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演进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等教育学》课件
跨国教育需求
随着跨国教育需求的增长,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满足不同国家和地 区学生需求的重要方式。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义与途径
促进学术交流与发展
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推动学术交流与发 展,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高高等教育质
量。
推动教育改革与创新
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 理念和经验,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
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
指高等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结构和职能,以 及高等教育机构内部的管理制度。
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
指高等教育机构内部的运作方式,包括教学 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
04 高等教育的课程与教学
课程设置的原则与要求
综合性原则
课程设置应注重跨学科的综合性,培养学生 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Fra bibliotek个性化原则
教育水平。
培养国际化人才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具备国际 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竞争力,满足全 球化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途径
建立合作关系、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开展跨国科研项目等 。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与实践
政策支持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如“一 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等。
D
03 高等教育的体系与结构
高等教育体系的概念与构成
高等教育体系的概念
指由高等教育机构组成的系统,包括 大学、学院、独立学院等高等教育机 构,以及这些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高等教育体系的构成
主要由高等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 以及其他相关机构组成,其中高等教 育机构是主体,承担着教学、科研和 社会服务等功能。
适应性原则
课程设置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与行业 、企业需求相衔接。
随着跨国教育需求的增长,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满足不同国家和地 区学生需求的重要方式。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义与途径
促进学术交流与发展
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推动学术交流与发 展,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高高等教育质
量。
推动教育改革与创新
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 理念和经验,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
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
指高等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结构和职能,以 及高等教育机构内部的管理制度。
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
指高等教育机构内部的运作方式,包括教学 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
04 高等教育的课程与教学
课程设置的原则与要求
综合性原则
课程设置应注重跨学科的综合性,培养学生 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Fra bibliotek个性化原则
教育水平。
培养国际化人才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具备国际 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竞争力,满足全 球化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途径
建立合作关系、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开展跨国科研项目等 。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与实践
政策支持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如“一 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等。
D
03 高等教育的体系与结构
高等教育体系的概念与构成
高等教育体系的概念
指由高等教育机构组成的系统,包括 大学、学院、独立学院等高等教育机 构,以及这些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高等教育体系的构成
主要由高等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 以及其他相关机构组成,其中高等教 育机构是主体,承担着教学、科研和 社会服务等功能。
适应性原则
课程设置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与行业 、企业需求相衔接。
PPT教学课件高等教育的发展
3.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中的高等教育和高 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高等教育,有两个重
要的内容: 一是高等教育必须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服务。 二是高等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等教育发展的模式理论
(一)阶段发展论 发展阶段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有:
佩鲁对这种发展观进行了哲学的概括:“这种 发展是整体的、综合的和内生的”,认为真正 的发展是一种整体性努力以及与之相伴随的一 种整体性成就,即人的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高等教育发展观变化历程
1990年5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1990年联合国人文 发展报告,提出了人文发展的概念。这一概念有三个 方面的主要内涵:(1) 提出“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创 造一种使人能够健康长寿并能过上富有创造性的生活 的环境”。(2)要“扩大人的选择过程。最关紧要的 是选择健康长寿、受教育的机会和像样的生活水平”。 (3)人文发展指数(IDH)是衡量人文发展水平的尺 度,这个指数由平均寿命、识字率、像样的生活水平 (人均收入)三个要求构成。
(一)阶段发展论
袁振国的三阶段演进模式
从高等教育演进的角度出发,认为教育模式主 要是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反映,教育模 式与社会发展模式相适应,于是提出三阶段的 演进模式。
一阶段是象征性教育模式,是前工业时代的教 育模式;
二阶段是竞争性教育模式,与工业化时代相适 应;
第三阶段是服务性教育模式,是后工业化时代 的产物。
一是高等教育应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 展的需要,与社会其他系统协调发展。
二是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部分都要按合理的比 例协调发展。
一、高等教育发展观变化历程
谈松华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若干 问题的探讨》中提出了衡量教育的全面 发展的六个指标,分别是:1教育事业的 规模、居民普及教育程度;2教育结构的 协调与优化;3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4教育制度(包括体制)的改进;5办学 条件(包括师资、设施等)的改善;6教 育思想理论的更新。
《教育的历史》PPT课件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标志着独立形态的教育思想的创立。
完整版课件ppt
15
创立的标志:
(1) 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2) 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
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教育概念和范畴的体系; (3) 从方法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4) 从研究结果而言,已经产生了一些重要的 教育学家,出
完整版课件ppt
13
教育思想基本特点:
(1) 对教育的认识有一定的概括和总结,但这种 概括和总结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2) 对教育的论述已经不少,但这些论述还散 在哲学、伦理等著作中,还没有形成教育学的话 语体
这个阶段是从16世纪到19世纪末。从欧洲文艺复 兴时期开始,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逐 步形成了教育理论体系,这标志着独立形态的教育思 想的创立。
完整版课件ppt
7
学校职能分类
学校职能的类型
含
义
固有职能 使个体获得自我意识并作为完整的人而发展
工具职能
使个人职业社会化,成为合格劳动者 使个人身份社会化,取得一定社会地位 使个人政治社会化,成为合格公民 使个人文明化,成为文明人
照管儿童
派生职能 为恋爱和婚姻提供市场
缓和失业及失业带来的社会不满
完整版课件ppt
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5) 从组织机构而言,已经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教育研究机
构。
完整版课件ppt
16
1、生平与著述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全书框架:33章,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13 章)为“教育通论”,论述教育的基本原理,如人的可 教育性、教育目的、教育的社会作用等;第二部分(1419章)为“教学论”,探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第三部分(20-25章)为“训育论”,专论教育方法;第 四部分(26-33章)为“学校管理”。这一划分与今天的 教育学体系大体相同。
完整版课件ppt
15
创立的标志:
(1) 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2) 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
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教育概念和范畴的体系; (3) 从方法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4) 从研究结果而言,已经产生了一些重要的 教育学家,出
完整版课件ppt
13
教育思想基本特点:
(1) 对教育的认识有一定的概括和总结,但这种 概括和总结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2) 对教育的论述已经不少,但这些论述还散 在哲学、伦理等著作中,还没有形成教育学的话 语体
这个阶段是从16世纪到19世纪末。从欧洲文艺复 兴时期开始,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逐 步形成了教育理论体系,这标志着独立形态的教育思 想的创立。
完整版课件ppt
7
学校职能分类
学校职能的类型
含
义
固有职能 使个体获得自我意识并作为完整的人而发展
工具职能
使个人职业社会化,成为合格劳动者 使个人身份社会化,取得一定社会地位 使个人政治社会化,成为合格公民 使个人文明化,成为文明人
照管儿童
派生职能 为恋爱和婚姻提供市场
缓和失业及失业带来的社会不满
完整版课件ppt
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5) 从组织机构而言,已经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教育研究机
构。
完整版课件ppt
16
1、生平与著述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全书框架:33章,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13 章)为“教育通论”,论述教育的基本原理,如人的可 教育性、教育目的、教育的社会作用等;第二部分(1419章)为“教学论”,探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第三部分(20-25章)为“训育论”,专论教育方法;第 四部分(26-33章)为“学校管理”。这一划分与今天的 教育学体系大体相同。
高等教育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国际化 趋势的背景和意 义
跨国合作在高等 教育中的重要性 和作用
高等教育国际化 面临的挑战和问 题
未来高等教育国 际化和跨国合作 的展望
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学方 式,使得在线教育成为
可能
信息技术提高了教育 资源的可获得性,使 得更多人能够接受高
等教育
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 的评估方式产生了影 响,使得过程性评价
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高等教育对经济发 展的贡献:培养高 素质人才,推动科 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经济发展对高等教 育的影响:经济全 球化、科技进步等 对高等教育提出新 的要求和挑战。
高等教育与就业市 场的关系:高等教 育培养的人才应符 合市场需求,提高 毕业生就业率。
高等教育与社会公 平的关系:通过普 及高等教育,提高 社会整体素质,促 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
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古代高等教育形式
高等教育起源于古代的寺庙和学园 古代高等教育形式以培养统治阶级和精英人才为目标 古代高等教育注重人文素养和道德教育 古代高等教育形式对现代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大学的发展
起源:欧洲中世 纪时期,大学起 源于教会和世俗 政权之间的斗争
特点:学科分类、 学位制度、学术 自由等
THANK YOU
汇报人:XX
学科设置:以神 学、法学和医学 为主,逐渐扩展 到文学、理学等
领域
学术自由:大学 师生享有相对独 立的教学和研究 权利,不受教会 和世俗政权的干
预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早期高等教育的影响与贡献
文化传承:高等教育在古代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培养了大量的文化人才,为人类文 明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高等教育学》课件
专才教育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其目的是通过 系统地讲授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 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 特征: 专才教育主要是针对具体岗位和行业需要来进行 的,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 教育内容与社会生产及生活需要之间有明显而直 接的针对性,偏重于应用; 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
三、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一)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内容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手段的影响
(二)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 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 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 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 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
四、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 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 2、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 教育的实施 3、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 形成
两个《莫里尔法案》,一个规定赠地、 一个规定拨款,掀起了大规模地赠地学 院运动。在稍后的一段时间内,联邦政 府共建立了69所赠地学院或资助一些大 学推行农业和机械工业教育,大大促进 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在很有声望 的康乃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加利福 尼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都是在赠地 学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
高等教育由专才教育向包括专才教育又广于和 高于专才教育的通才教育转变。两者走向融合 的现实背景是: 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 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和专 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 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的形成需要通才与专 才教育相结合;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社会发展对现代 人才提出的要求。
《高 等 教 育 学》
江西师范大学
周鸿敏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章 高等教育的本质第一节 高等教育概念
三、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一)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内容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手段的影响
(二)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 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 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 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 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
四、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 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 2、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 教育的实施 3、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 形成
两个《莫里尔法案》,一个规定赠地、 一个规定拨款,掀起了大规模地赠地学 院运动。在稍后的一段时间内,联邦政 府共建立了69所赠地学院或资助一些大 学推行农业和机械工业教育,大大促进 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在很有声望 的康乃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加利福 尼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都是在赠地 学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
高等教育由专才教育向包括专才教育又广于和 高于专才教育的通才教育转变。两者走向融合 的现实背景是: 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 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和专 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 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的形成需要通才与专 才教育相结合;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社会发展对现代 人才提出的要求。
《高 等 教 育 学》
江西师范大学
周鸿敏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章 高等教育的本质第一节 高等教育概念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简史
欧洲大陆模式(哑铃型): 处于基层的教授组织拥 有很大的权力,其次是国家在高等教育中拥有较大 的权力,
32
现代高等学校权力配置
欧洲大陆模式(哑铃型): 处于基层的教授组织拥 有很大的权力,其次是国家在高等教育中拥有较大 的权力,
英国模式(金字塔型),教育行会权力十分强大, 构成金字塔的底部,学院和大学一直被特许成为自 我控制的自治机构,构成金字塔的中部,政府一般 不直接介于大学事务。
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全国分数线差异,高收费对贫困生的限制……
46
1990-2003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
4
3.5 3
2.5
3.41
3.1
3
3.19
2.7
2.5
2.5
2.792.87 2.4 2.46 2.5 2.59
2
1.5
1
0.5
0
1990 1995 2000
1991 1996 2001
1992 1997 2002
19
大学的办学理念 蔡元培办学理念
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对北大进行全面 改革,使之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成为研 究学术、传播新 思想、培养新人才的基地。
20
大学的办学理念 梅贻奇
•清华大学原校长(1931~1949)梅贻奇先生名言: “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44
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
高等教育的公平是理想,现实是没有哪个国家可以 做到完全的公平。
根据中国目前的情况(经济落后,教育资源紧缺, 城乡差距大,东中西部差距大等),实行“效率优 先,兼顾公平”
45
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
高等教育的公平是理想,现实是没有哪个国家可以 做到完全的公平。
32
现代高等学校权力配置
欧洲大陆模式(哑铃型): 处于基层的教授组织拥 有很大的权力,其次是国家在高等教育中拥有较大 的权力,
英国模式(金字塔型),教育行会权力十分强大, 构成金字塔的底部,学院和大学一直被特许成为自 我控制的自治机构,构成金字塔的中部,政府一般 不直接介于大学事务。
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全国分数线差异,高收费对贫困生的限制……
46
1990-2003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
4
3.5 3
2.5
3.41
3.1
3
3.19
2.7
2.5
2.5
2.792.87 2.4 2.46 2.5 2.59
2
1.5
1
0.5
0
1990 1995 2000
1991 1996 2001
1992 1997 2002
19
大学的办学理念 蔡元培办学理念
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对北大进行全面 改革,使之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成为研 究学术、传播新 思想、培养新人才的基地。
20
大学的办学理念 梅贻奇
•清华大学原校长(1931~1949)梅贻奇先生名言: “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44
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
高等教育的公平是理想,现实是没有哪个国家可以 做到完全的公平。
根据中国目前的情况(经济落后,教育资源紧缺, 城乡差距大,东中西部差距大等),实行“效率优 先,兼顾公平”
45
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
高等教育的公平是理想,现实是没有哪个国家可以 做到完全的公平。
中国教育.ppt
中国教育的支出现状
• 1、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额不断增加由1991年的3386.62亿
上升到了2009年的10437.54,亿,约为1991年的3倍多。
• 2、教育支出已经成为我国财政的第一大支出,也从一个
侧面反映了国家对教育的关注程度。
• 3、自1990年至2009年,教育支出GDP的比重始终在3%
d.由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明显,所以我国教育投入基 本走了一条先城市后农村的道路,导致城乡教育支出差距 显著。
e.多元财政主体,使责任难以落实。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造就 中国思想真空与文化 沙漠
单一形式和内容、呆板落 后的思想政治教育,让中国人 失去了吸纳、鉴别多元文化和 思想的机会,失去了站到人类 文明成果巨人肩膀上继续创新 的可能。失去思想自由和可能 的民族正在走向思想真空与文 化沙漠。
探讨中国教育
•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史 • 中国教育支出的现状 •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 对中国教育的建议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史
1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教育工作的任务,是在共产党的领 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老解放区的 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的经验,借助苏联的教 育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教育。为了彻底改革旧有的学 校教育,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 学习苏联教育的先进经验,并对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
定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教育工作在贯彻 “八字方针”中,从1961~1963年也对教育事业进行了大幅度的 调整。
4 1966年 5月,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毛泽东关于“资产阶
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左”倾错误论点,全盘否定17年的 教育工作。
第二章教育的历史变迁及其演进
1.1949年—1952年 当时主要采取了以下5个方面的改革措施: (1)接管和改造旧学校,掌握学校的领导权; (2)改革旧学制、颁布新学制,实行全日制学校、干部学校、业 余学校同时并举的“三轨制”,为工农特别是工农干部提供受教育 的机会; (3)所有设施都向工农劳动人民开门; (4)清理教师队伍,对教师进行思想改造; (5)对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以便更切实际地为经济建设的需 要服务。这一过程大致到1952年底结束。
教育也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儿童从出生到成为一个具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至少要经历十几年的时 间。在此期间,儿童从成人那里得到的知识、经验、技能、社会规范等, 虽从最终目标看是为了将来从事社会的物质生产劳动,在宏观上是促进了 社会生活的延续和发展,适应了社会方面的需要;但从直接结果看则是发 展了儿童的身心,实现了精神成长,在微观上促使人远离动物界,趋于社 会化与文明化。 我们认为,教育的起源就不仅有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共同之处:随人类社会 的出现而出现,出于人类谋求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且有其自身的独有特质: 教育也起源于个体发展的需要,是人的社会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的辩 证统一。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与学校教育的产生
一、教育的起源
(一)生物起源论 (二)心理起源论 (三)劳动起源论
(一)生物起源论
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 能活动。主张生物起源的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沛西·能等。 利托尔诺(Charls Letourneau,1831-1902)在其所著《动物界 的教育》一书中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起源于一般的 生物活动。 沛西·能(SirThomasPereyNunn,1987~1994)1923年在不列颠 协会教育科学组大会上的主席演说词《人民的教育》中指出: “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 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 式的教育。我之所以把教育称之为生物学的过程,意思就是说, 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应的、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 现形式;教育既无待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 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教育也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儿童从出生到成为一个具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至少要经历十几年的时 间。在此期间,儿童从成人那里得到的知识、经验、技能、社会规范等, 虽从最终目标看是为了将来从事社会的物质生产劳动,在宏观上是促进了 社会生活的延续和发展,适应了社会方面的需要;但从直接结果看则是发 展了儿童的身心,实现了精神成长,在微观上促使人远离动物界,趋于社 会化与文明化。 我们认为,教育的起源就不仅有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共同之处:随人类社会 的出现而出现,出于人类谋求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且有其自身的独有特质: 教育也起源于个体发展的需要,是人的社会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的辩 证统一。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与学校教育的产生
一、教育的起源
(一)生物起源论 (二)心理起源论 (三)劳动起源论
(一)生物起源论
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 能活动。主张生物起源的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沛西·能等。 利托尔诺(Charls Letourneau,1831-1902)在其所著《动物界 的教育》一书中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起源于一般的 生物活动。 沛西·能(SirThomasPereyNunn,1987~1994)1923年在不列颠 协会教育科学组大会上的主席演说词《人民的教育》中指出: “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 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 式的教育。我之所以把教育称之为生物学的过程,意思就是说, 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应的、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 现形式;教育既无待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 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中国大学发展史
二、1870-1922的大学
北洋大学堂(1895年由天津中西学堂改 办)是中国近代官办最早的大学,今天的天津 大学。
京师大学堂(首任校长严复),1898年在 戊戌变法应运而生,是光绪帝变法设立的清朝 最高学府,是政府设立的第一所国立大学。
1902年新颁钦定学堂章程,时设京师、北 洋、山西三所国立大学堂,并先后创立南京两 江、武昌两湖、广州两广、北京京师四大优级 师范学堂。全国官私均兴起了办学高潮。
2、1999年前后,又开始了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 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的“985工程”,北大、清华、复 旦、上交、西交、南大、浙大、中科大、哈工大首批入选。
各校都开始合并,新浙江大学组建,成为全国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的大学。 清华大学合并北京工艺美术学院,北京大学则合并北京医科大学,
华中理工与武大谈崩,自辟炉灶,合并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建学院改名为华中 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则合并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
的国子学(国子监),都是当时的最高学府。 宋代书院的出现意谓
中国民间高等学校的诞生。
应天书院(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南湖畔)、 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 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庐山)、 嵩阳书院(河南登封市嵩山南麓) 并称宋朝四大书院。
一、古代的“大学”
观书有感二首 宋代: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方塘:福建南溪书院)
1937年,国立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国立北京大 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国立浙江大学等五所 中国顶尖学府在全国进行统一招生考试,简称五大名校联 考。此即民国五大名校名称的来历。
三、1922--1949的大学
抗日战争爆发后,各大学开始内迁。 清华、北平、南开迁到昆明组成了西南联合大学; 中大和交大迁到陪都重庆; 浙大迁到贵州; 武大迁到四川乐山, 中山大学颠簸三南, 东北大学辗转陕川, 同济大学流落至四川宜宾。
第三章 高等教育的历史演进和现状
第三节 高等教育
第一节 高等教育演进的本质
大学教育——发展
12世纪,在意大利先后产生了波隆纳大学(波罗尼 亚)和萨莱诺大学,随后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相继产 生,到了13、14世纪,中世纪大学已遍布欧洲各地 ,在文艺复兴之初,欧洲的大学已达80所。 中世纪大学是市民社会的直接产物,它的组织形 式来自城市和行会的组织形式,最初的大学机构, 也就是学生行会与教师行会。
所谓“稷下”,乃是指齐都临淄城稷门附近 ,齐国君 主在此设立学宫。学宫因处稷下而称“稷下学宫”。 战国时代,齐都临淄的稷下学宫,是当时学术文化的 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稷下学宫的创 建,稷下百家争鸣的展开,不仅形成了先秦百家争鸣 的高峰,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繁荣,而且对我国古代思 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近代,是指中英鸦片战争开始(1840年)到五四运动1919年)这中间的一段时间 ,1919年到1949年为现代,1949年以后为当代。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确立与基本定型的历史。 以1640年英国资 产阶级革命为开端,到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结束,是资本主义产生和 发展,并逐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第一节 高等教育演进的本质
大学教育的基本内涵
从形式上讲:高等教育便是大学教育,大学独占高等教 育的领域 从目的上讲:高等教育的学术性开始出现 从内容上讲:高等教育是人类文明精华得以保存、绵延 与发扬的场所 从对象上讲:少数精英份子的教育 从管理上讲: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是高等教育价值及真 理实现的保障
兴盛于齐宣王时期。齐宣王想与魏秦争霸,更广泛罗致各国人才,扩建学宫,
开府第以居学士,兼容各家,鼓励争鸣。这一时期被赐予上大夫的著名学者有76 人,稷下学宫达到鼎盛。
《教育的发生和演进》课件
全球竞争与合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教育将培养出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 力的人才,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
面对全球环境问题,未来的发展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将培养出具备 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04
教育的方式和手段
传统教育方式
古代教育
01 古代教育概述
古代教育主要是以家庭教育和宗教教育为主,缺 乏系统性和组织性。
02 古代教育形式
古代教育形式包括家庭教育、宗教教育和宫廷教 育等,这些形式的教育内容简单,缺乏科学性和 系统性。
03 古代教育特点
古代教育的特点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记忆 和模仿,缺乏创新和思考。
中世纪教育
面对面授课
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知 识传授,教室为主要场所 。
集体化教学
统一的教学计划、内容和 进度,强调共性而非个性 。
教材为主导
以纸质教材为主要学习资 源,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 连贯性。
在线教育方式
远程授课
教师通过网络进行知识传 授,不受地理位置限制。
数字化资源
利用数字技术制作和分享 课程资源,如视频、音频 、电子书等。
总结词
教育的起源地点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中国、印度和古希腊等文明古国。
详细描述
这些文明古国在古代时期就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如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古代中国的官学和私塾、古代 印度的婆罗门教寺庙学校等。这些教育机构为当时的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人才,推动了人类文明 的进步和发展。
02
教育的发展历程
03
社会流动与分层
教育是影响社会流动和分层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能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教育将培养出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 力的人才,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
面对全球环境问题,未来的发展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将培养出具备 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04
教育的方式和手段
传统教育方式
古代教育
01 古代教育概述
古代教育主要是以家庭教育和宗教教育为主,缺 乏系统性和组织性。
02 古代教育形式
古代教育形式包括家庭教育、宗教教育和宫廷教 育等,这些形式的教育内容简单,缺乏科学性和 系统性。
03 古代教育特点
古代教育的特点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记忆 和模仿,缺乏创新和思考。
中世纪教育
面对面授课
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知 识传授,教室为主要场所 。
集体化教学
统一的教学计划、内容和 进度,强调共性而非个性 。
教材为主导
以纸质教材为主要学习资 源,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 连贯性。
在线教育方式
远程授课
教师通过网络进行知识传 授,不受地理位置限制。
数字化资源
利用数字技术制作和分享 课程资源,如视频、音频 、电子书等。
总结词
教育的起源地点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中国、印度和古希腊等文明古国。
详细描述
这些文明古国在古代时期就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如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古代中国的官学和私塾、古代 印度的婆罗门教寺庙学校等。这些教育机构为当时的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人才,推动了人类文明 的进步和发展。
02
教育的发展历程
03
社会流动与分层
教育是影响社会流动和分层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能
第一讲 中国高等教育历史演进
• 狄考文曾说:“不愿意将西方科学引进到中国来,这既 不是正确的政策,也不是真正的基督教精神所在。我们 不相信愚昧就是虔诚之母,在中国我们不能不从事教育 工作,不管同意与否,西方科学将照样输入中国。教会 要是明智的话,就应当站在教育工作最前列,在中国取 得如同它在西方国家所取得的地位,充当中国比较高级 和优化教育的先驱。这是它固有的权利,也是它应尽的 责任。这样做既可扩大科学和文化的影响,也可促进教 会自身的发展。”
• 第一讲二、中国近现代的高等教育(1840-1949年)
• 三、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的中国高等教育
• 一、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 • 礼、乐、射、御、书、数 • “六艺” • “辟雍”、“成均”、“上庠”、“东序” • “官学” • “私学” • “太学” “国子学” “国子监” • “博士弟子” • “博士” • “精庐”或“精舍” • 书院 • 科举制度
• 1924年2月,《国立大学校条例》20条
• (1)“国立大学校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需要为宗 旨”。 • (2)国立大学校分文、理、法、医、农、工、商等科。国立大学校得设 数科或单设一科。各科分设各学系。 • (3)国立大学校招收高级中学毕业生,或具有同等资格者。修业年限四 至六年。学生修业完毕,试验及格者,授以毕业证,称某科学士。 • (4)国立大学校设大学院,大学毕业生及具有同等程度者入之,研究有 成绩者,给予学位。 • (5)国立大学校应设各种专修科及学校推广部。 • (6)国立大学校设校长一人,由教育总长聘任。设正教授、副教授,由 校长聘任,并得延聘讲师。 • (7)国立大学校设董事会,审议学校计划、预算、决算及其他重要事项。 • (8)国立大学各科、各系及大学院各设主任一人,由正教授或教授兼任 之,各科、各系及大学院各设教授会,以本科、本学系、大学院正教授、 副教授组成,规划本单位课程及教学。 • (9)在高级中学未普遍设置以前,国立大学校得暂设预科,招收旧制中 学及初级中学毕业生,其修业年限:在四年制毕业者二年,在三年制毕业 者三年。 • (10)私立大学校参照本条例办理。
• 第一讲二、中国近现代的高等教育(1840-1949年)
• 三、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的中国高等教育
• 一、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 • 礼、乐、射、御、书、数 • “六艺” • “辟雍”、“成均”、“上庠”、“东序” • “官学” • “私学” • “太学” “国子学” “国子监” • “博士弟子” • “博士” • “精庐”或“精舍” • 书院 • 科举制度
• 1924年2月,《国立大学校条例》20条
• (1)“国立大学校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需要为宗 旨”。 • (2)国立大学校分文、理、法、医、农、工、商等科。国立大学校得设 数科或单设一科。各科分设各学系。 • (3)国立大学校招收高级中学毕业生,或具有同等资格者。修业年限四 至六年。学生修业完毕,试验及格者,授以毕业证,称某科学士。 • (4)国立大学校设大学院,大学毕业生及具有同等程度者入之,研究有 成绩者,给予学位。 • (5)国立大学校应设各种专修科及学校推广部。 • (6)国立大学校设校长一人,由教育总长聘任。设正教授、副教授,由 校长聘任,并得延聘讲师。 • (7)国立大学校设董事会,审议学校计划、预算、决算及其他重要事项。 • (8)国立大学各科、各系及大学院各设主任一人,由正教授或教授兼任 之,各科、各系及大学院各设教授会,以本科、本学系、大学院正教授、 副教授组成,规划本单位课程及教学。 • (9)在高级中学未普遍设置以前,国立大学校得暂设预科,招收旧制中 学及初级中学毕业生,其修业年限:在四年制毕业者二年,在三年制毕业 者三年。 • (10)私立大学校参照本条例办理。
中国教育的发展PPT课件
• 20世纪80年代,中国教育界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这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次深刻改革,是教育界和 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
第10页/共15页
拓展设问
• 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对今天教育发展的启发? • 隋唐科举制的产生和发展的启示? • 对明清八股取士、文字狱的认识? • 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提出背景
• 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 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此轮的改革从考试科目、高校将不再分文理科。
第1页/共15页
解读
• 高考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深化改革的具体表现,体现了党对教育问题的关注与重视。科技发展靠 人才,而人才培养靠教育,因此,要早日实现现代化,教育要先行。
第7页/共15页
专题梳理三:现代教育
• 新中国成立初期:接管改造旧学校,兴办各级新学校,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 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大动乱,停课闹革命,学校基本瘫痪,招生基本停止,办学条件极差,学校秩序混
乱,教学质量低下,呈现出满目凋零的状况。
第8页/共15页
专题梳理三:现代教育
第3页/共15页
专题梳理一:古代教育
• 隋唐时期:创设科举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目的:为了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充任国家官员。 发展: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影响:科举制度基本上贯彻了自由报考、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是一种比 较合理的选拔制度。加强了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促进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 材料二:严复在《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1906年)中说:“此事乃吾国数千年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 直无异古者废封建,开阡陌。”
第10页/共15页
拓展设问
• 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对今天教育发展的启发? • 隋唐科举制的产生和发展的启示? • 对明清八股取士、文字狱的认识? • 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提出背景
• 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 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此轮的改革从考试科目、高校将不再分文理科。
第1页/共15页
解读
• 高考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深化改革的具体表现,体现了党对教育问题的关注与重视。科技发展靠 人才,而人才培养靠教育,因此,要早日实现现代化,教育要先行。
第7页/共15页
专题梳理三:现代教育
• 新中国成立初期:接管改造旧学校,兴办各级新学校,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 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大动乱,停课闹革命,学校基本瘫痪,招生基本停止,办学条件极差,学校秩序混
乱,教学质量低下,呈现出满目凋零的状况。
第8页/共15页
专题梳理三:现代教育
第3页/共15页
专题梳理一:古代教育
• 隋唐时期:创设科举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目的:为了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充任国家官员。 发展: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影响:科举制度基本上贯彻了自由报考、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是一种比 较合理的选拔制度。加强了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促进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 材料二:严复在《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1906年)中说:“此事乃吾国数千年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 直无异古者废封建,开阡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段七级
•
蒙养学堂
•
初等教育段 初等小学堂
•
高等小学堂
学校系统 中等教育段 中学堂
•
高等学堂即大学预备科
•
高等教育段 分科大学
•
通儒院
10
• “癸卯学制”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延 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的废除和近代高等 教育制度的开始确立
11
• 初创的山东大学堂,设总办1员,相当于校长,总理学堂一 切事务;设总教习1员,总理择聘教习人员和核定课程(即 教务长);设监督1员,负责督饬学生。学堂聘用中学教习 6名、西学华人教习6名、西学洋人教习3名。另外聘有司 事等管理人员、夫役等服务人员。
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 •
17
• 1919年“五四”运动后
• “新学制”,又称《壬戌学制》 • 《壬戌学制》关于高等教育的有关规定主要有:
大学设数科或一科均可,单设一科者称某科大学(如医科 大学、法科大学、林科大学等);
大学修业年限四至六年,各科可根据内容的简繁,在此限度 内斟酌决定,但医科大学、法科大学修业年限至少五年,师 范大学修业年限四年;
• 大学堂分为备斋、正斋、专斋督课
• 备斋(相当小学)习浅近各学,两年毕业,主要学习中国 经史、国朝掌故大略,并授以外国语言文字、史志、舆地、 算术各项初级浅近之学。
• 正斋(相当于中学)习普通学,四年毕业,分政学、艺学 两门。
• 专斋(相当于大专和大学)习专门学,两年至四年毕业
• 山东大学堂的办学宗旨:“以四书五经为体,以历 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为用,务各实事求是,力 戒虚浮,节为明体达用之材,仰副朝廷图治作人之 至意。”
民初的高等教育制度
大学院
大学预科、本科和大学院
•
横向三大块 专门学校
•
高等师范学校
•
15
民初的高等教育制度和清末相比,主要有三点 变化:
其一,彻底否定尊孔读经,取消大学经学科 其二,大学设评议会和教授会,让教授参与学
校管理 其三,规定大学以文理科为主,初次触及到大
学的科系设置问题
16
• 袁世凯------ “复古教育” • 教育宗旨-------“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
实能胜我” • “今日中国之弊,人才乏也,人才之乏,不讲学也” • “天下之变,岌岌哉!夫挽世变在人才” • “今日中国之大患,苦于人才之不足,而人才不足由学校不兴也” • “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 维新变法
6
• 维新变法运动在文化方面的改革: • ① 废八股,改试策论,选拔体用兼备的人才 • ② 省、府、州、县的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
中、西学的学堂 • ③ 设立经济特科,培养“通经济变”的人才 • ④ 筹办京师大学堂 • ⑤ 各省创办专门学堂 • ⑥ 筹设农务学堂、茶务学堂、蚕桑学堂 • ⑦ 设立译书局 • ⑧ 广开言路 • 1年1月29日,亡命西安的清廷发布了筹办
“新学”的上谕,上谕说:“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 无一成不变之治法”;“法积则敝,法敝则更,要 归于强国利民而已”;“取外国之长,乃可补中国 之短;惩前事之失,乃可作后事之师”。并限期两 个月,要求朝廷百官,驻外使臣,各省督抚,“就 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 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 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各举所知,各抒所见。” • 书院改学堂
因学科及地方的特殊,可以设立专门学院,招收高中毕业生, 修业年限三年。 大学和专门学院都可以附设专修科,修业年限不等。 为补充初级中学师资的不足,可以设置二年制的师范专修科, 附设在大学的教育科或师范大学里; 大学院为大学毕业生及具有同等程度者进行研究之所,年限 不定。 《壬戌学制》关于高等教育方面的规定,被认为是我国近代高 等教育体制的渐趋完备。
5
(一)清末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开端
• 龚自珍、魏源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 创办洋务学堂 • 我国近代的高等教育就是伴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以及洋务学堂的兴办而
发轫的 •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 效法日本,实行变法 • 兴学育才 • “夫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士少则国弱” • “泰西之所以富强,不在炮械军兵,而在穷理劝学” • “近者日本胜我,亦非其将相兵士能胜我也,其国遍设各学,才艺足用,
首先,颁布了新的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 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其次,重新修订了学制。
• “壬子癸丑学制”
•
初等小学四年
•
初等教育二级
纵向三段四级
高等小学三年
中等教育四年
教育系统
高等教育六至七年
普通教育
横向三个系统 师范教育
实业教育系统
14
•
大学预科
•
纵向三级 大学本科
12
• 山东大学堂同私塾和科举制度相比较,已经有 了质的不同
• 首先,它已经具备了近代正规高等学校的体制和规模
• 其次,虽未划分专业,但也分了本科和预科,学制定 为三年,并有严格的考试制度,不及格的不能毕业
• 第三,除了经学外,还开设了20多门课程,包括社会 科学、自然科学和外国语
13
• (二)民国初期的教育改革
3
• 一、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
•
礼、乐、射、御、书、数
•
“六艺”
• “辟雍”、“成均”、“上庠”、“东序”
•
“官学”
•
“私学”
•
“太学” “国子学” “国子监”
•
“博士弟子”
•
“博士”
•
“精庐”或“精舍”
•
书院
•
科举制度
4
• 二、中国近现代的高等教育(1840-1949年) • (一)清末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开端 • (二)民国初期的教育改革 • (三)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高等教育
8
• 中国第一部学制------《钦定学堂章程》
•
“壬寅学制”
• 三段七级
•
蒙养学堂
•
初等教育段 寻常小学堂
•
高等小学堂
学校系统 中等教育段 中学堂
•
高等学堂即大学预备科
•
高等教育段 大学堂
•
大学院
9
• 中国近代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付诸实施的学制-----《奏定学堂章程》
• “癸卯学制”
• “癸卯学制” 是1904—1911年间整个清末教育的 法律规范
• 第一讲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演变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 一、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 • 二、中国近现代的高等教育(1840-1949年) • 三、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的中国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