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生物练习:第八单元第1讲课时跟踪练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稳态与调节课时跟踪练26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含答案)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6一、选择题1.(2022·广东揭阳普宁二中摸底)我国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原理。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可体现植物的向光性B.“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可体现生物之间存在种间互助的关系C.“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可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可体现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解析:“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中,“葵花向日倾”可体现植物向日葵的向光性,该现象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A项正确。
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
蜾蠃常捕捉螟蛉放在窝里,并产卵在他们的身体里,待卵孵化后以螟蛉为食,“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的种间关系是捕食,B项错误。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中体现了“幽草”“黄鹂”等各有不同的生存环境,可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项正确。
“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说明在茂林之下草木生长不利,大土块之间苗木生长不好,充分说明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D项正确。
答案:B2.(2022·广东汕头市一中月考)科学家研究了番茄的花、根和叶片组织中脱落酸对水分持续亏缺的响应,发现在干旱胁迫下,番茄叶片中脱落酸合成的关键酶表达量大幅增加,而花和根组织中该酶的表达量依然很少。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脱落酸直接参与细胞代谢,以使番茄植株适应干旱B.在干旱胁迫下,番茄叶片合成脱落酸的量高于花和根组织C.番茄不同部位脱落酸含量的变化是基因组在不同空间上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番茄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解析:脱落酸属于植物激素,植物激素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也不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可以对植物生命活动进行调节,A项错误;结合题意“在干旱胁迫下,番茄叶片中脱落酸合成的关键酶表达量大幅增加”可知,在干旱胁迫下,番茄叶片合成脱落酸的量高于花和根组织,B项正确;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不同空间上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项正确;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D项正确。
2024新教材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一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新人教版必修1
课时跟踪检测(一)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理解·巩固·落实]1.推断下列叙述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细胞学说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 )(2)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
( )(3)施旺的名言是“全部的细胞都来源于从前存在的细胞”。
( )(4)水、空气、阳光是生命系统的组成成分。
( )(5)全部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
( )答案:(1)√(2)√(3)×(4)√(5)×2.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其理由的是( )A.除病毒等少数种类外,全部的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B.从细胞内分别出的结构不能在细胞外长时间的培育和生存C.构成不同生物细胞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相同D.病毒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病毒的增殖必需在宿主细胞中进行解析:选C 除病毒等少数种类外,全部的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必需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构成不同生物细胞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基本相同,而含量差别较大;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病毒的增殖必需在宿主细胞中进行。
故选C。
3.(2024·济南四校联考)在视察了多种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形成、动物受精卵的分裂,以及很多动物组织发育过程的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全部的细胞都来源于从前存在的细胞。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B.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凝合着漫长的进化史C.一切动物组织的构成基础都是细胞D.运用完全归纳法得出了这一结论解析:选D 细胞学说认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A正确;全部的细胞来源于从前存在的细胞,从前存在的细胞来源于更从前的细胞,因此现代生物的细胞都是远古细胞的后代,B正确;动物体的组织器官都是由细胞组成的,C正确;科学家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了这一结论,D错误。
4.(2024·天津名校联考)下列有关生命系统各种层次结构之间相互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不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联系B.个体水平以上的层次和以下的层次之间没有关系C.各层次间层层相依又各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D.生命系统各层次间是不能演化和进化的解析:选C 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包括生态系统层次,而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A错误;生命系统各结构层次是层层相依的,又各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B错误、C正确;细胞是生物圈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原始的单细胞生物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演化为今日多种多样的生物个体、种群和群落,D错误。
推荐K12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1.(2018·潍坊质检)机体内相邻的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起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是由上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与下一神经元的轴突建立的结构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性C.突触后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保证了兴奋传递的单向性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神经元必然产生动作电位解析:选C 突触是由上一神经元的轴突与下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建立的结构;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属于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2.神经元能够感受刺激、产生和传递兴奋。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的膜内外不存在离子的跨膜运输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均需要消耗能量C.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将突触小泡释放至突触间隙D.在一个功能正常的完整反射弧中,刺激其中的任何环节均会引起反射活动解析:选B 在静息状态时,神经纤维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都需要消耗能量;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将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至突触间隙;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刺激反射弧中的某个环节所引起的反应不一定属于反射活动。
3.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B.“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C.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D.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解析:选D 学习和记忆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4.下列关于神经元生命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后膜会产生持续的电位变化B.反射弧的中间神经元能释放神经递质也有神经递质的受体C.膜外的Na+通过自由扩散进入膜内导致静息电位的形成D.膜内的K+通过Na+K+泵主动运输排出,导致动作电位的形成解析:选B 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立即被分解或移走,不会使后膜产生持续电位变化;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外流产生的;动作电位主要是由Na+内流产生的。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8含答案
课时跟踪练8一、选择题1.(2024·潮州一模)多酶片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下图为多酶片的结构示意图。
将多酶片设计为多层结构所依据的原理主要是()A.酶具有专一性B.酶具有高效性C.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D.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解析:选C。
多酶片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将多酶片设计为多层结构,可保证糖衣包裹的胃蛋白酶在胃酸环境发挥作用,肠溶衣包裹的胰蛋白酶、胰脂肪酶等不会在胃液中失活,说明了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C项符合题意。
2.在生物体内,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过氧化氢酶、脲酶和麦芽糖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B.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都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C.胰蛋白酶的合成及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D.淀粉酶和盐酸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催化淀粉水解解析:选D。
淀粉酶是生物催化剂,可以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催化淀粉水解;盐酸不是催化剂,不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项错误。
3.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尔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可水解特定的RNA序列,并将它命名为ribozyme,其中文译名“核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核酶含C、H、O、N、P、S六种大量元素,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B.RNA分子既是信息分子,又是功能分子C.核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都能发挥作用,其催化活性可能受温度影响D.核酶催化RNA水解的原理是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解析:选A。
核酶是RNA分子,故核酶的组成元素为C、H、O、N、P,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A项错误;RNA在遗传信息的传递中具有重要作用,核酶的本质是RNA,具有催化功能,所以RNA分子既是信息分子,又是功能分子,B项正确;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在细胞内外均可发挥作用,核酶的催化活性可能受温度的影响,C项正确;酶起催化作用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 项正确。
4.(2024·深圳一模)磺胺类药是一类常见的抑菌药,它与对氨基苯甲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的活性中心,从而抑制二氢叶酸的合成,抑制细菌繁殖。
高三生物单元八跟踪练习(10分钟)
单元过关八跟踪练习(10分钟)1.2.3.绿色植物成熟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以及部分生理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细胞中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核等结构都靠近细胞边缘,原因是。
(2)若该细胞吸收的含氮无机盐减少,则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功能(填“受”或“不受”)影响。
(3)⑤⑥的方式和⑤⑦的方式不同,但实质相同,两者的实质是。
(4)影响③④过程的主要外界因素,除了光照强度外,还有(答出两点即可)。
实践发现,炎热环境中,③④过程的反应速率会减慢,原因是。
5.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高龄产妇增多,新生儿患遗传性疾病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回答下列问题:(1)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____________的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通过_______________等手段,可以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
(2)半乳糖血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者因缺乏半乳糖代谢中相关酶,不能利用半乳糖,导致半乳糖在肝脏堆积引起肝脾肿大及心智迟滞等相关症状。
人群中患病的概率是1%。
分析可知该病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3)中家系调查结果,画出该家系的系谱图(4)该女性的叔叔与一个半乳糖代谢正常的人结婚,生出半乳糖血症的女儿概率为_____。
1.C2.C3.(1)成熟叶肉细胞的绝大部分体积被中央大液泡占据 (2)受 (3)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4)温度和CO2浓度环境炎热会导致植物(蒸腾作用)失水过快,进而导致气孔关闭,减少CO2的吸收,最终导致③④过程(或光合作用)的反应速率减慢4.5.(1)遗传物质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外祖父和外祖母正常舅舅患病可判断为隐性遗传,祖母患病叔叔正常可排除伴性遗传(3)完整的遗传系谱图要包括性别、性状表现、亲子关系、世代数以及每一个体在世代中的位置(4)1/44。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时跟踪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跟踪练25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生理过程中,可以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胰液的分泌B.溶菌酶对细菌的杀灭C.剧烈运动时乳酸的产生D.垂体中生长激素的合成解析:胰液的分泌发生在消化道,属于外环境,A错;剧烈运动时乳酸的产生发生在细胞内,C错;垂体中生长激素的合成发生在垂体细胞中,D错。
答案:B2.(2019·衡阳一模)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激素和神经递质都主要通过内环境起作用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C.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共同作用就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解析:激素和神经递质都主要通过内环境起作用,酶主要在细胞内起作用,A项错误;细胞代谢的场所主要是细胞质基质,B项错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的能力有限,外来干扰太大时,稳态也会被破坏,D项错误。
答案:C3.(2019·上饶模拟)组织液可对细胞产生缓冲和保护作用。
下列有关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B.组织液可以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淋巴回流受阻会导致组织液增加引起水肿D.正常情况下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解析:在毛细血管的动脉端,血液运输的氧气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在毛细血管的静脉端,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组织液进入血液被运输到肺排出体外,因此生成的组织液中的氧气的含量大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两者氧气的含量不相等。
答案:D4.下表为人体血浆中部分成分的平均含量。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血清球蛋白 2.1 Na-0.38 I-极其微量B.血浆中所有脂肪比所有葡萄糖储存的能量多C.血浆中的Ca2+浓度偏高时会导致肌肉抽搐D.长期碘摄入不足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偏低解析: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Cl-,而不是表中的两种血清蛋白,A项错误;脂肪结构中含C、H多,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比葡萄糖多,B项正确;血浆中的Ca2+浓度偏低时会导致肌肉抽搐,C项错误;由于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存在反馈调节,当碘摄入不足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减少,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偏高,D项错误。
2019高考生物复习课时跟踪检测第八单元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二十七(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细胞生活的环境1.(2018·福建厦门质检)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K+、血浆蛋白、淋巴因子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C.CO2、解旋酶、Cl-、尿素D.Ca2+、载体蛋白、神经递质解析:内环境中含有各种离子、血浆蛋白、抗体、淋巴因子、葡萄糖、激素、氧气、二氧化碳、各种代谢废物等成分,A正确;唾液淀粉酶分泌到消化道中,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解旋酶在细胞内使DNA双螺旋解开,不是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答案:A2.(2018·浙江省9+1高中联盟高三试题)下列现象中,属于进入人体内环境的是()A.氧气进入线粒体B.肝脏释放葡萄糖进入血浆C.牛奶进入胃中D.HIV进入脑细胞解析:线粒体属于细胞结构,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血浆属于内环境,B正确;牛奶进入胃中,而胃是人体外环境,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HIV进入脑细胞内,不属于进入内环境,D错误。
答案:B3. (2018·河北省枣强中学高三试题)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饮水不足,抗利尿激素增加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2-4构成的缓冲体系C.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D.细胞内外液Na+、K+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解析:饮水不足,抗利尿激素增加可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分,使内环境相对稳定,A错误;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CO-3/H2CO3构成的缓冲体系,B错误;内环境稳态不仅指内环境的成分相对稳定,还包括其理化性质的稳定,C错误;细胞内外液Na+、K+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D正确。
答案:D4.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间关系如图所示,指出图中哪个箭头是错误的()A.①白细胞B.②组织液C.③水D.④Na+解析:从图可知,①是从血浆渗出形成组织液,白细胞通过变形,可以从毛细血管的血浆中出来;②是组织液回渗形成血浆;③是从组织液渗入淋巴管形成淋巴;④淋巴不能转化为组织液,所以毛细淋巴管中的Na+不能进入组织液。
高考一轮总复习课标版生物练习:课时跟踪训练8酶和ATP 含答案
课时跟踪训练(八)一、选择题1.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
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 A.蛋白酶B.RNA聚合酶C.RNA D.逆转录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核糖体的组成和功能。
核糖体主要由RNA和蛋白质构成,其功能是以mRNA为模板将氨基酸合成多肽;当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后,余下的物质主要是RNA,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说明起催化作用的是RNA,故C项正确。
(答案) C2.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适合在细胞内催化化学反应。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由酶来催化的B.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等几个阶段C.酶具有高效性主要是因为酶一旦生成可以多次发挥作用D.人体中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只能在人体的内环境中起作用(解析)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是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几乎都需要酶催化,故A正确;酶中的RNA不需要核糖体合成,故B错;酶具有高效性是因为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故C错;酶在人体细胞内、内环境中都能起作用,而且主要在细胞内发挥作用,故D错。
(答案) A3.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的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B.图甲中,T a、T 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C.图乙中T c温度,在图甲中T a、T b之间D.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是图甲的T0(解析)由图乙可知:A点时麦芽糖的积累速度最快,此时酶活性最高,A 点对应的温度为最适温度,A、D正确;甲图中T a时,低温抑制了酶活性,T b 时高温使酶变性失活;B正确;图乙中温度为T c时,麦芽糖积累速率为零,故高温已经使酶变性失活,应在图甲中大于T b温度范围,C错误。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稳态与调节课时跟踪练25免疫调节
课时跟踪练25一、选择题1.(2022·广东湛江一中、深圳实验学校联考)科研人员对某单链RNA病毒进行基因测序,确定了该病毒感染过程中所需关键蛋白的基因,并通过基因工程制造出相应的疫苗,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病毒在宿主细胞中增殖所需要的原料和能量均来自宿主细胞B.将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可以得到四种产物C.人体注射该种病毒的疫苗后,会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D.该病毒的增殖过程中,相比T2噬菌体更容易发生变异解析: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不能独立生活,其增殖所需要的原料和能量均来自宿主细胞,A项正确;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彻底水解后会得到磷酸、核糖和四种碱基,共六种产物,B项错误;疫苗的本质是抗原,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激发人体细胞产生记忆细胞,C项正确;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双链DNA,在增殖过程中RNA更容易发生变异,D项正确。
答案:B2.(2022·广东韶关二模)幽门螺杆菌是寄生在胃部的微厌氧型微生物,感染后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幽门螺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内不含细胞器B.幽门螺杆菌可以在密闭环境的培养基中培养C.幽门螺杆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后,细胞内溶酶体可以将其彻底氧化分解D.使用公筷、消毒餐具等措施能有效预防幽门螺杆菌的传播与感染解析:由分析可知,幽门螺杆菌中含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A项错误;幽门螺杆菌是微厌氧型微生物,在培养时需要控制氧气含量,但并非是密闭无氧环境,B项错误;吞噬细胞内的溶酶体可以水解幽门螺杆菌的各种结构,形成小分子物质,但不是氧化分解,C项错误;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有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使用公筷、消毒餐具等措施能有效阻断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预防感染,D项正确。
答案:D3.(2022·广东大湾区联合模拟)新冠病毒mRNA疫苗的技术路线是:体外设计编码新冠病毒抗原蛋白的mRNA序列,经脂质体包裹后注射到人体内。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章 第1节 课时跟踪检测 必修2
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八章第1节课时跟踪检测(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2011·海淀模拟)下列关于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共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都有纺锤丝和纺锤体的出现B.都可以产生可遗传的变异C.都具有染色体复制的过程D.都有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现象解析: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都进行染色体复制(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都有纺锤丝和纺锤体的出现;但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与分离只出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答案:D2.把用15N标记的某精原细胞培养在14N的特殊培养液中,在四分体时期每条染色体的状况是( )A.两条染色单体均不含14NB.两条染色单体均含15NC.两条染色单体均不含15ND.一条染色单体只含15N,另一条染色单体只含14N解析:一条染色单体上含有一条双链的DNA分子,而DNA分子的形成是通过半保留复制形成的,因此两条染色单体都含有15N、14N。
答案:B3.(2011·丰台模拟)若人的成熟神经细胞核中DNA含量为a,下列各项核DNA含量分别为2a、a、0.5a的是( )A.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B.精原细胞减数分裂间期、精细胞、第二极体C.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口腔上皮细胞、成熟红细胞D.正在发生凋亡的细胞、癌细胞、卵细胞解析:成熟神经细胞核中DNA含量a,即人的体细胞核中DNA含量为a,则相应细胞核中DNA含量:初级精母细胞为2a,次级精母细胞为a,精子为0.5a,精原细胞减数分裂间期DNA 进行复制,DNA含量为a→2a,第二极体为0.5a,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为2a,口腔上皮细胞为a,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为0,正在发生凋亡的细胞为a,癌细胞要看所处时期,卵细胞为0.5a。
答案:A4.下面为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可得出( )A.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体积明显增大的时期是OP段B.若在A点将该DNA用同位素标记,则在GH段可检测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占50% C.在图中的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有染色体组数是相等的D.图中L点→M点所示过程的进行,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解析:L点→M点所示过程为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是借助细胞膜的流动性进行融合。
高考总复习生物练习:第八单元第2讲课时跟踪练 -
第八单元生命活动调节第2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下图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部分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是呼吸反射的神经中枢B.图中b是反射弧的传出神经C.图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D.大脑皮层受损呼吸无法进行解析:题图中a是呼吸中枢,即呼吸反射的神经中枢,A正确;图中b与感受器相连,是反射弧的传入神经,B错误;图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错误;呼吸中枢在脑干,大脑皮层受损呼吸照常进行,D错误。
答案:A2.当脊椎动物一侧肢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可反射引起受刺激侧肢体关节的屈肌收缩、伸肌舒张,这一反射称为屈肌反射。
下图表示相关反射弧,a、b、c、d表示不同神经元,其中只有神经元d为抑制性神经元,①②为相关结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的神经元,b、c为效应器B.神经元d的基本结构和abc不同,所以功能也不同C.神经元a在②处释放的神经递质为抑制性递质D.神经元a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元b,仅对伸肌有效应解析:神经元a上有神经节,说明这是反射弧的传入神经,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神经元b、c)的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本题中是伸肌和屈肌)构成的,A错误;d也为神经细胞,所以基本结构和其他神经元的相同,B错误;由题干信息知,只有神经元d 为抑制性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故神经元a在②处释放的神经递质为兴奋性递质,C错误;据图判断,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组织液作用于突触后膜,图中神经元a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元b,仅对伸肌有效应,D正确。
答案:D3.(2017·海南卷)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解析: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需要能量,而氧气与能量释放有关,A错误;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B正确;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C正确;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D正确。
2022高考生物(全国卷 地区专用)总复习 8第八单元 课时练 Word版含解析
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建议用时:10分钟)1.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浸浴和生存的环境,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B.膀胱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C.内环境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多数直接生活在水中,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D.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肯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⑤进入胃中的牛奶⑥口服的抗菌药物⑦肌肉注射的青霉素A.②③⑦ B.①③⑦C.①②③⑦ D.①②③⑥⑦3.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取作用减弱4.下面是关于抗利尿激素调整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分泌与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的关系B.乙图表示饮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与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的关系C.丙图表示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时,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变化D.丁图a点时注射的可能是抗利尿激素5.人的下丘脑假如发生病变,不行能产生下列哪种现象( )A.排尿反射丢失B.体温调整消灭故障C.甲状腺激素分泌削减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削减6.(2021江苏泰州二中月考,27)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调整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由a造成,引起下丘脑分泌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最终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B.由b造成,引起下丘脑释放②抗利尿激素,最终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C.由c造成,下丘脑通过神经的作用,可以促使两种激素③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最终使血糖上升D.由d引起,通过下丘脑的体温调整作用,可以引起④甲状腺激素增多,导致体内产热量增加(建议用时:25分钟)7.(2021江苏扬州邗江中学期中,21)关于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a液、b液和c液共同构成了人体内环境的主体B.胰腺细胞分泌的消化酶、胰岛素等通过b液运输到作用部位C.流经胰腺组织细胞的血液中O2浓度下降,CO2浓度上升D.b液四周的管壁破损或其含有的蛋白质削减均会造成a液增多8.(2021安徽怀宁二中月考,5)下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时的部分调整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第一讲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实例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2021年最新整理)
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第一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实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第一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实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第一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实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八单元第一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实例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O2、SO2、血红蛋白、H+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膜上载体D.Na+、HPO2-,4、葡萄糖、氨基酸解析: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过氧化氢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膜上载体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
答案:D2.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内环境,只有这个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血浆中的蛋白质大量减少会引起组织水肿B.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C.神经递质和甲状腺激素均是在内环境中合成的D.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解析:血浆中的蛋白质大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进而使血浆中的水过多地扩散到组织液中,引起组织水肿。
由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都会进入内环境,但它们均是在细胞内合成的。
答案:C3.(2017·宁夏银川统考)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浸浴和生存的环境,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多数直接生活在水中,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B.膀胱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D.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解析: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就是个体,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需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换,A正确;尿液不属于内环境,膀胱上皮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B错误;细胞代谢的场所是细胞,内环境是细胞外液,C错误;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也会遭到破坏,D错误.答案:A4.(2017·辽宁沈阳期中)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稳态与调节课时跟踪练24体液调节(含答案)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4一、选择题1.(2022·广东珠海模拟)某成年人智力正常,但身高只有93 cm,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下丘脑病变,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B.下丘脑病变,导致肾上腺素分泌过量C.垂体病变,导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D.垂体病变,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不足解析:若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则成年时期会引起甲亢等症状,A项错误;肾上腺素分泌过量,则会提高代谢水平,出现产热增多等症状,不会出现题干的症状,B项错误;生长激素可以促进骨骼的发育,促进个体生长,若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出现智力正常但身高不足的现象,C项正确;胰高血糖素分泌不足,会引起血糖调节失衡,但不会出现题干所示现象,D项错误。
答案:C2.(2022·广东潮州模拟)针对人体,依据“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分析相应激素的分级调节,可以推断( )A.垂体细胞表面至少含有2种激素受体B.饮食缺碘可能患甲状腺肿或侏儒症C.垂体功能丧失,机体甲状腺激素上升D.注射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解析:垂体细胞表面含甲状腺激素受体、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A项正确;饮食缺碘可能患甲状腺肿或呆小症,B项错误;垂体功能丧失,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机体甲状腺激素下降,C项错误;注射甲状腺激素,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项错误。
答案:A3.(2022·山东重点中学联考)如图表示人体糖皮质激素(GC)分泌的调节过程,CRH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下列关于GC分泌的叙述错误的是( )A.GC随血液循环定向运输到下丘脑和垂体起调节作用B.GC分泌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分级调节C.长期大量使用GC会导致肾上腺皮质的分泌功能减弱D.GC分泌的过程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调节解析:GC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不是定向运输,可以和下丘脑与垂体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起调节作用,A项错误;由图可知,刺激下丘脑后,下丘脑会分泌CRH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ACTH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GC,因此GC 分泌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分级调节,B项正确;长期大量使用GC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从而导致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减弱,C项正确;据图分析可知,GC分泌既受下丘脑参与的神经调节,又与垂体、肾上腺等内分泌系统调节有关,因此GC分泌的过程是由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调节的,D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A.Na+浓度B.渗透压C.K+浓度D.O2浓度解析:人体组织液中Na+浓度高于细胞内液,K+浓度低于细胞内液,组织液中的O2浓度高于细胞内液,细胞内液和组织液的渗透压大小相同,B正确。
答案:B2.下列有关内环境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组织液中C1-浓度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B.血浆中含有蛋白酶,可催化血红蛋白水解C.淋巴中含有淋巴因子,利于增强免疫功能D.血浆、组织液可以相互转化,理化性质相近解析:组织液中无机盐离子浓度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A正确;血浆中不含有蛋白酶,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中,B错误;淋巴中含有淋巴因子,可以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C正确;血浆、组织液可以相互转化,理化性质相近,D正确。
答案:B3.(2017·武昌调研)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A.RNA聚合酶与特定的位点结合,并转录形成信使RNAB.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C.丙酮酸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D.食物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分解形成葡萄糖解析:RNA聚合酶与特定的位点结合,并转录形成信使RNA 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内环境是细胞的生存环境,因此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发生在内环境中,B正确:丙酮酸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食物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分解形成葡萄糖发生在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答案:B4.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餐后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旺盛,血糖浓度下降B.淋巴因子作用于免疫细胞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C.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会导致组织液增多D.运动时大量出汗可能会导致体内水盐平衡失调解析:餐后血糖浓度升高,能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活动增强,A错误;淋巴因子作用于免疫细胞发生在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B正确;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液增多,C正确;运动时大量出汗,体内水盐平衡失调,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正确。
答案:A5.下图表示人体肝脏组织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③的表面只存在胰岛素受体B.当①②④的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进入④会使其pH明显降低D.②与③成分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解析:③是肝细胞,胰岛素可以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合成,胰高血糖素可以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故肝的表面可能存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受体,A错误;当①②④的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多,B错误;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进入④,会和血浆中的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由呼吸系统排出,其pH不会明显降低,C错误;②组织液与③细胞内液成分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正确。
答案:D6.(2017·江苏卷)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解析:A错: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对:饥饿时,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因此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C错:寒冷环境下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以维持体温平衡,散热量高于炎热环境。
D错:肾小管细胞是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其细胞膜上有抗利尿激素受体,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合成抗利尿激素,其细胞膜上没有抗利尿激素受体,不能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答案:B7.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出汗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出汗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C.出汗时汗腺导管重吸收Na+,ADP增加D.出汗的作用是使人体散热量大于产热量解析:汗液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B正确;出汗时汗腺导管重吸收Na+,消耗ATP,导致ADP增加,C正确;出汗的作用是增加散热量,但是产热量仍然等于散热量,才能维持体温恒定,D错误。
答案:D8.(2017·吉林模拟)下图甲~丁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丁均属于内环境B.甲中不会发生抗原与抗体的结合C.丙中的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丁可表示神经细胞的细胞内液解析:根据单箭头方向可以判断,甲为组织液,丙为淋巴,乙为血浆,丁为血细胞的细胞内液,丁不属于内环境,A、D错误;甲中会发生抗原与抗体的结合,B错误;淋巴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C正确。
答案:C9.下列关于人体稳态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下丘脑对人体水的平衡、体温的相对恒定、血糖稳定都有调节作用B.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识别抗原C.内环境的渗透压降低会刺激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D.受抗原刺激后的B淋巴细胞,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加强解析: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会刺激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C错误。
答案:C10.(2018·乌鲁木齐模拟)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都是将药物直接送入人体液的治疗方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B.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送到组织液中C.静脉注射常使用生理盐水以维持正常渗透压D.两种方法注射的药物都不会出现在淋巴中解析:静脉注射药物直接进入血浆,肌肉注射药物直接进入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相互渗透,组织液通过淋巴循环可以进入淋巴,因此两种方法注射的药物都会出现在淋巴中,D错误。
答案:D1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pH保持稳定与其中含有HCO-3、HPO2-4等离子有关B.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缺陷的主要原因是HIV破坏了T细胞C.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与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的渗透压基本相等D.神经细胞释放的递质需要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解析: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通过在突触间隙组织液中扩散运输到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引起下一神经元(或肌肉、腺体)的兴奋或抑制。
答案:D12.下图为机体调节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图中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B.图中③神经系统都直接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C.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D.血糖调节的主要途径是①④⑥⑤解析: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免疫系统的清除功能,不是防卫功能,A错误;神经系统直接或间接调控内分泌腺的活动,B错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目前普遍认为的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这不是坎农的观点,C错误;血糖调节主要是通过血糖浓度的升降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来实现的,D正确。
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2分)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
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______系统被排出体外。
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________。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尿量________,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解析:(1)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后,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终产物为水和CO2,CO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肺部,再经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如果该过程受阻,则细胞外液中CO2积累过多,会造成细胞外液的pH下降。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组织细胞。
则血浆中溶质微粒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加。
(3)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使细胞吸水或失水。
导致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发生改变。
答案:(1)呼吸下降(2)降低增加(3)会14.(12分)(2017·吉林模拟)航天员进入太空后机体会产生多种失重效应,请分析回答:(1)航天器和航天服中的生命保障系统,为航天员提供了类似于地面的环境,有利于航天员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失重环境中航天员头部体液增多,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受到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出现体液转移反射性多尿现象。
(3)经专业训练的航天员可通过位于________的神经中枢调节,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减轻体位翻转症状。
(4)失重会引起T淋巴细胞减少,导致由它增殖分化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减少;同时,由于淋巴因子的产生减少,导致________分泌的抗体也减少,人体免疫力下降。
解析:(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长期失重状态下,航天员头部体液增多,最终导致其反射性多尿现象,这说明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减弱,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从而引起多尿。
(3)协调躯体平衡能力的中枢位于小脑。
(4)T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并产生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在体液免疫中,浆细胞具有分泌抗体的作用。
答案:(1)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抑制(3)小脑(4)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15.(16分)如图表示人体体液之间的部分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①~⑥的相互关系中,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体液分为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两大类,含量多的是________。
机体代谢情况发生变化,最易于通过检查血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
(3)过程b由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当细胞D中产生过量乳酸时,机体可如何处理乳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