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小学大学区教案撰写模板
江口小学大学区教案撰写模板2
说明:在揭示课题后,学生通过听,了解与《月光曲》相关的信息,并以“月光曲”开头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清楚地表达相似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初步了解传说中《月光曲》谱成的大概过程。
二、学习2—7小节,体会人物情感。
⒈创设情境,理解“幽静”,了解贝多芬走近茅屋的原因。(板书:情不自禁走近)
⒈围绕《月光曲》得名的原因展开讨论。
⒉感悟人们赋予《月光曲》这一“传说”的内涵。
说明:围绕《月光曲》得名的原因,通过对“传说”的深入理解,感受音乐家用高超的技艺、真挚的情感、丰富的想象进行创作,为热爱音乐的人带来幸福和快乐,进一步揭示课文主题。
板书设计
26月光曲
走近茅屋
贝多芬弹奏一曲有才华、有爱心
即兴创作
●品读贝多芬的语言,感受贝多芬小镇遇知己时的心情及对盲姑娘的敬佩。
⑶指导朗读对话。
⑷小结贝多芬弹了一曲再弹一曲的原因。
说明:教学时,先让学生抓住主要事件整体了解4-7小节这部份内容,再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写话,揣摩贝多芬当时心里的想法。在交流中相机学习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由此了解贝多芬弹了一曲后又决定即兴创作一曲的原因,也是事情的发展。
⒊(板书:走进)了解贝多芬走进茅屋后做了哪些事。
⒋学生交流。(板书:弹再弹)
⒌围绕“贝多芬为什么弹了一曲再弹一曲”深入研读。
⑴联系上下文,想象写话,揣摩贝多芬当时心里的想法。
⑵组织交流,随机学习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
●品读盲姑娘的语言,体会她激动的心情,了解她不仅懂音乐而且熟知贝多芬的音乐。随机理解“纯熟”。
课题
26月光曲
总课时
2课时
使用时间
12月15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江口小学大学区教案撰写模板1
单元教学反思第二单元围绕“祖国在我心中”分别安排了《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主要是让学生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从而也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再通过演讲稿的形式表达出来。
可想而知,“爱国”“演讲稿”这两个词对于学生来说,既陌生又难下笔,没有丰富的材料支撑,一篇好作文很难凑成。
于是在上完《詹天佑》一课之后,我就引导学生去搜集相关的爱国人士的资料,再通过“讲故事”让学生将自己搜集的材料用自己的话进行讲述(也当作是才艺表演。
实际没有预想那么好,学生大部分拿着资料读,自己无法概括)。
在学习《中华少年》一课时,我再次发现学生的课外积累非常欠缺。
《中华少年》是一篇诗歌,这个因为作者对祖国的文化了解甚深,因此感情充沛,具有可读性。
然而,在讲解时,学生并不了解,所以讲起来比较费劲,即使他们读得很起劲。
因此,我又让孩子利用周末去查找了“四大发明、汉服、唐代名人名作、唐服、清代文化、神舟飞船”等资料。
也刚好,我翻阅《社会与品德》一书时也发现第二课题适合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因此也提前将这一课题让孩子学习了。
该有的材料有了,怎么让孩子写好演讲稿呢?在张老师的建议下,我布置孩子回家抄一篇优秀范文,第二天在上作文课的时候,学生可以学习范文的写法,再配合以前搜集的材料,让孩子先确定演讲的一两个观点,然后再将相关的材料模仿范文进行改写。
这样一来,学生的写演讲稿的热情很快调动起来,一节课没能完成,他们要求再给他们时间完成。
根据查阅作文的情况,虽然发现有些学生由于对材料读得不透,出现材料安排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或者逻辑顺序,出现笑柄,或者混乱的情况。
但也惊奇的发现,以前学生找的材料,甚至是课文的内容也让孩子们当作作文的丰富材料,如刘丹写到“看!万里长城像一条巨龙,卧在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之中;听!黄河那滔滔不绝的波浪一浪接一浪,不停拍打着海岸边的岩石!望,昆仑山那峻拔的身躯,直插云天,高不可攀。
这都是我们祖国的山川。
冰山上的雪莲教会了我们纯洁,海风中的乳燕教会了我们乐观与勇敢,蓝天下翱翔的雏鹰教会了我们顽强。
江口小学大学区教案撰写模板2
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
(1)自由读,感受雨中的绿。
(2)讨论:如何理解”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句话。
4.有侧重地交流、品析、朗读。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1)体会“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的意味:这里连用两个“由远而近”,后面还用了省略号,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带着体会朗读。
(2)在自由读的基础上指名读,并点拔,然后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淡青金红色
雨后:幽静鸟啼雨珠滴落
课题
2*山雨
总课时
1课时
使用时间
9月7日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3.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1)读一读这话,感受感受:山雨神奇在什么地方?
(2)雨丝是飘飘洒洒的,还会是怎样的?请换一个叠词来说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用心灵去感受。教师配乐范读。。
2.揭示课题《山雨》,带着各自不同的感受读题。
江口小学大学区教案撰写模板4
元教学反思一、成功之处第一,充分的让学生读。
语文教学要“读占熬头”,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如果离开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是老师串讲,那这样的阅读教学是残缺的。
要以读代讲,以读悟情。
第二,合作中互助提高。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尝试析疑、评价、研讨、感悟,够接受知识的更新、学习方法的辅导,同时尝试做简单的学习汇报,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能力训练的过程。
第三,创新思维的发展。
学生在课文学完后进行创编献给海鸥老人的碑文。
这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智力发展情况设计的课文练习。
特别拓展延伸阅读,贯穿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超文本阅读,这也是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分层教学的需要而精心设计的。
二、失败之处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首先是对学情把握不足。
新班学生对教师教学风格不熟悉,胆怯害羞不敢发言;不能领会教师的教学要求,所以课堂气氛沉闷。
其次,教学时间把握不准,前松后紧,导致拓展延伸不到位。
最后,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有些急于求成,有以教师思考代替学生思考的现象,过于强求教学的完整性而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应该以学定教!作为语文教师我知道教学时要时时关注插图,让文章的描写和插图结合起来,真正感受达芬奇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我要要借此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和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对蒙娜丽莎的微笑诠释应该是不确定的,如果教学中学生的感悟言之有理均要认可,并启发学生不同角度、不同光线去看蒙娜丽莎的微笑。
我也尽力去做了。
可是当这幅画出现在孩子的面前时,学生有些惊讶,接着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画面,可是几个孩子起立后又得确实呆立,后来有几个学生开始发言开始描述画面,可是那语言依然有些贫乏,蒙娜丽莎的美丽与魅力已经在个别学生的描述中荡然无存,我知道在这方面的审美,学生还不具有。
看来多方面教育学生还是必要的。
好在看她的面部表情时孩子们又恢复了原有的状态。
一课下来我觉得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待于提高,学生的鉴赏力有待于提到,《我的舞台》这课,在设计上就是采用多读。
江口小学大学区教案撰写模板3
第一课时
(一)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夏日虫鸣的声音。
2.交流:你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大自然的声音和色彩总能让人陶醉,走进去使人流连忘返。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步履慢步走进《草虫的村落》,去享受大自然为我们带来的乐趣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生字、词语。(找出来,大家共同想办法解决。)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预设内容]:
(1)“我真想也跟它们寒喧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你能读懂作者的心思吗?(抓住“真想”“可惜”)
把这种心思读出来。
(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评价一下甲虫们的音乐演奏得怎么样?
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把这“优于人间一切的音乐”表达出来的?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三、教学策略选择(教法、学法)
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夏日里的虫鸣声;大自然的图片;摘抄卡等。
3.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随堂落实“小练笔”)
板书设计
草虫的村落
黑甲虫——游侠
小圆虫——少女
灵泉般的音乐
勤勉地劳动
(想象丰富,感受独特)
课题
3草虫的村落
总课时
2课时
使用时间
9月7日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六年级大学区备课教案
六年级大学区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3)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3)学会总结归纳,提高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科学探究1. 第一课时:探究光的传播2. 第二课时:探究声音的产生3. 第三课时:探究力的作用第二单元:数学应用1. 第一课时:分数的应用2. 第二课时:几何图形的计算3. 第三课时:比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光的传播、声音的产生、力的作用的基本原理;(2)分数、几何图形、比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光的传播、声音的产生、力的作用的具体操作和实验;(2)分数、几何图形、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运用实验、演示、讲解等方法,直观展示科学原理;3. 利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 采用激励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合作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3. 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演示等环节,评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4. 学生综合素质: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实践能力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单元:光的传播、声音的产生、力的作用(2周)2. 第二单元:分数的应用、几何图形的计算、比例的应用(2周)3. 综合实践活动(1周)七、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大学区备课教材;2. 实验器材:光的传播、声音的产生、力的作用相关实验器材;3. 课件:分数、几何图形、比例的动画课件;4. 案例素材:相关实际问题案例。
大学小学教育教案范文模板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学数学教育的理论背景,掌握小学数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方法设计能力。
教学对象:大学本科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2. 小学数学教材3. 教学案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和看法。
二、讲授新课1. 讲解小学数学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数学教育心理学、数学教育哲学等。
2. 介绍小学数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如教育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等。
3. 讲解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案例中的教学亮点和不足。
四、课堂实践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堂“趣味数学”课程。
2. 教师点评学生的教学设计方案,提出改进意见。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小学数学教育理论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设计“趣味数学”课程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二、教学展示1. 学生分组进行“趣味数学”课程展示,其他学生观摩并评价。
2. 教师点评学生的教学展示,指出优点和不足。
三、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设计“趣味数学”课程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学数学教育理论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能力。
3. 学生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方法设计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大学生小学语文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蝌、蚪、妈”等生字,学会“游、捉”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朗读课文、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经历,体会到亲情和友谊的重要性,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1. 认识“蝌、蚪、妈”等生字,学会“游、捉”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1. 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经历,体会亲情和友谊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课文图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 小组讨论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小蝌蚪找妈妈》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字词。
2.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字音,讲解生字、词语。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提问:“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2.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
3. 小组讨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它是如何克服困难的?4.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
四、拓展延伸,提升能力1.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组成词语,巩固生字。
2.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培养语感。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 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课后作业1. 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
2. 想想自己小时候找妈妈的故事,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图片、朗读课文、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小蝌蚪找妈妈》。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大学小学教育教案范文模板
一、课程名称:小学教育理论与实践二、授课对象:大学教育专业学生三、授课时间:2课时四、教学目标:1. 了解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 掌握小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方法。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小学教育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小学教育的定义、历史和发展现状。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小学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二、讲授新课1. 小学教育的特点- 水平基础性- 个体差异性- 早期教育性- 社会适应性2. 小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课程改革- 教育技术- 综合素质评价- 国际化发展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小学教育的典型案例,如优秀班主任工作案例、特色课程开发案例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育成果等。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回顾课堂所学,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学教育的特点和趋势,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二、讲授新课1. 小学教育的基本理论- 教育目标理论- 教育内容理论- 教育方法理论- 教育评价理论2. 小学教育的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三、教学实践1. 教师布置教学实践任务,如模拟小学课堂、设计教学活动等。
2. 学生分组进行教学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收获。
六、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小学教育的某一领域(如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
2. 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小学教育某一方面的论文。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2.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不足进行反思,提出改进建议。
本教案旨在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小学教育,掌握小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方法,为将来从事小学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大学小学教育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校园环保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环保知识和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参与环保实践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校园环境的热爱,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环保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环保实践活动的参与。
难点:环保意识的形成,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校园环境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环保。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环保的认识和看法。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环保知识,包括环保的定义、环保的重要性、环保的方法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环保要点。
3. 教师点评,强调环保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
(三)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每组负责一个校园环保项目(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植树造林等)。
2. 教师指导学生制定环保计划,包括活动目标、时间安排、实施步骤等。
3. 学生按照计划开展环保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1. 学生分享实践成果,教师点评。
2. 学生总结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反思环保意识的形成。
四、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校园环保的感悟文章。
2. 设计一份校园环保宣传海报,提高环保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实践等环节的参与情况。
2. 实践成果:评估学生环保实践活动的效果,包括活动质量、环保意识提高等方面。
3.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撰写文章和设计海报的质量。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2. 学生反思:通过实践活动,是否提高了自己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教案以环保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小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美丽的秋天》教学年级:小学二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学生能够认识几种常见的秋季景物,如落叶、果实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秋季景物。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秋季风景、落叶、果实等。
- 实物:落叶、果实等。
- 白板或黑板、粉笔或白板笔。
- 小组合作学习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出示秋季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美丽的秋天。
”二、新课讲授(20分钟)1. 观察图片,认识秋季景物- 教师展示秋季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看到的景物。
- 教师总结:秋季的景物有落叶、果实、蓝天、白云等。
2. 实物观察,加深理解- 教师出示落叶、果实等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3. 小组合作,拓展思维-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让你给秋天设计一幅画,你会画些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用画笔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秋季风景图片,请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景物。
2. 学生分组,用文字或图画形式描述自己最喜欢的秋季景物。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进行总结。
五、课后作业1. 观察自己家附近的秋季景物,记录下来。
2. 画一幅自己心目中的秋天。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图片、实物和小组合作,让学生了解了秋季的景物,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大学小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小学五年级教材:《语文》第五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能够了解大学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学的向往之情,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学的基本情况。
2.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大学环境的理解。
2. 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1. 课件或图片展示大学环境。
2. 小组讨论表格。
3. 角色扮演道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张大学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就是大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大学的课文。
”二、新课导入1.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 教师提问:“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大学的基本情况。
”三、课文学习1. 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大学有哪些特点?”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大学有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的课程设置、自由的学术氛围等特点。
”四、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a. 你对大学有什么样的期待?b. 你认为大学生活有哪些好处?c. 你认为如何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2. 角色扮演: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扮演大学生,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大学。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大学的基本情况,希望同学们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努力学习,为将来的大学生活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大学的内容。
”二、课文巩固1. 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些词汇和句型是我们需要掌握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词汇和句型的学习。
校本大学教案模板范文小学
一、课程名称:(例如:《奇妙的世界》)二、教学年级:(例如:二年级)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课程主题的基本概念。
- 学生能够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
-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对课程主题产生兴趣,激发好奇心。
- 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课程主题的核心知识。
- 关键技能的掌握。
2. 教学难点:- 理解复杂概念。
- 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活动一:情境导入- 教师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课程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活动二:问题提出- 教师提出与课程主题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二)新课讲授(20分钟)1. 活动一:讲解核心知识- 教师详细讲解课程主题的核心知识,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2. 活动二:互动环节- 教师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3. 活动三:技能训练-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相关技能的练习,如写作、绘画、手工制作等。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活动一:课堂练习- 教师布置简单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活动二:小组合作- 学生分组进行合作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活动一: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活动二:学生反思-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分享学习心得。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情况、问题解决能力等。
2. 结果评价:- 通过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 《小学语文》教材。
2. 多媒体资源:- 图片、视频、音频等。
3. 实践活动材料:- 写作纸、绘画工具、手工材料等。
八、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大学小学教育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
2. 掌握小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3. 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关注小学教育现状。
二、教学内容1. 小学教育概述2. 小学教育课程设置3. 小学教育教学方法4. 小学教育评价5. 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关注小学教育现状,激发学生对小学教育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小学教育有哪些了解?对小学教育有哪些期待?二、讲授新课1. 小学教育概述- 小学教育的定义和特点- 小学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和趋势2. 小学教育课程设置- 小学课程设置的原则和依据- 小学课程的主要内容- 小学课程的特点3. 小学教育教学方法- 小学教育的基本教学方法- 小学教育中的教学策略- 小学教育中的教学评价4. 小学教育评价- 小学教育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小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指标- 小学教育评价的应用5. 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 小学教育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小学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小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挑战三、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针对小学教育中的某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分享讨论成果。
2. 课堂提问:针对教学内容,提问学生,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引导学生关注小学教育现状,思考如何为小学教育贡献力量。
五、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教材和文献,深入了解小学教育。
2. 观察身边的小学教育现象,撰写观察报告。
3. 结合所学知识,为小学教育提出改进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提问、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期末考试:通过笔试、口试等形式,全面考察学生对小学教育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分析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年级大学区备课教案
六年级大学区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2)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数的认识(1)复习小学阶段所学的数的概念;(2)探讨数的性质,学习数的运算。
2. 第二课时:数的运算(1)学习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2)探讨运算定律,提高运算速度。
3. 第三课时:几何图形(1)复习小学阶段所学的几何图形知识;(2)学习几何图形的性质,了解几何图形的变换。
4. 第四课时:几何图形与几何方程(1)学习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计算;(2)引入几何方程,探讨几何问题的解决方法。
5. 第五课时:概率与统计(1)学习概率的基本概念;(2)了解统计方法,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技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 实行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3. 学生考试成绩;4. 学生学习态度与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2. 多媒体课件;3. 练习题;4. 学生活动材料;5. 教学辅助软件。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数的认识(1周)2. 第二课时:数的运算(2周)3. 第三课时:几何图形(2周)4. 第四课时:几何图形与几何方程(3周)5. 第五课时:概率与统计(2周)七、教学措施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置分层教学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2.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3. 定期进行课堂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4.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大学小学教育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三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会通过阅读发现大自然中的礼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学会通过阅读发现大自然中的礼物。
教学难点:1.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大自然的礼物》2. 生字词卡片3. 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道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幅描绘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2. 提问:你们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礼物吗?学生自由发言。
二、新课学习1. 教师朗读课文《大自然的礼物》,学生跟读。
2.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教师巡视指导。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三、生字词教学1.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并组词。
2. 学生分组进行生字词游戏,巩固所学。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
2. 教师出示大自然中的礼物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
二、深入阅读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大自然有哪些礼物?(2)这些礼物对我们有什么作用?(3)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和保护这些礼物?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三、角色扮演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大自然中的礼物故事。
2.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大自然的礼物》,让学生了解到大自然中的礼物及其作用,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江口小学大学区教案
江口小学大学区、教研协作区教案学年学期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名称江口小学任教年级一年级任教科目数学教师姓名屈兰成江口小学大学区教研协作区2016年2月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
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
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二、学情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认识,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并能够利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在生活中感知这些图形的应用。
上个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立体图形,对图形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学习平面图形方法上应该有知识的迁移,学习起来不会很困难,对平面图形特征要让学生掌握精确,特别是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要突破。
三、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直观认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2.能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初步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找、拼、摆、画各种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年级大学区备课教案
六年级大学区备课教案第一章:课程概述与目标1.1 课程背景本课程以六年级学生为主体,结合大学区的特色教育资源,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大学区的教育资源,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大学区的教育资源和特色;(2)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3)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方法2.1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大学区的教育资源和特色,包括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等设施,以及各类学术讲座和活动。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2.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实地考察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了解大学区资源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各类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第三章:自主学习与创新思维3.1 教学内容本章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设置各类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培养他们的信息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通过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2 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小组讨论、思维训练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四章: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4.1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教授学生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方法,以及沟通技巧。
通过团队活动和实践,让学生学会协作、分工和沟通,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4.2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实战演练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团队协作和沟通,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第五章:学习习惯与道德品质5.1 教学内容5.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反思、道德修养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第六章:实践活动与综合素质培养6.1 教学内容本章通过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如实验操作、体育比赛、文艺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大学小学教育教案范文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小学教育理论与实践授课班级:XX班授课时间:第X周,第X节授课教师:XX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现状。
- 掌握小学教育的原则、方法和技巧。
- 熟悉小学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小学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
- 增强学生与小学生沟通和互动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小学教育的热爱和责任感。
- 增强学生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
- 提高学生关爱小学生、尊重教育工作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1. 小学教育概述2. 小学教育原则与方法3. 小学教育法规政策4. 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案例分析5. 小学教育发展趋势与挑战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课程背景和教学目标。
2.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小学教育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1. 小学教育概述- 介绍小学教育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现状。
- 分析小学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小学教育原则与方法- 讲解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如全面性、发展性、因材施教等。
- 介绍小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
3. 小学教育法规政策- 分析我国小学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
- 讲解相关政策法规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4. 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分析典型案例,探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5. 小学教育发展趋势与挑战- 分析小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如教育信息化、个性化教育等。
- 探讨小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质量问题等。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总结讨论结果。
(四)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小学教育发展趋势与挑战的论文。
教案模板大学小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具体知识点),能够运用……(具体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方法),培养学生……(具体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具体活动),激发学生对……(具体事物)的兴趣,树立……(具体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具体知识点或技能)2. 教学难点:……(具体知识点或技能)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具体教学资源、教学工具等)2. 学生准备:……(具体学习材料、预习任务等)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复习导入:……(复习旧知识,为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2. 新课讲授(1)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2)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3)教师讲解:……(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4)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3. 巩固练习(1)课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2)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4. 课堂小结(1)回顾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反思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5.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2. 教学改进:……(针对本节课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六、板书设计……(展示本节课的板书内容)注:以上教案模板适用于大学和小学各年级各学科教学,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指导朗读:a要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b教师可适时范读,读后请学生评价,教师可联系自己的切身的感受指导学生读好本段。
能力目标:
1.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2.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在阅读中感悟作者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从而更珍惜时光,珍惜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策略选择(教法、学法)
诵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
(2)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现代著名作家和学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进行了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1923年发表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他的作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这句话的理解要点:
a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b本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4个问句,作者在问谁?可以理解为作者可能在问自己,也可能是在问你、问他,问我们所有的人;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在用问句表达心里的疑惑,他或许并不想让谁回答,而是想以发问的方式告诉人们无论对谁时间都是一去不复返的,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
第二课时
一、继续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学习体会第三自然段
(1)时光究竟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呢?
学生以读代答——“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5.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6.默读课文,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7.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1.谈话过渡: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走近朱自清,去欣赏、品味、感悟、思考这优美的语言。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标注上你的感受体会,一会儿进行交流。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1)注意“涔、潸”的读音。
(2)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4.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出示:的时候,日子从;
的时候,日子从;
的时候,日子从。
用导读引导学生反复体会,体会情感,提升朗读。
(4)教师小结:作者抓住生活中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把时间当作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来写,才让我们感受到时间就在身边,而且来去匆匆。
二、读写结合,学生练笔
1.朱自清的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饭的时候过去了。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请大家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看谁写的最有朱先生的风格。
A引导学生汇报感受。
B学生个性化朗读。
C改成小诗,感受课文语言的美。
改成的小诗:
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D诵读积累语言。
四、交流名言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1.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你知道哪些?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名言警句,学生朗读。
五、拓展思路,深化认识
1.读书思考: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到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可是燕子还是去年的燕子,杨柳还是去年的杨柳,桃花还是去年的桃花吗?(燕子已经不再是去年的燕子,杨柳也不再是去年的杨柳,桃花当然也不再是去年的桃花。对于世间万物来说,时光都是一样的公平,一样的一去不复返。)
四、教学资源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课前准备:搜集关于朱自清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全班交流,先把自己标画下来的句子,读给大家,然后谈自己的感受或喜欢的原因。学生可能标画出以下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的要点如下。
(1)学习体会第一自然段。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 Nhomakorabea了解。(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3、珍惜时间的名句格言(略)
六、小练笔:写读后感受
板书设计
2、匆匆
时光匆匆
(无奈……)
一去不复返
课题
2.匆匆
总课时
2课时
使用时间
3.1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词
2.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4.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学生自由仿写练笔。
3.学生写完后,朗读交流,师生及时评价。
过渡:面对“逃去如飞”的时光,作者不禁想到“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自己能做些什么,于是一连串的问题倾泻笔端。
三、试答追问,延伸拓展
1.学习体会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1)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六次)有几次做出了回答?(前两次)师生读书问答。
这句话的理解要点是:
a“八千多个日子”是指作者从1898年出生到写作本文的1922年,一共是24年,八千多个日子。
b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比喻,把逝去的时间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这样描写使本来无形的时间变得有形。
C“溜”“没有声音,没有影子”可以理解为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非常快。
(2)体会写法:
①作者使用了排比句,把时间拟人化“跨、飞、溜、闪”,写出了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很快的从身边“溜走”的。
②作者通过生活具体的小事情“吃饭、洗手、睡觉、沉默”等,赋予时间以生命,十分生动具体的描写出了时间是怎样一点一滴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边流逝的。
(3)导读出时间流逝的匆匆和永不停息。
引导学生联想时光还会怎么样匆匆流逝,运用课文的表达方法仿说。
2、出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师生齐读这首诗,深化认识。
附:(1)林清玄《和时间赛跑》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我问着。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小,现在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会回来了。”爸爸说。
c理解四个追问时,可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作者写下这些文字时的心情?(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在学生感悟后,要及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融进去朗读课文。
②可适时补充台湾作家林清玄《与时间赛跑》一文中,父子俩的对话。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去年的你和现在的你一样吗?教师也可以适时谈谈自己的变化,以引发学生的共鸣。
③指导学生朗读:当你感受到了这些,你再读一读这一段,是不是有了新的感触呢?
(2)学习体会第二自然段。
①“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创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1922年3月,当时作者已经24岁。“五四”运动时,朱自清为光明和新时代的到来而欢呼。“五四”高潮过后,由于旧的东西没有摧跨,新的社会蓝图又不清晰,朱自清很想为国家作出贡献,但是他找不到方向,没有目标,于是陷入了思想苦闷中,徘徊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流逝,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散文。
(2)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