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科技革命与影视艺术的发展
影视行业发展
影视行业发展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影视行业也在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影视行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创新,不断引领着观众们进入一个全新的娱乐时代。
一、影视行业的历史回顾影视行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电影诞生。
最早的电影是无声的,通过与幻灯片的结合,开始了人们对于电影艺术的探索。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影逐渐出现了有声、彩色和3D特效等技术。
二、数字技术的革命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对于影视行业的影响不可忽视。
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电影制作达到了新的高度。
比如,通过计算机生成图像(CGI)技术,影片中的特效场景愈发逼真,细节处理更加精细。
数字技术也使得电影的后期制作更加方便和高效。
三、影视行业对于经济的贡献影视行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电影的拍摄、制作、发行和放映,带动了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拍摄过程中,涉及到了剧组人员、演员、服装制作、器材租赁等,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就业机会。
同时,电影的上映也会带动周边商业的繁荣,如电影衍生品、影院观影配套等。
四、互联网对于影视行业的冲击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对影视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革。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电影的传播范围更广泛,观众可以不再依赖传统电影院观影,而是通过网络平台观看。
同时,互联网也为电影推广和营销提供了新的渠道,通过社交媒体和在线广告等方式,电影可以更好地与观众互动。
五、电影产业国际化的趋势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电影产业也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
各国的电影制作公司相互合作,共同打造影片,既增加了原创性,也促进了文化交流。
同时,国际化也带来了电影市场的竞争,推动着电影制作水平的提升。
六、未来影视行业的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影视行业将会进入一个更加多元化的时代。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将为观众带来更加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使得影片创作和制作更加智能化;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提高版权保护和内容交易的透明性。
综上所述,影视行业在科技的推动下实现了快速发展。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艺术大家庭中最年轻的成员——一、影视是现代科技的产物(一)电影1.产生背景:19世纪后期,欧洲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进步,促成电影艺术的诞生。
2.世界电影诞生1895年12月28日,法国巴黎卢米埃尔兄弟首次售票放映自己拍摄的《火车进站》、《拆墙》等影片。
3.中国电影诞生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自购摄影机,拍摄由京剧名伶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中“请缨”、“舞刀”等片断。
4.世界有声电影诞生:1927年美国摄制并公映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
5.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年,明星影片公司和百代公司联合摄制的故事片《歌女红牡丹》。
洪琛编剧,张石川导演,胡蝶主演。
蜡盘配音的方式。
6.有声电影的发展:①20世纪30年代,光学录音技术被采纳应用。
②40年代末,磁性录音技术被普遍采用到电影中。
③60年代以后,电声学及现代录音技术进一步改进,声音的清晰度和保真度达到较高水平,同期录音亦更加完善。
特别是多声道立体声环绕音响系统的出现,产生了70毫米电影六声道立体声系统的道尔贝(光学)电影立体声系统,在影院里创造出使观众身临其境的音响环境。
7.彩色电影的诞生《战舰波将金号》人工涂出来的颜色。
①20世纪30年代初,彩色感光材料的发明,为彩色影片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1935年,美国好莱坞影片《浮华世家》。
②50年代末60年代初,普及世界各国,色彩逐步由单纯地表现颜色到成为电影的又一个重要的艺术元素。
8.电子计算机时代的电影20世纪90年代,影片使用计算机合成技术。
美国三维动画片《玩具总动员》没有动用一人一笔,完全由1500多个电子计算机制作的镜头组成的。
9.科技对电影的贡献:科技的发展,不仅为电影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技术手段和艺术语言,而且还直接影响到电影艺术各个流派的产生与发展。
①.声音进入电影,促成了戏剧化电影美学观的诞生;②.轻便摄影机、高速感光胶片和磁带录音机的出现,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流派实现了“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去”的美学追求。
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论文
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论文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摘要:现代科学技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是极其广泛而深刻的。
艺术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现象,与现代科技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现代科技对艺术的发展,既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这是不可回避的时代课题。
关键词:艺术,促进作用,消极影响,积极影响,现代科技,转化引言:我是一名播音主持与艺术专业的学生,在这一学期,我选学了《现代科学概论》这门课,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对于我播音艺术专业学习的巨大指导意义。
我感觉,在专业要求上,我需要补充很多知识。
因为我是学播音主持的,学习这门课我对艺术有了独特的见解,在学习的同时把艺术多与科学技术相联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与我专业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一、对于艺术的促进作用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逐渐提高,科技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
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它对文化活动中的艺术活动的深刻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科技的飞速发展为艺术活动的开展创造了优越的文化前提由于科学的发展,新技术的广泛采用,为劳动过程和生活过程的艺术性加强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首先,人类的生产活动总是要利用一定的工具,并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
那么,如何使工具和环境更加适合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最大可能地调动生产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关艺术性质的关注和挖掘自然成了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消除紧张感、疲劳感和不安全感,使人在生产劳动中感到心情舒畅,从而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其次,人们日常生活的空间也是十分广阔的,方方面面也都或深或浅地涉及到艺术性这一问题。
一个人不能仅仅有劳动,劳动之余的生活质量必须予以全方位的关注,俗话说“善于休息才会善于工作”,艺术性的讲究正是促使实现生活、休息走向良性化的关键所在,越是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越是表现得异常的鲜明和突出。
(2)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最大可能地缩短了人们的劳动时间,为大众的艺术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相当的方便。
科技进步与电影艺术的发展与终结
科技进步与电影艺术的发展与终结研究电影的人,特别是喜欢对电影进行纯理论思考的人,总不免要追索“电影是什么”,“电影应当怎样”,这样一些电影学的“元”问题,也就是说,总试图回答关于电影的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人们称此为对于电影的终极关怀。
然而一百年的电影历史却再清楚不过地向人们昭示了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电影的本质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变动不居的。
人们根本无法一劳永逸地获得关于电影本质的永久性答案。
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存在于电影与现代科学技术之间那种异乎寻常的紧密联系之中。
一百年的电影历史,其实就是这样一个紧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而不断生成又不断变化的历史。
目前正蓬勃于世的电子数码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场将引发电影艺术本体性变革甚至消亡的深刻的技术革命。
一当电影告别了自己技术杂耍的丑小鸭阶段而成为艺术的白天鹅时候,还处在电影艺术的默片时代,然而就在这默片时代,格里菲斯、卓别林、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天才的电影艺术大师们就创作出了永载史册的电影艺术精品。
后来形成的电影艺术史上的第一个系统的电影美学理论——蒙太奇理论,可以说主要就是这种默片时代电影艺术的美学表达和理论自认。
那么,这默片时代电影艺术的本性或本体是什么呢?如果参照后来巴赞的纪实主义电影美学关于电影艺术本体的表达方法(巴赞把电影艺术的本体概括为“摄影影像”,亦即著名的“摄影影像本体论”)[1],则可将默片时代的电影艺术本体概括为“蒙太奇”。
也正因为这样,“蒙太奇”一词才不仅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影艺术方法和技巧存在,而甚至成为电影艺术的同义语。
然而电影的这样一种本质或本性存在了多久呢?最多不过20年。
然而当声音技术的进步冲破包括几乎所有默片时代的电影艺术大师的习惯与成见的阻碍而终于挺进到电影艺术中来的时候,电影艺术的本体构成无疑发生了质的变化。
电影“蒙太奇本体论”把电影的全部艺术可能性都归结为电影画面(影像)之间的自由组接,即蒙太奇上,甚至对用来进行这种自由组接的画面本身都认为是次要的,无关宏旨的。
影视行业的电影技术创新
影视行业的电影技术创新在当今社会,影视行业的发展受到科技的深刻影响。
电影技术的创新不仅在视觉效果上提升了观众的体验,也在叙事和创作的方式上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近年来影视行业中几个重要的技术创新,以及这些创新如何改变了电影的制作过程和观众的观看体验。
一、数字化摄影技术随着数字化摄影技术的普及,传统的胶卷摄影逐渐被数字摄影所取代。
数字摄影技术的优势在于:•高效便捷:数字摄影允许电影制作团队在拍摄时进行即时回放和调整,减少了后期制作中的不确定性。
•成本降低:数字摄影不再依赖昂贵的胶卷,降低了拍摄和存储成本,使得小型制作团队也能参与到高质量电影的制作中。
•图像质量:现代数字相机能够拍摄高分辨率图像,使得电影画面的细节更加丰富、色彩更加饱满。
随着这些优势的显现,很多导演和摄影师开始偏爱使用数字摄影设备进行创作。
二、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在影视行业的应用,使得观众可以以新的方式与电影内容互动。
通过这些技术,制作方可以创造出沉浸式的观看体验,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电影情节之中。
具体而言:•沉浸感增强:观众不仅是被动的观看者,借助VR设备,他们能够参与到故事中,体验主角的冒险过程。
•新叙事形式:导演可以通过非线性叙事的方式来设计剧情,让观众根据自己的选择影响故事走向。
•市场拓展:VR和AR的普及吸引了大量新用户,也为制作方带来了更多的创收机会。
这种技术的普及正逐步改变观众对电影的期待,引入了更多的层次和深度。
三、特效与动画技术的进步近年来,计算机生成图像(CGI)技术的飞速发展,让电影特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无论是科幻片中的外星人、超级英雄的飞行,还是奇幻片中的神秘生物,这一切都依赖于先进的特效技术。
其影响主要体现在:•视觉效果的提升:高质量的CGI效果使得电影能够创造出更为宏大的场景和生动的角色,增强了观众的视觉享受。
•创作自由度:动画技术的进步,让电影创作者在构建虚构世界时有了更大的自由度,无需受到实际拍摄条件的限制。
艺术与科技的结合
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在当代社会中,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正日益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艺术和科技的融合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创新的艺术形式,而且也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讨论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并探讨其对社会进步的影响。
一、视觉艺术中的科技应用现代科技的发展为视觉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科技手段的运用,艺术家们能够创造出更加生动、绚丽的视觉效果。
例如,数字艺术的出现使得艺术家们能够利用电脑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创造出远超传统绘画的精细效果。
此外,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也让观众能够沉浸在艺术作品中,与作品互动,获得更丰富的艺术体验。
二、音乐与科技的融合在音乐方面,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也带来了革命性的创新。
电子音乐的出现使得音乐制作变得更加自由和多样化。
通过音乐软件和电子乐器,音乐家们能够创造出完全新颖的音效和节奏,并将其与传统乐器相结合。
科技还带来了音乐的数字化和互联网传播,使得音乐艺术能够更加广泛地传播和分享,促进了音乐产业的发展。
三、科技对表演艺术的改变科技的进步对表演艺术的展现形式和演出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舞台技术的发展使得表演更加丰富多样,如利用投影技术为舞台增添虚拟景观,利用动画和特技效果为演出增加视觉冲击力。
科技还使得演出变得更加精确和高效,如舞台灯光、声音和舞美等元素的精确控制,以及演员的身体势态通过数码化的分析来改进和优化。
四、科技驱动影视艺术的创新影视艺术是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典型范例。
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电影和电视节目的制作和观看方式。
通过技术手段,影视制作能够实现更加逼真的特效和场景重现,比如动态捕捉技术、3D和4D效果等,大大提升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同时,科技也改变了影视作品的传播方式,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平台使得电影和电视剧能够更加便捷地传播到全球各地,扩大了影视作品的受众范围。
五、艺术与科技的互动创新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不仅体现在艺术创作上,而且还推动了科技的创新与应用。
创意科技和艺术科技不断涌现,通过结合创意和艺术的力量,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浅谈科技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解析装置、影视艺术中科技元素的运用
术 的传播 空 间 , 的就是 一种 表现 形式 。 ”任
的 影 响 ,促 进 新 的 艺 术 表 现 形 式 之 诞 何 艺术 作 品的 出现都 是 需要 一定 的载
生 。艺术 是用 言语 动作 、 条 、 彩 、 体 、 线 色 一种 独特 的表 现形 式呈现 出来 。 当 声音 甚至是奇特手 段构成形 象 以反 映现 代 各个 艺 术领 域都 无 时无刻 不体 现 着 实生活 , 并表 达艺 术 家思想 感情 的一 种 科 技 与艺 术 的关 系。 下面 分别从 装 置 特 殊载 体 。 技则 为艺 术提 供 了更加 丰 艺 术 、影 视艺 术等 领域 分 析科 技与 艺 科 富广 阔的表现 空 间与想 象 力 。
3多媒体综合材料装 置作品 《 风景》
4影 像 装 置 《 与 梦》 苏
艺术 为科技产物赋 予更加具 有冲击 力的视 觉效果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又影 响艺术家和公众对 艺术 的理解 与表达 。随着科学 自身各学科之 间交叉 , 渗透的加剧 ,科技与艺术 的融合将 日_ 益凸显并成为历史 的必然 。
V t
一
个 在 左 .一 个 在 右 ;它 们 在 山 脚 术 7恐怕 没有 人 能够 很准 确地 回答 出
下分 手 ,在 山顶上汇 合;它们是 一 门硬 它们 的含 义 。科 学家 用他 们理 性 的逻 币 的正反面 , 可分 割 ……这 一切都 是 辑 思 维进 行科 技 创新 ;艺 术家 则是 拥 不 在 形象 化 地 告 诉我 们 科 技 与 艺术 的关 有一种 感 性情感 . 重直 觉形 象思维 。 注
声效 、影像和 雕塑等 各个领域 。通过对
历史 的研究 、 量文化 的提示 和心 理学 大 的理论 研究 , 将本 土传 统艺术 与高端科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与艺术发展
文章编号 100426410(2006)S120094204当代科学技术进步与艺术发展张洪春(广西工学院社会科学系,广西柳州 545006)摘 要:当代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科学进步提高了艺术的生命表现力。
科学进步在对丰富艺术类型、艺术思维和方法、艺术的功能和艺术平民化等方面有重大的影响。
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对艺术的积极促进作用,对于当代艺术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关 键 词:科学进步;艺术发展;思维;艺术功能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62326作者简介张洪春(52),广西桂林市人,广西工学院社会科学系教师,法学硕士。
科学技术作为“我们的知识的存在形式”[1],是社会发展动力系统中的重要因素,不仅猛烈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技术特征,也对人类的经济、社会、文化、思维等各个方面产生深远地影响。
于是,哲学家库恩以敏锐的洞察力提出科学范式概念,隐含地指出科学在政治学和知识论意义上已被建构成为一种主导人们认知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宏大叙事[2]。
正是在以科学价值为导向的语境下,许多具有艺术、科技哲学和社会学背景的学人纷纷加入科学与艺术相关关系的讨论和考察,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
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两种观点,一些学者认为科学与艺术完全可以相融一体,不分彼此[3];有些学者则表现出某种担忧,指出两者关系在命题和实际上的悖论[4],担心科技的使用将损害艺术形式和发展,反而使两者关系迈向歧途[5]。
在本文看来,这两种观点都假定了两者形而上的自闭性和孤立性,忽略了科学与艺术实际上共处一个统一体,双方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关系,对立统一是它们的本质特征[6]。
本文将不打算对艺术如何利用科学进行探究,而是试图从科学影响的视角来分析和探讨科学进步与艺术发展的关系。
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对艺术的积极促进作用,对于当代艺术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1 科学技术进步丰富了艺术类型当代科学的迅猛发展扩大了艺术生命表现力的手段,使艺术所产生的土壤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使艺术原用以传达自己的媒介得到了不断更新。
影视行业的制作技术与创新应用
影视行业的制作技术与创新应用影视行业是一门融合了艺术与技术的综合性产业,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文化输出的载体。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影视制作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应用,为观众呈现出更加精彩和震撼的视觉盛宴。
本文将探讨影视行业中的制作技术与创新应用,以及它们对影视产业的影响。
一、摄影技术的创新应用摄影是影视作品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观赏效果。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摄影技术在影视行业中得到了革命性的突破。
例如,高清摄像机的普及使得影片的画质更加清晰细腻,为观众带来更加真实的视觉体验。
同时,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与影片中的场景进行互动。
这些技术的创新应用提升了影视作品的制作水平,丰富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二、音效技术的创新应用音效是影视作品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为观众创造出更加真实的听觉感受。
随着技术的进步,影视行业中的音效技术也得到了创新的应用。
例如,立体声技术的使用使得观众可以清晰地听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声音,增强了场景的真实感。
此外,利用3D声音技术,可以将声音以更加具体定位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使得观影体验更加震撼和沉浸式。
音效技术的创新应用为影视作品的音效设计带来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三、特效技术的创新应用特效是现代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创造出无法用传统方式实现的场景和效果。
随着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影视行业中的特效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例如,利用计算机生成图像技术,可以在影片中塑造出逼真的怪兽、奇幻的场景等。
同时,通过抠像技术和合成技术,可以将实拍素材与特效图像完美融合,使得观众无法分辨出真假。
特效技术的创新应用不仅提升了影视作品的视觉效果,也为导演带来更大的创作自由度。
四、后期制作技术的创新应用后期制作是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够对拍摄完成的素材进行编辑、调色和音频处理,最终呈现出观众所见的成品。
随着数码后期制作技术的发展,影视行业中的后期制作工作变得更加精细和高效。
影视史中的技术革新与创作突破
影视史中的技术革新与创作突破影视作为一种重要的大众娱乐形式,始终与技术革新和创作突破紧密相连。
在影视史的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和创作突破不仅推动了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丰富了观众的观影体验和审美鉴赏。
本文将从影视史的不同阶段分析几个重要的技术革新和创作突破。
首先,我们来看电影史的初期阶段,那个仍然以无声电影为主的时代。
创造无声电影是一个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它使得电影得以真正成为一种可以在全球传播的大众娱乐形式。
1903年《大江假贼真魔》成为中国首部拍摄的电影,这部由青柳练竹导演的电影使用了刚刚发明的无声相机,摄影师杨根思通过摄制剪影,使之与户外实景完美融合,为中国电影史开启了新的篇章。
无声电影时代的技术创新除了对电影拍摄技术的改进外,还在电影音乐上有了重大突破。
早期的无声电影一般是伴以现场乐队演奏的,但是这种方式难以实现音乐和画面的紧密结合。
1927年,哈里·斯托克本独自发明了电影电音转换机,实现了影片和音乐的同步播放,这也成为了当时的重大突破。
进入有声电影时代后,技术创新的重点逐渐转移到音频技术上。
1927年,华纳兄弟公司推出了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
电影配乐、对白和音效成为了电影创作的重要元素。
录音技术的发展为电影带来了更加真实的声音效果。
在1937年,迪士尼的动画电影《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首次在影片中使用了立体声效果。
无论是有声电影还是立体声,都为电影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沉浸于影片的世界中。
在1960年代的新浪潮运动中,电影导演开始运用新的拍摄技术和剪辑手法,探索更为个人和实验性的创作方式。
奥修斯·威尔斯的《公民凯恩》是一部经典的新浪潮电影,他通过运用摄像机移动、加速、慢动作等特殊效果,创造出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这种创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电影的叙事规则,节奏紧凑又不失深度,影响了后来的电影创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技术逐渐渗透进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给创作者带来了更多的创作工具。
科技(技术、计算机)对动画的影响
就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一样,技术的发展给各项艺术创作和活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科学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深深地影响了各类艺术的发展前景。
动画艺术在科技尤其是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下,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势头,自从数字技术被广泛研究及应用以来,动画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计算机图形学及其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动画也将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
这些年来, 计算机技术与动画片制作的联汹极大地改变了动画片制作的现状, 为动画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天地。
无纸动画片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动画片的制作模式计算机动画可分为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
计算机动画是从计算机动态图形显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融合了传统动画的精华。
计算机动画的真正突破在于三维动画的出现。
1995年, 由迪斯尼公司与皮萨动画制作公司联合推出的全三维动画片《玩具总动员》在美国上映时, 曾经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中国的影迷们也有幸在第二年欣赏到了该片的华语版。
这是一部纯粹依靠计算机技术制作出的全一维动画片, 它的出现在世界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玩具总动员》的出现, 开创了无纸动画片的时代, 它彻底改变了传统动画片的制作模式, 完全取消了依靠人工用笔和纸一幅一幅绘制人物动作的方法, 无疑是动画片制作工艺上的一次大革命。
二维动画制作系统已成为大型系列动画片制作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观众对动画片的要求从数量上到质量上都越来越高。
由于电视的普及和发展,电视卡通片迅速地发展起来, 需求量大幅增加。
因此, 借助于计算机技术, 以便快速、高效地制作电视动画片就成了各国动画界追求的目标。
一部卡通片的制作基本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前期的设计阶段、中期的制作阶段和后期的完成阶段。
目前, 计算机技术在卡通片制作领域的应用主要是中后期, 从手绘动画铅笔稿包括背景完成后, 其余工作全部由电脑来辅助完成。
包括扫描输人、电脑上色、与背景合成、添加特技效果、编辑到成品输出。
论新兴技术对影视艺术语言的深刻影响
同 样 ,科 学 技 术 也 是 影 视艺 术 的 基 础 和保 障 。
而 影 视 艺 术语 言 ,是 影 视 艺术 的独 特 语 汇 .它是 由
诉 诸 视 觉 的直 观 影 像 为 主 ,兼 有 诉 诸 听 觉 的 语 言 、
音乐 、音 响 . 以及 字 幕 共 同组 成 的 具 有 统一 性 的 运 动着 的 画面 。 新 兴 影 视技 术 对 影 视 艺术 语 言 具 有 深
力 的造 型 艺术 手 段 。 还有 方兴 未艾 的 立 体 摄影 ,使 影 像逸 出平 面 的屏 幕 ,造 成身 临其 境 的 立体 感 。超 高定 数彩 色感 光 胶 片和 低度 摄 像 机 可 以在 照度 极 低 的场 合下 拍 出机 前 的 一切 。 多路 赢 体 声 放音 系统 使 听众 如身 临其 境 。 还 有 高速 摄 影 、变 焦 摄影 、遮 幅 拍 摄 、叠 影 印 片 、大 背景 合 成 等 。 这些 新兴 技 术 手 段 都 为影 视 艺 术 的 画 面语 言 创 造 出 新 的 内涵 。 现 代 影 视 技 术 已 不仅 仅 是 一 种 生 产 手段 和生 产 工具 ,它 作 为 一 种 艺 术手 段 和 艺 术 工 具 ,直 接 进 行 影 视 创 作 ,转 化 为影 视 艺 术 语 汇 。 于 是 ,艺 术 与 技
多 维 立体 空 间 ,直 接 转 化 为影 视 艺 术 极 具 艺 术表 现
视 的发 明 ,以 及 电脑 特 技 和 多 媒体 制 作 ,都 极 大地 丰 富 了电 视 的表 现 力 。在 传 送 和接 收方 面 ,卫 星频 道 和 有 线 电视 极 大 地 拓 宽 了 传播 领 域 ,提 高 了传 送
子科 技 武 装 起 来 的 传播 媒 介— — 电 视 ,技 术 更 新 突 飞 猛进 ,媒 介 革命 日新 月异 。在 播 控 手段 方 面 ,记 录人 类 活 动 的 声像 媒 介 的参 与 ,实 现 了 电视 时 空 的
AI技术在电影与影视制作中的应用与影响
AI技术在电影与影视制作中的应用与影响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作为一项前沿科技,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电影与影视制作领域也不例外,AI技术的引入为电影制作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与革命。
本文将探讨AI技术在电影与影视制作中的具体应用,并分析其给电影艺术创作和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一、虚拟人物的创造AI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创造虚拟人物。
过去,制作虚拟人物需要专业的动画师和特效团队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完成。
然而,随着AI技术的发展,利用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算法,可以实现更快速且更真实的虚拟人物创造。
AI技术能够通过对大量真实人脸图像的学习和模拟,生成高度逼真的虚拟人物形象,使得角色创造更加灵活多样。
例如,在电影《阿凡达》中,通过AI技术创造的虚拟人物“娜娜”成为了影片的一大亮点。
AI技术能够对演员的面部表情进行精确捕捉,并在虚拟人物上进行模拟,从而呈现出生动且真实的表演效果。
这种AI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影片的视觉效果,同时也带来了更多角色创造的可能性。
二、剧本创作与预测AI技术在电影与影视制作中的另一个应用是剧本的创作与预测。
传统的剧本创作常常需要多名编剧共同协作,通过反复修改和打磨来达到最佳效果。
然而,AI技术的介入使得剧本创作变得更加高效和智能化。
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算法,AI系统能够分析大量的电影或电视剧剧本,并从中学习和提取出规律与特征,进而生成新的剧本。
AI技术还可以通过对过去电影或电视剧的相关数据进行模式分析,预测未来影片的票房和口碑。
这不仅为制片方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同时也为电影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后期制作与特效合成AI技术在后期制作和特效合成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比如,通过AI技术可以实现对影片的颜色分级和调整,提高整体的视觉效果。
AI技术还可以在特效合成中快速而准确地实现绿幕抠图、物体识别和替换等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制作效率。
影视制作行业技术进展
影视制作行业技术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影视制作行业也在快速发展,技术日新月异。
本文将探讨影视制作行业技术的进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拍摄技术的革新1.1 摄影设备的升级过去,摄影师使用的是胶片相机和模拟摄像机进行拍摄,而现在数字摄像机已经成为主流。
数字摄像机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更低的噪点和更广泛的动态范围,为影视制作提供了更高的画质表现能力。
1.2 虚拟摄影技术虚拟摄影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创新技术,通过计算机生成虚拟场景,再与实拍素材进行融合,大大降低了拍摄成本和拍摄难度。
这项技术在电影制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阿凡达》等电影中的虚拟世界就几乎完全通过虚拟摄影技术实现。
1.3 无人机拍摄无人机拍摄技术的普及使得拍摄视角变得更加多样化和灵活。
通过无人机,可以轻松实现高空俯拍、低空穿行等不同的拍摄效果,极大地丰富了影视作品的视觉呈现。
二、后期制作技术的突破2.1 三维特效技术三维特效技术是现代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计算机生成的三维特效,能够在视觉上给影片增添更多的想象空间,营造出逼真的虚拟场景。
例如,《变形金刚》系列电影中的机器人角色就完全依靠三维特效技术实现。
2.2 影像修正技术影像修正技术可以对影片拍摄时出现的瑕疵进行修复,提高画面质量。
比如在电影《刺激1995》中,通过影像修正技术实现了对演员年轻化的处理,使得影片回到了20年前的场景。
2.3 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在游戏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也在影视制作中崭露头角。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影片所展示的场景和情节,极大地提升了观影的沉浸感。
三、音效技术和配乐的进步3.1 环绕音效技术环绕音效技术可以让观众在影院中获得更为真实的听觉体验。
通过多声道的输出,观众可以听到声音从不同的方向传来,提升了影片的沉浸感。
如今,环绕音效技术已经成为影院配备的标配。
3.2 个性化配乐随着音乐版权保护的力度加大,影视制作公司也开始越来越注重原创配乐的创作。
《2024年新技术背景下电影空间的溯源与流变》范文
《新技术背景下电影空间的溯源与流变》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也得到了巨大的进步和革新。
而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就是电影空间的创造和表达。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结合新技术背景下的电影空间变化,深入探讨电影空间的溯源与流变。
二、电影空间的溯源电影空间的溯源可以追溯到电影艺术的起源。
在早期电影中,受制于技术和设备的限制,电影空间往往是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
无论是实景拍摄还是模型搭建,早期的电影空间都是为了还原真实环境,呈现出生活的自然状态。
在这一阶段,电影空间的运用和表现力相对有限。
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探索如何利用镜头语言、场景布置、光线处理等手段来创造出更具想象力的电影空间。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经典的影视作品为我们展现了丰富多样的电影空间。
这些作品通过创新的表达方式,使得电影空间不仅限于现实的复刻,更是能够引领观众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三、新技术背景下的电影空间流变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影空间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段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影空间可以更加自由地跨越现实与虚构的界限,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
首先,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空间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通过这些技术,电影可以创造出更加逼真的虚拟环境,使得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电影中的空间变化。
此外,数字特效的应用也使得电影空间可以更加灵活地处理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为观众带来更加震撼的视觉效果。
其次,数字技术的运用还使得电影空间的创作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
传统的实景拍摄和模型搭建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而数字技术则可以在计算机上完成这些工作,大大提高了创作效率。
同时,数字技术还可以让创作者更加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创造出更具个性和特色的电影空间。
此外,新的观影方式和传播平台也对电影空间产生了影响。
例如,网络平台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观看电影,这使得电影空间需要在不同的屏幕上呈现出最佳的视觉效果。
影视史中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变革
影视史中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变革影视史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媒体传播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环境的变化,经历了多次技术进步和产业变革。
这些变革不仅推动了影视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也对影视产业的格局和商业模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从早期的胶片时代到数字化时代,介绍影视技术的发展历程和与之相关的产业变革。
20世纪初,胶片技术的发明与应用,标志着电影艺术的诞生。
胶片技术的出现将静止画面变为连续运动的影像,使得人们可以在银幕上看到动态的故事情节。
同时,胶片胶片技术也推动了电影产业的兴起与繁荣。
通过胶片技术的应用,电影可以在大银幕上放映,从而吸引了大量观众的注意与兴趣。
传统的影院开始出现,并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影院网络。
然而,胶片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和局限性,如保存和播放的困难、胶片的损耗和质量的降低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研究和探索新的影视技术。
进入20世纪后期,数字技术开始应用于影视制作。
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完全改变了影视制作和播放的方式。
视频数据可以被数字化处理和传输,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和提高了画面质量。
数字化技术还推动了特效和后期制作的发展,让影片制作者可以更加自由地创作和表达。
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互联网的兴起进一步改变了影视产业的格局。
通过互联网,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自己喜欢的影视作品。
同时,互联网也为影片的宣传和推广提供了更广泛的平台。
过去,电影的宣传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广告渠道,如电视、报纸和海报等。
而如今,在互联网上运用营销手段,制片方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观影平台和影迷论坛等多种渠道与观众进行互动,实现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宣传。
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的革命不仅改变了电影制作和传播方式,也打破了传统电影院的垄断地位。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电影和视频平台崛起,成为了新的影视消费方式。
观众不再需要去电影院,只需在家中通过互联网与全球范围内的电影和电视剧互动。
这种形式的改变不仅带来了便利,也促进了娱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现代科技与艺术的关系
enc
eandt
e
chno
l
ogybe
c
omemo
r
ema
t
u
r
e,t
hede
ve
l
opmen
to
fs
c
i
enc
eandt
e
chno
l
ogyc
anmakea
r
tc
r
o
s
s-spa
c
ec
ommun
i
-
c
a
t
i
on.
Sc
i
enc
e,t
e
chno
l
ogyanda
r
ta
r
ebo
t
ht
heexe
r
t
i
ono
本主义思潮的到来,科技观念的出现,此时的艺术形式
呈现出空前的繁荣;
18 世纪 60 年代,工 业 革 命 的 到 来
为艺术 提 供 了 多 维 的 创 造 空 间,
18 世 纪 中 后 期,也 就
是浪漫主义开始形成 的 阶 段,这 时 期 虽 然 绘 画 的 形 式
还是偏写实,但开始关注思想的表达,强调艺术家内心
术产生跨时空的交流。科技和艺术都是在人的主观能动性 下 发 挥 “创 造 力”,在 这 个 数 字 化 时 代 里,艺 术 美 学 也 反 映 着 社
会的方方面面,人们将传统的文化结合现代的技术手段,实现了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数字化沉浸式交互。
关键词
科技
艺术
观念
形式
中图分类号:
TQ174.
74 文献标识码:
数字科技下影视艺术的发展
数字科技下影视艺术的发展作者:岳家夷来源:《卷宗》2018年第09期摘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从 20 世纪 60 年代末开始在电影中运用以来,发展到今天,对电影行业的影响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范畴上的,它对传统影像艺术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层次的。
数字技术在给电影业带来制作方式上革命性影响的同时,更引发了对传统电影美学、理论和观念的再思索。
关键词:数字科技;影视艺术;数字电影虽然数字技术对现在影视艺术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但在电影中的运用仍属于初级阶段。
尤其在我国,先天的技术缺陷和政策倾向,导致国内的数字影视之路举步维艰。
本文通过首先观察数字技术对当前影国际影视艺术的巨大影响出发,分析国内国外影视艺术研究现状。
进而转入对我国影视艺术的发展趋势分析,以及对数字科技下的影视艺术的模式研究,进一步分析我国数字科技下的影视艺术的现状及困境,进而找出摆脱数字科技下影视艺术困境的可行对策。
1 我国数字科技下影视艺术的现状我国的数字电影起步并不算晚。
第一部数字电影是 2001 年制作的电影短片《青娜》,这部 5 分钟的电影短片填补了中国数字电影的空白。
《极地营救》则是国内首次使用数字摄影机拍摄的剧情长片,一些镜头的拍摄还运用高清晰度数字摄像机来完成,影片中有 60%的内容都是通过电脑特技及镜头的合成来实现影片的制作。
近年来,随着中国影视技术的提高,一些较好的影视作品相继出现在观众的荧幕前,如《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赤壁》、《画皮》等还采用了 CGT 镜头和数字技术的合成,这些影视的出现让人们对数字影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数字化影视的出现,给中国影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无论是创作还是生产、发行还是播放途径或者方式,都对传统影视行业产生了的新挑战。
虽然数字艺术在中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
但我国数字化技术制作的水平并没有像传统电影那样跟影视发达国家(美国)相去甚远。
建立数字影像制作系统,把传统电影技术和现代数字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是影视娱乐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民族电影全面提升的重要举措,更是在影片制作技术上向国际靠拢的大好机会。
从“换脸”技术看人工智能背景下影视产业的发展
自20世纪40年代第一台电脑产生,至21世纪以来科技迅猛发展,当今时代科技化和数字化趋势已经势不可挡。
“科技革命”不仅是关于科学技术的升级,也是人与社会关系的变革。
科技改变了机器,改变了生产模式,改变了经济进程,最终改变的是人的生活。
比如在影视文化产业中人工智能“换脸”技术,其精准捕捉能力与实时化技术给影视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尝试,就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影视画面的认知。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概念最早能够追溯到1956年美国达特茅斯会议。
其核心技术是算法、数据以及计算资源这三个要素。
[1]人工智能产业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和环节,比如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等,同时人工智能在绘画、音乐、文学方面也有不少尝试,包括影视产业的各个方面,AI技术都有深度融合。
2000年以来,人工智能领域拓展到许多行业,其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和挑战无疑对文化产业也产生了强大的冲击。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研究发现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化落地正在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趋势明显。
[2]艺术领域中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不断革新,使人们用全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艺术创作。
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创作领域有长足的进步,不过需要对创新、创意、灵感等领域的应用下足功夫。
艺术创作的过程是艺术家在艺术理念的指导下利用工具、材料对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进行一次加工,并以独立、纯粹且高级的审美视角进行的创造活动。
[3]人工智能的三个要素若用一部汽车打比方,数据相当于汽油,提供动力支持;算法则是发动机马达,提供引擎驱动;而计算能力则是车轮。
三者缺一不可,才能驱使车子平稳前行。
但是艺术创作一般是以艺术家独到的美学理念、丰富的生活阅历、深厚的艺术造诣和艺术技巧产生的,难以用量化的数据来描述,也没有大量的例子可提供给计算机进行学习,并不能满足人工智能三要素中数据和算法的基本条件,这也是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创作领域需要克服的难点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科技革命与影视艺术的发展吴 遐 一、高科技:影视艺术面临的世纪挑战当今是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的浪潮席卷全球,带着前所未有的强大冲击力影响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谛。
当代高科技不仅直接进入了人们的生产、生活领域,而且也向精神文化和公众审美娱乐生活迅速渗透。
20世纪是科技力量所支撑的新兴艺术品种大量涌现的时代。
其中在1895年随着电、光、声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电影,在这一世纪的前半部分迅速地从一种杂耍性的玩意儿演变为一门成熟而重要的艺术门类;而在这一百年的后半部分,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电视大普及,则把新兴动态视听形象文化的影响范围从公众的影剧院扩展到了家庭,它在千家万户登堂入室,成为大众休闲娱乐的新宠。
电影电视本身就是科技革命的产物,从拍摄、制作到播映、接受,都离不开特定的技术手段和物质媒介。
图像、画面、音响、色彩、光线这些要素构成的视听艺术,它原本就是一门科技的综合艺术。
当然,正如前面所述,科技对人类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发展了几千年之久的文学(“网络文学”的出现就直接依赖高科技新产品即电脑作为物质存在的基础),它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科技尤其是科技精神的影响。
但是,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化的艺术,与视觉(听)化的艺术不同,它与科技的关系毕竟不如影视那样直接,具有异常密切的联系。
视觉化的艺术主要是“看”(look),而符号化的文学是用来“读”(read)的。
“看”直接面对的是每秒以24幅映像速度的动态画面形象,而频频变换画面的本身,它就是由高科技制作而成;它变什么、怎样变,都深受高科技的影响和制约。
这与语言符号化的文学是大不一样的。
再从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影视艺术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科技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剪接到电脑合成,以及电影的许多艺术表现手段,如光的控制,镜头速度的变换,音响和特技的运用,都依赖于科技的提高。
我们不应把电影工艺技术上的每一进展单纯看作是实际操作上的改进,而应该视为是对电影艺术的一种贡献。
格里菲斯于1915年完成的片长12本、放映近3个小时的《一个国家的诞生》,成为电影史上的第一部“大片”,使电影完全摆脱了“影戏”的束缚,走向了艺术的行列。
1928年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公映了“完全有声对白”故事片《纽约之光》,从此宣告了有声电影时代的来临。
作为繁荣、进步标志的彩色电影,于1935年首先应用于美国影片《浮华世界》。
而彩色摄影则使美国影片《乱世佳人》(1939)跨入了最优秀作品的行列,荣获了包括最佳摄影在内的八项奥斯卡金奖。
这里,电影史上的每一次创新、突破似乎都离不开科技的进步。
正是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给电影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使之在依靠科技手段的同时更好地反映其内在的文化与社会的蕴含。
第8卷 第4期V ol.8 N o.4 琼州大学学报Journal of Qiongzhou University2001年12月28日Dec.28.2001到了当代,科学技术更是朝着高精尖方向迅速发展,特别是数码技术、电脑合成、特技镜头的运用给这种视听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震撼效果。
据清华大学国家光盘工程研究中心人员介绍,以数码化为主要手段的电脑特技首先可以对影片拍摄过程中的感光失误进行二次加工,局部控制,多次合成;其次可以祛除灰尘颗粒,修复旧片;再次可以虚拟制作成本无法接受的场景、虚拟危险性极高的镜头、制造爆炸、燃烧等特殊效果。
这是数码科技对影视艺术的挑战,也是数码科技对影视艺术的施惠。
1998年的世界,有一艘名叫“TIT ANIC”(泰坦尼克号)的船驶进了每个人的心中。
这部电影史上最昂贵的鸿篇巨制所产生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影视界,从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泰坦尼克”现象。
在这里,影片的导演借助于电脑数码技术,艺术地向我们再现了泰坦尼克号沉没过程中的触目惊心的场景:首先是船体的触礁;然后是海水涌入,人们仓皇逃至甲板;最后是船体分解断裂,,将甲板上的人们无情地摔向冰冷的大海……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现代数字技术的应用,影片是不可能如此逼真细致地再现那次海难,对人们的感观上造成如此巨大的冲激力,其“爱情的神话”主题也不可能表现的如此璀灿夺目,催人泪下,自然这部影片也不可能获得巨大的成功。
而1958年拍摄的同题材影片《冰海沉船》,相比之下要逊色得多。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只能用模型进行拍摄,无法生动地再现这一海难事件的宏大惨烈的景象,在视听感受上就缺少应有的震撼效果。
目前,我国国产影片的高科技含量普遍不高。
在实际创作中,数码特技起步不久,基本还处于作技术处理的水平。
如1999年的献礼片《紧急迫降》,运用电脑对实拍影像作后期处理,而《冲天飞豹》则大多是虚拟影像的制作,它的难度更大一些。
比较成功的算是《横空出世》,它把广岛、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的真实镜头还原到银幕上。
由于资料存放时间太久,与影片的色调不吻合。
制作人员先是把资料扫入电脑,再进行调整,效果比较好。
加上对湖水面积的扩大、原子弹爆炸后欢呼场面中出现信号弹的穿帮修补,这部影片共用了12分钟的电脑特技。
其实,国产电影的电脑应用从《秦颂》、《牵牛花》就已开始。
在《疯狂兔子》中,电脑特技达到了20分钟,到了《紧急迫降》和《冲天飞豹》,电脑特技运用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比西方的起步阶段要高一个档次。
当然,就总体而论,我们国产片在这方面是落后的,留下了不少的艺术遗憾。
张艺谋在谈《红高粱》时,说自己当年很想拍一个特写镜头,表现红高粱在日寇子弹的袭击下被打得“血肉横飞”的情景,但由于技术所限无法如愿。
《西游记》导演杨洁也曾说每次看到当年影片的那些粗糙而不真实的特技镜头时总是十分痛心。
也许正是这种“痛心”,使她更加坚定了拍完续集的决心。
科技给影视艺术留下了遗憾,也正需要科技去解决。
在此,科技好像一把钥匙,去开启一扇扇封闭之门,从而去扩大影视艺术的空间。
当然,科技绝不是一把万能的钥匙。
二、科技革命对影视艺术的影响现代高科技为影视艺术带来的绝不仅仅是电脑合成画面、特技镜头之类属于表现手段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科技作为一种新思想新思维正渐渐融入影视艺术的核心之中,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具体而论,科技对影视艺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科学技术优胜劣汰的价值观给影视艺术带来了影响,使之在主题立意、思想观念上打破简单、陈旧、平庸的政治决定论思想,走向立体、开放和开阔。
科技与艺术分属不同的范畴,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取向,05 琼州大学学报 (第8卷)2001所以不能完全等同划一。
但科技渴望求新求变,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些价值观念,对影视艺术还是同样适用的。
国外的许多影片中,“科技至上”似乎成了编导者们反复渲染的普遍主题。
《独立日》中的那位电脑维修专家比国防部长可要“重要”得多,最后战胜强大外星人靠的并不是死拼硬撞,而是巧妙地借用电脑病毒的破坏力。
同样在《勇闯夺命岛》中作为化学博士的男主人公,他最终克敌制胜,打败凶残的恐怖分子,主要也就是因为掌握着最尖端的化学武器知识。
令人遗憾的是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们国产的影视片,包括80年代拍摄的《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等一些优秀或较优秀的影片,我们看到的则是扬政治而抑科学。
更为可笑的,凡是科技人员包括负责科技、生活的工程师和厂长,都一概要犯“方向”或“路线”的错误。
这几乎成了一个公式,甚至《创业》(文革后期拍摄,曾受到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心和保护)这样的较优秀影片也不能免俗。
该剧中的“章总”,编导者就让他迷信书本、崇拜洋权威而犯错误。
这里,知识是苍白的,科技是无力的,知识分子大多自身难保,而且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如《创业》就借人物之口说“工人养活你这专家”),他们非要经过一番痛苦的思想教育改造不可。
这是时代的不幸,也是科学技术和电影艺术的不幸。
如今这一切都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从政治决定论的阴影中走出,迎来了一个崭新的科技时代。
科学技术不仅成为第一生产力,而且也成为科学治国治军的根本。
受这种时代精神的影响,国产影片的主题思想也由之发生了深刻的嬗变。
如上面提到的《横空出世》,就热情讴歌了为我国原子弹事业做出贡献的默默无闻的人们,特别是那一群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为祖国奉献青春与才华的科技知识分子,对他们做出了合乎历史、合乎情理的崇高评价。
再如近期播放的电视连续剧《突出重围》,它用科技精神重诠了现代战争。
具有辉煌战绩的主力师“红军”在军事演习中接二连三地被非主力师的杂牌军“蓝军”打败、包围,随着剧情的全面展开和深入发展,我们看到,这场军事演习既是红蓝双方指战员的斗智斗勇,更是他们彼此军事思想、综合素质的较量。
“蓝军”因有高科技的武装,并充分发挥高科技作用,所以以弱制强,取得了前几次的胜利;相反,“红军”墨守成规,不图新进,结果在开始几次演习中惨败。
直到后来总结经验教训,将自身的光荣传统与现代的高科技结合起来,这才转败为胜。
显而易见,这里的“突出重围”,既是指“红军”成功地运用高科技手段战胜“蓝军”,突出了“重围”也是指他们观念上初步确立了现代战争的思想,冲出了传统战争思想的“重围”而实现了新的超越。
《突出重围》显现出强烈的科技精神,它是近年来军事题材影视片中的一部力作,是“科技治军”的一个形象范本。
该剧中,代替先前“小米加步枪”的游击战争、人民战争的是电子对抗、电脑指挥、病毒破坏,战术思想上对海湾战争、南斯拉夫战争胜败的分析,令人耳目一新。
科技的力量加上具有科学思想武装的现代的人,将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以人为本”)有机结合起来,这大概就是《突出重围》的主题思想吧,是它较之同题材作品在价值观念上的一次超越。
其次,科学技术独特的思维观对影视艺术的影响。
19世纪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的科技革命也带来了思维方式上的革命,这种革命的实质是使人的认知由形而上学向辩证法转变,用联系的观点、运动的观点去考察事物及过程,对绝对与相对、必然与偶然、分析与综合、精确与模糊、确定与不确定等等加以辩证的把握。
19世纪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系列”很早就被搬上银幕,直到今天依然魅力不减。
究其原因,主要是主人公采用15第4期 吴 遐:当代科技革命与影视艺术的发展 科学分析、逻辑推理的过程令人叫绝而又合情合理,让人百看不厌。
影视艺术天然地具有形象(图像)直观化的优势,除去了文字上的思维障碍,更容易被大众在消费娱乐中所接受。
因此,侦探片、破案片、悬念片有其独特的魅力。
例如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当代日本的《午夜凶铃》等影片由于有某种神秘性与未知性,十分符合影视的大众化欣赏口味。
因此,类似“心理学家加精神病人”的组合模式的影片(例如1998年的《夜色》)在好莱坞一直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