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习困难学生特点之二--情意特点
简述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征。
简述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征。
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一、学习障碍发展过程,反映了学习动机和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
一般来说,学习障碍儿童并不缺乏成功的动机,而且,许多学习障碍儿童都具备良好的学习自我意识。
但是,他们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往往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这些原本很有潜力的学习者由于自信心或主观努力不足等种种原因使得自己的学习目标、水平、自我效能等方面都落后于他人。
另外,由于每个学习障碍儿童的学习活动各不相同,导致了学习者无法按照常规的测验进行检查,也就很难判断出真正的学习障碍。
其次,通过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自我归因和自尊感之间的关系分析可以看出,学习障碍儿童的学习动机比较低下,自我效能感低下,缺乏正确的自我归因,不能充分肯定自己的能力和努力。
而且,他们大多数对自己的能力持怀疑态度,有时甚至会自我责备,贬低自己的能力。
学习障碍儿童的学习自我意识过强,与他们在自尊方面存在的弱点互为因果。
对学习自我意识极强的学习障碍儿童而言,如果采用威胁、劝告、命令或惩罚的手段去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就会使他们的注意力和主动性受到压抑,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
有的同学能够认识到自己有问题,那么,自然有利于治疗。
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常常遇到部分患者及其家长对医务人员不信任,产生了抵触情绪,结果事倍功半。
这样既耽误了病情,又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二、根据不同的学习障碍的类型来分析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障碍。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了解学习障碍的类型和表现,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在我们的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学习成绩的落后。
当然,其他的学习障碍还包括字迹潦草,对作业马虎,粗心大意等等。
这些障碍往往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1。
学习成绩落后不少同学只是凭着爱好去学习,甚至被逼迫着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缺乏主动探索知识的积极性,造成成绩差,缺乏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和勇气。
老师年度总结学生特点
老师年度总结学生特点引言一年即将过去,回顾这一年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不禁要总结一下学生们的特点。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学习上有各种不同的特点和表现。
通过观察和了解,我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学生特点,并有一些启发与发现,现在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1. 学生特点之个性多样在我的班里,我有多个不同性格的学生,有内向的、外向的、活泼的、安静的等等。
个性多样性给我的工作带来了挑战,也给我的工作增添了乐趣。
与此同时,个性多样性也提醒我,每个学生都应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来发展潜能。
2. 学生特点之学习态度在学习中,努力与懒散是学生们最常见的两种态度。
一些学生非常认真地对待学习,他们努力学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问问题。
然而也有一些学生,对学习持有消极态度,他们缺乏动力,对学习缺乏兴趣。
作为老师,我不仅要鼓励和帮助那些努力的学生,也要关注那些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学生特点之合作能力合作能力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在我的班级中,我鼓励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我发现一些学生很擅长合作,他们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分享资源,互相帮助,达到共同的目标。
然而,也有一些学生对于合作产生抵触,他们更喜欢独立完成任务。
这提醒我,我需要引导学生们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帮助他们培养合作能力。
4. 学生特点之自我意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特点与优势,并希望得到认可和尊重。
一些学生非常自信,他们积极表现自己,乐于接受挑战。
而有些学生则缺乏自信,他们害怕失败,缺乏表达自己的能力。
作为老师,我应该倾听每个学生的声音,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特长,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5. 学生特点之适应能力学生们的适应能力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面对变化和挑战时。
我注意到一些学生能够快速适应新的环境和要求,他们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与帮助策略
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与帮助策略学习困难儿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学习障碍。
这些儿童在不同学科的学习中可能会出现识字困难、计算困难、听写困难等问题。
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与帮助策略是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
一、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方面。
首先,认知方面。
学习困难儿童在认知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可能在注意力、记忆、思维灵活性等方面表现较弱。
例如,他们可能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学习内容难以持久记忆,思维缺乏灵活性。
其次,情绪方面。
学习困难儿童可能会陷入焦虑、沮丧、自卑等负面情绪中。
由于学习上的困难,他们可能会产生自我否定的想法,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
这种情绪的产生会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最后,行为方面。
学习困难儿童的行为表现可能会受到影响。
例如,他们可能会出现学习逃避的行为,不愿参与课堂活动;也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动的行为,难以保持安静。
二、帮助学习困难儿童的策略为了帮助学习困难儿童克服困难,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了解每个学习困难儿童的具体情况。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观察和测试等方式来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和学习特点等。
只有对每个学生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和课堂指导。
其次,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习困难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学策略。
例如,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导和指导,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练习和机会来巩固知识。
再次,培养学习困难儿童的学习动机和积极心态。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以及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心态。
只有学生内在地愿意去面对困难和挑战,才能更好地克服学习困难。
最后,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困难儿童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一个安全、支持和开放的学习环境。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创设合理的课堂氛围、灵活多样的学习任务和与学生积极互动等方式来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支持。
班主任工作总结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与个性特点
班主任工作总结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与个性特点班主任是学生的引路人和关爱者,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与个性特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总结我担任班主任期间的工作,并探讨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与个性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空间。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学习困难是每个学生都可能面临的问题,而班主任应该成为学生们的倾听者和解决者。
在我担任班主任期间,我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学习困难,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他们。
首先,我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
每周我会组织一次班会,集中讨论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倾听他们的心声。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在个人面谈时向我提出问题和困惑,确保他们能够毫无保留地与我交流。
其次,我注重个别辅导。
面对不同的学生学习困难,我不仅要给予他们集体指导,更注重个别辅导。
通过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我能够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我还积极协调学科教师,寻求他们的帮助和支持。
班主任的工作是协调各科教师的工作,因此我与各科教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并及时向他们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以便他们能够在教学中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二、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和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在我的工作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在个性特点上的差异,并通过以下方式来关注和引导他们。
首先,我注重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通过仔细观察和与学生交流,我发现了他们在不同方面的优势和特点。
比如,有些学生对科学和实验非常感兴趣,我就积极帮助他们参加科学社团和实验课程,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
其次,我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心。
在班级活动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特长和个性,让他们担任相应的角色,展示自己的才华。
例如,对于具有艺术天赋的学生,我会邀请他们参与校内文艺演出,让他们有机会展现自己的优势。
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干预word精品文档5页
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干预学习困难(Learn Difficulties)是指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学生学习成绩明显落后的现象。
目前,这一概念尚不统一,又称为学习无能(Learn Disabilities)、学习障碍(Learn Disorder)、学习技能发育障碍(Academic Skill Development Disorder)等。
据调查,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比例是比较高的。
国外报道学龄儿童有3-28%存在某种程度和方式的学习困难问题,国内报道学龄儿童学习困难的检出率为17.4%。
面对这些学习困难学生,不同学科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其原因和规律,但往往只涉及学困生的某个具体方面的特点,而没有从深层次的心理上做全面的分析。
其实,学困生的问题绝不仅仅存在于功课学习和认知能力上,他们在注意、行为、同伴关系等方面同样有着很多的困难。
因此,做好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工作应建立在对他们心理状态的整体把握上。
一.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类型、不同年龄和不同原因导致的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可能不同。
但综合起来可以分为神经心理、认知心理、社会性发展和心理健康等方面。
这从美国学习困难联合会(简称NJCLD)1988年对学习困难所下的定义中也能体现出来:学习困难是多种异源性失调,表现为听、说、读、写、推理和数学能力的获得和使用过程中存在明显障碍,并伴随自我调节、社会知觉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问题。
(一)神经心理特点有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学生在多数复杂功能的神经心理测验中的成绩和脑功能指数值明显低于非学习困难学生。
在进一步分析各测验成绩的分布特征后发现,学习困难学生在言语理解、解决问题与推理和长时记忆等方面的能力受损。
(二)认知心理特点认知过程是个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对信息进行输入、储存、加工、提取的过程,其具体形式表现为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
而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能有效地对外界信息进行认知,因此,难以与外部环境构成动态的平衡关系。
浅析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
浅析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摘要: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同一班级内学生的个别差异与统一的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总有一部分学习比较落后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
现行的以分数为评判体系,升学为学习目标的教育让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加自卑,数量也不断增加,如何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教师面临的重大问题。
本文希望通过浅析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分析其成因,以寻求有效的教育对策,促进他们认知、情感和行为诸方面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学习困难;特点;成因学习困难在在业界被普遍接受的两种定义分别是美国研究者在20世纪初提出的学习障碍和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学业不良,无论是哪种定义都需要我们深层地挖掘学习困难的特点,以针对其采取措施,促进学习困难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本文从学习困难学生的智能发展特点、认知加工特点、情绪和动机特点以及行为特点进行分析,以期让教学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促进学习困难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一、智能发展特点学习困难的学生高级认知能力不足。
学习困难学生与学习优、中等生的智能结构相比,明显在言语、数理、思维、记忆、观察、空间和操作能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距,尤其是在高层次认知能力(言语、数理、思维能力)差距最大,低层次认知能力(观察与操作能力)方面差距较小。
学习困难学生高层次认知能力的不足,是导致他们学习困难重要的内部因素。
二、认知加工特点从信息加工论的观点看,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个体对外来知识信息接收、编码、储存、提取以及运用的过程。
学习困难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则表现出较多的障碍,如注意、记忆、问题解决等,这便是他们内部的学习障碍。
(一)注意学习困难学生的注意存在突出的问题。
注意是个体在认知加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可以分为保持注意、集中注意、选择性注意和分散注意。
不少研究发现,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明显的注意缺陷。
学习困难的学生注意加工的缺陷,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难以有效地接受知识信息,在对新知识加工的前期就产生了障碍,又由于在认知加工的整个过程中始终需要注意的参与,所以注意的缺陷也直接影响他们在信息加工过程中的效果与质量。
浅谈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
浅谈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近年来,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中小学生学习的知识难度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儿童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学校、家庭、社会给学生施加了许多压力,造成学生产生厌学、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久而久之会形成学业不良。
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是学校中不应被忽视的群体,为了帮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各个领域针对学困生现象进行了研究。
本文尝试着从学困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期望能对学生和家长提供一些指导,促进学困生的良好发展。
一、对学困生的理论界定一些传统观点认为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低下、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
这样的界定只是概括出学困生的部分表现,并没有揭示出学困生的实质问题。
随着对学困生问题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学困生问题的内涵。
依据国内比较公认的标准,将学困生界定为:无明显感官障碍,但实际成就与其智力的期望值存在显著差异的学生。
学习困难(1earningdisabilities)一词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家Kirk(1983)提出来的。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受认知心理学的影响,有关学习困难儿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认知过程方面。
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开始把研究视线伸向学习困难儿童的非认知领域。
对学习困难儿童的非认知因素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个性品质、行为特征和社会技能方面。
二、对学困生心理特点的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学困生自身特点和社会性因素两大方面。
其中学困生自身的特点包括认知方面的因素和行为因素,而社会性因素则来自于社会、学校和家庭几方面的影响。
1.学困生自身特点分析不可否认,人的智力在客观上是存在差异的,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对同样的学习内容的接受效果是存在差异的。
很多研究都证明了学困生在认知能力包括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缺陷。
也有研究表明学困生在元认知整体水平及各个维度上均落后于一般学生而且其发展速度较慢。
教育心理学:了解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
教育心理学:了解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1. 简介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的学科,它有助于我们了解学习困难儿童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以便我们能够更好地支持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2. 学习困难儿童定义及分类•学习困难儿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相对于同龄人而言表现出明显困难的个体。
•学习困难可分为阅读、写作、算术及其他认知领域等各类别。
3. 学习困难儿童常见特点3.1 学术表现方面•阅读方面:识字困难、丢失行距、阅读速度慢等。
•写作方面:拼写错误、语法错误、书写质量差等。
•算术方面:计算错误、记忆数字困难、理解数学概念有问题等。
3.2 行为与情绪方面•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注意力。
•学习动机低下,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自尊心较低,因学习困难而对自己产生负面情绪。
4. 学习困难儿童的成因•遗传因素:某些学习困难可能与遗传基因有关。
•神经发展问题:大脑结构或功能出现异常,影响学习能力。
•社会文化环境:教育资源不足、家庭环境不稳定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学习困难。
5. 如何帮助学习困难儿童5.1 教育方面•提供个性化教学计划,根据孩子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工具,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学习需求。
•鼓励积极参与,并提供适当的反馈和奖励形式。
5.2 家庭支持•家长和家庭成员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发展自我信心。
•与教育专业人士合作,共同帮助孩子克服学习困难。
6. 学校和社会资源的利用•学校应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支持服务,如辅导班、特殊教育班等。
•社会组织和机构也可以参与,提供各种相关支持。
7. 结语了解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以及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是为他们创造更好未来的关键。
教育心理学将为我们提供指导和支持,使每个学习困难儿童都能全面发展,实现成功。
学生学习障碍性格特点分析
学生的常见类型第一种:基础薄弱型形成原因:由于初期没有建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不得当,导致学员对相应学科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知识出现盲点和断层。
具体表现:1、学科基本知识概念模糊。
2、学习行为机械,没有适当的学习方法。
3、缺乏概括、分析、提炼、归纳和总结的基本能力和技巧4、对学习缺乏兴趣,排斥甚至抵触情绪突出解决措施:1、制定旨在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的辅导计划。
2、多方式,多途径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采用循环式教学方式。
第二种:动力不足型形成原因:学生不适应学校老师授课方式,成绩差致使形成恶性循环,对学习失去信心;兴趣转移,有别的兴趣爱好,感觉学习太乏味。
具体表现:1、无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2、无成就感,无报复和理想,无求知欲和上进心。
3、兴趣的中心不在学习上,对学习消极应付。
解决措施:1、通过激发学生的理想目标,打开他们的心锁。
2、“以德促学”,激发学习动力。
3、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锻炼和培养其合作的能力。
4、增强耐挫力,激发上进心,从而激发学习动力。
第三种:情绪波动型形成原因:青少年具有多血质型、内向、敏感; 自卑,不自信等生理和心理特点,形成恶性循环;人际关系方面差,容易受环境的影响。
具体表现:1、考了高分后,表现出自傲、自满等心理状态;考了低分,表现出焦虑、自卑、等等情绪状态2、成绩忽高忽地,喜欢的科目成绩很好,不喜欢的压根不学,比较感性。
解决措施:教学过程中采用扬褒抑贬,在一定范围内扩大学生的优点,缩小缺点。
第四种:苦学无效型形成原因:苦学无效型的学生,通常都是没有掌握很好的学习方法,没有掌握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学习没思路,没思维,还没“开窍”具体表现:1、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死学。
2、耗费时间与学习效果不成正比,事倍功半。
解决措施:1、辅导过程中着重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2、多引导,多点拨,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3、直接传授现成的学习方法。
第五种:缺乏思路型形成原因:存在该问题的学生多数是上课不认真听讲,对例题理解不彻底,做不到举一反三;学习不得方法,做题思维单一; 眼高手低具体表现:1、考试恐惧。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一、认知特点:1.学习能力: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能力会有所不同。
幼儿时期,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弱,主要依靠感性认识和直观经验;进入青春期后,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始发展,开始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个体差异较大,但整体上,学生对新鲜、有趣的事物和活动更感兴趣。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态度。
有些学生对学习没有积极的态度,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容易懈怠。
而有些学生对学习抱有积极的态度,愿意主动探索、主动学习。
二、情感特点:1.情绪变化:学生的情绪比较容易波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学业压力、家庭环境等。
有时会表现出情绪低落、抑郁等不良情绪,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给予关注和帮助。
2.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尊心和自信心强的学生对自己有较高的评价,敢于面对困难并积极应对,而自尊心和自信心弱的学生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退缩不前。
三、意志特点:1.自控力:学生的自控力就是指学生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能力。
自控力差的学生容易冲动,情绪波动大,行为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
因此,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自控力,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性格特点:1.外向与内向:学生的性格倾向有外向型和内向型之分。
外向型学生比较开朗、活跃、善于交际,而内向型学生比较沉稳、内敛、不善于表达自己。
不同类型的学生需要得到不同的关注和帮助。
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成因及心理特点
一、导致学习困难的心理因素:儿童学习能力与其心理因素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儿童心理紧张、学习动机低、学习价值取向偏差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
父母与学校对儿童的要求互相矛盾或父母与学校对儿童期望水平过高,可能使儿童产生焦虑、紧张、逃避学习等不良情绪,从而造成学习困难。
另外,儿童的自尊水平、自信水平、对学业的态度、儿童对学业的归因等心理特点都与学习困难密切相关。
二、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特点1.学习困难儿童的认知加工特点从信息加工论的观点看,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个体对外来知识信息接收、编码、储存、提取以及运用信息与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习困难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则表现出较多的障碍,如注意、记忆、解决问题等方面的障碍。
⑴注意。
学习困难学生的注意存在突出的问题。
不少研究发现,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明显的注意缺陷,哈根曾做了这方面的实验研究。
研究者认为,一个选择性注意强的学生会把注意集中于目标刺激,而选择性注意差的儿童则会同时注意目标刺激和附加刺激。
通过显现一组图片后的回忆结果发现,一般学生比学习困难学生能记住较多的中心刺激,而学习困难学生则比一般学生记住了更多的附加刺激。
这表明学习困难学生确实存在选择性注意缺陷。
⑵记忆。
大量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学生在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等系统存在障碍。
感觉记忆中信息编码、提取的速度较慢。
爱尔伯特的研究发现,对再认词的编码时,学习困难学生比一般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搜索记忆,这就可能导致他们的阅读速度低于其他学生。
莱哈曼等人比较了阅读困难学生与阅读正常学生的词语编码能力,发现在编码过程中,阅读困难学生比一般学生分类范围要小、要窄。
许多学者认为,学习困难学生从感觉记忆中提取信息不够迅速可能与注意缺陷有关。
短时记忆中复述频率与复述策略水平低。
学习困难学生复述的缺陷之一是复述频率低于其他学生。
托格斯等人研究儿童记忆任务时的嘴唇运动,发现学习困难儿童的嘴唇运动次数少于其他儿童。
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及其干预研究
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及其干预研究学习是每个学生必须面对的任务,然而,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一些学生面临着学习困难,这使得他们需要额外的支持和干预。
本文将探讨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及其干预研究。
通过了解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以帮助这些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一、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学习困难学生通常表现出一些特征,这些特征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识别学习困难学生。
以下为学习困难学生的一些典型特征。
1.学习速度较慢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速度通常较慢。
他们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理解和掌握学习材料。
同时,他们可能需要反复阅读和复习才能记住所学的内容。
2.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学生通常很难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
他们容易分心,难以专注于学习任务。
这导致他们难以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讲解或课本上,从而错过重要的学习信息。
3.学习记忆困难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和记忆方面表现出困难。
他们可能难以记住学习材料中的细节和概念。
这导致他们在应用所学知识时遇到困难,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来掌握学习内容。
4.组织和计划困难学习困难学生通常在组织和计划学习任务方面遇到困难。
他们可能很难分解学习任务,并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
这使得他们往往无法按时完成作业和准备考试。
5.自信心低学习困难学生往往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自信。
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比其他学生差,对学习抱有消极的态度。
这种低自信心可能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表现。
二、学习困难学生的干预研究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干预研究旨在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以下是一些干预研究的典型方法和策略。
1.个性化学习计划个性化学习计划是根据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的。
这种计划将根据学生的学习速度、兴趣和学习风格制定,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材料和资源。
个性化学习计划可以帮助学生在适当的学习节奏下掌握知识和技能。
2.多感官教学法多感官教学法利用不同的感官通道来帮助学习困难学生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
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及其干预研究
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及其干预研究学习困难学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较大困难,并且持续长时间未能适应和达到正常年龄段的学习水平。
他们在学习方面存在特定的困难和障碍,需要特殊的教育干预和支持。
本文将从特征及干预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1. 学习速度慢:学习困难学生通常在阅读、写作、计算和理解等方面的学习速度较慢。
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掌握知识和技能,不能像其他同龄人那样快速学习。
2. 学习记忆能力差:学习困难学生的记忆能力相对较差。
他们容易忘记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需要经常复习和强化训练才能记住。
3. 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学生经常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分神或不能长时间保持关注。
这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4. 学习策略不当:学习困难学生通常没有有效的学习策略,他们缺乏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不知如何把握学习要点和关键,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5. 心理行为问题:一些学习困难学生可能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如情绪不稳定、焦虑、自卑等。
他们面临学习困难的压力和挫折使其心理状态不稳定。
二、学习困难学生的干预研究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干预研究主要包括个体化教学、辅助工具和心理支持三个方面。
1. 个体化教学:个体化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其量身定制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从学生个体出发,按照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制定教学计划,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个体化教学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时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2. 辅助工具:辅助工具是指一些专门为学习困难学生设计的学习辅助工具,如电子词典、计算器、文字朗读器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3. 心理支持:学习困难学生需要特殊的心理支持。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鼓励、赞美、关怀等方式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支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动力,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重建学习兴趣。
此外,学校和家长还应注重学习困难学生的家校合作。
学校和家长可以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交流学习进展和困难,共同制定适应学生的学习计划和策略。
学习困难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教育策略
学习困难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教育策略学习困难学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像其他同学那样轻松掌握知识的学生。
他们可能在语言、数学、阅读理解等方面遇到困难,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对学习充满挫折感。
学习困难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教育策略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首先,学习困难学生通常表现出自卑感和挫折感。
由于他们常常无法跟上同学的学习步伐,因此容易对自己失去自信,并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
教育策略上,教师应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并肯定自己的价值。
此外,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学习困难学生往往具有学习方式上的特异性。
他们的学习方式可能不同于大多数学生,例如可能更偏向于视觉学习或听觉学习。
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来接受和理解知识。
例如,在语言学习中使用图片和图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词汇和语法。
在数学学习中,可以提供实物、教具等辅助工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此外,学习困难学生可能在记忆与思维能力上存在不足。
他们可能难以保持集中注意力,记忆力较差,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分步教学的方法,一步一步地引导他们学习。
此外,教师可以使用记忆技巧,如联想、编码等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指定学习时间、培养注意力等,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另外,学习困难学生可能在情绪管理方面存在困难。
他们可能更容易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例如焦虑、沮丧等情绪。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支持。
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情绪管理和压力释放的方法,如运动、放松训练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学习的积极心态。
最后,学习困难学生可能存在学习内容和学习速度上的差异。
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为了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学生观的学习困难与个性特点
学生观的学习困难与个性特点随着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群体的多样化,学习困难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困难是由许多因素所致,其中个性特点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学生观的学习困难与个性特点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解决学习困难的建议。
一、学习困难与外向型学生的个性特点外向型学生通常善于社交,喜欢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然而,这种个性特点也可能导致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
首先,外向型学生往往容易被周围的环境干扰,例如课堂上其他同学的声音和活动。
这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难以集中精力学习。
其次,外向型学生追求刺激和新奇感,他们可能很难专注于枯燥乏味的学习任务,因此可能对学习缺乏兴趣。
解决外向型学生的学习困难,需要教师采取措施来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环境。
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坐在离窗户远一些的位置,减少外界干扰。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富有刺激性和趣味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二、学习困难与内向型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外向型学生相反,内向型学生通常在社交方面更加内向和害羞。
这种个性特点也可能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内向型学生可能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因此他们可能在课堂上不会主动提问或寻求帮助。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理解某些难点时存在困难。
其次,内向型学生喜欢独立思考和独自完成任务,他们可能不太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某些协作学习环境中感到不适应。
解决内向型学生的学习困难,需要教师采取温和的方式来引导他们。
教师应该鼓励内向型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困惑,并提供帮助和指导。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适当的小组活动来激发内向型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提高社交能力。
三、学习困难与自主型学生的个性特点自主型学生通常具有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他们习惯于独立学习和自主决策。
然而,这种个性特点也可能导致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
首先,自主型学生可能过于追求完美和独立完成任务,他们可能会忽视他人的协助和合作。
小学语文教学对“学困生”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对“学困生”的情感教育一、学困生的定义与特点学困生是指在学习方面出现困难或滞后的学生,他们可能在某些学科或某些学习能力方面表现较差。
学困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动力较低:学困生往往由于学习上的困难而导致学习动力较低,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2. 自我价值感较低: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学困生容易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缺乏自信心,自我价值感较低。
3. 情绪波动大:学困生的情绪波动大,容易因为学习上的困难而产生情绪失控,表现出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4. 自控能力差:学困生的自控能力较差,不懂得如何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5. 对外部评价关注度高:学困生对外部评价的关注较高,容易受到他人的评价影响,进而产生自卑感。
1.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学困生的情感需求,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与学困生交流时,要多表达理解与关爱,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2. 赋予学生自信心: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多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3. 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表达、敢于思考、敢于质疑。
对于学困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4. 注重情感疏导: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困生的情感疏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情绪态度,教会他们如何有效地处理情绪问题,让他们学会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5.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帮助学困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让他们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特长和不足。
教师要教会学困生如何正确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
6.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困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及其干预研究
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及其干预研究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获得了进入大学的资格。
然而,即使在高中阶段表现出色的学生,在大学中也可能遇到学习困难。
学习困难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问题,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和原因。
本文将介绍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及其干预研究。
一、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学习困难学生可以表现出以下特征:1.学习成绩低下:学习困难学生往往在各个学科上表现较差,无论是语文、数学、英语等等。
2.学习速度慢:学习困难学生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掌握新的知识,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作业和阅读任务。
3.记忆力差:不同于其他学生,学习困难学生记忆力较差,容易遗忘之前学过的知识。
4.阅读和理解能力差:学习困难学生可能会遇到阅读问题,会感到困难并且不能理解阅读材料的总体意义。
5.注意力和集中力不足:学习困难学生可能会遇到注意力问题,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或书籍上。
二、学习困难学生的干预研究为了解决学习困难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许多学者和教育家们已经尝试了很多不同的干预研究。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干预措施:1.个性化教育: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辅导,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2.多感官教育:以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3.多重模式教育:使用不同的教学工具和材料,例如不同类型的书籍、多媒体演示和现场实践等方式和场景,以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下学习新知识。
4.小组教学:在小组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和帮助,这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
5.认知训练:通过认知训练,让学习困难学生逐渐改进他们的注意力、记忆、理解和推理能力。
三、学习困难学生的预防措施1.及时训练学习技能:为避免学习困难,可以帮助学生在学前训练学习技能。
例如,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技巧、提高记忆力、理解和推理能力等。
2.提供足够的资源:学习困难学生需要特别的支持和帮助。
学习困难学生帮助总结
学习困难学生帮助总结一、引言学习困难学生指的是那些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无法有效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学生。
针对这些学生,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方法和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实现学习的目标。
二、了解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1. 学习障碍类型的分类:学习障碍可以分为认知障碍、学习动力障碍、情绪障碍和行为障碍等。
2. 行为表现的特点:学习困难学生可能表现出畏难情绪、自卑心理、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等问题。
3. 学习方式的差异:学习困难学生多属于“非典型学习者”,他们需要适应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三、帮助学习困难学生的策略和方法1. 提供适应性的学习环境: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适当的辅助工具,或调整教室环境以减少学习干扰。
2. 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根据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明确目标和步骤,帮助他们有条理地学习。
3. 分组合作学习: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习困难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合作意识。
4. 多样化教学方法: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游戏化教学等,以满足学习困难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5. 多维度评价学生表现:通过采用综合评价方式,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科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进步、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时复习、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注意力集中等。
2. 教授学习策略:指导学习困难学生学会使用一些学习策略,如制定学习计划、记忆方法、问题解决能力等。
3.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及时给予学习困难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积极的学习动力。
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协作1. 家校合作:与学生的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共同探讨学生的学习困难及解决方案。
2. 提供家庭辅导:为学生的家长提供相关的学习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学习。
六、学校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支持与帮助1. 学校资源支持:学校可以提供各种学习资源支持,如学习辅导班、学习资源库、学业辅导师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好胜心。它反映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与社会交往中的竞争性、自信心方面的体验。学习困难学生的好胜心水平总体上明显低于学习优、中等生。但在学业性与非学业性活动中的好胜心差异是不同的。在学习上的竞争性,学习困难学生远远低于学习优等生如有46%的学习困难学生“希望学习上取得好成绩,但如果考不好就没有信心”(学习优等生仅占6%)。而在非学业性的活动中的竞争性,学习困难学生与学习优、中等生无显著差异。例如,“有把握获得名次的竞赛,如果不让我参加,我会很气愤”、“在和别人争论时,我总是想争过别人”等项目上,学习困难的学生表现出相当的好胜心。
theory)的观念,他们认为智能是固定不变、不可控制的,一个人能力低是不可改变的事实。而多数自主性学生持有“增长理论”(incremental
theory)的观念,认为智能是可以控制和改变的,能力可以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内隐智能观”实质上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信念。这种信念是深层的内在动机,有力地支配着人的行为。
然而可控的、内部的归因倾向对学习困难学生动机的影响不明显,这与韦纳(Winer)的成就归因理论分析相悖,其中可能的原因是归因本身涉及因素较多,如努力、能力、运气、任务难度、粗心、细心等。学生认识这些概念可能与专家的理论假说不一致。比如关于努力与能力的归因,理论上认为这两者是不同的归因,努力是可控的,能力是不可控的。而学生则可能认为这两种归因没有多少区别,他们也许觉得能力和努力同样重要。另外,归因倾向还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如中国学生受到“谦虚是美德”的传统文化熏陶,常常会把失败归于自己的能力,而美国学生则完全不同。简言之,这是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二、学习动机特点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引导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动机在情意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是个体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又是把各种动力因素联系在一起的纽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正因为如此,学习动机是学习困难学生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几十年来,心理学在人类动机的研究领域甚为活跃,成果颇多,问题探究也越来越深入。值得一提的是社会认知取向的动机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业上经常遭受失败与挫折,在他们身上究竟有没有习得性无能?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习得性无能是学习困难学生比较普遍的动机障碍。我们根据德威克的理论编制了初中学生习得性无能倾向自陈量表,其中包括情绪反应、目标定向、自我信念和归因倾向四个分项目。并对初一至初三的三个年级80名学习优良学生与64名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三人年级的学习困难学生组的习得性无能倾向均显著高于学习优良学生组(见表2—9)。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学习困难学生习得性无能动机模式中情绪、目标、信念和归因这四个成分的特点是不同的(见表2-10)。
期望,又称之为目标结构。首先是目标引导个体的行为。多数习得必无能学生是表现目标取向(performance
goal)。他们相信成功或失败是判断一个人有没有能力的依据。由于困难的任务常常会显示出自己能力不足,所以他们极力想回避给自己带来否定评价的任务。而多数自主性学生是学习目标取向(learning
1.抱负与志向。它是学生学习的远期目标,也是具体的生活目标。这种目标代表着个人的成就期望,对个体的学习行为起到了导向作用。它可以产生积极的导向,也可以产生消极的导向,这要视具体条件而定。学习困难学生抱负、志向水平低,这无疑会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但并不是抱负、志向水平高就能起到积极导向。有些学习困难学生抱负水平并不低,为何还是畏学厌学?问题在于他们没有认识到抱负志向与自己现在学习的关系,没有坚持为达到目标而不断努力改进自己的行为。这样,没有付出努力,目标就成了不切实际的空想。在我们的调查中,有41%的学习困难学生对“中学毕业考上高一级学校要克服遇到的困难信心不足”(学习优等生只占13%);有31%的学习困难学生认为自己不能克服面临的各种困难(学习优等生只占2%)。可见,这些学生的抱负志向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而不是行动上。
goal)。他们更加关心自身能力的发展,相信挑战性任务可以使自己获得新的学习技能。
信念。为什么两类儿童会选择不同的目标,这与他们对自身能力的不同理解密切相关。德威克称它为“内隐智能观”(implicit
theories of intelligence)。多数习得性无能学生持有“实体理论”(entity
表2—9 初中学习困难学生组与学习优良学生组动机水平比较(均值)
初一年级 初二年级 初三年级
学习优良学生组 56.6 58.2 61.7
学习困难学生组 5.5 52.5 51.5
t检验 2.27* 2.86* 3.84**
*p<0.05〓**p<0.01
均值高表示习得性无能倾向低,均值低表示习得性无能倾向高(分值在0~80分)。
2.求知欲。它反映了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情绪体验。一般地说,每个学生都会有求知欲,这是因为好奇是求知欲的先导,而好奇是人的天性。学习困难学生的求知欲水平总体上明显低于学习优、中等生。这种差异集中体现在对课堂学习任务的喜好上,如只有28%的学习困难学生“对学习很少厌倦”(学习优等生为51%)。然而,学习困难学生在其他方面的求知欲并不低。例如,在探究大自然,动手操作,智力竞赛等趣味性较强的学习活动上不乏喜好。他们中有66%的人“喜欢去博物馆”,43%的人“喜欢看电视节目中有智力竞赛的内容”,53%的人“特别喜欢动用做一些小实验或制作标本和模型”。以上各项学习困难学生与学习优等生均无显著差异。这表明相当一部分学习困难学生有着较为广泛的求知欲,这为教育中如何利用他们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动机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一般情意特点
我们的研究发现学习困难学生在抱负、求知欲、好胜心、坚持性等情意因素上与学习优、中等生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见表2—7、表2—8)。另外,我们对其中的353名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分类研究时,发现有57.8%是恪计动力型学习困难。可见,学习困难学生的动力障碍的确是一个十分普遍而又突出的问题。
情绪。习得性无能学生从失败经历中得到的是低能力的评价。这种否定评价会对自尊产生威胁,由此引起焦虑、羞愧或其他消极情感。同时个人可能会产生贬低、厌烦、轻视学习任务的倾向。自主性学生的失败会使自己更加努力,经过努力完成学习任务能达到自我激励,产生愉快和自豪感。
归因。德威克指出习得性无能学生常常把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低下。而自主性学生则把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或策略不对。两类学生的归因倾向与他们的目标和信念有关。因为在表现目标里,个人关心的是自己是否有能力。学习的结果是引发他们学习动机的重要来源。一旦失败就容易导致消极的归因,进而动摇自我信念。而在学习目标里,个人关心的是自己的能力能不能发展。学习的结果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学习本身是一种动力源。所以他们能正确对待失败,把失败作为自身能力发展的一个契机。
4.焦虑。它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考试情境上对压力的体验及由此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状态,包括学习焦虑和测验焦虑两方面。学习困难的学生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学习优、中等生,其中测验焦虑水平比学习焦虑水平更高,差异更大。学习困难学生学习焦虑的生理反应同其他学生没有明显差异。但情绪反应较突出,如56%的学习困难学生对“上课感到忧虑,老师上课提问。”测验焦虑的特点是对测验缺乏自信,例如,有15%的人从未在测验时感到轻松(学习优等生为3%);有23%的人由于考试、测验过于紧张甚至把知道的内容也忘了(学习优等生为9%);有24%的人考试时不能集中精力,会想到与考题无关的内容(学习优等生为9%)。其次,学习困难学生考试时的心理、生理反应也较强烈。例如,心跳加快、心烦意乱、焦急等项百分比显著高于学习优、中等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焦虑水平偏高,更多的原因是外部压力,其中家长征应不良动机模式(maladaptive
patters)。在这两种动机模式里,个人的情绪、期望、信念和归因倾向是重要的成分,其中期望与信念起着核心作用。
由上可知,德威克的习得性无能理论是反映在失败与挫折情境下个体的动机过程的一种社会认知动机理论。它在深入分析人的内部动机,揭示认知、情感、行为在动机过程中的整合作用不能不说有独到之处。
学习困难学生特点之二--情意特点
学生的学习需要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除了认知能力,还需要情感、意志、求知欲、动机等情意因素(也即非智力因素)的参与。这些情意因素构成了个体从事学习的动力系统,驱动学生进行积极的学习活动。学习困难学生同一般学生相比,他们存在更多的情意障碍,诸如成就期望很低,学习上缺乏胜任感,自卑自弃,懒散成性,畏学、厌学乃至逃学等等。
社会认知取向的动机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人的动机是个体内部知、情、行密切联系的综合过程。认知是动机的一个重要成分。这里的认知主要是指个体在动机过程中的主观意识。比如,个体在成功与失败的情境下,如何看待成败的原因(归因理论),如何看待自己的能力(自我功效论),如何看待学习任务(任务卷入——自我卷入理论)等等。德威克等人(Dweck
2.影响学习困难学生习得性无能形成的因素分析
表2—7学习困难学生与学习优、中等生情意因素的比较(中位数T值)
抱负 求知欲 好胜心 坚持性 自我意识 焦虑
学习优等生 55.37 52.98 55.70 52.98 53.58 47.00
学习中等生 50.84 50.93 51.36 52.20 50.56 50.28
学习困难生 44.81 46.39 46.24 47.18 48.97 53.89
and
Leggett,1988)曾在《社会认知取向的动机与人格》一文中比较系统地综合了这些理论,其中专门就习得性无能动机模式作了精辟的分析。这为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动机研究提出了富有启示性的见解。
1.习得性无能动机模式
70年代末德威克等人曾对儿童的成就行为作了一系列研究。他们发现具有同等能力的儿童在失败情境或困难任务面前有两种不同的反应倾向。一种是习得性无能倾向,另一种是自主性倾向。习得性无能儿童面对失败,往往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讨厌学习任务,逃避学习任务;相反,自主性儿童表现得更加自信,相信通过自己努力,运用自己的技能和策略可以解决难题。德威克认为两类儿童截然不同的行为表现,并不是他们之间的能力有多大差异,而是他们的动机模式不同。自主性儿童具有适应性动机模式(adap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