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资本论

合集下载

第七讲 《资本论》简介

第七讲 《资本论》简介

日,由马克思撰写并亲自校订的《资本论》第一
卷出版。
1863.8—1865.12 写出《资本论》第三稿, 内容分三个部分,相当与后来的《资本论》的前 三卷。
1867.9.14《资本论》第一卷在德国汉堡出 版。
1885年《资本论》第二卷出版。
1894年 《资本论》第三卷出版
1904.1905—1910年期间,《资本论》第四 卷即《剩余价值学史》由考茨基整理后出版。

P170—171
“中国共产党是不热心的马克思主义者而且 一直是这样。吸引他们的不是共产主义的 经济成就,``````````吸引中国知识分子 的是列宁用以统一和控制一个广大而非常 分裂的国家的组织艺术。国民党和中国共 产党都是按照列宁的模式把自己组织起来 的;在一个处于过渡阶段、没有一个有效 的中央政府而实际上是在地方军阀控制下 的国家,这样做是可以理解的。”
第七讲 《资本论》简介
一. 《资本论》的写作与出版
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 (1818.5.5—1883.3.14)最早的经济学著作 1847年的《雇佣劳工与资本》。 1857.8—1858.5《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这是《资本论》的第一稿。
1859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计 划出版的政治经济学著作的六个分册中的第一册, 包括《序言》 《商品》和《货币》。
(法)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的哲学主要体现 在《资本论》中,只有在《资本论》中才可以 读到马克思真正的哲学。”
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二卷序言中指出,人们 迟早有一天会把它作为教科书来学习。
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存在本身只是 以实践的状态存在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科学实 践即《资本论》中。”

刘敢同志《资本论》1-3卷讲稿

刘敢同志《资本论》1-3卷讲稿

1、《资本论》1卷的中心内容,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或称1卷研究对象)(1)资本生产过程就是再生产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2)生产是以流通过程为媒介,科学抽象法要求总要撇开流通过程,从直接生产过程始。

(3)为说明直接生产过程,要从再生产过程抽象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从商品货币始2、《资本论》1卷由三大部分构成的体系:(1)导言:商品和货币(第一篇)(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第二篇到第六篇)(3)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七篇)用符号表达的形式化为:1.W—W—G—W,G’=G+△G?商品W的内在矛盾运动—→W矛盾外化为W—W(简单价值形式)—→W—W再发展为W—G货币形式—→货币G形成W—G?G—W为环节的流通过程,即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过程—→从先买G—W后卖W’—G’,引出G′=G+△G,△G何来?2.——引出劳动力商品W被购买,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带入买卖之内的直接生产过程:W…P…W’。

展开即剩余价值生产过程,G—W…P…W’—G’资本总公式,(中心内容展开式,一卷就为此而写,一切全为此)3.—→资本的再生产运动形式:G—W…P…W’—G’,G—W…P…W’—G’,…—→展开G—W …P …W’—G’ ?剩余价值资本化为G’’(C+V+部分m—W’…P’…W’’—G’’?………3、特点(1)每一部分都和它物质内容生产力一发展分不开。

(2)着重揭示资本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同时揭示资本生产力的规律。

(3)资本主义生产本质,以生产力发展为手段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生产力不断发展与获取更多的m矛盾,1、商品四对内在矛盾: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第一对矛盾)——商品二重性矛盾;商品生产中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第二对矛盾;商品包含着物的人格化和人格的物化的矛盾(第三对矛盾)——深层次矛盾商品矛盾的根源在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第四对矛盾)——根源性矛盾。

《资本论》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热点问题探析

《资本论》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热点问题探析

《资本论》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热点问题探析作者:狄琼琼崔剑齐来源:《学理论·中》2013年第07期摘要:《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之一,对我国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有正确的理论做指导,需要根据中国国情有选择地借鉴先进理论,只有这样才能让经典的理论符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提高我国的国民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资本论为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资本论》;经济体制改革;问题剖析中图分类号:A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075-02一、《资本论》的科学先进性马克思一生都致力于研究哲学与西方经济,《资本论》这本集其思想于大成的著作一经出版,遍震惊了西方学术界。

虽然当代的经济发展飞速,与马克思所生活的19世纪相比有着天壤之别,但是《资本论》在当今时代仍有着重要的指导地位。

这是因为马克思结合了科学性与革命性,批判性地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体系,把空想社会主义变为科学社会主义。

在这本著作中,详细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性规律,这是推动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动力与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经过实践的考验,更突显出其先进性。

在这个实践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了最为全面深刻的证明与应用。

一些资本主义学术界少数学者认为《资本论》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经济的发展了,要求用西方经济学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的地位。

但是无数的实践证明,《资本论》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先进性,马克思经济思想并没有过时。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社会主义,是我国把握时代趋势的理论基础,也指导着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设。

研究好《资本论》的理论内涵,立足我国现代市场经济实情,对于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准确把握发展方向,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重大意义。

重温马恩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论述

重温马恩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论述

重温马、恩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论述阿思奇(经济学研究员)2013年1月按照我们对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之间,有一个社会主义阶段的“过渡时期”,为什么这个过渡时期叫作“社会主义”,人们却想得很少,似乎社会主义与无产阶级专政是天经地义地联系在一起的,社会主义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对于过渡时期的经济制度,我们一股脑地就想着想苏联“老大哥”那样搞国有工厂和集体农庄,就是结合中国的国情,充其量也就是把农业集体化和对手工业和私人工商业的改造缓期几年实行。

这说明,在建国之初,我党对社会主义阶段的经济制度缺乏全面、准确的认识。

其实,“社会主义”的称谓,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两种制度一样,都包含着一个特定社会发展阶段的经济制度,即与“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共产主义公有制”不同的“社会所有制”(gesellschaftliches——马克思德文原著语),“社会所有制”是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所具备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经过长时期发展社会生产力,达到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后,社会经济制度才能改变为共产主义阶段的“公有制”。

换言之,所以能够实行“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一方面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了,以能够充分满足社会需要的生产能力保证“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另一方面,社会的全体成员能自觉地把参与社会生产看做人生的第一需要,自觉地根据个人的能力为社会提供自己的劳动,并根据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领取(而不是购买)社会产品,形成个人在社会统筹中的协调发展。

而在客观条件个主观条件都还不成熟的历史情况下,共产主义阶段的经济制度是无法形成和实施的,这是唯物主义者应该懂得的道理,尽管我党经过30年的探索才找到的正确结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在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上大幅度地拨乱反正、革除积弊,创立了以邓小平理论为代表的新的思想体系和政策规范,并在处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中,能够秉着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恢复了现阶段本应采取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存、多种经营方式并用,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并通过股份制把比重超过国有经济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整合在一起,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强劲发展。

山东省委党校2013级《《资本论》选读》期末考试

山东省委党校2013级《《资本论》选读》期末考试

2013级在职研究生班经管专业第1学期期末考试《《资本论》选读》试卷(开卷)(卷面满分为80分)一、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1.资本循环的正常进行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为什么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起了自乘的劳动的作用,在同样的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比同种社会平均劳动要多?3.解析“储藏货币的欲望按其本性是没有止境的”的含义。

4.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是什么关系?5.什么是虚拟资本?它有哪些特征和典型形式?二、判断分析题(先利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题3分,共30分)1.在货币流通规律中,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2.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依据不同。

3.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可用公式反映:I(v+m)>IIc4.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是按产品的最终用途划分的。

5.在土地所有权存在的条件下,不论租种什么等级的土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叫绝对地租。

6.《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中没有消费,所以,《资本论》缺少了对消费问题的研究。

7.纸币的流通规律以金属货币的流通规律为基础,只能从纸币作为金的代表这种关系中产生。

8.固定资本周转的特点是投人生产的使用价值一次全部消耗,价值全部一次转移到产品中去,随产品流通完成周转。

9.流动资本就是流通资本。

10.流通时间对资本周转速度没有影响。

三、材料分析和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每题答案应在300以上,字数不足者得分不超过6分)1.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生产方法的论述及其实践意义。

2.试述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3.材料分析题北京市曾对行业利润率进行调查。

在7大主要行业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与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相对较高。

如,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达到33. 6%,软件业达到26.8%,制药业达到23%,烟草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达到了18.1%。

资本论一二三卷主要内容

资本论一二三卷主要内容

资本论一二三卷主要内容
《资本论》是由卡尔·马克思创作的一部重要著作,分为一、二、三卷。

下面是《资本论》一、二、三卷的主要内容概述:
第一卷:《资本论》第一卷主要讨论商品和货币形态、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以及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等问题。

马克思通过分析商品交换中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揭示了货币的本质和资本的起源。

他详细阐述了剩余价值是如何通过剥削工人而产生,并进一步讨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矛盾和扩大再生产问题。

第二卷:《资本论》第二卷主要探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流通过程和再生产过程。

马克思对资本循环过程中的商品流通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规律。

他讨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各种市场和价格形成机制,同时也涉及货币和信用的作用。

第三卷:《资本论》第三卷主要讨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整体循环过程、利润率的倾向下降和资本主义崩溃危机等问题。

马克思进一步深入剖析了商品生产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探讨了利润率下降和资本有机构成上升对经济周期和崩溃的影响。

此外,他还涉及了货币和信用的作用、国家干预经济以及工人阶级的斗争等方面内容。

《资本论》通过透彻地剖析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本质和运行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不稳定性,并提出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这部著作对于理解和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资本论》第三卷

《资本论》第三卷

《资本论》第三卷《资本论》第三卷的对象与方法 (3)一.对象 (3)二.方法 (4)三.意义 (4)《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5)第一篇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6)第一章成本价格和利润 (6)一.成本价格 (6)二.利润 (7)第二章利润率 (8)第三章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9)一.m'不变,v/C可变 (9)二.m'可变 (9)三.总结 (10)第四章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 (10)一.周转对利润或利润率的一般影响 (10)二.不同资本的周转时间对其利润率的影响 (11)三.正确计算年利润率 (11)第五章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 (11)一.节约不变资本的途径 (11)二.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 (13)三.有关技术发明的论述 (14)第六章价格变动的影响 (14)一.原料价格的波动及其对利润率的直接影响 (15)二.资本的增值和贬值、游离和束缚 (15)三.原料价格变动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影响 (16)本篇小结 (17)基本概念: (17)复习题: (17)第二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7)第八章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的不同构成和由此引起的利润率的差别 (17)一.研究的出发点 (17)二.资本构成与利润率的部门差别 (18)三.各部门资本周转时间的不同与利润率的差别 (18)四.利润率的差别与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的矛盾 (19)第九章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9)第十章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

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

超额利润 (20)一.个别价值与市场价值 (21)二.供求与价值 (22)三.资本主义生产价格的形成机制 (25)四.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5)五.所谓“转形问题”(transformation problem) (27)本篇小结 (29)基本概念: (29)复习题: (29)第三篇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 (29)第十三章规律本身 (29)一.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 (29)二.利润增加和利润率下降的二重的规律 (30)第十四章起反作用的各种原因 (31)第十五章规律的内部矛盾的展开 (33)一.利润率下降规律的内部矛盾 (33)二、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性质和历史相对性:生产扩大与价值增殖之间的冲突 . 34三、资本主义对生产力的破坏:生产过剩的实质 (36)本篇小结 (37)基本概念: (37)复习题: (37)第四篇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商人资本) (38)第十六章商品经营资本 (38)第十七章商业利润 (39)第二十章关于商人资本的历史考察 (42)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前的商人资本 (42)二.商业资本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的作用 (43)本篇小结 (43)基本概念: (43)复习题: (43)第五篇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

第三讲(一) 《资本论》

第三讲(一) 《资本论》
首先,人类社会的经济运动同样有其自然规 律。对人类来说,自然规律不仅是不以主观意 志为转移的,而且是强制性的。其实,类似这 种自然规律同样存在于人类社会,而经济社会 形态的发展过程则表现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就开宗明义 地指出:“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 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
“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 济运动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 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 轻分娩的痛苦。”

3、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涉及到 各个阶级的切身利益,因此是一门阶级 性最鲜明、最强烈的科学。

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 历史过程?


“生产方式”在《资本论》中是多义词。 就《资本论》整个内容来说,“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是指以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 有制为基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采取雇佣 劳动和资本相结合的方式。“以及和它相 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是指人们在 直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关系和交换过程中 形成的关系。
《资本论》的写作目的
《资本论》庞大的过程稿和手稿群:

1、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2、 1857-1858年草稿 3、 《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 4、 1861-1863年手稿 5、 1863-1867年手稿 6、 《资本论》第一卷 德文第一版 7、 《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 8、 《资本论》第二卷 9、 《资本论》第三卷 10、《剩余价值学说史》


其次,不能人为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 按照马克思所揭示的经济运动规律,在经 济关系否定之否定的运动过程中,作为中 间环节的发展阶段是不能跳过的,也是不 能以法律的形式或者超经济的手段取消的。

2013考研政治真题

2013考研政治真题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的,静止是()。

A.运动的衡量尺度B.运动的内在原因C.运动的普遍状态D.运动的存在方式2.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他在农场劳动,有一天领导要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脑子一转办法就来了,他把羊都赶出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

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

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意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

A.主观联系B.必然联系C.因果联系D.本质联系3.《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

”这样主要是因为无论谁穿,()。

A.上衣都起到使用价值的作用B.上衣都起到价值的作用C.上衣都是抽象劳动的结果D.上衣都是社会劳动的结果4.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每次投资所得的利润是15万元,假定其预付资本的有机构成是4∶1,那么该资本家每次投资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率为()。

A.15%B.75%C.100%D.125%5.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坚持这一国策的基本立足点是()。

A.内外联动,互惠互利B.多元平衡,共同发展C.相互借鉴,求同存异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6.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公益文化事业,始终坚持放到首位的是()。

A.社会效益B.经济效益C.繁荣文化市场D.创新文化体制7.近年来,为了缩小我国居民在收入分配方面的差距,党和政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如提高个税起征点、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国家扶贫标准和城乡低保补助水平等,这些举措体现了()。

川大经济学院考博真题(2007-2019)

川大经济学院考博真题(2007-2019)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资本论考博历年真题(2007-2019)一、《资本论》第一卷1、马克思的商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20072、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基本原理20163、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20084、马克思的价格理论及其现实意义20195、试述马克思工资理论20176、马克思工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20117、论劳动力价格是如何形成的20098、论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20159、马克思的失业理论201810、马克思的相对人口过剩理论2019二、《资本论》第二卷1、马克思资本周转理论20162、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及其现实意义20083、论马克思资本循环与周转理论及其现实意义20134、资本循环周转理论及其现实意义20185、论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20106、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理论20077、论社会总产品实现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2014三、《资本论》第三卷1、论马克思的价格理论以及应用20122、试述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20173、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及其生产价格理论及其现实意义20104、论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及其现实意义20115、论马克思货币银行学理论及其现实意义20156、论马克思地租理论及其现实意义20097、论马克思地租理论及其现实意义20128、论马克思价值生产与分配理论及其现实意义2013四、《资本论》其他理论1、比较马克思通货膨胀理论和西方通货膨胀理论20112、论马克思通货膨胀理论与西方货币主义学派通货膨胀理论的异同20133、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和西方经济危机理论的比较20084、论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及其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20095、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与西方经济学收入分配理论的比较20076、论马克思劳动力再生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20147、比较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20108、试比较马克思失业理论与西方经济学失业理论20129、试比较马克思土地所有权理论和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的不同2014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1、论述中国经济新常态20152、论述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3、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20174、试述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20185、试述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关系2019更多资本论资料https:///thread-7057969-1-1.html 2001《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指定参考书目马克思:《资本论》1-3 卷,人民出版社,1975 年或2004 年洪远鹏:《<资本论>教程简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年张宇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年四川大学经济学院考博西经历年真题(2007-2019)一、纯微观经济理论1、理性人假定及其局限性20072、西方经济学的均衡分析方法及其应用20183、论述消费者选择理论20084、试比较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及其评价20145、效用论的基本内容及评价20126、论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20077、试述企业成本理论及其现实意义20178、试述西方经济学市场结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20159、试对不同市场进行比较分析200910、简述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类型和特征11、一般均衡论201612、试论帕累托最优201113、试述纳什均衡思想201914、公平与效率的基本思想述评201315、试述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及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201016、试述市场失灵及其微观经济政策2015二、纯宏观经济理论1、论述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0082、试述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及其对现实经济的解释20103、试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20174、通货膨胀及其经济效应20125、试论菲利普斯曲线及其评价20146、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20167、论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及其相关关系20078、试述经济增长、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20179、试论货币政策原理及其现实意义201110、论述财政政策原理及其现实意义200911、试论财政政策与经济发展201412、论论述财政政策原理及现阶段财政政策评述201913、试论述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201514、简述经济周期理论201815、真实周期理论201316、论述西方经济学中对技术进步的理论观点2019三、经济发展学理论1、试述经济发展的结构主义思路20112、论述经济发展的新古典主义思路20123、试述经济发展的激进主义思路20134、反贫困理论及政策述评20165、论述新古典增长理论20086、论述经济增长阶段理论20097、试论平衡增长理论2010更多西经资料https:///thread-7058782-1-1.html 3001 西方经济学指定参考书目高鸿业:研究生用西方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年谭崇台:《发展经济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年。

_资本论_中的利益理论及当代意义

_资本论_中的利益理论及当代意义

利益问题历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的重点问题,随着市场经济取向的社会主义改革的全面展开,更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焦点和难点问题。

利益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如何看待利益矛盾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利益协调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这些与现实紧密联系的理论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从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利益问题的原典立场出发,分析利益对立下的雇佣劳动制度;个别利益和共同利益对立统一的发展过程;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利益矛盾集中的阶级矛盾来充分地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

一、《资本论》中利益理论的主要观点马克思说:“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①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阐述唯物史观的一系列著作,如《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资本论》、《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剩余价值理论》中均对利益问题进行了阐述。

他们指出:“旧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内自己背叛了自己,因为它认为在历史领域中起作用的精神的动力是最终原因,而不去研究隐藏在这些动力后面的是什么,这些动力的动力是什么。

”②那是因为“旧的、还没有被排挤掉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不知道任何基于物质利益的阶级斗争,而且根本不知道任何物质利益;生产和一切经济关系,在它那里只是被当作‘文化史’的从属因素顺便提一下”。

③通过对现实利益问题、现实经济问题的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个哲学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科学阐述了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以商品分析为起点,依次阐述五大利益范畴,来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经济关系和社会矛盾。

这五大范畴的叙述在《资本论》第一至第三卷中的安排是:(1)商品: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至第二章;(2)货币:第一卷第一篇第三章;(3)资本:第一卷第二篇第四章至第三卷第五篇第三十六章;(4)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第三卷第六篇第三十七章至四十七章;(5)总收益或产品:第三卷第七篇第四十八章至五十二章。

论阿尔都塞对《资本论》“断裂论”模式的解析

论阿尔都塞对《资本论》“断裂论”模式的解析

论阿尔都塞对《资本论》“断裂论”模式的解析《资本论》是马克思的著作,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是20世纪的一位法国哲学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他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对《资本论》的“断裂论”模式的解析,这一模式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思想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阿尔都塞的“断裂论”模式进行解析和探讨。

一、阿尔都塞的“断裂论”模式阿尔都塞对《资本论》的“断裂论”模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的思想演变是通过多次“断裂”和“飞跃”来实现的,二是《资本论》本身也存在着多个版本和断裂的特点。

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的思想演变是通过多次“断裂”和“飞跃”来实现的。

在阿尔都塞看来,《资本论》并不是一个连续一贯的理论体系,而是由多个不同版本的文本构成的。

这些不同版本的文本之间存在着断裂和飞跃的关系,每一次的断裂和飞跃都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

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自己也意识到了这种断裂和飞跃的特点,他曾经说过:“我经常向我的读者们解释,我的方法包括两个极端的形式:分析和综合。

” 这就说明了马克思的思想演变是通过多次“断裂”和“飞跃”来实现的。

阿尔都塞认为,《资本论》本身也存在着多个版本和断裂的特点。

马克思在撰写《资本论》的过程中,曾经多次修改和重写原稿,最终形成了《资本论》的不同版本。

这些不同版本的《资本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断裂和飞跃的关系,每一个版本都代表了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阿尔都塞通过对《资本论》不同版本的比较研究,发现了这种断裂和飞跃的特点,认为这种特点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阿尔都塞的“断裂论”模式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思想史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模式揭示了马克思的思想演变是一个渐进的、非线性的过程。

传统的观点认为,马克思的思想演变是一个连续一贯的过程,而阿尔都塞的“断裂论”模式则揭示了马克思的思想演变是通过多次“断裂”和“飞跃”来实现的,这一观点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思想史具有重要意义。

科研简报-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科研简报-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教学科研简报2013年第1期(总第4期)主办单位: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3年1月目录【日常教学】 (2)经济与管理学院召开师生座谈会 (2)经管学院启动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活动 (2)经管学院举行公开观摩教学活动 (3)【实践教学】 (4)把课堂交给实践—滁州学院赴长丰扬子开展实践教学 (4)经管学子凤阳小岗村实践教学 (4)经管学子两家企业实践教学 (5)滁州学院与滁州中州集团签署校企合作协议 (6)【毕业论文】 (7)经管学院举行2013届毕业论文撰写指导讲座 (7)【教学研究】 (8)搭建跨校交流平台,促进教学水平提高 (8)【双学位教育】 (9)经管学院召开双学位教育教师座谈会 (9)经管学院召开双学位座谈会 (9)【科研工作】 (10)安徽科技学院鲍步云教授来经管学院讲学 (10)经管学院受邀参加2012年度安徽省经济学会年会 (11)经管学院受邀参加《资本论》研究会 (11)【日常教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召开师生座谈会11月14日下午,经济与管理学院在大会议室召开了师生座谈会,院长史贤华、院长助理王希文以及部分教师参加了会议。

座谈会上,史贤华首先对会议内容的进行了阐述,强调会议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对学院教学工作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便学院教学更好的运转。

接着各专业同学代表踊跃发言,热烈讨论,表达了对于学院当前教学工作的满意度,教师上课热情高涨,认真负责,课下与同学交流多,使同学们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实际的问题与建议。

学院领导与学生代表互换意见,积极解答问题。

最后,王希文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并针对学生代表的问题做出了相应的解答,并对本学院的发展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此次座谈会的召开为老师和同学们建立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加强了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不仅让老师们更加清楚自己的教学目标,也让同学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经管学院启动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活动11月21日下午,经济与管理学院在大会议室召开了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活动筹备会,院长史贤华、院长助理王希文以及部分教师参加了会议。

(黄湘燕)《资本论》的伟大生命力

(黄湘燕)《资本论》的伟大生命力

《资本论》的伟大生命力
一 《资本论》是一部“资本主义灭亡 论”
二 《资本论》是一部“科学社会主义论”
三 《资本论》是一部“市场经济基础 论”
四 《资本论》是一部“科学思维方法论”

《资本论》是一部“资本主义灭亡论”
《资本论》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一个基础:劳动价值论
三大 支点 一个中心:剩余价值
《资本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马克思在东德又开始成为时尚
在马克思的雕塑前阅读《资本论》
LOGO
《资本论》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马克思:“千年第一思想家”
1999年英国BBC广播公 司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 投票,评选 “千年伟
人” 前四名分别是:
1.马克思 2.爱因斯坦 3.牛顿 4.达尔文
第三卷
资本主义生 产的总过程 剩余价值的
分配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建立多元化、多渠道、 少环节、开放式 的现代流通体系。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建立完善金融市场。
形式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关于股份经济论述
生产力:筹集资本的重要途径和杠杆。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湖南省委党校教授 黄湘燕
LOGO
《资本论》 是一部划时代的科学巨著
马克思用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 共四卷,六本,122章,300多万字。 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马克思主义的
百科全书,至今仍具有伟大的生命力。
三部经济学经典著作
18世纪亚当•斯密《国富论》 19世纪马克思《资本论》 20世纪凯恩斯《通论》
①第一卷第七篇第22章第4节, 论述有几种方法。(P657—691) ②第二卷第三篇第18章第2节, 论述有多种方法。(P394—434) ③第二卷第二篇第8章第2节, 论述了利用折旧基金扩大 再生产。(P192—193)

资本论》第三卷

资本论》第三卷
研究方法:抽象—具体:地租→资本主 义地租→资本主义地租的主要形式
比较分析:资本主义农业中的超额利润 与工业超额利润形成的不同特点,农业 超额利润的形成条件.
《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方法
在第三卷中马克思采用了从抽象到具体、 从局部到综合、从本质到现象的研究方 法。
从抽象到具体,是指马克思从剩余价值 最一般的转化形式利润出发,分别考察 了利润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平均利润 又如何分割为商业利润、利息、地租等 具体形态,阐明了剩余价值的分配规律。
从本质到现象的方法。从利润到商业利 润进行具体分析。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第五篇 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息资 本
本篇包括第21--36共十六章的内容,是《资本 论》中份量最大的一篇,可分为四个组成部 分:
1、第21--24章 研究借贷资本和利息的本质, 是全篇的理论基础。
2、第25--32章 考察资本主义信用、银行资 本及虚拟资本的问题,分析生息资本和现实 资本运动的联系和区别,是全篇的中心内容。
《资本论》第三卷简介
恩格斯对第三卷的评价 它是 “一部光彩夺目的著作,在学 术上甚至超过第一卷”。“是 我所读过的著作中最惊人的著 作……。最困难的问题这样容 易地得到阐明和解决……并且 整个体系具有一种新的简明的 形式”。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第三卷共7篇52章,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至第三篇,考察平均 利润率的形成以及历史条件,揭示了剩 余价值在各个产业资本家之间的分配规 律;第二部分是第四至第六篇,分析利 润如何被分割为商业利润、利息、银行 利润以及地租等转化形式,揭示了商业 资本、借贷资本、以及土地所有者分割 剩余价值的内在规律;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3、第33--35章 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研 究信用制度和货币流通的相互关系。

马选《资本论》

马选《资本论》
判断: 人应该是“……”的,但是现实的人不是如此,
所以应该提升。
人(具体的人)是“……”,其内在矛盾和社 会矛盾将带他走向“……”。
四、研究方法
1.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方法
五、学期总结
• (一)马克思的历史角色定位 • (二)马克思理论风格定位 • (三)论文写作建议
(一)马克思的历史角色定位
• 1818年,出生。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P111)
三、揭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P111)
• 循环模式1:W-G-W
• 循环模式2:G-W-G’
• G’=G+△G
为什么“剩余价值”会出现?
• △G===增值额===剩余价值
• 资本逻辑:“谋取利润的无休止的运动”
为什么“剩余价值”会出现?
• 1845年,布鲁塞尔,《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 184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
( 唯
•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

• 1848年3月,巴黎,共产主义者同盟委员会主席 史
• 1848年6月,德国科伦,《新莱茵报》
观 )
• 1849年6月,巴黎

• 1849年8月,伦敦 • 1850年,大英博物馆阅览室

• 1849年8月,伦敦 • 1850年,大英博物馆阅览室
治 经 济
政 治 经 济 学
• 1867年9月,《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 1883年3月,马克思去世。
• 1885年,《资本论》第二卷出版,恩格斯整理
• 1894年,《资本论》第三卷出版,恩格斯整理
• 1910年,《资本论》第四卷出版,考茨基整理
为什么“剩余价值”会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届资本论
一如何理解W-G是惊险的跳跃?含义P37
答:商品销售有困难和风险,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两方面分析了商品转换为货币“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第一,从商品的使用价值方面看
(1)一种商品一般不是独家生产独自经营的,同行生产者的队伍不断增加,因而它在竞争中售卖并不容易;
(2)即使生产新品种的商品,投放到市场上也未必能立即引起消费者的需求而成为社会需要的,因而也难以出卖;
(3)即使生产的商品是社会需要的,也不能保证全部售完。

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的更新,可能被类似的性能更好的商品所代替;
(4)社会对于商品的需要量是有限度的,在竞争中,有些商品将成为多
余的。

第二,从商品价值方面看
(1)生产技术改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如果使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减少,降低商品的价值量,那么在这之前生产的该种商品就不能实现原来的价值量;(2)即使单个商品是按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但是在一定时期内,如果生产这一种商品的总量超过了社会必要总量,那么在这种商品总量上所消费的过多的劳动时间也就不能形成价值。

现实意义 1 根据市场需求从事商品生产 2 企业必须承担经营失误的后果
二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如何决定的?P57
像任何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但是,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他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劳动力的价值,是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在社会上的表现就是工资,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维持工人生存基本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二是维持工人家属生存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三是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此外还受到历史和道德因素的影响.
三相对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1相对剩余价值的定义
①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
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②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降低劳动力的价值,为此必须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

而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则是个别资本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③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之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它日益成为资本家加强对工人剥削的主要方法。

2 生产过程(P90-93)
降低劳动力价值,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
A 首先提高生产消费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B 提高生产生产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C 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D 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是追求超额剩余价值
四产业资本循环的过程与条件
A 循环过程
1 G-W 购买阶段、货币资本职能,为剩余价值生产作准备。

购买行为成为资本特殊循环阶段的原因在于所购买商品的特殊性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

2 W…P…W‘生产阶段、生产资本职能,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在内商品。

生产成为资本循环阶段的原因在于生产资料殊的资本主义结合方式。

3 W’-G‘售卖阶段、商品资本职能,收回预付资本,实现剩余价值。

“商品能够执行资本职能,只能由于在它流通开始以前,它以经从生产过程取得了资本性质”。

B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
1 并存性
2 继起性
五社会资本再生产研究的理论前提
1 以社会总产品为出发点
2 以商品资本循环为考察基础
W‘-G‘{-G-W…P…W‘
-g—w
这个公式既包括资本循环,又包括商品循环;既包括生产消费,又包括生活消费。

3 双重补偿:价值和物质补偿
4 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
5 社会总产品价值上的三个组成部分(C+V+M)
六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揭示的协调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1 马克思揭示的比例关系
社会再生产的比例和平衡是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马克思揭示的比例关系
(1)第I部类内部平衡
(2)第II部类内部平衡
(3)两大部类之间的平衡
(4)更新与折旧之间的平衡
(5)物质与价值的双重平衡
总结出: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规律
2 当前我国经济中的主要比例与平衡
(1)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2)三次产业间的平衡
(3)产业内部的平衡
(4)积累与消费的平衡
(5)区域经济平衡
(6)国际收支的平衡
3 实现平衡的手段
(1)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与战略
沿海开放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部崛起战略、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
(2)合理运用各种经济政策财政、金融、产业政策
(3)适当运用行政手段
4 正确处理比例、速度和效益的关系
七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及再生产价格理论的现实
(一)形成过程五个转化
1 所费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
C+V转化为成本
商品价值=C+V+M=K+M
价格具有实际意义:赢亏的界限
成本价格掩盖了资本的职能区别
2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成本价格的出现,掩盖了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职能区别,剩余价值成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因而转化为利润(P)
M=P
W=C+V+M=K+M=K+P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必然性
(1)成本价格造成一种假象:价值增值是由全部预付资本带来的
(2)在一极上劳动力价值为工资,所以剩余价值在另一极上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3 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利润率是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P‘=P/C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1)周转时间
A 周转时间缩短可减少各种形式的闲置资本
B 其他条件相同时,利润率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C 周转这所以影响利润率,在于它可使同量可变资本在相同时间内发挥不同的效能
D 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可通过处利润反映出来
(2)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
A 工作日延长
B 协作劳动引起不变资本的节约
C 生产排泄物的再利用
D 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资料的价值降低
E 以牺牲工人为代价的劳动条件条件的节约
(3)价格变动的影响
A 利润率与原材料价格变动成反比
B 原材料价格变动,会引起资本的束缚或分离,资本的增值或贬值,以及利润率的下降或提高
C 原材料价格变动会对原材料的再生产发生影响
4 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
不同部门不同的利润率与资本平等的权利相矛盾
资本的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需要资本主义有较高的发展阶段,需两大基本条件:
一是资本有更大的灵活性,容易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
A 有完全的商业自由,消除了除自然垄断之外的一切垄断
B 信用制度有了较充分的发展,大量的闲置资本已集中于银行,随时可供资本家去使用
C 不同的产业部门都受资本支配
D 有一定的人口密度
总之,资本自由流动要求建立起完整的资本市场
二是劳动力有更大的灵活性,随时能根据资本的需要,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

这种转移的前提是:
A 废除了限制劳动力自由转移的法律
B 工人不关心自己的劳动内容
C 一切种类的劳动都最大限度地简单化了
D 工人消除了一切职业偏见
E 工人受资本主义支配
总之,劳动的自由流动要要求建立健全的劳动市场
5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等于平均利润率乘以预付资本总额
W=C+V+M=K+P变成W=K+P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了。

生产价格=所费资本+平均利润
(二)生产价格理论的现实意义
1 以平均利润率规律调节经济运行
2 创造平均利润率形成的条件:充分竞争与自由流动
3 节约不变资本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A 加速科学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B 加快资本周转
C 节约使用和综合利用原材料
D 加强和改善企业经营管理
4 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八商业资本的职能与作用
1商业资本的定义
商业资本是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
从社会总资本来看,总有一部分作为商品资本处在市场上执行职能。

这种职能独立起来,商品资本就成为商业资本。

2商业资本的职能和作用
在商业资本没有超过必要的比例限度内:
(1) 由于社会分工,专门用于买卖的资本,就会小于产业资本家自己从事这种业务时所必须的资本。

(2) 由于商业资本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业务,商品在他手中会更快地通过形态变化。

联系广、信息灵、业务熟练。

(3) 商业资本的一次周转可代表许多产业部门资本的周转。

九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作用
A 促进利润平均化过程
B 节省流通费用:
一是使相当大的交易完全着货币
二是流通手段的流通速度加快了,用较少的货币媒介商品流通,加速商品形态的变化,从而加快货币流通
三是金币为纸币所代替
四是资本形态变化加快,整个再生产过程加快。

C 促进了股份公司的产生
D 信用制度固有的二重性
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形成准备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又加速了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爆发,即危机,从而加强了旧的生产方式解体的各种因素。

十股份公司作用与现实意义
A 股份公司打破了资本家自有资本数量的限制,扩大了生产规模,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B 股份企业作为社会形式的资本,扬弃了私人形式的资本。

社会资本形式与私人企业相对立。

C 现实意义:完善企业制度和所有制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