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_区域经济发展必由之路
加强跨区域协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讲话稿
加强跨区域协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讲话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加强跨区域协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议题。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我国来说,也是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由之路。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加强政府政策协调,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区域合作机制。
加强跨区域协作,需要不同地区之间政策的协调一致,特别是在经济、产业、贸易、环保等方面。
政府要加强沟通,形成统一思路、统一行动,确保各地区政策的协同性和互补性。
此外,我们还应该建立跨区域合作的机制,促进各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区域发展新模式。
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破地理壁垒,促进资源要素流动。
区域经济一体化必然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撑。
我们要积极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破地理壁垒,建设更加便捷、高效的物流通道和信息网络。
只有确保资源、资金和人员的流动,才能够实现更高效的资源配置,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加强区域产业协作,打造区域经济新优势。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要注重产业的协调协作。
各地区要加强产业布局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协同效应。
我们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业链、价值链的水平,推动区域产业的协同发展。
此外,我们还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支持,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到各地区发展,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四,构建开放型经济合作,拓展区域经济合作空间。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要坚持开放合作的理念,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拓展市场空间,吸引外资和外商来华投资,促进跨国企业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
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国际商贸往来和人员交流,增进各地区之间的互信和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加强跨区域协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坚定信心。
对区域创新系统内涵的再认识
新行为参与者在一定的创新环境下相互合作所形成 的
促进 创 新 的系统 。
现条件所组成 的网络体系 , 由相关社会 要素 ( 是 企业 、 高等学校 、 科研机构等) 组成的一个社会系统。 赵修卫(00 提出 , 20 ) 区域创新系统 , 是一定地区范 围内, 通过有机结合各种创新资源和要素 , 以促进区域 内创新活动为 目的的系统。如美 国的硅谷、 我国的高
新 网络 系统 。
谭 清美 (02 认 为 , 20) 区域 创 新 系 统 是 区域 范 围 内 的创 新 要 素构 成 的创 新 功 能 系 统 , 区 域 范 围 内的 一 是 种 社会 经 济系统 。 林迎 星(02 认 为, 20) 区域创新系统是 区域 内各 创
陈光 、 王永杰 ( 99 认为, 19 ) 区域技术创新系统 , 是
成的区域性组织体系, 而这种体系支持并产生创新。
从 国 内来 看 , 区 域 创 新 系统 内涵 的理 解 大 多 源 对 于对 国家创 新 系统 概念 的认 识 , 对 区域 创 新 系统 有 且 着诸多 不 同的称 谓 , 区域创 新 体 系 、 如 区域 技术 创 新 系 统( 体系 )区域 科技 创新 系统 ( 系 ) 、 体 等。 国内关 于 区域 创 新 系统 的定 义 : 之 浚 (99 认 冯 19 ) 为, 区域创 新 系统是 由某 一地 区 内的 企业 、 大学 和 科 研 机构 、 中介服务 机 构和地 方政 府构 成 的创 新 系统 。 胡 志坚 、 靖 (9 9 提 出 , 域 创 新 系 统 , 要 由 苏 19 ) 区 主 参与技 术发 展 和扩散 的企 业 、 大学 和 研究 机 构组 成 , 并
浅论区域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浅论区域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创新被认为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理论层面上,区域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五大促进作用。
早在1998年,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是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的惟一途径,能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新产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
因此,技术创新被认为是人类财富之源,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创新能力的高低不仅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高低,而且也决定了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强弱。
区域创新能力的不同,使得区域经济在从大的流域经济、省级经济到县级经济乃至更次一级区域经济的范围内展开,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和“推进器”,也成为区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都是以稀缺的自然资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存在收益递减的基本经济规律和经济增长的极限。
而知识经济则以智力资源和知识为基础发展起来,由于知识本身所具有的无穷性和可再生性等特点,使知识资源可以无限创造和开发,从而避免了传统经济的各种弊端。
知识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实质上就是依靠不断的知识和技术创新。
因此,创新被认为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动力。
区域创新能力不同,使得区域经济在不同范围内展开,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和“推进器”,也成为区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创新能力的高低不仅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高低,而且也决定了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强弱。
因此,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
论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创新环境
★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 学“ 十五” 规划项 目( 编号 :1 J1 07 , 0BRG 0 )课题负 责人 刘伟教授。
维普资讯
力, 而创新又形成于动态的区域创新环境中。笔者认 为,区域动态的创新环境主要由如下几方面内容构 成。
l 区域 的社 会 文 化 环 境 与 创 新
个国家、 一个地区的经济竞争, 在很大程度上是软
l l
|
“ i
环境的竞争; 成功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与社会持
续而稳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本地 良好的软环境。 T.  ̄(92 列出成功区域的 1 个环境因素: 1 y j 1 年) b 8 2 {)
区内的交易成本; 培育创新的企业家队伍出现。 然而,
一
、
区域 经 济发 展与 区域 创 新环境 的含义
从区域经济的动态发展角度看, 区域的快速发展 更依赖于区域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和创新。 如果从企业
的角度来看, 营造区域创新环境的主要 目的是: 不断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区域的软环境建设 日 益成
。
蔓
为影响区域发展的最关键因子, 成为很多政府为增强
维普资讯
歪l、0、∞ 囊l : 0 。 薯 、 童 } 譬
论 区域 经 济 发展 与 区域 创 新 环 境 六
盖 文 启
( 北京 大学经济 学 院博 士后研 究人 员 , 京 10 7 ) 北 08 1
【 摘 要] 研究表明 , 区域经济的发 展更 多是依赖于区域环境的建设 , 特别是 区域 内不断创新的软环境 已成
竞争优势而选择的一种重要的弹性政策措施。 证 业已
■
吸引外来的企业和投资、 技术人才的流人; 促进本地 小企业的诞生、 成长、 ; 创新 促进本地企业之间合作关
英美区域创新体系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持技术扩散过程 。如政府 无偿 转让由公共投资形成 的知识
产权 、 政府及研究理事会退 出知识产权保护 的第一 线、 鼓励 “ 大学与产业 界共 同承担 R ” 以及“ 过物化 的 R &D , 通 &D流 动和专利化知识 的市场分布” 促进技术扩散等 。19 — 9 7 9 6 19
仅概念界定模糊 ,研究对象也多侧重 于发达的市场 经济和 地区。虽然如此 , 区域创新体系的主体要素却是可 以被提炼
系 究无论 是理论研 究还是 实践操作都 刚刚起 步 , 区域创 新 比较 成功 的英 美两 国有 关 区域 创新 系统 的思想 研 对 和 实践进行 分析 , 以从 中获得一 些有益的启 示 。 可
关键词 : 区域创 新 ; 区域创新体 系;F0 1 5
快我 国区域创新体系 的建设工作 ,以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 促
进区域创新体 系与地方经济的互动发展。[ SZ 2 4) 1 1 a
一
、
区域 创新体 系理 论研 究概 述
创新体系理论 最初 源于 国家 创新体系 ( 简称 R S 这一 I) 概念的提出。 18 自 9 7年费里曼提 出国家创新体系 以来 , 世界 范围内掀起 了一股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热潮 。 而区域创新体 系理论作为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 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 2 0世纪 9 0年代后被提 出来 , 并得到学术界和各国政府 的高度重视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3 8 7 ( 0 0 0 — 0 5 0 10 — 4 7 2 1 )3 09 — 4
经济全球化 和区域 经济一体化过程使得 区域创新 能力
组成 了一个分析 区域创 新和区域经济发展 的有效 的理论框 架。
日 益成为地 区经济获取 国际竞争优势 的决定性 因素 和区域
区域技术创新现状发展动态论文
区域技术创新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综述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5-015-01摘要当前安徽省正处于承接产业转移的高潮。
本文在总结了国内外区域创新体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我省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作用。
关键词区域技术创新现状关于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奥地利经济学家joseph alois schumpeter1912年的专著《经济发展理论》。
他提出:技术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体系,这个体系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重新组合,以获得潜在利润。
技术创新是区域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区域技术创新是区域发展的必由之路。
区域技术创新理论由英国学者cook(1996)提出并定义的,他认为区域创新系统主要是由在地理上相互分工与关联的生产企业和高等教育机构等构成的区域性组织体系。
我国学者也对区域创新理论展开了相关研究。
王核成、宁熙(2001)认为,区域创新网络是指某一特定区域内互相联系的利益相关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组成的以技术创新利制度创新为导向,在地理位置相互靠近的经济主体间通过某种方式而形成的一系列长期交易关系集合。
在此背景下,关于区域技术创新体系问题的研究也成为中外学者关注的重点课题,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一、区域技术创新的涵义区域技术创新理论最早由英国学者cook(1996)提出并定义的,他指出区域创新系统主要是由在地理上相互分工与关联的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等构成的区域性组织体系,而这种体系支持并产生创新。
瑞典的 asheim 和 isaksen(2002)指出区域创新体系是由支持组织围绕两类主要行动者及其相互作用组成的区域集群。
第一类主要行动者是域内产业集群及其支持产业的公司;第二类主要行动者是制度基础结构,它们具有支持区域创新的重要能力。
我国学者也非常关注这一问题的研究。
王文瑞(2002)认为技术创新是指源源不断的研究开发拥有原创性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并使之转化为新产品的过程。
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摘要】在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实现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当下重要的课题。
本文从构建创新驱动发展的区域经济体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环境保护和治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等方面探讨了实现路径。
通过创新引领、结构调整、基础设施支撑、环境管理和城乡协调,不仅能够提升区域经济社会的整体水平,也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五大发展理念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引领着区域经济社会向更加繁荣和稳健的方向发展。
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的实现路径,对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基础设施、资源环境保护、区域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1. 引言1.1 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五大发展理念是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
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的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适应经济发展新趋势和新要求的需要,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关键。
在这一背景下,探讨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引入五大发展理念,可以更好地引导和规范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推动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促进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和一体化。
五大发展理念还可以引领和支持区域在推动创新、开放和共享方面的发展,提高区域整体的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的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被视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和战略选择之一。
2. 正文2.1 构建创新驱动发展的区域经济体系构建创新驱动发展的区域经济体系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竞争力的动力源泉,而区域经济体系的创新能力决定了该地区的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
社会资本培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研究
的生 存空 间 , 政府 与其他 的社 会 自发 团体 是
内 容 摘 要 : 文 章 认 为 应 以社 会 资 本为
纽 带 , 充 分发 挥 政 府 在 社 会 资 本 培 育 中 的 关键 作 用 , 从 而 构 建 全 新 的 综 合 经济发 展 体 系 ,形成 竞 争 、命 令 与合 作 为一 体 的 经 济 治理 模 式 来推 动 区域 经
社会 资本 的形成 ” 脱离政府机 构的治理 与 。
管理 ,社 会 资 本 的维 持 或 创 新 必 然举 步 维
本 、人 力资 本 出现后 的 又一 种重 要 的资 本 形式 。而 用经 济学 的视 角 审视社 会 资
本 的 概 念 扩 大 了 资 本 研 究 的 范 畴 ,从 而 把 社 会 资 本 与 区域 经 济 发 展 有 机 联 系 起
艰 。因此 ,政府治理与管理 的社会资本 的
方 式 ,将 社 会 资 本 引入 有 利 于 社 会 发 展 的 轨 道 是 政 府 应 当认 真 思 考 的 问 题 。 政 府 不 仅 在 区 域 有 形 资 本 和 人 力 资 本 投 入 中扮 演 重 要 角 色 ,而 且 在 社 会 资 本 的 培 育和 建 设 中也 有 着 不可 或 缺 的重 要 地位 。 然 而 ,政 府 公信 力 的 提 升 在 社 会 资 本 的 投 资 与积 累过 程 中 有 着十 分 关键 的作 用 。 其 “
济的快速发展 一
一
社 会 资 本 对 产 业 集 群 发 展 壮 大 以及 竞争 能 力 的提 升 起 决 定 性 作 用 .这种 作 用是 双 重 的 ,它 既 能 降 低 集群 运 行 的 交 易成 本 ,加 速 知识 的 积 累 和 技术 创新 ,提 升 资 源 的 价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面对区域发展不均衡、城乡间发展差距大、资源环境矛盾突出以及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强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资源环境保护和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等对策。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仍然存在,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对策、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资源环境保护、创新能力、发展不均衡、发展差距、创新驱动、结论、有效措施。
1. 引言1.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对策来解决。
在面临新的发展阶段和机遇的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问题一:区域发展不均衡。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东部地区相对发达,而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不均衡发展不仅影响了整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还增加了地区间的不公平性。
问题二:城乡间发展差距较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间发展不平衡现象日益凸显。
城市人口不断增长,而农村地区人口流失严重,农村经济面临巨大挑战。
问题三:资源环境矛盾突出。
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严重,造成了生态系统退化和环境恶化的问题。
问题四: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在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领域仍存在较大差距,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影响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竞争力。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 正文2.1 问题一:区域发展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均衡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显著问题。
一方面,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实力雄厚,科技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吸引了大量人才和投资。
与之相比,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等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发展速度缓慢,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较低。
这种不均衡的发展格局不利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区域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探析
年第期总第期&信息决策(下半月刊)区域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探析□曾小彬包叶群摘要本文对区域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作一探讨。
关键词区域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F282文献标识:A区域创新能力正在成为地区经济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
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因而,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以全面评估区域创新能力,为地方政府实施创新工程提供依据就显得十分迫切。
一、区域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和有关机构相继开展了区域创新能力评估体系研究,并就区域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提出了一系列设想。
1999年,由我国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和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联合组成的课题组,就"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域能力"进行了研究。
其研究报告对中关村区域创新网络进行了剖析,强调对该网络的培育、完善和维护以及政府在区域创新网络中的作用。
欧盟创新指标体系,主要从人力资源、新知识的创造、知识的应用及扩散、创新基金产出和市场等四个方面对欧盟成员国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该指标体系突出人力资源在创新能力中的作用,认为人才是区域发展的关键,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
笔者认为,现有的区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虽然在区域创新能力评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大多强调只有企业才是区域创新的主体,对政府、科研机构和高校在区域创新中的作用未给予充分关注;大多强调技术创新投入与产出的评估,却忽视对创新资源区域配置能力的评估;评估指标的设置往往以多取胜,导致某些指标相关度很高,指标值重复使用,等等。
上述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评估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使评估结果缺乏说服力和可信度。
二、区域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区域创新能力评估指标是度量一个区域创新能力强弱的依据。
要想使区域创新能力的实际水平与发展趋势得到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估,笔者认为,其指标体系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系统性原则。
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发展
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发展一、引言区域经济发展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之一,而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发展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现代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里更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重点探讨产业集聚和区域创新发展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1.提高企业竞争力采用“集聚”方式,企业可以通过分工协作、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等方式形成良性竞争,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2.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集聚的企业可以形成相互竞争和相互依存的产业链,促进创新,并形成一种“外部性”。
优势企业聚集后形成“聚集效应”,进而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3.创造就业机会集聚的企业可以形成产业链,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上形成不同的用工需求,进而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城市及区域的就业率和人民生活质量。
三、区域创新发展在产业集聚中的应用1.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当前,各类企业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加速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形成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集聚效应,并为企业的生产和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新兴产业领域的应用在新兴产业领域,如新能源、生物医学和高科技等领域中,通过对技术和产品的持续创新,企业可以在产业集聚的基础上拓展其业务,进而提高其综合竞争力,并为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加明显的贡献。
四、区域创新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1.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创新活动强化了各地的经济增长和质量。
在新技术兴起的过程中,新产业和新模式不断出现,这需要企业和社会创新意识的加强,创新带动经济增长,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2.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才的培养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的人才和创新思维,促进了科学技术和人才的飞跃性发展,提高了社会在科技水平上的整体素质,形成更加良好的科学文化氛围,进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五、结语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产业集聚和区域创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只有在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和区域创新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构建多元互动的区域创新系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I nnov ton Sy t a i s em and Acc er i el atng Regi onalEc onom y
i e eo me t C d v lp n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 , 区域 的影响力 不但没有下降。 反 而日 趋重要。虽然经济全球化为在全球范围 内获取资本
和廉价劳动力提供了更便捷 的条件 , 但这些 因素并不是
1 产业集群、 区域创新系统概述 区域 创 新 系统 (R g nlInvt nSs m ,简 称 ei a noao y e o i t RS I)是以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为主的专家学者在参与城
a c lrt rgo a c n mi e eo me t e s o l lyte k yfn t n o d s y cu tr e p c eeae e in le o o cd v lp n ,w h ud pa h e u ci fi u t  ̄ ls ,stu o n r e itrcin l n lrl m e in lin v t n sse nea t a d pu ai rgo a n o ai y tm,o ec me iv l rbe o y tm n r moe o a s o v ro n ai p o lm fsse a d p d o t
维普资讯
《 科攀》 o年 第2卷. 期 总第8期) 软 2 6 . 0 第3 ( 7 0
构建罗元互动的区域创新系统
促 进 区 域 经 济 炭 展
张忠德
( 西安邮电学院 经济贸易系, 西安 706 ) 10 1
新时代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与策略
新时代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与策略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进步,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的一个重要议题。
在这个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和策略也变得日益重要。
一.区域经济的概念什么是区域经济?简单来说,区域经济是指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内,由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的组合形成的生产和经济活动的总体。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地理因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创新和经济活动则是它的动力。
二.新时代下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在新时代下,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全球化和技术进步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风险。
同时,城市化和人口流动也给区域经济带来了新的变革和新的挑战。
三.区域经济的创新模式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区域经济必须采取创新模式。
创新可以帮助区域经济发展更为灵活和可持续。
创新模式包括技术创新和管治创新。
技术创新包括新的产品和生产流程、新的商业和物流模式。
管治创新则包括政策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
四.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的创新,需要制定科学的策略。
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应包括产业调整、创新创业和财政支持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许多城市已经采取了创新的战略,例如长三角一体化和大湾区建设。
五.区域经济发展的案例上海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区域经济发展案例。
上海在产业升级和城市化发展方面一直处于前沿地位。
上海的经济发展模式很有代表性:产业集聚、区域创新和经济协作。
同时,上海也非常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
结语:区域经济发展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头等大事。
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采取科学的发展策略和创新模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同时确保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简述五大新发展理念
简述五大新发展理念五大新发展理念是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个方面所要强调的发展理念。
这五个理念是中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倡导的指导思想,旨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
下面将简要介绍这五大新发展理念。
首先是创新。
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创新是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是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由之路。
中国政府提出了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的目标,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次是协调。
协调发展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协调发展强调经济各个领域之间的统筹协调,注重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城乡之间的发展协调、区域之间的协调等。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努力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全国范围内经济协调发展。
第三是绿色。
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指导理念。
绿色发展强调经济增长要遵循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原则,推动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相协调。
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双赢。
第四是开放。
开放发展是中国的战略抉择,也是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开放发展强调要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和科技创新,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推动互联互通,推动自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中国政府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积极推动区域和全球一体化进程,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最后是共享。
共享发展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
共享发展强调要促进各个社会群体共同参与和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推动收入分配公平、社会保障完善、民生需求满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中国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形成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发展局面,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综上所述,五大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倡导的重要思想。
这五个方面的发展理念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旨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
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显得愈加紧密。
区域创新能力是指一个地区在创造新的技术、产品或服务方面的能力。
经济发展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上的发展状况,比如就业率、GDP、国内生产总值等。
由于创新能力一直被视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区域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探讨区域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影响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的一些因素。
一、区域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1 促进创新型经济的转型在当今经济中,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地方政府可以转变快速发展的低成本产业为高附加值产业,提升整个经济的竞争力和核心价值。
例如,中国的深圳是一家高科技创新企业的发源地,这为中国的科技产业和经济增长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通过显著提升深圳的创新能力,深圳的GDP连续数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成为中国推行创新型经济的成功案例之一。
1.2 推动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可以推动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促进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比如,已经建立起区域创新系统的欧洲地区,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开展专业化平台的建设,共同探索各种新的技术和经济领域,保持灵活和协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1.3 增加创新成果的商业价值在当今商业环境中,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也可以增加商业创新的成果,增强和推动经济的发展。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全面提升当地未来产业的创新能力,以便支持产品研发、全球化商业模式的形成和风险投资的开展,同时促进地方贸易的开展,使当地的重要创新和经济发展共同增长。
二、影响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的因素2.1 政治与经济条件政治和经济条件不仅可以影响创新能力和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影响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一些地区可能面临投资不足、贫困和不稳定的政治条件,因此需要发展创新和经济活动的支持来满足这些需求,提升地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简述对五个必由之路的理解
五个必由之路,也称为“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国家发展的五大核心原则,旨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这五个理念如下:
1. 创新:创新是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五个必由之路中最为重要的一个。
在科技、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创新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
2. 协调:协调发展是要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寻求发展协同融合,努力实现全局效益优化。
3. 绿色:绿色发展强调保护环境资源、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绿色经济体系,推动环保产业发展,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并降低污染物排放。
4. 开放:开放发展涉及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推动国家发展。
5. 共享:共享发展旨在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减少收入差距,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国家发展的共同富裕。
这五个发展理念相互补充、有机统一,共同为中国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五个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总结与实践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并要求全党务必牢记这一规律性认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同时强调,党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本质要求等内在规定性。
这两个重要论述具有内在联系,“五个必由之路”是对党带领人民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经验总结和落实中国式现代化部署的实践要求。
一、党的全面领导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核心在日常语言中,“领导”常常与“管理”“指导”等词汇混用,尤其是“领导”和“管理”,二者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活动,本质相同,目的一致。
领导者是管理者的代表,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
然而,在政治生活中,特别是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二者具有不同的指向。
党发挥的是领导作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国家治理中的主导地位。
相比之下,“党的管理”或“党的指导”等概念更强调党的组织功能和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党的核心作用。
在领导前加上“全面”二字,则突显了领导的广泛性,即党要在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等各个方面都发挥核心作用。
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面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内在要求。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是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讲纪律、最为先进的部分,只有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才能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最终带领人民取得社会主义事业、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
因此,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正如列宁强调的:“苏维埃应当掌握全部政权,他们的先锋队,革命无产阶级的政党应当领导斗争。
”基于此,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应义不容辞地发挥全面领导的作用。
高质量发展意见建议
高质量发展意见建议近年来,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
随着经济日益增长,人们越来越注重发展的质量而非速度。
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中国的高质量发展。
1. 制定发展战略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
这需要一个全面的,长远的规划,以引导和推动经济发展。
政府应该与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合作,共同制定和完善发展战略。
这些战略应该涵盖经济、环境、社会和创新等多个方面,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打造创新驱动的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从经济结构到技术创新,都需要持续不断的创新。
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投资研发,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此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以激励企业进行创新。
3. 加强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与绿色发展密不可分。
中国已经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包括污染和资源浪费。
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减少污染、提高能源效率,并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
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和治理机制,以确保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4. 加强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支撑。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资,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待遇,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注重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推动技能培训和终身学习,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
5. 构建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相对发达,而西部地区仍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
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协调。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区域间的协作和合作,推动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6. 完善市场体系和营商环境市场体系和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政府应该加强市场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同时,还需要改革相关体制,减少行政干预,提升市场的竞争性。
此外,还应该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提高外商投资的便利性。
7. 推动开放合作开放合作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
创新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战略
创新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战略区域立异关于各经济区域致使中国的经济进行具有巨大战略意思。
从1995年起源,战略咨询即劈头了区域创新的钻研,形成了一套与世界同步的区域翻新理论体系,并将其成功实践于各大都邑及高新区。
区域立异:区域经济进行殊途同归经济寰球化波汹浪涌,常识经济初见端倪。
“区域的鼓起”令人瞩目,本色成为区域具有的依据,知识成为区域的首要资出产,立异成为区域发展的幽微能源,网络成为区域经济的首要载体与发展形式,区域创新成为现代区域经济进行的殊途同归。
足量弘扬市场的力气,跳出梯度转移进行形式的窄小思绪,尽心哺育区域翻新琐屑,前进区域创新手段,进行特性化区域经济,这既是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服衡的适应,更是对经济举世化的自动回手,对我国各经济区域甚至整个国度的经济进行具有宏壮的策略含义。
高技术手段区域的研究,与世界同步研究高妙技区域的立异方针是一个前瞻而又合适中国国情的课题。
疏散既有的钻研成果,依据反映举世经济发展的趋向和轨则、体现我国高技术手段区域的翻新特点、与海内接轨、可获取性等原则,所选择注定了二十个高新技能家产集聚区的创新评估指数,划分是:经济绩效方面:园区企业发卖总额、园区企业销售支出的增多速率、园区管事业所占比例、进口创汇额和上市公司数目;翻新创业方面:园区企业昔时失去的风险投资额、大专以上科技人员数量、跨国公司R&D 机构数量、外籍就业人员所占比重、企业R&D投入占企业销售付给比重、每万人专利申请数和每一年新增新企业数和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的数量;状况方面:园区写字楼空置率、园区企业人均工钱、企业的均匀税赋水平、人均公共绿天空积、就业人丁增加速度、互联网用户数(万户)和中介效劳机构数。
京沪深:创新中国的“金三角”经由过程近几年的发展,京沪深三地作为海洋翻新区域的代表,展示出薄弱的汇聚之势,已惹起社会各界的宽泛关注,“三地”逐步从一个政治观点变卦成一个区域经济观念,逐渐为人民所懂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党校学报2001年第1期(总第73期)区域创新:区域经济发展必由之路吴向鹏摘要:世纪之交,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区域化特征,培育和完善具有当地特色的区域创新环境已成为增强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区域创新 区域经济 自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阿・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创新是一种生产函数的变动”的概念,并特别强调“经济的变革,诸如成本的降低,经济均衡的打破,残酷的竞争以及经济周期本身,都应主要归因于创新”之后,创新一直是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只是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它被赋予了不同的特点。
当前,全球经济竞争越演越烈,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同时,世界经济正转向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模式,知识和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大大超过资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贡献,成为最主要的经济因素,经济的增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靠创新与科技进步。
一、经济全球化下创新与区域经济的崛起创新从空间角度来看,既可以是全球性的,例如企业运用战略联盟开辟国外市场或探听远距离的技术新信息,也可以是全国性的,例如国家通过建立国家范围的合作机构和研究性大学以及研究性实验室等来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再有一种就是区域性的,也就是通过企业的地理接近和地方联系来获得创新能力。
20世纪80年代的大量研究表明,最后一种的创新形式显示了独特的重要性。
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相伴而生的是区域的崛起和区域经济的个性化。
这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同时又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区域的崛起令人瞩目,硅谷作为信息产业的中心,新竹成为计算机制造的集散地,珠江三角洲成为制造业的分包基地。
在这些崛起的区域里,区域的形象超越了大企业的形象,超越了国家与行政的边界,在全球化国际分工中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世界范围内,个别产业群中企业间的相互作用开始地区化;全球性公司所做出的投资决策,是寻求拥有竞争优势的区域产业群的区域经济;单一民族国家开始“空壳化”,前沿性的商业竞争是在区域层面而非国家层面展开的一些地区,比如华尔街、巴登——符腾堡、香港——广州和新加坡,被认为比意大利或英国更加具有经济意义——意大利陷入永远的南北分裂,而英国的存在是因为有着在全球有影响力的伦敦地区。
新的世界分工不再以国家,而是按照区域竞争力来进行,全球的要素资源和分工在不同层次上迅速变化着,并越来越集中于有个性的地区;研究与开发在全球范围流动,知识资产融入市场,业务外包迅猛发展,企业形式日趋多样,特许连锁风行全球;总之,有三股力量,即企业的空间积聚、市场化知识资产的积聚和跨国公司投资区位定向化选择促成了区域经济的崛起,并加速了区域个性化发展。
区域个性的表达方式超越了单纯的生产制造。
经济运行在完整的价值链上展开,多样化的企业和极富个性的经济区域纷纷加入价值链的所有环节。
区域在众多独具特色的经济领域,在价值创造的每一个环节,在研究开发、原材料生产、制造、流通、中介、知识服务等方面,充分展示其个性的魅力。
区域因个性而存在,个性成为区域价值的依据。
硅谷的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与制造,加利福尼亚的多媒体产业、新加坡的国际商务、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产业,各区域争奇斗艳,纷纷向世人展示自身的亮点,世界因区域而精彩,世界经济进入个性张扬,色彩斑斓的时代。
这些区域经济尽管形态各异,但一般来说,在经济全球化下区域经济具有以下特征:(1)区域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地区经济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和区域经济参与者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
(2)在这些成功的经济区域中,存在着完整的产业群。
产业群的整体优势体现着存在于产业价值链中每一个企业的竞争能力。
(3)构成产业9群的大量经营内容多样、规模不一的企业创新愿望强烈,企业之间联系紧密,交易频繁。
(4)在这些经济区域内高效流动的信息成为创新的重要来源,信息来源渠道广泛,流动形式多样且不拘一格。
(5)这些经济区域所在地政府机构为区域内企业的发展提供优惠的政策和宽松的经营环境。
(6)完善的区域创新系统往往最先在高新技术企业聚集的区域发生和形成,比如美国的硅谷、台湾的新竹以及新加坡等等。
(7)创新能力不仅仅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专利”,在一些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企业经营机制灵活的传统产业经济区域,企业创新亦很活跃。
例如,意大利的萨斯索罗陶瓷工业区、山东省寿光市蔬菜产业区等,都是生机盎然、创新能力强劲的传统产业密集区。
二、区域创新:区域经济发展新的理论基础知识与创新作用的凸显,使基于资源禀赋,忽视创新和市场的传统理论的根基发生动摇。
众多“背道而弛”、“异军突起”的区域经济发展实践已非传统区域经济理论所能解释,众多经济学者和经济政策专家,试图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对现代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解释,发现了一些新的理论视野,如企业群理论、三螺旋理论、区域创新网络理论等。
这些理论的共性是,强调市场力量、网络化、互动联系和知识资产的作用,归结为一点就是创新成为区域发展的最主要动力。
1.知识与创新作用凸显,使基于资源禀赋,忽视创新和市场的传统理论根基发生了动摇。
传统的区域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工业化的经济基础上的,强调区域自然禀赋的重要性,默认区域内自然资源的难于转移性。
梯度转移是传统区域经济理论指导的,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化进程而出现的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它的前提是地区间经济和技术落差的刚性存在,是基于一种直线进化的假设。
梯度转移模式将不发达地区置于不利的分工序列位置,反映了一种不合理分工格局。
硅谷的迅猛发展向传统的区域经济理论提出了挑战,区域创新系统理论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
在传统的物质经济形态中,人类利用的资源是自然资源,如铁矿等,这种资源的特点是越用越少。
而在知识经济形态中,知识资源和知识资产将取代有形的土地、资本等资源,而这种资源的特点是越用越多,正是这种易于移动的越用越多的知识和知识资产作用的凸显,极大地动摇了传统区域经济理论的根基。
经济层次是客观存在的,但从本质上讲,经济区域是一条连续的发展谱带,而且经济层次是“山不转水转”式的“动态存在”。
科学技术发展的跳跃性可以使一个原本落后的地区,依靠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实现跳跃式发展而不必受梯度转移发展模式的限制。
区域创新理论适应了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的规律,为不发达地区或国家打破不合理的分工秩序,实现经济跳跃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企业群是一种符合市场规律的经济现象。
随着工业时代的发展,企业群(即企业的空间积聚)不再是基于节约成本的空间安排,而是以促进创新和发展的复杂系统为中心的新型空间格局。
现代意义下的企业空间积聚不是一般的企业扎堆。
在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上,如供应、制造、销售、研究与开发、设计、中介服务等,都可以积聚,而不一定要在区域内形成完整的产业价值链。
小商品流通企业在义乌积聚,而制造小商品的企业却分布在周围县市;中关村的信息技术企业追求并浓缩核心能力,只从事研究与开发和销售,而把生产业务外包给周边地区或外省市企业去做。
集中在一起的厂商比单个孤立的厂商更有效率,原因有三个:厂商集中能够促进专业化供应商队伍的形成,厂商的地理集中分布有利于劳动力市场共享,这个市场不仅有利于厂商也有利于工人。
企业的空间积聚,有助于知识外溢,使得知识的非正式扩散经常非常有效。
企业空间积聚本质上是市场作用的结果,政府硬拉几个企业圈入高新区是违反经济规律的最终是事与愿违的。
3.区域创新系统是基于市场的创新和联系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分析区域创新和发展的新理论框架。
在完善的区域创新系统中,数量众多的多样化企业和组织相互渗透,结成利益均沾、形式多样的区域创新网络。
区域创新网络是发育出来的,而不是构建出来的,完善的市场机制和自下而上的市场活动是区域创新的先决条件,也是区域创新网络得以发育的基础。
就我国来说,企业民营化和市场化程度越高,企业在区域创新网络中就越活跃。
政府在这里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营造一个适宜的法律、政策和文化环境,同时在企业难以承担的基础性项目建设和对中介组织扶植、引导方面发挥作用。
创新区域具有明显的外部经济特征,正因如此,地方经济管理机构要摒弃狭隘的地方主义,变“抢逼围”为鼓励区域内企业向外部扩张,发展外包协作,建立跨区域、跨国界联盟。
对创新区域绩效的衡量,要求指标更加软化、测度范围更加广泛、内容更加多样。
成功的区域创新政策关键在于引导企业和知识资源植根本地,鼓励区域组织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联系。
三、区域创新理论对发展区域经济的启示在全球化与地方化趋势并存的世界经济中,更新和营造区域创新环境是许多国家政府为增强国家竞争优势而选择的一种重要的弹性政策措施。
目前,区域创新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区域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
为适应区域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开始了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各地陆续出台了有关培育创新和鼓励创业的政策。
但有些问题至今没有澄清,因而存在一些不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具体做法。
当前需要首先在以下问题上澄清认识:如何处理区域创新与国家创新的关系,如何协调各级政府机构在区域创新中的作用。
国家创新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区域创新是子系统,是国家创新体系10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国家创新体系的层次性特征。
创新无论是国家的,还是地区的、企业的,其本质都是基于人的自下而上的行为和过程。
国家层面上的创新是必须的,但国家总体层次上的创新如果没有区域层次创新来支撑,国家创新将成为空中楼阁。
因此,应该通过创建区域创新系统来健全与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二)发展小范围区域经济。
创新来源于小范围区域经济甚至是某一个人的创新,越是贴近市场的创新行为,就越有可能取得成功,创新的强度就越大。
重视小范围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创新本质的要求。
经济发展必须依托于某一特色区域,而区域差异的存在使区域经济的发展集中于某一有效边界内。
任何一个区域经济都是由若干个小范围的区域经济连片形成的,一镇一品、一村一品以及自然发展的“一条街”经济,更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的希望。
人为的抹平区域差异,只注重大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往往使区域丧失个性,因而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发展小范围区域经济,要培育市场化的中介组织。
积极培训经营管理咨询、设计、会计、法律服务、商会、行业协会、银企联席会议、科技服务网络、人才培训中心等中介组织机构,加强小范围区域经济中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并积极发挥中介组织的自律性管理和协调功能,建立起适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合作机制。
同时,鼓励发展区域性合作社或配送中心,引导小企业在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方面进行合作。
积极开展组建小范围区域经济中企业互助式金融机构的试点,鼓励小企业以法人形式相互参股,促进农村小企业走向以资金为纽带的联合。
(三)地方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