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新概念诠释南怀瑾“无中生有”宇宙起源论
宇宙及万事万物的真相――真空妙有
宇宙及万事万物的真相——真空妙有一、宇宙的本性及真相千百劫以来,修行人都在寻找真理,探求宇宙真相。
佛家讲“见性成佛”。
性又是什么?没有人能够真正说清楚,而且越说得多,比喻、描述得越详细,反而离它越远。
只有真正明心见性的人才能证悟到它的存在。
性有许多代名词,如:真我、本来面目、道、真如、本性、实相般若、菩提、如来、如来藏、法身、涅槃等。
纵然用上百个代名词来表达也不够准确,只能说接近它,相似它。
正可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宇宙的本性只是一种存在,虽存在,但又无形无相、无声无息、无作无为、如如不动。
万事万物中都有它的存在。
但你看到或感知到的只是万事万物的表相,你却感知不到,更看不到性的存在。
说它是空无,它连空无也无,故谓之“真空”。
一个连空无也无的“东西”(它什么东西也不是,此处只是方便讲),当然没有分别,清净无念,无作无为,只是如如不动。
佛以及古大德们,为了度化众生,引导众生去接近本性,因此,劝众生不要分别,不起心动念,无为,修定等等,都是在让你靠近它。
为此,还让你破除障碍,万缘放下。
但是,众生由于不明白宇宙及万事万物的真相,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有,是可以得到,可以占为已有的东西。
因此又怎能真正放下呢?宇宙的本性虽是真空,但又能无中生有,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宇宙空性中变现出来的。
性虽真空,但性又表现出无限的作用。
它是通过变现出来的万事万物,来显现它无穷无限的作用。
这个万事万物表现出来的作用既是“妙有”。
性在万事万物中,因此,万事万物的作用都是性的作用,也只有通过作用才能显现出性的存在。
真空的本性中能显现无限的事物,无限的事物又在永不停息地无限的变化,从而显现无限的作用。
难道这还不够“妙”吗?仔细悟来,真是妙不可言。
故谓之“真空妙有”。
万事万物虽能显现无穷无限的作用,但它是真空本性中变现出来的一种假相。
看上去似是实有,但由于它都是从真空本性中变现出来的,俗话说“本性难移”,为何难移?因为“性”与“相”本来就是一不是二,是不可分割的。
南怀瑾语录经典
南怀瑾语录经典导读:经典语录南怀瑾语录经典1、道为古,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2、学医的人真要有一种菩萨心肠,一种济世救人的精神,而且不怕贫穷,不怕艰苦,那才是真正研究生命科学,真正的学医。
3、我们用各种方法修持,都是拚命要弄平自己心中那个波浪,想尽办法要让那个波浪变平,变平了又怎么样?变平了还是水!不平呢?不平也是水。
所以说,拚命去弄平,这不是自找麻烦吗?对不对?是不是这个道理?我想是这个道理!你仔细想想看。
你的想也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它本身就在如来清净的境界。
4、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幸福;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
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
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5、有些人日常很忙,注意!赶快多打坐,不要以为忙啊!累啊!没时间。
你要赶快坐,坐到能够住气,那么一个钟头下来,一天都用不完,但要真正做到了才行。
不过有一点要注意!肠胃要空虚一点。
道家两句话:“若要不老,腹中不饱。
若要不死,肠内无屎。
”当然营养还是要够,肠胃干净,气就容易充实。
6、那么什么是做人最高的艺术呢?就是不高也不低,不好也不坏,非常平淡,“和其光,同其尘”,平安地过一生,最为幸福。
7、英雄与圣贤的分别:“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不能征服自己,圣贤不想去征服天下,而征服了自己;英雄是将自己的烦恼交给别人去挑起来,圣人自己挑尽了天下人的烦恼。
”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希望每个人能完成圣贤的责任,才能成为伟大的政治家。
8、今日的世界,物质文明发达,在表面上来看,是历史上最幸福的时代;但是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
在精神上,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痛苦的时代。
人是莫名其妙的生下来,无可奈何的活着,最后是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9、做学问要不怕寂寞、不怕凄凉。
无中生有的哲学道理
无中生有的哲学道理
无中生有是指从无到有,没有任何基础或原因的产生。
在哲学中,无中生有也可以指出人类对于事物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以下是一些与无中生有相关的哲学道理:
1. 造物主论:认为宇宙和一切事物的产生是由一个至高无上的造物主创造的,造物主在没有任何物质基础或先决条件的情况下,从无中创造出了有。
2. 玄虚无尽:认为宇宙的本质是无形无物的,万物的变化和发展只是一种虚幻的表象。
3. 创造性想象:认为人类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是无中生有的表现,人类可以从无中创造出新的思想、艺术作品和科学发现。
4. 虚无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无意义和虚无的,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没有任何目的或意义的。
5. 循环宇宙论:认为宇宙的存在和毁灭是无尽循环的,没有真正的起点和终点。
这些观点在哲学上对于探讨宇宙的本质、人类的创造力和意义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第二章「中有」是否存在之諍論
部派佛教「中陰身」之觀釋慧悟一、言前二、「中陰身」的概念三、「中陰身」的存在不存在的議題折論(一)無「中陰身」之論證(二)有「中陰身」之論證四、以諸法的轉移,看業力流轉與主體輪回(一)「中陰身與補特補特伽羅的解釋(二)補特伽與十二緣建構輪回機制(三)「中陰身」與業力的問題五、結論一、言前生命在死後的存在狀態,其實是自從有人類以來,就不斷受到關注的問題,各種文化傳統,乃至不同宗教、哲學,都有各自的理解。
而佛教所觀察到的死後存在現象,究竟如何呢?這正是本章所要探究的重點。
因此,佛教用來說明死後存在狀態的「中有身」,在佛教內部引起了有無的論諍,而「中有」是否存在的主張,又和部派的宗義思想有密切的關係,甚至有為了配合宗義思想而改變「中有」定義的發展。
可見,「中有」的有無,乃至「中有」的內涵定義,都受到宗義思想的制約。
面對這樣的事實,使我們不得不考慮到。
印度佛教的流傳,是從佛陀時代的「根本佛教」,到「原始佛教」,經「部派佛教」,發展到「大乘佛教」乃至「秘密大乘佛教」的。
而「部派佛教」,正處於「原始佛教」和「大乘佛教」的仲介點,在佛教的發展史上,佔有關鍵性的地位,是不容忽視的。
佛法的特質,在於「緣起法」從「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生死流轉(有為法);到「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的寂靜涅槃(無為法)。
有為法,是生滅、有所造作的緣起法;無為法是緣起甚深難見,離一切戲論的涅槃寂滅。
有情若能徹悟緣起必能到達解脫之道。
不過要到達解脫之道就要依著八正道,因此,佛教的實踐性,即依緣起教法,以八正道為準則,從生死輪迴之此岸,到達解脫涅槃之彼岸。
佛法的特質及佛教的實踐性,佛教學派之所以急遽分化,最主要的原因,即是要解決業力相續、生命輪迴的問題。
有情是五蘊和合色心相依不離的,那麼在「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的教說下,如何安立有情的業力相續、生命輪迴呢?佛教經過多次的分化,最初因對佛陀的教義、戒律的理解不同而分裂為上座、大眾兩部。
无中生有该如何理解(权威经典解读)
无中生有无可以生有,有可以生无。
这如何解释呢?实际上,这是一个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哲学问题。
比如八十年前,一个人本不存在于世,是他的父母将他带到这个世上,这就是无生有,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百年之后他从地球消逝,去哪里了呢?化为了尘土,这就是有生无,世界万物莫不如此。
所以生死就是由无到有和由有到无的过程,这就是自然规律。
我们总说天地父母,其实,上天才是万物实实在在的父亲,大地才是万物实实在在的母亲。
这就是《易经》里讲的,乾为天,为父,坤为地,为母。
万物由无到有,由有到无,这一变化过程是天地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天地的自然法则。
因为天地生万物,所以说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天为父,地为母。
那么天地的父母又是谁呢?实际上,天地都是宇宙的孩子,宇宙孕育了众多星球,众星球都有一个共同的母亲,那就是宇宙,当然包括天地,那天地的父亲又是谁呢?目前只能回答天地的父亲是某种神秘的力量。
难以解释难以回答的问题就要给它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宇宙究竟有多大呢?宇宙之外是否还有另外的宇宙呢?目前连外星人是否存在这个问题都没得到解决,看来人类探索浩瀚的宇宙之路仍然是很漫长的,探索宇宙之外的时空更待时日。
宇宙的形成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1、太易:天地未分;2、太初:元气始萌;3、太始:气行之始;4、太素:形变有质;5、庞洪:质萌未兆;6、太极:质行已具,万物成体,刚柔始分,清浊始位。
到了太极这个阶段,阴阳始分,天地始定,有天地,然后万物生,而人是万物之灵。
中华文化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三皇五帝一直被认同为人类的始祖。
而具史料记载,加之民间传说,中国还有一位更早的始祖母,叫做华胥氏,华胥氏就是创造八卦的伏羲和创造人类的女娲的生母,传说华胥氏履巨人足迹有孕,后华胥氏生下伏羲女娲,伏羲女娲兄妹通婚继而创造人类。
晋代王嘉《拾遗记》云:“春皇者,庖牺之别号。
所都之国有华胥之州,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
由于上古时期发生了大水灾,人类死亡殆尽,只有伏羲女娲幸存下来,于是伏羲和女娲兄妹结为夫妻使得人类得以延续,所以,伏羲和女娲就是人类的始祖。
真空新概念诠释南怀瑾“无中生有”宇宙起源论(5篇可选)
真空新概念诠释南怀瑾“无中生有”宇宙起源论(5篇可选)第一篇:真空新概念诠释南怀瑾“无中生有”宇宙起源论真空新概念诠释南怀瑾先生“无中生有”宇宙起源论南怀瑾实践会近日,在《环球网社区》看到一篇《中国军方正在疯狂研制真空能发动机》的文章,提到“有关真空概念,过去的课本上都说真空是什么也没有,现在真空观发生了重大变化,认为‘真空是物质的凝聚态’(李政道语),真空是能量海,蕴藏着极大的能量。
有人说1立方厘米真空里面含有1095克的能量,通过质能互换定理(E=MC2),可以把真空中的能量看成无穷大。
”读到这段文字,我想起南怀瑾先生对“本体”的解释。
《南怀瑾选集》第三卷第27页提到“天风姤,外卦乾就是代表太空,内卦巽代表风―气流。
如果学过地质学,学过地球物理学,就会发现我们的祖先越来越伟大。
原来太空是无比的大,太空在数字上就是一个“0”。
《易经》的数字和外国的数理学在最高处相同而且比外国好;只是在应用数学上,现代分析下来,谁好谁坏那是另一问题了。
《易经》早就指出,宇宙间只有一个数“一”,没有更多的。
什么是二?一加一等于二,再加一为三,再加一为四,都是用一加出来的,一才有象,一从哪里来的?从“0”来的,“0”就代表没有,代表本体,代表没有数亦代表无穷数,包括了很多很多,等于一个房间,里面一样东西亦没有,一个空房间,说没有用也就一点用都没有,可是它的价值无比,因它可以做电影院,可以做舞厅,可以做课堂,所以“0”代表没有、代表无穷、亦代表天体----太空。
太空在没有构成宇宙以前的第一个功能,以现代名词而言,是气体在流动,由气流的摩荡,慢慢凝结,因为气流的震荡,便发生了电力、热力,形成了泥土,高山也起来了,于是由天风姤,然后天山遁,遁就是逃避。
意思是物质形成以后,最初的功能,慢慢在退位,像一幢房子建筑完成,开幕启用的那一天,亦是这幢房子开始衰坏的一天,也就是它开始“遁”的一天。
真空可以理解为本体、道体、宇宙起源,现代科学数据,为“无中生有”的宇宙观作了注释。
“无中生有”之哲学的意义和思想启迪
培养逆向思维
通过反思和逆向思考,发 现生活中的“无中生有” 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事 物的本质和规律。
提升创新思维
以“无中生有”的视角看 待问题,打破思维定式, 激发创新和创造力。
增强系统性思维
理解“无中生有”中的整 体和部分的关系,把握事 物的全局和局部,增强系 统性思维。
人生态度的转变
积极面对未知
06
“无中生有”哲学的未来 发展与展望
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要点一
人工智能
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利用大数据和算法对“无中生有 ”哲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如对隐喻、意象的解析等 。
要点二
量子计算
“无中生有”哲学可与量子计算相结合,探讨量子世 界中的“无中生有”现象,以及其对哲学思考的影响 。
与全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现代发展
现代哲有”的问题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一些哲学家试图通 过不同的方式解释这个概念,包括从逻辑、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的角度进行解释。
科学对“无中生有”思想的贡献
科学也参与了对“无中生有”思想的探讨。科学家们试图从宇宙学的角度解释宇 宙的起源,提出了大爆炸理论等假说,这些假说也涉及了从无到有的生成过程。
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发展和观念更 新而变化。这种变化过程中,“无中生有”的哲学思 想表现为从无到有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演变。
伦理建构
伦理学通过规范和引导人们的行为,建立社会道德秩 序。在这个过程中,“无中生有”的哲学思想表现为 从无到有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建立。
社会与政治
社会变革
东西方文化交流
“无中生有”哲学可以与东西方文化进行交流和融合, 探讨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和意义。
跨学科研究
2023年南怀瑾推荐必背经典
南师怀瑾推荐旳修行必背旳经典1.东西精髓协会会员守则南怀瑾2.诸葛亮诫子书诸葛亮3.黄帝阴符经4.八识规矩颂唐三藏法师玄奘造5.十六特胜6.百字铭吕纯阳祖师7.灵源大道歌曹文逸真人8.大乘百法明门论天亲菩萨造,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译9.楞严法要串珠南怀瑾10.增补楞严法要串珠修证次第南怀瑾11.般若波罗密多心经12.永嘉禅师证道歌13.信心铭三祖僧璨14.十二时颂志公禅师15.志公和尚十四科颂志公禅师16.十二因缘1.东西精髓协会会员守则南怀瑾先生立身不求无患,身无患则贪欲必生,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行道不求无魔,道无魔则誓愿不坚,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则亏折道义,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心必自矜,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亦动,被抑不求急明,抑急明则怨恨滋生。
学问以勤学为入门,孝养以竭力为真情。
处世以立德为事业,执事以尽心为有功。
精进以律己为第一,长幼以慈和为进德。
行持以观心为稳当,因果以明白为无过。
治事以精严为切实,老死以无常为警策。
居众以谦恭为有理,言语以减少为直截。
待人以至诚为供养,长老以耆旧为庄严。
济物以慈悲为主线,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凡事以预立为不劳,遇险以不乱为定力。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菩提。
立身不求无患,身无患则贪欲易生,学问以勤学为入门,孝养以竭力为真情。
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处世以立德为事业,执事以尽心为有功。
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精进以律己为第一,长幼以慈和为进德。
行道不求无魔,道无魔则誓愿不坚,行持以观心为稳当,因果以明白为无过。
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治事以精严为切实,老死以无常为警策。
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则亏损道义,居众以谦虚为有理,言语以减少为直截。
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心必自矜,待人以至诚为供养,长老以耆旧为庄严。
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济物以慈悲为主线,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无中生有简介概括
无中生有简介概括无中生有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老子》。
“无中生有”本来是道家的哲学思想,后来人们用它的字面意思,一般形容凭空捏造。
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
成语出处春秋·李耳《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后由此人们总结出成语“无中生有”。
成语典故道家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从“无”开始的。
从“无”生出“有”,又从“有”发展成万物。
这一理论出自古代商丘人庄子的著作。
《庄子·齐物论》指出,小到生命,大到宇宙,都有一个开始,在开始之前有一个未曾开始的开始,还有连未曾开始都未曾开始的开始。
老子也早就说过:“玄而又玄,众妙之门。
”道家认为:“天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应用到《易经》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直至无穷。
但是事物一开始,首先是“无中生有”。
庄子的“无中生有”理论,和现代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有相似之处。
大爆炸理论认为大爆炸是宇宙的起源,也是时间和空间的开始。
在此以前,一切都是“无”。
成语寓意无中生有中的“无"指迷惑敌人的假象,“有”是在假象掩盖下的真实意图。
无中生有是指用假象迷惑敌人,但这又不是完全的假象,因为在假象中又夹杂着真实的意图。
为了能够在假象中掩盖好真实的意图,一方面,假象要做得天衣无缝,至少在短时间内不可以有半点纰漏;另一方面,要麻痹敌人,让敌人无法掌握真实意图毫无察觉和戒备。
此计可以分解为三部曲:第一步,把假象呈现给敌人,让敌人误以为是真相;第二步,让敌人识破假象,掉以轻心;第三步,变假象为真相,让敌人仍误以为是假象。
这样,敌人的思想和行动就被扰乱,然后乘机而人,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所以,此计的关键在于“真”和“假”的关系要有变化。
无而装作有,这就是欺骗,也就是“假”。
欺骗的行为不能长期使用,长期使用很容易被敌人发觉,也就难以打败敌人。
因此,“假”不能始终是“假”,还要转变为“真”。
做到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让敌人难以分辨。
感悟南怀瑾的人生哲学
感悟南怀瑾的人生哲学感悟南怀瑾的人生哲学第一章前言第一节引言南怀瑾,字辩之,浙江杭州人,生于一九一六年。
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诗人,对于宇宙的探索和人生的哲学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的思想深邃而宏大,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个体修行都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和观点。
第二节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南怀瑾的人生哲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总结出他对于人生的智慧和启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他的思想,以实现更高层次的个人发展。
第二章南怀瑾的人生观第一节宇宙观南怀瑾认为宇宙是一整个巨大的有机体,每一个个体都是宇宙的一部分。
他强调个体与宇宙的相互关系,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从宇宙整体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在宇宙长河中获得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节人生观南怀瑾主张人类应该积极面对生活,不畏困难,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追求物质财富和权力地位,而在于追求灵魂的升华和个体精神的修行。
第三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南怀瑾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独特的见解。
他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与自然共生共存。
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南怀瑾的个体修行第一节内心的修行南怀瑾认为人类应该通过内心的修行来提高自己的心智和精神境界。
他提倡反观自心,觉察自身的贪念、嗔恨和无明,通过冥想和思考,超越自我,达到心灵的宁静和平衡。
第二节学习与成长南怀瑾一生笃信知识的力量,他提倡人类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成长,通过积累知识和经验来提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他主张实践和思考相结合,通过实际行动来推动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第三节修身养性南怀瑾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养成,他认为一个人的修行应该从自身开始,通过改善自身的品质和行为来影响他人,实现自我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附件:⒈南怀瑾的著作和相关资料。
⒉南怀瑾的人物简介和相关照片。
⒊南怀瑾的名言和格言。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人生哲学:指对人生的意义、价值和目标等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的一门学科。
【南怀瑾】心物是一元的,物理世界整个是相分
【南怀瑾】心物是一元的,物理世界整个是相分现在又说,“色等外境,分明现证,现量所得,宁拨为无?”就根据唯物物理这个道理来。
他说那提出问题来了:哎,外面山河,我们这个人,肉体就是色呀;外境,这个作用我们外面,“分明现证”,摆在这里嘛,看得见、摸得着,茶杯就是茶杯,这个烟灰缸就是烟灰缸,“现量所得”,那根据你自己所讲的,眼耳鼻舌身前五识是第八阿赖耶识的现量的境界,这个现量摆在这里看得见的,“宁拨为无”?你硬说这个也是空的,是你心的变现出来的——“不拨”,没有办法、不能承认、不能接受的!你怎么可以拨它说没有呢?那么答复的话,他说:“现量证时,不执为外。
”这个里头有个东西、有个道理,尤其你们学佛修道的,特别要注意了。
他说“现量证时”,什么叫现量?譬如眼耳鼻舌身前五识的现量,我们容易懂,眼睛一抬看东西的时候,这是现量,这一刹那意识没有管它。
譬如我们心里头,在街上走路,为什么会给车子撞到呢?因为我们意识另外想事情,所以眼睛看到车子,有时候忘记了是车子撞过来了。
眼识看到有个东西,意识不加分别、不晓得它是什么东西,那个是眼识的现量。
耳朵听到声音,我心里想别的,我不晓得你在骂我;有时候自己心里头想别的,人家骂你,你只听到还以为他在恭维你。
那是耳识的现量。
他说“现量证时”,它现量的境界没有界限,可没有内外的分别,“不执为外”。
并没有觉得这个声音是外面、这个眼识是属于外面。
这叫做现量。
好了,我们先懂了这个再说。
所以修道的人,达到什么叫空呢?道家叫做“清虚”,一样的了,反正名称不同。
什么道理?第六意识不起作用的时候,清净现量。
不起分别,第六意识完全不起分别;清净现量,所谓一念不生处。
你说我现在意识都没有起分别,“是啊,我没有起分别啊!”——这个就是分别。
那就不对了!所以呀,现量的境界上并不是觉得一切东西是外物哦!我们有内外的界限的差别是“后意分别,妄生外想”。
当我们现量境界,六根六尘没有内外的界限的啊!所以佛说的十八界是佛的方便的分析的教育法,没有界限的。
因心成体—佛学对于宇宙之起源的解释
因心成体—佛学对于宇宙之起源的解释物理学中认为在量子世界里,物质可以从空无中产生。
这里量子是指最小的能量单位。
那么我们的宇宙从何产生的呢?科学家告诉我们,宇宙也是从空无中产生的。
美国的奥敦沃博士说:当物理学家讲到这个「空」字,他们是在搞一个文字谜,因为我们平常观念中以为真空便是「空」,便是什么都没有,而实际上,物理学家很清楚,真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
而宇宙形成以前的这个状态,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连真空都没有。
这个状态,并非我们一般心目当中所思量的空无状态。
奥敦沃博士承认说【我们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数学理论来描述这个宇宙前的状态,但是可以推断它是多维次。
产生现在这个大宇宙的空灵状态并不是毫无一物,也不是我们今天所懂得的任何一物。
我们用「空无」这个词,是不得已的说法。
这样看来,《牛津大辞典》中讲的「空无」,于今天我们所发现的「空无」是完全不同的物理概念】。
佛家讲:宇宙本来的状态,在佛经上用「自性」或「佛性」或「心性」来表达。
它并无形相,但确实存在,不得已才称之为「空」。
打个比方说就容易理解,这个「空」就好比是磁铁的磁性,磁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不能说它没有,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磁性的作用极大,发电机与电动机都因磁力而显功用。
佛家用「八不」来表达这种状态「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
」佛家认为这种空灵能现妙有,能现宇宙万物之相。
佛在三千年前就指出这种空灵是我们的心性。
《首楞严经》云「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这里讲的「心」,就是自性,就是本来面目。
最近,日本东京的科学工作者江本胜博士经过八年对水的微观观察,发现水的结晶体的形状能随着人的思想语言而变化。
善心善言对水,水的结晶体形状就很美丽。
恶意恶语对水,水的结晶体形状就很丑陋。
证明佛经上所讲的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现在我们来看看科学家认为的宇宙形成的那一刹那是什么样子的。
科学界目前广泛所接受的是所谓「宇宙大爆炸」的形成理论。
「论有无」“无中生有”、“真空妙有”的科学意义
「论有无」“无中生有”、“真空妙有”的科学意义“元始之上,灵为本,色为相,性为空。
色化实谓之有,空即性谓之无。
色空相对、同源异生。
灵无‘有无’之别,乃众妙之本。
”注解:宇宙诞生之前,灵(无形无体、灵动自现)是万物的本源,色(有形体、有颜色)是万物的相,性(空态)是与‘有’相对的状态。
色幻化成实称之有,性即空态称之无。
有无是相对的、同源异生态。
灵没有‘有无’状态的区别,它是一切的本源。
何为有?有谓之实,亦谓之存在。
“有”的三种存在形式(从表面到绝对):1)实物、实体。
一切有实物形体的东西都被称之有。
比如,物质。
2)存在。
任何形式的存在都被称之有。
比如,能量、时间、空间。
3)“有”的概念。
所有以“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概念都被称之有。
比如,意识中的“无”(“无”在意识中被呈现时,这还是有);与有相对的无(在有基础提出的无的概念,这还是有)。
“有”的三种存在特征(相对于“无”的绝对“有”):1)无限永恒。
它代表了无限且永恒的存在。
比如,探索宇宙之前(或之后)的宇宙,它仍然以有的方式存在且永远没有穷尽(宇宙不会消失,它永恒存在)。
2)不生不灭。
它代表了不生不灭的状态。
比如,宇宙中的总能量它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湮灭。
3)无始无终。
它没有起始也没有终结。
比如,宇宙的存在没有起始也不会有终结。
何为无?无谓之虚,亦谓之空无。
“无”的三种表现形式(从表面到绝对):1)虚体。
没有实体的东西谓之无。
比如,电子、光子、虚粒子。
2)空无。
虚空状态的存在物谓之无。
比如,真空。
3)绝对的“无”。
与“有”相对的状态谓之无。
比如,意识空白,亦无意识,亦无“无意识”......,穷极根本绝对的空无。
“无”的三种表现特征(相对于“有”的绝对“无”):1)不存在。
无代表了虚无是不存在的象征(虚无是近似描述,“无”连虚无也不存在)。
比如,宇宙(一切)不存在的永恒状态(状态是近似假设,状态也不存在)。
2)不可说。
无不可以被理解,也不能被表达。
南怀瑾先生讲——唯识的八个识(简明扼要)!
南怀瑾先⽣讲——唯识的⼋个识(简明扼要)!南怀瑾先⽣讲——唯识的⼋个识(简明扼要)!前五识和第六意识的关系:“前五识”是“第六意识”的先驱,譬如⽤兵,“意识”是全权的指挥官,“前五识”犹如各个不同兵种的前哨。
“第六意识”主要的任务是前通于“前五识”,后接于“第七识”、“第⼋识”。
⼀切思维分别和情绪等等的作⽤,都受它的⽀配左右。
它也相当于现代公司组织的总经理,上⾯接受董事会(第⼋识)和常务董事(第七识)的决策,下⾯指导督促“前五识”达成各种业务。
⼀个婴⼉的⼊胎之初,和⽣下来成为婴⼉的时候,“第六意识”的功能虽然存在,但并未成长⽽发⽣作⽤。
到了成童以后,“意识”受“前五识”的影响逐渐形成,⽽且愈⽼愈形坚固,便构成为固定⼼理形态的⼀种⼒量——“业⼒”。
独影意识是什么:“第六意识”在清醒的时候,它便代⾏“第⼋识”、“第七识”的权能⽽起思维分别等等的作⽤。
如果进⼊睡梦的时候,它就发起“意识”反⾯的潜在功能,不需“前五识”的现场⼯作,只凭借“前五识”原本收集的资料,就可⽣起“独⽴”的潜在作⽤。
因此,唯识学把“第六意识”的这种潜在功能,命名为“独影意识”,⼜叫做“独头意识”。
这种“独影意识”的作⽤,可以脱离“前五识”⽽单独活动。
它活动的最显著的范围,归纳起来有三种情况:(⼀)作梦时。
(⼆)神经病、精神病,乃⾄因其他的病症⽽进⼊昏迷的情况时。
(三)禅定中某种境界时。
所以从唯识学的⽴场来看,现代⼼理学所了解的“潜意识”,⼜名“下意识”,以及“第六感”等,仅是知道了“独影意识”的作⽤。
第七末那识:但是“第六意识”,它还不是真正的主⼈,它只是活⼈的⼀个账房总管⽽已。
它的后台⽼板,便是“第七识”。
在唯识学上的译名,叫作“末那识”。
这个名词包括了很多意义,在此暂时不多作解释,普通⼀般⼈叫它作“我执”,或“具⽣我执”,也并⽆太不妥当之处。
它是“第六意识”之根,也可以说便是真正“意识”的泉源。
例如⼀个⼈天⽣的个性(秉赋的特性),以及与⽣命俱来⽽莫名其妙的习惯、思想、天才等,就是它的作⽤。
真空不空、无中生有
真空不空、无中生有真空技术是当今广泛应用的一项高技术.例如电视机显象管中的真空度达到几十亿分之一个大气压, 以保证图象清晰;在高能粒子加速器上, 为防止加速的基本粒子与管道中的空气分子相碰撞而损失能量, 需要管道保持几亿亿分之一个大气压的超高真空.在这样高的真空度下, 一立方厘米的空间内大约有上千个空气分子.科学家们把完全没有任何实物粒子存在的真空, 为`物理真空 .那么`物理真空中真的一无所有吗?真空非但不空, 而且非常复杂, 它是一个填满负能电子的海洋.本世纪二十年代, 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建立了一个正确描述极高速运动电子的狄拉克方程, 把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并预言负能量的电子的存在.我们日常见到的物体带的都是正能量, 如高山流水、星移斗换等等, 总之, 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是一个正能量的世界.可是, 在这个正能量世界的背后, 是一个绝对看不见的负能世界.虽然在我们生活的空间中充满密密麻麻的负能电子, 可是, 我们一点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在负能量的世界中, 电子具有非常奇妙的性质.如果你想把它往前推, 它偏要向后退;你想把它拉向右边, 它偏要向左走.正能电子发光时, 它总是消耗能量;而负能电子发光时, 它却总是增加能量.如果地球上的河流中的水都是负能电子组成的话, 那将不是水往低处流, 而是水往高处流了.负能电子就是这样一种倔脾气, 因此, 有人称它为驴电子, 就象一头不听使唤的倔驴.狄拉克认为, 空间中驴电子塞得满满的, 它占据了空间中所有的席位, 而且不能随便运动.因此, 其奇妙的性质并不明显, 正能电子在充满驴电子的海洋中作跟驴电子无关的运动.这些负能电子好象是一头头沉睡中的`懒驴 , 对外界似乎毫无反应.但是, 这些赖驴也有被`敲醒的时候.当用光子轰击它们时, 如果光子的能量很小, 它们是很不在乎的, 也就好象是`对驴弹琴 , 但如果光子的能量超过二倍电子静止能量时, 而光子的能量大于2mc 时, 情况就不一样了.驴电子能够吸收一个光子, 变成真正的电子, 而在它原来的位置上留下一个空穴.由于空穴的出现, 原来看不见的驴电子海洋现在就可以看见了.这个空穴就是一个单位正电荷, 且与正能电子行为相同的正电子.光子消失了, 但却从负能电子海洋中敲出了一对正、负电子.按我们通常的观点来说, 这对电子是`无中生有地产生的.当然, 当正电子和负电子碰到一块时, 相反的过程也照样发生.电子填充到驴电子的空位上, 剩下的能量作为光子而放出.1932 年8 月, 美国物理学家安德森在研究宇宙射线时, 发现了正电子.于是, 狄拉克的负能电子海洋就广为人们接受了.。
南怀瑾经典语录摘抄
南怀瑾经典语录摘抄1、学佛的第一步,学到身见忘掉了……要真正内在身心皆亡,达到无我才对……但是有了一个人无我,还有一个法在喔!最后要法无我……到了法无我,叫做人法二无我,到达了就成佛。
最后连空也空,空也不存在。
2、是叫我们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对象的观念。
譬如说要做一点功德,出一点钱,或者救济一个人,然后说救济了某一个人,那是住相布施。
3、一切都不是心,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4、我们之所以觉得有烦恼、有人我、有众生,是因人我分别而来;把我相、我见一空以后,平等性智出来,再看一切众生都是一律平等……但是要修一切的善,才能证得空。
5、世间法不空,与般若有挂碍,等于眼中有沙,认生死轮回为实有;出世间法不空,与般若亦有挂碍,等于肉中有刺,认化城为宝所;故有凡夫生死、二乘涅盘的颠倒梦想。
6、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心胸里头还有你、我、他,甚至给了人家好处时,这个家伙应该卖卖我的交情才对!这是世间法的作风,佛法没有,给了就给了,要像“事如春梦了无痕”一样的忘掉它。
7、空灵的,广大的,一切都不著的,一切都不住的。
8、佛是不可以形相来见的,拿形相来见佛,就错了。
9、凡是你有什么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来的,不修就没有了。
若见诸相非相,你就见到佛了,见到佛的法身了。
10、佛告诉我们,世间一切事都像作梦一样,是幻影。
11、佛法在哪里?不一定在佛经上啊!世间法皆是佛法……所以大家不要把学佛的精神和生活与现实人生分开。
12、离开了一切的相就是佛,这是真正的佛。
13、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他说真正的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14、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
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楚,情绪化跑来学佛参禅,全体是迷信!所以把知见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
南怀瑾老师讲“四种法界”
南怀瑾⽼师讲“四种法界”【南怀瑾⽼师书法】-------------------------正⽂:“法界”⼆字很难解释。
归纳⼈类的⽂化,中国⼈过去讲“天下”的观念是指整个世界;现在已经晓得这个观念也不算⼤。
宇宙的观念⽐世界⼤,宇宙有时间、空间,虽然⽆边⽆际,总还有个范围。
佛教《华严经》的境界,超越⼀切有形相的物质世界,及⽆形相的理念世界。
这个境界⽆量⽆边,《华严经》给它⼀个名称叫“法界”。
法界--包括了宇宙、天地、世界等观念在内。
最近有些年轻⼈把“法界”观念当作“本体”,以西⽅哲学本体论来解释法界,并不完全对,也可以说不⼤彻底,因为法界⼀词⾮常⾮常抽象,但这个抽象也包括了具体。
《华严经》法界的概念,简单说来包括了四种涵义:事法界、理法界、事理⽆碍法界、事事⽆碍法界。
⼀般⽂字排列习惯先排理法界;照先后秩序,应该先有事法界,因为事代表物理世界、有形相、⽆形相,乃⾄⼈等⼀切事实。
理法界包括观念、概念、思想范围。
有其事必有其理;有其理必有其事。
其事⽆疑就是把理事融会贯通,没有障碍。
以“事⽆碍、理⽆碍、事理⽆碍、事事⽆碍”这四句解释《华严经》法界的观念,是扩⼤范围来解释。
但是这么⼀解释,反⽽画蛇添⾜,因为既有所界,就变得有范围。
实际上,法界⽆量⽆边,⾮常空洞;空洞不是假的,包括极为⼴⼤。
然⽽在思想表达上,⼜不得不以这四句来解释法界。
但是,如果连打坐、静坐、⼊定都做不到,那也免谈学佛了。
静是最起码的条件,如果你静不下来。
认为佛法不⼀定在打坐和静上,⽽在动上,那⼜何必学佛!不如学猴⼦,再不然学电动机械猴,电钮⼀按就不停地跳动。
其实,⼤家都动的很厉害。
学佛要把这两⽅⾯搞清楚。
《宗境录略讲》--------------------------法界是《华严经》常⽤的名词,有四种法界:(⼀)理法界,道理、学问也是⼀种法界。
(⼆)事法界,事实、科技、功夫属于事法界。
(四)事事⽆碍法界,所谓事事⽆碍法界,必须六通具⾜,超越了物理世界,超越了感觉、知觉的现状。
中国古代宇宙生成论的类型
中国古代宇宙生成论的类型
中国古代的宇宙生成论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宇宙起源于无,称为“无始论”,另一种是宇宙起源于有,称为“有始论”。
一、无始论
1. 混沌开辟:在《庄子》一书中,有关宇宙生成的说法与“混沌”有关。
混沌指的是宇宙起初的状态,是一种没有秩序、没有规则的状态。
在这一理论中,宇宙起先是一片混沌,后来形成了天地万物。
2. 天道自然发展:《易经》中的“无极”思想认为宇宙起源于无极,无极是没有形式和规则的状态。
后来,无极分化为阴阳两极,进一步演化形成了天地万物。
3. 天地生成:在《尚书》中,有关宇宙生成的说法与“天地生成”有关。
论文认为,宇宙起初是一体的,后来分化为天地两个独立的存在。
二、有始论
1. 宇宙蛋说:在《山海经》中,有关宇宙生成的说法与“宇宙蛋”有关。
宇宙蛋是一种想象力非凡的存在,它是宇宙起源的原始形态。
2. 隐太初说:在《太上洞经》中,有关宇宙生成的说法与“隐太初”有关。
隐太初是一种虚无的状态,没有形体和规则。
后来,一种名为“道”的存在起初形成了宇宙。
3. 造物主说:在《庄子》一书中,有关宇宙生成的说法与“造物主”有关。
造物主是一个超越世界的存在,他创造了宇宙和万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空新概念诠释南怀瑾先生“无中生有”宇宙起源论南怀瑾实践会近日,在《环球网社区》看到一篇《中国军方正在疯狂研制真空能发动机》的文章,提到“有关真空概念,过去的课本上都说真空是什么也没有,现在真空观发生了重大变化,认为‘真空是物质的凝聚态’(李政道语),真空是能量海,蕴藏着极大的能量。
有人说1立方厘米真空里面含有1095克的能量,通过质能互换定理(E=MC2),可以把真空中的能量看成无穷大。
”读到这段文字,我想起南怀瑾先生对“本体”的解释。
《南怀瑾选集》第三卷第27页提到“天风姤,外卦乾就是代表太空,内卦巽代表风―气流。
如果学过地质学,学过地球物理学,就会发现我们的祖先越来越伟大。
原来太空是无比的大,太空在数字上就是一个“0”。
《易经》的数字和外国的数理学在最高处相同而且比外国好;只是在应用数学上,现代分析下来,谁好谁坏那是另一问题了。
《易经》早就指出,宇宙间只有一个数“一”,没有更多的。
什么是二?一加一等于二,再加一为三,再加一为四,都是用一加出来的,一才有象,一从哪里来的?从“0”来的,“0”就代表没有,代表本体,代表没有数亦代表无穷数,包括了很多很多,等于一个房间,里面一样东西亦没有,一个空房间,说没有用也就一点用都没有,可是它的价值无比,因它可以做电影院,可以做舞厅,可以做课堂,所以“0”代表没有、代表无穷、亦代表天体----太空。
太空在没有构成宇宙以前的第一个功能,以现代名词而言,是气体在流动,由气流的摩荡,慢慢凝结,因为气流的震荡,便发生了电力、热力,形成了泥土,高山也起来了,于是由天风姤,然后天山遁,遁就是逃避。
意思是物质形成以后,最初的功能,慢慢在退位,像一幢房子建筑完成,开幕启用的那一天,亦是这幢房子开始衰坏的一天,也就是它开始“遁”的一天。
真空可以理解为本体、道体、宇宙起源,现代科学数据,为“无中生有”的宇宙观作了注释。
二〇一二年三月五日星期一附:环球网社区“环球网社区›论坛›环球国际›环球军事›环球谈兵›惊曝:中国军方正在疯狂研制真空能发动机!”一文。
发表于2009-6-913:42:15高歌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动力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一级责任教授,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防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期从事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及流体力学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并在基础科研和多学科的应用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
他在1984年发明的"沙丘驻涡火焰稳定器",获国家发明一等奖,钱学森同志称之为"一项长中国人志气的重要发明"。
该成果广泛应用于我国多种军用航空发动机中,取得了数以亿元计的经济效益,至今仍保有先进水平。
本刊记者于今年10月采访了高歌教授,了解到了他近期从事的一些前沿科研工作的最新进展,尤其是他对龙卷风的研究及其工程应用价值,让人耳目一新。
高歌教授在采访中提到,传统的航空发动机技术虽然还在不停地改进提高之中,但受到原理和材料工艺上的限制,已经逐渐逼近了性能发展的极限。
目前虽然涌现出一些新型航空发动机技术,但仍然没有走出依靠压力膨胀过程来实现热功转换的思路。
他强调,人们应该另辟蹊径,寻找其他可用的工作原理。
为此,他研究了自然界龙卷风的形成与强化机制,发明了一项称为"余热增推"的技术,直接利用龙卷旋涡实现热功转换并提取能量,用以提高航空发动机的推力和工作效率,这是具有独创性的重大科研成果,是人们未曾涉足过的一片新天地。
传统航空发动机技术需要新的突破高歌首先提到,航空发动机经历了两个大的历史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在1950年以前,主要是活塞发动机的使用。
第二阶段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涡轮发动机迅猛发展,一直占据着霸主地位,它有很多的变种,如涡扇发动机、涡桨发动机、涡轴发动机等,但其核心技术都是压气机-涡轮组合,即燃气轮机。
很早就有人提出,涡轮发动机过了巅峰期以后有没有后续机种。
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呢?因为人类所发明的热机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都是依靠压力膨胀过程来实现热功转换的,活塞发动机、涡轮发动机都是如此。
而要提高涡轮发动机的性能主要有两条途径,一个是提高压比,另一个是提高涡轮前温度,这是它的工作原理决定的。
但提高压比、提高涡轮前温度是有一定限制的,设想压比达到40左右,压气机的转速会很大;同时压比提高,叶片的强度也成问题。
所以无论从压比还是从温度来说,涡轮发动机基本上快要接近其性能极限了。
当然,所有发动机在其发展的历程中,性能都有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
但如果原理上不出现重大变化的话,就不会有本质的改变。
如涡轮发动机压气机本身的效率,四十年前是81%~82%,而今天,最好的压气机的效率是86%~87%。
可以看出,大约每十年只提高1%多一点。
人们不得不考虑未来航空发动机的出路问题。
脉冲爆震发动机和旋转冲压发动机航空涡轮发动机目前出现了很多新的机种,如脉冲爆震发动机、冲压发动机等,这是主要的几个研究方向,也是试图找到大幅提高航空发动机性能的技术尝试。
但这些发动机还处于摸索阶段,高歌一一对其技术难点和缺陷进行了分析。
高歌提到,脉冲爆震发动机噪声巨大,工作频率跟不上去。
工作频率就是指爆震燃烧频率,要100赫兹左右才能够产生足够的比冲,如果到不了这个频率,比冲不够,与涡轮机相比就没有竞争力。
设想在一个空腔里面,排气、进气一秒钟来回一百多次,而且还没有一个活塞把气体推出去,只靠自己的膨胀过程来填充、爆炸,再填充、再爆炸,这本身是非常困难的。
冲压发动机不能解决零速启动、低速情况下的低效率等问题。
高歌向记者介绍到,最近国内外都在进行旋转冲压发动机的研究,旋转冲压发动机就是想克服直流式冲压发动机不能零速起飞的缺点。
旋转冲压发动机内部有一个转子,启动时首先用电力驱动,或是由其它起动机让转子高速旋转,气流进入转子后再发生冲波,产生高压,利用转子本身的旋转制造一个超声速或者跨声速的入流,在旋转场里提高马赫数,最后达到冲压的效果。
美国一台一百千瓦级的旋转冲压发动机已经试运转成功了。
但旋转冲压发动机运用到航空发动机上有很大的难度,首先要解决发动机直径问题,飞机不可能安装直径太大的发动机。
另外,转子旋转以后燃烧系统如何配置,高超声速气流进来如何变成没有旋转,研制出来以后能不能在效率、尺寸、推重比等方面和现有的涡轮发动机竞争,这都有待未来发展才能得出定论。
本来冲压发动机就是一个空筒子,现在有一个转子在发动机里面旋转,解决了低速启动的问题,但飞到高速以后,气流冲进来遇到了转子这样一个大障碍物,如何解决,还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高歌认为旋转冲压发动机的前途将取决于一系列关键技术能否得到妥善解决。
脉冲爆震发动机、冲压发动机等这些新技术,依然没有摆脱传统的热机工作原理,只是改进而已,真正的突破还要在其他方向上寻找。
龙卷风原理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高歌谈到,航空发动机最近显示了一些很有前途的研究方向,就是有没有可能不利用压力膨胀过程来实现热功转换,而以往所有热机都是压力膨胀实现热功转换的。
他把研究方向瞄向了自然界的龙卷风。
龙卷风不是利用压力过程而是利用旋涡,依靠龙卷风式的特殊旋涡的旋转把热能变成机械能。
高歌带领的研究人员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大量试验和应用研究。
高歌指出,龙卷风的旋转能量来源对于研究大气流体力学的人来说,他们肯定可以明白无误地说,这是龙卷风外围的热气流的热能提供的旋转能量,但有一些教条的人会说,"热力学上没有这一说法,热能变成机械能必须要有压力膨胀过程!"实际上龙卷风在旋转过程中遵守着流体力学的一个定理,称为克罗科(Crocco)定理。
这个定理通俗地讲,就是在一个旋涡的外围,如果外边热里边冷,就产生了一个沿半径方向内指的焓梯度,或是温度梯度,这个焓梯度越大,旋风的旋转强度就越大。
如果在龙卷风外围有热量加入的话,龙卷风就会得以强化。
高歌利用龙卷风的原理开发了一项"余热增推"技术,在不改变核心机的前提下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发动机推力的增加,增推效果相当可观。
这项原理和技术是高歌首创的,并且在航空发动机上得到了验证,有重大的实用价值。
通过"余热增推"技术,可以直接利用龙卷旋涡将热能转换为旋转动能,进而提高发动机的推力和推重比、降低单位推力的耗油率。
龙卷风组合燃烧技术也可极大地改善燃烧性能,使燃烧效率从85%提高到97.5%,阻力、贫富油、稳定性等性能指标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可以断言,龙卷风原理开辟了热机发展一个值得探索的新方向。
克罗科定理在20世纪初就有了,是一个纯粹的理论工具,人们没有找到其工程技术运用的途径。
高歌首先在试验中发现龙卷风能够把热能变成机械能,然后想到了能利用它来增加发动机推力,最后才找到了克罗科定理。
并不是克罗科定理指导其开发出有关技术,而是高歌做出来以后为了找理论解释才想到了克罗科定理。
高歌强调,中国人应增强自信心,我们有能力在科技领域自主创新。
"沙丘驻涡"技术为我国的航空发动机技术做出了贡献,而这项"余热增推"技术比"沙丘驻涡"的价值要大得多。
物质观的改变和真空能发动机高歌还将研究方向扩展到高能物理方面。
他说,21世纪伊始,就传出了一些和20世纪科学观有着重大突变性质的观点,一个是物质观的改变,另外一个就是关于真空概念的改变。
所谓物质观的改变,就是宇宙的物质构成是4.4%的显物质,95.6%的暗物质、暗能量。
暗物质、暗能量是什么,怎么提取它、利用它,将成为21世纪科技具有划时代变革意义的一个标志。
如果能够提取和利用暗物质、暗能量,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就要进入一个崭新的新纪元。
有关真空概念,过去的课本上都说真空是什么也没有,现在真空观发生了重大变化,认为"真空是物质的凝聚态"(李政道语),真空是能量海,蕴藏着极大的能量。
有人说1立方厘米真空里面含有1095克的能量,通过质能互换定理(E=MC2),可以把真空中的能量看成无穷大。
高歌进一步解释到,暗能量充斥于远离星系的宇宙深空之中,具有单纯磁性斥力而导致宇宙加速膨胀;在地球周围真空中则凝聚着暗物质,具有单纯吸力。
暗物质粒子的尺度和电子相同,可以自由穿透显物质实体,实际上人们都"浸泡"在这样一个暗物质的海洋里,因为各个地方的密度都一样,就不易感觉到它的存在。
如何才能"感觉"到它呢?就是在容器中用旋涡或者是电磁、冷核聚变等方法,把一个局部空间变成真空,即所谓的显物质真空,这样暗物质的浓度就要进一步地提高,与有显物质的外围就不一样了。
暗物质有了密度梯度以后,它就会对显物质发生作用,真空对显物质的作用称为"界变"。
"界变"和物质的"相变"是完全不同的,和"质变"也有区别,真空就是一个界变点,物质和真空相互作用会发生能量形态和物理属性上的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