出现了与“友好、合作”这一主流不协调的支流。

它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和破坏了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为了使中日关系更加顺利地向前发展,我们有必要对影响两国关系的一些消极因素进行探讨,以便寻得解决的办法。

历史认识: 历史认识问题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那段不光彩历史,日本始终有一部分人不愿也不敢正视。

甚至有人公然为侵略历史翻案,美化其侵略罪行。

他们的这些倒行逆施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伤害了中国人民以及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也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小议中日关系_650字

小议中日关系_650字

小议中日关系_650字
小议中日关系_议论文700字
我们学习中国近人史的时候,上课气氛可不是一般的活跃。

一提及中日甲午战争,南京大屠杀,细菌战……每一个人的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细胞都将敏感起来,活跃起来,如同一群发疯的狮子,喷出的口水都会淹死人!每个人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如果无们面前有一个日本人,想必会死得很惨。

似乎一切都是日本人的错!
不是我所种的树的枝条喜欢向外伸,而是那枝条也看不惯了。

一枚图章,可以压弯人的腰,按低人的头,造就一副卑躬屈膝,趋炎附势,不顾面子上下打点的丑相;一个称号,可以折断人的脊梁,磨圆有人棱角,把有正义感的正常人变成毫无主见的走狗;一张花纸片,可以撕破清高的防护,击溃道德底线,造出一只只谋求不义之财的黑手;一把钥匙,可以玷污人的良心,扭曲人的观念,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正因为他们,才让当时的日本人有机可乘,更加猖狂,更加为所欲为,胡作非为。

如今,一提及日本、日本人,我们的第一个念头,第一个浮现在脑海里的字就是坏。

这虽然体现了我们的爱国,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我们不能把对当时一代日本人的愤怒之情延续到后一代日本人的身上,因为至少他们是无辜的。

我们总是说要报恨,但是俗话说得好:“冤冤相报何时了!”
但是对于日本政府不承认侵略中国的罪行,篡改教科书,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的一系列事件,我们是不能容忍的,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合理处理,不能乱了方寸。

中日关系发展现状及趋势论文2012

中日关系发展现状及趋势论文2012

中美关系发展现状及趋势论文2012 摘要:去年中国以58786亿美元的GDP高于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为54742亿美元,日本已经正式交出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位置。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中国快速驰援日本彰显大国风范。

而近段时间的钓鱼岛事件使中日关系又被人们探讨起来,中日关系一直都很敏感。

关键字:中日关系、历史问题、合作、冲突、发展中日关系现状、现实问题及解决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邦交正常化,翌年1月互设大使馆。

1978年8月12日,两国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同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访日,双方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

1998年11月,江泽民主席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正式访日,中日两国发表了《关于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

2006年10月8日至9日,安倍晋三首相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中日双方发表联合新闻公报。

2008年5月15日晚21时30分,由日本外务省、海上保安厅派出赴成都参加抗震救灾的国际紧急救援队,一行31人。

这是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后第一支抵达灾区的外国专业救援队,也是新中国自成立以来首次在特大自然灾难后接受外国专业人员救援。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中国政府向日本提供2万吨燃油紧急援助中国政府提供2万吨燃油紧急援助。

免费提供大量的援助物质,派出救援队。

中日的敏感的问题:1、历史问题。

1998年,日方首次承认对中国的侵略并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2、台湾问题。

在台湾问题上,日本人从来贼心不死。

当2001年小泉纯一郎任首相后,加强了对中国台海局势的干涉。

3、钓鱼岛问题。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4、日美安全合作问题。

2005年2月19日,美国和日本在华盛顿举行了“美日安全保障协议委员会会议”5、靖国神社问题。

大学生中日关系时事政治论文2000字

大学生中日关系时事政治论文2000字

大学生中日关系时事政治论文2000字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取得了重大成就。

店铺为大家带来了大学生中日时事政治2000字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生中日时事政治2000字论文篇一:《试谈安全困境中的中日关系》摘要:中日两国因钓鱼岛撞船事件,政治上不断交恶,政府间的一系列交流和互访活动受此影响而被推迟或取消,双方国内的民族主义和国民情绪抬头并不断升温,两国关系降至多年来的冰点而无法解冻。

在维护和捍卫国家主权与核心利益的矛盾中,中国周边外交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

关键词:政治交恶; 民族情绪; 中日合作;战略互惠关系2010年9月7日,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发生后,中日双方在钓鱼岛主权归属和东海划界问题上的争端再度激化,中日关系由此陷入低谷。

一、中日交恶的结构性解释中日之间历史问题的复杂性表现在日本政府在钓鱼岛现实争端上的表现与其对历史的认识紧密关联,而对历史的受害者来说,现实的岛屿争端与历史问题相互“火上浇油”,导致中国民情激愤的局面。

实际上,如果我们把中日关系放在国际体系的框架之中,就可以清楚地探究其发展脉络:中日关系的涨落几乎一直是与国际体系结构的变动相互联系的。

由于中日关系没有摆脱1972年体制的结构,才造成了现在的不稳定局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本身就是“二战”终结导致国际体系结构变动影响下的产物。

此后的中日关系长期处于“不正常”状态,也是当时体系格局的结果。

国家之间只有利益的一致或者冲突,不存在远近亲疏问题。

只有彼此间的共同利益超过纷争差异,国家之间就能很好地合作;相反,如果存在着较大的矛盾纷争,接壤的两国也会成为不共戴天的仇敌。

历史与现实中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二、中日民族主义和国民情绪因素冷战结束以来,中日两国作为在东亚不断上升、发展的大国,出现了经济层面的战略谅解与战略合作。

然而,在政治层面,由于历史认识的差异、领土纠纷等问题,两国政治关系相对冷却。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日关系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日关系

形势与政策论⽂——中⽇关系形势与政策——中⽇关系论⽂⼀.中国对⽇政策的发展“以史为鉴、⾯向未来”,是战后、特别是中⽇邦交恢复以来表述中⽇关系时使⽤频度很⾼的⼀个关键词。

涉及中⽇之间的历史时,⼈们常常⽤两个相互关联的时段来概括和定义。

⼀是从古⾄今中⽇间长达2000年的交往史,谓其主流是好的;⼆是近代以来那⼀段“不幸”的历史。

这⾥的“以史为鉴”,不⾔⽽喻特指后者。

⽽且,它与战后中⽇关系的未来发展形成为前提性逻辑关系。

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进⼊了⼀个新时刻,在这⼀时期作出了改⾰开放和把⼯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与进⾏现代化改⾰开放相适应,中国对外政策包括对⽇本的政策进⾏了调整中国的改⾰开放与对外政策的调整有利于中⽇关系的发展,⽇本是经济⼤国,资源⼩国,对海外资源的依赖性和依赖程度⽐世界上任何⼀个国家都⼤,加上国际局势动荡,对⽇本影响很⼤。

因此,⽇本需要分散原料,燃料的供应,就近取材来满⾜其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

本在国际上的影响仍⼗分有限,它既⽆法同美,俄那种政治影响⼒遍及全球的超级⼤国相⽐,也⽆法与英法相⽐,因此,它⼒图在最有前途的亚太地区扩⼤政治影响,亚太地区既是⽇本的主要资源供应地,⼜是⽇本重要的商品市场。

⽇本企图从政治上“担负起稳定亚太地区的使命”。

从这⼀指导思想出发,⽇本加强了亚太外交,积极在这⼀地区发挥作⽤施加影响。

在国际重⼤问题上,积极参与,尤其在经济上⼤⼤增加对亚太“热点”地区的投资。

加强经济合作。

⼆、中⽇关系中存在的⼀些问题回顾中⽇关系历史,在五⼗年代到七⼗年代初期,中⽇处于对⽴状态,1972年中⽇建交,恢复友好邦交关系,但在90年代冷战后,中⽇关系磨檫不断,逐步丛局部⽭盾转化为现实的、多⽅⾯的磨檫。

这主要表现在:⼀是历史问题,⽇本没有正确的认识历史问题,对教科书的修改也让⼈不能接受,⽇本在历史问题上越⾛越远;⽇本始终有⼀部分⼈不敢正视侵略中国的那段不光彩历史,甚⾄有⼈公然为侵略历史翻案,美化起侵略罪⾏。

中日关系政治论文

中日关系政治论文

中日关系政治论文中国与日本隔海相望,自古以来,中国就是日本学习的对象,但同时又是日人觊觎的目标。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中日关系政治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中日关系政治论文篇一钓鱼岛争端与中日关系摘要:自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谢林在国防经济学中首次引入博弈论的研究方法以来,博弈论已成为国防经济学的主流分析方法。

博弈论主要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

本文基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钓鱼岛冲突,研究中日之间的策略互动。

本文为中国应对钓鱼岛事件应该制定的政策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钓鱼岛事件冲突博弈论一、引言——钓鱼岛争端的历史背景及现状钓鱼岛位于中国东海海域,总面积达到4.38平方公里,有5个无人居住的小岛和3个小礁组成。

中国关于钓鱼岛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千年前的隋朝,当时钓鱼岛被命名为“高华屿”。

明清两朝500年间向琉球派遣册封使24次,册封使回国后都要将经过及琉球的情况写成奏章,上奏皇帝。

直至中日甲午战争前,日本对于中国政府拥有的钓鱼岛主权未提出任何异议,但是随着战势的发展,日本相继吞并琉球各国和钓鱼岛,并在未事先告知中国政府的情况下窃取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在日本强行占领钓鱼岛(此时,日本已将其更名为冲绳岛)将近60年后,中国政府迎来了一个收回钓鱼岛的机会,随着二战的结束,作为战败国的日本本应把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归还中国政府,但是由于美国政府希望通过钓鱼岛作为导火索在中日之间制造争端,对其进行政务管理,将钓鱼岛划为自己的势力管辖范围,中国失去了一次收回钓鱼岛的绝佳机会。

1969年11月,美国政府决定“将琉球于1972年归还日本”。

此时,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已宣布,钓鱼岛附近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这对资源贫乏的石油消费大国日本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刺激。

随着事态的发展,基于经济、军事、政治上的考虑,日本向世界宣示对钓鱼岛拥有主权,纵容右翼分子登岛,通过修建灯塔、直升飞机停机坪等方式加强对钓鱼岛的控制。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中日关系由来已久,早在封建时期,日本就和我国建立了邦交,还曾长期派出遣唐使来学习中国先进的科学和文化。

随着航海科技的发展,中日两国的交流也日渐增多,时至今日,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中日关系也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

从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在两国领导人的努力以及两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下有了长足的发展,两国在贸易、军事、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合作也有了进一步的加深,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总体呈现较好趋势的情况下,中日关系时不时地会进入紧张状态。

以2012年的黄岩岛事件为例,领土的争端是二战以后的历史遗留问题,一直以来中国本着“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的原则,努力保持与周边地区的和平和稳定,然而日本诸如此类置史实于不顾,妄图篡改历史的行径深深伤害了我国人民的民族情感。

其实,冷静下来想一想,其实作为日本最大的出口对象,日本完全没有理由作出如此卑劣的事情,黄岩岛事件后,中日贸易额急剧下降,这对日本经济是极大的冲击,显然,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由某个或某几个人说了算的,任何一个决定都是一个特定集体的意志的体现,二战过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受到美国的制约,美国有权在日本本土驻军,恰恰是在钓鱼岛事件前期,中日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日本央行准备购买人民币债券,并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过去敌对的经济大国的货币要是互换并迅速规模化的话,对美元的打击是摧毁性的,这势必导致美元的地位动摇。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其本国货币成为全球的通用货币,所有跨国贸易都要通过美元来支付,因此,各国都必须保证本国的美金储备,美联储印发的钞票量将左右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走势,而当这一地位动摇时,美国在全球的权威也就随之而动摇了,中日两国的贸易额近年来逐渐攀升,人民币和日元的自由兑换已成为两国商人渴望已久的事情,人民的意愿促成了协议的签订,而美国为维持其美元的权威,怂恿日本政坛鹰派挑起争端从而削减中日贸易量则属正常之举。

由于钓鱼岛事件触发了两国人民的敏感神经,加之有部分力量在暗中推波助澜,事件的影响迅速扩大,两国政府在民意绑架之下各自采取强硬措施,也就产生了钓鱼岛事件的恶劣后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日关系摘要:了解和关心中日关系的人都知道,近年来,中日两国之间出现了奇特的“一冷一热”现象:中日两国的政治关系陷入了少有的冷淡期,两国不仅高层往来少,两国国民对对方缺乏亲近感的人数也大幅增长;与“政治冷”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红红火火,可以说进入了历史上最紧密时期。

在两国的经济合作中,日本出现了一个庞大的受益企业群体,多年来,中国市场为这些企业提供了越来越重要的发展空间。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日本这些企业在中日政治关系中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当两国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几乎听不到这些企业的声音。

关键字:中日关系、历史问题、合作、冲突、发展一.中日两国的历史关系:中日关系从东汉起就有外交关系,卑弥呼朝贡,倭王赞朝贡。

公元646年——1868年日本开始了“唐化”全面学习我华夏文明先后13次派遣遣唐使,大量派遣留学生。

从那时起,日本就开始效仿中国改革,学习中国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茶道……中日关系开始长时间友好的发展,直到元朝,忽必烈二度入侵日本,中日关系恶化。

到明朝,两国关系更加恶化。

日本倭寇入侵我国沿海地区,扰乱人民的生活。

两国经历几次大大小小的战争:平壤战争、闲山岛海战、蔚山之战、露梁海战。

清朝后,日本对中国侵略更加明显。

1894年8月1日日本对中国宣战,甲午战争正式开始。

这次战争是由于日本用武力侵占朝鲜,并于7月偷袭中国海陆军而引起的。

1895年4月17日,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等条约《马关条约》。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签署《辛丑条约》,日本也是该条约的主谋者。

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日本既支持革命党也支持清王朝,图谋分裂中国。

后来,日本又对中国提出《二十一条》。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东三省。

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八年的艰苦抗战。

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的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1945年8月14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停战诏书》,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人民的胜利而告结束。

我们可以看出,中日关系在明朝前都是友好地发展,两国进行文化、经济的交流与合作。

明清后到民国,两国更多的是冲突,武力,战争。

而其中,是日本对我国的侵害。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的野心!!二.中日关系现状、现实问题及解决: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改善了自朝鲜战争以来中美两国间相互敌视的状态,在全世界引起了一场政治大地震。

其中,震动最大的当属中国的东邻日本。

面对美国对华政策的急速转弯,一向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日本政府顿感措手不及。

为使自己不落后于美国,日本政府在尼克松访华后便秘密委托东京都知事美浓部在访华时给周恩来总理捎信,表示佐藤首相“要求亲自访华”,当即被周恩来以“佐藤政府说了不做”为由拒绝,并宣布中日谈判不以佐藤为对象。

1972年6月17日,佐藤荣作内阁被迫下台。

7月7日,田中角荣内阁登场。

7月17日,以郝中士为团长的中国农业农民代表团抵达日本,时任外交部亚洲司日本处处长的陈抗临时客串这个农民代表团副团长。

陈抗一到东京,即来到位于涩谷惠比寿三町目的备忘录贸易办事处驻东京联络处,向孙平化和萧向前传达了周总理有关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重要指示。

周总理的指示是:“田中内阁要加紧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值得欢迎,毛主席对我说,应该采取积极态度。

……日方能来中国谈就好,谈得成也好,谈不成也好,总之现在到了火候,要抓紧。

”周总理还指示孙平化和萧向前要抓住时机,争取会见田中角荣首相和大平正芳外相,向田中转达周总理本人对他的访华邀请,以实现田中首相访华,商谈中日邦交正常化问题。

此前一天,周总理在会见日本社会党副委员长、众议员佐佐木更三时进一步提出“如果现任首相、外相或其他大臣来华谈恢复邦交问题,北京机场准备向他们开放。

”履新之初,田中角荣便把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作为自己任期内的重要目标。

上任当天,田中发表讲话说:“在动荡的世界形势下,应该加速实现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邦交正常化,强有力地开展和平外交。

”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邦交正常化,翌年1月互设大使馆。

中日关系发展1978年8月12日,两国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同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访日,双方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

1998年11月,江泽民主席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正式访日,中日两国发表了《关于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

2006年10月8日至9日,安倍晋三首相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中日双方发表联合新闻公报。

2008年5月15日晚21时30分,由日本外务省、海上保安厅派出赴成都参加抗震救灾的国际紧急救援队,一行31人。

这是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后第一支抵达灾区的外国专业救援队,也是新中国自成立以来首次在特大自然灾难后接受外国专业人员救援。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中国政府向日本提供2万吨燃油紧急援助中国政府提供2万吨燃油紧急援助。

免费提供大量的援助物质,派出救援队。

中日关系在过去的40年里,正如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访日时说到的那样:“尽管风在呼啸,山却不移动。

”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尽管经历过风雨和曲折,但中日两国人民友好的根基如同泰山和富士山一样,不可动摇!三.中日的敏感的问题:1历史问题。

1998年,日方首次承认对中国的侵略并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虽然这一道歉姗姗来迟,但是另一方面,日本极少数右翼势力否定、美化侵略历史的活动仍时有发生。

更加令人愤怒的是——今天——日本政府也开始美化其侵略战争,否认当年侵略中国及亚洲各国的历史。

2、台湾问题。

在台湾问题上,日本人从来贼心不死。

当2001年小泉纯一郎任首相后,加强了对中国台海局势的干涉。

3、钓鱼岛问题。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4、日美安全合作问题。

2005年2月19日,美国和日本在华盛顿举行了“美日安全保障协议委员会会议”(以下简称美日安保会议)。

会后,双方发表了《联合声明》,对1996年制定的《美日安保协议》做出重大修改,第一次公然把台湾海峡列为两国的“共同战略目标”。

5、靖国神社问题。

2006年8月15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再次参拜靖国神社。

这是小泉自2001年4月就任日本首相以来,不顾日本国内舆论和亚洲各国反对,第六次参拜靖国神社。

6、东海油气田问题。

2006年我国已经建立和实施了东海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定期维权巡航执法制度,监管在我国管辖海域内进行调查等作业的外籍船只。

日本方面要求中国停止单方面的开采,并向日本提供东海油气田的地质资料以及其他与油气开采相关的数据。

日本政府已于4月13日开始为日本企业办理东海“日中中间线”东侧的油气田试采权手续。

中日就东海资源的角力正不断升级。

在日本拒绝与中方“共同开发”,并多次派出海上保安厅的直升机和巡逻艇企图接近中国在东海开发的“春晓”气田后,中国已派遣导弹护卫舰对气田进行保护。

中国罕有地在双方有争议的领域出动军事力量协防海上利益,显示了中国在“东海之争”中寸步不让的决心。

7、教科书问题。

日本新历史教科书送审本在有关侵略历史的叙述上更加暧昧和倒退,以下是日本2001年版历史教科书。

四.解决途径:(一)只有高瞻远瞩,中日关系才能保持正确发展方向中日关系有其特殊性,改善和发展往往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制约、牵制甚至阻挠。

在恢复邦交、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以及打破政治僵局等重大历史关头,都需要登高望远。

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大局,顺应时代潮流,做出正确的战略决断,确保两国关系不偏离正确航向。

(二)只有合作共赢,中日关系才能获得不竭动力两国关系40年来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共同利益不断扩大、利益纽带不断紧密的过程。

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日本在资金、技术等诸多领域提供的宝贵支持,支持了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国人民对此不会忘记。

同时,中国的发展也为日本提供了重要机遇,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复苏与增长。

今天,中日互为最主要经贸伙伴,经济上相互依存,为两国构筑战略互惠关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只有传承友好,中日关系才能历久弥新中日友好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这在国际关系史上十分罕见,也是中日关系的独特优势。

战后,两国各界有识之士秉持中日友好的坚定信念,在十分困难的环境中推动民间先行,以民促官,为最终实现战后两国关系的重建做出了历史性卓越贡献。

邦交正常化以来,数十年如一日在中国荒漠治沙的远山正瑛先生、将毕生精力投入日中文化交流事业的清水正夫先生和平山郁夫先生等众多友好人士,不断续写了中日友好的新篇章。

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传统,推动两国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投身到中日友好事业中来,开创中日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四)只有妥善处理重大敏感问题,中日关系才能保持大局稳定。

中日两国既有历史感情纠葛,也有现实利益摩擦。

在战后中日关系重建、改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双方也曾遇到严重困难和障碍,两国老一辈政治家在处理过程中所显示的高度政治智慧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所达成的重要共识和谅解需要我们继续珍视和坚持。

随着交往日益密切,中日间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分歧还会不断出现,有些问题还非常敏感。

40年来的中日关系实践留下了深刻教训。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重大敏感问题上,要始终以两国关系大局为重,根据双方有关共识和谅解,特别是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精神,坚持通过谈判对话和协商冷静妥善处理。

五.展望中日关系发展前景当代,和平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流。

中日两国也会在这个大前提下发展两国关系,和平发展在相当长一段时内是两国关系的重点。

一衣带水的两国,地缘性决定我们不得不与这位邻居交好,我们中国有句古语说的就是这种关系“远亲不如近邻”。

中日两国关系搞好了,对于两国发展都有好处。

两国在经济方面互补性很强。

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虽然经历冷暖起伏,但总体上在不断发展前行,取得了巨大成就。

邦交正常化之初,中日间贸易额仅为10亿美元,人员往来只有1万人。

2010年,双边贸易额近3000亿美元,人员往来达到570万人次。

双方还缔结了245对友好城市(省县)。

两国利益深度融合,联系空前紧密。

中日关系的长足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重要利益,为两国各自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有利条件,也为地区和世界的稳定、发展、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在,日本经济在徘徊停滞甚至倒退阶段,而中国的经济在迅猛发展。

中国是日本第二经济合作伙伴,中日会为了各自利益选择合作发展。

日本需要中国的资源、劳动力、市场;中国需要日本的技术、管理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