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从古代到现代)(一)注意“大一统”概念(必修ⅠP8):两个基本层面: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高度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支配下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开创者秦始皇,延续两千多年,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心理和价值判断。
(二)古代(封建帝制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措施)1、过程(1)秦代(综合必修Ⅰ专题一第二课和选修4第一单元第一课)A、总体结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必修ⅠP9 或“奠定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选4P5B、措施:第一、实现统一:攻灭东方六国+统一岭南+北击匈奴修长城+平定西南夷+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交通设施(灵渠、五尺道、驰道、直道必修ⅠP9+选4P6)第二、将郡县制遍及全国(注意南北边疆地区设置的郡以及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与县平级的“道”:ⅠP9+选4P5两地图)(2)西汉:秦汉之际,匈奴重新占领河套地区,西汉初被迫忍辱退让。
经过七十多年休养生息,西汉国力空前强盛。
汉武帝发动对匈奴的反击战,夺回河套地区,占领河西走廊,打通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联系必修ⅡP12)。
在反击匈奴的同时,又多次大修长城,向西延伸到盐泽(今新疆罗布泊),汉长城超过一万米,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长城。
选修6P45(3)唐代(唐太宗)选4P10:A、总体结论: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统一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
B、措施:对东突厥军事讨伐+“战而后和”+羁縻府州;对西突厥(与今新疆有关)攻灭后设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
统一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对吐蕃和亲(红山宫)+唐太宗后与吐蕃会盟(大昭寺)选修6P54-56(4)元代:A、总体结论: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B、措施:少数民族蒙古族统一中国、疆域空前辽阔——行省制度+宣政院+土司制度)必修ⅠP16、20(4)清代前期(康雍乾时期):A、总体结论:巩固和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注意内外两个方面)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近代中国的版图基本奠定。
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三、靺鞨和渤海国
1.靺鞨族的生活 先秦时称“肃慎”,世居白山黑水之间,以 渔猎为业;东汉魏晋时称“挹娄”;南北朝时 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唐朝初年靺 鞨诸部分布在松花江以北、牡丹江流域、黑龙 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地处最南的粟末部与最 北的黑水部最强大。他们依山负水,掘地为穴, 架木覆土,群聚而居。夏日逐水草,冬天入居 穴中。大多以渔猎和放牧为生,善养猪,富者 有猪数百头。男子衣猪狗皮,妇女服布裙。靺 鞨族还经营原始农业,种植粟麦等。
在唐玄宗的支持下,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 了六诏。738年,唐玄宗册封南诏王皮罗阁为 云南王。皮罗阁诸子皆被唐朝封为刺史。第三, 南诏统一六诏的意义。南诏的统一,结束了洱 海地区各部落长期纷争的局面,有利于洱海地 区各族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唐朝通过册封云南 王来管理西南边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发展,有利于汉族与西南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 的交流和发展。
一、突厥的崛起和衰落
1.突厥汗国的建立
突厥最初活动的地区在准噶尔盆地之北,约在 今叶尼塞河上游,后逐渐向东迁徙。6世纪中期建 立起以漠北为中心的突厥汗国,阿史那土门自立为
伊利可汗。木杆可汗在 位时(553~572),辖境 “东自辽海(今辽河上游 濒海一带)以西,西至西 海(今中亚里海)万里, 南自大漠以北,北至北 海(今贝加尔湖)”。
3.突厥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突厥在阿 尔泰山以西,东突厥控制着东起兴安岭,西 《资治通鉴》卷一九三 到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
贞观四年二月,“李靖破突厥颉利可 4.唐朝对东西突厥地区的管辖 汗于阴山”。 ①唐太宗大败东突厥,建都督府。唐太宗开
明的民族政策既解除了唐朝北方的边患,也 贞观四年三月,“四夷君长诣阙请上 有利于突厥的发展。这在北方各民族中产生 为天可汗,上曰:‘我为大唐天子, 了巨大的政治影响,他们纷纷入朝,尊称唐 又下行可汗事乎?’群臣及四夷皆称 太宗为“天可汗”。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所 万岁。是后以玺书赐西北君长,皆称 开创的前所未有的民族和睦景象。
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历史悠久而复杂,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拥有众多民族的国家。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中国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本文将从秦汉统一、南北朝的分合、唐宋辽金元的统一以及明清时期的辽扼之统等方面来探讨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一、秦汉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
此时的中国境内分布着不同的民族,如中原地区的汉族、北方的胡、羌族等。
秦朝的统一,通过中央集权和行政区划的改革,有效整合了各个民族的力量,实现了国家的初步统一。
同时,秦王朝还通过修筑长城来阻止北方民族的入侵,保护国家安全与边疆稳定。
二、南北朝的分合南北朝时期,中国分裂为南北两个政权,北方为北魏、东魏等朝代,南方为南朝宋、南齐等朝代。
这一时期,民族的分化和迁移现象非常明显,南方以汉族为主,而北方则较多胡、鲜卑等少数民族。
然而,南北朝历史并非一片分离,多次的统一与融合也纷繁上演。
在南北分裂的300多年后,北方的隋朝统治者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统一中央政权。
这一统一加强了民族融合的力度,北方各民族的特色也逐渐融入中国的大一统中,形成了新的民族文化。
三、唐宋辽金元的统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唐太宗时期统一了中原,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唐盛世。
唐朝的统一力量包括了汉族、少数民族如回纥族、突厥族等。
这些少数民族的融入为中国的统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中国的文明进程注入了活力。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另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
南宋时期,南部地区多数为汉族,北方则分布着多个民族如契丹族、党项族等。
面对金国的威胁,南宋政权不断采取措施加强统一,稳定国家疆域。
南宋时期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统一延续了下来。
四、明清时期的辽扼之统明朝统一了中国后,明朝政权对于中国各族民众采取了包容的政策。
明朝中晚期,辽东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后金政权,最终被明朝皇帝清朝统一。
中国历史民族和平融合的例子
中国历史民族和平融合的例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和平融合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可以从不同方面来展开。
下面列举了10个以中国历史民族和平融合的例子:1. 夏商周时期的融合:在夏商周三代的统治下,中国各个民族逐渐融合成一个统一的国家。
这一时期的统治者通过婚姻联姻、赐婚等方式,促进了各个民族之间的融合。
2. 秦汉时期的统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了各个民族之间的融合。
例如,统一文字、度量衡等标准,使得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
3. 唐朝的繁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也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时期。
唐朝统治者采取了开放政策,吸引了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4. 蒙元时期的统治:蒙古帝国统治时期,蒙古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融合比较明显。
蒙古统治者实行了宽容政策,保护各个民族的文化和宗教,促进了各个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5. 明朝的海外贸易:明朝时期,中国与许多东南亚国家进行了频繁的贸易往来。
这种贸易交流促进了中国与其他民族之间的融合,不同民族的商人和移民在中国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6. 清朝的多元文化: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多民族共存的时期。
清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各个民族的文化和宗教,使得不同民族在中国社会中能够和平共处。
7. 辛亥革命后的民族团结: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团结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任务。
中国各个民族共同努力,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8. 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战合作: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各个民族团结一致,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
不同民族的抗日游击队和抗日部队共同作战,展现了中国各个民族之间的和谐合作。
9. 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平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实行了民族平等的政策,保护各个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各个民族之间的和谐发展。
10. 当代的民族融合:当前,中国各个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了更加广泛的交流和合作。
各个民族之间的融合进一步加深,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多民族社会。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过程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过程:1、形成和初步发展:公元前221年,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建立,汉朝初步发展。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军事上,北击匈奴、移民戍边、修筑长城、统一东南地区、修筑灵渠。
汉朝“大一统”:政治上,解决王国问题;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军事上,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对外关系上,加强对西域的管辖,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
2、繁荣: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空前发展时期。
隋朝:政治上,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完成全国统一;创立科举制,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唐朝:政治上,出现繁盛局面;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设立机构(安西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边疆地区、实行和亲政策(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对外关系上,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接受日本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3、新发展:元朝时,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有了新发展。
政治上,元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行省制度,加强对全国的管辖(加强对台湾、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我国正式行政区划)、疆域空前;民族关系上,民族迁徙、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4、巩固:明清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
明清: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疆域空前;对外关系上,由开放(郑和下西洋)走向闭关(闭关锁国政策)、反抗外来侵略(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皇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民族关系上,加强对边境及少数民族地区管辖(西藏: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新疆:乾隆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驻军;土尔扈特部回归)。
民族融合的高潮: 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促进了民族融合,出现民族融合高潮。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东汉末年以来,五胡内迁,与汉族杂居,北方黄河流域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民族融合和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唐代的民族融合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
唐代的民族融合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多民族共存、民族融合的时期。
在这个时代,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形成了多元和谐的社会景象。
本文将从政治、文化和经济等方面,探讨唐代民族融合的特点,以及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
一、政治上的民族融合在唐朝的政治体制中,政府采取了开明的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地方自治权,保护各族人民的合法权益。
唐代设立了各级行政机构,特别是设立了藩镇系统,让少数民族的首领承担地方治安和族内事务的管理,提高了民族自治的程度。
同时,唐朝还在政府中吸收了一些少数民族的人才,让他们参与国家决策,使各民族间的交流更加密切。
二、文化上的民族融合唐代是中华文化辉煌发展的时期,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贡献巨大。
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渗透,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汉唐文化。
在文学艺术方面,唐朝诗词盛行,吸引了来自各族人民的才子佳人,共同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
而唐代的壁画、佛教造像等艺术形式中,也融入了西域、吐谷浑等民族的艺术元素,形成了新的艺术风格。
三、经济上的民族融合唐代是繁荣富强的时期,这种繁荣不仅仅是汉族地区的繁荣,也覆盖了其他少数民族地区。
唐朝政府实行了统一的税收制度和贸易政策,为各地区的商业和经济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丝绸之路的开通也使得汉族和西域、中亚等地的少数民族之间的贸易活动得以增加,不同地区的物资和资源得到了合理的配置。
这些经济交流促进了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增进了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唐代是我国民族融合的一个典型时期。
政治上,唐朝政府重视保护各族人民的权益,采取开明的政策,使得各民族在政治上得到公平和宽容。
文化上,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促进了汉唐文化的繁荣,形成了多元共存的文化景观。
经济上,唐朝的统一制度和贸易政策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交流,为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唐代的民族融合,为我国历史上的多民族共存和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引言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较为完整地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在隋唐时期,中国文化和政治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文化和经济三个方面来探讨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政治发展隋唐时期政治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统一。
在隋炀帝的统一之后,唐太宗李世民继续巩固统一,并建立起健全的政治制度。
唐太宗实行了科举制度,使得政府官员的选拔更加公平和有效。
此外,唐太宗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修建大运河、完善盐铁专卖制度等,进一步巩固了统一政权。
文化发展隋唐时期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期。
唐朝时期,文人骚客辈出,诗歌成为了当时最重要的一种文化表达方式。
著名的诗人杜甫、白居易等人在唐朝盛世中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隋唐时期的文化交流非常活跃,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消化也非常重要,这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繁荣。
经济发展隋唐时期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隋朝建造了大运河,成为了当时最重要的通商和航运线路,推动了国内外贸易的繁荣。
唐朝进一步发展了隋朝留下的经济体系,对外贸易更加频繁,陆续开辟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经济的繁荣也催生了各种产业的兴起,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结论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政治上的统一使得国家政权更加稳定,文化的繁荣使得中华文化更加丰富与多样,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后来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尽管隋唐统一是短暂的,但其对中国的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参考文献•李约翰. 隋唐统一中国[J]. 史学月刊, 1988, 3.•王充奇. 隋唐盛世的国家意识突现及其历史作用[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2, 3.。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
3.民族融合的特点: ①、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②、友好交往是主流,中心是扩大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汉 族文化的影响。 ③、中华民族以儒家大一统思想作为民族的精神支柱。 ④、民族大融合促进国家统一,国家大统一又促进了民族 大融合。因此,民族大融合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动力之 一。 ⑤、落后民族在征服先进民族后被先进民族的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文化知识所同化。 ⑥、各民族的特点、优点,不断充实着中华民族统一体。
五、中国古代民族融合问题
1.民族融合的形式: ①、民族迁徒。秦朝时内地人民迁徒到河套;中原人民迁徒到珠 江流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南迁江南地区等等。 ②、联合斗争。说到底是阶级斗争,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反 对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使民族联系更加密切。 ③、友好交往。特别是在我国古代的大统一的局面下,在和平的 环境中友好相处,融合加速。 ④、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魏孝文帝的改革,大大加速了民族 融合。 ⑤、“和亲”、“册封”促进民族融合。641年,唐太宗派人护 送文成公主人吐蕃同松赞干布结婚。唐中宗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尺 带珠丹,从此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回纥的首领骨力裴罗 接受唐朝“怀仁可汗”封号。713年,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 王,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⑥、兼并战争,促进民族融合。春秋时在诸侯争霸过程中,大国 兼并小国,诸侯国逐渐减少,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
4、民族首领和民族使者杰出贡献
各民族许多首领和使者,都为本民族的发展和密切各民族之 间的关系做出了杰出贡献。鲜卑族的杰出政治家、改革家孝文帝 进行汉化改革,是加速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过程,同时也促进了 北方民族大融合。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任用汉族文人制定各 项典章制度,并逐步接受在原封建文化,他在位其间,契丹还创 制了文字。这些少数民族首领能顺应历史潮流,就会对社会生活 和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张骞通西域使西域的经济文化同汉朝 的交流得到加强,同时张骞也为促进西域各民族的发展、进步和 汉族的融合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所以,我们可以说张骞是我国历 史上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沟通西域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中 西交往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文成公主入藏,使吐蕃和内地 的联系不断加强,唐朝的许多酿酒、制磨、造纸墨的工匠来到吐 蕃养蚕技术也传到那里。这为发展吐蕃的经济文化,加强唐蕃的 联系,促进汉藏友谊和民族团结作出了重大贡献。
统一多民族的形成
进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民族同化等;○通贡:是一种由官方控制的民族间的经济贸易, 6
如唐朝时,黑水靺鞨向唐纳贡;两宋向辽夏金纳岁币等;○互市:这是民族间贸易的主要 7 形式,既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如北宋与辽、明朝与鞑靼等
世界近代史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解决土地问题的方式 1、英国:①14 世纪的圈地运动;②17 世纪采取拍卖王室土地的办法。 2、法国:①大革命中,君主立宪派对法国进行初步改造,动摇了封建土 地所有制;②雅各宾派专政时,把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3、美国:内战期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 4、俄国:在农奴制改革中,农奴可以分期赎买土地。 5、日本:明治政府颁布法令,废除买卖土地的禁令,征收地税。
宋辽澶渊之盟等;○、归附和臣服:如南匈奴归附东汉、南宋向金称臣、漠南漠西漠北 2
臣服清朝;○、设机构进行有效管辖:如秦朝设三郡管越族、两汉设西域都护管西域、 3 唐朝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设元设澎湖巡检司管台湾及澎湖列岛等、 清设驻藏大臣, 设将军辖区;○ 册封 ○和亲:其实质是政治联姻,历史进步意义:削弱民族偏见,促 4 5
统一多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巩固 (1)、中华民族的起源:原始社会至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炎黄部落的融合,华夏族的产 生。(2)、多民族融合的开始: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和其他民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 融合,也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秦的统一,标志着我国多民族国家已初步建立。 (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 两汉时期, 实现了对西域、 西南以及华南两广的统治, 既大扩大了疆域,又有效地开发了边疆。 (5)、多民族的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民族迁徙,各民族联合斗争以及少数民族 统治者的改革,民族融合加强。 (6)、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大发展: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时期,隋唐高度繁荣 的经济文化,对周边少数民族有很强的吸引力,加上统治者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推动 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7)、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周边少数民族借助自己的政 权力量,加强了与汉族的交往,相互学习,逐步缩小了与汉族的差距,为元朝更大规模 的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重新统一作了准备。 (8)、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明清时期,中央政府采取有力措施,解决了周边少数 民族问题,特别是在清朝,粉碎了少数民族贵族与西方侵华势力分裂国家的阴谋,同时 采取得力措施加强了地方行政管理和中央集权,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式巩固下来。 古代民族关系的表现形态 (1)、战争形态 (2)、和平形态 1 ○会盟:民族国家双方以缔结条约的方法来约束双方的行动,如唐蕃会盟、1005 年和
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中国被誉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这是由于中国历史上的统一过程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努力和演变。
本文将探讨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夏、商、西周时期的统一与多民族融合早在夏、商、西周时期,中国的统一和多民族融合便有了初步的形成。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国家,建立者夏禹通过各地贵族的联盟与辅佐,最终统一了中原地区。
夏朝统一的过程中,夏禹积极吸纳当地各族的精英人士,实现了多民族的和谐融合。
相继而来的商朝和西周时期也保持了这种统一和多民族融合的趋势。
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统一成果,并通过与周边各族的友好交往,进一步扩大了统一的范围。
而西周时期,周王室采取了分封制度,通过封爵和赐姓等方式,将周边各族的族长和贵族置于统治之下,实现了多民族的共存与统一。
二、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统一之一便是秦朝的统一。
秦始皇通过强大的武力和辅佐,先后征服了六国,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在秦朝的统一过程中,秦始皇采取了强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得法律和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统治者通过大规模的灭族政策,削弱了各民族的权力,降低了各民族的地位,导致了少数民族地区的不满和动荡。
三、隋唐时期的疆域扩展与汉化影响隋朝的统一将南北各民族聚集到了一起,隋文帝制定了许多措施,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和管理。
唐朝的统一进一步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通过军事力量和移民政策,向西扩展并吸纳了更多的民族,中国的疆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在唐朝时期,汉化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华夷之辨显著加剧,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汉化和统治。
四、元朝的统一与多民族交融中国历史上另一次重要的统一是元朝的统一。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
元朝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除了蒙古族人的主导外,也吸纳了大量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士,使得多民族的交融和融合得以实现。
五、清朝的统一与少数民族自治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
隋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一)隋唐民族分布
突 厥 回纥
靺鞨
吐蕃 南诏
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巩固的原因
4、唐朝时,边疆少数民族首领在政治上的共同表现是: 唐朝时,边疆少数民族首领在政治上的共同表现是: ①统一本民族各部落 ③接受唐朝的领导或册封 A、①②③ C、①②④ ②建立本民族的政权 ④与唐朝皇室通婚 B、②③④ D、①③④
思考题: 思考题:
唐太宗说: 昔人谓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 唐太宗说:“昔人谓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 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乎? 又说: 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乎?”又说:“汉武帝穷兵 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绥之以德, 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绥之以德, 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 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唐太宗解决民族关系的基 础政策是什么?举例说明。 础政策是什么?举例说明。 (2)唐太宗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是指什 唐太宗说: 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 么事件?他对汉武帝评价正确吗?为什么? 么事件?他对汉武帝评价正确吗?为什么?
1、少数民族建立政权,开发祖国边疆地区 少数民族建立政权, 2、交通发达 3、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对边疆的管理 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 4、国家统一,政治稳定 国家统一, 5、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经济发达、
唐朝的疆域
咸海
大海
南海
突厥的崛起和衰落
1、突厥的分布 阿尔泰山一带 2、突厥汗国的建立和分裂 3、唐和东、西突厥的关系如何 唐和东、 思考:唐对东突厥的处理采取了什么政策和 思考: 措施?有何作用? 措施?有何作用? 唐在西突厥故地设置了哪些管理机构? 唐在西突厥故地设置了哪些管理机构?有何 作用? 作用?
六节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7世纪 初,色楞格河一带
2 与唐朝的关系
唐太宗时, 任其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 唐玄宗时, 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安史之乱时,助唐平叛 唐宗时, 和亲
3 瓦解
8世纪后期,改为回鹘 9世纪中期,瓦解
西迁
至今新疆,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至今甘肃,是裕固族的祖先 至今中亚
1 兴起
三 靺鞨
分布于松花江、黑龙江流域 7世纪中期后,黑水 粟末两部强大
青藏 高原
突厥汗国
颉利可汗
6世纪中期
(东突厥)
回纥汗国
骨力裴罗
8世纪中期
渤海国(粟末) 大祚荣
7世纪末
粟末靺鞨
南诏国
皮罗阁
8世纪前期
吐蕃王朝
松赞干布
7世纪前期
维吾尔族 裕固族 满族
彝族白族
藏族
A.使吐蕃与唐盟约“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B,使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
C.为吐蕃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D.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
民族 活动地区 政权 突厥 回纥 靺鞨 南诏 吐蕃
著名人物 今何族祖先
唐太宗说:“昔人谓御戎无上策,朕今治 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乎?”又说: “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 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 上述两句话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治国方针(用题 中原文回答)? 试结合史实说明之。唐太宗对 汉武帝的评价完全正确吗?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第一:各族承认唐朝皇帝是“天可汗”,接受册封 第二:唐朝在一些民族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直接统治 第三:各族通过和亲、贸易、学习等方式,联系 第四:唐朝疆域空前辽阔 第五:民族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末有的
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多民族国
第3课 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3课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而辉煌的封建王朝,其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唐朝统一多民族的背景、政策措施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背景在唐朝统一之前,中国的政权分裂状况严重,多个民族政权相继崛起。
其间,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和民族矛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唐朝在统一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政策措施1. 唐太宗拓展疆域:唐太宗李世民采取积极的外交和军事手段,扩大了唐朝的疆域。
他采取灵活的对外政策,与各宗主国家和边民建立友好关系,为统一多民族奠定基础。
2. 建立分封制度:唐朝始终坚持分封制度,将大量的少数民族领袖封为王公,以示对其统治地位的认可和尊重。
这一制度既解决了分裂状况下各民族统治权的分歧,又保持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平衡。
3. 推行民族融合政策:唐朝致力于实现各民族的融合和平等发展。
他们鼓励少数民族研究汉族文化,同时也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传统俗和宗教,建立了一个多元共存的社会。
影响唐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文化繁荣:唐朝以其繁荣的文化而闻名于世。
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发展,唐代的文学、艺术和科技达到了巅峰。
2. 社会稳定:唐朝的统一使得政局相对稳定,减少了战乱和内乱的发生,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 民族团结:唐朝推行的民族融合政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团结,为中国历史上后来的统一封建国家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唐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唐朝成功地实现了对多民族的统一,并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说明唐朝与少数民族及周边国家的关系
说明唐朝与少数民族及周边国家的关系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封建王朝之一,对于与少数民族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具有重要影响。
在唐朝的统治下,中原汉族的政权稳定发展,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和邻近国家的交往逐渐加强,形成了多元统一的关系体系。
本篇文章将展开对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和邻国的关系进行详细的探讨。
在唐朝统一中国后,它面临着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融合和维持统一的挑战。
相对于汉族的主体来说,唐朝时期内,包括突厥、吐蕃(西藏)、回鹘(蒙古)、契丹等少数民族在唐朝的实际控制之下。
唐朝建立了以中原为核心的中央政权,以朝贡制和婚姻政策为基础,与少数民族之间保持着一种稳定而较为平等的关系。
唐朝与突厥的关系是唐代对周边少数民族和邻邦最为深厚的一种关系。
唐朝通过派遣公主嫁给突厥可汗,以此维系与突厥的和平关系。
此外,唐朝还通过贸易交流和修筑边境要塞等手段,保持了与突厥的接触,使双方的利益得以平衡,实现了长期边境和平。
作为唐朝的南疆,与吐蕃的关系也具有特殊性。
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始于唐太宗时期,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变迁。
初期,唐朝与吐蕃保持着一种紧密而平等的关系。
双方通过婚姻联姻和贸易交流,形成了一种相对友好的局面。
然而,随着唐朝的实力逐渐壮大,吐蕃渐渐削弱,唐朝开始对吐蕃采取更加强硬的态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征讨,最终吐蕃被并入唐朝的版图中,成为唐朝的一个地方政权。
唐朝与回鹘的关系也十分复杂。
回鹘是一个由各个部落联合组成的部落联盟,他们在草原地带拥有一定的实力。
唐朝通过与回鹘的贸易往来和与回鹘公主的婚姻联姻,维持了与回鹘的和平关系。
但随着唐朝皇族内斗的加剧,唐朝对回鹘的军事行动也不断增加,回鹘渐渐陷入了唐朝的控制之下。
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上,唐朝也积极与其他国家进行交往。
东方的日本是唐朝外交的主要对象之一、唐朝与日本之间的交往主要通过渤海的介入实现。
双方通过修筑港口、加强贸易往来,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此外,唐朝还与朝鲜、越南等国家保持着一定的贸易往来和外交交流。
1专题一 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
随堂达标检测
15.(2023·宁夏模拟)中国古代王朝历经更替,不断发展。以下正确描述历 史演进的是 ( D ) A.第一个封建盛世:汉初刘邦休养生息——光武中兴——汉武帝的大一统 B.走向衰落的东汉:张角创立太平道——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 C.亡于暴君的王朝:夏朝亡于夏桀——商朝亡于商纣——周朝亡于周厉王 D.天下分分合合:春秋战国时期——“一统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随堂达标检测
3.(2023·北京丰台区模拟)汉代海昏侯刘贺墓中出土的一组衣镜,绘有 孔子形象并记有孔子传记,反映出孔子在当时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促成这一现象出现的措施是 ( C ) A.奖励耕战 B.实施“推恩令” C.尊崇儒术 D.重文轻武
随堂达标检测
4.(2023·福州模拟)汉初,各地诸侯国以各自诸侯王在位的时间纪年。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创制“元封”年号,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皇帝的年 号纪年。这一做法 ( C ) A.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B.废除了汉初分封的诸侯国 C.有利于巩固大一统王朝 D.将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随堂达标检测
二、非选择题 16.(2023·锡林郭勒模拟)(12分)“大一统”观念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思维 习惯和行为方式,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直到隋唐时期,统治者们才摸索出一套防止富室贵族垄断权力 的官僚制度……由于科举成为步入仕途、求取富贵的最主要手段,有志 从政者就必须接受同样的经书、文学教育,从而使全国在思想文化上也 形成大一统的局面。
某一时代的历史特征是 ( C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注:冕旒这里指皇帝)。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过程
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过程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过程1.中国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开端(1)先时期中国境各民族的逐步走向统一与融合中国经历了四千年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才形成今天这样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
四千多年前,当我们的祖先还处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阶段时,活动在各地区的部落群或部落联盟,在相互联系与影响下,即共同为开拓祖国古代的文化作出了贡献。
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居住在中原地区(黄河中下游)的一些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通过战争和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影响,逐渐融合而成为一个民族,即“诸夏”(亦称“华夏”)。
开始进入阶级社会,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夏朝”。
在中国国家形成和发展的最初阶段——夏、商、西周时期,中国境以及周边的一些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多向夏、商、周王朝称臣朝贡。
当时“中国”一词,是指王京而言。
《诗经》“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惠此京师,以绥四国”,以“中国”对“京师”。
《毛传》注释说:“中国,京师也”。
中国以外的周边各族,被视为蛮、夷、戎、狄。
春秋时期,周朝王室衰微,各诸侯国相互兼并。
黄河中下游的中原诸夏晋、、宋、鲁、卫等国以中国自居,、楚、吴、越等非源于周文化,不是尊行周礼的国家,仍被视为“夷狄”而遭到歧视。
《论语·八佾》:“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亡’即无)也”。
《集解》:“诸夏,中国也”。
说明“中国”的称呼已由周室的王畿所在,扩大到所有华夏诸国。
及至战国时期,中国一词已泛指中原地区。
《孟子·滕文公》:“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
随着地区的开发和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愈益密切,“中国”一词已发展成为华夏诸国所在中原地区的通称。
春秋、战国时期,各族之间的交往和兼并战争,导致了民族的统一与融合。
今省北部诸国及令支、孤竹、山戎等少数民族,为燕国所并,燕将开击败东胡,把疆界推向今省及朝鲜半岛西北部;今境及西部诸国和赤狄、白狄、长狄等为晋国所灭,其后国又东灭,北灭林胡,把疆界推向今中部;今境诸小国和莱夷等少数民族为齐国所并;关中的国先后灭义渠、冀戎、邽戎,南并巴蜀、,把疆界推进到今的黄河及省的长江一带;江汉及江淮流域的小国及淮夷等少数民族,春秋时分别为楚、吴、越所统一,战国时楚国东灭越,南占洞庭、苍梧,西降槃瓠、廪君等蛮,把疆界推进到五岭及黔东一带。
唐代的民族交融与政治发展
唐代的民族交融与政治发展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辉煌繁荣的时期,也是一个民族交融与文化融合的时期。
其民族交融与政治发展有以下特点:
1. 多民族统一:唐代在扩张领土的过程中,充分吸纳了各个民族的优秀人才,使得不同民族之间得以融合。
此时,大批突厥族、鲜卑族、回鹘族等民族纳入唐朝版图,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政权由多民族共同参与的国家。
2. 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主:安史之乱导致唐朝北边的疆域大量丧失,许多北方少数民族(如契丹族、渤海族等)得以入主中国。
这些民族在中国领土范围内发展壮大,并对中国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各种文化交流:唐代是中外交流最为频繁的时期之一,各国使者、僧人、商人等纷纷来到中国,带来了外国文化、艺术和科技。
这种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唐代文化。
例如,佛教、突厥传入的源州乐舞等元素都成为了唐代文化的一部分。
4. 文化的繁荣:唐代是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发展时期,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唐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如杜牧、王勃、白居易、杜甫等,诗词、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唐代民族交融与政治发展是一个多元一体的过程,不同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与融合共同促进了唐代的繁荣。
这种民族交融的政治发展为中国历史上的后续王朝奠定了基础,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概括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与意义
概括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与意义一、唐朝的民族政策具有以下特点:1.多元一体: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
在民族政策上,唐朝采取了包容性的态度,尊重各族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并鼓励各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2.县籍制度:唐朝实行了县籍制度,即以地方行政区划为基础编制户籍,使各民族都能在自己的籍贯得到平等的待遇。
这种制度消除了民族差别对公民身份的影响,有利于各民族的社会融合和共同发展。
3.安抚和统一:唐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实行了严格的统治和控制,同时通过向其派遣官员来安抚和妥善处理边疆问题。
这一政策有助于维护国家的边疆稳定,保障各民族的安宁和繁荣。
4.文化交流: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唐朝积极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吸收了大量外来文化成果,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
这对各民族的文化发展和互相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唐朝的民族政策的意义体现在以下方面:1.统一国家:唐朝通过包容性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和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这有助于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为长期的国家繁荣奠定了基础。
2.多元文化:唐朝的民族政策使得各民族的文化得到尊重和保护,促进了文化多元性的发展和繁荣。
唐代的诗、画、音乐等文化成就,都是在多民族融合的环境中繁荣兴盛起来的。
3.交流与融合:唐朝的民族政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加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
这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今天的文化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遗产。
总的来说,唐朝的民族政策体现了包容性和平等待遇的原则,促进了各民族的发展和互相学习,推动了国家的繁荣和文化的多元性。
这种政策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唐朝民族交融的表现和意义
唐朝民族交融的表现和意义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其民族交融的表现和意义十分重要。
在唐朝的时代,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为中国历史文化的演进做出了重要贡献。
唐朝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时期。
唐朝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包括汉族、蛮夷、回鹘、吐蕃等多个民族。
这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融表现在各个方面,比如政治、经济、文化等。
在政治方面,唐朝统一了各地的政权,实行了相对稳定的统治,使得各个民族之间能够共同参与国家事务。
在经济方面,唐朝通过开展对外贸易,使得不同民族之间的商品和技术得以交流和融合。
在文化方面,唐朝吸纳了各个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
唐朝的民族交融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其开放包容的态度使得各个民族的文化得以充分发展。
在文学方面,唐朝涌现出了众多的文学巨匠,包括杜甫、李白等,他们的作品不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体现了唐朝文化交融的特点。
在艺术方面,唐朝的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形式,吸收了多个民族的艺术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唐代艺术风貌。
在科技方面,唐朝吸纳了回鹘、吐蕃等民族的科技成果,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唐朝民族交融的表现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的开放包容态度为后世传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后来的历史时期,中国也一直倡导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与唐朝的民族交融有着紧密的联系。
唐朝的文化繁荣也为后世的文化艺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唐朝是一个民族交融的时期,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为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唐朝的开放包容态度为后世传承提供了经验,并对后世的文化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民族交融的表现和意义是我们要重视和学习的。
只有通过不同民族的交流和融合,我们才能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唐代多元文化的表现
唐代多元文化的表现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为辉煌的时期,不仅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文化也达到了一个高峰。
唐代的文化多元性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不仅是因为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开放、包容的时期,更是因为唐代有着众多的异族、少数民族与其他文化的交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唐代多元文化的表现。
一、外来文化的输入唐代是一个开放的时期,不仅疆域广阔,而且政府对于外来文化的接纳和借鉴也是非常开放的。
那个时期,不仅有来自印度、波斯、中亚等地的文化和宗教,甚至还有来自东南亚、日本的文化影响。
众多外来文化的输入不仅丰富了唐代的文化内涵,而且也为唐代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新思路。
二、多民族的文化融合唐朝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汉族以外还有少数民族如藏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等,而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也对唐代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期以来,在不同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融、借鉴、融合一直是个普遍的现象。
在唐朝时期,这种融合就表现得尤为明显。
比如,回族是唐朝时期较为显眼的少数民族之一,回族的民俗文化、宗教信仰都对唐代的文化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在唐朝时期,回族的宗教信仰、婚礼习俗、建筑风格等各个方面都与汉族有所不同,这也促进了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三、诗歌与文学的多元化唐代诗歌及文学史,在史学中被称为“文人诗”。
这种诗歌表现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包括七绝、五律、九绝、九律,以及句子创作和散文写作等,涵盖了包括政治、宗教、爱情、风俗等各种题材。
同时,显著的地区特色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唐朝时期的汉口诗派、怀州诗派等都有着强烈地方特色。
四、艺术与建筑的多样表现唐代的艺术和建筑也表现出了多样化的风格。
在那个时期,丝绸、陶瓷、铜器等工艺品的制作达到了一个巅峰,这首先得益于唐代政治经济的繁荣,同时还表现出多元文化的特色。
建筑也不例外,包括唐朝时期的佛教建筑、道教建筑以及汉族传统建筑等等,风格多样,形式各异,同时也表现丰富多彩的文化差异与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唐朝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唐太宗、松赞干布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的学习目标:
(1)让学生们知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唐朝的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使同学们了解唐太宗是个开明的皇帝及其较为开明的少数民族政策和边疆地区各族与中原的唐朝的密切关系。
(3)让同学们了解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成婚使对加强汉族和吐蕃的友好和发展吐蕃的经济文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让同学们懂得中华民族是由许多兄弟民族共同组成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团结互助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教学重点:
(1)开明皇帝唐太宗的言行及他对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所做的努力。
(2)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于加强唐朝、吐蕃之间的友好和促进吐蕃经济、文化发展所出的贡献。
教学难点:文成公主嫁入吐蕃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教育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相互说一说上节课我们所学习的内容及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
(秦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秦始皇和雄才大略的汉武帝)
早在两千多年的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经在我国形成了。
在这以后,各民族相互学习、不断融合,使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
到了唐朝,中华民族各族间的交往出现了一个高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切与唐太宗李世民所起的作用是紧密相连的。
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第二课唐朝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唐太宗、松赞干布
2、新课部分
唐太宗是个怎样的人呢?他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开明的皇帝。
他是怎样看待皇帝与百姓的关系的呢?同学看
出示[情景1]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水可载舟也可覆舟”。
他用此来告诫自己和其他人要注意减轻百姓的负担。
我们从此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个比较开明的皇帝。
板书:唐太宗(李世民):开明的皇帝
同学以小组为单位看一看这位开明的皇帝还有什么值得人们颂扬的事迹呢?
同学进行学习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唐太宗善于用人)(唐太宗能接受不同意见)(开明的民族政策)
在同学分组向大家介绍时,教师要给予适当而及时的引导和补充。
善于任用人材:魏征、长孙无忌等人。
(参见扩展资料)
接受不同意见:魏征进谏等实例。
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一视同仁得到各族人民的拥护,北方少数民族尊他为“天可汗”。
板书:善于用人接受不同意见开明的民族政策
由于唐太宗李世民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所以当时中华民族各兄弟民族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少数民族纷纷把自己的子弟送到唐朝的都城长安来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也随他们传到了各兄弟民族中间,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各兄弟民族间的交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说到唐朝与兄弟的少数民族间的关系,人们一定会想起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千古佳话。
板书: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是唐太宗时期的吐蕃首领,他统一青藏高原各部落后,建立了以拉萨为中心的吐蕃政权。
他非常崇尚汉族的文化,主动和唐朝交往并多次派人向唐太宗求婚。
开明的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使得汉藏两个兄弟民族成为一家人,从而大大促进了相互各方面的交流。
出示[情景2]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成婚使汉藏两族关系得到了加强,同时也为藏族地区带去了农业用的种子和汉族地区比较先进的科学和技术。
板书:增强汉藏间联系,促进藏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据历史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许多书籍、手工艺品,带去了谷物和蔬菜的种子,同时还带上了五百名工匠。
特别是这些工匠把中原地区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传入了西藏,这一切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使得当地藏族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提高。
松赞干布还派了许多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汉族的文化与技术,使得吐蕃的文明程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由于文成公主对汉藏两民族团结的贡献,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在汉族地区广为流传,也因为如此,藏族人民更是将这位为他们的文化经济发展做出过杰出贡献的汉族公主当作神来供奉于庙堂之中。
同学们读一读西藏人民歌颂文成公主的歌词吧。
(参见课本第七十七页)
3、知识的记忆与应用
同学们通过学习本课,说一说唐太宗是个怎样的皇帝?你对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成婚有什么评价?
(唐太宗是个开明的皇帝,他听从不同意见,善于用人,尤其他的少数民族政策得到了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族人民的拥护。
)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成婚加强了汉藏间的联系,促进了藏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板书设计:
第二课唐朝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唐太宗和松赞干布
唐太宗(李世民):善于用人接受不同意见开明的民族政策
和文成公主:增强了汉藏间的联系,促进藏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小结: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同学复习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在熟悉这部分内容后,再进行本课教学。
教学“唐太宗尊重少数民族”这一节内容时,我让同学们了解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开明的皇帝并着重介绍他尊重少数民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的历史事实。
让
同学通过了解唐太宗的言行,知道这些开明的政策促进了我国边疆地区各兄弟民族与中原的唐王朝的间的亲密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通过“读一读”了解当时民族间亲密合作共创中华文明的情景。
我还帮助和提醒同学理解“天可汗”等的意思。
在进行“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这部分的教学中,我主要从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及其受到各族人民的爱戴入手,引出松赞干布主动和唐朝往来及向唐求婚的史实。
同时,让同学们知道文成公主的入藏不仅促进了民族间的团结,也促进了当地社会和经济的提高。
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