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空间线面关系的判定(1)

合集下载

五种版本教材关于“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的内容比较

五种版本教材关于“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的内容比较

北 师大 版 : 在“ 从平 面 向量 到空 间 向量 ” 一 节 中介
绍 了直线 的方 向 向量 和 平 面法 向量 , 在“ 用 向 量 讨 论
置, 还 可 以具 体 表 示 出 z 上 的任 意 一 点 。 ” “ 类 似 于直
线 的方 向 向量 , 我 们还 可 以用 平 面 的法 向量 表示 空 间 中平 面的位 置 。 ” 并 介绍 利 用 直 线 的方 向 向量 与平 面 的法 向量表 示空 间直线 , 平 面问 的平 行 、 垂直 、 夹 角等
平 面 的法 向量 的概念 , 通 过 向 量 运 算 证 明 直 线 与 平 面 垂 直 的 判 定 定 理 和 三 垂 线 定 理 及 其 逆 定 理 。 给 出 用 平 面 法 向量 来 表 示 两 平 面 的 平 行 与 垂 直 的 位 置 关 系 。
l 直 线 的 方 向 向量 与平 面 的 法 向
一 一
通 过 四 道 例 题 介 绍 空 间 向 量 在 立 体 几 何 中 的 应
垒 堡蔓 ! 塑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l 上旬l
l 2 7
用 向量语 言表 述 了线线 、 线 面和 面 面的平 行 与垂 直 关 系, 证 明了三垂 线 定 理 和 线 面垂 直判 定 定 理 , 例 3用 间 向 量 体 几 何 中 的应 用 ” 的 内容 比较
张 惠英 ( 河 北省 石家庄 市教 育科学 研 究所 ) 孙 邈 ( 河 北 省 石 家 庄 市 第 一 中 学)
依据 教育 部 颁 布 的《 普通 高 中数 学 课 程标 准 ( 实
垂直 与平行 ” 中主 要 是 应 用 , 证 明 了线 面垂 直判 定 定 理和 面面平 行判 定定 理及 三垂 线定 理 , 立 体 几何 中 的 其他 定理 由学生 给 出证 明。 湘教版 : “ 3 . 3直线 的方 向 向量 ” 介 绍 了直线 的方 向 向量 , “ 3 . 4直线 与 平 面 的垂 直关 系” 证 明 了线 面垂 直判 定定理 和 三垂 线定 理 , “ 3 . 5平 面 的法 向量” 介 绍 了平 面 的法 向量 相关 内容 。 苏教 版 : “ 3 . 2 . 1直 线 的方 向 向量 与 平 面 的 法 向 量” 先介绍 直 线 的方 向 向量 和 平 面 的 法 向 量 的概 念 .

3.2.2空间向量与垂直关系

3.2.2空间向量与垂直关系
3.2.2空间向量与垂直关系
设直线 l,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a, b ,
平面, 的法向量分别为u, v ,则
线线平行 l ∥ m a ∥ b a kb ;
线面平行 l ∥ a u a u 0 ;
面面平行 ∥ u ∥ v u kv.
注意:1.这里的线线平行包括线线重合,线面平行 包括线在面内,面面平行包括面面重合。
(k∈R) 面面 若平面α的法向量u=(a1,b1,c1),平面β的法向量v=(a2,b2, 垂直 c2),则α⊥β ⇔ u⊥v⇔ u·v =0⇔ a1a2+b1b2+c1c2=0
1.已知平面α的法向量为a=(1,2,-2),平面β的法向量为
b=(-2,-4,k),若α⊥β,则 k 等于( D )
A.5
B.4
C.-4
D.-5
2.设直线l1,l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2,2,1),b=(3,-2,
m),若l1⊥l2,则m等于( D )
A.-2
B.2
C.6
D.10
3.若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a=(2,0,1),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4,0,-2),则直线l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为( D )
A.l与α斜交 B.l⊂α
C.l∥α
D.l⊥α
4.已知AB (2,2,1),AC (4,5,3),则平面ABC的一个单位 法向量为( )
A(. 1, 2, 2) B(. 1,2, 2) C(. 1,2,2) D(. 1,2,2)
333
33 3
333
333
5、如图所示,正三棱柱ABC A1B1C1的所有棱长都为2, D为CC1的中点.。求证:AB1 平面A1BD.
6、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 A1B1C1中,AB BC, AB BC 2,BB1 1,E为BB1的中点。 证明:平面AEC1 平面AA1C1C.

空间位置关系的判断与证明

空间位置关系的判断与证明

空间中的线面关系要求层次重难点空间线、面的位置关系 B ①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在此平面.◆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1,公理2,公理3,公理4,定理*A高考要求模块框架空间位置关系的判断与证明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③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知识内容1.集合的语言:我们把空间看做点的集合,即把点看成空间中的基本元素,将直线与平面看做空间的子集,这样便可以用集合的语言来描述点、直线和平面之间的关系: 点A 在直线l 上,记作:A l ∈;点A 不在直线l 上,记作A l ∉; 点A 在平面α,记作:A α∈;点A 不在平面α,记作A α∉; 直线l 在平面α(即直线上每一个点都在平面α),记作l α⊂; 直线l 不在平面α(即直线上存在不在平面α的点),记作l α⊄; 直线l 和m 相交于点A ,记作{}l m A =,简记为l m A =;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于直线a ,记作a αβ=.2.平面的三个公理:⑴ 公理一: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 图形语言表述:如右图:符号语言表述:,,,A l B l A B l ααα∈∈∈∈⇒⊂⑵ 公理二: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也可以简单地说成,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图形语言表述:如右图,符号语言表述:,,A B C 三点不共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使,,A B C ααα∈∈∈.⑶ 公理三:如果不重合的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图形语言表述:如右图:符号语言表述:,A a A a αβαβ∈⇒=∈.如果两个平面有一条公共直线,则称这两个平面相交,这条公共直线叫做两个平面的交线.3.平面基本性质的推论: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4.共面:如果空间中几个点或几条直线可以在同一平面,那么我们说它们共面.<教师备案>1.公理1反映了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由此公理我们知道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有公共点,那公共点要么只有一个,要么直线上所有点都是公共点,即直线在平面.2.公理2可以用来确定平面,只要有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便可以得到一个确定的平面,后面的三个推论都是由这个公理得到的.要强调这三点必须不共线,否则有无数多个平面经过它们. 确定一个平面的意思是有且仅有一个平面.3.公理3反应了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两个平面(一般都指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只要有公共点,它们的交集就是一条公共直线.此公理可以用来证明点共线或点在直线上,可以从后面的例题中看到.4.平面基本性质的三个公理是不需要证明的,后面的三个推论都可以由这三个公理得到.推论1与2直接在直线上取点,利用公理1与2便可得到结论,推论3是由平行的定义得到存在性的,再由公理2保证唯一性.线线关系与线面平行1.平行线:在同一个平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公理4(空间平行线的传递性):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2.空间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⑴共面直线:平行直线与相交直线; ⑵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一平面的两条直线.3.空间四边形:顺次连结不共面的四点所构成的图形.这四个点叫做空间四边形的顶点;所连结的相邻顶点间的线段叫做空间四边形的边;连结不相邻的顶点的线段叫做空间四边形的对角线.如右图中的空间四边形ABCD ,它有四条边,,,AB BC CD DA ,两条对角线,AC BD . 其中,AB CD ;,AC BD ;,AD BC 是三对异面直线.DCBA4.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⑴直线l 在平面α: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平面,记作l α⊂,如图⑴;⑵直线l 与平面α相交:直线与平面有一个公共点A ;记作l A α=,如图⑵; ⑶直线l 与平面α平行: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记作//l α,如图⑶.l3()2()1()lAαααl5.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不在一个平面的一条直线和平面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符号语言表述:,,////l m l m l ααα⊄⊂⇒. 图象语言表述:如右图:mlα6.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两平面的交线平行.符号语言表述://,,//l l m l m αβαβ⊂=⇒.图象语言表述:如右图:βαl m<教师备案>1.画线面平行时,常常把直线画成与平面的一条边平行; 2.等角定理证明:已知:如图所示,BAC ∠和B A C '''∠的边//AB A B '',//AC A C '',且射线AB与A B ''同向,射线AC 与A C ''同向. 求证:BAC B A C '''∠=∠证明:对于BAC ∠和B A C '''∠在同一平面的情形,在初中几何中已经证明,下面证明两个角不在同一平面的情形.分别在BAC ∠的两边和B A C '''∠的两边上截取线段AD AE 、和A D A E ''''、,使,AD A D AE A E ''''==,因为//''AD A D ,所以AA D D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AA DD ''.同理可得//AA EE '',因此//DD EE ''. 所以DD E E ''是平行四边形. 因此DE D E ''=. 于是ADE A D E '''∆≅∆. 所以BAC B A C '''∠=∠.E'E DC BAA'D 'B 'C '3.根据等角定理可以定义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概念:过空间一点作两异面直线的平行线,得到两条相交直线,这两条相交直线成的直角或锐角叫做两异面直线成的角.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围是π(0,]24.线面平行判定定理(,,////l m l m l ααα⊄⊂⇒),即线线平面,则线面平行. 要证明这个定理可以考虑用反证法,因为线线平行(//l m ),所以它们可以确定一个平面β,β与已知平面α的交线恰为m ,若线面不平行,则线面相交于一点,此点必在两个平面的交线m 上,从而得到l 与m 相交,与已知矛盾.5.线面平行性质定理,即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这平行的定义立即可得(共面且无交点).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1.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⑴两个平面,αβ平行:没有公共点,记为//αβ;画两个平行平面时,一般把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画成对应边平行,如右图:⑵两个平面,αβ相交,有一条交线,l αβ=.2.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有两条相交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符号语言表述:,,,//,////a b a b A a b ααββαβ⊂⊂=⇒.推论:如果一个平面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的两条相交直线,则这两个平面平行.3.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符号语言表述://,,//a b a b αβαγβγ==⇒.图象语言表述:如右图:γbaβα<教师备案>1.画两个平面相交时,可以先画出交线,再补充其它,平面被遮住的部分画成虚线或不画. 如右图所示:2.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以由线面平行的性质直接得到,如果满足定理条件的两个平面相交,则这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平面的交线,与过直线外一点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的公理矛盾.故这两个平面不相交,是平行平面.3.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以直接由两条交线无交点且共面得到.4.在证明线面平行,线线平行和面面平行的题时,常常遇到平行关系的转化,要灵活运用两个性质定理与两个判定定理,证明要求的结论.由于空间中平行关系与垂直关系是高考的核心容,因此在出题时经常会有所结合,本板块专门就平行知识的题目类型归纳,更综合的题目会在第十一讲中详细讲解.由于线面与面面问题之间都是互相转化的,因此本板块中的面面平行题目较少,多数都为线面平行问题.本板块题目多采用两种方法,事实上就是两种思路证明线面平行,一种方法线线平行⇒线面平行,另一种方法是面面平行⇒线面平行.线面垂直1.线线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或经过平移后相交于一点,并且交角为直角,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由定义知,垂直有相交垂直和异面垂直.2.直线与平面垂直:⑴概念: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于点O,并且和这个平面过交点的任何直线都垂直,则称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互相垂直.这条直线叫做平面的垂线,这个平面叫做直线的垂面,交点叫垂足.垂线上任意一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垂线段.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个点到平面的距离.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它就和平面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画直线与平面垂直时,通常把直线画成和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一边垂直,如右图.lα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⑵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推论: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⑶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教师备案>1.如果定义了异面直线所成角,则异面垂直即异面直线所成角为90︒.2.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把定义中的与任意一条直线垂直这个很强的命题,转化为只需证明与两条相交直线垂直这个问题,从而大大简化了线面垂直的判断.nmA'EDCB Aβα要证明判定定理,只能用定义,若',',AA m AA n m n B ⊥⊥=,,m n α⊂,要证'AA α⊥,在平面α任选一条直线g ,去证'AA g ⊥,结合右图,通过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可得到,从而得到判定定理,具体的证法略. 3.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以用同一法证明, 如图:laABm'mβα直线,l m αα⊥⊥,若直线,l m 不平行,则过直线l 与平面α的交点B 作直线'//m l ,从而有'm α⊥.又相交直线,'m m 可以确定一个平面β,记a αβ=,则因为,'m m 都垂直于平面α,故,'m m 都垂直于交线a .这与在一个平面,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相矛盾.故,'m m 重合,//m l ,性质定理得证.由同一法还可以证明:过一点与已知平面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点面距离与线面角 (一)主要方法:本板块所学容为点面距离与线面角,求点面距离有两种方法,首先可以通过直接法作面的垂线,其次可以通过体积法转化,或者将问题转化为与面平行的直线上的点到面的距离;线面角问题属于线面关系的一种,是线面垂直与面面垂直定理的应用. 1.点、斜线、斜线段及射影⑴点在直线上的射影自点A 向直线l 引垂线,垂足1A 叫做点A 在直线l 上的射影.点A 到垂足的距离叫点到直线的距离.⑵点在平面的射影自点A 向平面α引垂线,垂足1A 叫做点A 在平面α的射影,这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这点到平面的垂线段.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 . .. . . . .v ⑶斜线在平面的射影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斜线和平面的交点叫做斜足,斜线上一点和斜足间的线段,叫做这点到平面的斜线段.过斜线上斜足以外的一点向平面引垂线,过垂足和斜足的直线叫做斜线在这平面的射影,垂足与斜足间的线段叫做这点到平面的斜线段在这个平面的射影.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应分三种情况:⑴直线和平面斜交时,线面所成的角是这条直线和它在平面的射影所成的锐角;⑵直线和平面垂直时,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大小为90;⑶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时,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大小为0.显然,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围为0,90⎡⎤⎣⎦.由此可见,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斜交,它们所成的角的度量问题(空间问题),是通过斜线在平面的射影转化成两条相交直线的度量问题(平面问题)来解决的.具体的解题步骤与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类似,有如下的环节:⑴作——作出斜线与射影所成的角;⑵证——论证所作(或找到)的角就是要求的角;⑶算——常用解三角形的方法(通常是解由垂线段、斜线段、斜线段的射影所组成的直角三角形)求出角.在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时,垂线段是其中最重要的元素,它可起到联系各线段的纽带作用。

2018版高中数学苏教版选修2-1学案:3.2.2空间线面关系的判定(二)

2018版高中数学苏教版选修2-1学案:3.2.2空间线面关系的判定(二)

3.2.2空间线面关系的判定(二)【学习目标】1•能用向量法判断一些简单的线线、线面、面面垂直关系2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关系3能用向量方法证明空间线面垂直关系的有关定理•ET问题导学 ------------------------- 知识点一向量法判断线线垂直思考若直线l i的方向向量为山=(1,3,2),直线12的方向向量为犷(1, —1,1),那么两直线是否垂直?用向量法判断两条直线垂直的一般方法是什么?梳理设直线I的方向向量为a = (a1, a2, a3),直线m的方向向量为b= (b1, b2, b3),则I丄m知识点二向量法判断线面垂直思考若直线I的方向向量为p1 =(2, 4, 1 j,平面a的法向量为(12= [3, 2, 3'',则直线I与平面a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如何用向量法判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梳理设直线I的方向向量a= (a1, b1, C1),平面a的法向量尸(a2, b2, C2),则I丄o? a// 1知识点三向量法判断面面垂直思考平面a, B的法向量分别为11=(X1, y1, z”, 1=(X2, y2 , Z2),用向量坐标法表示两平面a, B垂直的关系式是什么?梳理右平面a的法向量为(1= (a i, b i, c i),平面B的法向量为v= (a2, b2, C2),贝V a丄3?□丄V i v= 0? _________________题型探究类型一证明线线垂直例1已知正三棱柱ABC-A i B i C i的各棱长都为1,M是底面上BC边的中点,N是侧棱CC i上的点,且CN =〔CC i.求证:AB i丄MN.H M C反思与感悟证明两直线垂直的基本步骤: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T写出点的坐标T求直线的方向向量T证明向量垂直T得到两直线垂直.跟踪训练i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i B i C i中,AC = 3, BC = 4, AB= 5, AA i = 4,求证:AC 丄BC i.类型二证明线面垂直例2如图所示,正三棱柱ABC —A i B i C i的所有棱长都为2, D为CC i的中点.求证:AB」平面A I BD.反思与感悟用坐标法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及步骤方法一:(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2) 将直线的方向向量用坐标表示.⑶找出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并用坐标表示它们的方向向量(4)分别计算两组向量的数量积,得到数量积为0.方法二:(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2) 将直线的方向向量用坐标表示.(3) 求出平面的法向量.(4) 判断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平行跟踪训练2 如图,在长方体ABCD-A I B I C I D I中,AB= AD = 1 , AA i= 2,点P为DD i的中点. 求证:直线PB1±平面FAC.类型三证明面面垂直例 3 在三棱柱ABC —A i B i C i 中,AA i 丄平面ABC , AB丄BC, AB = BC = 2, AA i= 1 , E 为BB i的中点,求证:平面AEC i丄平面AA i C i C.反思与感悟证明面面垂直的两种方法(1) 常规法: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转化为线面垂直、线线垂直去证明(2) 向量法: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互相垂直跟踪训练3 如图,底面ABCD是正方形,AS丄平面ABCD,且AS= AB, E是SC的中点.当堂训练求证:平面BDE丄平面ABCD.1.有如下四个命题①若n i, n2分别是平面a, B的法向量,则n i//敗?a//厲②若山,n2分别是平面a, B的法向量,贝U a丄价n i n2 = 0;③若n是平面a的法向量,a与平面a平行,则n a= 0;④若两个平面的法向量不垂直,则这两个平面不垂直其中为真命题的是 _________ .2•若直线l i的方向向量为a= (2 , - 4,4), 12的方向向量为b= (4,6,4),贝V l i与“的位置关系是3•若直线I的方向向量为a = (i,0,2),平面a的法向量为尸(-2,0,- 4),则I与a的位置关玄阜系是 ________ -4. 平面a的一个法向量为m = (i,2,0),平面B的一个法向量为n = (2 , - i,0),则平面a与平面B的位置关系是 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 已知平面a与平面B垂直,若平面a与平面B的法向量分别为[i= (— 1,0,5), v= (t,5,1),则t的值为 _____ .厂《规律与方法------------------------------- 1空间垂直关系的解决策略答案精析问题导学知识点一思考11与12垂直,因为w -(J2= 1一 3 + 2= 0,所以山丄卩2,又w ,血是两直线的方向向量,所以I,与12垂直.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的方法:(1)在两直线上分别取两点A、B与C、D,计算向量AB与CDX的坐标,若AB CD = 0,则两直线垂直,否则不垂直.(2)判断两直线的方向向量的数量积是否为零,若数量积为零,则两直线垂直,否则不垂直.梳理 a b= 0 a i b i + a2b2 + a3b3 = 0知识点二2思考垂直,因为21 = £2,所以2〃2,即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平行,所以直线I与平面a垂直.判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的方法:(1)直线I的方向向量与平面a的法向量共线? I丄a(2)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直线与平面平行或直线在平面内.⑶直线I的方向向量与平面a内的两相交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 I丄a梳理 a = k2k€ R)知识点三思考X1X2+ y1y2+ Z1Z2= 0.梳理玄但2 + b1 b2+ C1 C2= 0题型探究例1证明设AB中点为O,连结OC,作OOJ/ AA1.以O为坐标原点,OB为x轴,OC为y轴,OO1为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T由已知得A —1, 0, 0 ,B l 2, 0, 1 , ••• M 为BC 中点,•••赢=-4,屮AB i =(1,0,1),••• MN A B i =- 2+ 0 + 2= 0.4 4• MN 丄 AB i , • AB i 丄 MN.跟踪训练1 证明 •••直三棱柱 ABC — A i B i C i 底面三边长 AC = 3,BC = 4,AB = 5, • AC 丄BC , AC 、BC 、C i C 两两垂直.如图,以C 为坐标原点,CA 、CB 、CC i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 系.则 C(0,0,0), A(3,0,0), C i (0,0,4) , B(0,4,0),BC i = (0, — 4,4),BC i = 0, • AC 丄 BC i .例2证明如图所示,取BC 的中点0,连结AO.C 0,空1,因为△ ABC为正三角形,所以AO丄BC.因为在正三棱柱ABC —A i B i C i中,平面ABC丄平面BCC i B i,且平面ABC门平面BCC i B i= BC,所以A0丄平面BCC i B i.取B i C i的中点O i,连结OO i,以0为原点,以OB, OO i, 0A分别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i,0,0),D(—i,i,0),A i(0,2,.3),A(0,0,,3),B i(i,2,0).所以A B i= (i,2 , —.3),BA i = (—i,2 , . 3),B D = (—2,i,0).因为A B i B A i= i X (—i) + 2X 2+ (—. 3)X .3= 0.AB i BD = i X (—2) + 2 X i + (—3) X 0= 0.所以A B i±B A i, AB i丄BD ,即AB i 丄BA i, AB i 丄BD.又因为BA i n BD = B,所以AB i丄平面A i BD.跟踪训练 2 证明如图建系,C(i,0,0), A(0,i,0), P(0,0,i), B i(i,i,2), PC= (i,0,—i),PA= (0,i, —i), PB i= (i,i,i),4jB i C= (0, —1 , — 2),B i A= (—1,0 , —2).PB i PC = (1,1,1) (1,•,- 1) = 0, 所以見1丄PC,即PB1丄PC.又PB1 PA = (1,1,1) (0,1 , —1) = 0, 所以P B1± P A,即PB1 丄FA.又FA n PC= P,所以PB1丄平面PAC.例3证明由题意知直线AB, BC, B1B两两垂直,以点B为原点,分别以BA, BC, BB1所在直线为x,y, 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2,0,0),A1(2,0,1),C(0,2,0),C1(0,2,1),E(0,0,扌),AC1= (—2,2,1),AC= (—2,2,0),故AA1= (0,0,1),AE= (—2,0 , 设平面AA1C1C的法向量为m = (x, y, z),令 x = 1,得 y = 1,故 n i = (1,1,0).设平面AEC 1的法向量为 n 2 = (a , b , c),| — 2a + 2b + c = 0, 即 1| — 2a + ^c = 0. 令 c = 4,得 a = 1, b =— 1,故 n 2= (1, — 1,4).因为 n 1 n 2= 1x 1+ 1 x (— 1) + 0 x 4= 0,所以 n 1 丄n 2 所以平面AEC 1丄平面AA 1C 1C. 跟踪训练3 证明 设AB = BC = CD = DA = AS = 1,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 xyz ,1 1 1则 B(1,0,0), D(0,1,0), A(0,0,0), S(0,0,1), E (2, © 2),连结 AC ,设 AC 与 BD 相交于点 O ,1 1连结OE ,则点O 的坐标为g , 2 0).因为AS = (0,0,1), oE = (0,0, 2, 所以 OE =2AS ,所以 OE // A S.又因为 AS 丄平面ABCD ,所以OE 丄平面ABCD ,又OE?平面BDE ,所以平面 BDE 丄平面ABCD.当堂训练1.②③④2.垂直3.垂直4.垂直5.5[n i AA i = 0, 则f TI n i AC = 0, z = 0, 即 —2x + 2y = 0.仏 AC 1= 0,则n 2 AE = 0, S。

3.2.2 利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3.2.2  利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3.2.2 利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
垂直关系
一、基础知识
1、立体几何中如何证明两条直线垂直?
①利用定义:证明两直线所成角为 900; ②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来证明线线垂直.
线面垂直的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 垂直该平面内的任一直线.
αA
l B
Q C
lα AB α


l

BB1,CD 的中点,求证:D1F⊥平面 ADE.
【解析】如图,以 O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
z
D1
C1 坐标系.设棱长为 2,由题意可得
A1
D(0,0,0),D1(0,0,2),F(0,1,0),A(2,0,0),
B1
E(2,2,1)
D xA
E C

y
D1F (0,1,2),DE (2,2,1),DA (2,0,0)
C.l1⊥l2
D.不能确定
2.设平面α的法向量为a (1,2,2) ,平面β的法向量为
b (2,4,k),若α⊥β,则 k=( B )
A.2
B.-5
C.4
D.-2
3.已知平面α内的两个向量a (2,2,1),b (2,0,0),则平面的一个
法向量是( A )
A.(0,1,2) B.(1,0,2) C.(1, 2, 1) D.(0,0, 2)
(1)l⊥m
(2)l//m
答案: (1)α β
(2)α //β
设两个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a ,b ,则
α β ab ab0
二、自我检测
C 1、直线 l1,l2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1,2,2),b (2,3,2) ,则( )

高中数学苏教版教材目录(必修+选修)

高中数学苏教版教材目录(必修+选修)

高中数学苏教版教材目录(必修+选修)苏教版-----------------------------------必修1-----------------------------------第1章集合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1.2子集、全集、补集1.3交集、并集第2章函数2.1函数的概念2.1.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2.1.2函数的表示方法2.2函数的简单性质2.2.1函数的单调性2.2.2函数的奇偶性2.3映射的概念第3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3.1指数函数3.1.1分数指数幂3.1.2指数函数3.2对数函数3.2.1对数3.2.2对数函数3.3幂函数3.4函数的应用3.4.1函数与方程3.4.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必修2-----------------------------------第1章立体几何初步1.1空间几何体1.1.1棱柱、棱锥和棱台1.1.2圆柱、圆锥、圆台和球1.1.3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1.1.4直观图画法1.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2.1平面的基本性质1.2.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平行直线2.异面直线1.2.3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平面平行2.直线与平面垂直1.2.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两平面平行2.平面垂直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3.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1.3.2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直线与方程2.1.1直线的斜率2.1.2直线的方程1.点斜式2.两点式3.一般式2.1.3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2.1.4两条直线的交点2.1.5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2.1.6点到直线的距离2.2圆与方程2.2.1圆的方程2.2.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2.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3空间直角坐标系2.3.1空间直角坐标系2.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必修3-----------------------------------第1章算法初步1.1算法的意义1.2流程图1.2.1顺序结构1.2.2选择结构1.2.3循环结构1.3基本算法语句1.3.1赋值语句1.3.2输入、输出语句1.3.3条件语句1.3.4循环语句1.4算法案例第2章统计2.1抽样方法2.1.1简单随机抽样1.抽签法2.随机数表法2.1.2系统抽样2.1.3分层抽样2.2总体分布的估计2.2.1频率分布表2.2.2频率分布直方图与折线图2.2.3茎叶图2.3总体特征数的估计2.3.1平均数及其估计2.3.2方差与标准差2.4线性回归方程第3章概率3.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3.1.1随机现象3.1.2随机事件的概率3.2古典概型3.3几何概型3.4互斥事件-----------------------------------必修4-----------------------------------第1章三角函数1.1任意角、弧度1.1.1任意角1.1.2弧度制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2.2同角三角函数关系1.2.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3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3.1三角函数的周期性1.3.2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3.3函数y=Asin(ωx+ψ)的图象1.3.4三角函数的应用第2章平面向量2.1向量的概念及表示2.2向量的线性运算2.2.1向量的加法2.2.2向量的减法2.2.3向量的数乘2.3向量的坐标表示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3.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2.4向量的数量积2.5向量的应用第3章三角恒等变换3.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3.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 3.2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3.3几个三角恒等式-----------------------------------必修5----------------------------------- 第1章 解三角形 1.1正弦定理 1.2余弦定理1.3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 第2章 数列 2.1数列2.2等差数列2.2.1等差数列的概念2.2.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2.2.3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2.3等比数列2.3.1等比数列的概念2.3.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2.3.3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 第3章 不等式 3.1不等关系3.2一元二次不等式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3.1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3.3.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3.3.3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4基本不等式2b a ab +≤)0,0(≥≥b a 3.4.1基本不等式的证明3.4.2基本不等式的应用-----------------------------------选修1-1----------------------------------- 第1章 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1.1四种命题1.1.2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1.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3.1量词1.3.2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第2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1圆锥曲线2.2椭圆2.2.1椭圆的标准方程2.2.2椭圆的几何性质2.3双曲线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3.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2.4抛物线2.4.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4.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2.5圆锥曲线的共同性质 第3章 导数及其应用3.1导数的概念3.1.1平均变化率3.1.2瞬时变化率——导数3.2导数的运算3.2.1常见函数的导数3.2.2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 3.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3.3.1单调性3.3.2极大值和极小值3.3.3最大值和最小值3.4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选修1-2----------------------------------- 第1章 统计案例 1.1独立性检验 1.2回归分析第2章 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1.1合情推理2.1.2演绎推理2.1.3推理案例欣赏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直接证明2.2.2间接证明 第3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3.1数系的扩充3.2复数的四则运算 3.3复数的几何意义 第4章 框图 4.1流程图 4.2结构图-----------------------------------选修2-1----------------------------------- 第1章 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1.1四种命题1.1.2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1.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3.1量词1.3.2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第2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1圆锥曲线2.2椭圆2.2.1椭圆的标准方程2.2.2椭圆的几何性质2.3双曲线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3.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2.4抛物线2.4.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4.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2.5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2.6曲线与方程2.6.1曲线与方程2.6.2求曲线的方程2.6.3曲线的交点 第3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1.1空间向量及其线性运算3.1.2共面向量定理3.1.3空间向量基本定理3.1.4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3.1.5空间向量的数量积3.2空间向量的应用3.2.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3.2.2空间线面关系的判定3.2.3空间的角的计算-----------------------------------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导数的概念1.1.1平均变化率1.1.2瞬时变化率——导数1.2导数的运算1.2.1常见函数的导数1.2.2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1.2.3简单复合函数的导数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3.1单调性1.3.2极大值和极小值1.3.3最大值和最小值1.4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5定积分1.5.1曲边梯形的面积1.5.2定积分1.5.3微积分基本定理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1.1合情推理2.1.2演绎推理2.1.3推理案例欣赏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直接证明2.2.2间接证明2.3数学归纳法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3.2复数的四则运算3.3复数的几何意义-----------------------------------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1.1两个基本原理1.2排列1.3组合1.4计数应用题1.5二项式定理1.5.1二项式定理1.5.2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及用第二章概率2.1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2.2超几何分布2.3独立性2.3.1条件概率2.3.2事件的独立性2.4二项分布2.5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5.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2.5.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与标准差2.6正态分布第三章统计案例3.1独立性检验3.2回归分析-----------------------------------选修4-1-----------------------------------1.1 相似三角形的进一步认识1.1.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1.1.2相似三角形1.2 圆的进一步认识1.2.1圆周角定理1.2.2圆的切线1.2.3圆中比例线段1.2.4圆内接四边形1.3 圆锥截线1.3.1球的性质1.3.2圆柱的截线1.3.3圆锥的截线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2-----------------------------------2.1 二阶矩阵与平面向量2.1.1矩阵的概念2.1.2二阶矩阵与平面列向量的乘法2.2 几种常见的平面变换2.2.1恒等变换2.2.2伸压变换2.2.3反射变换2.2.4旋转变换2.2.5投影变换2.2.6切变变换2.3 变换的复合与矩阵的乘法2.3.1矩阵乘法的概念2.3.2矩阵乘法的简单性质2.4 逆变换与逆矩阵2.4.1逆矩阵的概念2.4.2二阶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2.5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2.6 矩阵的简单应用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4-----------------------------------4.1 直角坐标系4.1.1直角坐标系4.1.2极坐标系4.1.3球坐标系与柱坐标系4.2 曲线的极坐标方程4.2.1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的意义4.2.2常见曲线的极坐标方程4.3 平面坐标系中几种常见变换4.3.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变换4.3.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伸缩变换4.4 参数方程4.4.1参数方程的意义4.4.2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4.4.3参数方程的应用4.4.4平摆线与圆的渐开线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5-----------------------------------5.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5.2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5.2.1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5.2.2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证明5.3 不等式的证明5.3.1比较法5.3.2综合法和分析法5.3.3反证法5.3.4放缩法5.4 几个著名的不等式5.4.1柯西不等式5.4.2排序不等式5.4.3算术-几何平均值不等式5.5 运用不等式求最大(小)值5.5.1运用算术-几何平均值不等式求最大(小)值5.5.2运用柯西不等式求最大(小)值5.6 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学习总结报告感谢您使用本店文档您的满意是我们的永恒的追求!(本句可删)------------------------------------------------------------------------------------------------------------。

空间点线面之间位置关系知识点总结

空间点线面之间位置关系知识点总结

高中空间点线面之间位置关系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空间几何体(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1)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旋转体——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的封闭几何体。

其中,这条定直线称为旋转体的轴。

(2)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1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1.2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柱.2.1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2.2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锥。

3.1棱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我们把截面与底面之间的部分称为棱台.3.2圆台——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4.1球——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叫做球体,简称球.(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1.投影:区分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平行投影分为正投影和斜投影。

2.三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是观察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画三视图的原则: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3.直观图:直观图通常是在平行投影下画出的空间图形。

4.斜二测法:在坐标系'''x o y中画直观图时,已知图形中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保持平行性不变,平行于x轴(或在x轴上)的线段保持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或在y轴上)的线段长度减半。

重点记忆:直观图面积=原图形面积(三)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①棱柱、棱锥的表面积:各个面面积之和②圆柱的表面积③圆锥的表面积2S rl rππ=+④圆台的表面积22S rl r Rl Rππππ=+++⑤球的表面积24S Rπ=⑥扇形的面积公式213602n RS lrπ==扇形(其中l表示弧长,r表示半径)2、空间几何体的体积①柱体的体积V S h=⨯底②锥体的体积13V S h=⨯底③台体的体积1)3V S S h=+⨯下上(④球体的体积343V Rπ=第二章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1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平面ABCD等。

高中数学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3.2.2利用向量解决平行、垂直问题讲义

高中数学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3.2.2利用向量解决平行、垂直问题讲义

3.2.2 利用向量解决平行、垂直问题1.用向量方法证明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证明线线平行设直线l,m的方向向量分别是a=(a1,b1,c1),b=(a2,b2,c2),则l∥m⇔□01a∥b⇔□02 a=λb⇔□03a1=λa2,b1=λb2,c1=λc2(λ∈R).(2)证明线面平行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a=(a1,b1,c1),平面α的法向量为u=(a2,b2,c2),则l∥α⇔□04a⊥u⇔□05a·u=0⇔□06a1a2+b1b2+c1c2=0.(3)证明面面平行①设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u=(a1,b1,c1),v=(a2,b2,c2),则α∥β⇔□07u∥v⇔u=λv⇔□08a1=λa2,b1=λb2,c1=λc2(λ∈R).②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要证明面面平行,只要转化为相应的线面平行、线线平行即可.2.用向量方法证明空间中的垂直关系(1)证明线线垂直设直线l1的方向向量u1=(a1,b1,c1),直线l2的方向向量u2=(a2,b2,c2),则l1⊥l2⇔□09u1⊥u2⇔□10u1·u2=0⇔□11a1a2+b1b2+c1c2=0.(2)证明线面垂直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是u=(a1,b1,c1),平面α的法向量v=(a2,b2,c2),则l⊥α⇔□12 u∥v⇔□13u=λv(λ∈R)⇔□14a1=λa2,b1=λb2,c1=λc2(λ∈R).(3)证明面面垂直若平面α的法向量u=(a1,b1,c1),平面β的法向量v=(a2,b2,c2),则α⊥β⇔□15u ⊥v⇔□16u·v=0⇔□17a1a2+b1b2+c1c2=0.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若两直线方向向量的数量积为0,则这两条直线一定垂直相交.( )(2)若一直线与平面垂直,则该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的所有直线的方向向量的数量积为0.( )(3)两个平面垂直,则其中一平面内的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另一平面内的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 )答案 (1)× (2)√ (3)×2.做一做(请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横线上)(1)若直线l 1的方向向量为u 1=(1,3,2),直线l 2上有两点A (1,0,1),B (2,-1,2),则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2)若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1,0,2),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2,0,-4),则直线l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3)已知两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1=(1,0,1),u 2=(0,2,0),则平面α,β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4)若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1,2,4),(x ,-1,-2),并且α⊥β,则x 的值为________.答案 (1)垂直 (2)垂直 (3)垂直 (4)-10探究1 利用空间向量解决平行问题例1 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E ,F 分别是BB 1,DD 1的中点,求证: (1)FC 1∥平面ADE ; (2)平面ADE ∥平面B 1C 1F .[证明] (1)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有D (0,0,0),A (2,0,0),C 1(0,2,2),E (2,2,1),F (0,0,1),B 1(2,2,2), 所以FC 1→=(0,2,1),DA →=(2,0,0),AE →=(0,2,1).设n 1=(x 1,y 1,z 1)是平面ADE 的法向量,则n 1⊥DA →,n 1⊥AE →, 即⎩⎪⎨⎪⎧n 1·DA →=2x 1=0,n 1·AE →=2y 1+z 1=0,得⎩⎪⎨⎪⎧x 1=0,z 1=-2y 1,令z 1=2,则y 1=-1,所以n 1=(0,-1,2). 因为FC 1→·n 1=-2+2=0,所以FC 1→⊥n 1.又因为FC 1⊄平面ADE ,所以FC 1∥平面ADE . (2)因为C 1B 1→=(2,0,0),设n 2=(x 2,y 2,z 2)是平面B 1C 1F 的一个法向量. 由n 2⊥FC 1→,n 2⊥C 1B 1→,得 ⎩⎪⎨⎪⎧n 2·FC 1→=2y 2+z 2=0,n 2·C 1B 1→=2x 2=0,得⎩⎪⎨⎪⎧x 2=0,z 2=-2y 2.令z 2=2,得y 2=-1,所以n 2=(0,-1,2), 因为n 1=n 2,所以平面ADE ∥平面B 1C 1F . 拓展提升利用向量法证明平行问题的两种途径(1)利用三角形法则和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实现向量间的相互转化,得到向量的共线关系; (2)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借助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进行平行关系的证明.【跟踪训练1】 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4,AD =3,AA 1=2,P ,Q ,R ,S 分别是AA 1,D 1C 1,AB ,CC 1的中点.求证:PQ ∥RS .证明 证法一:以D 为原点,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P (3,0,1),Q (0,2,2),R (3,2,0),S (0,4,1), PQ →=(-3,2,1),RS →=(-3,2,1),∴PQ →=RS →,∴PQ →∥RS →,即PQ ∥RS . 证法二:RS →=RC →+CS →=12DC →-DA →+12DD 1→,PQ →=PA 1→+A 1Q →=12DD 1→+12DC →-DA →,∴RS →=PQ →,∴RS →∥PQ →,即RS ∥PQ . 探究2 利用空间向量解决垂直问题例2 如图,在四棱锥E -ABCD 中,AB ⊥平面BCE ,CD ⊥平面BCE ,AB =BC =CE =2CD =2,∠BCE =120°.求证:平面ADE ⊥平面ABE .[证明] 取BE 的中点O ,连接OC ,则OC ⊥EB , 又AB ⊥平面BCE .∴以O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如图所示.则由已知条件有C (1,0,0),B (0,3,0),E (0,-3,0),D (1,0,1),A (0,3,2). 设平面ADE 的法向量为n =(a ,b ,c ),则n ·EA →=(a ,b ,c )·(0,23,2)=23b +2c =0,n ·DA →=(a ,b ,c )·(-1,3,1)=-a +3b +c =0.令b =1,则a =0,c =-3, ∴n =(0,1,-3).∵AB ⊥平面BCE ,∴AB ⊥OC ,又OC ⊥EB ,且EB ∩AB =B ,∴OC ⊥平面ABE , ∴平面ABE 的法向量可取为m =(1,0,0). ∵n ·m =(0,1,-3)·(1,0,0)=0, ∴n ⊥m ,∴平面ADE ⊥平面ABE . 拓展提升利用向量法证明几何中的垂直问题的两条途径(1)利用三角形法则和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实现向量间的相互转化,得到向量的垂直关系. (2)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借助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进行证明.证明线面垂直时,只需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平行或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两相交的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在判定两个平面垂直时,只需求出这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再看它们的数量积是否为0.【跟踪训练2】 如右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BB 1,D 1B 1的中点.求证:EF ⊥平面B 1AC .证明 证法一:设AB →=a ,AD →=c ,AA 1→=b ,则EF →=EB 1→+B 1F →=12(BB 1→+B 1D 1→)=12(AA 1→+BD →)=12(AA 1→+AD →-AB →)=12(-a +b +c ),∵AB 1→=AB →+AA 1→=a +b .∴EF →·AB 1→=12(-a +b +c )·(a +b )=12(b 2-a 2+c ·a +c ·b ) =12(|b |2-|a |2+0+0)=0. ∴EF →⊥AB 1→,即EF ⊥AB 1,同理,EF ⊥B 1C . 又AB 1∩B 1C =B 1, ∴EF ⊥平面B 1AC .证法二: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以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A (2,0,0),C (0,2,0),B 1(2,2,2),E (2,2,1),F (1,1,2).∴EF →=(1,1,2)-(2,2,1) =(-1,-1,1).AB 1→=(2,2,2)-(2,0,0)=(0,2,2),AC →=(0,2,0)-(2,0,0)=(-2,2,0),∴EF →·AB 1→=(-1,-1,1)·(0,2,2)=(-1)×0+(-1)×2+1×2=0.EF →·AC →=(-1,-1,1)·(-2,2,0)=2-2+0=0, ∴EF →⊥AB 1→,EF →⊥AC →, ∴EF ⊥AB 1,EF ⊥AC . 又AB 1∩AC =A , ∴EF ⊥平面B 1AC .证法三:同法二得AB 1→=(0,2,2),AC →=(-2,2,0), EF →=(-1,-1,1).设面B 1AC 的法向量n =(x ,y ,z ), 则AB →1·n =0,AC →·n =0,即⎩⎪⎨⎪⎧2y +2z =0,-2x +2y =0,取x =1,则y =1,z =-1,∴n =(1,1,-1),∴EF →=-n ,∴EF →∥n ,∴EF ⊥平面B 1AC . 探究3 与平行、垂直有关的探索性问题例3 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AB =AC ,D 为BC 的中点,PO ⊥平面ABC ,垂足O 落在线段AD 上,已知BC =8,PO =4,AO =3,OD =2.(1)证明:AP ⊥BC ;(2)在线段AP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平面AMC ⊥平面BMC ?若存在,求出AM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1)证明:如图,以O 为原点,以射线OD 为y 轴的正半轴,射线OP 为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则O (0,0,0),A (0,-3,0),B (4,2,0),C (-4,2,0),P (0,0,4), AP →=(0,3,4),BC →=(-8,0,0),由此可得AP →·BC →=0,所以AP →⊥BC →,即AP ⊥BC .(2)假设存在满足题意的M ,设PM →=λPA →,λ≠1,则PM →=λ(0,-3,-4).BM →=BP →+PM →=BP →+λPA →=(-4,-2,4)+λ(0,-3,-4)=(-4,-2-3λ,4-4λ),AC →=(-4,5,0).设平面BMC 的法向量n 1=(x 1,y 1,z 1), 平面APC 的法向量n 2=(x 2,y 2,z 2). 由⎩⎪⎨⎪⎧BM →·n 1=0,BC →·n 1=0,得⎩⎪⎨⎪⎧-4x 1-(2+3λ)y 1+(4-4λ)z 1=0,-8x 1=0,即⎩⎪⎨⎪⎧x 1=0,z 1=2+3λ4-4λy 1,可取n 1=⎝ ⎛⎭⎪⎫0,1,2+3λ4-4λ.由⎩⎪⎨⎪⎧AP →·n 2=0,AC →·n 2=0,即⎩⎪⎨⎪⎧3y 2+4z 2=0,-4x 2+5y 2=0,得⎩⎪⎨⎪⎧x 2=54y 2,z 2=-34y 2,可取n 2=(5,4,-3),由n 1·n 2=0,得4-3×2+3λ4-4λ=0,解得λ=25,故PM →=⎝ ⎛⎭⎪⎫0,-65,-85,AM →=AP →+PM →=⎝ ⎛⎭⎪⎫0,95,125,所以AM =3.综上所述,存在点M 符合题意,AM =3. 拓展提升利用向量解决探索性问题的方法对于探索性问题,一般先假设存在,利用空间坐标系,结合已知条件,转化为代数方程是否有解的问题,若有解满足题意则存在,若没有满足题意的解则不存在.【跟踪训练3】 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 =3,BC =4,AB =5,AA 1=4.(1)求证:BC 1⊥平面AB 1C ;(2)在AB 上是否存在点D ,使得AC 1∥平面CDB 1.解 (1)证明:由已知AC =3,BC =4,AB =5,因而△ABC 是∠ACB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由三棱柱是直三棱柱,则CC 1⊥平面ABC ,以CA ,CB ,CC 1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从而CA →=(3,0,0),BC 1→=(0,-4,4),则BC 1→·CA →=(0,-4,4)·(3,0,0)=0,则BC 1→⊥AC →,所以BC 1⊥AC .又四边形BCC 1B 1为正方形,因而BC 1⊥B 1C .又∵B 1C ∩AC =C ,∴BC 1⊥平面AB 1C .(2)假设存在点D (x ,y,0),使得AC 1∥平面CDB 1,CD →=(x ,y,0),CB 1→=(0,4,4), 设平面CDB 1的法向量m =(a ,b ,c ),则⎩⎪⎨⎪⎧m ·CD →=0,m ·CB 1→=0,即⎩⎪⎨⎪⎧xa +yb =0,4b +4c =0.令b =-x ,则c =x ,a =y ,所以m =(y ,-x ,x ),而AC 1→=(-3,0,4),则AC 1→·m =0,得-3y +4x =0.① 由D 在AB 上,A (3,0,0),B (0,4,0)得x -3-3=y4,即得4x +3y =12,② 联立①②可得x =32,y =2,∴D ⎝ ⎛⎭⎪⎫32,2,0,即D 为AB 的中点. 综上,在AB 上存在点D ,使得AC 1∥平面CDB 1,点D 为AB 的中点.1.利用向量证明线线平行的两种思路一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通过坐标运算,利用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证明;二是用基底思路,通过向量的线性运算,利用共线向量定理证明.2.向量法证明线线垂直的方法用向量法证明空间中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其主要思路是证明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相互垂直.具体方法为:(1)坐标法:根据图形的特征,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准确地写出相关点的坐标,表示出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证明其数量积为0.(2)基向量法:利用向量的加减运算,结合图形,将要证明的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用基向量表示出来.利用数量积运算说明两向量的数量积为0.3.向量法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1)向量基底法,具体步骤如下:①设出基向量,用基向量表示直线的方向向量;②找出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的方向向量并分别用基向量表示;③分别计算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的方向向量的数量积.(2)坐标法,具体方法如下:方法一:①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②将直线的方向向量用坐标表示;③将平面内任意两条相交直线的方向向量用坐标表示;④分别计算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的方向向量的数量积.方法二:①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②将直线的方向向量用坐标表示;③求平面的法向量;④说明平面的法向量与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4.证明面面垂直的两种思路一是证明其中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即转化为线面垂直;二是证明两平面的法向量垂直.1.已知线段AB的两端点坐标为A(9,-3,4),B(9,2,1),则线段AB与坐标平面( ) A.xOy平行B.xOz平行C.yOz平行D.yOz相交答案 C解析 因为AB →=(9,2,1)-(9,-3,4)=(0,5,-3),所以AB ∥平面yOz .2.若两个不同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1,2,-1),v =(-3,-6,3),则( ) A .α∥β B .α⊥βC .α,β相交但不垂直D .以上均不正确 答案 A解析 ∵v =-3u ,∴α∥β.3.已知直线l 与平面α垂直,直线l 的一个方向向量为u =(1,-3,z ),向量v =(3,-2,1)与平面α平行,则z 等于( )A .3B .6C .-9D .9 答案 C解析 ∵l ⊥α,v 与平面α平行,∴u ⊥v ,即u ·v =0,∴1×3+3×2+z ×1=0,∴z =-9.4.在三棱锥P -ABC 中,CP ,CA ,CB 两两垂直,AC =CB =1,PC =2,在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下列向量中是平面PAB 的法向量的是( )A.⎝⎛⎭⎪⎫1,1,12 B .(1,2,1) C .(1,1,1) D .(2,-2,1) 答案 A解析 PA →=(1,0,-2),AB →=(-1,1,0),设平面PAB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1),则x -2=0,即x =2;-x +y =0,即y =x =2.所以n =(2,2,1).因为⎝⎛⎭⎪⎫1,1,12=12n ,所以A正确.5.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为棱BB 1的中点,在棱DD 1上是否存在点P ,使MD ⊥平面PAC?解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1,0,0),C (0,1,0),D (0,0,0),M ⎝⎛⎭⎪⎫1,1,12.假设存在P (0,0,x )满足条件,则PA →=(1,0,-x ),AC →=(-1,1,0).设平面PAC 的法向量为n =(x 1,y 1,z 1),则由⎩⎪⎨⎪⎧ PA →·n =0,AC →·n =0,得⎩⎪⎨⎪⎧ x 1-xz 1=0,-x 1+y 1=0.令x 1=1得y 1=1,z 1=1x ,即n =⎝ ⎛⎭⎪⎫1,1,1x , 由题意MD →∥n ,由MD →=⎝⎛⎭⎪⎫-1,-1,-12,得x =2, ∵正方体棱长为1,且2>1,∴棱DD 1上不存在点P ,使MD ⊥平面PAC .。

3.2.2 空间线面关系的判定(一)

3.2.2 空间线面关系的判定(一)

3.2.2空间线面关系的判定(一)——平行关系的判定一、基础过关1.空间直角坐标系中A(1,2,3),B(-1,0,5),C(3,0,4),D(4,1,3),则直线AB与CD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平行、垂直或无法确定).2.已知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是n=(1,1,1),A(2,3,1),B(1,3,2),则直线AB与平面α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3.已知直线l与平面α垂直,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为u=(1,3,z),向量v=(3,-2,1)与平面α平行,则z=________.4.已知A(0,0,0),B(1,0,0),C(0,1,0),D(1,1,x),若AD⊂平面ABC,则实数x的值是_____.5.若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u1=(-3,y,2),平面β的一个法向量为u2=(6,-2,z),且α∥β,则y+z=________.6.如图,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M、P、Q分别为棱AB、CD、BC的中点,若平行六面体的各棱长均相等,则①A1M∥D1P;②A1M∥B1Q;③A1M∥平面DCC1D1;④A1M∥平面D1PQB1.以上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二、能力提升7.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长为a,M、N分别为A1B、AC上的点,A1M=AN=23a,则MN与平面BB1C1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8.如图所示,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E、F、G、H分别是CC1、C1D1、D1D、DC 的中点,N是BC中点,点M的四边形EFGH及其内部运动,则M只须满足条件________时,MN∥平面B1BDD1(请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条即可).9.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H、M、N分别是正方体六个表面的中心,试确定平面EFG和平面HMN的位置关系.10.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是B1D1的中点,求证:B1C∥平面ODC1.11.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和矩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AB=2,AF=1,M是线段EF的中点.求证:AM∥平面BDE.12.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底面是以∠ABC为直角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C=2,BB1=3,D是A1C1的中点.证明:A1B∥平面B1DC.三、探究与拓展13.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C1中,O为底面ABCD中心,P是DD1的中点,设Q是CC1上的点,问:当点Q在什么位置时,平面D1BQ∥平面P AO?答案1.平行 2.AB ∥α或AB ⊂α 3.3 4.0 5.-3 6.①③④ 7.平行 8.M 在FH 上 9.解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 易得E (1,1,0),F (1,0,1),G (2,1,1),H (1,1,2),M (1,2,1),N (0,1,1). ∴EF →=(0,-1,1),EG →=(1,0,1), HM →=(0,1,-1),HN →=(-1,0,-1).设m =(x 1,y 1,z 1),n =(x 2,y 2,z 2)分别是平面EFG ,平面HMN 的法向量,由⎩⎪⎨⎪⎧m ·EF →=0m ·EG →=0⇒⎩⎪⎨⎪⎧-y 1+z 1=0,x 1+z 1=0,令x 1=1,得m =(1,-1,-1).由⎩⎪⎨⎪⎧n ·HM →=0,n ·HN →=0,得⎩⎪⎨⎪⎧y 2-z 2=0,-x 2-z 2=0,令x 2=1,得n =(1,-1,-1). ∴m =n ,故m ∥n , 即平面EFG ∥平面HMN . 10.证明建系如图,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可得 B 1(1,1,1),C (0,1,0),O (12,12,1),C 1(0,1,1), B 1C →=(-1,0,-1),OD →=⎝⎛⎭⎫-12,-12,-1, OC 1→=⎝⎛⎭⎫-12,12,0.设平面ODC 1的法向量为n =(x 0,y 0,z 0),则⎩⎪⎨⎪⎧n ·OD →=0n ·OC 1→=0得⎩⎨⎧-12x 0-12y 0-z 0=0 ①-12x 0+12y 0=0 ②令x 0=1,得y 0=1,z 0=-1,∴n =(1,1,-1). 又B 1C →·n =-1×1+0×1+(-1)×(-1)=0, ∴B 1C →⊥n ,又B 1C ⊄平面ODC 1, ∴B 1C ∥平面ODC 1. 11.证明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AC ∩BD =N ,连结NE , 则点N 、E 的坐标分别是 ⎝⎛⎭⎫22,22,0、(0,0,1).∴NE →=⎝⎛⎭⎫-22,-22,1.又点A 、M 的坐标分别是(2,2,0)、⎝⎛⎭⎫22,22,1, ∴AM →=⎝⎛⎭⎫-22,-22,1.∴NE →=AM →,且A ∉NE ,∴NE ∥AM . 又∵NE ⊂平面BDE ,AM ⊄平面BDE , ∴AM ∥平面BDE . 12.证明 如图,以B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BA ,BC ,BB 1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1(0,0,3), C (0,2,0),D ⎝⎛⎭⎫22,22,3,A 1(2,0,3). A 1B →=(-2,0,-3),DB 1→=⎝⎛⎭⎫-22,-22,0,DC →=⎝⎛⎭⎫-22,22,-3,设平面B 1D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DB 1→·n =0⇒-22x -22y =0,DC →·n =0⇒-22x +22y -3z =0.取n =⎝⎛⎭⎫1,-1,-23,由于A 1B →·n =0,且A 1B ⊄平面B 1DC ,所以A 1B ∥平面B 1DC . 13.解 如图所示,分别以DA 、DC 、DD 1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在CC 1上任取一点Q ,连结BQ ,D 1Q .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O ⎝⎛⎭⎫12,12,0,P ⎝⎛⎭⎫0,0,12, A (1,0,0),B (1,1,0),D 1(0,0,1), 则Q (0,1,z ),则OP →=⎝⎛⎭⎫-12,-12,12, BD 1→=(-1,-1,1),∴OP →∥BD 1→, ∴OP ∥BD 1.AP →=⎝⎛⎭⎫-1,0,12,BQ →=(-1,0,z ), 当z =12时,AP →=BQ →,即AP ∥BQ ,有平面P AO ∥平面D 1BQ , ∴当Q 为CC 1的中点时,平面D 1BQ ∥平面P AO .。

空间向量的线面关系的判定

空间向量的线面关系的判定
空间向量的线面关系判定
目录
• 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 • 空间向量的线性关系 • 空间向量的平面关系 • 空间向量的线面关系判定定理 • 空间向量线面关系的应用
01
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
向量的表示
几何表示
在空间中,向量可以用有向线段 来表示,起点为向量的尾部,终 点为向量的头部。
坐标表示
在三维直角坐标系中,一个向量 可以用三个分量来表示,即 $overset{longrightarrow}{a} = (a_1, a_2, a_3)$。
VS
性质
向量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即 $overset{longrightarrow}{a} + overset{longrightarrow}{b} = overset{longrightarrow}{b} + overset{longrightarrow}{a}$,并且 $(overset{longrightarrow}{a} + overset{longrightarrow}{b}) + overset{longrightarrow}{c} = overset{longrightarrow}{a} + (overset{longrightarrow}{b} + overset{longrightarrow}{c})$。
详细描述
根据空间向量的垂直性质,如果一个向量与平面内任意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都垂直,则该向量与该平面垂直。这是 因为平面的方向由其内的任意两个不共线的向量确定,若一个向量与这两个向量在平面内,且与该平面的法线向 量垂直,则该向量在该平面上。
详细描述
解决物理问题
向量可以用于解决物理问题,如牛顿第二定律、动量 定理等,以及解决物理现象中的位置关系问题。

高中数学 第3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2.2 空间线面关系的判定1数学教案

高中数学 第3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2.2 空间线面关系的判定1数学教案

3.2.2 空间线面关系的判定设空间两条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e 1,e 2,两个平面α1,α2的法向量分别为n 1,n 2,则有下表:思考:否垂直?[提示] 垂直1.若直线l 的方向向量a =(1,0,2),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2,0,-4),则( )A .l ∥αB .l ⊥αC .l ⊂αD .l 与α斜交B [∵n =(-2,0,-4)=-2(1,0,2)=-2a , ∴n ∥a ,∴l ⊥α.]2.已知不重合的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n 1=⎝ ⎛⎭⎪⎫12,3,-1,n 2=⎝ ⎛⎭⎪⎫-16,-1,13,则平面α与β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平行 [∵n 1=-3n 2,∴n 1∥n 2,故α∥β.]3.设直线l 1的方向向量为a =(3,1,-2),l 2的方向向量为b =(-1,3,0),则直线l 1与l 2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垂直 [∵a·b =(3,1,-2)·(-1,3,0)=-3+3+0=0,∴a⊥b ,∴l 1⊥l 2.] 4.若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1,2,3),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2,-4,-6),则直线l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垂直 [∵n =-2a ,∴n ∥a ,又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所以l ⊥α.]利用空间向量证明线线平行【例1】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为DD 1和BB 1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EC 1F 是平行四边形.[证明] 以点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 →,DC →,DD 1→为正交基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不妨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A (1,0,0),E ⎝⎛⎭⎪⎫0,0,12,C 1(0,1,1),F ⎝⎛⎭⎪⎫1,1,12,∴AE →=⎝ ⎛⎭⎪⎫-1,0,12,FC 1→=⎝ ⎛⎭⎪⎫-1,0,12,EC 1→=⎝ ⎛⎭⎪⎫0,1,12,AF→=⎝ ⎛⎭⎪⎫0,1,12, ∵AE →=FC 1→,EC 1→=AF →, ∴AE →∥FC 1→,EC 1→∥AF →,又∵F ∉AE ,F ∉EC 1,∴AE ∥FC 1,EC 1∥AF , ∴四边形AEC 1F 是平行四边形.1.两直线的方向向量共线(垂直)时,两直线平行(垂直);否则两直线相交或异面. 2.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共线时,直线和平面垂直;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时,直线在平面内或线面平行;否则直线与平面相交但不垂直.3.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共线(垂直)时,两平面平行(垂直);否则两平面相交但不垂直. 1.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面对角线B 1D 1,A 1B 上的点,且D 1E =2EB 1,BF =2FA 1.求证:EF ∥AC 1.[证明] 如图所示,分别以DA ,DC ,DD 1所在的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DA =a ,DC =b ,DD 1=c ,则得下列各点的坐标:A (a ,0,0),C 1(0,b ,c ),E ⎝ ⎛⎭⎪⎫23a ,23b ,c ,F ⎝⎛⎭⎪⎫a ,b 3,23c . ∴FE →=⎝ ⎛⎭⎪⎫-a 3,b 3,c 3,AC 1→=(-a ,b ,c ),∴FE →=13AC 1→.又FE 与AC 1不共线,∴直线EF ∥AC 1.利用空间向量证明线面、面面平行[探究问题]在用向量法处理问题时,若几何体的棱长未确定,应如何处理? 提示:可设几何体的棱长为1或a ,再求点的坐标.【例2】 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分别是CC 1,B 1C 1的中点.求证:MN ∥平面A 1BD .[思路探究][证明] 法一:如图,以D 为原点,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D (0,0,0),A 1(1,0,1),B (1,1,0),M ⎝ ⎛⎭⎪⎫0,1,12,N ⎝ ⎛⎭⎪⎫12,1,1,于是DA 1→=(1,0,1),DB →=(1,1,0),MN →=⎝ ⎛⎭⎪⎫12,0,12.设平面A 1B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DA 1→,n ⊥DB →,即⎩⎪⎨⎪⎧n ·DA 1→=x +z =0,n ·DB →=x +y =0,取x =1,则y =-1,z =-1,∴平面A 1B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1).又MN →·n =⎝ ⎛⎭⎪⎫12,0,12·(1,-1,-1)=0,∴MN →⊥n .∴MN ∥平面A 1BD .法二:MN →=C 1N →-C 1M →=12C 1B 1→-12C 1C →=12(D 1A 1→-D 1D →)=12DA 1→,∴MN →∥DA 1→,∴MN ∥平面A 1BD .法三:MN →=C 1N →-C 1M →=12C 1B 1→-12C 1C →=12DA →-12A 1A →=12()DB →+BA→-12()A 1B →+BA →=12DB →-12A 1B →.即MN →可用A 1B →与DB →线性表示,故MN →与A 1B →,DB →是共面向量,故MN ∥平面A 1BD . 1.本例中条件不变,试证明平面A 1BD ∥平面CB 1D 1.[证明] 由例题解析知,C (0,1,0),D 1(0,0,1),B 1(1,1,1), 则CD 1→=(0,-1,1),D 1B 1→=(1,1,0), 设平面CB 1D 1的法向量为m =(x 1,y 1,z 1), 则⎩⎪⎨⎪⎧m ⊥CD 1→m ⊥D 1B 1→,即⎩⎪⎨⎪⎧m ·CD 1→=-y 1+z 1=0,m ·D 1B 1→=x 1+y 1=0,令y 1=1,可得平面CB 1D 1的一个法向量为m =(-1,1,1),又平面A 1B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1). 所以m =-n ,所以m ∥n ,故平面A 1BD ∥平面CB 1D 1.2.若本例换为:在如图所示的多面体中,EF ⊥平面AEB ,AE ⊥EB ,AD ∥EF ,EF ∥BC ,BC =2AD =4,EF =3,AE =BE =2,G 是BC 的中点,求证:AB ∥平面DEG .[证明] ∵EF ⊥平面AEB ,AE ⊂平面AEB ,BE ⊂平面AEB , ∴EF ⊥AE ,EF ⊥BE .又∵AE ⊥EB ,∴EB ,EF ,EA 两两垂直.以点E 为坐标原点,EB ,EF ,EA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由已知得,A (0,0,2),B (2,0,0),C (2,4,0),F (0,3,0),D (0,2,2),G (2,2,0),∴ED →=(0,2,2),EG →=(2,2,0),AB →=(2,0,-2).设平面DEG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ED →·n =0,EG →·n =0,即⎩⎪⎨⎪⎧2y +2z =0,2x +2y =0,令y =1,得z =-1,x =-1,则n =(-1,1,-1), ∴AB →·n =-2+0+2=0,即AB →⊥n . ∵AB ⊄平面DEG , ∴AB ∥平面DEG .1.向量法证明线面平行的三个思路(1)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是a ,平面α的法向量是u ,则要证明l ∥α,只需证明a ⊥u ,即a ·u =0.(2)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要证明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在平面内找一个向量与已知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共线向量即可.(3)根据共面向量定理可知,如果一个向量和两个不共线的向量是共面向量,那么这个向量与这两个不共线的向量确定的平面必定平行,因此要证明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只要证明这条直线的方向向量能够用平面内两个不共线向量线性表示即可.2.证明面面平行的方法设平面α的法向量为μ,平面β的法向量为v ,则α∥β⇔μ∥v .向量法证明垂直问题【例3】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AB ⊥AD ,AC ⊥CD ,∠ABC =60°,PA =AB =BC ,E 是PC 的中点.证明:(1)AE ⊥CD ; (2)PD ⊥平面ABE . [思路探究] 建系→求相关点的坐标→求相关向量的坐标→判断向量的关系→确定线线、线面关系[证明] AB ,AD ,AP 两两垂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PA =AB =BC =1, 则P (0,0,1). (1)∵∠ABC =60°, ∴△ABC 为正三角形,∴C ⎝ ⎛⎭⎪⎫12,32,0,E ⎝ ⎛⎭⎪⎫14,34,12. 设D (0,y,0),由AC ⊥CD ,得AC →·CD →=0, 即y =233,则D ⎝ ⎛⎭⎪⎫0,233,0,∴CD →=⎝ ⎛⎭⎪⎫-12,36,0.又AE →=⎝ ⎛⎭⎪⎫14,34,12,∴AE →·CD →=-12×14+36×34=0,∴AE →⊥CD →,即AE ⊥CD .(2)法一:∵P (0,0,1),∴PD →=⎝ ⎛⎭⎪⎫0,233,-1.又AE →·PD →=34×233+12×(-1)=0,∴PD →⊥AE →,即PD ⊥AE . ∵AB →=(1,0,0),∴PD →·AB →=0.∴PD ⊥AB ,又AB ∩AE =A ,∴PD ⊥平面ABE .法二:AB →=(1,0,0),AE →=⎝ ⎛⎭⎪⎫14,34,12,设平面ABE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则⎩⎪⎨⎪⎧x =0,14x +34y +12z =0,令y =2,则z =-3,∴n =(0,2,-3).∵PD →=⎝ ⎛⎭⎪⎫0,233,-1,显然PD →=33n .∴PD →∥n ,∴PD →⊥平面ABE ,即PD ⊥平面ABE . 1.证明线线垂直常用的方法证明这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互相垂直. 2.证明线面垂直常用的方法(1)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是共线向量; (2)证明直线与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互相垂直. 3.证明面面垂直常用的方法 (1)转化为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处理; (2)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互相垂直.2.在例3中,平面ABE 与平面PDC 是否垂直,若垂直,请证明;若不垂直,请说明理由.[解] 由例3,可知CD →=⎝ ⎛⎭⎪⎫-12,36,0,PD →=⎝ ⎛⎭⎪⎫0,233,-1,设平面PDC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m ·CD →=-12x +36y =0,m ·PD →=233y -z =0,令y =3,则x =1,z =2,即m =(1,3,2),由例3知,平面ABE 的法向量为n =(0,2,-3), ∴m·n =0+23-23=0,∴m⊥n . 所以平面ABE ⊥平面PDC .1.应用向量法证明线面平行问题的方法 (1)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2)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的某一直线的方向向量共线.(3)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可用平面内的任两个不共线的向量表示.即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证明线面平行.2.证明面面平行的方法设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1=(a 1,b 1,c 1),平面β的法向量为n 2=(a 2,b 2,c 2),则α∥β⇔n 1∥n 2⇔(a 1,b 1,c 1)=k (a 2,b 2,c 2)(k ∈R ).3.(1)证明线面垂直问题,可以利用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之间的关系来证明. (2)证明面面垂直问题,常转化为线线垂直、线面垂直或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 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若向量n 1,n 2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以这两个向量为方向向量的两条不重合直线一定平行.( )(2)若平面外的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则该直线与平面平行.( ) (3)若一直线与平面垂直,则该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所有直线的方向向量的数量积为0.( )(4)两个平面垂直,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另一个平面内的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 )[答案] (1)√ (2)√ (3)√ (4)×2.已知向量a =(2,4,5),b =(3,x ,y ),a 与b 分别是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若l 1∥l 2,则( )A .x =6,y =15B .x =3,y =152C .x =3,y =15D .x =6,y =152D [∵l 1∥l 2,∴a ∥b , ∴存在λ∈R ,使a =λb , 则有2=3λ,4=λx,5=λy , ∴x =6,y =152.]3.已知平面α和平面β的法向量分别为a =(1,2,3),b =(x ,-2,3),且α⊥β,则x =________.-5 [∵α⊥β,∴a ⊥b , ∴a ·b =x -4+9=0, ∴x =-5.]4.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为CC 1的中点,证明:平面B 1ED ⊥平面B 1BD . [证明] 以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D (0,0,0),B 1(1,1,1),E ⎝ ⎛⎭⎪⎫0,1,12,DB 1→=(1,1,1),DE →=⎝⎛⎭⎪⎫0,1,12,设平面B 1DE 的法向量为n 1=(x ,y ,z ),则x +y +z =0且y +12z =0,令z =-2,则y =1,x =1,∴n 1=(1,1,-2).同理求得平面B1BD的法向量为n2=(1,-1,0),由n1·n2=0,知n1⊥n2,∴平面B1DE⊥平面B1BD.。

3.2.1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以及空间线面关系的判定

3.2.1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以及空间线面关系的判定

e
A
B
二、平面的法向量
由于垂直于同一平面的直线是互相平行的, 所以,可以 用垂直于平面的直线的方向向量来刻画平面的“方向”。 平面的法向量:如果表示向量 n 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垂 直于平面 ,则称这个向量垂直于平面 ,记作 n ⊥ , 如果 n⊥ ,那 么 向 量 n 叫做平面 的法向量.
线面平行 l1 // 1 e1 n1 e1 n1 0 ;
面面平行 1 // 2 n1 // n2 n1 n2 .
注意:这里的线线平行包括线线重合,线面平行 法向量为n (a2 , b2 , c2 ),则 包括线在面内,面面平行包括面面重合 .
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e (a1 , b1 , c1 ), 平面的
1 2 2 求平面ABC的单位法向量为 ( , - ,) 3 3 3
1 n ( , 1,1), 2
3 | n | 2
练习 , 在 空 间 直 角 坐 标 系 中 , 已 知 A(3, 0, 0), B(0, 4, 0) , C (0,0, 2) ,试求平面 ABC 的一个法 向量.
由两个三元一次方程 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是 解:设平面的法向量为n (x,y,z), 不惟一的,为方便起 见,取z=1较合理。 则n AB , n AC 其实平面的法向量不 是惟一的。 (x,y,z) (2, 2,1) 0,
单位法向量。
(x,y,z) (4,5,3) 0,
1 2 x 2 y z 0 x 即 , 取z 1,得 2 4 x 5 y 3 z 0 y 1
l // e n 0 a1a2 b1b2 c1c2 0;
l1
e1
e2

空间线面关系的判定

空间线面关系的判定

学习指导:
1.如何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和垂直; 2.如何用向量方法证明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 3.怎样用向量方法判定空间线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 4.在例3中,试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 A1 B, ,再证明它们互相垂直,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我们研究
了 空间两条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 的位置关系。 那么,能否用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 的法向量来刻画空间线面位置关系?
§3.2.2空间线面关系的判定
学习目标:
1.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 2.能用向量方法证明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 3.能用向量方法判定空间线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
例1.证明: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个 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 斜线垂直(三垂线定理) 例2.证明: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两条相交 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直线 和平面垂直的判定理)
分层训练:
必做题:P91 练习2 3 选做题: P91 练习4
作业:P97
4

高考数学(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3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文

高考数学(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3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文

专题13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 文【考向解读】1.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考查,主要利用平面的基本性质及线线、线面和面面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对命题的真假进行判断,属基础题.2.以解答题的形式考查,主要是对线线、线面与面面平行和垂直关系交汇综合命题,且多以棱柱、棱锥、棱台或其简单组合体为载体进行考查,难度中等.【命题热点突破一】 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1)根据空间线面平行、垂直关系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逐项判断来解决问题;(2)必要时可以借助空间几何模型,如从长方体、四面体等模型中观察线面位置关系,并结合有关定理来进行判断.例1、【2016高考江苏卷】(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 ,E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点F 在侧棱B 1B 上,且11B D A F ⊥ ,1111AC A B ⊥.求证:(1)直线DE ∥平面A 1C 1F ;(2)平面B 1DE ⊥平面A 1C 1F .【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2)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11AA ⊥平面A B C因为11AC ⊂平面111A B C ,所以111AA⊥A C 又因为111111111111111,,AC A B AA ABB A A B ABB A A B AA A ⊥⊂⊂=,平面平面 所以11AC ⊥平面11ABB A因为1B D ⊂平面11ABB A ,所以111AC B D ⊥又因为1111111111111C F,C F,B D A AC A A F A AC A F A ⊥⊂⊂=F ,平面平面所以111C F B D A ⊥平面因为直线11B D B DE ⊂平面,所以1B DE 平面11.AC F ⊥平面【变式探究】(1)若直线l 1和l 2是异面直线,l 1在平面α内,l 2在平面β内,l 是平面α与平面β的交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l 与l 1,l 2都不相交B .l 与l 1,l 2都相交C .l 至多与l 1,l 2中的一条相交D .l 至少与l 1,l 2中的一条相交(2)平面α∥平面β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A .存在一条直线a ,a ∥α,a ∥βB .存在一条直线a ,a ⊂α,a ∥βC .存在两条平行直线a ,b ,a ⊂α,b ⊂β,a ∥β,b ∥αD .存在两条异面直线a ,b ,a ⊂α,b ⊂β,a ∥β,b ∥α【答案】 (1)D (2)D【特别提醒】解决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组合判断题,主要是根据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位置关系的各种情况,以及空间线面垂直、平行关系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进行判断,必要时可以利用正方体、长方体、棱锥等几何模型辅助判断,同时要注意平面几何中的结论不能完全引用到立体几何中.【变式探究】已知m ,n 为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列命题:①若m ⊥α,n ⊥α,则m ∥n ;②若m ⊥α,m ⊥n ,则n ∥α;③若α⊥β,m ∥α,则m ⊥β;④若m ⊥α,m ∥β,则α⊥β.A .0B .1C .2D .3【答案】 C【命题热点突破二】 空间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空间平行、垂直关系证明的主要思想是转化,即通过判定、性质定理将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平行、垂直关系相互转化.例2、 【2016高考江苏卷】(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 ,E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点F 在侧棱B 1B 上,且11B D A F ⊥ ,1111AC A B ⊥.求证:(1)直线DE ∥平面A 1C 1F ;(2)平面B 1DE ⊥平面A 1C 1F .【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变式探究】如图,三角形PDC所在的平面与长方形ABCD所在的平面垂直,PD=PC=4,AB=6,BC=3.(1)证明:BC∥平面PDA;(2)证明:BC⊥PD;(3)求点C到平面PDA的距离.【解析】 (1)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所以BC∥AD,因为BC⊄平面PDA,AD⊂平面PDA,所以BC∥平面PDA.(2)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所以BC⊥CD,因为平面PDC⊥平面ABCD,平面PDC∩平面ABCD =CD,BC⊂平面ABCD,所以BC⊥平面PDC,因为PD⊂平面PDC,所以BC⊥PD.(3)解如图,取CD的中点E,连接AE和PE.因为PD=PC,所以PE⊥CD,在Rt△PED中,PE=PD2-DE2=42-32=7.【特别提醒】垂直、平行关系的基础是线线垂直和线线平行,常用方法如下:(1)证明线线平行常用的方法:一是利用平行公理,即证两直线同时和第三条直线平行;二是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平行转换;三是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证线线平行;四是利用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进行平行转换.(2)证明线线垂直常用的方法:①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即高线的性质;②勾股定理;③线面垂直的性质:即要证两线垂直,只需证明一线垂直于另一线所在的平面即可,l⊥α,a⊂α⇒l⊥a.【变式探究】如图所示,已知AB⊥平面ACD,DE⊥平面ACD,△ACD为等边三角形,AD=DE=2AB,F为CD的中点.求证:(1)AF∥平面BCE;(2)平面BCE⊥平面CDE.【命题热点突破三】 平面图形的折叠问题平面图形经过翻折成为空间图形后,原有的性质有的发生变化、有的没有发生变化,这些发生变化和没有发生变化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般地,在翻折后还在一个平面上的性质不发生变化,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性质发生变化,解决这类问题就是要根据这些变与不变,去研究翻折以后的空间图形中的线面关系和各类几何量的度量值,这是化解翻折问题的主要方法.例3、【2016高考新课标2理数】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5,6AB AC ==,点,E F 分别在,AD CD 上,54AE CF ==,EF 交BD 于点H .将DEF ∆沿EF 折到D EF '∆位置,OD '(Ⅰ)证明:D H '⊥平面ABCD ;(Ⅱ)求二面角B D A C '--的正弦值.【答案】(Ⅰ)详见解析;【解析】【变式探究】如图(1),在Rt△ABC中,∠C=90°,D,E分别为AC,AB的中点,点F为线段CD上的一点,将△ADE沿DE折起到△A1DE的位置,使A1F⊥CD,如图(2).(1)求证:DE∥平面A1CB;(2)求证:A1F⊥BE;(3)线段A1B上是否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请说明理由.【解析】例3 (1)证明因为D,E分别为AC,AB的中点,所以DE∥BC.又因为DE⊄平面A1CB,BC⊂平面A1CB,所以DE∥平面A1CB.【特别提醒】(1)折叠问题中不变的数量和位置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2)存在探索性问题可先假设存在,然后在此前提下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矛盾或肯定结论.【变式探究】如图(1),四边形ABCD为矩形,PD⊥平面ABCD,AB=1,BC=PC=2,作如图(2)折叠,折痕EF∥DC.其中点E,F分别在线段PD,PC上,沿EF折叠后点P叠在线段AD上的点记为M,并且MF⊥CF.(1)证明:CF⊥平面MDF;(2)求三棱锥M-CDE的体积.【高考真题解读】9.【2016高考新课标2理数】,αβ是两个平面,,m n是两条直线,有下列四个命题:(1)如果,,//m n m n αβ⊥⊥,那么αβ⊥. (2)如果,//m n αα⊥,那么m n ⊥. (3)如果//,m αβα⊂,那么//m β.(4)如果//,//m n αβ,那么m 与α所成的角和n 与β所成的角相等.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 (填写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 【答案】②③④10.【2016高考浙江理数】如图,在△ABC 中,AB =BC =2,∠ABC =120°.若平面ABC 外的点P 和线段AC 上的点D ,满足PD =DA ,PB =BA ,则四面体P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是 .【答案】12【解析】ABC △中,因为2,120AB BC ABC ==∠=,所以30BAD BCA ∠=∠=.由余弦定理可得2222cos AC AB BC AB BC B =+-⋅2222222cos12012=+-⨯⨯=,所以AC =.设AD x =,则0x <<,DC x =.在ABD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2222c o s B D A D A B A D A BA =+-⋅22222cos30x x =+-⋅24x =-+.故BD =.在PBD ∆中,PD AD x ==,2PB BA ==.由余弦定理可得222222(33c o s 2222P D P BB D x BPD PD PBx +-+--+∠===⋅⋅⋅,所以30BPD ∠=.由此可得,将△ABD 沿BD 翻折后可与△PBD 重合,无论点D 在任何位置,只要点D 的位置确定,当平面PBD ⊥平面BDC 时,四面体PBCD 的体积最大(欲求最大值可不考虑不垂直的情况).EDCBAP11.【2016高考新课标1卷】平面α过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顶点A ,α//平面CB 1D 1,αI 平面ABCD =m ,αI 平面AB B 1A 1=n ,则m 、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B13【答案】A【解析】如图,设平面11CBD 平面ABCD ='m ,平面11CBD 平面11ABB A ='n ,因为α∥平面11CB D ,所以','m m n n ∥∥,则,m n 所成的角等于','m n 所成的角.过1D 作11D E B C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CE ,则CE 为'm .连接1A B ,过B 1作111B F A B ∥,交1AA 的延长线于点1F ,则11B F 为'n .连接BD ,则111,BD CE B F AB ∥∥,则','m n 所成的角即为1,A B BD 所成的角,为60︒,故,m 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选A.12.【2016高考新课标3理数】在封闭的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内有一个体积为V 的球,若AB BC ⊥,6AB =,8BC =,13AA =,则V 的最大值是( )(A )4π (B )92π(C )6π (D )323π【答案】B【解析】要使球的体积V 最大,必须球的半径R 最大.由题意知球的与直三棱柱的上下底面都相切时,球的半径取得最大值32,此时球的体积为334439()3322R πππ==,故选B . 1.(2015·安徽,5)已知m ,n 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则α与β平行 B .若m ,n 平行于同一平面,则m 与n 平行C .若α,β不平行,则在α内不存在与β平行的直线D .若m ,n 不平行,则m 与n 不可能垂直于同一平面 【答案】 D2.(2015·浙江,8)如图,已知△ABC ,D 是AB 的中点,沿直线CD 将△ACD 翻折成△A ′CD ,所成二面角A ′-CD -B 的平面角为α,则( )A .∠A ′DB ≤α B .∠A ′DB ≥αC .∠A ′CB ≤αD .∠A ′CB ≥α 【答案】 B【解析】 极限思想:若α=π,则∠A ′CB <π,排除D ;若α=0,如图,则∠A ′DB ,∠A ′CB 都可以大于0,排除A ,C.故选B.3.(2015·浙江,13)如图,三棱锥A -BCD 中,AB =AC =BD =CD =3,AD =BC =2,点M ,N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N ,CM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是________.【答案】 784.(2015·江苏,16)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已知AC ⊥BC ,BC =CC 1.设AB 1的中点为D ,B 1C ∩BC 1=E .(2)BC1⊥AB1.5.(2015·新课标全国Ⅱ,19)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16,BC=10,AA1=8,点E,F分别在A1B1,D1C1上,A1E=D1F=4.过点E,F的平面α与此长方体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正方形.(1)在图中画出这个正方形(不必说明画法和理由);(2)求直线AF与平面α所成角的正弦值.【解析】6.(2015·新课标全国Ⅰ,18)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ABC=120°,E,F是平面ABCD同一侧的两点,BE⊥平面ABCD,DF⊥平面ABCD,BE=2DF,AE⊥EC.(1)证明:平面AEC⊥平面AFC,(2)求直线AE与直线CF所成角的余弦值.(2)解 如图,以G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GB →,GC →的方向为x 轴,y 轴正方向,|GB →|为单位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G -xyz ,由(1)可得A (0,-3,0),E (1,0,2),F ⎝ ⎛⎭⎪⎫-1,0,22,C (0,3,0),所以AE →=(1,3,2),CF →=⎝⎛⎭⎪⎫-1,-3,22.故cos 〈AE →,CF →〉=AE →·CF →|AE →||CF →|=-33.所以直线AE 与直线C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3. 7.(2014·江苏,16)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D ,E ,F 分别为棱PC ,AC ,AB 的中点.已知PA ⊥AC ,PA =6,BC =8,DF =5.求证:(1)直线PA ∥平面DEF ; (2)平面BDE ⊥平面ABC .8.(2014·新课标全国Ⅱ,18)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A⊥平面ABCD,E为PD 的中点.(1)证明:PB∥平面AEC;(2)设二面角D-AE-C为60°,AP=1,AD=3,求三棱锥E-ACD的体积.【解析】(1)证明连接BD交AC于点O,连接EO.因为ABCD为矩形,所以O为BD的中点.21 又E 为PD 的中点,所以EO ∥PB .又因为EO ⊂平面AEC ,PB ⊄平面AEC ,所以PB ∥平面AEC .(2)解 因为PA ⊥平面ABCD ,ABCD 为矩形,所以AB ,AD ,AP 两两垂直.可取n 1=⎝ ⎛⎭⎪⎫3m ,-1,3. 又n 2=(1,0,0)为平面DAE 的法向量,由题设知|cos 〈n 1,n 2〉|=12,即33+4m 2=12,解得m =32.因为E 为PD 的中点,所以三棱锥E -ACD 的高为12,三棱锥E -ACD 的体积V =13×12×3×32×12=38.。

高中数学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2.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3.2.2空间线面关系的判定(一)课件苏

高中数学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2.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3.2.2空间线面关系的判定(一)课件苏
→ n1· DA=2x1=0, 即 → AE=2y1+z1=0, n1·
→ → 则 n1⊥DA,n1⊥AE,
x1=0, 得 z1=-2y1,
令z1=2,则y1=-1,所以n1=(0,-1,2). → → 因为FC1· n1=-2+2=0,所以FC1⊥n1. 又因为FC1⊄平面ADE,所以FC1∥平面ADE.
中点,求证: (1)FC1∥平面ADE;
证明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有D(0,0,0),A(2,0,0),C(0,2,0),C1(0,2,2), E(2,2,1),F(0,0,1),B1(2,2,2), → → → 所以FC1=(0,2,1),DA=(2,0,0),AE=(0,2,1). 设n1=(x1,y1,z1)是平面ADE的法向量,
(2)平面ADE∥平面B1C1F. 证明
—→ 因为C1B1=(2,0,0),设 n2=(x2,y2,z2)是平面 B1C1F 的一个法向量. → —→ 由 n2⊥FC1,n2⊥C1B1,
→ n2· FC1=2y2+z2=0, 得 —→ C1B1=2x2=0, n2· x2=0, 得 z2=-2y2.
利用空间向量解决平行问题时,第一,建立立体图形与空间向量的
联系,用空间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点、直线、平面,把立体几何
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第二,通过向量的运算,研究平行问题;
第三,把向量问题再转化成相应的立体几何问题,从而得出结论.
题型探究
类型一
求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
例1
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AD= 3,试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求平面ACE的一个法向量.
解答
引申探究 若本例条件不变,试求直线PC的一个方向向量和平面 PCD的一个 法向量.

3.2.2 空间线面关系的判定(二)

3.2.2 空间线面关系的判定(二)

3.2.2 空间线面关系的判定(二)——垂直关系的判定一、基础过关1. 已知平面α和平面β的法向量分别为a =(1,1,2),b =(x ,-2,3),且α⊥β,则x =___. 2. 已知a =(1,1,0),b =(1,1,1),若b =b 1+b 2,且b 1∥a ,b 2⊥a ,则b 1,b 2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3. 已知AB →=(1,5,-2),BC →=(3,1,z ),若AB →⊥BC →,BP →=(x -1, y ,-3),且BP ⊥平面ABC ,则BP →=______________. 4.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填序号).①若a 是平面α的斜线,直线b 垂直于a 在α内的射影,则a ⊥b ;②若a 是平面α的斜线,平面β内的直线b 垂直于a 在α内的射影,则a ⊥b ; ③若a 是平面α的斜线,b 是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且b 垂直于a 在α内的射影,则a ⊥b ; ④若a 是平面α的射线,直线b 平行于平面α,且b 垂直于a 在另一平面β内的射影,则a ⊥b .5. 已知点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所在的平面外一点,如果AB →=(2,-1,-4),AD →=(4,2,0),AP →=(-1,2,-1).对于结论:①AP ⊥AB ;②AP ⊥AD ;③AP →是平面ABCD 的法向量;④AP →∥BD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6.如图所示,在直四棱柱A 1B 1C 1D 1—ABCD 中,当底面四边形ABCD 满足条件________时,有A 1C ⊥B 1D 1.(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个条件即可,不必考虑所有可能情形) 二、能力提升 7.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底面ABCD ,底面各边都相等,M 是PC 上的一动点,当点M 满足______时,平面MBD ⊥平面PCD .(注:只要填写一个你认为正确的即可)8.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底面是以∠ABC 为直角的等腰三角形,AC =2a ,BB 1=3a ,D 是A 1C 1的中点,点E 在棱AA 1上,要使CE ⊥面B 1DE ,则AE =________. 9. 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OABC —O 1A 1B 1C 1中,E 、F 分别是AB 、BC 上的动点,且AE =BF ,求证:A 1F ⊥C 1E . 10.如图,已知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各棱长都为1,M 是底面上BC 边的中点,N 是侧棱CC 1上的点,且CN =14CC 1.求证:AB 1⊥MN .11.如图所示,△ABC 是一个正三角形,EC ⊥平面ABC ,BD ∥CE ,且CE =CA =2BD ,M 是EA 的中点.求证:平面DEA ⊥平面ECA . 三、探究与拓展 12.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与四边形ABEF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E ,F A =FE ,∠AEF =45°. (1)求证:EF ⊥平面BCE ;(2)设线段CD 、AE 的中点分别为P 、M ,求证:PM ∥平面BCE .答案1.-4 2.(1,1,0),(0,0,1) 3.⎝⎛⎭⎫337,-157,-3 4.③ 5.①②③ 6.AC ⊥BD 7.DM ⊥PC 8.a 或2a 9.证明以O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A 1(a,0,a ),C 1(0,a ,a ). 设AE =BF =x ,∴E (a ,x,0),F (a -x ,a,0).∴A 1F →=(-x ,a ,-a ), C 1E →=(a ,x -a ,-a ). ∵A 1F →·C 1E →=(-x ,a ,-a )·(a ,x -a ,-a )=-ax +ax -a 2+a 2=0, ∴A 1F →⊥C 1E →,即A 1F ⊥C 1E . 10.证明 设AB 中点为O ,作OO 1∥AA 1,以O 为坐标原点,OB 为x 轴,OC 为y 轴,OO 1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由已知得A ⎝⎛⎭⎫-12,0,0,B ⎝⎛⎭⎫12,0,0, C ⎝⎛⎭⎫0,32,0,N ⎝⎛⎭⎫0,32,14,B 1⎝⎛⎭⎫12,0,1.∵M 为BC 中点, ∴M ⎝⎛⎭⎫14,34,0.∴MN →=⎝⎛⎭⎫-14,34,14,AB 1→=(1,0,1),∴MN →·AB 1→=-14+0+14=0.∴MN →⊥AB 1→,∴AB 1⊥MN . 11.证明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 ,不妨设CA =2, 则CE =2,BD =1,C (0,0,0),A (3,1,0),B (0,2,0),E (0,0,2),D (0,2,1).所以EA →=(3,1,-2),CE →=(0,0,2),ED →=(0,2,-1).分别设面ECA 与面DEA 的法向量是n 1=(x 1,y 1,z 1),n 2=(x 2,y 2,z 2),则⎩⎪⎨⎪⎧n 1·EA →=0,n 1·CE →=0,即⎩⎨⎧ 3x 1+y 1-2z 1=0,2z 1=0.解得⎩⎨⎧y 1=-3x 1,z 1=0. ⎩⎪⎨⎪⎧n 2·EA →=0,n 2·ED →=0,即⎩⎨⎧3x 2+y 2-2z 2=0,2y 2-z 2=0.解得⎩⎨⎧x 2=3y 2,z 2=2y 2.不妨取n 1=(1,-3,0),n 2=(3,1,2),因为n 1·n 2=0,所以两个法向量相互垂直. 所以平面DEA ⊥平面ECA .12.证明 (1)∵△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E ,∴AE ⊥AB ,又∵平面ABEF ⊥平面ABCD 且平面ABEF ∩平面ABCD =AB ,∴AE ⊥平面ABCD , ∴AE ⊥AD .即AD 、AB 、AE 两两垂直.故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B =1,则AE =1,B (0,1,0),D (1,0,0),E (0,0,1),C (1,1,0).∵F A =FE ,∠AEF =45°, ∴∠AFE =90°,从而F ⎝⎛⎭⎫0,-12,12,EF →=⎝⎛⎭⎫0,-12,-12, BE →=(0,-1,1),BC →=(1,0,0). ∴EF →·BE →=0,EF →·BC →=0, ∴EF ⊥BE ,EF ⊥BC ,又∵BE ∩BC =B ,∴EF ⊥平面BCE .(2)M ⎝⎛⎭⎫0,0,12,P ⎝⎛⎭⎫1,12,0, 从而PM →=⎝⎛⎭⎫-1,-12,12. 于是PM →·EF →=⎝⎛⎭⎫-1,-12,12·⎝⎛⎭⎫0,-12,-12=0+14-14=0. ∴PM ⊥EF .又EF ⊥平面BCE ,直线PM 不在平面BCE 内,故PM ∥平面BCE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与n不共线 又 m, n, g 共面 g 存在有序实数组 x, y 使得, xm yn
相交


例3、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 - A1B1C1 中,
ACB 90, BAC 30, BC 1, A1 A 6, M 是棱 CC1 的中点,
最终都是应用向量的数量积为0来 证明线线垂直。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研究了用向量的方法 判定空间线线、线面垂直关系。 如果要判定两条直线 a、 b 垂直 , 可以通过证明它们的方向向量 , 的数量积为0实现 a b
分层训练:
必做题:P91 练习 2、3
选做题: P91
练习 4
作业:P97 习题
4、直线
l 的方向向量是 平面的法向量 n 与 的位置关系是 n
e
l
思考: 我们能不能用直线的方向 向量和平面法向量来刻画空间线 面位置关系?
学习目标:
(1)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和垂 直关系。 (2)能用向量方法证明空间线面关系的一些定理。 (3)能用向量方法判定空间线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
A
C
1
90
30
B
y
C
A
x
z
C1
6 0, 0, 2 M
证明:分别以 CA, CB, CC1
B1 A1
所在直线为
x 轴,y
轴, z 轴,建

3,1, 6

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C xyz 图中相应点的坐标为:
6
C
1
90 3
30

3, 0, 0
A

x
6 2 , M 0, 0, 3, 0, 0 2 所以: A1 B 3, 0, 6 , AM 3, 0, 6 2
B 0,1,0 y
A1
A
3,1, 6
, B 0,1, 0



所以: AB AM 0
即,
A1B AM
三种方法的比较:
证法一是几何向量法,要熟练掌握向量的加 减运算及所满足的运算律。 证法二是向量的坐标运算法,关键是要恰当 地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探求出各点的坐标。 证法三是几何向量法和立体几何法的综合运 用。
B

求证:
l
m
l
分析:要证明直线与 B 平面垂直,只要证明 l m g g 该直线垂直于平面内 m 任意一条直线。 l m, l n lm 0, l m 0
n
n
m与n
l g l xm yn xl m yl m o
从而 AC AM 0 1 2、利用CB 平面A1 ACC1 知道 CB AM ,即 CB AM 0
你能试着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 坐标系,用坐标表示向量,再证明 它们互相垂直吗?
B1 C1
A1
C1
z
A1
6
B1
6
M
M
B
1
90
30
1、a b 的充要条件是 a b 0 a b cos 2、设向量 a, b 的夹角为 ,则 a b
复习回顾:
3、共面向量定理 如果两个向量 a, b不共线,那么 向量 p 与向量 a, b 共面的充要条件是 存在有序实数组 x, y ,使得: p xa yb
自学指导:
1. 平面的斜线与平面内怎样的直线垂直?该结论
称为何定理?怎样用向量运算来证明? 2.如何用向量法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3.对于例3,除向量法以外,还有其他证法吗?并 对这几种证法加以比较。
自学检测:P91 练习 1
设空间两条直线 l1 , l2 的方向向量为 e1 , e2 两个平面 1 , 2 的法向量分别为 n1 , n2
2
4 写出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并用向量的方 法加以证明。
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 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 斜线垂直。
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 线,如果它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 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B
D O

C A
OB 已知:如图, 是平面 的 一条斜线,O 为斜 足, AB , 为垂足, A CD ,且 CD OB 求证:CD OA
因为 A B AC CB 1 1
A1C CB AM 0
C
即证 AC AM CB CM 0 1


1、利用 ACM 和A AC 相似可以证明 AC AM , 1 1

平行 垂直
l1与l2
l1与1
e1 e2
1与 2
e1 n1 n1 n2 n1 n2
e1 e2 e1 n1
例1、如图, 是平面 的一条斜线, 为 O OB 斜足, , 为垂足, ,且 CD OA CD A AB
求证:CD OB
所以:A B AM 1 即, A B AM 1
6
M
B
1
90
30
A
C
思考:还有其它的证明方法吗?
B1 C1
A1
利用相似形与线面垂直
分析:连结 AC 交AM 于点 O 1
6
M
B
1
90
O
30
A
所以,要证 A B AM 0 1
就是证
求证:A1B AM
B1 C1 A1
6
M
B
1
90
30
A
C
B1 C1
A1 证明:在直三棱柱 ABC - A1B1C1中, 因为 A1 A AC ,所以 A A AC 0 1
6 因为 CM
M
B
1
30
平面ABC ,而 AB 平面ABC 所以 CM AB ,所以 CM AB 0
B

O

C A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 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三垂线定 理)
例2、证明: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 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直线与平面垂 直的判定定理)
l
已知:如图,m
n
,n
m n B, l m, l n
所以: A1 B AM A1 A AB AC CM
A1 A AC A1 A CM AB CM 0

B1 C1 A1
A 在 Rt ABC 中,因为 BC 1, BAC 30
90
所以 AC 3, AB 2 所以 AB AC AB AC cos30 2 3 3 3 C 2 因为 CM A A , 1 A 6 , A 1 6 且 M 是棱 C1C 中点,所以 CM , 2 所以 A1 A CM A1 A CM cos180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