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解读

合集下载

推动文化大发展繁荣助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社会各方解读《山东省文化厅“十二五”文化革命发展规划》

推动文化大发展繁荣助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社会各方解读《山东省文化厅“十二五”文化革命发展规划》
) (一 c o 0 z 0 (》 z 。一 f .
惠 民工 程深入 推进 ; 大群众 利用 文化广 场 、 化大 广 文 院等 自发 组 织 的文体娱 乐活 动持 续不 断 : 艺术培 训 、 艺术 品制作 、 文化 创 意等文 化产 业项 目强势 突起 : 今 年 初 召开 的 区第 九次 党代 会 向全 区吹响 了建设 “ 文 化峄城 ” 响亮 号角 等 等。 峄城 区 的文 化建 设 正 蓄 的 势 待发 、 帆启航 。 当下 , 扬 既有 上 级 的好 政 策 , 有 又 群 众 的 巨大 热情 , 我们 可 以满怀信 心地 说 . 域 文化 县 建 设大 有可 为 , 有作 为。 大
中共 峄 城 区委 常 委 、 传 部 长 闰羲 和 : 宣 全
力 迎 接 县域 文 化 的 春 天
县 域 文 化 建 设 是 文 化 大 发 展 大 繁 荣 的关 键 节 点。当前 , 县域文化建设 面临着前所未 有 的大好机遇 : 各级 出台 了大量 推 动文化 建设 的文件 。为县域 文 化
了方 向 。
社会 科 学发展 、 跨越 发展 。近年 来 , 泗水 县文 化产 业
发展 呈现 出勃勃 生机 ,形 成 了以塑 料彩 印 、影视拍 摄、 陶石 工艺 、 学体 验和 生 态旅 游为特 色 的发展格 儒
临沂是 文化 资源 大市 , 是全 国、 省 文化体 制 改 全 革 综合试 点市 。 市委 、 政府 高 度 重视 文化 体 制 改 市 革, 坚持 先 行先试 、 胆探 索 、 大 率先突破 , 文化体 制 改
相 发展 的特 色文 化格局 。 被授 予“ 山东 省 民间 吕剧艺 术 之 乡” 号 , 两 度被 文 化部 命 名 为“ 称 并 中国 民 间文 化 艺术 之 乡” 。 《 山东省 文化 厅“ 十二 五” 化 改革发展 规划》 文 的

山东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

山东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

山东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根据山东省关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要求,为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发展回顾“十一五”时期,我省把繁荣发展服务业作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服务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发展速度加快。

2010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4429亿元,比2005年增加8509亿元,总量规模明显扩大,居全国第3位。

五年累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2363亿元,年均增长13.4%。

二是贡献明显提高。

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6.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9%,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2个百分点;服务业实现地税收入939.3亿元,同比增长33%,占全部地税收入的比重达到56%;预计服务业从业人员2060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32%,比2005年增加350万人。

三是投资增长显著。

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投资完成11377亿元,同比增长26.9%,增速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个百分点,占全社会的比重达到48.9%。

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370亿元,年均增长26%,促进了重点服务业城区、园区、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成为推动全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是发展环境优化。

服务业领域改革进程加快,文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投资、金融、财税等改革迈出新步伐;省委省政府结合我省实际,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了服务业发展绩效考核办法, 全省初步形成上下联动、部门配合的服务业工作机制。

“十一五”时期,我省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把国家政策与我省服务业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服务业发展积累了经验:加强宣传、统一思想认识,全省上下形成发展服务业的浓厚氛围是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前提;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是服务业工作的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服务业科学发展的先导;坚持创新、突出工作重点是服务业发展取得成效的关键;明确责任、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绩效考核办法是调动各级各部门发展服务业积极性的重要保证;优化环境、政策扶持是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必要手段。

《山东省“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相关资料

《山东省“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相关资料

《山东省“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相关资料12关于请提供<山东省”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有关资料的函鲁经信函字〔〕123号省有关部门、单位: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山东省”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工作已经启动。

循环经济涵盖生产、流通、消费等多个环节,涉及第一、二、三产业多个领域,<规划>的编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

为了切实把<规划>工作做好,请贵单位提供相关资料(见附件)。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以确保此项工作按期完成。

报送时间: —资料请于6月10日之前提供, 资料请于7月底之前提供。

报送方式:电子版资料和纸面资料均可,各单位资料搜集齐全后,直接报山东省国合循环经济研究中心。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联系人:邓军,电话:(略),电子邮箱:(略)山东省国合循环经济研究中心联系方式:联系人:宋婷婷,电话:69959339,,电子邮箱:,地址:济南市七里河路2号产学研基地11号楼,邮编:250100。

附件:<山东省”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需提供的资料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五日附件<山东省”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需提供的资料一、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中长期规划(”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及”十二五”规划设想,”十一五”国民经济规划执行情况相关报告)。

2、专项规划(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产业、水利、交通、城市发展、环保、海洋、农村等)。

3、区域规划(半岛城市群、省会城市群、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国家高效生态经济区、制造业基地等)。

4、 - 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包括一、二、三产业发展情况),产业结构、产业发展规模和产业布局变化情况,主导3行业发展规划及图集等。

5、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相关规划,循环经济特色、成效。

6、山东省太阳能、地热、风能等资源、能源利用情况( ~ );重点行业主要原材料消耗情况及逐年削减情况;当前各种能源、资源储量及预测利用量。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十二五”规划纲要要点解读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十二五”规划纲要要点解读
“ 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中的精髓和灵魂,也是在我
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
其次,这是解决我国发展 中深层次矛盾问题的根 本途径。在国内呈现的新的发展阶段性特征中,突出
国经济社会领域推进的一场深刻变革,涉及发展理念 识到,改革开放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 文章 编 号 】 10 08—9 1 (0 1 0 0 3 0 34 2 1 ) 3议审议批准的 “ 十二五”规划 ,是一部科学发展开创新局面、经济
发展再上新台阶、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的行动纲领。
这种国际市场的变化,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存在着不
汇率面临升值压力,已经使得我国过于依赖出口高速 增长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全球科
家开始重新重视实体经济,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有所 技创新浪潮和低碳发展趋势 ,国内能源资源环境瓶颈 制约加剧,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也意味着我国高投入、
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我们只有进一
物排放总量在 “ 十一五”时期下降 1%的基础上,继 0 续下降 8 一1% ,而且在种类上还增加了氨氮和氮 % 0 氧化物两项,对于加强大气和水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
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 问题 的合作和博弈更加强化。
本 文是李 守信 同志 2 1 年 4月 1 在 国家行政学院所做 报告的部分 内容。 01 4日
[ 收稿 日期 ]21 — 4— 4 01 0 1
[ 作者简介 】李守信,国家发展和 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司长.

3 ・ 6
国 家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确定性影响,我们只有把保增长与转方式结合起来,
使经济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效益改善的 基础上,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再去拼能源资源消耗 、 拼生态环境过大付出、拼劳动力低成本优势,才能巩 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增强我国经

山东省“十二五”规划全文

山东省“十二五”规划全文

山东省“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年2月17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发展背景和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

第一章发展成就“十一五”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积极作为、科学务实、重点突破、攻坚破难,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主要任务目标顺利完成。

面向未来,我省的发展站上了更新更高的平台。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416.2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

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749.3亿元,年均增长20.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8.1万亿元,年均增长22.5%。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5.3万亿元,年均增长18.9%。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农业连续8年增产,粮食总产达到4335.7万吨。

制造业强省建设成效显著,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万亿元以上。

服务业规模和质量逐步提升,增加值达到14429亿元。

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9.1∶54.3∶36.6。

可持续发展取得新成效。

耕地总量实现动态平衡,保有量超过1亿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464万亩,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累计分别下降22.1%、20%和18%,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以能源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增长方式得到有效遏制。

山东省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东省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东省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山东省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制造业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为了推动山东省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山东省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实现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转变。

一、发展目标:1.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制造业比重,加大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培育,降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重。

2.提质增效:提高制造业的综合效益,加快推进企业管理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增加就业:积极发展制造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

4.推动创新: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核心技术的企业。

二、发展重点:1.加强技术创新: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

2.推进产业升级: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方向转变。

3.加强人才培养:培育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提高制造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4.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引进和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三、实施举措:1.加大财政支持:增加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财政投入,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研发。

2.引导金融资本投入: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的贷款和融资支持,提供优惠的利率和信贷政策。

3.改善营商环境:简化企业注册手续,提高审批效率,减少行政审批环节,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4.强化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制造业标准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5.推进人才培养: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鼓励高校和企业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的重要时期,在国内外信息化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下,为了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带动作用,推动经济社会调整和转型,奠定更加牢固的经济文化强省和信息社会发展基础,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信息化发展回顾(一)“十一五”发展的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遵循“十一五”规划总体框架,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信息化建设成绩斐然。

1.信息基础设施和普及水平实现跨越发展,服务能力极大增强。

公共信息网络已覆盖所有城乡,电信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42.8万公里,建设公众移动通信基站59427个,行政村“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宽带”目标全面完成。

到2010年底全省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023.1万户,居全国第三位;移动电话用户达到6190.4万户,3G放号量371.2万,居全国第二位;通信业务总量、业务收入一直处于全国前列;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超过925.9万户,网民人口比重近32%,较2005年增长1.2倍;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0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7.88%,有线电视用户超过1700万户,数字电视用户达到585万户。

广播电影电视业务收入超过84.6亿元。

信息网络已经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5年期间,信息化服务领域全方位拓展,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惠及公众范围大幅度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工作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2.信息技术在各领域深度应用,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

在国民经济领域,国家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试点省和农村信息化重点联系省份等一批试点示范项目进展顺利。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已覆盖所有行政村,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在全国率先开通,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涉农信息资源得到初步整合,各类综合农村信息服务站快速增长。

山东省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东省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东省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总体目标
山东省制造业“十二五”发展目标旨在:(1)突破结构性瓶颈,形成升级改造的更为优质的产业结构;(2)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加快实施节能减排,创新发展内部逻辑,提高制造业水平;(3)提高企业品牌价值,将省级重点工程产品、重点企业集群产品建立成为省级品牌产品;(4)推动制造业经济新增动力,实现绿色、高效、共享发展;(5)构建城乡制造业统一发展格局,加快涌现农村制造业新动能,促进转型升级;(6)建设国际一流的产业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大有可为;(7)推动山东省制造业实现未来可持续的发展。

二、制定主要措施
(一)制定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措施。

山东省要采取更加积极稳健的政策及措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劳动就业环境,完善税收政策,创新资源配置方式,改善制造业经济发展环境,提升制造业发展效益。

(二)优化产业结构。

山东省要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完善产业、地域、升级及结构性,加快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形成更加优质的产业发展格局。

【考试大论坛】-山东十二五规划全文

【考试大论坛】-山东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制定我省“十二五”规划,抓住和用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推动全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出以下建议。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新局面“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在认真总结“十一五”时期经验基础上,立足全局,把握省情,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精心谋划发展思路,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努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山东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全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作为、科学务实,重点突破、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可持续发展取得新成效,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新突破,协调发展呈现新亮点,改革开放形成新局面,民生建设得到新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统筹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着眼于经济回升后新一轮发展周期和培植山东发展新优势,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龙口“十二五规划”解读

龙口“十二五规划”解读

龙口市委党校讲师解读“十二五”规划1月8日,中共龙口市十一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胜利举行。

会议确定了‚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民生第一追求、稳定第一责任、党建第一保障’,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强力支撑,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为重要着力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富裕文明程度‛的方针,把提前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作为目标,在未来五年,把龙口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庶和谐幸福。

1月12日,记者专访市委党校的四位讲师,听他们谈自己眼中的‚十二五‛,他们心中的‚美丽富庶和谐幸福‛。

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转方式、调结构是当下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据悉,‚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实现GDP、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三个倍增‛。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扩充经济容量,提升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王爱杰告诉记者,会议提出了经济发展要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增长与减排、城市与农村、内力与外力、当前与长远等‚五个关系‛。

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只有处理好这‚五个关系‛,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既要在‚快‛字上做文章,更要在‚好‛字上下功夫。

目前我市经济总量虽然很大,但结构并不完善,工业用电量占烟台总量的近40%,二氧化硫排放量占烟台总量的近一半,长此以往,社会资源无法有效支撑,环境压力日趋凸显,社会承受力也开始逐步透支。

这就需要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加强本土企业的再造,引进龙头型、高端型、链条型、总部型、新兴战略型项目,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优化存量,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控制增量,发展低碳经济、绿色产业来降低排量。

争夺‚蓝色产业‛话语权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如何保证我们处于产业链的主导地位,推进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集群壮大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市经济建设的主要方向。

“十二五”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回顾与“十三五”展望

“十二五”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回顾与“十三五”展望

五”末达到5529.3亿元,为“十 一五”末的2.0倍。 “十二五”时 期年均增长15.0%。公共财政预算 收入占GDP的比重由“十一五” 末的7.0%提高到“十二五”末的 8.8%。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 持不断增大。 “十二五”末公共
!、转型发展成效明最
1.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优化。全 省三次产业构成由“十一五”末 的9.2:54.2:36.6调整为“十二五” 末的7.9:46.8:45.3。其中,服务业 增加值占比明显提升, “十二五”
财政预算支出超过8干亿元,达 到8249.2亿元,为“十一五”末 的2.0倍。重点领域民生保障性支 出保持较快增长。 “十二五”时
“十二五”末达到
期,城乡社区事务、交通运输、 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年均 分别增长18.9%、14.9%、17.0%和
16.7%。
:,为“十一五”末的1.5 匀增长8.8%;按年平均汇 邑过1万美元,为10305美 刮世界中高收入国家人均
zo,e.,一z。,。*墨.卉。51
三里竖竺!!型
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81.●一—————————j型竖旦=!:型
,r、、:l?o‘0:.i簟、,0,一
j.、≯l’÷、:、.一n:’。。纠i≯:-Ji;
1,
4.新型城镇化发晨加快。201 1 年末,全省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 村人口,城镇化率突破50%,达 到50.95%,之后逐年提高到“十 二五”末的57.01%。“十二五” 时期,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5个百 分点.提高幅度比“十一五”时 期快0.5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年均 增加170万人,带动了巨大的投 资和消费需求。 5.非公经济影响力增强。“十 二五”时期,全省持续推进简政 放权,改善营商环境,非公有经 济快速发展。 “十二五”末,非 公有经济增加值36643.8亿元,占 GDP比重达到58.2%,比“十一 五”末提高4.3个百分点。其中, 民营经济增加值32070.0亿元.占 GDP的比重为50.9%.比“十一 五”末提高7.7个百分点。

山东省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山东省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山东省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推动全省循环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和《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任务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始终将其作为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全省上下紧紧抓住被列为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省的重大机遇,认真组织实施《山东省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鲁政发〔2007〕8号),加强对循环经济理论、目标体系、实施途径等方面的探索和不断实践,在资源开采、加工和消耗类企业中,涌现出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重点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步形成。

在重点园区和部分中心城市,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农业节水、节药、节肥、节能、节地和废物综合利用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公众的资源节约意识和循环经济理念进一步增强。

循环经济试点省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十一五”循环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一)加强政策引导,完善推进机制注重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颁布实施了《山东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山东省节约能源条例》、《山东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法规,出台了《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意见》、《关于贯彻国办发〔2010〕36号文件精神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保障了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强化组织协调。

明确了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为循环经济主管部门。

2006年4月成立了山东省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全省循环经济发展工作。

全省各市和大部分县(市、区)也都成立了节约能源办公室,有专人负责推进循环经济工作,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全省上下协同、横向联动、紧密衔接的组织推动体系。

解读《山东省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

解读《山东省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

解读《山东省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山东省政府•【公布日期】2011.09•【分类】其他正文解读《山东省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年9月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山东省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鲁政办发〔2011〕45号)(以下简称《规划》),对指导山东省“十二五”人口发展工作,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我省提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制定《规划》的背景主要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背景:1、基本省情。

山东是人口大省,人口总量、人口密度均位于全国第二。

山东又是经济大省、文化大省,但人力资源素质不适应、人均占有水平低,大而不强。

从全国来看,2010年山东GDP总量居全国第3位,人均第7位;财政收入总量第6位,人均第22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排在全国第8位。

2009年山东人均受教育年限8.25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大专及以上人口比例为8.33%,低于全国8.39%的平均水平;每10万人在校大学生数2153人,位于全国第12位。

因此,人口过多、增量过大仍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要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人口内部数量、素质、结构之间两个层面的统筹,解决人口数量增量过大依然是基础和前提。

2、我省人口发展现状。

“十一五”时期,我省首次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东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并将人口自然增长率列为《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约束性指标。

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全省低生育水平总体保持稳定,年均人口出生率为11.5‰,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2010年末全省总人口达到9588万人,较好地完成了国家和省人口控制目标。

人口素质稳步提高,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但2001-2008年,受多种因素影响,我省局部地区出现违法生育反弹,稳定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的现实压力。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国家计划【发文字号】鲁政发[2012]42号【发布部门】山东省政府【发布日期】2012.11.02【实施日期】2012.11.0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鲁政发〔2012〕42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现将《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山东省人民政府2012年11月2日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根据《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1〕15号)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十一五”以来,我省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切入点,深入实施创新型省份建设和人才强省等重大发展战略,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有力推动了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产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十一五”以来,全省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化为立足点,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医药和生物、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海洋开发等“四新一海”为重点,加快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特色产业集聚工程,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第三代移动通信(3G)、平板显示、无线射频识别(RFID)、半导体照明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端容错服务器、高性能服务器、海量存储设备、软件、智能家电、光通信系统、新型电子材料等一批关键技术和产品实现新突破,集成电路设计、测试、封装等产业链基本形成,成为带动产业快速增长的新生力量。

试论山东省“十二五”期间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

试论山东省“十二五”期间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

试 论 山 东 省 “ 二 五 ’ 间 十 ’ 期
县 域 经 济 发 展 的 核 心 要 素
周 平
( 山东 财经 大学 ( ) 筹 区域 经 济研究 院 , 济南 20 1 ) 504
摘 要 : 据山 东省县域经济的发展 经验 , 根 从发展 战略视 角 , 十二五 ” 间全省 县域 经济发展核 心要 对“ 期
21 0 1年 l 0月
山 东行 政 学 院 学报
J URN H O AL OF S AND G AD ON AC EMY O OVE NAN E FG R C
0CT. 0l 2 l
第 5期 ( 总第 14期) 1
NO . r No 1 5 Se . .1 4
县域经济在山东 经 济 中的主体 地 位 和基础 作用 更 加突 出 , 特 别是 “t一 五 ” 间, 域 经 济 发 展 取 得 了 巨大 成 就。 期 县 21 , 0 0年 山东省列入 考核 范 围的 12个县 域实 现 地 区生产 2
步 明确 和强化 山东 省县域经 济的 核心发展 要素 。有鉴 于
的县域均值 仅 是江 苏省 的 5 %左 右 。 因此 , 了赶 超 江 0 为 浙, 促进 山东省县域经济更好 更快 地发展 , 需要 在理论 上进
一经 济, 不断加 大县 域经 济发展 力度 , 县域综 合实 力显 著增 强 ,
济。 可以说 , ” 专家学 者对 文化特 质和 作用 的 高度 总结 和
概括在 山东 省经 济 社会 发 展 的 生动 实 践 中得 到 了充 分 印
证 。在 现阶段 , 这种 独特 的文 化优 势正 逐渐 成 为山东 省 县
第 5期 ( 总第 14期 ) 1
深厚的历史 文化 、 革命 文化 和 现代 文化 。这 种文 化 的基 本 构成单 位是县域 , 山东 , 乎每一 个县域都 有各 自独特 且 在 几

解读《山东省“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

解读《山东省“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

解读《山东省“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山东省政府•【公布日期】2012.03.06•【分类】其他正文解读《山东省“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2012年1月19日,山东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我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和《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由省安监局牵头制定的我省“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指导性文件。

《规划》共分5大部分:现状和面临的形势,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保障措施。

一、“十一五”安全生产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十一五”期间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各地、各部门深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措施,不断强化安全管理和监督,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和建设行为,积极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努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社会氛围,大力加强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安全保障能力和安全监管监察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和宣传教育行动,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得到不断加强,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系日益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队伍和保障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长足发展,政府主导的安全投入不断加大,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成果明显,全民安全素质明显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省安全生产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全省9万吨以下小煤矿全部关闭,压减非煤矿山3000个,非煤矿山企业数量由8233家下降到4472家,道路和水上交通、渔业、消防、建筑、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特种设备、航空和铁路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状况明显改善,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解读姜大明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对“十二五”纲要草案的说明中,对“十二五”规划纲要作了系统阐释,在代表委员中引起巨大反响。

大家回顾“十一五”,谋划“十二五”,对实现更加宏伟的目标充满必胜信心。

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0%,GDP年均增长9%——富民与强省同步推进承继“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全面启动“富民战略”和“内需战略”,更加强调经济增长质量和惠及民生,“纲要说明”中,把“十二五”主要指标分为经济发展、科技教育、资源环境和人民生活四大类,将发展预期目标定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到2015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7∶48∶45,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55%以上。

为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纲要说明”提出坚持结构调整、创新驱动、统筹兼顾、民生优先、绿色发展和改革开放原则,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力争新农村建设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海陆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海洋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加快崛起、西部实现跨越,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在社会建设方面,使教育质量和结构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全社会文明程度大幅度提高。

社会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平安山东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在生态环境优美宜居方面,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达到25%,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展现生态山东、绿色山东的新形象。

在人民生活殷实富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争取农民收入实现更高增幅,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均期望寿命力争达到77岁,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

省人大代表、省发改委主任张超超认为,“纲要说明”最鲜明的特点是凸显了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方式主线和富民强省目标,最受关注的是弱化了对经济增速的考核,着力推动转方式调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同时,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体现了富民强省目标要求,是“十二五”鲜明的发展导向。

区域经济统筹联动,中小城市星罗棋布,空间优化四类开发——“三大布局”支撑发展按照“纲要说明”,我省将通过区域经济统筹联动、城乡规划一体化推进、国土空间优化开发三大布局,构建产业布局合理、区域发展协调、人口聚集加快、城镇体系完善的发展格局。

突出重点区域带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突出大城市集聚辐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突出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推进各具特色的主体功能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鼎立支撑“十二五”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经济布局中,深入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加快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加快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加快建设鲁南经济带,支持特色经济区加快发展,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相互融合联动发展。

城乡布局中,发展壮大中心城市,到2015年,全省17市建成区人口全部达到50万人以上,其中超100万的城市16个,济南、青岛分别达到400万人和450万人;大力发展县级市、县城和重点镇,到2015年,全省建成20万-50万人的中等城市35个,3万-20万人的小城市133个;规范有序建设农村社区和中心村,到2015年,实现农村社区建设服务全覆盖,完成8000个村庄整体改造。

同时,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着力点,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方式,因地制宜地发展都市辐射型、外向经济型、资源加工型、龙头企业带动型等特色经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

空间布局中,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调整优化空间结构,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全省国土空间按开发内容分为城市、农村和生态三类区域,按开发方式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

通过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科学布局,城乡互促共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推动城乡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到2015年,三大布局将有力支撑山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农业现代化,工业优化,服务业跨越,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四大产业”擎起“转调”新体系没有产业转型升级,就不可能实现高端高效高质发展。

“纲要说明”中提出,提升农业、优化工业、跨越发展服务业、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加快建设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是促进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攻方向。

农业产业化方面,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核心,以优化结构、提升层次为重点,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综合生产效益、农业装备规模和质量、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农业产业化层次,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为保障,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十大产业体系建设,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格局。

工业优化方面,按照创新驱动、优化结构、提升水平、绿色发展要求,加快提升发展传统产业。

力争到2015年,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的关键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普遍提高到3%以上,山东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分别达到2100个、230件。

以重大建设项目为载体,以掌握核心关键技术为突破口,以强化人才培养引进为支撑,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新医药、海洋开发及高端装备制造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

通过壮大产业集群、加快园区转型升级、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产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形成规模优势,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服务业跨越发展方面,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为方向,以实现跨越发展为目标,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面向生产、面向生活、面向农村的服务业,加快重点城区、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四大载体”建设,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层次,区域中心城市要尽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力争2015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5%以上,从业人员比重达到40%以上。

全面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为主线,深入实施科教兴海战略,全力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积极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培育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全面提高海洋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能力,构筑海陆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力争海洋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通读…纲要说明‟,产业体系中的新兴产业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省人大代表、烟台市长张江汀说,以实现工业由大变强为核心,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节能减排水平为重点,深入推进产业调整振兴,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构建以高端产业、高端产品、高端技术为主体的现代制造业体系,未来五年,山东产业体系将更趋优化,经济综合竞争力将得到全面提升。

全面提升能源、交通、水利、市政基础设施网络化、现代化水平——基础支撑全面强化能源、交通、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是发展的基础设施。

“纲要说明”特别突出了薄弱环节,着力优化结构,提出全面提升能源、交通、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网络化、现代化水平,打造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高效安全的基础设施支撑保障体系。

能源建设中,推进“上大压小”电源项目建设,加快淘汰落后机组,优化发展电力。

东部沿海地区核电产业带、推进风电开发、发展太阳能热利用等,大力发展新能源。

强化能源输送保障。

加快发展智能电网,优化发展输电网,积极推进特高压电网建设,实施好“外电入鲁”战略,建设能源基地,建立省内大型煤炭集散基地和较稳定的海外石油供应基地,构建完善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保障能源安全。

到2015年,煤炭产量继续控制在1.5亿吨左右,原油产量持续稳定在2700万吨,电力可用装机容量由目前的6465万千瓦增加到1.12亿千瓦,其中接纳省外来电1600万千瓦以上。

交通建设方面,按照布局优化、通道顺畅、效能提高的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构建路网完善、港航协调、衔接高效、管理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其中,铁路建设进一步完善主干线铁路运输网络,积极推进客货线路分离,尽快形成“四纵四横”的铁路运输格局。

公路建设加快完善提升“五纵四横一环八连”高速公路网,加快一般公路改造升级,基本形成现代化的高速公路网、畅通的干线公路网和便捷的农村公路网。

港口建设以改造提升为重点,优化港口布局,加快资源整合,完善主体功能,建设现代港口管理体系。

航空建设以优化机场布局、完善空运网络、增强吞吐能力为重点,形成干线和支线分工协调、航线网络层次分明的航空运输体系。

提高水利保障能力,重点抓好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三个体系建设,新增供水能力20亿立方米,节水10亿立方米,基本满足城乡、工农业用水需要。

市政建设适应城市规模扩张的趋势,以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公用设施、城市安全保障设施规划建设为重点,理顺管理体制,提高城市公共管理水平,构建完善综合市政服务体系,大幅度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营造良好居住发展环境。

无论城市还是乡村,让生活更美好应该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旨。

省人大代表、荣成市长侯世超说,着眼于适度超前,着力于综合提升,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设施先进、城乡共享的基础设施体系,是“十二五”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力点提高科技创新、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才强省——创新型省份呼之欲出“纲要说明”对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着墨很多,把科技、教育、人才工作放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提出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奠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

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通过加强重要领域和关键技术研发、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等,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大力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努力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

到201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2%以上。

优先发展教育。

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高质量普及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实现教育现代化,努力建设教育强省、人力资源强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