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临床试验规范
中医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规范
6011 制订中医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规范(CONSORT for TCM )的必要性中医对疾病及其治疗的认识有别于西医,尤其中医“辨证论治”和“临证察机”的治疗原则比西医分型分类更加复杂,其临床研究因而有不同于西医的特点。
但无论多么复杂,随机对照试验(RCT )仍是目前公认的中医药防治性研究偏倚可能性最小的设计方案。
由于中医药临床试验采用RCT 方案仅约30年,试验设计还需要深入探索,试验结果报告还不规范。
2005年,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对中医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主要研究者进行电话采访,调查随机方法正确性。
发现从1995年1月至2005年5月发表的1452个标称“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章中,采用正确随机方法的RCT 仅103个,占总数的7.3%, 其中仅3篇文献符合CONSORT 报告标准条目内容的80%,6篇符合56%~65%,51篇符合31%~50%,43篇仅符合9%~30%。
由于缺乏许多必须信息,导致难以客观评估中医药疗效的真实性。
进一步调查了解到,大多数作者尚不清楚正确的随机序列产生方法,少数作者知道正确的随机方法,但仍不按正确的方法实施[1]。
这种状况将导致对药物疗效评估产生误导的高度可能性。
其它研究小组对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类杂志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调查结果相似,绝大多数只写“随机”字样而缺乏对随机方法的描述,甚至随机、半随机、随意的概念混淆不清[6-22],致使无法判断随机方法的正确与否,从而无法评估证据质量。
2006年,对临床试验设计、对照、中医药质量控制、及临床试验报告的质量的分析发现,中医药临床试验总体质量和报告质量都亟待提高[2-22]。
临床试验透明化具有伦理和科学的意义,既是对临床试验奉献者的尊重,也是为了准确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证据的强度。
由世界卫生组织领导建立的全球临床试验注册制度和制订实施以CONSORT 为代表的临床试验报告规范是实现临床试验透明化的全球性举措。
2001年,David Moher 等发表了《随机对照试验报告统一规范(Consolidated Standards for ReportingTrials, CONSORT )》(修订版)[23],针对西医药(conventional medicine )随机对照试验(RCT )中存在的问题,制订了包括22个条目的报告清单,适用于以单个观察对象进行随机分组的简单平行随机对照试验。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估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估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是指基于循证医学原理和临床实践经验,制定的针对特定疾病或症状的治疗方案。
其目的是为了推动针灸治疗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治疗效果,并确保患者的安全性。
在评估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循证性评估:评估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有效性需要基于循证医学原则,即从大量的临床研究中获取证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评价指南的循证性时,应关注研究的质量、样本量、科学性和可靠性等因素。
2. 治疗效果评估:对于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有效性评估,需要关注治疗效果的可信度。
这可以通过对已有的临床试验数据进行荟萃分析,来评估治疗效果的大小和统计学意义。
3. 安全性评估:在评估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安全性时,需要考虑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
这可以通过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已有的临床试验数据,以及观察研究和患者报告的不良事件等途径来进行评估。
总的来说,评估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采用科学严谨的方法和原则,确保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此外,还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如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临床实践的可行性等。
针灸治疗一直作为一种传统医学治疗手段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指南被制定出来。
这些指南本身就是基于大量的研究和实践经验进行制定的,所以它们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临床价值。
然而,评估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近年来,一些针对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评估研究已经展开。
这些研究主要以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的形式进行,以获取已有的研究数据,并进一步评估指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表明,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有效性在某些特定的疾病和症状治疗方面是有明显的。
例如,在慢性疼痛的治疗中,一些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建议使用针灸进行辅助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此外,在一些慢性疾病治疗方面,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也被证明具有显著的疗效。
针灸临床研究规范_续1_杜巍
针灸临床研究规范(续1)(世界卫生组织,1995年出版)4.3 针灸的性质特点针灸是在东方哲学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中医的一个分支,这种哲学主张用整体的方法来调整身体的平衡。
当然针灸存在着不同的学派,各自有自己的理论原则。
在有关针灸的任何研究中,都必须优先考虑尊重这些理论原则。
研究的针灸学派不同,这些原则也可能随之而有所不同。
为达到这一目的,当策划、准备、实施研究项目时,研究人员应当充分地表达出针灸的传统知识与经验。
一个好的针灸临床研究项目应当在理解并结合传统与现代医学知识的过程中实施完成,传统与现代医学的诊断标准都可以使用。
4.4 临床研究(1)目的针灸可以用作:①一种治疗介入方式,包括用于康复治疗;②一种预防与保健介入方式。
据此而言,进行针灸的临床研究以帮助指导:①开业医师选择治疗方法;②病人决定是否选取针灸作为一种疗法;③卫生保健的决策者们制定政策。
针灸的临床研究对于其它的卫生专业人员以及科学界人士也是有益的,因为这种研究对于他们的工作也可以提供很好的启发。
(2)研究项目的选择研究项目的选择除了科研方面的考虑外,还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研究结果对于改善公众健康的潜在价值,以及有关地方流行病方面的考虑。
研究项目的科学认可以及使用替代方法的可行性都应得到考虑。
可以通过研究评价来为传统经验提供新的科学依据;也可以通过研究来证实针灸穴位新的适应症或证实新的配穴方法的疗效;还可以研究比较不同穴位的疗效或多组穴位的疗效;可以分析研究多种针法以比较其效力。
4.5实验室研究针灸的相关实验室研究可以为针灸临床研究的准备与实施提供有用的想法并起着一种参考作用。
4.6动物研究进行动物研究目的在于(1)研究针灸用于兽医治疗;(2)进行基础研究。
有些情况下动物实验并不适用于人类的状况。
4.7教育通过办班学习的形式来向职业卫生工作者宣讲针灸及针灸研究的知识,将极大地有助于各方面在改善针灸临床研究中所尽的努力。
有关针灸临床疗效及针灸临床研究结果的丰富信息对广大公众也将是十分有益的。
灸疗器具 企业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灸疗器具企业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灸疗器具是指一种常用于中医灸疗的器具,通过施以燃烧草药或物质,使其产生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给人体特定穴位以达到治疗目的。
灸疗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致力于探讨和总结灸疗器具的企业标准。
灸疗器具的企业标准对于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制定明确的标准,可以规范灸疗器具的设计、制造和质量控制流程,从而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文章将首先对灸疗器具进行定义和分类,明确其范畴和特点。
接着,重点讨论灸疗器具的设计要点,包括外形设计、材料选用等方面,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同时,还将探讨灸疗器具的制造和质量控制,介绍相关的制造工艺和检验方法,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在结论部分,将对灸疗器具的标准进行总结,并讨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现有标准的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对灸疗器具标准的建议和展望,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文章旨在为灸疗器具企业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灸疗器具行业的规范发展,提升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
同时,也为相关研究人员和从业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灸疗器具企业标准的参考资料。
通过阐述灸疗器具企业标准,希望能进一步推动灸疗技术的应用和传播,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加科学和安全的治疗选择。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和阐述灸疗器具的企业标准:1. 引言:介绍本文的背景和目的,概述灸疗器具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1.1 概述:简要介绍灸疗器具的定义和分类,提出灸疗器具企业标准的必要性。
1.2 文章结构:明确本文的整体结构和各章节的内容安排,引导读者理解文章的发展思路。
1.3 目的:阐述制定灸疗器具企业标准的目的和意义,为后续章节的讨论奠定基础。
2. 正文:详细介绍灸疗器具的设计、制造和质量控制,并提供相应的企业标准。
全国针灸标准
全国针灸标准针灸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医学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为了规范针灸技术的操作、提高针灸治疗效果,我国制定了全国针灸标准。
这些标准涉及针灸技术操作规范、腧穴主治、针灸学通用术语、针灸临床实践指南、针灸科研管理规范、针灸教育标准以及针灸仪器标准等方面。
一、针灸技术操作规范针灸技术操作规范是针灸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针灸技术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在操作规范中,详细阐述了针灸针的规格、适用范围、消毒方法以及针灸疗法的禁忌症等。
此外,还针对不同的疾病和穴位,给出了具体的针灸操作方法和时间。
二、腧穴主治腧穴是针灸治疗的关键部位,不同腧穴主治不同的疾病。
腧穴主治标准规定了各个腧穴的主治疾病和作用机制,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参考依据。
在标准中,不仅列出了常见的腧穴和其主治疾病,还详细描述了腧穴的定位方法和进针深度等。
三、针灸学通用术语针灸学通用术语是针灸学术交流的基础,统一术语有利于减少误解和误导。
在针灸学通用术语标准中,定义了常用的针灸术语和概念,如“气穴”、“经脉”等。
此外,还对一些特殊的概念和术语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四、针灸临床实践指南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是为临床医生提供的一套实用的指导原则,它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涵盖了针灸治疗的各种疾病。
指南中包括了针灸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治疗方案、疗效评估等内容,为医生提供了全面的参考。
五、针灸科研管理规范针灸科研管理规范是为了促进针灸科学研究工作的规范化、提高研究质量而制定的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针灸科研项目的申请、实施、结题等全过程的管理要求和方法,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六、针灸教育标准针灸教育标准是为了提高针灸教育质量而制定的规范。
它规定了针灸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师资队伍等方面的要求。
在教育标准中,强调了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确保培养出的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七、针灸仪器标准针灸仪器是进行针灸治疗的重要工具,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
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临床试验规范
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临床试验规范(2009版)根据《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6号)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5号)(以下简称《规定》)的要求并结合中医针灸类治疗产品的特点,为指导该类产品临床试验方案的制定和规范技术审查工作,特制定本规范一、规范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管理类别为Ⅱ-6827的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
凡有附带功能的仪器(如:附带处方功能),其附带部分另行规定。
二、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的定义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是以中医针灸经络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体经络穴位进行探测或通过刺激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有助于临床治疗的仪器设备的统称。
注:自创穴位、经络等不符合中医传统理论的应提供充分科学证据。
三、仪器命名仪器名称应体现该仪器的技术特征,作用方法和途径,命名规范为:仪器名称=技术特征+途径/方法+“治疗仪”/“针刺仪”。
如“激光穴位治疗仪”、“电热针穴位治疗仪”、“红外炙(治)疗仪”等。
四、临床试验设计(一)不同分类的临床试验要求1.利用针灸原理开发的新的针灸类器械或在原针灸治疗仪器基础上扩大适应症:应证明其对特定疾病、证候或症状的治疗优于传统针灸治疗,或非劣于传统针灸治疗,但同时具有临床使用价值的优势。
2.在原针灸治疗仪器基础上,以提高疗效或安全性为目的改进的针灸类器械:应证明其疗效或安全性能优于改进前的器械。
3.开发和已上市仪器功能主治相同的仪器:应通过临床试验验证该仪器非劣于已上市的仪器或具有同样的安全性、有效性。
(二)关于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1.应在以中医针灸经络理论为基础的指导下进行科学设计,能够说明仪器疗效和安全性,试验设计应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2.试验开始前,申请人和研究者共同制定临床试验方案,该方案应由研究者和申请人共同商定并签字,经伦理委员会审批后方可实施。
3.临床试验方案应包括:⑴临床试验应当在两家以上(含两家)临床试验机构中进行,同一研究方案的研究机构不少于两家(含两家)。
中医科研机构仪器设备管理办法(试行)
中医科研机构仪器设备管理办法(试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1987.07.07•【文号】•【施行日期】1987.07.07•【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中医科研机构仪器设备管理办法(试行)(1987年7月7日国家中医管理局发布)为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合理购置仪器设备,提高使用率,充分发挥其作用,使之更好地为中医药科研、医疗、教学服务,以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宗旨是为科研、教学、医疗工作服务,应讲究实效,择优供应,重点装备,兼顾一般,综合平衡。
坚持大型、贵重仪器专管共用的原则。
第二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应该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物资财务政策,发扬勤俭办事业的精神。
院(所)领导要加强对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处理。
第三条纳入固定资产的仪器设备系指单价在100元以上,使用期在一年以上者的非消耗性的物品。
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系指:一、国家科委颁布的23项科研仪器。
二、其它万元以上的临床、教学、科研等仪器设备。
第四条对现有仪器实行院、所、室三级管理,根据各部门的职责,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第二章管理机构第五条各院(所)应设立仪器设备的专职管理机构。
根据各单位的情况可设处、科、组或专人。
第六条仪器设备管理机构在院(所)领导下进行工作。
第七条仪器设备管理机构的人员,要选择热心为中医科研、教学、医疗工作服务,并熟悉器材业务,又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人员担任。
第三章仪器设备管理机构职责及管理工作第八条仪器设备管理机构承担院(所)的科研、医疗、教学所需仪器设备的管理、供应及维修任务。
第九条作好供应工作:一、根据经费、技术能力情况,经有关专家论证,编制出切实可行的仪器设备购置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经领导审批后实施,以避免重复购置和积压。
二、对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购置,先提出申请报告,其内容为:理由,用途,使用率的预测,生产仪器的厂家,规格型号,同类产品性能比较,基建和安装条件,使用的技术人员情况,估价等。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针灸技术的操作规范与安全性评估方法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针灸技术的操作规范与安全性评估方法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确保针灸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讨论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针灸技术的操作规范与安全性评估方法的相关内容。
针灸技术的操作规范是保证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基础。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的操作规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针具选择:针具应具备良好的质量,包括材质、尺寸、精度等方面。
不同治疗目标和具体操作需要选择合适的针具。
2. 针刺部位选择:根据病情、病证和治疗目标选择合适的针刺部位。
针刺部位应符合解剖学知识,并避开风险部位。
3. 针刺深度和角度:根据不同治疗目标和针刺部位选择合适的针刺深度和角度。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针刺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针刺手法:根据不同治疗目标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针刺手法。
常用的针刺手法包括平针、竹叶针、推针等,操作时要注意手法的正确性和协调性。
5. 针刺时间:根据不同治疗目标和具体操作需要选择合适的针刺时间。
在治疗过程中要掌握适宜的针刺时间,避免过长或过短的刺激时间。
安全性评估是保护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的安全性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针刺前评估:在进行针刺治疗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病史、体质等进行全面评估。
特别是对于存在风险因素的患者,应特别注意评估其适应性和安全性。
2. 针刺操作评估:在针刺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反应和情况对针刺操作进行实时评估。
包括针刺部位的刺痛程度、出血情况、针具的稳定性等方面的评估。
3. 针刺后评估:针刺治疗结束后,医生需要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估。
及时记录和观察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对于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4. 不良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强调对针灸治疗中的不良事件进行监测和报告。
医生需要及时记录和报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以提高针灸治疗的安全性。
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制定及其评估规范
针头疗法临床实践指南和评估规范。
关于制定和评估针头疗法临床实践规则的任务,考虑各方面的全面范围至关重要。
这项任务要求采取深刻和系统的办法,确保准则和评估准则的详尽和彻底。
在编写本报告时,我们将探讨执行这项任务时应考虑的基本原则和重要因素。
必须依靠针头治疗领域有信誉的资源和专门知识。
准则应基于经证明在临床环境中行之有效的确凿证据和最佳做法。
这将需要彻底审查现有的文献、临床试验和专家意见,以确保准则符合最新情况,并反映该领域的知识现状。
准则还应考虑到使用针头疗法的各种病情和病人裙体。
这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慢性疼痛、肌肉骨骼疾病、神经病症和精神健康问题。
必须考虑到每个病人的个人特点,并调整准则以满足他们的具体需要。
除临床方面外,考虑针头疗法对文化和伦理的影响也很重要。
这可能包括知情同意、病人自主性以及进行治疗的文化背景等问题。
应将这些因素纳入准则,以确保这些因素对接受治疗的病人的需要和价值观敏感。
为了确保准则在临床环境中切实可行和可行,必须与针头疗法领域的从业者和利益攸关方接触。
这可能包括开展调查、重点小组或访谈,以收集对准则的反馈并在必要时作出调整。
一旦制定准则,就必须制定一套评估准则,以确保准则得到有效执行。
这可能包括诸如病人结果、安全指标、遵守准则和病人满意程度等衡量标准。
应定期进行评估,以监测准则的影响并作出必要的调整。
制定和评估针头疗法临床实践指南和评估规范是一项复杂和多方面的工作,需要全面和系统的方法。
通过考虑针头疗法的临床、文化和伦理方面,并与该领域的利益攸关方接触,有可能制定既有效又对患者需要敏感的准则。
可以利用定期评估确保准则得到有效执行,并作出必要调整。
基于循证医学方法的针灸治疗临床实践指南
基于循证医学方法的针灸治疗临床实践指南循证医学是以科学方法为基础,结合临床经验和患者价值观,通过对现有临床研究证据进行评价和整合的一种医学研究方法。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也可以应用循证医学方法来制定临床实践指南,从而提供指导针灸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基于循证医学方法制定的针灸治疗临床实践指南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开展针灸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首先,循证医学方法的针灸治疗临床实践指南需要对相关针灸疗法进行全面的系统评价和分析,包括针刺、艾灸、拔罐、刮痧等常用的针灸疗法。
通过收集和整合大量的临床试验和研究,筛选出高质量的临床证据,以确保指南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这些证据应包括针灸治疗的疗效评价、安全性评价、剂量与疗程的优化、适应症和禁忌症的界定等方面的内容。
其次,针灸治疗临床实践指南需要明确标识出特定疾病或病症的针灸治疗方案和操作规范。
这些方案应基于现有临床证据,并结合临床医生的经验和专业判断,制定出符合循证医学方法的治疗指南。
方案中应包含针灸疗程、穴位的选择及刺激技法的应用,以及疗效的评估标准等,旨在提供给临床医生一套系统化的操作指南,帮助他们实施有效的针灸治疗。
此外,针灸治疗临床实践指南应明确指导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法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时,如何综合考虑患者的特点和需求。
因为不同个体在面对相同疾病时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病理机制和临床特点,因此,临床医生应结合循证医学方法提供的指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针灸治疗临床实践指南还应注重针灸治疗的安全性和副作用的监测。
特别是在长期治疗中,应及时观察和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以便进行风险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基于循证医学方法的针灸治疗临床实践指南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规范和个体化的治疗指导,提高针灸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同时,通过持续的更新和修订,可以不断适应临床实践的进展和新的研究证据。
中医经络检测仪产品技术要求shenxin
中医经络检测仪适用范围:适用于医疗机构进行中医经络的提示性检测。
11型号SHXK-J1-200F-B.SHXK-J1-200F-C1.2 划分说明SHXK:身心康拼音首字母J1:经络拼音首字母200:设计序列号F:产品代号B/C:规格分类编号1.3 组成检测仪由经络手穴检测单元(含电源适配器)、数据线、计算机(包含显示器、键盘、鼠标)、工作台(含机柜、桌面、不间断电源、机柜插座、万年历)组成2性能指标2.1 工作条件2.1.1 环境温度:10°C~35°C;2.1.2 相对湿度:30-75%;2.1.3 大气压:86kPa-106kPa;2.1.4 电源交流电压220V;频率:50Hz;2.2 外观与结构2.2.1 检测仪的各组成部分的表面应整洁,色泽均匀。
无明显划伤、伤斑等缺陷。
各种标志清晰正确。
工作状态、工作模式显示应明确。
2.2.2 紧固件应无松动。
各调节控制件应操作灵活、可靠。
计算机、经络手穴检测单元之间用数据线连接,应连接可靠,接触良好。
2.3 功能工作时,被测人双手放在经络手穴检测单元上,依次检测被测人的相应的二十四个经络反射区的导电量。
将各反射区所测值传送进计算机,计算机收到采集数据后,显示人体经络的变化趋势。
2.4 功能性指标2.4.1 稳定性:检测单元空载输出电压:直流7.75V±03V o2.4.2 重复性:检测仪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变异系数CV≤14%°2.5 经络手穴检测单元与患者皮肤接触部分的材料为不锈钢和聚氯乙烯塑料,不锈钢应符合≪YY∕T0294.1-2005外科器械金属材料第一部分:不锈钢》标准中表2要求,聚氯乙烯塑料应符合《GB15593-1995输血(液)器具用软聚氯乙烯塑料》标准中表3、表4要求;2.6 安全性指标应符合GB9706.1-2007《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及GB9706.15-2008《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1.并列标准:医用电气设备系统安全要求》的要求;电气安全基本特征见附录A o2.7 环境试验检测仪的环境试验应符合GB/T14710-2009《医用电器设备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的要求及附录B02.8 电磁兼容要求电磁兼容全面执行《YY0505-2012医用电气设备-第1-2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并列标准:电磁兼容-要求和试验》标准要求。
中医科理疗设备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医理疗设备的管理,确保设备安全、有效运行,提高中医理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中医理疗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针灸设备、推拿设备、拔罐设备、中频治疗设备等。
第三条中医理疗设备的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二、设备采购与验收第四条设备采购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确保设备质量。
第五条设备采购前,应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同类设备的技术参数、性能、价格等信息。
第六条设备采购后,应由专人负责验收,验收内容包括设备外观、性能、附件、说明书等。
第七条验收合格后,设备应立即投入使用,并做好登记备案。
三、设备使用与维护第八条设备使用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设备操作规程,确保操作安全。
第九条设备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得擅自改变设备设置。
第十条设备使用人员应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
第十一条设备维护保养应按设备使用说明书和保养计划进行,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第十二条设备维护保养内容包括清洁、润滑、紧固、调整等。
第十三条设备维修应由专业人员进行,非专业人员不得擅自拆卸设备。
第十四条维修后,应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维修质量。
四、设备档案管理第十五条设备档案应包括设备采购、验收、使用、维护、维修等全过程记录。
第十六条设备档案应分类存放,便于查阅和管理。
第十七条设备档案应定期进行整理和归档,确保档案完整、准确。
五、设备安全与应急处理第十八条设备使用过程中,应确保用电安全,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第十九条设备使用人员应熟悉应急处理流程,如遇设备故障或安全事故,应立即采取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第二十条设备安全检查应定期进行,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二十一条设备使用人员应参加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六、设备报废与更新第二十二条设备达到报废标准或因技术落后需要更新时,应按规定程序进行报废或更新。
第二十三条报废设备应由专人负责处理,确保报废设备不流入市场。
中医灸疗设备注册审查指导原则
中医灸疗设备注册审查指导原则
中医灸疗设备注册审查指导原则
中医灸疗作为我国的传统中医疗法之一,自古以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目前市场上出现了种类繁多的中医灸疗设备。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权益,相关管理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注册审查指导原则,以规范中医灸疗设备的生产和销售。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重要要点:
一、设备安全
中医灸疗设备是一种医疗器械,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标准。
设备的生产商应该具有相关的资质和技术,生产设备必须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设备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检测和认证,检测合格后才能上市销售。
消费者在购买时应注意查看设备的相关证明。
二、临床效果
中医灸疗设备的临床效果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生产商必须提供相应的临床试验数据,以证明设备的疗效。
必要时需要由权威机构进行临床评价。
在销售过程中,应该明确告知消费者设备的治疗效果和使用方法。
三、操作简便
中医灸疗设备应该设计操作简便,易于使用。
使用说明书必须详细准确,方便用户使用。
消费者在购买之前应该进行试用和操作指导。
四、售后服务
中医灸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故障和问题,因此售后服务非常重要。
设备的生产商或销售商应该提供保修服务和技术支持,确保设备使用的顺畅和安全。
以上是中医灸疗设备注册审查指导原则的几个重要要点,希望生产商和消费者能够认真遵守,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权益。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及评估方法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及评估方法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针灸的临床效果和保证患者的安全性,循证医学的方法被引入到针灸临床实践中。
针灸的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将指导针灸治疗的应用,规范针灸的操作和预防潜在的风险。
本篇文章旨在介绍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及评估方法。
一、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1.明确指南的目标:在制定针灸的循证临床实践指南之前,需要明确指南的目标。
例如,指南可能旨在提供针灸治疗的最佳实践建议、规范针灸的操作和风险管理,或者改善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
2.建立指南制定组:由于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需要搜集和评估大量的相关研究资料和证据,建立一个专门的指南制定组是很重要的。
指南制定组应当包括临床医生、研究人员、统计学家和临床实践专家。
3.收集证据:循证医学的特点是依赖于大量的研究证据。
指南制定组需要搜索并收集与针灸治疗相关的相关文献和研究资料。
这些资料可以包括世界各地的研究论文、系统评价、临床试验等。
4.评估证据的质量:在收集到足够的证据之后,指南制定组需要评估这些证据的质量。
评估证据的质量可以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如Cochrane合作网的等级证据评价系统。
通过评估证据的质量,可以排除质量较低的研究,确保指南的可靠性。
5.制定指南建议:根据评估的证据,指南制定组应提出相关的指南建议。
这些建议应该基于证据的强度和可靠性。
建议应明确、具体而且易于操作。
二、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评估方法1.内容评估: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内容评估是确保指南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的重要环节。
内容评估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对指南进行逐条评估,并根据其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提出修改意见。
同时,也可以组织专家会议,邀请相关专家对指南的内容进行讨论和修订。
2.外部评估:外部评估是对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独立评估和验证。
外部评估可以通过邀请独立的专家组织、卫生管理机构或学术组织进行。
评估的内容包括指南的可操作性、可行性、推广性和有效性等。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的评估方法与指导原则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的评估方法与指导原则循证医学是指采用科学严谨的方法评估医疗健康干预手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便为临床决策提供最可靠的证据支持。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为了提高针灸的临床实践水平,循证针灸临床实践的评估方法与指导原则逐渐被重视和研究。
本文将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将循证针灸临床实践的评估方法与指导原则进行探讨。
首先,循证针灸临床实践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系统评价和临床试验。
系统评价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已有的临床试验数据,以获得关于特定治疗方法的最可靠的证据。
在进行系统评价时,应遵循严格的方法学要求,包括明确的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合适的研究设计、优质的研究方法、严格的数据分析和透明的结果报告。
临床试验是指在临床环境中进行的一系列实验,以评估特定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随机对照试验是最常用的临床试验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治疗组和对照组,以消除干扰因素的影响。
在进行临床试验时,应严格遵循伦理原则,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其次,在循证针灸临床实践中,指导原则包括治疗目标的确定、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评估标准的制定。
治疗目标的确定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求,明确治疗的目的和目标。
在循证针灸临床实践中,治疗目标一般分为缓解症状和根治疾病两个方面。
治疗方案的选择是基于循证医学的证据,结合患者的个体特征和临床实践经验,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和操作技术。
评估标准的制定是根据临床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以评估针灸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症状缓解情况、生活质量改善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此外,循证针灸临床实践还需要关注针灸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针灸作为一种医疗手段,应该始终以患者的安全为首要考虑。
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应严格遵循针灸的操作规范,确保针刺的准确和安全。
同时,还应注意针灸治疗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培养针灸医师的专业素养和开展针灸科学研究,以提高针灸的临床实践水平和推动针灸的现代化发展。
针灸科设备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针灸科设备的管理,确保设备安全、高效、经济地运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针灸科所有设备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针灸治疗仪、电针仪、红外线治疗仪、微波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热敷仪、牵引床、按摩床、艾灸器等。
三、设备管理部门及职责1. 设备管理部门:由针灸科主任担任,负责本制度的具体实施和监督。
2. 设备管理员:由针灸科指定的专人担任,负责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和保养。
3. 职责:(1)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的采购、验收、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保养、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2)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3)负责设备的维修和更换,及时上报设备故障;(4)对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正确操作设备;(5)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使用、维护、维修等情况;(6)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为设备采购、更新提供依据。
四、设备采购与验收1. 设备采购:(1)根据针灸科发展需要和临床需求,制定设备采购计划;(2)采购前进行市场调研,选择性能优良、价格合理的设备;(3)采购过程中严格执行采购程序,确保采购过程的公正、透明。
2. 设备验收:(1)设备到货后,由设备管理员组织验收;(2)验收内容包括设备的外观、功能、性能、配件等;(3)验收合格后,办理入库手续,建立设备档案。
五、设备使用与维护1. 设备使用:(1)设备使用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设备使用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安全;(3)设备使用完毕后,及时关闭电源,保持设备整洁。
2. 设备维护:(1)设备管理员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2)发现设备故障,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进行维修;(3)对设备进行定期清洁、消毒,保持设备卫生。
六、设备维修与更换1. 设备维修:(1)设备出现故障,设备管理员及时上报;(2)维修人员根据设备故障情况,制定维修方案;(3)维修过程中,确保设备安全,避免对设备造成二次损害;(4)维修完成后,进行验收,确保设备恢复正常运行。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证据评级和推荐等级体系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证据评级和推荐等级体系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是基于系统综述和临床试验等循证医学研究方法,结合针灸治疗中的经验和专家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而规范的针灸治疗方案。
为了确保指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必须对其中的证据进行评级,并为不同的治疗建议提供相应的推荐等级。
评级体系是指根据研究证据的质量和可信度,对其进行分级,以反映证据的可靠程度。
推荐等级体系是根据评级结果,为不同的治疗建议提供推荐级别,以指导临床实践。
在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常用的证据评级体系包括GRADE(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和Oxford Centre for Evidence-Based Medicine(OCEBM)等。
GRADE评级体系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指南领域的方法之一。
根据该评级体系,证据的质量被分为高、中、低和极低四个等级。
具体而言,高质量的证据意味着我们在真实世界中对治疗效果有很高的信心,中等质量的证据意味着我们对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信心,低质量的证据意味着我们对治疗效果的信心很有限,极低质量的证据则意味着我们对治疗效果的结论很不确定。
此外,GRADE评级体系还考虑了其他因素,如效应量的大小、证据的一致性、证据的直接性和间接性等。
OCEBM评级体系则将证据的质量分为1到5个等级,其中1级为最高级别,5级为最低级别。
该评级体系考虑了研究设计的合理性、研究结果的一致性、证据的直接性和间接性等因素。
与GRADE评级体系相比,OCEBM评级体系更加简洁,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存在主观性的风险。
在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评级体系的使用需要结合具体的临床实践情况和针灸疗效评价指标。
在对证据进行评级的过程中,通常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研究的设计和方法、样本量、结果的一致性和可信度等关键因素,并进行适当的数据分析和综合评估。
针灸临床试验设计与质量控制
• -----------------(《针灸临床研究方法指南》,1995)
(二)针灸临床试验的研究方法
• 1、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 2、队列研究
• 3、病例对照研究
• 4、单个病例研究
二、针灸临床试验(RCT)的设计
• (一)研究的类型 • 1、效力研究(efficacy research)
• 指干预措施在理想条件下能达到的最大期望作用。效力强调的是给 予治疗措施最优实施条件,尽量保证受试者依从性。
举例2
• 试验对象:15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和特发性慢性疲劳患者 • 试验目的:通过比较体针、Sa-am针刺和常规护理分析针刺治疗 慢性疲劳症状的效果和安全性 • 试验设计:多中心随机对照、开发性实验 • 分组: • 所有组别患者允许使用其他形式的治疗,包括针刺、艾灸、中药、 物理治疗、常规药物、非处方药、营养补充剂、运动疗法。
• 纳入前病人相关的病史和治疗情况
• 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 为保证结果的准确,一般将有并发症、病情复杂、病情太重或太轻 者作为排除对象; • 制订排除标准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 年龄 • 合并症 • 女性特殊生理期或生育愿望 • 病因、证型、病期、病情程度、病程 • 既往病史、过敏史、治疗史、家庭史 • 鉴别诊断
举例:
• 2.心绞痛诊断标准 • 根据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学会(ACC/AHA)2007年联合 颁布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2007年颁布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慢性稳定 性心绞痛诊断标准 • 3.纳入标准 • (1)符合ACC/AHA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标准; • (2)35岁≤年龄≤80岁,男女均可; • (3)发病时间3个月及其以上,且近一个月每周发作次数大于 或等于2次; • (4)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临床试验规范(2009版)根据《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6号)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5号)(以下简称《规定》)的要求并结合中医针灸类治疗产品的特点,为指导该类产品临床试验方案的制定和规范技术审查工作,特制定本规范一、规范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管理类别为Ⅱ-6827的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
凡有附带功能的仪器(如:附带处方功能),其附带部分另行规定。
二、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的定义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是以中医针灸经络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体经络穴位进行探测或通过刺激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有助于临床治疗的仪器设备的统称。
注:自创穴位、经络等不符合中医传统理论的应提供充分科学证据。
三、仪器命名仪器名称应体现该仪器的技术特征,作用方法和途径,命名规范为:仪器名称=技术特征+途径/方法+“治疗仪”/“针刺仪”。
如“激光穴位治疗仪”、“电热针穴位治疗仪”、“红外炙(治)疗仪”等。
四、临床试验设计(一)不同分类的临床试验要求1.利用针灸原理开发的新的针灸类器械或在原针灸治疗仪器基础上扩大适应症:应证明其对特定疾病、证候或症状的治疗优于传统针灸治疗,或非劣于传统针灸治疗,但同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优势。
2.在原针灸治疗仪器基础上,以提高疗效或安全性为目的改进的针灸类器械:应证明其疗效或安全性能优于改进前的器械。
3.开发与已上市仪器功能主治相同的仪器:应通过临床试验验证该仪器非劣于已上市的仪器或具有同样的安全性、有效性。
(二)关于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1.应在以中医针灸经络理论为基础的指导下进行科学设计,能够说明仪器疗效和安全性,试验设计应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2.试验开始前,申请人与研究者共同制定临床试验方案,该方案应由研究者与申请人共同商定并签字,经伦理委员会审批后方可实施。
3.临床试验方案应包括:⑴临床试验应当在两家以上(含两家)临床试验机构中进行,同一研究方案的研究机构不少于两家(含两家)。
⑵对照组的选择:①对于市场上尚未出现的治疗仪器,或扩大适应症的治疗仪器,必须与公认规范的传统针灸治疗方法对照。
②在原针灸治疗仪器基础上改进的器械,对照应选择改进前的器械。
③开发与已有上市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功能主治相同的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必须与已上市仪器进行对照,对照仪器的效应不应低于空白对照效应。
⑶样本量:①对于市场上尚未出现的针灸类仪器,其疗效非劣于或优效于传统方法治疗,样本量应根据统计学原则计算,并结合安全性评价的考虑。
②在原仪器基础上,以提高疗效或安全性为目的改进开发的仪器,要证明其疗效优于改进前的仪器。
样本量应根据统计学原则计算,每中心试验组最低样本量不少于30例。
③与已上市仪器功能主治相同的仪器,应证明其疗效非劣于已上市仪器,其样本量应根据统计学原则计算,每中心试验组最低样本量不少于30例。
④预期适应症中的不同的中西医病证,应分别根据统计学原则计算。
⑷盲法:应尽可能地采用盲法。
无法实现过程盲法时,应在盲态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结果评价。
⑸制定规范的治疗方案,要制定受试者的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
⑹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应当针对具体受试仪器的特性及所治疗疾病特点,选择公认的指标和评价体系进行科学设计。
⑺对临床试验的适应症、适用范围、禁忌症和注意事项应有明确的表述,对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和副作用应有相应的处理方案。
⑻设计统一的、规范的临床试验病例报告表、知情同意书和研究者手册等相关技术文件。
⑼数据资料应集中管理与分析,建立数据传递与核查程序。
⑽制订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方法,制订完善的仪器操作规范。
⑾制订临床试验的统计分析计划。
(三)临床试验总结报告临床试验总结报告应与试验方案一致,内容应包括:1.不同治疗组间的基本情况比较,以确定可比性。
2.随机进入各治疗组的实际病例数,分析中途剔除和脱落的病例及剔除理由。
3.采用正确的统计方法对临床试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并用文字、表、图及P值和/或95%的可信区间,表达各治疗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对不良事件的总结分析,对器械的安全性进行评价。
5.临床试验效果的综合分析及结论。
注:仪器预期用途的描述应体现到具体的中医病名、证候、症状及或西医病名。
如:“缓解轻中度膝骨关节炎(阳虚寒凝型)疼痛效果较好”,“协助治疗糖尿病(血瘀证)”(四)临床试验单位资质与资料保存1.临床试验参加单位应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专业科室。
2.承担该项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者必须具备该专业特长、资格和能力。
3.临床试验单位应保证将数据准确、完整、及时、合法地载入病例报告表。
4.临床试验完成后,主要研究者必须根据统计结果写出总结报告,签名并注明日期后送申请人。
病例报告表作为原始资料,作任何更正时不得覆盖原始记录,只能采用附加叙述并说明理由,由做出更改的研究者签名并注明日期。
5.承担临床试验医疗机构应当保存试验资料至临床试验结束后五年;申请人应当保存临床试验资料至仪器退市后五年。
附件:样本量设计的考虑(资料性附件)1.影响样本量的主要因素:在临床试验方案中应按照试验设计的目的和要求合理计算确定样本量的大小,以保证临床试验的结果科学、客观。
如果临床验证多个终点指标,应根据每个终点指标分别计算样本量,取其中最大值;如果临床验证多个适应症,应针对每个适应症分别设计样本量,取所有适应症例数之和。
样本量的估计要考虑以下因素的影响:⑴无效假设 H0和备择假设 H1。
⑵基于无效假设中的结果变量选择适当的统计检验方法。
⑶与标准治疗(对照组)相比,估计合理的效应大小d (组间治疗差异)。
⑶临床上可接受的等效界值Δ的确定。
⑷设定显著性水平和统计效能(α, β), 单侧或双侧检验。
⑸样本量计算公式。
⑺考虑失访和脱离病例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临床实际的病例数应在计算样本量的基础上,再适当的增加一定比例的样本。
样本量计算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⑶、⑷”的不确定。
对于组间治疗差异d,应从文献资料中获得,如果目前的文献中缺少高质量的数据可供参考,则可以根据临床实践经验或预试验结果确定,以用来估计两组间合理的效应大小d (组间治疗差异)。
如果在临床试验设计时,确无可靠的对照治疗信息(即无法准确估计疗效差异d时),样本量的大小应至少满足安全性的考虑,即要保证能够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可能存在的、小概率的安全性问题。
等效界值Δ需由临床专家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考虑确定。
若Δ选大了,可能会将疗效达不到要求(疗效劣于对照治疗)的医疗器械判断为非劣效或等效而推向市场;若Δ选小了,则可能埋没一些本可推广(疗效与对照治疗实质等同)的医疗器械。
两个率(定性数据)比较时,Δ一般不超过15%;两个均数(定量数据)比较时,Δ可取临床指标1/5-1/2个标准差,或取阳性对照组优于安慰剂疗效的30%左右;(以上Δ值的选取标准仅供参考,设计时应根据临床实际意义讨论决定)。
2.不同分类仪器的样本量基本要求⑴开发与已有上市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作用原理及功能主治相同的仪器、疗效相似,试验设计类型应采取等效或非劣效试验。
样本量应根据统计学原理计算要达到试验预期目的所需的病例数。
此时,估计的与标准治疗(对照组)治疗效应差异d 应小于等效/非劣效界值Δ。
⑵ 新开发的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或在原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基础上改进所开发的针灸类仪器,要证明其疗效好于对照组的,试验设计类型为优效性试验。
其样本量应根据统计学原理计算要达到试验预期目的所需的病例数。
⑶ 若为诊疗仪器,诊断及治疗功能例数应分别计算。
3.样本量计算公式参考⑴ 主要疗效指标——定性优效性试验:0:0:10>-H ≤-H C T C T p p p p ()()()()111222121C T C C T T p p p p p p p p n -⎥⎦⎤⎢⎣⎡-+-+-=--βαμμ非劣效试验:∆≥-H ∆<-H C T C T p p p p ::10()()()()()111222121C T C C T T p p p p p p p p n --∆⎥⎦⎤⎢⎣⎡-+-+-=--βαμμ等效性试验:∆≤-H ∆>-H ∆-<-H C T C T C T p p p p p p ::;:10201()()()() 1112222121C T C C T T p p p p p p p p n --∆⎥⎦⎤⎢⎣⎡-+-+-=--βαμμ ⑵主要疗效指标——定量 优效性试验:0:0:10>-H ≤-H C T C T x x x x()2222121C T x x n -⎪⎪⎭⎫⎝⎛+=--σμμβα非劣效试验:∆≥-H ∆<-H C T C T x x x x ::10()() 2222121C T x x n --∆⎪⎪⎭⎫ ⎝⎛+=--σμμβα等效性试验: ∆≤-H ∆>-H ∆-<-H C T C T C T x x x x x x ::;:10201()22222121CT x x n --∆⎪⎪⎭⎫ ⎝⎛+=--σμμβα公式及变量说明:公式适用于治疗组与对照组样本量比为1:1,计算结果为每组至少需要例数()方差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合并标准正态分布的分位数定量指标疗效界值等效临床非劣效定性指标疗效目标值对照组试验组:::)(:2:::0::2σμx p p p p C T C T ∆+《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临床试验规范》编制说明一、规范制定的任务来源、背景和目的为了适应新的管理法规需要,结合既往中医医疗器械的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制定适合中医医疗器械产品的临床试验规范。
中医针灸类医疗器械产品,是中医医疗器械产品中研制多、历史久、数量多、应用广的产品,对临床许多疾病的治疗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因此制定“中医针灸类医疗器械产品的临床试验规范”为试点。
本规范旨在加强对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临床试验的管理,维护受试者权益,保证临床试验结果真实、可靠,提高中医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及审评的科学性。
主要内容包括临床试验的目的、意义,临床方案,临床试验的开展、临床试验的数据管理、统计,以及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的定义、命名等。
规范中未提及的部分参照国家相关法规。
二、规范制定的原则(一)法规性原则凡内容涉及现行的有关医疗器械注册规章,如《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局令第5号)》等相关文件,均遵循有关规定撰写。
(二)科学性原则临床试验方法的科学性是客观评价医疗器械效应的基本保证,本规范将撰写内容的科学性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原则之一。
(三)可行性原则规范的制订重视从国情实际出发,从中医针灸类产品当前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建议采用的临床试验方法、标准、指标等在当前国内临床实践中应具有可行性。
(四)前瞻性原则本规范在一段时间内对中医针灸类产品的临床试验具有指导意义,内容上有一定先进性,因而具有一定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