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气的一元论宇宙观)的浅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气的一元论宇宙观)浅说

由王爱仁制作,北京中医林整理。

中医中的气论,从哲理上看,它来源于我国先秦时期就已经认识并确立起来的气的一元论的宇宙观。这种宇宙观的产生,最明显不过的是早期道家的思想,如老子在他论道中所谈的气的思想,他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42章),还有后来庄子在《知北游》中所说的:“通天下一气耳”。沿着道家的思路,再稍后,管子在老子论气的基础之上,又提出了“精气”论的观点,在太约相同的时期内,《易传》的作者也发表了同样的看法。如《管子·内业》中云:“精也者,气之精者也。”在《管子·心术下》中又说:“一气能变曰精”。如《系辞上传》中也有“精气为物”的看法。既于“元气”的说法,也即物质本源的另一种说法,这与老子所言的气的物性在本质上没有根本的区别。既于始于何时,据我国学者张岱年所说:“元气一词,屡见于汉代著作中,但究竟始于何书,难以考定。”在汉代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王充的元气论。到了宋代,又有张载和王夫之等人的元气学说。所谓元,即始也,这是《说文》的解释。意思是说,元气,作为一种物质,它是宇宙物质最早、最原始的一种状态,所以说,元气之气与老庄所言之气没有本质上的差异。管子的精气说倒有一些新意,因为他鲜明的指出精气是整个气中的精华,又是可生可变的气,因而与一般的气有所不同。这就为气的可变性,又尤其是为气可造出生命之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于气,它是我国古代唯物论哲学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其基本观点是:认为宇宙的本源是一个物质的世界,它的最基本、最原始的状态,就是一个充满着“至小无内”的最微小单位的气的世界,同时,也可以说是一个充满着“至大无外”,由无限个气体包容在一起的广袤无边的气的世界。这个世界,庄子在《知北游》中,将其称之为“太虚”,而易学中则称之为“太极”。这个世界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是发展的,今日的世界,就是由这个世界发展而来的,今天所显现出的万象的物质世界,就是这个正在发展中的世界的见证物。因此,又可以这样概括说:它是整个宇宙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基础,它是这个发展中世界的最原始、最根本的物质基础。由于气的这种唯一性和原始性,所以我国现在一些哲学家、理论家们,就将它命之为“气的一元论的宇宙观”。

中医理论中的气论,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气的一元论的宇宙观”上。如《素问·天元纪大论篇》对宇宙和人的看法;如《素问·宝命全形论篇》对人的生成的看法;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对宇宙和人的阴阳二气的看法,还有运气学说中主要的宇宙观,病理观,以及我国中医传统理论中已经形成的整套气的生理观、病理观、以及各类用气治疗疾病的方法等等,都可足以说明这个问题,物质性气是中医理论的基石。

关于气,我国古人这种朴素的唯物宇宙观,并非是纯主观地随意的想象中说出来的,而是有其科学的根据的,其一是当时自然哲学的直觉与经验结合的发现;其二是当时天文学研究成果的总结。如老子的道学观,就是那时自然哲学的直觉与经验结合研究出成果的典范;而天文学上的宣夜说,就是当时对宇宙模式和宇宙起源的最先进和最科学的解释。我说它最先进和最科学是因为这一解释很接近现代宇宙学。

宣夜说认为;“天了无质,仰而瞻之,高远无极,眼瞀精绝,故苍苍然也。……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晋书·天文志》)这一宇宙观念,很明显是一种无限的宇宙空间观,太虚之中浮着日月星辰,都是在气的支配下运行,气是宇宙空间的主体。在《素问·天元纪大论篇》中也有类似的描述,如文中引用已佚失的古书《太始天元册》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成章。”这是古人用极其概括的语言,描述出的一幅宇宙气化、气变、万物生成的意象图。

中医的气论,有否科学性,我从两个角度来分析,其一是,它立论于古代自然哲学基础之上,是有根有据的;其二,它与现代自然科学,又尤其是宇宙天文学的研究成果相推理,也不是纯主观经验中无稽之谈的谬说,我约略地查了一下现代相关的宇宙学资料,对照起来思考,我认为在物源的本质上基本上是一致的。

宇宙究竟是如何形成或是产生的?现代宇宙学为大家所公认的就“大爆炸”理论。此理论认为宇宙是由一个奇点发生大爆炸后逐渐形成的,从大爆炸发生到今天,就是宇宙生成包括发展的过程。就宇宙的生成而言,在这个生成过程中,其实就是一个最基本的物质微粒子的热与冷运动的物理、化学的演化过程。其实这种微粒子的整体状态,就如中国古典哲学中所认识到的一种气态。微粒子的热与冷的物理、化学演化过程,就相当于中国哲学中所说的气化中聚与散的活动。现在宇宙中我们所知道的卫星、行星、恒星、银河星系等,就是由大爆炸后产生出来的星际物质实体,这些实体,就是由物质气聚与散的结果。据资料介绍,现在已观察到的银河系类的星系有10亿个以上,乃至更多。处在银河系中的恒星就有千余个之多。一个恒星系中又有许多行星围绕着,如太阳系中就有9大行星。一颗行星周围又有卫星围绕,如地球的卫星是月球等等。诸如此类,现在宇宙中,就是由这样许许多多的星体和星系的实体组成。那么在星体与星体,星系与星系之间又有广大的空间,这些空间之状又是如何?从小点尺度来看,太阳系里,地球离太阳的距离就是1.5亿千米。而在整个银河系,乃至到河外星系,其尺度就更大了。现在处在地球上的人,用现代光学望远镜,就可观察到50亿光年的星体;如用射电望远镜,就可观察到150亿光年的天体,可见宇宙空间之大。在如此广大的空间中,除了我们所能看到的天体等实体外,它们之间更为广阔的空旷地区又存在着什么?现代宇宙学也已明确地告诉我们,绝不是真空,而是以尘埃和气状类的物质为主的微粒世界,甚至是更微小的物质世界。也即古人所说的太虚世界,气的世界,从道理上说,这应该是万物生成的基础、源头。

在这个无边无际的无限宇宙中,如此众多的星体物质,它们之间靠什么如此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个相对平衡稳定的系统,或整个的系统,它们彼此之间发生关系依靠的介质究竟是什么?据现代科学家的测算,要使星系之间达到稳定平衡,除它们自身的质量引力外,还有很大的质量空缺,如果质量引力是一种介质,还有很大空缺中的介质又是什么?这个空缺究竟有多大,据赵江南编著的《宇宙新概念·宇宙中的其它问题·下落不明的质量》一节中所说,其空缺度为80%~90%,这就是现在天文学上所普遍知晓的:整个宇宙中有90%左右的下落不明的物质存在。该书还说:“在广阔的星系际空间,有没有物质存在呢?这当然是天体物理学家在寻找下落不明的质量时首先想到的。他们把光学和射电望远镜指向那‘一无所有’的空间,发现那里确实不是虚空。如大、小麦哲仑星云之间有着氢原子构成的‘桥’,这种‘物质桥’也存在于其他星系之间。星系间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