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大气不稳定度参数於闪电活动预报应用的探讨
珠三角地区雷雨天气空管运行探讨
珠三角地区雷雨天气空管运行探讨珠三角地区是中国国内最为繁忙的地区之一,航空运输业务相当发达。
雷雨天气给空中交通带来了一定的安全和运行方面的挑战。
本文将围绕珠三角地区雷雨天气对空管运行的影响进行探讨。
雷雨天气对珠三角地区的空管运行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雷雨天气中会伴有雷电、强风等恶劣天气条件,这对飞机的起降、航线规划、航班保障等环节都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雷电天气容易干扰飞机的雷达和导航设备,飞机在雷雨天气中遭遇闪电可能引发系统故障。
强风也会对飞机的飞行稳定性和航线规划造成挑战,飞机在起降过程中容易遭受侧风的影响,而航线规划也需要避开强风区域。
雷雨天气也对珠三角地区的航班保障和正常运行带来了影响。
一方面,雷雨天气会导致航班延误或取消,航空公司需要重新安排航班计划,给乘客和航空公司带来不便。
雷雨天气会导致航空交通量减少,航班密度降低,对于珠三角地区的空管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空管部门需要根据雷雨天气情况,灵活调整航空交通容量,合理规划航线和起降时隙,确保航班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珠三角地区的空管部门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建立完善的雷雨天气监测系统,及时掌握雷雨天气的发展趋势和影响范围,提前做出调整和安排。
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和信息共享,及时获取最新的雷雨天气预报信息,为航班保障和空管运行提供依据。
加强与航空公司的沟通协调,及时共享航班信息,确保航班计划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空管部门还可以加强雷雨天气下的空中交通管制,采取限制航班起降数量、调整航线和飞行高度等措施,确保航班运行的安全和流畅。
珠三角地区雷雨天气对空管运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影响,在建立完善的雷雨天气监测系统的基础上,空管部门可以与气象部门、航空公司等进行密切合作,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以确保航班安全和正常运行。
珠三角地区雷雨天气空管运行探讨
珠三角地区雷雨天气空管运行探讨随着技术的提升和发展,飞机的安全保障水平也越来越高。
然而,在气象条件不佳的情况下,飞行安全问题依然是一项重要难题。
如何在雷雨天气条件下保持空管运行的稳定,是面临珠三角地区的空管领域所面临的难题之一。
珠三角地区位于南方地区,气候湿热,雷雨天气时有发生。
雷雨天气条件下,航班的起飞和着陆都会受到一定的制约,而适时调整空管运行策略,则又会面临空管系统的暴雨期间数据传输障碍、飞行监视、讯号覆盖等多个技术问题。
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运输安排和完善的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空管系统的应对能力,是保障珠三角地区空管安全和发展的重要问题。
首先,在雷雨天气条件下,应根据实时气象情况,及时增加航班的出港间隔,避免过多的航班同时起飞、降落,既保证飞行的安全合理性,又不会因空管数量不足而出现滞留航班问题。
其次,空管运行应做好航路规划,调整航班路径,避开雷雨中心和低压区,以免飞机陷入雷区。
在强烈雷雨的情况下,可对一些航班进行延迟或取消,以确保安全。
同时,更加严格的机场雷暴预警和预测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航空业界在雷暴预测与监测方面已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其利用技术手段提高了对雷暴的精准度,包括雷达反射率、闪电探测和多普勒雷达等,但这些技术手段尚不充分满足珠三角地区的需求。
因此,珠三角地区还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力量,进一步完善雷暴监测系统,不断提高预警能力和预报准确率。
在雷雨天气的航班监管方面,空管系统可提前对相关航班进行调整,减少滞留和航班延误的情况出现。
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实时雷暴预报情况,提前协调航班调整,以免错过最佳出港时间。
此外,优化航班计划、优化运行、采取主动出击的运行哲学,也是提高空管运行效率的重要一步。
在技术方面,高清气象预测和雷达探测技术已成为空管运行的重要工具。
首先,高清气象预测技术是以数值气象模式为基础的技术,可对大气的各种参数进行模拟分析,同时可进行过程演化预测,实现气象预报的精度提升。
珠江口水域的水上VHF频率应用现状与优化建议 (珠海海事局 钱立伟 陈江彦)
节能型 VTS 雷达站电源子系统的设计与 设备选型方法
陈江彦 (珠海海事局 519015) 内容提要:针对传统 VTS 雷达站电源子系统 普遍侧重系统可靠性、忽略节能性、系统运 行高耗能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并通过对节 能型电源产品的深入研究和测试,提出可靠 性与节能性兼顾的 VTS 雷达站电源子系统的 设计与设备选型方法。该方法已在实际项目 中得到采用,望对 VTS 电源子系统或其它与 UPS、发电机有关的电源系统的节能设计、 选型及改造提供实用参考价值。 关键词: VTS 雷达站 UPS 发电机 一. 背景 雷达站电源子系统是 VTS 系统(Vessel Traffic System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 成子系统。该系统负载通常由动力负载和开 关电源负载组成混合负载。其中,动力负载 为雷达天线马达;开关电源负载为:雷达、 微波、甚高频收发机、以及雷达信号处理器、 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等开关电源设备。 为了保障雷达站设备可用率负荷要求 (≤5 年使用年限的 VTS 系统设备, 一级可用 率要求≥99.9%[1]) ,雷达站通常由 UPS(不间 断电源) 、 柴油发电机及市电组成多路电源保 障系统。 由于 VTS 雷达雷达站通常建在沿海/水 的相对地理高位, 市电供应稳定性普遍较差, 因而 UPS 和发电机便成为 VTS 雷达站电源子 系统的关键组成设备。长期以来,雷达站电 源子系统的设计和设备选型,都不同程度地 存在着侧重系统可靠性,而忽略节能性的现 象。比如,总稳态功耗为 2kVA 的混合负载, 往往被配置了 10kVA 甚至 20kVA 的 UPS, 为 之匹配的发电组的常备功率被配置成 20kVA 甚至 30kVA 或以上!这些雷达站不仅建设成 本高,而且长期运行能耗、维护成本也非常 可观。 电源子系统 节能 随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 家”的理念深入人心,怎样建设节能型 VTS 雷达站已经成为 VTS 建设、维护人员理应科 学思考的命题。本文通过对雷达站负载的分 析、研究以及测试节能型 UPS、发电机特性, 总结得出的满足雷达站混合负载特点的节能 型电源子系统的设计和设备选型方法。该方 法最后还通过了测试验证,证明可行,并已 在珠海 VTS 项目中得到采用。 二. 经典高耗能电源子系统案例分析 我们以如下典型案例,说明传统雷达站 电源子系统普遍存在的,在能源利用率方面 的问题和不足。 1. 案例 1 图 1 为某雷达站电源子系统拓扑。该雷 达站配置如下: UPS 型号:法国梅兰日兰银河 3000,三 进三出 10kVA UPS,输出功率因素 0.8 发电机组型号:英国 Wilson,常备功率 (12 小时可连续运行的功率) 14kVA(11.2KW) 三相发电机 负载类型:某品牌 1P 三相雷达天线马 达及雷达收发机等单相开关电源设备
江门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中的闪电活动特征及环境场分析
第42卷第5期 2020年10月 广 东 气 象GuangdongMeteorology Vol.42 No.5 October 2020 收稿日期:2019-12-18作者简介:谭惠冰(1980年生),女,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公共气象服务工作。
E mail:710086472@qq.com谭惠冰,苏耀墀,徐碧裕,等.江门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中的闪电活动特征及环境场分析[J].广东气象,2020,42(5):31-34.江门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中的闪电活动特征及环境场分析谭惠冰,苏耀墀,徐碧裕,赵慕洁,黄江辉(江门市气象局,广东江门 529000) 摘 要:利用Micaps资料、闪电定位数据以及NECP/FNL1°×1°再分析资料,对江门市的一次强雷电过程闪电分布特征、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进行统计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强雷电过程闪电强度集中在10~60kA,强雷电过程发生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盛的背景下,洋面上暖湿气流向沿海地区汇聚,风随高度逆转,形成中层干冷、低层暖湿的不稳定层,500hPa相对湿度场、850hPa比湿、水汽通量散度以及假相当位温等物理量的变化对强雷暴的发生有指示作用,更有利于强闪电的发生。
关键词:天气学;雷暴;雷电预警;闪电活动特征;环境场;江门 中图分类号:P44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7-6190.2020.05.008 闪电是雷暴云放电而发生的一种强烈的天气活动,而雷暴云的发展与热气团在不稳定环境中的对流抬升有关,所以闪电活动与大气环境场之间的关系以及闪电活动特征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郑栋等[1]分析大气不稳定参数与闪电活动的关系发现,潜在-对流性稳定度指数、抬升指数、对流有效位能和700hPa相当位温与闪电活动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黄延刚等[2]对广东一次强对流过程中的闪电特征分析发现,强降水过程中负闪占绝对优势;杨兆礼等[3]分析广东雷电活动发现,各种天气系统会触发对流潜热能量被释放从而引起强烈的雷电活动;林卓宏等[4]研究了江门地区闪电频数与对流活动的情况;王洁等[5]分析了陕西一次雷暴天气发现,闪电的发生与潜在对流性稳定度指数、抬升指数、能量场和位势稳定度相关性较好;朱学超等[6]对湛江市东海岛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雷击发生前后雷击点附近的降雨量、风向风速、本站气压和能见度等气象要素产生了明显的突变。
珠海市中小尺度大气扩散应急数值预报模式系统
三大模块: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污染物数值扩散模式、慕于GIS技术的图像化处理系统。
该系统一个突出的特点在于,不仅可以应用于突发性大气污染事故,由于引进了中尺度数值 预报系统,其预报的要素结果可以氲接用于我们日常预报的业务工作,实现了日常天气预报 业务与突发大气污染事件应急处理的有机结合。男一突出特点是建立了包括地理信息、大气 污染源和危险源的数据库:采用多源数据集成技术把地理信息、危险源数据、模式预报和模
使得系统可以较为松散地耦合。如图2所示。特别的,由于直接应用地理信息的图像加载功 能无法满足污染扩散浓度分布在 不同级别的地理比例尺下的显示, 因此根据气象要素产品的特点,本 项目利用C++和图像渲染组件, 自主开发污染物扩散图像处理和 龆示模块。 为了应急的需要,建立了较为 完善的后台支持数据库:(1)基础 图2 GIS组件式开发
地图信息子库:建立了珠海市达到乡镇和街道一级分辨率的主要行政区划、地形、道路交通 等信息的电子地图,便于估算受影响范围、受灾人口和提出最佳疏散、撤离路径等。(2)大 气污染源和危险源子库:大气污染源予库包括珠海市本地和邻近地区的污染源共231个,主 要内容为污染源的地理位置、摊放品种、排放量及理化性质等参数。危险源数据子库包括了 珠海市及周边地区的化工厂、城市储气站、加油站、危险化学品仓库等潜在危险源的位置、 规模、生产和储运状况等数据,以便对污染物可能造成的危害,包括影响地区、范围、程度 等进行及时、有效的预测。 2.4前端应用服务器系统 前端应用系统采用AsP技术建立成基于wEB模式的显示、管理、操作平台,适应性 强。通过网页输入突发性事件的基本信息(发生时间、地点、高度、排放量和排放面积等), 用户可实现远距离模拟预测有毒气体逐小时的输送、扩散方向、影响范围面积等信息的水平 和剖而图像。前端应用服务器还可以向决策者及公众提供气象环境信息、环境危险源、事故 敏感区域的位置信息以及备选应急方案等相关内容,为未来可能的事故应急决策提供相关图 像化数据及技术辅助支持。小结 珠海市中小尺度大气扩散应急数值预报模式系统是一个集成气象环境预测信息、有害污 染源、危险源等信息以及具有模拟预测突发泄漏(爆炸)事件的大气扩散应急脏测预测系, 体现了科学成果应用和服务于业务的需求。我们将在实际业务运作中不断补充完善,如建立 大气污染应急专家库,补充完善污染物毒性、阈值资料库,制定应急预警标准等,使其在应 急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珠三角地区雷雨天气空管运行探讨
珠三角地区雷雨天气空管运行探讨珠三角地区位于中国南部,包括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经济区域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气候的影响,珠三角地区在夏季经常出现雷雨天气,这给空中交通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珠三角地区雷雨天气对空中交通管理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与建议。
珠三角地区雷雨天气对空中交通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航班延误和取消。
雷雨天气会导致机场能见度降低,风力增大,气压变化等问题,这些都会对飞机起降造成影响,导致航班延误和取消。
二、空中交通管制。
雷雨天气会导致空中的气流和气压变化,对飞机的飞行路径和高度造成影响,空中交通管制需要对飞机进行调整和重新规划飞行路径,保障飞机的飞行安全。
三、雷雨天气对飞机雷达和通信设备的影响。
雷雨天气会造成飞机雷达信号的干扰,使飞机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周围的气象情况和空中交通状况,增加了飞行的风险。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解决方法和建议:一、提前预警和信息共享。
当前科技条件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雷达和卫星监测设备,提前对雷雨天气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向各个机场和航空公司发布预警信息,共同做好航班延误和取消的准备工作。
三、加强空中交通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
在雷雨天气下,空中交通管理人员需要对飞机进行实时的监控和调整,需要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因此我们应加强空中交通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在复杂天气下的应对能力。
四、完善应急预案和协同机制。
我们可以建立完善的雷雨天气应急预案和协同机制,明确各个部门和单位在雷雨天气下的责任和职责,形成多方合作、共同应对的局面,确保航空运行的安全和有序。
珠三角地区作为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经济区域之一,其空中交通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压力非常大,特别是在雷雨天气下。
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雷雨天气对空中交通管理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对策,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确保珠三角地区空中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兰州和杭州地区闪电活动与大气不稳定参数关系的对比
摘
要: 利用甘肃 中部地 区和浙江地 区的闪电定位 资料 , 研究 了闪 电活动 的时间和空 间分布 特征 ; 并
结合地面和探空资料 , 分析 了兰州和杭州 附近地 区在有 闪电活动 时闪频数与大气不稳定参数 的关 系。 结果表 明 , 地 区的地面相对 湿度 、 氏指数 、 2 沙 对流有 效位 能和对流抑 制能量 与其地 闪频数 具有较好 的相关 性 , 杭州地 区地 闪频数与对流抑制能量 的相关性较大 , 而兰州地区地面相对湿度对闪 电活动的
第2 8卷
第 2期
干 旱 气 象
J un l f i tooo y o ra d Mee rlg o Ar
Vo . 8 No. 12 2
21 00年 6月
文章编号 :0 6—7 3 ( 0 0 0 10 69 2 1 )一 2~04 0 12— 6
J n .0 0 u e2 1
的差 异 。N u n ¨ 2 的预报 模 式 中使 用 了 8 0~ e ma n I 0 6 0h a的 平 均 湿 度 来 预 报 闪 电 的发 生 。 Slm n 0 P o o o
等 研究 发 现 青 藏 高原 相 比 临 近 同 纬度 地 区 放 电
弱 的主 要原 因是 较 小 的对 流 不 稳 定 能 量 。 大 量研 究 表 明 , 同地 区影 响 雷 暴 天 气 的 大 气 不 稳 定 参 不
数 并 不 相 同 , 目前 对 各 纬 度 带 间 雷 电 活 动 与 大 但
气 不 稳定 参 数 关 系 的差 异 性 研 究 较少 。 因此 本 文 选 取 地处 我 国西 北 内陆 温 带 大 陆 性 气 候 区 的甘 肃 地 区和 位 于我 国东 南 沿 海 亚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区 的浙
低纬高原大气不稳定参数与雷电活动相关性
气 象 科 技
M 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 NoLOGY
V o1.46.N o.5 0 ct. 2O18
低纬高原 大气 不稳定参数 与雷 电活动 相关性
杨 宗 凯 殷 娴 胡颖 周 清倩
(云 南 省 气 象 灾 害 防 御 技 术 中心 ,昆 明 650034)
http://www.qxkj.net.cn气 象科 技 云 南 省 气 象 局 科 研 项 目(LD201703)资 助 作 者 简 介 :杨 宗 凯 ,男 ,1970年 生 ,工 程 师 ,主 要 从 事 雷 电 防 御 技 术 研 究 ,Email:1685380734@ qq.com 收 稿 日期 :2017年 11月 30 日 ;定 稿 日期 :2018年 1月 26 Et *通 信 作 者 ,Email:707239728@ qq.cor n
1 资料来 源及 预 处理
统计 了 云 南 省 闪 电定 位 监 测 系 统 2o14- 2o16
年 5—9月监测 到的昆明地 区闪 电数 据和 昆 明探 空站 每 日 08:oo和 2O:。0的探 空 数据 以及 NCEP再 分析 气象 资料 。为 了对 探空 资 料与 闪 电资 料进 行 同步 分 析 ,首 先 对 闪 电数 据 进 行 预处 理 。如 O8:OO一 2O:O0 之间有 闪电发生 ,或 20:00至次 日 08:00之 间有 闪 电 发生 ,记 为一 个 雷 电活 动 日,反 之 为 无 雷 电活 动 日。 有 闪 电发 生时 ,如果 是零 星 闪 电,即闪 电频 次小 于 15 次 (非强雷暴 云 平 均地 闪频 次 为 1~ 10次/min,而 最 小 的雷暴 发生 闪电最 短持 续 时 间为 15 min),将 不 计 为 雷 电活 动 日。据 此 ,筛 选 了 340个 有 雷 电活 动 日 和 198个 无 雷 电 活 动 日 。
基于EC模式闪电格点概率预报模型及应用
第48卷第6期 2020年12月气象科技M 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Vol. 18, No. 6Dec. 2020基于E C模式闪电格点概率预报模型及应用周威1张武龙1康岚u魏庆2但破1银航1(1四川省气象台/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72;2四川省防雷中心,成都610072)摘要基于EC'(0.25°X0. 25°)模式预报资料和闪电定位资料.结合雷暴三要素形成条件.分别从水汽、能社、热力、动力等几个方面挑选预报W子,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配料权重系数.并根据海拔高度将四川划分为四川盆地、攀两 地K、川两高原3个不同的K域分别建立预报模型.研发了四川省闪电格点概书预报产品。
检验结果表明:四川盆 地在概率预报值为70%以上时,预报效果较好,T S评分为0.294;攀西地区和川两高原在概率预报值为60%以上 时.预报效果较好,T S评分分别为0.302和0.299。
关键词闪电;E C模式;主成分分析;概率预报;T S评分中图分类号:P456 DOI:10. 19517/j. 1671-6345. 20190457 文献标识码:A引言雷暴是特定的大气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对流系统,闪电是雷暴过程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很多研究指出闪电的发生与大气的动力、热力、能量等有一定的内在联系〜3]。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一些国外的研究者就将这些环境条件参数应用于闪电的潜势预报中,N e u m a n n等>51在预报模式中使用了 800 〜600 h P a平均相对湿度来预报闪电活动的发生。
S o l o m o n等[6]发现对流有效位能值(C A P E)大于400 >k g1 .能够较好地预报墨两哥州闪电活动,但 抬升指数不是预报闪电的关键W子。
大气晴空闪电产生机理与探测方法
大气晴空闪电产生机理与探测方法大气晴空闪电是一种在晴朗无云的天空中发生的天象,通常表现为一道从云层中射向地面的巨大电弧。
它产生的机理复杂而神秘,对于人类了解和预测大气电现象、提高天气预报准确性以及防范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大气晴空闪电产生的机理,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探测方法。
大气晴空闪电的产生机理涉及大气物理学、电磁学和化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目前,关于它的形成机制有两种主要理论。
一种理论认为,大气晴空闪电是由雷暴活动产生的云闪电引发的。
云闪电首先会放电到空中的一点,这个点通常位于雷暴云层顶部或近云层顶部的地方。
云闪电的电流通过空气成流,形成一条通道,然后传递到地面。
在通道形成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分子会遭受高能电子的碰撞,进而被激发成高能态。
当这些分子回到低能态时,会释放出可见光,形成我们看到的闪电。
这种理论认为,大气晴空闪电是云闪电的延伸或残余。
另一种理论认为,大气晴空闪电是由于大气中的带电颗粒,如冰晶或水滴,在电场的作用下形成的。
当大气环境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湿度适中、空气稳定,且存在较高的垂直电场时,这些带电颗粒便会在空中形成电荷积累,并最终导致闪电的产生。
这种理论认为,大气晴空闪电是一种天空静电放电现象。
对于大气晴空闪电的探测,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地面上的闪电定位系统。
这些系统通常包括多个接收器,它们测量闪电信号到达时间的差异,并将这些数据用于计算闪电的位置。
另一种常用的探测方法是利用高空观测仪器,如卫星、飞机和气球。
通过这些观测仪器,科学家可以获得大范围的数据,并对大气条件进行分析,以研究大气晴空闪电的特性和分布规律。
此外,科学家们还开发了一些先进的仪器来研究大气晴空闪电。
例如,高速摄像机可以捕捉到闪电的快速运动过程,帮助科学家们了解闪电形成的细节。
激光雷达则能够测量闪电中的强电场和强电流,并提供更精确的闪电参数。
这些先进的仪器为研究大气晴空闪电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大气不稳定度参数与闪电活动的相关性7页word文档
大气不稳定度参数与闪电活动的相关性1. 700-400 hPa 平均相对湿度可以看出,无闪电活动和有闪电活动的700400 h Pa 中层湿度值的范围均较大。
无闪电活动的平均湿度为47.97 % , 80%的无闪电活动分布在湿度为20%-85%之间,湿度位于90%以下的约占95%;对应的有闪电活动的平均湿度为57.53 % , 80%分布在湿度为33%-83%之间,约95%分布在湿度值为30%以上。
可以看到,700-400 hPa 的平均相对湿度值与闪电活动的相关性比较差。
但是,在湿度Uw < 30%以下,无闪电活动的几率明显较高,有28 .10%的无闪电活动和5 .9%的有闪电活动出现在这个范围,预报无闪电发生的几率为81.13%。
2. 潜在-对流性稳定度指数潜在-对流性稳定度指数的表达式为:I LC =I L +I C =(T v500’- T v0)+(T v500-T v850),其中I L = T v500’- T v0,是潜在性稳定度指数; I C = T v500-T v850,是对流性稳定度指数。
T v500’表示500 hPa 饱和湿静力温度,T v0表示地面湿静力温度,T v500为500 hPa 湿静力温度,T v850为850 hPa 湿静力温度。
其中,湿静力温度的公式为式中T v ,T 可以同时采用绝对温标,也可以同时采用摄氏温标。
假定空气饱和的湿静力温度称为饱和湿静力温度,即把右端第三项的比湿改为饱和比湿:vT 饱和湿静力温度纯属假设出的一个湿特征量,不能用任何的物理过程达到。
它表示了在某一层下,气块湿静力能量储存的限度,饱和湿静力温度的这一性质,在对流天气分析预报中非常有用。
潜在性稳定度考虑的是一小块空气上升,其周围空气没有变化的情况,对流性稳定度是考虑整层空气抬升得到的,从实际情况出发,常常把两者结合起来,也称作位势稳定度指数。
潜在一对流性稳定度指数的稳定性判据为ILC<0不稳定;ILC=0中性;ILC>0稳定.图3和表2是潜在一对流性稳定度指数的统计分析结果。
珠江口地区大气2~3天波的诊断分析及数值模拟
珠江口地区大气2~3天波的诊断分析及数值模拟刘吉;苏波【摘要】采用澳门和香港两站的每小时一次的风廓线仪资料,TBB资料和MM5模拟资料,揭示了珠江口地区大气存在2~3天波,并初步研究其传播特征和机制.使用Morlet小波分析和MM5数值模拟方法,选取对流活动强的2004年7月1-12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澳门和香港风廓线仪观测资料首先揭示了风速存在明显的2~3天波.而MM5模拟的风场和风廓线仪观测资料的对比表明,模拟是成功的且都表现出了2~3天波.且小波实部表明,模拟和观测风场的2~3天波的正负位相是对应的.2~3天波的纬向传播,在850 hPa低层为北传与南传两者交汇于27.N附近,而影响珠江口地区的2~3天波属于北传型.200hPa高层以南传为主.经向传播在高低层都为东传.珠江口2~3天波的高低层经纬向的传播主要受天气形势中基本气流的影响.TBB资料分析初步说明2~3天波现象是和对流云团活动有关的.【期刊名称】《人民珠江》【年(卷),期】2012(033)005【总页数】7页(P43-49)【关键词】2~3天波;风廓线仪;数值模拟;传播【作者】刘吉;苏波【作者单位】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11;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35+.10 前言大气运动在空间上有不同的尺度,在时间变化上也是多种多样的。
通常把大气运动分为高频变化、天气变化、低频变化、季节变化、甚低频变化、年代际变化和地质纪变化(李崇银,1993)。
低频变化的时间尺度在10天以上,引起普遍注意的有10~20天振荡和30~60天季节内振荡,也称为低频振荡。
低于10天的振荡则被称为高频振荡。
近些年国内外开始重视对各种高频振荡现象的研究,尤其是对准 2天波的研究。
Takayabu et al.(1994a,1994b,1996)分析了TOGA COARE实验期的卫星观测数据,发现大气中存在准2天波,其对流云团生消的浅对流、初始、成熟、消亡四个阶段相联系,与西传的内重力波也有关。
大气不稳定度参数与闪电活动的预报
大气不稳定度参数与闪电活动的预报
郑栋;张义军;吕伟涛;孟青;何平
【期刊名称】《高原气象》
【年(卷),期】2005(24)2
【摘要】利用北京地区M LDARS闪电定位系统的观测资料, 结合探空资料, 分析了182个有闪电活动和153个无闪电活动的多个大气不稳定参数与闪电活动的关系。
结果表明, 潜在—对流性稳定度指数、抬升指数、对流有效位能和700 hPa相当位温与闪电活动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而中层湿度与闪电活动的相关性没有以上几个参数明显。
文中进一步分析了多参数综合预报的闪电活动的概率, 闪电频数和各参数的线性回归关系, 提出了闪电活动预报的诊断指标。
本研究对北京地区雷电监测与预警有参考价值。
【总页数】8页(P196-203)
【关键词】闪电活动;大气不稳度定参数;闪电活动预报
【作者】郑栋;张义军;吕伟涛;孟青;何平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27.3
【相关文献】
1.中国东南区域闪电活动特征及其与大气环境参数的关系 [J], 王基鑫;祝宝友;马明
2.兰州和杭州地区闪电活动与大气不稳定参数关系的对比 [J], 刘岩;李征;康凤琴
3.低纬高原大气不稳定参数与雷电活动相关性 [J], 杨宗凯;殷娴;胡颖;周清倩
4.闪电发生的环境场特征及闪电活动的预报 [J], 杨学斌;代玉田;吕伟绮
5.闪电发生的环境场特征及闪电活动的预报 [J], 杨学斌; 代玉田; 吕伟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低纬高原大气不稳定参数与雷电活动相关性
低纬高原大气不稳定参数与雷电活动相关性杨宗凯;殷娴;胡颖;周清倩【摘要】应用云南省2014-2017年闪电资料和探空资料,分析了低纬高原地区大气不稳定参数与雷电活动的相关性,从9个参数中选取了相关性较强的5个参数,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各参数可预测雷电发生的阈值,再运用复相关系数法计算各参数权重,建立雷电潜势预报方程.最后通过预报检验法及个例分析法对方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低纬高原地区大气不稳定参数对雷电活动较为敏感,响应阈值普遍低于平原区域.该预报方程对未来12 h雷电活动的发生预报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推广运用价值.【期刊名称】《气象科技》【年(卷),期】2018(046)005【总页数】6页(P1020-1025)【关键词】大气不稳定参数;雷电活动;潜势预报;复相关系数法;阈值【作者】杨宗凯;殷娴;胡颖;周清倩【作者单位】云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昆明650034;云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昆明650034;云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昆明650034;云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昆明65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46;P456引言雷暴生成3要素是指:环境温度直减率处于条件不稳定状态,常存在温度直减率近乎干绝热的气层,从而有足够大的正浮力;有足够多的水汽,从而使抬升气块代表的状态曲线与环境温度曲线相交于自由对流高度(LFC);具有使气块达到LFC的抬升机制。
简称静力不稳定、水汽和抬升3要素[1]。
国内外许多学者应用对流参数资料作了雷电活动与3要素的相关性研究。
张喜轩研究发现,63.7%的雷雨天气,其中层 (700~400 hPa)平均相对湿度在 30%—70%之间[2]。
张腾飞等分析了云南致灾雷电过程的大气物理量结构特征[3]。
Neumann在预报模式中使用了800~600 hPa 平均相对湿度来预报闪电活动的发生[4]。
Solomon 等在研究新墨西哥州雷暴时,发现当对流有效位能的值大于400 J/kg时,可以较好地预报闪电活动的发生[5]。
珠三角地区闪电活动与大气化学污染的关系
珠三角地区闪电活动与大气化学污染的关系杨兆礼;万齐林;吴兑;廖菲;黄辉军;毛伟康【期刊名称】《热带气象学报》【年(卷),期】2013(29)6【摘要】研究了以广东省东莞站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地区及作为对比的粤西遂溪站为代表的海边地区降水样品的化学成分与闪电活动间的关系,分析了珠三角地区污染源对降水化学成分的影响,通过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在珠三角地区,除了臭氧不明显外,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没有进入降水中)与闪电发生的次数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还发现闪电降水具有十分明显的化学特征地区性差异,即相对其它地区,浓度较高的化学成分其闪电降水的化学浓度都明显高于非闪电降水,而浓度较低的化学成分其闪电降水的化学浓度都低于非闪电降水,这进一步证明了pH值与雷电活动的关系并非主要由湿清除过程引起,而与雷电活动有较密切的关系。
闪电活动与降水中某些离子浓度、降水的电导率及pH值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总的来说,闪电活动与当地的典型化学成分浓度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例如闪电活动在海边地区与海盐性离子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在珠三角地区与主要由工业化和城市化环境所引起的各种离子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总页数】8页(P947-954)【关键词】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污染;闪电活动;相关分析;显著性水平【作者】杨兆礼;万齐林;吴兑;廖菲;黄辉军;毛伟康【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广东省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6【相关文献】1.珠三角地区大气环境污染研究综述 [J], 申冲2.中国东南区域闪电活动特征及其与大气环境参数的关系 [J], 王基鑫;祝宝友;马明3.兰州和杭州地区闪电活动与大气不稳定参数关系的对比 [J], 刘岩;李征;康凤琴4.耐大气污染榭种表观划分——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J], 谭家得;陆耀东;赵鸿杰;田雪琴5.广东:珠三角城市群大气治污率先整体达标,部分地区水污染问题突出 [J], 李天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东沿海地区大气稳定度的分类方法探讨
广东沿海地区大气稳定度的分类方法探讨
王蓉;范绍佳;鲍若峪
【期刊名称】《热带气象学报》
【年(卷),期】2011(027)002
【摘要】利用广东大亚湾沿海1个80 m气象铁塔2003年1月-2004年12月离地面10 m和80 m的逐时风向、风速、温度梯度资料和1.5 m的相对湿度资料,用温度梯度、Ri数、风速比、温度梯度与风速4种不同判据把大气状态分成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和稳定6种不同稳定度,分析研究不同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在沿海地区的适用性.研究表明,沿海地区以理查逊数(Ri)法对6类大气稳定度的区分能力最好,温度梯度和风速比法最差.
【总页数】6页(P251-256)
【作者】王蓉;范绍佳;鲍若峪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广东广州510275;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中心/广东省海洋预报台广东广州510300;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广东广州5102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68
【相关文献】
1.戈壁荒漠上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探讨和大气湍流变化特征 [J], 马红友;许光降
2.现场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探讨 [J], 马福建
3.闽南沿海地区不同日观测次数大气稳定度的对比 [J], 张夏林;李棠华;黄光明;吴万恭
4.广东沿海地区大气稳定度及其分类探讨 [J], 范绍佳;鲍若峪
5.福建沿海区域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对比研究 [J], 张新骞;陈龙泉;张俊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