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管理
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问题的思考
对 于基 层 民主建 设 ,党 的 十七 大报 告 指 出 :要 “
与村 委会 的关 系尤 应 引起 重视 。根 据《 民委 员会 组 村
健 全基 层党 组 织领 导 的充 满 活力 的基层 群 众 自治机 制 , 大 基 层 群 众 自治 范 围 , 善 民 主管 理 制 度 , 扩 完 把
所 谓农 村基 层 民主 ,就 是 农 民在 获 得 土地 生 产 经 营 自主权 的基 础 上 , 步获 得 以民 主选 举 、 逐 民主 决 策、 民主 管理 、 民主监 督 为 主 要形 式 , 自我 管理 、 以 自 我 教育 、 自我服 务为 主要 内容 的村 民 自治 。这种 村 民 自治形 式 ,是 我 国农 村 基 层 民 主政 治 建设 的主 要 内 容 , 扩 大农村 基 层 民主 的有 效 途径 , 使 广 大农 民 是 也
有 了政治上的民主权利 。虽然农村基层 民主早已存
[ 作者简介] 王荣启( 95 ) 男, 17 一 , 北京 市密云县委 党校
硕士
讲师
研 究方 向: 社会 学
社会 问题 与社会政 策
在 基层 民主建设 中 的领导 核 心作 用 , 有效 解 决 “ 并 两
委 ” 系问题 。 关 二、 积极 支持 和 引导基层 民主建设 ’
( ) 一 选优 配强 基层 农村 党 支部 领 导班 子
序、 选举办法和选举结果应公开透明 , 以保 障选举工
作 的正 常进 行 。例如 直 接海 选 法 和村 民代表 搜集 民 意 提名 再 直选法 , 充分 发 扬 了 民主 , 既 又保 证 了当选
、
l EG HJ N H Z N IA E H Z S I
口王 荣启
( 中共 密云县 委 党校 , 北京 1 10 ) 0 5 0
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既是关系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既是关系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建设有中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关键所在。
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关键所在。
而基层选举作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基石,而基层选举作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基石,而基层选举作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基石,更更是具有不容轻视的意义。
是具有不容轻视的意义。
村民自治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志着我国基层政治制度由传统向现代的革命性变迁和整体性发展。
作为一种农村基层自治形式,村民自治理应依赖民主化村级选举制度的不断完善来实现其发展。
但事实上由于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民主化村级选举制度因两委关系的恶化、选举的虚化以及自治权的虚无等而面临着巨大的现实生成困境乃至流于形式, 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功能; 作为一种现实的政治民主化及现代化过程,村民自治的历史情境内在地要求民主化村级选举制度必须社会化、村民自治的历史情境内在地要求民主化村级选举制度必须社会化、民主化、民主化、制度化。
下面我就农村基层选举的村级选举这一个方面的有关内容作以论述。
一、当前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背景一、当前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背景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组织法》)明确规定:法》(以下简称《组织法》)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
"村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障农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民主权利的重大创新。
主民主权利的重大创新。
因此,因此,因此,进一步完善“民主化村级选举制度”,进一步完善“民主化村级选举制度”,进一步完善“民主化村级选举制度”,搞好村民搞好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委员会选举工作,努力提高选举质量,努力提高选举质量,努力提高选举质量,对于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对于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对于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加强村民委员加强村民委员会的组织建设,会的组织建设,保证村民委员会的自治性质,保证村民委员会的自治性质,保证村民委员会的自治性质,发挥村民委员会自治功能,发挥村民委员会自治功能,发挥村民委员会自治功能,都具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浅析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序和 社会 秩序 的有序 。 次 , 其 基层 民主建设 可 以增强 农 民的 自主 民代 表会 议 的召开 , 以及村 务 的决策权 , 后 都要 由党 支 部拍板 最 意识 , 即可 以调动 农 民推 动农村 经济建 设与社 会建设 全面发展 的 定案 , 有些 甚至将 党 支部 的领 导变成 党支部 书记一 个人 的领 导 .
了深远 的影 响。
济 的发展 、 民权 利 意识 的增 强, 农 以及现 代 国家 政权合 法性 的 要
( ) 二 农村基 层 民主建设 有利 于农村 社会 的和谐 与稳 定
的意 义 。当前 , 国的农 村处 于一个 矛盾 的 多发 期 , 益关系 日 我 利
求 ,要求 建立 起一 种 的 以人 民主 权为 核心 的横 向的 民主治 理机
L ∞lr t A d 。 t o sJ  ̄n n 蛹 y s
20 7(下 ) 9. 0
{占 I 轴金 } I
浅 析农 村基 层 民主 建 设
潘 立
摘 要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有利于 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本文分析 了当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面临的两大瓶颈性 因素, 并提 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我 国农村 基层社 会长期 起来游 离在 国家 政治体系 之外 , 中国
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制约因素和发展途径
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制约因素和发展途径【摘要】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农民参与意识不强是制约因素之一。
为了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可以加强农村干部培训、推动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和倡导农民自治意识。
展望未来,加强政策支持和推动农村民主建设持续发展是关键。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进一步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效能,实现农村振兴目标。
【关键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制约因素,发展途径,农村干部培训,社会治理,农民自治意识,政策支持,持续发展。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
了解和分析这些制约因素,探讨相应的发展途径,可以为推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农民参与意识不强等方面。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制约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顺利进行。
只有深入了解这些制约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发展途径。
本文将分析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制约因素,并探讨相应的发展途径,以期为推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1.2 研究意义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村发展、增强农民自治意识、维护农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面临着一系列制约因素和挑战。
深入研究这些问题,探索相应的发展途径,对于推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村自治组织的有效性和民主程序的顺利进行。
深入探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制约因素,有助于找出问题根源,及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加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制度选择
务和公益事业管理, 参与到农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管理
活动中, 包括吃、 住、 行、 穿、 用、 文娱、 、 、 体育 社交 学习、 婚姻、 风俗习惯等广泛领域, 以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生活环 境。 而农村基层民主的实现主要是农民通过民主选举、 民主 决策、 民主管理 、 民主监督来实现的。 二、 农村谷层民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 民主选举难以全面推行。 民主选举是基层民主实现的重要形式 , 但现阶段在许多 地 民主选举很难实现或流于形式. 主要表现为: 一是少 基层领导民主观念淡薄, 选举很难真正推行。如在村干部的
选举中, 有的地方个别乡镇领导认为 自己下文任命的干部才 会与乡党委保持高度一致, 只有 自己亲 自提拔上来的下级, 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所 以就出现了组织提名候选人或 内定人选的现象。有的领导为了让“ 自己信得过的人” 成为 候选人, 不惜运用行政手段“ 保人” 获胜, 甚至给别的竞争者 “ 施压”以确保“ , 自己信得过的人” 当选。同时有的地方虽然 进行选举 , 但不按法定程序, 随意性较强, 如在选举开始应成 立选民推选的选举委员会, 但有的是由乡镇派遣的工作人员 随便指定人员成立选举委员会, 有的不按时公布有选举权和 被选举权村民的名单, 在提候选人多于应选人时, 应预选不 预选 , 不设立秘密写票处, 甚至借 口居住分散、 不好集 中, 只 设游动投票站, 不召开选 民大会 , 不及时统计并公布选举结 果等。导致选举走过场, 不能真正体现村民的意愿. 二是宗族势力干扰民主选举。我国农村的一些地方宗 族势力很强, 他们往往操纵选举, 对村委会民主选举工作产 生了不良影响, 危害了村委会民主选举工作的顺利开展。往 往以民主之名, 实际上破坏了法律意义上的直选。“ 大姓” 家 庭人数众多, 他们建立宗族利益的保护网, 为了本宗族 的利 益, 在选举中展开不正当竞争, 甚至发展到大打出手, 引出恶 性宗族械斗; 有 的村在某一宗族 的操纵下进行选举, 自 使“ 愿” 选举变成“ 被动选举” 。 三是农民对民主选举 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地方部分群 众参与民主选举的积极性不高, 村干部难以选拔。其原因: 部分农民由于文化素质、 法律意识不高, 还不能正确行使民 主权利。有的认为不管选谁都一样和 自己没有什么关 系。 有的人认为参加选举还要耽误工作, 增加负担。有的怕选举 的时候得罪人, 以后在批指标、 办事上受打击. 由此导致村 民对民主选举不十分关心. (二) 民主管理难以全面展开。 民主管理是指为村民主动积极参与村、 镇的公共事务的 管理, 主要体现为参与决策和具体事务的管理。在一些地 方, 有文化、 有能力、 年轻、 能带领村 民致富的村干部难 以选 拔, 有的地区即使有才能的年轻人 当了村干部, 但他们参与 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也不高。其原因: 有的边远地区有文化的 人较少, 都到条件比较好的地 打工挣钱; 有的由于 自 多 然环境恶劣, 待遇又低, 怕吃苦, 不愿奉献; 有的是由于人文 环境不好, 想为家乡做点贡献, 但处处受排挤, 空有一身才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如何加强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如何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乡村振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当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民主意识淡薄、民主制度不完善、民主参与渠道不畅通等。
为了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民主意识农民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的民主意识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基础。
当前,一些农民对民主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缺乏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农民的民主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
可以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民主的理念、价值和意义,让农民了解民主的内涵和形式。
同时,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向农民普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知识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民主素养。
此外,还可以通过树立民主典型,宣传民主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先进事迹,激发农民参与民主建设的热情。
二、完善民主制度,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完善的民主制度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保障。
要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明确村民的权利和义务,规范村民自治的程序和方式。
在民主选举方面,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选举程序公正、公平、公开,防止选举中的不正当行为。
加强对选举工作的监督,严肃查处选举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保障农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在民主决策方面,要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决策机制,让农民能够充分参与村庄事务的决策。
对于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要广泛征求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在民主管理方面,要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规范村民的行为,加强对村庄事务的管理。
同时,要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定期公开村务信息,接受农民的监督。
在民主监督方面,要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监督机构,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
推进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思考
民主的实现程 度和发展 水平。农 村基 层民主建设是基层民主建设的一个 重要部 分。 由于农 村的特殊 情况 , 农村基 层 民主建设还很不 完善 。本 文对我 国农村基层 民主建设 四个基本环节 中存在的 问题进 行 了深入 分析 , 在此基 础上 提 出巩 固民主 建设 的对策。 关键词 : 农村 ; 基层 民主建设 ; 问题 ; 因;对策 原
①农村基层 民主建设是中国民主建设的一个重
要 组成 部分 。中 国 民主 建设 从 纵 向来 看 包 括 中 央 、
选举程序上 , 有些地区的程序简单明了, 村民们完全 可以掌握 ; 有些地区的选举程序冗繁复杂 , 致使村民
们 毫无选 举 热情 。在 选 举 结 果 上 , 些 地 区 的结 果 有
价值 目 标之一 。民主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 要 目标 。社会 主义 的 民主 建设 , 先 是基 层 民主 建 首
设 的发展 与逐 步完 善 。党 的十七 大报告 把 发展基 层 民主单独 作为 一部 分 进 行 论 述 , 在 历 次党 的全 国 这 代表 大会 报 告 中是 没 有 的 , 告 明 确 指 出 “ 展 基 报 发
当场公开; 有些地方 , 选举结果不 当场公开 , 还受到
各种 势力 的干 涉 。 2 2 民主 决 策落 实到位 难 .
②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 中国民主建设 的关键环
收 稿 日期 :0 9— 6— 9 20 0 2
民主决 策是 村 民 自治 的关 键 。从 组 织 层 面看 ,
村级民主管理制度
村级民主管理制度一、村级民主管理制度的概念和特点村级民主管理制度是指村级组织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方面的制度安排。
它是农村基层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广泛的民主参与、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确保村务实事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进行的管理制度安排。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具有普遍性:在我国,农村是农民的重要居住地和生产地,每个村庄都是一个基层自治组织,都应依法设立村民委员会,开展村民自治。
2. 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具有开放性:这是指村民通过选举产生村委会成员,直接参与村级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并且有权利监督村级组织的活动。
3. 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具有连续性:在任期内,村民委员会成员要进行经常性报告,听取群众意见并进行积极整改。
4. 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具有民主性: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体现了村民的主体地位,村民能够通过选举和监督来参与村务管理。
二、村级民主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1. 建立村级民主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建立和完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是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对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2. 完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的措施为了进一步完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我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健全村民自治的机制,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村庄自治的法律制度,为农民自治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2)深化基层民主,强化村民自治的组织力量,促进村民的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推动村级民主管理制度的健康发展。
(3)建立健全村级民主管理的制度框架,确保村级组织决策、管理和监督的法定程序,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
(4)加强村民自治的法律保障和监督机制,对制度和规章制定、实施、执行及结果进行监督,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
(5)加强村民自治的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法制意识和自治意识,引导村民以法律的方式参与村务管理,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农民权益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村民民主意识淡薄在一些农村地区,村民对民主的认识不足,缺乏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部分村民认为民主与自己的生活关系不大,对村里的事务漠不关心。
他们往往更关注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民主权利的行使。
这种民主意识的淡薄,使得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造成村民民主意识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养有待提高,对民主的内涵和意义理解不够深入。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的封建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民的思维方式,使得他们习惯于被动接受管理,而不善于主动参与决策。
二、民主选举存在不规范现象民主选举是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
例如,在选举过程中,拉票、贿选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有发生。
一些候选人通过请客送礼、许诺好处等手段来拉拢选票,破坏了选举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此外,选举程序的执行也不够严格。
有些地方在选民登记、候选人资格审查、投票计票等环节存在漏洞,导致选举结果的合法性受到质疑。
还有一些地方存在宗族势力、黑恶势力干扰选举的情况,影响了选举的正常进行。
三、民主决策机制不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决策机制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决策过程不够科学、民主。
一方面,村民参与决策的渠道不够畅通。
在一些村庄,重大事项的决策往往由少数村干部说了算,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得不到充分尊重和采纳。
另一方面,决策信息的公开程度不够。
村民对决策的背景、目的、方案等了解不足,难以进行有效的参与和监督。
此外,决策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论证和评估机制。
一些决策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村民的需求,导致决策实施效果不佳,甚至造成资源浪费和社会矛盾。
四、民主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在农村基层民主管理中,监督机制不健全是一个突出问题。
毛邓和三个代表
1、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3、邓小平坚决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明确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结合新的历史条件,他对真理标准问题作了新的发挥,把实践标准具体化为生产力标准和群众利益标准。
可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4、新中国诞生前后,毛泽东开始制定中国的外交政策,先后提出了“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思想。
5、邓小平提出的外交政策方略“韬光养晦,有所作为“6、在社会性质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具体表现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具体表现在:首先,也是最根本的,它们的经济基础不同。
前者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主体,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后者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还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
其次,主要矛盾不同。
前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后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社会主义同资。
本主义之间谁战胜谁的问题尚未解决。
最后,根本任务不同。
前者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后者的根本任务除了发展生产力以外,还要抓阶级斗争,解决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问题。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它科学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科学依据,是我们在实践中排除错误观念、避免出现“右”的错误的强大思想武器。
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制约因素和发展途径
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制约因素和发展途径【摘要】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政策法规不健全、资源分配不均衡、参与意识不强等。
为了推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进程,需要加强政策法规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参与意识等方面的努力。
通过这些发展途径的探讨和实践,可以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良性发展。
未来展望中,我们可以看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结回顾过去的经验教训,提出建议措施,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和支持。
【关键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制约因素、发展途径、政策法规、资源分配、参与意识、展望、建议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也逐渐受到重视。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影响了其健康发展。
深入研究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制约因素和发展途径,对于优化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体系,促进乡村治理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包括政策法规不健全、资源分配不均衡、参与意识不强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有效性,也影响了农民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探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发展途径,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部分将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为后续内容的展开提供必要的背景支撑。
1.2 研究意义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当前中国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基层政权的民主管理、提高居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农村社会转型期,实现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是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只有建立健全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才能够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问题研究
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问题研究作者:闫彩彦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11期【摘要】农村基层民主是我国最广泛的社会民主,加强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我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个伟大创举。
目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成效显著,但是也有一些农村存在非法乱纪行为,严重影响了当地民主政治建设。
以河南省濮阳市X村为例,对该村民主政治建设情况予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民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对于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化历史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我国民主化进程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一、X村村况概述X村交通条件便利,距离濮阳市内约5公里。
濮阳市政府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规划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指导意见》(豫发〔2009〕29号)以及濮阳市发展实际,制定并于2012年开始实施总体规划方案,包括做规划区域内相关乡村村民的搬迁工作等,X村村民对于政府工作予以了积极配合。
2012年X村村委会换届选举,村上的“能人”开始利用X村规划建设之际通过不正当渠道为自己谋取利益。
当年濮阳市某市区领导同时表决决定将村民的80亩村集体耕地(原村苗圃)分给群众,湖区动工前全体村民要求将该耕地分到村民手中,但是由于个人主义、黑恶势力的阻碍而未实现。
二、X村民主政治建设现状分析目前就全国而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效果显著,农民的民主法制观念及参与意识等方面都有较大进步。
然而一些地区的民主建设却差强人意,虽然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有所了解,但是却将其很难落实到实处。
在濮阳市推进城市化进程中,X村出现了村民民主法律意识淡薄、素质低下、村级组织不力等问题,使该村的民主政治建设陷入困境。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问题及现状分析
经济管理77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问题及现状分析王 瑶 湘潭大学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基层民主自治势必要求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基层民主自治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同时也暴露了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基层民主自治现状的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以期能够对当今农村民主建设提供绵薄之力。
关键词:基层民主;民主;农村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25-0077-01一、引言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四个方面的内容。
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的农村基层民主的实践不仅可以提高村民的政治参与能力,更能进一步促进乡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这也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
二、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现状(一)乡镇政府与村委会职责不清首先,从乡镇基层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来看,大部分乡镇政府会把村委会当作自己的下属或派出机构看,乡镇政府常在村民选举、村庄财务管理等各方面越权干涉甚至“包办”村民委员会的工作。
村委会逐渐“行政化”带来的是村民自治功能的异化,这与村委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属性相背离。
其次,从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的权利边界来看存在边界模糊的问题。
即使《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已经有了明文规定,但在实际中仍缺乏明确的操作细则。
相当的村党支部认为党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就是要对村委的各项决议起决定作用,有的村委会认为通过民主选举出来的委员会具有更广的群众基础,因而不愿服从村党支部的领导。
(二)相关制度规范的滞后在村民自治制度的落实工作非常重要,村民自治法律法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一,农村的基层政治建设概念不够明确,缺少科学的法律规定支持。
这样就会造成相关工作的落实问题,还会造成村党支部的地位下降,无法较好地协调乡镇政府和村委之间的关系。
第二,通过调查发现,我国房钱的法律规定内容中并没有涉及到乡村民主政治权利的调整及保护工作。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从农村直接选举透视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摘要]我国农村实施经济改革,使农村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农村直接选举创造了条件。
党对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是通过农村基层政权组织贯彻落实的,因此,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随着农村直接选举的普遍实施,选举中存在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
对此,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正确的对策,以使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直接选举;基层民主建设实施依法治国的发展战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的奋斗目标。
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委员会是农村基层政权组织,自1988年在部分地区试行直接选举的试点工作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直接选举已遍及全国农村的绝大部分地区。
1998年11月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又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法制化实施阶段。
一、实施直接选举的动因和必然性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直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农村社会生活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间接地为实施直接选举孕育了适宜的土壤。
农村经济改革及其与直接选举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利益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实施直接选举奠定了先决条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未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农民只是获得了土地使用权,这项改革促成了农村经济的空前发展。
农民把这项改革形象地概括为“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这表明,从根本性质上说,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分配格局同土地承包前是一样的,但利益分配的先后次序却有了改变,土地承包前,分配权掌握在公社和生产队手中;土地承包后,分配权转移到了农民手中。
这种变化,一方面使农村基层干部充当起了向农民收粮、收钱的角色;另一方面,不合理的摊派、负担、集资成了农村社会问题的热点。
村民自治_我国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伟大创造
村民自治 : 我国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伟大创造●刘彩虹前 ,中国农村的经济关系 、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正在经历 着深刻的变化 。
农村社会基它的核心内容包括村委会的民主选举及对村务 的 民 主 决 策 、民 主 管 理 、民 主 监 督 。
村民自治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二元结 构转型过程中 ,在中国大地上出现的新 生事物 ,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 。
1979 年 ,中国农村以“包产到户”为 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改革 , 解放了农村的社会生产力 , 推动了农业 和农村社会的发展 。
农户经济成为农村 基础性经济 ,各家各户成为相对独立的 生产经营和生活消费单位 , 原来的生产 大队 、生产队组织解体了 。
出于社会管 理的需要 ,农民组建了一种全新的基础 性权力共同体 ———村民委员会 ,并 使 其 逐步向 群 众 性 自 治 组 织 过 渡 。
1982 年 通过的新宪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 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从而确认了村民委 员会的法律地位 。
1983 年中共中央 、国 务院发出了《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 政府的通知》,正式宣告了人民公社体制 的终结 ,从而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村民 委员会铺平了道路 。
也就是在这样的形 势下 , 展 开 了 村 民 自 治 的 立 法 工 作 。
1987 年 11 月 24 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 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 法 (试行) 》,对在农村开展村民自治起到在农村建立村民委员会 , 实行村民自治 ,是我国农村基层组织管理体制的 重大改革 ,是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法 制建设的一项重大措施 。
10 多年来 ,村 民自治的法规建设基本配套 , 村委会选 举基本形成了健全的规范程序 , 村民代 表会议制度在全国农村农村逐步普及 , 村务公开正在得到扎实推进 。
广大农民 群众在广泛的社会主义民主实践中 , 表 现了了空前的政治热情和参与意识 , 政 治素质和民主运作能力也有显著提高 。
中国农村基层民主
缺乏资源支持
农村基层民主缺乏足够 的资源支持,如资金、 技术和人才等。
经济差距拉大
城乡经济差距的拉大导 致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 面临困难。
社会认知问题
01
文化水平低
农村地区居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影响其对民主的认识和理解。
02
缺乏民主意识
部分农村居民缺乏民主意识,对基层民主的认识和参与程度不高。
03
通过实行基层民主,农民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农村经济发展,
提高生产效率和创新力,增加农民收入。
推动农业现代化
02
农村基层民主能够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竞争力。
促进农村市场发展
03
基层民主鼓励农民参与市场活动,推动农村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推动农村社会进步
制度建设问题
制度不完善
农村基层民主的制度建设存在不完善之处,导致民主实践 面临困难。
缺乏法律保障
农村基层民主的实践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难以确保公平 公正。
制度执行不力
农村基层民主的制度执行不力,导致制度难以发挥实际作 用。
经济发展问题
经济水平低
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普 遍较低,影响民主的发 展和实施。
推进村级财务公开
建立完善的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加强村民对村级财务的监督,确保 村级财务的透明度和合法性。
推动经济发展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水平,为农村经 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发展现代农业
鼓励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 水平。
不健全等问题。
村民自治管理的实施方案
村民自治管理的实施方案村民自治管理是指村民依法依规自主管理本村事务的一种组织形式,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实施好村民自治管理,对于推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激发农村社会活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推动村民自治管理工作,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管理组织。
村民自治管理组织是村民自我管理的重要载体,必须建立健全。
要根据村民自治管理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委员会等组织,明确各级组织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村民自治管理组织能够有效发挥作用。
其次,加强村民自治管理能力建设。
要通过开展培训、宣传教育等形式,提高村民自治管理组织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增强村民自治管理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同时,要注重发挥村民自治管理组织在村务管理、民生保障等方面的作用,让村民自治管理组织真正成为村民利益的坚强守护者。
再次,健全村民自治管理制度。
要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管理的各项制度,包括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村民自治章程制度、村民议事规则等。
这些制度的建立能够规范村民自治管理的运作,保障村民自治管理的民主性和法治性。
最后,加强对村民自治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要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管理工作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村民自治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对村民自治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评估,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综上所述,村民自治管理是推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抓手,实施好村民自治管理需要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管理组织、加强村民自治管理能力建设、健全村民自治管理制度,加强对村民自治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村民自治管理在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析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发表时间:2010-10-22T09:52:47.450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9月第3期供稿作者:马慧馨[导读] 农村基层民主在农村得到了实施,但是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也是不容忽视的马慧馨(河南信息工程学校河南郑州 450000)中图分类号:D422文献标识码:A摘要:农村基层民主在农村得到了实施,但是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也是不容忽视的。
笔者从当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面临的环境和存在的问题角度,探析如何推进和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使农村基础民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问题及其对策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民主政治建设以及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目前村民自治在我国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三项制度(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和四个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在农村得到了实施,但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当前基层民主建设面临的环境和存在的问题(一)面临新的制度环境一是国家化推进的环境。
取消农村税费以后,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过去由农民承担的公共产品逐步由国家承担起来,村级自治范围的内容逐步缩小。
是行政化发展的环境。
农村税费改革后,村干部出现行政化的趋势,村干部工资由财政支付,村财乡管,乡镇政府加大了对村级的干预。
三是城市化的环境。
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形势下,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乡村城市化的步伐加快,农民工进入城市,农村务农的劳动力大大减少。
四是市场化和国际化的环境。
封闭的乡村经济、文化传统越来越受到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冲击和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民主意识也在发生新的变化。
(二)基层民主建设存在的问题1. 规范化的法律缺失民主政治要健康有序发展,制度支撑必不可少;没有制度保障下的民主,则往往隐含着矛盾与冲突。
基层民主发展更是如此。
农村基层民主
农村基层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指农村基层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及村务和政务公开,即“四个民主、两个公开”。
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的结果。
作为一种乡村治理模式,其本质上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整合新时期农村利益结构和权威结构为目标,按民主理念设计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乡村民主制度。
“四个民主、两个公开”是农村基层民主的核心所在,它有效地保证人民群众直接参加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努力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华中师范大学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出发,强调要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并将此视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这是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地位和深远意义的高度概括,也为新世纪我们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指明了工作重点。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然而,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首先必须保证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当家作主。
没有农村的民主,也就不可能有整个国家的民主;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农村的小康社会和基层民主建设是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及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和愿望。
自古以来,“小康之家”及“小康生活”一直是中国农民的理想。
然而“小康”并不仅仅是经济上宽余,衣食无忧,还包括社会的和谐和生活的安宁,它内含着政治民主和政治文明的要求。
从理论上说,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明成果。
政治民主是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和核心内容。
没有政治民主,不可能有政治文明。
同样地,没有乡村的民主和法制,农民的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就不可能有经济的安全和生活的安定,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小康生活。
村级民主管理实施方案民主管理方案
将民主管理实施所需经费纳入村级财务预算,确保资金到位;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资助,拓宽资金来源 渠道。
技术保障
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民主管理效率和质量,如建立村民微信群、开发村务公开APP等;加强对相关人员 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其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
民主管理方案效果
05
评估
评估指标和方法
宣传推广
利用媒体和宣传渠道,将民主管理 经验和成效进行宣传推广,提高社 会认知度和影响力。
村级民主管理优化
06
建议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民参与度
开展民主管理知识宣传
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向村民普及民主管理知识 ,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度。
举办民主管理培训班
定期举办民主管理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授课,提高村民的民主管 理能力和素质。
部分村干部和村民对民主 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
制度执行不严格
一些村庄在执行民主管理 制度时,存在执行不力、 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导致 制度形同虚设。
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村民文化素质参差不 齐,一些村民缺乏参与民 主管理的能力和意识,影 响了民主管理的效果。
民主管理方案制定
03
制定原则和指导思想
分析
民主管理现状
01
02
03
民主管理形式
目前,村级民主管理主要 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 议等形式进行。
民主管理内容
涉及村务决策、财务管理 、公共服务等方面,村民 参与度较高。
民主管理效果
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村民的 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 和监督权,促进了农村基 层民主建设。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民主管理制度不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村民自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参考一)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民主政治建设以及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目前村民自治在我国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三项制度(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和四个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在农村得到了实施,但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当前基层民主建设面临的环境和存在的问题(一)面临新的制度环境一是国家化推进的环境。
取消农村税费以后,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过去由农民承担的公共产品逐步由国家承担起来,村级自治范围的内容逐步缩小。
是行政化发展的环境。
农村税费改革后,村干部出现行政化的趋势,村干部工资由财政支付,村财乡管,乡镇政府加大了对村级的干预。
三是城市化的环境。
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形势下,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乡村城市化的步伐加快,农民工进入城市,农村务农的劳动力大大减少。
四是市场化和国际化的环境。
封闭的乡村经济、文化传统越来越受到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冲击和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民主意识也在发生新的变化。
(二)基层民主建设存在的问题1. 规范化的法律缺失民主政治要健康有序发展,制度支撑必不可少;没有制度保障下的民主,则往往隐含着矛盾与冲突。
基层民主发展更是如此。
当前,规范化的制度缺失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乡村关系在法律规定上的不明确性;第二,乡镇党委与乡镇政府在法律规定上的模糊性。
我国法律对村委会与村党支部职能划分方面存在着模糊的规定。
大多数规定都是定性的或者是原则性的,缺少具体操作性;第三,农村基层民主中违法行为很难做到违法必究,这就势必造成违法者一种有恃无恐的心理,间接为那些胆大妄为者提供了违法的途径。
2.有效的制度不健全首先,村民自治中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得不到实现。
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带有浓厚的封建家长作风、封建式权威和专制思想。
在决定一些重大村级事务时不召开村民大会,将村民大会以村委会委员碰头会、村委会和村党支部碰头会或由村委会主任、村支书个人拍板的形式决定,使村民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权利旁落。
其次,村民自治缺乏监督。
在村务公开上,一些农村基层干部掩饰村财政实际收支,公开形式单一,多以公开栏为主,以村民代表会议形式公开的不多。
公开的内容多以常规性、阶段性的事务为主,一些重大事项的公布不及时,不全面,公开的效果不佳,甚至有失真实,流于形式的较多。
另外,财务公开不实、在财务支出上,许多大额支出没有标明去向及项目,非常笼统,使村民对村里财务、资金的使用、支配情况无法明白,村民因而无法对村务行使监督权。
3.基层党委角色的失衡基层党委既包括乡镇党委会和村委会。
基层党委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起着双重角色的作用,而这双重角色的相互冲突和失衡恰恰是影响基层民主有效运行、健康发展的重要根源。
一方面,村委会无疑是法定的村民自治组织,村民希望通过自己选举产生村委会来控制农村社会资源,体现和维护他们的利益。
村委会是由村民产生和罢免,这也决定了村委会必须代表村民的利益,以为村民服务来换取村民的支持和信任。
另一方面,乡镇政府的方针和政策等许多工作需要通过村委会在村民中贯彻落实,因此,村委会承担着某些行政职能,具有准行政组织的意味。
这两者在实际工作中因角色定位不同产生冲突。
4.村干部以及村民整体素质较低我国农村现阶段较低的知识文化水平是基层民主建设的一个极其不利的因素。
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基层民主要求农民具有相应的科学知识文化水平。
在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时,村民要独立思考、独力判断、独立发表意见,要参与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批评与建议;要审查账目,审核问题、阅读讨论材料。
当前,在我国广袤的农村,由于村民的素质达不到一定水平而无法做到这些,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基层民主进一步发展。
二、推进和完善基层民主建设的对策建议(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强村民自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村民自治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当前农村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经济发展不够快、经济发展不平衡,其中特别是当农民群众收入普遍提高的时候,部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甚至瘫痪,难以对民主建设形成有效支持和呼应。
因此,农村的“四个民主”必须围绕村级经济发展来落实。
要拓开视野,不拘成见,把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愿奉献的人选进村“两委会”班子,使村干部都要成为能够带头致富而且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集体经济有了发展,村民福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就有了保障,村民也就愿意关心、参与村级班子建设和村务决策管理,村民自治也就有了持续发展的群众基础。
实践证明,只有雄厚的集体经济力量才能为村民自治的正常运作提供重要的物质支撑,而集体经济愈发达,就越需要通过村民自治,扩大村民群众的政治参与,保证集体经济规范运作,使利益得到合理分配,为群众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
(二)要完善和落实现行制度要认真总结20年村民自治的成功经验,将现行经过实践证明的成功的做法通过法律制度加以固定下来,对存在缺陷的制度进行修改和补充,对在实践中探索创新的内容要提倡和鼓励。
要突出五个方面的制度完善:一是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产生于有关村级重大公共事务决策,其最初目的就在于让村民能够充分发表对于有关公共事务的意见,以使村民委员会的有关决策符合广大村民的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村民政治参与的渠道。
随着这一制度的推广,其自身的功能也逐步得到了拓展,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在制约和监督村民委员会的具体运作上,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村民可以通过这一制度关注有关村内公共事务决策的执行情况。
二是完善村务公开制度。
公开是防止腐败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随着国家对农村投入的增加和公共产品的供给,农村资金数量不断增大,因此,要在村民自治制度中将村务公开作为核心的制度内容。
它要求涉及村民的具体利益的公共事务,都必须对村民公开,以便让广大的村民能够充分了解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以确实维护自己的利益,促使村民委员会的正确运作。
三是制定村民质询制度。
这要求村委会每周召开一次质询会议,会上村民可以就村务财务政务等有关问题质询干部,村干部当面答复并给予解决。
这一做法的特点进一步完善了“一事一议”制度,增强了干部的责任感和服务农民的意识。
四是发动民众广泛参与的制度。
包括村务会主任的选举可以吸收外来务工人员,可以吸收行政人员。
五是村民自治的保障制度。
将村民自治的经费法制化,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提供。
(三)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的评价体系随着村民自治的深化,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的评价体系,应当提到议事日程。
评价体系应当包括的主要内容:村民参选率的高低、村委会干部的素质包括文化教育程度、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形式和实效、村级经济发展的指标、文化、教育、社会发展指标、环境等指标体系等等。
(四)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使传统的村民自治向社区自治转型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进城市化、现代化,农村人口大量流人城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质,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建设能够共享现代文明成果的现代农村社区。
由此看来,随着现代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中国农村的逐渐衰落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客观事实,农村精英的逐渐流失也是一个无法改变的客观过程。
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传统村落的民主自治制度就必须逐步实现转型,由自然村落制度到社队村组制度,再向社区制度转变,而传统的村民自治也就必须相应地转变为农村社区自治。
这将使村民自治获得一个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浅析村民自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参考二)2004年10月份下派吴家堡镇三教堂村以来,我全程参与组织了该村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并按照区委“摸透村情,融为一体,发挥作用”的总体要求,积极投入到该村的各项工作实践,结合吴家堡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情况,在此简单谈一谈对村民自治的一点认识。
一、村民自治现状近年来,基层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区委《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管理监督的实施意见》,不断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廉政建设,保证了各村长期稳定,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村民自治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一)加强民主选举的领导,健全组织,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通过广泛发动、宣传,调动了广大村民参政的热情和积极性,平均参选率达90%以上,选出了一批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的新任领导班子。
村委会换届选举后,随之民主选举产生了理财小组和村民代表,并相应确定了村下属各级委员会,保证了村委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各村都相应界定了理财小组的职责和村民代表议事规则,针对各自实际,建立了相应的民主议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各村都固定了理财小组审计帐目和村民代表议事的场所,实行定期或不定期办公,方便群众反映情况。
镇党委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作为评选表彰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年终考核紧密挂钩。
(二)规范运作,推进了村务公开制度化,“村帐镇管”成为村级民主管理的有效形式。
一是村务公开内容规范。
坚持公开村级财务的收支明细帐目,逐项公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如计划生育、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宅基地使用、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村干部报酬等,并将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村干部工作职责、村集体债权债务、种粮补贴的政策落实等也纳入村务公开的范围。
二是村务公开形式规范。
既在方便村民观看的地方设立固定的公开栏,定期公开村务公开的内容,同时采取广播、会议等多种形式实现村务公开。
三是村务公开时间规范。
做到一般性村务事项至少每季度公开一次,村级财务按月公开,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及时公开。
从各村农民最为关心的财务公开的效果来看,“村帐镇管”已经取得了农民的满意和信任,往届由于财务问题导致的矛盾和纠纷大为减少。
(三)完善村民自治,保障了村民的民主权利。
一是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增强村民的决策意识。
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村级事务,各村能先召开两委联席会、村民小组会议、党员干部会议,广泛征求意见,充分酝酿,再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表决。
凡是表决未通过的事情,一律停办或缓办。
坚持把“村民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作为办事的主要依据。
二是完善民主管理,增强村民的参与意识。
依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多数村结合实际,组织村民讨论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把村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经济管理、社会治安、村风民俗、计划生育等方面的要求予以规范和明确。
进一步规范了村干部和村民的行为,加强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三是民主管理形式多样,包括村两委联席会议、村民小组会议、村民代表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