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策略探究》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开题报告
标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开题报告
摘要:
本开题报告旨在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关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和预期结果。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或监护人长期在外务工而被迫与父母分离生活的儿童。
这一群体在心理健康方面面临着独特的挑战,需要得到关注和支持。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以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意义: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关注和关爱这一特殊群体。
其次,通过深入研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通过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心理困境,促进其健康成长。
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了解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其次,设计并实施问卷调查,收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数据。
问卷将包括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预期结果:
预计本研究将揭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
同时,预计将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这些结果将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科学依据,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素、干预措施。
【《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2400字】
开题报告书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思路:(―)主要内容
引言
一、农村留守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法:在本调查中,要选取一些典型的班级留守学生的案例,进行研究,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考察,从而真实的展现班级留守学生的心理状态及特点,并能给予更好的帮助和引导。
(三)研究思路
本文通过对在校农村中学生在家庭关系、人际关系、面对挫折、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心理状况等方面存在的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等心理问题的分析,探究其形成的原因,并试图提出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可行性策略。
准备情况(查阅过的文献资料及调研情况,现有仪器、设备盾况、已发表或撰写的相关文章等):
1 .收集文献资料,制定研究方案,为进班进行调查研究作好理论准备。
确定论题,准备开题报告。
2 .为论文整理资料,为论文撰写作准备。
3 .选择并确定研究方法,继续做好观察记录工作,整理个案,为论文的写作作好准备。
总体安排和进度(包括阶段性工作内容及完成日期):
1.2016年11月,确定选题,收集文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初稿;
2. 2016年12月,完成开题报告修改、定稿,开题答辩,收集实证数据;
3.2017年1-3月,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的撰写工作;
4. 2017年4月,完成毕业论文修改、定稿;
5. 2017年5月(20日之前),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将毕业论文装订成册;
指导教师意见(研究的前期基础工作、本论文的意义、创新点、存在的难点和对论文的建议等):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学院选题指导组意见:
学院选题指导组组长签名:(学院章)年月日。
《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江苏省金湖县白马湖中学王德标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现状近年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部份后进学生的群体,他们在校内外的不良表现尤为突出。
不思学习、任意逃学、欺小凌弱、吵嘴打架、损坏公物、偷窃、夜不归宿……虽经老师多次教育帮助,仍不思悔改,引起学校和老师的关注。
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分析后,知道这些学生中大多数来自留守家庭,据我们对白马湖中学初一至初三400多名学生家庭的调查来看,留守学生有143名,占了总数的36%,他们的父母无一例外地双双远赴外地打工,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别人:托付给爷爷、奶奶监管有71名,占留守学生数的近50%的;托付给亲友监管有53名,约占留守学生数的37%;托付给邻居监管有19名,约占留守学生数的13%。
这些留守学生中,学习差的有78名,表现差的有45名。
再从家庭教育来看,这些所委托的监护人对留守学生往往只负责吃饭﹑穿衣,而在思想品行、习惯、学业等方面教育简单甚至放任不管。
同时由于网吧与游戏厅等社会许多因数对青少年的诱惑,使他们产生了许多不良的思想和习惯。
看来,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不容忽视,转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问题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
教育家卢梭说:“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要费的苦心取得成效。
”为此,特提出“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研究”课题。
2、研究价值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级中学,当前有许多家长为了赚钱致富,远赴外地打工,常年不回家,导致了留守学生的产生,致使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或弱化。
从事教育的人都知道对孩子的教育离不开社会、学校与家庭三个方面,如果有一方教育不能及时跟上,就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在这种现状面前,如何开展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性﹑行为习惯,从而促进留守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后进学生的转化是本课题要研究的意义所在。
3、理论依据:(1)巴班斯基的后进生教育思想:巴班斯基认为,首先要查明后进生思想品性、行为习惯缺陷的性质和程度及原因;巴班斯基强调,要为后进生提供和创造能够取得成功的情境与机会,使其体验成功喜悦进而激发兴趣,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与后进生建立良好心理关系,创造愉快、平等人际气氛,不歧视,不以消极语言刺激(2)邓小平教育理论:教育发展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育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要使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具体地把公民的基本素质确定为教育目标。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题报告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名称及其界定留守儿童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打工、经商交由祖辈或亲属监护的未成年人,是近几年我国研究者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我校位于农村偏远地区,已成为留守儿童的聚集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成为我校教师面临的复杂问题。
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还在壮大。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而他们却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也缺少了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以至于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也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深入剖析留守儿童的心理并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课题研究目的及实践意义(一)研究目的1.为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提供成功的案例。
2.本课题的研究对我校留守儿童的成长特点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探索出适合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3.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举措。
(二)实践意义: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重点关爱弱势群体,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摸索出解决我校及周边地区留守儿童问题的途径、方法,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找准路子。
2.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源泉。
三、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可能的创新之处(一)研究的现状留守儿童比例在近年来增大,其教育问题在之前并不十分突出,所以相关的课题研究相对较少。
国内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但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和探讨。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康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康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开题报告安农九义校《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康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课题组①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注重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现实生活的需要。
可以说,关注和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已经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经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都涌向沿海城市就业务工,留下孩子给爷爷奶奶们带,于是大量的留守学生应运而生,据调查统计,我校的留守学生比例高达60%以上,加上电脑的普及、各种网络信息的冲击,学生的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因隔代管理,孩子的行为越来越偏激,教师的教育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导致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康健康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那么面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康健康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就成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值得研究的新的重大课题。
于是,经过我校老师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我们提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康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课题,并于2010年12月经安岳县教育局2010年度普教科研组同意安农九义校《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康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科研课题小组立项县级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康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并展开研究。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将推进和深化我县的普教科研工作,有利于解决农村学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达到以下目的:1.加深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危害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引起教师对解决这种心理健康问题对策的研究,更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有助于引起教师对解决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的研究,切实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懂得感恩;拥有爱心;乐于助人;行为不再偏激;学习方式合理化;学习过程轻松快乐;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2. 找到解决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有助于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①安农九义校《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康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课题组成员:刘建君、王志刚、王昌贵、周欣函、肖庆,报告执笔:刘建君通过研究,有利于找到解决“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有助于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调查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近几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全国留守儿童有2500万,占全国农村儿童26%。
而我校所在的乡镇位于桂平市东区石咀镇是个农业大镇,,位于珠江南岸,境内以平原为主,间以少量丘陵。
南梧公路经过我镇,交通便利。
石咀镇处于亚热带地区,气候较热,雨量充沛。
其气候特征是:春早、夏长、秋迟、冬短,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以农业为主,工业落后。
我镇大部分青壮年都到广东方向去打工。
这种“留守儿童”现象更严重。
这些“留守儿童”绝大部分都是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还有些都是寄养在姑、姨、叔、伯及朋友家中,父母每月寄一些生活费回家,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知之甚少,)而这些监护人大多数年老体衰又都类似半文盲,既无法辅导孩子学习,又重“养”不重“教”,每天只保证他们吃饱穿暖,至于思想文化教育则相应地交给了学校老师,自己无力管教。
所以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在家中不听话,经常有抵触情绪,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校对学习感到十分吃力,学习兴趣不高,不想学、不愿学,学习成绩普通偏低,在人际交往方面,很难以与周围同学和睦相处,且性格上出现两个极端,一部分性格任性、孤僻、依赖性强、意志薄弱内向,不愿与其他同学来往等个性心理品质方面的弱点。
另一部分则性格刚烈,脾气暴躁,刁蛮任性,喜欢惹事生非,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总之,“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在过失,说谎,攻击和破坏行为等方面更加突出一些。
这些问题在部分农村“留守儿童”身上还表现得相当严重,如果不解决和处理好这些问题,势必造成儿童的发展不良,学校的教育质量下降,甚至造成各种社会问题。
这部分儿童正处于成长、教育的关键时期,却无法享受道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他们大多生活在放任自流和情感教育缺失的环境中,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发展的异常。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留守儿童开题报告摘要: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时间独自留在家中或由亲戚、邻居照顾的儿童。
他们面临着情感疏离、学业压力、心理健康问题等多重困扰。
本文将探讨留守儿童的现状、影响和解决方案,旨在提高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并促进相关政策的制定。
引言: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这不仅对他们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带来了挑战。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留守儿童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1. 家庭背景:留守儿童大多来自农村家庭,父母外出务工是主要原因。
他们常常缺乏稳定的家庭环境和亲情关怀。
2. 学业压力: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指导,留守儿童在学业上容易出现问题。
他们可能缺乏学习动力,无法得到及时的学习辅导。
3.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独自生活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孤独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他们也容易受到欺凌和虐待。
二、留守儿童问题的影响1. 个人发展:留守儿童在情感、认知和社交等方面的发展受到不良影响,可能导致他们长大后在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上遇到困难。
2. 社会稳定: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对个人造成伤害,也对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他们可能成为社会问题的源头,增加社会治安风险。
三、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方案1. 家庭支持: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家庭的扶持力度,提供经济援助和社会福利,以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
2. 学校关怀:学校应设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提供心理咨询、学习辅导和社交活动,帮助他们建立社交网络和增强自信心。
3. 社区参与:社区组织可以开展志愿者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陪伴和关怀,增加他们的社交机会和情感支持。
4. 教育改革: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机会。
结论: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解决它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开题报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开题报告引言: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而留在农村或城市的家中,由亲属或其他人照顾的儿童。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面临着许多教育问题。
本文将探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和解决办法。
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1. 心理问题: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2. 学习问题: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的监督和指导,他们的学习成绩往往不如其他儿童。
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他们可能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3. 社交问题:留守儿童的社交圈通常较小,与同龄人的交流机会有限。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和社交技巧方面的不足。
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途径1. 家庭关怀:父母应尽可能减少外出务工时间,亲自照顾孩子。
如果无法做到,可以通过电话、视频通话等方式保持与孩子的联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爱。
2. 学校支持: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照顾。
提供心理辅导和学习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和学习困难。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宽留守儿童的社交圈。
3. 社会支持:社会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帮助。
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或志愿者组织,为他们提供学习辅导、心理支持和社交活动。
同时,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经济支持和福利保障。
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未来发展1. 加强家庭教育:父母应增加与孩子的互动时间,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社交能力。
同时,父母也应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2. 教育资源均衡: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同时,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等方式,让留守儿童获得与城市儿童相当的教育资源。
3. 志愿者支持:鼓励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志愿者可以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帮助留守儿童提高学习成绩和社交能力。
结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课题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本课题是民建小学课题研究组,经过紧张的筹备,今天正式开题了。
现在,我代表课题组向上级领导、校领导和参与课题的老师作开题报告,请上级领导、校领导提出宝贵意见。
一、问题的提出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守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主要在农村)。
我校位于武胜县偏远地区,是一所乡村完小,现有在校学生接近200人,其中留守儿童占大多数,单亲家庭子女也很多。
据我们的调查,这些“留守儿童”绝大部分都是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还有些都是寄养在姑、姨、叔、伯及朋友家中,父母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角色的要求,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而这些监护人大多数年老体衰又都类似半文盲,既无法辅导孩子学习,又重“养”不重“教”,每天只保证他们吃饱穿暖,至于思想文化教育则相应地交给了学校老师。
所以“留守儿童”在家中不听话,经常有抵触情绪,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校对学习感到十分吃力,学习兴趣不高,不想学、不愿学,学习成绩普通偏低,在人际交往方面,很难以与周围同学和睦相处,且性格上出现两个极端,一部分性格孤僻,内向,不愿与其他同学来往,另一部分则性格刚烈,脾气暴躁,刁蛮任性,喜欢惹事生非,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总之,“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在过失,说谎,攻击和破坏行为等方面更加突出一些。
这些问题在部分“留守儿童”身上还表现得相当严重,如果不解决和处理好这些问题,势必造成儿童的发展不良,学校的教育质量下降,甚至造成各种社会问题。
因此,研究和解决“留守儿童”身上出现的这些心理疾患已迫在眉睫,必须引起我们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研究本课题的理论意义(一)、有关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要求学生要有健康的人格,对于小学生来讲,健康人格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离不开良好习惯的养成,换句话说,要通过一系列良好习惯的养成才能培养出完整的人来。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研究报告申报人:张朋单位:郑东新区杨桥永定庄小学时间: 2015 年 5 月立项编号:2014-ZJKYB-X09-170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在农村,由于生活的紧迫感,有很大一部分的农民到外面去打工,并且数量还在不断的增加,那么随之出现的问题就是留守儿童。
他们逐渐成为农村教育教学的一个大难点。
他们不但年龄偏小,自理能力差,而且缺少爸爸妈妈应有的关爱。
在教育教学的大环节中,家庭教育这个环节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是处于空白的。
留守儿童的存在出现了一连串的教育教学问题,它影响到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还影响到了广大农村人口的基本素质。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
“留守儿童”问题现在已经成为关注的社会问题,他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特殊的环境里面,严重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呵护,长久以来,产生了性格柔弱、自卑、自负、孤僻、叛逆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为此,我们教研组通过调查、访谈等多种方法,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积极探讨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在哪里,并提出对“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教学政策,帮助“留守儿童”重新建立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留守儿童身心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中确确实实面临一些复杂的问题,比如说生活安排、人身安全、身体健康、学习、品行、情绪、交往等等方面,有些是与基础教育整体现状交织在一起的问题,很值得的我们去探索、研究。
(一)、人身安全根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国家大约有6102.55万农村留守儿童,也就是说全国每5个孩子中,就会出现一个农村留守儿童的存在。
更使我们担心的是,这些留守儿童,面临着安全方面的种种威胁。
关于留守儿童被烧伤、拐骗、溺亡等悲剧屡屡出现。
留守儿童得不到家庭和爸爸妈妈的关爱和呵护,是最容易产生安全方面的问题,这些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受到他人的侵害;二是自己在行为上不能自己控制,进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成因及对策开题报告
如何管理农村留守儿童——班主任经验交流张夏镇中心小学王晓蕾“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长此以往,产生了性格柔弱、自卑、自负、孤僻、叛逆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为此,本文通过调查、访谈等多种方法,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进行深入的研究,积极探讨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对“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政策,以便帮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按照学界的一般定义,所谓的“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分离并“留守”在老家的少年儿童。
根据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的抽样数据推算,我国2000年农村的“留守儿童”人数约是2000万人。
随着2005年来农村外出打工人员的流动规模进一步扩大,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将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据前人的有关调查显示:65.9%的老师认为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在心理上存在较大的问题。
“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
在性格方面的研究,前人认为较为突出的是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孤僻。
在对“留守儿童”其他问题方面的研究,前人也做了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
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困难重重;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走上犯罪的道路,误入歧途。
综上所述表明:“留守儿童”问题已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前人从众多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为我们今后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然而在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对“留守儿童”激动、悲痛、情绪忧郁以及意志力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在解决对策过程中,关于同伴关系及“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对其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的影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 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现象日益普遍,造成大量农村儿童在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的情况下,成为留守儿童。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6000万。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关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如孤独、焦虑、抑郁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选题目的本课题旨在深入研究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影响,探索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和应对策略,为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三、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1)丰富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理论。
通过分析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特点及其成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实证依据。
(2)为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
本课题将构建一个包含心理、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分析框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2、实践意义(1)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研究,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咨询师等相关工作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法和应对策略,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2)促进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家庭、学校和社会认识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和关爱。
(3)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在国际上,对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相对较早,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这一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国外研究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影响因素。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乡村中小学留守少儿心理问题剖析及应付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盘州市乡村中小学留守少儿心理问题剖析及应付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课题组胡兴胡鹏鹏课题提出的背景我们的教育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构成。
此中家庭教育是最简单被忽略和弱化的部分。
而在人的一世所接受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是长远性教育。
家庭教育先于学校教育。
而且在学校教育的整个阶段内,一般都自始自终伴有家庭教育。
而留守少儿的父亲母亲出门务工,因为长远亲子分别,得不到父亲母亲当面的教育和关爱,使得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
常常会形成古怪、不合群、厌学、易激动等问题,在学习上他(她)们不肯意(也没有时机)张扬个性,成为教师教育教课“看客”。
能力得不到训练,教育得不到实效。
常常是学校几年工作还不如游戏机房的几分钟。
形成了非智力要素的后进生。
新课标要求我们的教育一定要面向全部的学生,去关爱每一学生,让每个人都能获取应有发展。
留守少儿的教育成了值得我们去重视和沉思的问题。
鉴于此,提出乡村中小学留守少儿的个别教育问题研究,目的在于让这部分留守少儿能乐于学习,生活与学习上都不至于孤单。
学到有价值的知识,提高学生自己的能力,获取不一样的发展。
课题实行的意义乡村中小学留守少儿的个别教育问题研究,将依照课程理论,现代教课方案理论,教育心理学。
依照中小学教育的规律,适应少儿身心发展特点,用科学理论指导自己,并将优异的实践经验进行理性的归纳,努力建构起改良学生学习方式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模式。
经过研究,力争让教师可以具备先进的课程理念、教育教课观点、开放的教课思想、创始适合少儿发展的讲堂,形成自己独具的教课特点,学生能产生乐学的情绪,能从学习活动中获取欢乐体验,培育着手实践、合作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中小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水平。
研究对象本课题研究主要在盘州市的乡村中小学留守少儿学生中组织实行。
研究的主要内容:1.乡村中小学留守少儿学习现象与发展状况检查剖析对乡村中小学留守少儿学习现象与发展状况进行检查,主要反应该类学生学习素质与个性心理以及其余素质的差别及其形成原由剖析。
四川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表剖析
题目(中文)_四川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院系 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学 生 姓 名 ______ 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指 导 教 师 __ 林 群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职称____ 副教授_______________绵阳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二 Ο 一三年六月开题报告题目四川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一、设计(论文)选题的依据(问题提出、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 发展趋势、主要参考文献等)(一)问题提出随着当代经济的发展,农村外出的务工人员增多,而把小孩留在家里由其爷爷奶奶照顾, 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虽说有人照看,但毕竟有很多问 题存在,尤为明显的就是心理方面的问题,找不到人述说,心理问题得不到排解,使其心理的 不到健康的发展。
这样,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背景:⑴首先,随着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的人数急剧增加,而把孩子留在农村, 造成留守儿童数量的急剧增加。
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使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 足,得不到成长过程中应有的关心。
因此情绪消极,孤僻任性、自私冷漠等特征尤为明显,产 生了叛逆、厌世情绪,使得留守儿童心理极易出现偏差。
⑵其次,近年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引起了我国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随着这些 儿童生理的快速发展,但心理发展却相对滞后、家庭教育缺失的矛盾,使得心理健康方面存在 很大的问题,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 使得我国广大农村儿童心理不能健康成长。
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也成了我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必需要解决的问题。
⑶最后,农村留守儿童在长期的隔代监护或单亲监护之下,有些甚至处于他人监护、无人 监护等情况下,造成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疏离,情感缺失,使得他们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主 要表现在人际交往障碍、学习焦虑、性格偏差等方面,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也不利 于身心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的开题报告
大学生思政实践课开题报告
调研题目: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院 系:
专业班级: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时 间绩:______________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加,尤其是经济
困难的农村山区。政府为了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允许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向城镇、城 市打工、就业。1985 年中央 1 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的颁布, 打开了农民进城务工的大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规模越来越大,于是逐渐产生了“农 民工”阶层和农民工问题。然而我国长期执行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和二元户籍制度, 农民工无法与城市居民享受同样的权利和地位,一般处于城市社会的底层。作为社会 的弱势群体,大部分的农民工无力把子女带进打工的城市生活、学习,所以他们大多 数无可奈何地选择了把子女留在家乡农村,从而催生了一个新的群体——农村留守儿 童。
〔一〕课题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设计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对策”的调查问卷,并 采取适当的方法发放、回收调查问卷。 2、文献研究法
通过手工检索与电脑检索等手段查阅、整理相关的研究资料;在图书馆查阅有关 农村留守儿童的资料,为本课题的顺利完成提供丰富的理论和经验知识。 3、实地观察法
主要任务:1、 确定课题组成员,召开课题开题讨论会。
2、确定《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3、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收集有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并提交。 4、撰写研究课题实践方案、编制实践研究计划并准备实践前有关事项,如问卷调 查表、行车路线等。 〔2〕调查、实践研究阶段〔2015 年 1 月—2015 年 3 月〕 主要任务: 1.、按编制的实践研究计划步骤,定期开展各项活动,如实地观察、和家长面谈等。 2、记录实践活动过程的相关信息、语录和资料,并加以整理。 3、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找出出现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并提供相 应的对策。 4、确定个体跟踪辅导对象,记录及分析行为原因和教育的效果。 5、定期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小结,并收集相关资料,形成阶段成果。 〔3〕探索提高阶段〔2015 年 3 月——2015 年 4 月〕 主要任务:1、对研究课题的效果进行预期分析。 2、建立资料、档案,并进一步调查研究。 3、进行实验阶段性检测,形成阶段成果。 〔4〕总结阶段〔2015 年 4 月——5 月初〕 主要任务:1、完成各项主要研究成果,总结研究成果,撰写总结性课题研究实践 报告。 2、把课题研究实践报告交给老师评审并等待指导。 3、与同学们分享本次课题研究的收获。
《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初探》开题报告
《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初探》开题报告一、选题原由日前农村劳动力日益剩余,许多学生家长把孩子长期交由老人或者亲戚代为照应。
由于孩子缺乏父母的直接监护,致使这些留守儿童很容易受到伤害,而且即使受到伤害,也往往不易被人发现。
有些留守儿童有蛮、恶、刁的现象,有的还染上流氓习气,甚至与流氓团伙有染。
这些学生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艰难,这也是向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严峻的挑战。
二、课题研究假设现如今农村的劳动力正在呈现着剩余的情况,大部份的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将小孩交给家里的老人或者亲戚照看。
因为这些孩子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使得其更加容易受到伤害,并且就算受到伤害后,也不容易被人发现。
有些留守儿童性格粗暴,甚至染上流氓习性。
这些学生为学校的教育带来巨大的难题,同时这也是学校的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挑战。
文中从现如今部份的农村外出务工居民,把孩子交由老人或者亲戚照看而浮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相应的解决方式。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过程1.明确课题的内容:学习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搜集相关资料。
2.确立了课题研究的步骤及进程。
学习研究新旧教材中关于课题研究教学内容的变化,进行对照;调查以往关于课题研究内容教学成功之处和存在问题。
3.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
成立课题组,研究课题研究内容并进行分工;参预课题的人员了解了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步骤,并明确了各自的工作任务。
四、课题研究步骤:第一阶段:准备过程,学习理论,成立组织,拟订研究方案,研究工作全面启动。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通过调查制定实验方案,组建本课题调查小组。
1、优化课题实施方案,启动课题研究2、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课题调研与课题研究3、定期交流4、规范研究的运行机制,形成稳定的研究模式5、积累大量、丰富的资料第三阶段:阶段小结、完善修订课题目标。
第四阶段:1、质量抽测,反馈信息,采集资料2、资料整理,分类归档3、总结:并产生与之相应的研究成果,如成果展示、调查报告、科研论文。
农村留守青少年学生心理卫生问题与健康危险行为研究的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青少年学生心理卫生问题与健康危险行为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留守儿童是指原籍在农村的18岁以下未成年人,由于父母或监护人迁居城市或外省,或在农村务工等原因,未随同父母或监护人一起到城市或其他地区生活,而是独自留在农村老家、由其他亲属或邻里照顾的一种特殊群体。
随着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持续性和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目前,我国留守儿童的数量已经超过6000万,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占比最大。
留守儿童在精神健康等方面面临多重问题,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社会资源不足、环境落后等原因,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
与父母分离易引起留守儿童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同时,缺乏父母的监护和影响,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容易出现各种危险行为如吸烟、酗酒、药物滥用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农村留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和健康危险行为情况,以期为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具体的研究目的包括:1. 了解农村留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探讨其主要心理问题和影响因素;2. 探究农村留守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情况,包括吸烟、酗酒、药物滥用等,发现其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3. 分析和探讨农村留守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为家庭、学校和社会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对选择的农村留守青少年学生,进行量化和定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 调查问卷设计:根据国内外文献资料和专家意见,设计适用于农村留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健康危险行为问卷。
2. 调查对象和样本选择:从某农村中学学生中,选择一定比例的农村留守青少年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计100人。
3. 数据收集和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所收集到的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质性分析方法对访谈数据进行分析。
4. 研究结论: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农村留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守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策略探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概念1、留守学生现状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打工,由父母一方或者由其他人进行抚养与教育的学生。
留守学生的概念诞生之初,指的是由于父母双方或单方出国而留在家中的学生。
随着流动人口的大量出现,留守学生的群体在不断扩大,其概念也发生了变化,外延逐步扩大。
留守学生群体包括城市的留守学生与农村的留守学生。
本课题研究的是绝大多数农村户口的学生在城郊九年制学校寄读,其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单亲、父母离异甚至父母双方均不在世的孤儿。
2、留守学生的德育价值德育教育是指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自立能力、学习能力、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的教育。
广义的德育是指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公众、政府部门在内各方面对受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关怀和教育。
留守学生的教育与发展,指的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联合起来,意在通过多方面的教育资源与机构的有机整合,最终目标指向留守学生的和谐发展,为留守学生的进一步成长奠定基础。
3、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与发展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与发展指的是农村留守学生与普通学生一样,同样具有平等享受教育与发展的权利。
教育机构及其工作者有责任使留守学生享受教育权利,获得各自独有的进步与发展,使留守学生能更好的完善人格,形成良好品质,以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研究的价值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目前,国外对我国农村留守学生的现象关注较多,但还谈不上正式研究。
国内农村留守学生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始启动。
但对产生的教育问题及其解决的专项研究还远远不够,不同地区往往各有特色,同一地区,留守学生现象也有各有差别。
2004年前后,中央教科所,江苏、河南等地的个别专家学者,对农村留守学生的一般问题进行了研究。
2005年5月,全国妇联等单位组织召开了中国农村留守学生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
这些研究,重点探讨了农村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他们面临的严重困难和问题,在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关爱农村留守学生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
但是也存在以下不足:(1)大量关注农村留守学生成长方式的消极面,缺乏对留守成长方式进行积极因素的研究。
(2)大量关注当前农村留守学生的问题,缺乏面向过去和未来的纵向研究。
(3)大量关注问题的表面现象,对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
(4)以舆论宣传代替问题探究,对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研究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2、研究价值本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
本课题的理论研究成果可以为各级政府乃至全国解决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提供参考,也可以为陕北农村基础教育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突破口,更有利于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与和谐共处。
(1)在教育实践方面,为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作出贡献。
(2)在教育理论方面,打开农村基础教育研究一个新的突破口,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农村教育的整体改革。
(3)在综合效益方面,为各级政府部门解决广大农村留守学生以教育为核心的系列问题提供参考,促进神木农村教育的和谐发展。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1、研究目标(1)发掘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的心理积极因素,提出利用教育优势与资源的策略,增强人们解决问题的信心。
(2)展开面向过去和未来的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纵向研究,为农村留守学生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为陕北特别是神木留守学生的健康发展和使他们平等享受教育提供科学的指导。
(3)构建面向我县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的切实可行的教育体系,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
2、研究内容;(1)留守学生的内涵理解及其价值研究树立并确立学生发展观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留守学生现象研究意义的思考。
(2)农村留守学生心理现状的分析:农村留守学生获教育状况研究;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需求研究;农村留守学生心理的特质研究。
(3)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发展的途径研究;教育教学对农村留守学生的影响研究;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结合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的影响研究。
(4)农村留守学生的个案研究。
3、研究的重点(1)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个案研究。
(2)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发展的措施研究。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1、研究思路:从学校处于相对偏远地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现状出发,切实找准农村包括城郊留守学生的现状与需求,立足于解决本校的教育教学问题,优化学校教育功能,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积累研究经验,作为以后工作的指导。
2、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完成课题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确定课题组成员分工,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
通过调查分析,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并进行论证”。
(2)研究阶段、根据实施计划进行研究,集思广益,搜集第一手资料,整理分析,写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
对课题研究的进程进行系统分析,形成课题总结报告,并将专题论文汇编成集,为做好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3、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
通过分析研究,制订具体计划开展实践研究,力促留守学生获最佳发展。
(2)调查法。
通过问卷访谈、实地走访调研等方式把握留守儿童的现状与需求,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3)经验总结法。
组织动员鼓励教师不怕吃苦、深入农村基层实地调研并及时提炼研究中的成功经验。
(4)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求实践创新。
(5)案例研究法。
将研究对象的成长经历,研究者的教育故事及时造册登记并作详细地记录,在经过多次研究和不断提炼验证的基础上认真反思,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6)实践法。
通过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对比、实验班的开设等,论证教育途径的有效并推广和实施。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1、主要观点(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反思学校教育工作,探究改进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2)改进教育工作根植于留守学生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让教育工作为留守学生的服务与发展铺好路。
(3)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最佳整合,保证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与留守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4)以留守学生特定群体为单位,成立留守学生试验班级,认真组织并开展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寻求有效教育途径。
2、可能的创新之处(1)关注了教育对象中的特殊群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2)以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宗旨,尊重留守儿童的个性,构建博爱的学校教育文化。
(3)通过实验研究,创立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
六、研究的保障措施1、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1)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能力。
本课题组核心成员都是从事一线教学的骨干力量,特别是多年从事班务工作的模范教师和政教管理工作者,他们大多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教科研能力强,朝气蓬勃并积极投身于各种教改实践,科研氛围浓厚。
(2)课题研究经验丰富。
课题主研人员均是市、县教育科研课题的骨干,科研成果丰硕。
(3)区位优势明显。
我校处于县城郊区,外出务工人员众多,留守儿童数量较大,研究工作的典型性较为明显,工作开展的可行性较强。
2、研究的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工作。
由校长解世杰担任课题研究组长,主管政教副校长折宝庆担任副组长,由他们组织上述人员围绕本课题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
(2)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邀请“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教育科研归还重点课题《心理教育在学校中的全面应用》总课题组”专家作为我校的科研顾问,定期来校作课题研究指导,少走弯路,保证研究扎实有效的开展。
(3)加大校本培训力度,调动广大教师的参与意识,努力提高参与研究的教师的素质。
(4)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保证研究落到实处。
(5)学校将设立专项研究资金,保证研究工作的开展,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七、《留守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策略探究》课题研究方案课题名称:《留守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策略探究》课题提出的背景:我们的教育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组成。
其中家庭教育是最容易被忽视和弱化的部分。
而在人的一生所接受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是长久性教育。
家庭教育先于学校教育,并且在学校教育的整个阶段内,一般都自始至终伴有家庭教育。
而留守学生的父母外出务工,由于长期亲子分离,得不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和关爱,使得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
往往会形成孤僻、不合群众,厌学,易冲动等问题,在学习上他(她)们不愿意(也没有机会)张扬个性,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看客”,能力得不到训练,教育得不到实效。
往往是学校几年工还不如游戏机房的几分钟。
形成了非智力因素的后进生。
新课标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要面向所有的学生,去关爱每一学生,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应有发展。
留守学生的教育成了值得我们去重视,和深思的问题。
鉴于此,提出农村小学留守学生的个别教育问题研究,目的在于让这部分留守学生能乐于学习,生活与学习上都不至于孤独。
学到有价值的知识,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题实施的意义: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的个别教育问题研究,将依据课程论、现代教学设计论、教育心理学、遵循小学教育的规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用科学理论指导自己,并将优秀的实践经验进行理性的概括,努力建构起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模式。
通过研究,力求让教师能够具备先进的课程理念、教育教学观念、开放的教学思想,开创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形成自己独具的教学特色;学生能产生乐学的情绪,能从学习活动中获得愉悦体验,培养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小学生学习的品质和水平。
研究对象:本课题研究在留守学生学生中组织实施研究的主要内容:①农村中学留守学生学习现象与发展状况调查分析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学习现象与发展状况进行调查,主要反映该类学生学习素质与个性心理以及其它素质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②农村小学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发展现状与实践研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借助教育学、心理学等现代教育理论对该类学生的发展实施可行性的研究,并运用于实践中,尝试形成可操作性模式。
③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素质和活动评价研究。
促进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的发展,应及时的适度的对学生评价。
此类学生对待评价感觉敏感。
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学生多维素质的评价,要将检测和其他的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主要选择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1)建立留守学生成长记录袋,并进行跟踪评价的研究。
(2)建立合适有学习小组,将他们融合的集体学习生活中去。
做活动活动的自我评价和其他评价的研究。
(3)课间活动与放学后学生情况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