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之心理品质的培养

合集下载

幼小衔接中的教育心理和发展心理学

幼小衔接中的教育心理和发展心理学

幼小衔接中的教育心理和发展心理学在幼儿园即将转入小学的阶段,孩子们经历着幼小衔接的过程。

这个阶段对于孩子的教育心理和发展心理至关重要。

教育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和技巧可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引导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在幼小衔接中如何应用教育心理和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一、了解儿童发展心理特点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了解儿童发展心理特点是十分重要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心理和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他们的兴趣和需求会有所变化,以及对学习方式和环境的要求也会发生变化。

为了更好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家长和教育者需要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了解他们的认知、情感和社交发展等方面的特点。

二、提供适应性支持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适应性支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存在着课程内容和学习方法的差异,对孩子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挑战。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提供适应性的支持。

这包括帮助他们逐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以及提供积极的学习体验等。

三、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学习态度对于孩子的学习发展尤为重要。

幼小衔接时期,孩子会面临更多的学习任务和挑战。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加强家校合作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家校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发展。

家长可以通过与老师和学校的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需求,及时调整教育方式和策略。

同时,学校和教育者也可以提供相关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家长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成长。

总结:幼小衔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教育心理和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和技巧在这个阶段的应用尤为关键。

通过了解儿童发展心理特点、提供适应性支持、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加强家校合作,家长和教育者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幼小衔接中学习品质的培养课题总结.doc

幼小衔接中学习品质的培养课题总结.doc

幼小衔接中学习品质的培养课题总结幼小衔接中学习品质的培养课题总结通过对我园毕业幼儿的跟踪调查发现,在进入小学后,知识储备并不是给孩子学习成绩带来积极影响的第一要素。

从长远来看,学习兴趣、对知识的好奇心,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

现代心理学认为,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关键期,一旦错过关键期,则某些心理品质就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5岁-7岁是培养良好学习品质的关键期,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环境的巨大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些心理适应、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

因此,在幼小衔接这个关键期,须加倍注意幼儿的学习品质的养成。

本学期即将结束,在孩子们即将完成大班上学期学习任务之际,对照本学期初制定的个人专题计划,回首所做过的工作,总结经验,反思不足, 具体总结如下:一、培养幼儿热爱学习、善于思考的品质。

良好的学习品质首先要热爱学习,善于思考。

一般来讲, 热爱学习指的是,既能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又有主动学习的愿望。

但是,对于5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是比较困难的。

作为老师,我们应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需求来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

如开学初,园内为各班配备许多新玩具,由于是新买的需组装和拆卸,孩子们都围过来热情的想帮忙可又不会组装,我及时向孩子推荐说明书,并一字一句念给他们听。

孩子和我一起,一步步按照说明书上的步骤做,最终完成了一个个新玩具的组装。

这时,我告诉他们,在生活中,处处都会用到汉字,认识了汉字就能像老师这样看懂说明书了。

孩子们立即对识字表现出巨大的兴趣。

把握每一个日常的瞬间,进行教育渗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将孩子心中的求知欲激发出来,为孩子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后,我们即可顺势引导孩子进行阅读。

在阅读中,孩子会接触并掌握大量的词汇,其理解、分析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所以,建议家长每天抽出半小时,陪孩子读一些他们喜欢的小故事,进一步激发孩子对阅读的热情和对书籍的喜爱之情。

幼小衔接 勿忘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基于幼小衔接的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策略

幼小衔接 勿忘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基于幼小衔接的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策略

幼小衔接勿忘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基于幼小衔接的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策略《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强调了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将学习品质培养贯穿于幼儿教育始终,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打好入学适应和长期发展的基础。

对此,在实施幼儿教育时,教师要把握幼小衔接时机,依托日常教学,着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幼儿学习品质是幼儿在活动中的好奇与兴趣、主动性、目标意识、专注性、想象与创造、反思、独立性这七方面的技能与能力[1]。

由此可见,这七方面内容,是教师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入手点。

因此,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紧扣这七方面内容,有针对性地应用不同策略对幼儿进行培养。

一、培养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好奇与兴趣是幼儿学习品质的萌芽。

众所周知,幼儿对周遭的新鲜事物感兴趣,且善于观察[2]。

在观察之际,幼儿会有各种各样的发现,产生好奇并主动发问,如“是什么”“为什么”,由此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积极展开探究。

进入小学后,幼儿将面对诸多变化。

当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时,他们会积极地面对新变化,慢慢适应小学学习生活。

对此,在实施幼儿教学时,教师要尽量为幼儿提供新鲜事物,借此引发幼儿的好奇与兴趣,驱动幼儿积极地体验活动,顺其自然地产生好奇心与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例如,在一天早操结束后,一群幼儿围着一堆“亮闪闪”的东西指指点点。

教师走到他们身边,侧耳倾听,发现他们在讨论那堆“亮闪闪”的东西是不是冰。

幼儿们的好奇心给了教师灵感。

教师捡起几块“亮闪闪”的东西,并将幼儿带进教室里。

当幼儿坐到各自的座位上后,教师提出问题:“大家觉得这些东西是什么呢?”有的幼儿说是冰,有的幼儿说是玻璃。

面对不同的回答,幼儿探究兴趣高涨。

于是,教师追问:“冰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可以怎样判断这些‘亮闪闪’的东西是不是冰呢?”幼儿兴致愈加高涨,纷纷迁移生活经验,联想冰的样子,并踊跃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如“如果能化成水,就是冰”。

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

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

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对于其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议,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心理素质。

1.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和学习情绪管理的地方。

家长应该建立良好的父母-子女关系,提供温暖和支持。

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应该积极、尊重和包容。

2.培养积极的心态:鼓励孩子乐观、向上、积极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帮助他们看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适应能力: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变化和挑战,培养孩子应对变化和逆境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逐渐让孩子面对一些小的挫折和困难,帮助他们逐渐适应和克服。

4.鼓励孩子表达情感:鼓励孩子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还能帮助他们掌握情绪管理的技巧。

家长可以与孩子分享自己的情感,以此作为引导和借鉴。

5.锻炼身体:适度的身体活动不仅有助于健康,还能促进心理健康。

运动可以释放压力和消除紧张情绪,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

6.培养社交能力:社交能力对于孩子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与他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提高孩子的社交技巧。

7.设立目标和奖励机制:帮助孩子设定合理的目标,并制定奖励机制,鼓励他们为目标努力,提高自己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8.让孩子参与决策:给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参与一些日常决策,例如选购物品、安排活动等。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自信心和自主性。

9.正确引导孩子面对失败:失败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孩子面对失败。

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帮助他们认识到失败是成功的一部分,培养坚韧和勇气。

10.提供支持和安全感: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安全感。

当孩子遇到困难或需要帮助时,及时提供他们需要的支持和指导。

11.培养自我调节能力:帮助孩子学会自我调节,如深呼吸、寻找放松方法等。

这能够帮助孩子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平衡。

最重要的是,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爱,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质。

幼儿园中班良好心理品质总结 (3)

幼儿园中班良好心理品质总结 (3)

幼儿园中班良好心理品质总结引言概述:幼儿园中班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认知能力、情感管理、社交技巧、自我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五个大点,详细阐述幼儿园中班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

正文内容:1. 认知能力1.1 提高观察力: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通过观察细节,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1.2 培养记忆力:通过游戏、歌曲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帮助他们记忆事物和信息。

1.3 发展思维能力:引导幼儿进行逻辑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2. 情感管理2.1 培养情绪表达能力: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帮助他们学会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

2.2 培养情绪调节能力:通过游戏、绘画等活动,引导幼儿学会控制情绪,适应不同的情境。

2.3 培养同理心:通过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幼儿对他人感受的理解和关心。

3. 社交技巧3.1 培养合作意识:通过团队活动,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3.2 培养沟通技巧:引导幼儿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他们良好的沟通技巧。

3.3 培养友谊意识:通过游戏、分享等活动,培养幼儿与他人建立友谊的意识和能力。

4. 自我意识4.1 培养自信心:鼓励幼儿尝试新事物,肯定他们的成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4.2 培养自我认知:通过反思和讨论,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4.3 培养自主能力:给予幼儿适当的自主决策权,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和责任感。

5. 问题解决能力5.1 培养观察问题能力:鼓励幼儿仔细观察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

5.2 培养分析问题能力:引导幼儿分析问题的各个方面,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3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鼓励幼儿勇于尝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总结:幼儿园中班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孩子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情感管理、社交技巧、自我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小衔接阶段的心理准备与能力培养

幼小衔接阶段的心理准备与能力培养

幼小衔接阶段的心理准备与能力培养一、幼小衔接阶段的背景幼小衔接阶段是指儿童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时期。

这一阶段对于儿童的心理和能力发展至关重要,良好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培养不仅有助于他们成功适应小学生活,还为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二、心理准备的重要性在幼小衔接阶段,儿童通常会面临从家庭环境到学校环境的巨大转变,对于一些儿童来说,这可能是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际关系。

因此,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是至关重要的。

心理准备包括自信心的培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和情绪调节的技能等方面。

只有在心理准备充足的情况下,儿童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能力培养的关键除了心理准备外,幼小衔接阶段还需要注重对儿童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这包括但不限于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自理能力等方面。

在幼小衔接阶段,儿童需要学会独立的学习、应对不同人际关系、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能够自理。

这些能力的培养将为儿童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幼小衔接阶段的具体实践为了帮助儿童进行心理准备和能力培养,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实践措施。

例如,可以通过情景演练的方式帮助儿童适应新环境,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通过游戏的形式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等。

同时,家长和教师之间也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儿童的心理和能力发展,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和指导。

五、结语在幼小衔接阶段,儿童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培养是一个重要课题,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在心理准备充足、能力全面发展的情况下,儿童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取得更好的成绩。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幼小衔接阶段的培养,为儿童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勉县幼儿园陈磊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起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了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采取相应的措施:一、做好幼儿心理上的准备:在幼儿园里以“游戏”为主,入小学后以“学习”为主,幼儿对由“动”到“静”的突然转变难以适应。

教师应该经常带领幼儿参观小学,让幼儿打心里向往小学生活;同时可适当减少幼儿游戏时间,多安排画画、折纸等活动,动静搭配,使孩子每天的生活富有节奏。

教会孩子一些入学必需的生活技能,如穿脱衣服,系鞋带,自理大小便,整理书包,遇到困难会寻求帮助。

在学校里,孩子要参加一定的劳动,平时可加强孩子这方面的训练,如扫地、提水、抹桌子、倒垃圾等等,有意识地引导、分配他们独立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锻炼他们独立做事的能力。

二、提高幼儿各方面能力真正做到幼小衔接。

1.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

坐姿、写姿、握笔姿式是我园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事情,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进入小学纠正往往收效甚微。

因此,在幼儿园这样的起始阶段建立起上述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

在学前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汉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

日常生活中,老师尽少使用物质奖励法,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2、时间上的互相靠拢在幼儿园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

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学前班下学期活动时间安排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

3、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的重要衔接工作,从小班开始,我就非常重视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

在各科教学活动中,我变过去教师讲、幼儿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常常先提问题,让幼儿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去开展活动,并鼓励幼儿大胆地对沿未理解的内容进行大胆想象。

幼儿园中班良好心理品质总结

幼儿园中班良好心理品质总结

幼儿园中班良好心理品质总结
一、引言
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形成独立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同时也开始面临更多的社交挑战。

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们的良好心理品质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幼儿园中班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进行总结。

二、良好的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个人对自己身心状态、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

在幼儿园中班阶段,孩子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三、积极情绪的培养
积极的情绪状态对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幼儿园中班阶段,教师应该关注孩子们的情绪变化,引导他们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情绪管理能力。

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适应社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

在幼儿园中班阶段,孩子们开始有更多的社交活动,教师应该引导他们学会与人相处、分享、合作等社交技能,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五、创造力的培养
创造力是个体在思考、表达、创造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

在幼儿园中班阶段,孩子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教师应该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勇于尝试新事物,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六、总结
综上所述,幼儿园中班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应该注重自我认知、积极情绪、社会适应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孩子
的个性和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培养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方法

培养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方法

培养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方法
培养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积极的家庭环境:家长要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积极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关注。

家长可以通过积极的互动、情感支持、鼓励和表扬等方式来促进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

2. 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

同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提高自我适应能力。

3. 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家长要教孩子识别、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同时,家长也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处理消极情绪,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

4. 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家长要引导孩子关注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同时,家长也要鼓励孩子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5. 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家长要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家长也要引导孩子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6.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家长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履行义务。

同时,家长也要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和社会事务,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培养儿童积极心理品质需要家长的耐心和持久的关注和支持。

通过建立积极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情绪管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责任感等途径,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

幼儿园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教育策略

幼儿园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教育策略

幼儿园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教育策略在幼儿园阶段,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幼儿期是孩子个性和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该注重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人格特征,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探讨幼儿园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教育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幼儿的成长。

观察引导观察引导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情绪变化等,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发现孩子的优点和不足,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克服障碍,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鼓励肯定在幼儿园教育中,鼓励和肯定是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方式。

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并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不懈。

通过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

合作共建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也是重要的教育目标。

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合作活动,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进步。

通过合作共建的方式,可以培养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情感关怀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的情感关怀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关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通过情感关怀,可以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培养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

主动引导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该主动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世界。

教师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孩子积极尝试、勇敢探索,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促进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总而言之,幼儿园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教育策略是多方面的,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结合幼儿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工作。

通过观察引导、鼓励肯定、合作共建、情感关怀和主动引导等多种方式,教师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幼儿园幼小衔接之身心准备工作计划

幼儿园幼小衔接之身心准备工作计划

幼儿园幼小衔接之身心准备工作计划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幼儿园幼小衔接之身心准备工作计划1一、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首先,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在实验的后期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分隔式区域型环境,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有时又按小学班级式环境体量,这不仅扩展了幼儿的活动空间,又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的体验,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组织衔接实验班幼儿到小学去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而且还把他们带进小学生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习,课间活动等,从而激发他们上学的欲望。

回园后我们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指导,引导幼儿自己主动参与环境的创设。

在美劳区,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出一组生动形象的,有趣的小学生生活场景图,其中有小学生上学、升旗、上课、锻炼、课间活动等情景,增强了当一名合格新生的.自信心和紧迫感。

再次,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

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幼儿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

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另外,学习以口头语言为主改为学习以文字或符号写成的教科书。

最后,加强纪律教育。

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心理准备方面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应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想象力,初步具备热爱集体等道德品质。

二、幼儿入学准备的具体措施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

因此,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幼小衔接六大核心要素

幼小衔接六大核心要素

幼小衔接六大核心要素一、生活习惯的养成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的主要活动是游戏和玩耍。

进入小学后,生活节奏和环境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

这包括规律的作息时间、良好的卫生习惯、正确的坐姿和书写姿势等。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帮助他们逐渐适应这些变化,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社交技能的培养小学是一个新的社交环境,孩子们需要学会与新的同学和老师交往。

因此,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如学会分享、尊重他人、处理人际关系等。

在家庭中,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互动,教他们如何与人沟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以及如何处理冲突。

三、学习兴趣与动力的激发小学的学习生活与幼儿园有很大的不同,孩子们需要坐下来听课,完成作业等。

为了使孩子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家长应该注重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阅读、探索新事物、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活动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四、心理素质的提升幼小衔接阶段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

这包括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耐心、毅力等品质,以及帮助他们学会应对挫折和压力。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活动、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就等方式,提升孩子的心理素质。

五、思维能力的锻炼小学的学习要求孩子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如逻辑推理、抽象思维等。

因此,家长应该注重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智力游戏、阅读科普书籍等方式,激发孩子的思维活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六、独立性的培养进入小学后,孩子们需要更多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

家长应该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他们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如整理书包、穿戴整齐等。

同时,也要教孩子学会自己做决定和处理问题,让他们逐渐适应独立生活的需要。

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过程中,家长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和指导,让孩子在实践中逐渐成长。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阶段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时期,需要家长们的高度关注和引导。

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

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

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摘要:幼小衔接能够使幼儿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掌握知识,其核心是培养幼儿心理品质,推动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应注重识别幼儿能力发展的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全面优化教育环境和培养机制,提高幼小衔接工作的人性化水平。

基于此,本文对幼小衔接的教学现状以及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1 幼小衔接的教学现状分析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对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后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幼升小主要采取考试形式,评价模式单一。

很多小学对于幼儿的选拔都主要采取书面考试的形式,主要考查幼儿的基础知识和素养,这就促使很多的幼儿园提前教学,让幼儿提前接触小学内容,看似为幼儿打下学习基础,但也很可能揠苗助长,打击孩子的学习热情,破坏孩子的学习潜力。

幼儿园和小学缺乏沟通,单向衔接难以奏效。

幼儿园为了满足幼儿的升学需求,片面关注幼儿的知识积累,殊不知这只是幼儿全方位发展的一个方面,幼儿园缺少与小学的实际连接,并未真正了解小学对入学儿童都有哪些方面的要求。

幼升小的衔接是一个双向的结合,单向努力必然无法达到理想效果。

片面关注升学,忽视了幼儿的心理状态。

很多老师认为幼升小是幼儿升学选择更好教育资源的过程,却忽视了它也是幼儿由老师家长照顾饮食起居到学会独立学习生活的过程,小学的很多任务已经不像幼儿园,可以由老师家长辅助完成,这里要求的独立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都需要老师家长精心的培养与引导。

2 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2.1 学习自信心的培养需要让学前儿童认识到,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最终衡量学习成功的标准不是考试,而是为了自己更好地成长。

这是每个学前儿童的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前儿童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和父母只能帮助和支持他。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了解孩子的情绪状态孩子的情绪状况是经常变化的,家长应该学会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

当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要及时安抚,与孩子沟通并理解他们的情绪。

不应该通过忽略和训斥来解决问题,而是要耐心地倾听、理解和引导孩子。

二、注重感情沟通家长要意识到情感沟通的重要性,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建立起亲密的信任关系。

通过良好的感情沟通,孩子的心理素质得以养成。

三、鼓励孩子表达内心感受孩子的情绪和内心感受是需要表达的,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让他们知道他们的感受是被重视的。

在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时,家长应该全神贯注地倾听,并给予支持与鼓励。

四、尝试多元化的兴趣爱好孩子的兴趣爱好可以培养和启发他们的良好心理素质,家长应该尝试给孩子提供多种兴趣爱好的机会。

比如,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学习音乐或书法等,让他们体验不同的乐趣和挑战。

五、注重孩子的自我肯定感孩子要有一种健康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肯定感。

在孩子面临挑战和困难时,家长要及时给予鼓励,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六、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自由和空间,家长应该给孩子足够的自由,让他们自主地做出选择。

当孩子犯错误时,不应该过于批评或责备孩子,要引导孩子从错误中学习,给他们充分的成长空间。

七、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表率孩子的行为和情绪状态与家长息息相关,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

通过良好的行为模范,家长可以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鼓励他们面对挑战勇敢前行。

以上七个方面,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点。

家长应该不断学习和探索,与孩子共同成长,让孩子拥有健康、积极、自信的心态。

幼小衔接教案-心理品质篇之《我会大声说出来》

幼小衔接教案-心理品质篇之《我会大声说出来》

心理品质篇:——我会大声说出来前言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是人生中一个很大的转折点,对孩子和家长,也是一种身心的考验。

面对截然不同的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等,孩子需要有一个积极的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去适应、去克服,这时良好的心理品质就显得尤其重要。

例如:当遇到困难时,孩子会独立想办法解决,当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懂得“大声说出来”,当遇到不高兴的时候,会与老师、家长、同学倾述等,今天我们的活动就围绕“我会大声说”三方面展开。

活动目标:1、能够勇敢地面对困难,树立"我能行"的信念,提高自信心。

2、了解舒缓心理紧张、害怕、担心等负面情绪的方法,学会大胆与人沟通交流。

内容:《说说我的事》故事《大头鱼上学记》《遇到困难怎么办?》《我会大声说》(一)说说我的事小朋友,你们有过担心、害怕、紧张的时刻吗?是什么时候呢?(幼儿拍视频)雨潇:我有点担心脚扎伤要去医院修补,我也担心妹妹被我撞伤鼻子流血后妈妈骂我,我也担心上小学,怕没有以前的朋友,也不认识老师,怕学不会知识。

云逸:我害怕的时候是家里没有大人,我紧张的时候是在外面玩时跟大人走丢。

云正:我怕做噩梦,我怕产生恐怖的幻觉。

我还害怕得了新型冠状肺炎。

玮玮:我怕上一年级的时候字写不好,我也怕去医院拔牙。

泰泰:我害怕坐飞机,因为我怕飞机的飞行桨坏了。

玥冉:我担心害怕上小学一言:我去侏罗纪公园看到会动的恐龙,我很害怕。

原来遇到新的环境、看到陌生人、或者要在很多人面前表演等时候就会有紧张、害怕、担心的情绪。

骏骏:我被别人批评的时候会紧张,在爷爷奶奶家的时候会担心妈妈的身体,我害怕着火,也害怕一个人在家。

译升:我现在对着镜头拍摄,有点害怕,我也怕黑怕孤单(二)大头鱼上学记今天,大头鱼与遇到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故事吧!播视频问题一:大头鱼冲进学校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问题二:大头鱼第一次走进了什么班?他遇到什么困难?它是怎么做的?它认为自己有什么麻烦?问题三:大头鱼第二次走进了什么班?他遇到什么困难呢?它是怎么做的?它认为自己有什么麻烦?问题四:大头鱼第三次走进了什么班?他遇到什么困难呢?它是怎么做的?它认为自己有什么麻烦?问题五:接下来,失落的大头鱼是怎么做?是谁帮助了大头鱼?休依特老师把大头鱼带到了什么班呢?老师对大家说了什么呢?大头鱼后来表现怎样呢?大家最后说了什么呢?小朋友,每个人来到新环境都会紧张,遇到不会的事,也会担心和害怕,甚至想放弃。

幼小衔接的心理健康教育

幼小衔接的心理健康教育

幼小衔接的心理健康教育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不仅面临着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巨大变化,还需要适应新的社交圈子和生活规律。

因此,幼小衔接的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孩子们顺利地度过这个过渡时期,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幼小衔接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在幼小衔接阶段,孩子们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好奇心强孩子们对新的环境和事物充满了好奇,渴望探索和了解。

但同时,他们也可能因为对未知的恐惧而感到不安。

2、自我中心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在集体生活中,可能会出现不懂得分享、合作困难等问题。

3、情绪不稳定孩子们的情绪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而高兴或难过。

而且,他们还不太善于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4、注意力不集中由于年龄较小,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分散注意力。

5、依赖心理在幼儿园,孩子们得到了老师较多的照顾和关注。

进入小学后,需要自己独立完成一些事情,可能会产生依赖心理,不适应新的要求。

二、幼小衔接中常见的心理问题1、入学焦虑面对新的环境、老师和同学,孩子们可能会感到紧张、害怕,不愿意去上学。

这种入学焦虑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2、学习压力小学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比幼儿园更高,孩子们可能会感到学习压力增大,出现厌学情绪。

3、人际交往困难在新的集体中,孩子们需要重新建立人际关系。

如果他们不善于与人交往,可能会感到孤独、失落,影响心理健康。

4、规则意识淡薄小学有较为严格的规章制度,而孩子们在幼儿园相对自由。

如果不能及时适应新的规则,可能会出现违规行为,受到批评后产生心理负担。

三、幼小衔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有助于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环境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孩子们能够提前了解小学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做好心理准备,减少因环境变化带来的不适。

2、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良好的心理健康能够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自信心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幼小衔接心理健康培训计划

幼小衔接心理健康培训计划

幼小衔接心理健康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幼小衔接阶段的儿童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我们制定了幼小衔接心理健康培训计划。

通过培训,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心理韧性,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培训对象:本次培训主要针对幼小衔接阶段的儿童,包括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我们将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要。

三、培训内容:1. 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和如何进行情绪管理。

2. 情绪表达与沟通技巧:通过游戏、绘画等形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情绪表达和沟通能力。

3. 自尊与自信:通过肯定性心理辅导,培养孩子们积极向上的心态,提升自尊和自信心。

4. 人际关系与团队合作:通过合作游戏、团队建设等形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能力。

5. 成功与挫折: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培养孩子们正确看待成功和挫折的态度。

四、培训方式:1. 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游戏互动等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情景体验:通过实际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体验和学习。

3. 家庭辅导:邀请家长参与培训,掌握培养孩子心理健康的方法,让培训内容延伸到家庭中去。

五、培训师资:我们将邀请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专业师资进行培训,他们既有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又能吸引孩子们的兴趣,让培训内容更易于接受。

六、培训评估:1. 自我评估:通过给孩子们定期的情绪表达、情绪管理作业等形式,让孩子们自我评估自己的情绪管理水平。

2. 家长评估:定期邀请家长参与培训成果的评估,了解孩子们在家庭中的情况,进一步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

3. 观察评估:培训师对学生日常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幼小衔接学习中如何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幼小衔接学习中如何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幼小衔接学习中如何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幼小衔接学习中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幼儿阶段是孩子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建构的重要时期,而幼小衔接学习则是连接幼儿园与小学的过渡阶段。

在这一阶段,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共同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幼小衔接学习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社会环境,也是孩子道德观念的首要来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道德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幼小衔接学习中,家长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1. 亲子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渠道,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尊重他们的意见,帮助他们理解和表达情感。

通过积极的沟通,孩子将学会理解他人的需求,培养同理心。

2. 示范行为父母应以身作则,做出正面示范。

他们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模仿行为和道德取向。

因此,家长应注重言行一致,积极传递积极的价值观。

3. 家庭规则和价值观培养建立明确的家庭规则和价值观,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与错,学会服从规则,并通过家庭活动和家庭讨论,培养孩子积极的道德品质。

二、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是孩子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培养的重要场所。

在幼小衔接学习中,学校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 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学校应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合理安排道德伦理课程,通过故事、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激励与表扬学校应充分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及时发现并表扬幼儿的道德表现,激励他们积极参与道德实践。

3. 构建社交环境学校应创造良好的社交环境,培养孩子积极的人际关系。

通过合作学习、项目活动等形式,提升幼儿的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社会教育的参与除了家庭和学校,社会也是培养孩子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

幼小衔接学习期间,社会教育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参与其中。

1.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幼小衔接学习班级走进社区,开展义务劳动、参观学习等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社会生活,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基于幼小衔接的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研究以小学附属幼儿园为例

基于幼小衔接的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研究以小学附属幼儿园为例

基于幼小衔接的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研究以小学附属幼儿园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问题,以小学附属幼儿园为例进行深入分析。

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阶段,关系到幼儿能否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环境,对其后续学习和个人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出发,首先阐述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重要性,其次分析当前小学附属幼儿园在幼儿学习品质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培养策略和建议。

通过本研究,期望能够为小学附属幼儿园的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全面发展,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幼小衔接问题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幼儿学习品质作为影响幼小衔接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更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发现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幼小衔接的内涵与意义,学者们普遍认为幼小衔接是幼儿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重要阶段,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学习适应和社会适应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阶段,幼儿需要逐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和社交关系,而学习品质的培养则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这些变化。

关于幼儿学习品质的内涵与构成,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定义和分类。

一般来说,幼儿学习品质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等多个方面。

这些品质的培养对于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动力和促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关于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策略与方法,学者们提出了多种建议。

例如,通过游戏化教学、情境创设、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规则意识的培养、时间管理的训练等方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家园共育、社区资源的利用等方式为幼儿创造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

关于小学附属幼儿园在幼小衔接中的角色与作用,学者们普遍认为小学附属幼儿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方面,小学附属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密,能够更好地了解小学的教学需求和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小学附属幼儿园能够更好地利用小学的资源,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了要想把风筝飞上天空,还要关注好风向、风力大小、线的收放速度及奔跑的速度等,这些经验的获得都是幼儿亲身体验的结果。

又如,立夏节气斗蛋、称重习俗。

“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

”这一天称了体重,据说能带来福气,还可以祈求身心健康。

幼儿请来了“大力士”保安叔叔,用趣味的“袋袋称重”方法,钻进“大口袋”里,由保安叔叔拎起“大口袋”,移动着秤砣,计算着幼儿的分量,报体重的同时,保安叔叔还
附带一句吉祥的祝福语。

趣味钻一钻、用力拎一拎、仔细称一称、甜蜜祝福语,构成了立夏节气里野花坡上“称重”游戏的一道风景。

每个节气里,幼儿园都会创设空间和机会,给予幼儿丰富多样的体验活动,为幼儿的童年生活增添了乐趣和快乐的回忆。

三、尝试多元化表达,展现艺术创意
二十四节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有许多谚语、儿歌、童谣、古诗等,其中优美的文字和意境,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艺术享受。

因此,幼儿园在开展节气活动时,要充分挖掘节气中的艺术元素,让幼儿通
过说、唱、画、撕、剪、贴等方式,展现节气中的艺术美,提升幼儿对自然的审美能力,提高幼儿的艺术修养。

例如,朗朗上口的“节气歌”,幼儿通过欣赏图文、朗诵、歌唱、舞蹈等方式,对二十四节气有了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幼儿用手中的画笔,从不同的角度画出自己眼中看到的节气,画出从爷爷奶奶那里听来的节气,画出自己闻到的节气味道……每名幼儿用自己感兴趣的表现方式,表现“我眼中的二十四节气”。

又如,立夏节气的“斗蛋游戏”,幼儿赋予各自的“蛋勇士”个性化的装饰:有的装饰成了茜茜公主,有的装饰成了小猪佩奇,还有的赋予“蛋勇士”各种神奇的力量……幼儿装饰的“蛋勇士”成就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蛋勇士”模特秀。

从立春到立冬,从小暑到大寒,二十四节气遵循着自己的步伐,行走在福前实验幼儿园的田园里,行走在幼儿的生活里。

二十四节气蕴含着成长的力量,紧扣节气的自然本质与幼儿率真的契合点,基于幼儿生活体验,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美德代代弘扬
与传承,让民族文化根植于每名幼儿的幼小心田中。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
南[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基础教育论坛
J I C H U J I A O Y U L U N T A N
2018年第11期(总第285期)
№11,2018General ,№285
幼小衔接能够使幼儿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掌握知识,其核心是培养幼儿心理品质,推动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新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根据幼儿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制定有效的活动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应该落实相关规定,重视幼儿的心理发展,将培养幼儿的心理品质贯穿于幼小衔接中,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幼小衔接中心理品质培养的误区
1.重视阶段性,忽视连续性
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常见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人们常常将幼儿园与小学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重视其幼小衔接之心理品质的培养
孙淼鑫

要:幼小衔接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转折期,若处理得当,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积极的心理
品质,激发幼儿的自我潜能,推动幼儿的未来发展;若处理不当,极容易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文章探讨了当前幼儿园在幼小衔接中的误区,简述了幼儿心理品质的培养,以充分发挥幼小衔接的作用。

关键词:幼小衔接;心理品质;培养方法;培养误区微信扫描本期封二二维码,立即观看线上增刊《基础教育论坛·悦读》,即可获取本期配套视频、课件、文章等资源和服务。

41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刊)2018年第11期(总第285期)
阶段性,却忽视了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连续性。

然而,幼儿的成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由幼儿进入小学,幼儿心理发生变化,前后变化必然存在紧密联系,可以说幼儿园时期为幼儿小学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是,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并不了解,幼儿园教师对小学的教材和教育方式也不了解,直接导致幼儿园和小学成为两个独立的个体。

在此种情况下,幼小衔接直接被认为是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

最终,幼儿由幼儿园阶段过渡至小学阶段,各方面的差异性直接导致幼儿不适应。

2.重视知识积累,忽视心理品质
在我国诸多幼儿园中,为迎合家长的需求,幼儿园小学化现象非常严重,甚至直接将幼儿园小学化看作幼小衔接,重视智育教育,忽视其他,影响了幼儿的心理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将语文、英语等学习内容搬到幼儿课堂,影响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抑制了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未得到激发与培养。

当幼儿升入小学之后,虽然能够快速适应小学学习,却因知识再次重复教育而失去探索兴趣,影响了幼儿的未来发展。

另外,家长的超前教育意识也是影响幼小衔接的原因之一。

3.重视单向衔接,忽视及时沟通
对于即将步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教师为提升幼儿的适应能力,积极进行幼儿升学前的准备工作。

但是,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并未与小学教师、幼儿家长及时沟通,未考虑小学与幼儿园的连续性,未学习小学教师的教学经验,最终教师的种种准备工作并未发挥作用,幼小衔接效用无法发挥。

另外,幼儿园教师缺乏与家长的沟通,即使教师努力进行幼小衔接工作,家长的不配合,也会导致衔接呈现出一边倒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幼小衔接中心理品质培养的方法
1.提高幼儿的独立意识
在幼小衔接中,加强幼儿心理品质的培养,能够提高幼儿的独立意识。

在幼儿园教育中,因为幼儿年龄较小,教师大多对其呵护有加,教育方式也多偏向于手把手的教导模式,因此幼儿大多对教师的依赖性较高、独立能力较低。

但是,在幼儿升入小学后,因为幼儿年龄增大,教育模式也发生改变,更多时候教师会放手让幼儿独立完成各种事情,多数幼儿无法适应,影响了其学习水平和心理成长。

然而,若在幼儿教育中做好幼小衔接,重视幼儿心理品质的培养,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使幼儿从中享受成功,以此来培养独立意识。

2.提高幼儿的求知精神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注意幼儿求知精神的培养,只有幼儿具备求知精神,才能在面临各种问题时勇于探索,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在幼小衔接中,教师应该利用幼儿好奇心强这一特点,启发幼儿多动脑,为幼儿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故事会上,教师可以为幼儿讲授科学家小时候喜欢学习、喜欢发明的故事,并带领幼儿动手做一些有趣的实验,提高幼儿的求知欲望。

当幼儿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告知幼儿进入小学可以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激发幼儿对小学的向往,使幼儿养成积极的心理品质。

3.提高幼儿的意志力
意志力主要是指人在面对一件事时能够自觉确定目标、规划行为、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拥有较强的意志力,能够有效控制并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

当下社会家长对幼儿的娇宠越来越明显,生活在蜜罐中的幼儿依赖性强,对困难存在畏惧心理。

在幼小衔接教育中,若忽视了意志力的培养,幼儿升入小学后遇到困难,极容易因畏惧心理影响发展的脚步。

对此,在幼小衔接中,教师应该重视意志力的培养,经常给幼儿布置一些任务,让其独立完成,提高幼儿的独立性,然后再适当增加难度,使幼儿直面困难并凭借自身能力解决困难,培养幼儿的意志力。

总之,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小衔接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影响着幼儿的未来成长。

但是,教师和家长应该明确认识到,知识与技能的衔接并非幼小衔接,幼儿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心理品质等的衔接发展,才是幼小衔接教育的核心。

在幼小衔接中,为充分发挥其功能,教师应该抓住重点问题,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求知精神、意志力等,推动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项慧娟.幼小衔接:基于幼儿心理素质培育的视角[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6(7).
[2]张怡.提高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心理能力的方法[J].内蒙古教育,2015(18).
[3]刘艳,徐勇.在“幼小衔接”的教学实践中探索[J].教育科研论坛(教师版),2005(Z1).
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