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紫阳中学初中部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上册《新文化运动》教案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上册《新文化运动》教案华东师大版【内容标准】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新青年》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倡民主和科学、文学革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基础知识。
归纳整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内容、主要阵地、地位作用等。
2、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内容涉及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的文学作品,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学习正确分析历史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文化运动是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弘扬民主与科学,反对传统腐朽的思想、意识和观念,促使人们积极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
树立起民主、科学的意识和信念。
【教学要点】要点:新文化运动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贡献、主要内容以及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分析和评价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导入新】复习上一时重点知识。
出示:袁世凯身着古装率百官祭孔拜天的图片。
思考:民国初建,身为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为什么要模仿封建帝王的样子,忙于祭孔祀天?补充介绍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后迫不及待地从“临时”到“正式”到“终身”总统的简要过程,继而倒行逆施、企图圆皇帝美梦的历史事实。
说明袁世凯为维护专制统治,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新探究】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封建复古思潮泛滥。
(袁世凯卖国媚敌,复辟帝制;北洋军阀分裂与混战,使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这是因为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缺乏民主与科学的觉悟。
)2、开始的标志191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教案第7课《新文化运动》
第7课 新文化运动
西方学习的过
程中,洋务派“师夷长技以
自强”有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派鼓吹民权,命派主张共和,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途在哪里?一些先进的中国
人想到要学习
西方的思想文化。
知识能力:1.陈独秀 胡适 李大钊 鲁迅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内容,主要阵地,地位作用
3.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方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情感价值观: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积极进取、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为追求真理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
难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及主要贡献。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以及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分析和评价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2.科学地分析对传统文化的“革命”与“承继”问题。
教
多媒体
【导入新课】
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这些运动和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怕失败,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
他们在思想上同当时的反动思潮展开激烈斗争,率领一批青年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新文化运动。
【讲授新课】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课标要求】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内容,从属于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新文化运动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跨域新旧民主革命两个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是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其特点是高举民主科学伟大旗帜,矛头直指封建专制赖以生存的封建文化;后期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突破了反封建斗争的局限,开始寻求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探索救国图存的新道路,因此从近代探索史的角度看,新文化运动既是旧思想的发展,又是新思想的开始。
新文化运动又是思想领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北洋军阀反动统治进行的斗争。
它既是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深刻反思,带来了对封建旧思想的彻底批判,促使人们追求民主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条件,又为后面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埋下了伏笔,因此从近代反抗史的角度看,新文化运动既是旧革命的总结,又是新革命的曙光。
【学情分析】八年级年龄段学生个性普遍突出,许多学生知识面较广,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巧妙诱导,相机激励。
刚进入初二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太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和《新青年》杂志的兴起。
(2)归纳整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地位和作用等,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论从史出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善于运用史料的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1)以讲解和讨论法为主,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新文化运动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
第7课新文化运动一、学习目标1、记住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主要代表人物,简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二、学习重点(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及主要贡献。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以及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习难点探究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四、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兴起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什么?代表人物有哪些?3.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四提倡四反对)后期的主要内容又是什么?4.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什么样的运动(性质)?有何历史意义?5.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文章名称是什么?1919年,他发表的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文章又是什么?五、合作探究结合本单元学习内容,探究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六、当堂检测题1.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A.想反对复古的运动B.一场文化运动C.思解放运动D.民族运动2.李大钊发表的颂扬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文章是()①《庶民的胜利》②《青春》③《狂人日记》④《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A.①③B.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3.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是()A.民主与科学B.民族与科学 C民权与科学 D.民生与科学4.新文化运动中下列哪部作品把反对封建专制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是白话小说的典范之作?()A.《告青年》B.《文学改良刍议》C.《狂人日记》 D《庶民的胜利》5.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B.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C.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作了条件D.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七、课后作业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陈独秀在《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中写道:“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华师大版八上第7课《新文化运动》word教案.doc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7课新文化运动【内容标准】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新青年》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倡民主和科学、文学革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基础知识。
归纳整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内容、主要阵地、地位作用等。
2、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内容涉及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的文学作品,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学习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文化运动是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弘扬民主与科学,反对传统腐朽的思想、意识和观念,促使人们积极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树立起民主、科学的意识和信念。
【教学要点】要点:新文化运动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贡献、主要内容以及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分析和评价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出示:袁世凯身着古装率百官祭孔拜天的图片。
思考:民国初建,身为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为什么要模仿封建帝王的样子,忙于祭孔祀天?补充介绍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后迫不及待地从“临时”到“正式”到“终身”总统的简要过程,继而倒行逆施、企图圆皇帝美梦的历史事实。
说明袁世凯为维护专制统治,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新课探究】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封建复古思潮泛滥。
(袁世凯卖国媚敌,复辟帝制;北洋军阀分裂与混战,使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这是因为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缺乏民主与科学的觉悟。
)2、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2.7.7 新文化运动 教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教材分析在必修三中,本节内容是讲述近代中国思想领域的内容之一,紧密联系必修1和必修2相关内容,在近代中国史的知识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在本专题中,本节内容是对前一节内容的延续和后节内容的铺垫。
在本节内容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对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有助于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人文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对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十分感兴趣,理性思维的能力有较大提高。
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所以,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景、启发式谈话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根据学生以上这些情况,结合新课标要求,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运用问题引导,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新文化运动中为改造黑暗的旧中国而进行的新的探索,认识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民主与科学。
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通过对本专题的整体把握以及对本校学情的考虑,我确定本课重点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是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教学法分析确定了教学目标,设定了教学重难点,下面就是看要用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去教,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教法学案导学法--- 指导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情景教学法--- 使学生身临其境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史料教学---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学法自主学习--- 完善知识结构小组讨论--- 提高合作探究意识教学过程综合以上的分析,我对教学过程进行如下的处理:导入新课在导入部分,播放胡适作词的歌曲《兰花草》,并简单介绍了创作背景,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民主思想的传播有一个整体认识。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华东师大版
设定了教学目标,确定了重点难点,下面就看用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去教,帮助学生如何去学了。
1、教学理念:新课程理念强调要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课程目标融为一体。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加强过程性和体验性目标,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学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这一课的基本理念是: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历史思维的方法和原则。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确定了如下教法和学法。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新文化运动说课稿华东师大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标、教材和学情的分析
1、课标分析: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课的内容作了这样的要求: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②、归纳整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内容、主要阵地、地位及作用等。
③、思考分析: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了解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面对民国初年思想文化领域的封建复古逆流挺身而出,为打破传统精神枷锁针锋相对地展开激烈斗争的史实,逐步树立作为国民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心和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培养联系现实、学以致用的学风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
通过对课标、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再结合对资源的整合,我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
②、知道知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有关知识及基本内容
【华东师大版】八上历史:第7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第7课新文化运动
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内容,主要阵地,地
地位和作用,
争精神。
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妄图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
)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
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
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观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
封建主义的束缚,
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
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有利
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是(
、如果老师让你查找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资料,下列刊物中你应该首选的是(
《民报》
、陈独秀的《新青年》
、鲁迅的《狂人日记》
、材料阅读
…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会主义革命刚刚兴起,作为新事物,它的发展必然遭到。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紫阳中学初中部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华东师大版
思考:民国初建,身为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为什么要模仿封建帝王的样子,忙于祭孔祀天?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封建复古思潮泛滥。(袁世凯卖国媚敌,复辟帝制;北洋军阀分裂与混战,使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这是因为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缺乏民主与科学的觉悟。)
2、开始的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过程与方法
阅读教材内容涉及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的文学作品,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学习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贡献、主要内容以及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
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分析和评价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9、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①性质上,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②它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引导人民同封建专制与封建思想展开彻底的斗争,打破了传统的精神枷锁,促使人们更加积极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③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有了新发展: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转向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④但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第7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新文化运动是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弘扬民主与科学,反对传统腐朽的思想、意识和观念,促使人们积极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树立起民主、科学的意识和信念。
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一)理念:本节内容属于思想史部分,因而教学中要突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尤其要强调思想文化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在教学设计中依据“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兴趣,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学习方法主要采用观察学习法、材料学习法和思辨学习法。
(二)分析:学情分析:高一普通班学生历史基础知识较弱,但是学生的课外知识和学习、思考的能力都较好。
老师应该通过设计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内容条理清晰,内容丰富,但是比较死板,趣味性不强。
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红楼之旅”的形式,将次序打乱,再引入一些课外知识,丰富了课堂。
(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教学指导意见: 学习要求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感受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新文化运动所体现的时代特征;体会用辩证观点和多元的价值观看待东西方文化。
说明要把本课内容放在整个专题体系中加以考察,并适当联系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等相关内容,把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进程,理解新文化运动对近代思想解放的影响。
“青年学生组建进步团体”、“创办新式刊物”等知识点为课外阅读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教学方法: 结合学案教学,注重减负增效;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四)教学过程: 前置作业:学生阅读课文,完成学案中的“知识梳理”部分。
导入:视频《给老师的一封信》学生看完视频后,回忆其中提到的一些历史信息。
如陈独秀、《新青年》、北京大学等。
老师概括:“一份充满激情的杂志,一群激情洋溢的人物,一座激情四射的大学,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新文化运动名师导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
第9课国民革命运动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主备:审阅: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黄埔军校创建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史实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学习重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是中国进入国民革命运动时期,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北伐战争都源于国共合作。
学习难点: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发动“四一五”政变和“七一五”政变,破坏了国共合作,使国民革命中途夭折,进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检查预习(试一试,你行!)1._____年____月,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与_______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同时,共产党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独立性。
2._____年____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召开。
_______、_______、等共产党员出席了大会。
大会决定接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政策,并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3._____年____月,_______在广州黄浦创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兼任该校总理,__________任校长,__________任党代表。
共产党人__________曾任政治部主任,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分任教官及其他工作,在军校中起了重要作用。
4.北伐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派军阀。
北伐兵分三路:一路指向;_________一路指向_________;一路指向_________、_________。
主战场是_________。
5.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蒋介石在帝国主义及江浙财阀的支持下,借口“______________”,制造了“______________”政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材内容涉及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的文 学作品,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学习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贡献、主要内容以及在中国 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
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分析和评价新文化运动的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 、鲁迅等。
(2)后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
7、文学革命
(1)兴起的标志:1917年初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掀起了文学革命,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2)主要作品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 狂人日记》(第一篇白话小说)
8、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 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第7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新文化运动是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弘扬民主与科学,反对传统腐朽的思想、意识和观念,促使人们积极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树立起民主、科学的意识和 信念。
知识与技能
知道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新青年》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倡民主和科学、文学革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基础知识。归纳整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内容、主要阵地、地位作用等。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封建复古思潮泛滥。(袁世凯卖国媚敌,复辟帝制;北洋军阀分裂与混战,使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这是因为缺少一场对旧 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缺乏民主与科学的觉悟。)
2、开始的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新 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教法与学法
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地图册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总结巩固】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出示:袁世凯身着古装率百官祭孔拜天的图片。补充介绍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后迫不及待地从“临时”到“正式”到“终身”总统的简要过程,继而倒行逆施、企图圆皇帝美梦的历史事实。说明袁世凯为维护专制统治,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
5、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或口号):
民主(Democracy“德先生”)和科学( Science“赛先生”)。其实质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的继续。
6、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前期: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斗争锋芒直指封建正统思想——孔孟之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思考:民国初建,身为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为什么要模仿封建帝王的样子,忙于祭孔祀天?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 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歌颂俄国十月革命。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介绍马克 思主义学说,这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崭新的思想理论武器,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一些先进的知 识分子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好了思想理论的准备。
9、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①性质上,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②它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引导人民同封建专制与封建思想展开彻底的斗争,打破了传统的精神枷锁,促使人们更加积极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③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有了新发展: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转向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④但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