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的经济学解释
知识溢出的名词解释
知识溢出的名词解释知识溢出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概念。
它源自经济学中的溢出效应理论,指的是当一个实体或个体向外界提供一种知识或技术时,这种知识或技术会在被应用领域以外的其他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
知识溢出意味着传统学科边界的模糊,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从而促进了创新和进步。
知识溢出的概念最早在农业领域得到应用。
农业科学家通过研究农作物的生长、育种和施肥等方面的知识,不仅可以在农业领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其他领域,例如生物技术、食品科学等,以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这种农业知识的溢出效应促使不同领域之间相互借鉴,形成了复合学科和新的科学研究方向。
在经济学领域,知识溢出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迅速。
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和在线教育等渠道,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分享知识。
这种知识溢出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创新,推动了各行各业的进步。
在教育领域,知识溢出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教育模式通常将学科进行划分,学生在特定的学科领域中学习知识。
然而,知识溢出的概念呼唤着跨学科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关联和运用。
例如,学习数学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而学习科学可以培养实验和观察能力。
跨学科的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领域,知识溢出也是推动进步的重要力量。
科学家和工程师通过研究和发现新知识,可以在一个领域中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然而,这些成果往往会对其他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例如,激光技术的发展不仅在光电子学领域有重大应用,还在医疗、通信和制造等多个领域产生重要的技术突破。
这种知识溢出加速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进程,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除了在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知识溢出在文化和艺术领域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常常受到不同文化和传统的影响。
当作家、音乐家和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吸收各种不同的文化元素时,他们的作品往往能够超越单一的文化范畴,产生更为深远的艺术传承和影响。
知识溢出效应:知识和创新的传播如何促进经济增长
知识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
知识溢出效应的阻碍因素
• 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激烈时,企业可能减少知识分享,以保持竞争优势 • 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不完善时,知识拥有者可能无法获得应有的回报,从而影响知识 传播 • 地域隔离:地域隔离导致知识传播不畅,影响知识溢出效应的产生
知识溢出效应的促进因素
• 教育水平:提高教育水平,有助于提高个体的知识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 • 研发投入:增加研发投入,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和知识更新 • 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激励知识创新和传播
02
知识和创新传播的途径与方式
正式途径: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
教育途径
培训途径
学术交流途径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促进区域间合作与交流,优化知 识流动环境
促进区域间合作
• 加强区域间政策协调:政府应加强区域 间政策协调,推动区域间合作与交流 • 优化区域间产业布局:政府应优化区域 间产业布局,实现区域间产业的互补和协 同发展
促进区域间交流
• 加强区域间人才交流:政府应加强区域 间人才交流,促进知识和技术的传播 • 优化区域间信息流通:政府应优化区域 间信息流通,提高知识溢出效应的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对知识和创新传播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 互联网:互联网的发展为知识和创新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 大数据:大数据技术有助于挖掘和整合知识资源,提高知识传播效率 •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实现知识的智能化传播和创新
创新知识溢出机理与效应
知识吸收过程
01
02
03
认知能力
企业需要有相应的认知能 力和基础知识,才能有效 地吸收新知识。
学习态度
企业需要具备积极的学习 态度和意愿,才能更好地 吸收新知识。
组织支持
企业需要提供相应的组织 支持,如培训、研究基金 等,以帮助员工吸收新知 识。
知识转化过程
知识应用
企业将所吸收的知识应用于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管理 创新等方面,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传播
新知识通过各种渠道(如人员交流、合作、公开出版等)传递给其他组织或个体。
吸收
接受新知识的一方将其吸收、理解和应用。
溢出
新知识在吸收过程中产生正向外部效应,为其他组织或个体带来收益。
知识溢出的重要性
促进组织间合作与交流
知识溢出有助于组织间建立联系和合作,进而促进知识共享和交 流。
提升整个行业水平
技术效应
总结词
创新知识溢出能够加速技术进步,推动产 业升级,提高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 力。
VS
详细描述
创新知识溢出可以促进技术交流和合作, 加速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此外,创新知识 溢出还可以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 高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文化效应
总结词
创新知识溢出能够促进文化交流,推动文 化创新,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产业发 展。
特点
创新知识溢出具有非自愿性、外部性、时间性和空间性等特点,其中非自愿性指知识溢出方无法控制其创新知 识被其他方获取和使用,外部性指知识溢出可以为其他方带来正向效应,时间性指知识溢出效应随时间推移而 减弱,空间性指知识溢出效应随距离增加而减弱。
知识溢出的过程
产生
组织或个体在创新过程中创造出新知识。
知识溢出的途径及对策分析
知识溢出的途径及对策分析作者:王丹陈芳芳来源:《北方经济》2010年第02期摘要:本文基于知识的特gg,g,将知识溢出途径分为以人为载体的溢出和以物为载体的溢出两大类,并提出了增强知识溢出效应的相关对策。
以使知识溢出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知识溢出溢出途径溢出效应一、引言知识溢出概念是Mac,Dougall在20世纪60年代探讨外商直接投资的社会效应时提出的。
知识溢出使得任何一种新的知识和技术一旦被发现。
会立即扩散开来,引起全球生产力的进步。
而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知识溢出在经济增长与创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知识是通过什么途径溢出的?怎样才能使知识溢出效应更明显?本文依据知识特殊的属性来探讨这些问题。
二、相关文献述评Bart Verspagen(2000)分析了大型跨国公司在荷兰的技术流网络对技术知识扩散的影响及其专利引用对荷兰的知识溢出,发现随着公司知识网络能力的不同溢出效应有比较大的区别。
Jun Koo(2005)研究了驱动公司集聚的影响因素:知识溢出、人力资本、缩减交易成本等,并发现集聚和溢出相互促进,能减少交易成本。
Geozi Chinkov(2006)用内生增长模型分析欧盟12国的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得出,在自由贸易的状况下,区域知识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贡献。
三、知识溢出的原因知识溢出是指知识和技术的自然外漏和输出现象,知识溢出中的知识传播是非自愿的,被动的,无意识的。
这种现象是由知识自身的属性决定的。
在知识的众多经济学特性中,非竞争性和部分排他性最显著。
Romer曾指出,知识的基本经济属性不是排他性问题,而是非竞争性。
正是知识的非竞争性,即知识是种非排他的公共物品,许多人可以同时使用且互不影响,导致了知识外溢的司能。
四、知识的溢出途径分析知识虽然也是生产要素,但与其它生产要素不同之处在于它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劳动者或者是机器设备)才能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
发展经济学3
● 传统的表述是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 扩大。可以用GNP和GDP的增长来计算。经 济增长不等同于经济发展。
●
广泛意义的经济增长可以理解为一个存在增 量结果的长期持续过程,它包含着结构变迁。
1
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1. 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 资本
资源,即生产要素,通常包括
18
二、索洛模型
δk i,δk s • f (k)
2
s • f (k)
1
O
k*
1
k*
2
k
图6-2 储蓄率变化的影响
19
二、索洛模型
2. 资本积累
黄金律稳态:
在选择稳态时,政策的制定者的目标是使社 会各成员的经济福利最大化,他们关心的是能 够消费的产品和服务数量。有最高消费水平的 稳态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表示为k**。 黄金律稳态的条件是MPK=δ。
8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
1、假设条件: (1) 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不用于消费 的部分都用于投资; (2) 只有劳动、资本两种生产要素,且资 本劳动比与资本产出比不变; (3) 规模报酬不变; (4) 不存在技术进步。
9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
2、三个变量:
(1) 储蓄率s : s=S/Y
(2) 资本—产出比率v:v= K/Y (3) 有保证的增长率Gw :Gw =△ Y/Y 它指在s和v既定的条件下实现稳态 增长所要求的收入或产量的增长率。
由于s、A、n、δ独立于k,所以只要 sA>sf(k)/k,该模型中所有的人均变量均 以相同的速度增长。此时,任意人均资 本存量都是AK模型的稳态。
35
三、新增长理论
2. 简单的内生增长模型——AK模型 AK模型的结论: (1)AK模型是一个内生增长模型。 (2)AK模型中的长期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人口 增长率和技术水平等。较高的储蓄率、较低的 人口增长率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都可以提高经济 的长期增长率。 (3)AK模型认为不存在不同经济趋向一致的趋势。
2. 知识溢出_一个文献综述_赵勇
知识溢出:一个文献综述*赵 勇 白永秀 内容提要:知识溢出是解释集聚、创新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概念之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溢出的研究单元从企业转向了空间,在城市与区域空间范围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文以知识溢出为主题,从集聚、创新和区域经济增长三个方面,按照文献的发展脉络与逻辑关系对知识溢出的发生机制以及知识溢出对集聚、创新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并基于空间层面,分析了目前知识溢出研究在方法和内容上的最新趋势。
关键词:知识溢出 创新 集聚 知识生产函数 区域经济增长一、导 论知识溢出是内生增长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等经济学分支解释集聚、创新和区域增长的重要概念之一。
①在经济学文献中,Arrow(1962)最早阐明了知识的累积过程及其经济涵义,Romer(1986,1990)在此基础上明确指出,技术知识的非竞争性和部分排他性特征是知识溢出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将知识作为独立要素引入生产函数,建立了知识溢出的内生增长模型。
在Arrow(1962)和Romer(1986)的开创性研究基础上,知识溢出的研究最初主要局限于创新与技术进步的文献当中,以企业为研究对象,使用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分析知识生产与溢出。
在代表性的知识生产函数中,企业将新的经济知识作为创新活动的投入,创新产出作为创新投入的函数。
企业的新知识既能促进本企业生产具有排他性的产品,也能溢出到其他企业并促进这些企业的创新,这些创新的技术知识又会溢出,从而形成不间断的企业间相互知识溢出,使得创新收益递增。
但大量经验研究显示,在企业微观水平上,创新投入与产出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决定性关系,知识生产与总体经济活动水平有关表明外部性的存在,这种关系在城市和区域等较广的范围内则比较显著,将企业作为知识溢出的观察对象并不合适(Audretsch and Feldman,1996,2004)。
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学者转向空间研究知识的外部性,强调知识外部性的动态特征,特别是在城市与区域空间范围内探讨知识在空间溢出的机制,以及知识溢出促进集聚、创新和增长过程中的空间特征。
知识溢出一个文献综述
知识溢出一个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1、知识溢出的定义与重要性知识溢出,作为知识管理领域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指的是知识在不同个体、组织或地域间非自愿、无意识的传播与应用。
这种溢出过程并非通过市场交易或产权交易实现,而是借助各种社会互动、网络关系或公共渠道,使得知识得以广泛传播和应用。
知识溢出的存在不仅加速了知识的扩散和积累,更为创新活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从定义上来看,知识溢出具有三个关键特征:非自愿性、无意识性和非交易性。
非自愿性指的是知识溢出往往不是知识拥有者主动分享的结果,而是在社会互动中自然产生的;无意识性则表明知识溢出过程中,知识接收者往往并未明确意识到正在接收新知识;非交易性则强调了知识溢出与市场交易的区别,即它不需要通过明确的购买或销售行为来实现。
知识溢出在经济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它是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的重要机制。
当新知识在不同主体间溢出时,它有可能激发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
知识溢出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溢出,知识得以在社会中广泛传播,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
知识溢出还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国际竞争力。
在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中,知识溢出可以促进国内外企业间的知识交流和合作,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国际竞争力。
因此,对知识溢出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传播和应用机制,还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以制定更加有效的知识管理和创新政策。
2、研究背景与目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溢出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转移和知识创新机制,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
知识溢出不仅有助于知识的传播和应用,还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然而,关于知识溢出的定义、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全面梳理和分析知识溢出的相关研究,以期深化对知识溢出的理解,并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经济增长中的知识溢出和规模经济(一)
经济增长中的知识溢出和规模经济(一)〔论文关键词〕知识溢出,规模经济〔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知识溢出、规模经济分析,探讨了知识溢出和规模经济的关系,指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把知识增长(或技术进步)看作是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因。
罗默(Romar,1983)对新古典派进行了批评,他在资本和劳力这两个生产要素基础上,又增加了另一个生产要素——知识,从而创立了新经济增长理论。
他认为,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决定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知识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内生变量列入增长模式,知识积累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
在新经济增长理论中,强调了知识溢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事实证明,知识溢出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知识溢出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培育和竞争力的提高,因而具有规模经济的效能。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把知识增长(或技术进步)看作是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因。
1.知识溢出和规模经济1.1知识溢出:是指某一组织的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在同一地区、行业内不同组织之间的扩散、传播、转移和获取。
隐性知识知识是创新的主导知识。
知识溢出是知识的非自愿外溢,却可以促进区域的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增强集群的竞争力,是经济外在性的一种表观。
马歇尔认为:知识溢出使行业的秘密不再成为秘密,知识溢出源于知识的外部性特征。
如果一个企业有了新思想,若能为别人所采纳并与别人的意见结合起来,就成为新的思想源泉。
这不但会驱动本企业而且会带动行业、区域和整个产业集群的知识水平的上升。
之后,庇古对知识的外部性特征作了清楚的阐述。
阿罗(1962)最早用外部性解释了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1]。
在阿罗的基础上,罗默(1986)提出了知识溢出模型2]。
而卢卡斯(1988)设计了人力资本溢出模型3]。
由于知识溢出的存在,罗默将知识分为专业化知识和一般知识。
专业化知识产生“内在经济效应”,给个别厂商带来垄断利润;一般知识产生“外在经济效应”,使全社会获得规模经济效应。
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的经济学解释
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的经济学解释【摘要】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是一个相伴而生、难以分离的过程,二者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
本文则通过新经济增长理论、新空间贸易理论及收敛性对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进行经济学解释。
【关键词】知识溢出经济增长经济学解释 20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科学技术进步导致了世界性经济的蓬勃发展,而究其原因是有知识溢出的存在,从而把经济增长的创新研究从创造性研究中超越出来,加大了对知识溢出的综合研究,进而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变得密不可分,也为学术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一、知识溢出概念界定知识的再造则衍生出了知识溢出,知识溢出是经济外部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知识递阶扩散的一种形式。
知识溢出概念的提出最早由mac·dougall(1960)在研究东道国接受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社会收益时,首次把知识的溢出效应视为fdi的一个重要现象提出来[1]。
arrow(1962)最早的解释了知识溢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将“干中学”引入新经济增长理论,提出“知识溢出概念”[2]。
griliches(1979)把知识溢出定义为从事类似的事情(即模仿创新)并从其他的研究(被模仿的创新研究)中得到更多的收益[3]。
更加凸显了知识溢出作为经济外部性的重要作用。
本文认为知识溢出(knowledge spillover),是指某一组织的知识,跳过市场交易的平台与其它组织进行信息交换,在不组织和行业之间被动的、无意识的、非主动的扩散、渗透、吸收和创新,而创新主体并没有给知识创造者以补偿或补偿小与知识创造的价值,造成知识创造者的边际知识收益小于边际知识成本的一种经济外部性现象。
二、经济学解释新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空间贸易理论强调国与国之间发展对外贸易不仅可以增加贸易总量,而且能够加快科技,而收敛与否则很好的解释了国与国之间发生知识溢出的有效度。
知识和资本(特别是人力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转移,使贸易国双方的科技。
研发要素流动、空间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
研发要素流动、空间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研发要素流动、空间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内在机制。
研发要素流动作为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经济增长具有关键作用。
空间知识溢出作为知识传播和技术扩散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缩小地区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深入探讨研发要素流动与空间知识溢出的互动关系,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和效应。
文章将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阐述,接着分析研发要素流动和空间知识溢出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然后探讨它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路径和效应,最后提出促进研发要素流动和空间知识溢出、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研发要素流动的概念及其影响研发要素流动是指研发活动所需的资源、知识和技术在不同地理空间上的移动和转移。
这些要素包括但不限于研发资本、研发人力、科研设备和专利技术等。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研发要素流动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关键动力之一。
研发要素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研发要素流动促进了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与扩散。
当研发资源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流动时,知识和技术也随之传播,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研发要素流动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研发效率。
通过流动,研发资源可以更加合理地配置到需要的地方,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重复投入,提高了研发活动的整体效率。
研发要素流动还能够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随着研发要素的流动,企业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创新资源和知识,从而激发出更多的创新点子,推动产业的升级和结构的优化。
然而,研发要素流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研发要素流动的不平衡性可能导致地区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
如果研发资源主要流向了发达地区,那么欠发达地区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可能会进一步落后。
研发要素流动也可能带来一些知识产权和技术保密的问题。
知识溢出一个文献综述
知识溢出一个文献综述摘要:本文对知识溢出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合性评述,概括了知识溢出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其成果。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知识溢出领域的全面概述,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知识溢出,信息获取,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教育科研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
在这样的背景下,知识溢出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知识溢出是指一个实体在信息交流过程中,无意识地传递其所拥有的知识给另一个实体,从而使得知识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利用。
本文对知识溢出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性评述,通过梳理相关研究内容和方法,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主体部分:1、知识溢出的概念和原理知识溢出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
不同学科对于知识溢出的定义有所差异,但总体上可以将其理解为知识在个体之间、组织之间以及不同领域之间的转移和传播。
这种转移和传播不仅能够提高信息利用效率,还能够促进知识的创新和发展。
2、知识溢出在信息获取和利用中的作用在信息获取和利用方面,知识溢出具有显著的作用。
知识溢出可以促进信息传播,提高信息获取的速度和广度。
同时,知识溢出还可以降低信息获取成本,使得更多的个体能够获得所需的知识。
此外,知识溢出还可以促进信息筛选和过滤,使得人们能够更加高效地获取高质量的信息。
3基于知识溢出的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基于知识溢出的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有效地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例如,在医疗领域,基于知识溢出的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在商业领域,这些技术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市场趋势分析、消费者行为预测等。
4知识溢出在教育和科研中的应用在教育和科研领域,知识溢出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技术经济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1、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或人口平均实际产出的增加,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收入(NI)及其人均数值来衡量。
2、经济发展:指经济增长中伴随着经济结构、社会和经济体制的改革。
3、经济效益:有用成果与劳动耗费的比较。
4、投资:一指为实现某种特定目标而进行的资金运用或投放的经济活动,二指投放的资金。
5、固定资产: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一定限额以上,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6、流动资产:可以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存货、应收款项和现金等。
7、会计成本:会计记录在企业账册上的客观的和有形的支出,包括生产、推销过程中发生的原料、动力、工资、租金、广告、利息等支出。
8、经济成本:企业自有的资源实际上已经投入生产经营活动的但在形式上没有支付报酬的那部分成本。
9、沉没成本:过去已经支出而现在已无法得到补偿的成本。
10、机会成本:将有限资源用于某种特定的用途而放弃的其他各种用途中的最高收益。
11、边际成本:企业多生产一单位产量所产生的总成本增加。
12、经济预测:根据经济发展过程的历史和现实,综合各方面的信息,运用定性和定量的科学分析方法,揭示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并对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以及作用机制作出科学的分析,指出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未来发展的可能途径以及结果。
13、头脑风暴法:通过一组专家共同开会讨论,进行信息交流和互相启发,从而诱发专家们发挥其创新思维,促进他们产生“思维共振”,已达到相互补充,并产生“组合效应”的预测方法。
14、实际利率:在规定的最小计息周期数的计息利率。
名义利率:利息期的实际利率与计息期次数的乘积。
15、基准收益率:也称基准折现率,是企业、行业或投资者以动态的观点所确定的、可接受的投资项目方案最低标准的收益水平。
16、内部收益率:项目实际能达到的投资效益水平。
17、盈亏平衡点:项目盈利与亏损的临界点。
几个经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比较分析
几个经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比较分析摘要:古典学派中,围绕经济增长问题形成了许多典型的理论模型,为经济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框架。
然而,经济发展不断推进理论的变革和完善,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中许多假设条件距离经济实际本身较远,特别是空间转移和运输成本,既是实际问题又是理论缺陷,为使经济理论更恰当的解释经济事实,不同的学者试图以新的方法并从新的视角解决古典经济理论的缺陷,并增强理论解释力。
基于此,文章选取古典理论的新古典增长模型、AK模型、产品多样化模型、熊彼特模型进行比较,以更清晰地理解上述两种理论的差别。
关键词:古典理论;空间理论;增长模型;比较分析一、引言在经济增长的理论中,几个典型的增长模型是我们在理论研究过程中经常用到的;尤其是对于经济增长问题,这些模型奠定了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那么这些经济增长理论和增长模型有何区别呢?对此,本文将逐一进行介绍,并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
在此,对于古典理论,本文依据模型的使用情况以及模型的代表性,选取了新古典增长模型、AK模型、产品多样化模型、熊彼特模型为例进行分析。
二、新古典增长模型1. 模型数学表达形式。
新古典模型是增长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分析框架,很多的经济学理论都是基于此进行推导的,包括获得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安格斯·迪顿(Angus Stewart Deaton其理论最初也是基于此进行推导的。
这一模型倍受亲睐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简洁性:增长的过程仅仅通过两个方程来描述。
具体函数如下:可见,新古典增长模型是基于索罗-斯旺基本模型的变形,其中第一个生产函数就是我们常说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形式。
2. 模型经济含义分析。
追根索源,新古典经济学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
它在继承古典经济学自由主义思想的同时,以新古典的边际效用价值论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以新古典需求为核心的分析代替了古典经济学以供给为核心的分析。
新古典经济学形成之后便替代了古典经济学的主流地位。
知识溢出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
知识溢出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一、本文概述《知识溢出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是一篇专注于深入探讨知识溢出效应及其在我国各区域经济增长中所扮演角色的学术论文。
在当前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知识溢出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对于理解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揭示知识溢出在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实际作用,以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也为学术界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参考。
文章首先界定了知识溢出的概念,并阐述了其产生的理论基础,包括知识溢出的内涵、特点以及影响机制等。
随后,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关于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文章构建了一个知识溢出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理论模型,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指标和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
文章通过面板数据分析、空间计量经济学等方法,深入探讨了知识溢出对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和方式。
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知识溢出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也较为显著。
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影响知识溢出效应的关键因素,包括区域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人才流动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章总结了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深化理解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同时也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文献综述知识溢出作为经济学和地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知识溢出通常指的是新知识或技术在特定区域内产生后,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和扩散,进而促进其他地区经济增长的过程。
国内外学者对知识溢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溢出机制、影响因素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等方面。
在溢出机制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知识溢出主要通过贸易、投资、人口迁移以及信息交流等方式实现。
高校创新:政策激励,知识溢出与经济影响
目录•引言•高校创新与政策激励•高校创新与知识溢出•高校创新与经济影响•案例研究:某高校创新实践的经济影响•研究结论与展望引言意义通过研究政策激励、知识溢出对高校创新和经济影响的关系,有助于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促进国家经济增长。
背景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创新在国家经济增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政策激励、知识溢出对高校创新和经济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本研究将探讨政策激励、知识溢出对高校创新和经济影响的机制和效果。
具体包括:政策激励对高校创新的影响;知识溢出对高校创新的影响;政策激励、知识溢出对经济影响的机制和效果。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等方法。
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
其次,通过实证分析,探究政策激励、知识溢出对高校创新和经济影响的机制和效果。
最后,通过案例研究,进一步验证和补充实证分析结果。
高校创新与政策激励高校创新的定义与类型高校创新是指由高校或其教职员工发起的,以实现教育或科研目标为导向的,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的思想、方法、技术、模式或应用等行为。
高校创新的类型高校创新涵盖了多个层面,如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创新、科研方法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等。
此外,根据创新的性质和目标,高校创新还可以分为颠覆性创新和增量性创新两种类型。
01提供资金支持政策激励可以通过提供科研经费、奖励资金等方式,解决高校创新活动中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提高创新活动的质量和数量。
02营造创新环境政策激励可以营造有利于高校创新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如推动知识产权保护、放宽学术出版物的限制等,激发高校师生的创新活力。
03引导创新方向政策激励可以通过设立科研项目、制定科技战略等方式,引导高校的创新方向,推动高校在国家或区域重大战略需求领域展开创新活动。
政策激励对高校创新的作用美国的高校创新政策美国政府通过立法、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手段,鼓励高校开展创新活动,如《拜杜法案》和《美国创新法案》等。
溢出效应资料
溢出效应
1. 背景介绍
溢出效应是指某一行为或决策导致的外部效应,超出了直接相关主体的影响范围。
这种效应可能对周围环境、其他人或其他事物产生影响,通常是负面的。
2. 经济学中的溢出效应
在经济学领域,溢出效应通常指的是生产或消费活动对除了直接参与者之外的
其他经济体系产生的不良影响。
这种效应可能出现在各个领域,比如环境保护、市场竞争等。
3. 溢出效应在环境保护中的体现
许多工业生产活动会导致污染物的排放,这些污染物可能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
产生不利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的紊乱。
这种溢出效应需要通过加强环保措施来遏制。
4. 溢出效应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城市规划中的一项政策可能会对周边地区的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导致溢出效
应的发生,比如某个地区房价上涨会带动周边地区的房价上涨,从而影响整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
5. 社会政策中的溢出效应
一些社会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溢出效应,比如某项福利政策可能
会导致一些人不愿意工作,从而对整个社会的生产力产生负面影响。
6. 总结
溢出效应是一种值得重视的现象,它的存在可能对整个社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在决策时需要充分考虑潜在的溢出效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遏制这种影响的扩散。
有效的预防溢出效应的措施是建立健全的政策框架,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促进协调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溢出效应的发生。
1 溢出效应
溢出效应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是指一个组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不仅会产生活动所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对组织之外的人或社会产生的影响。
简而言之,就是某项活动要有外部收益,而且是活动的主体得不到的收益。
溢出效应分为知识溢出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经济溢出效应等。
1效应理论1、事物一个方面的发展带动了该事物其它方面的发展。
2、一国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增加对别国的影响。
3、溢出效应,有技术溢出效应,跨国公司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发明者,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供应来源,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内部化实现其技术转移。
这种技术转让行为对东道国会带来外部经济,即技术溢出。
一项技术溢出是一个正的外在性的特定情况,它既不是在经济活动本身内部获得的利益,也不是由该项活动的产品的使用者获得利益。
换句话说,这种利益对于经济活动本身是外在的,对社会产生了外部经济。
例如,一家跨国公司发明了一项新技术,随之该技术被竞争企业复制或学习,表现为竞争企业通过搜集跨国公司新技术的基础知识,加上自身研究开发组合成与跨国公司相近的研究成果,一段时间以后,相关市场中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会体现这类技术,那么这些产品或服务使用者的利益将是外在的,由于是实现或产生利益的企业与产生技术的企业展开竞争,即技术产生了溢出效应。
2理论背景商圈正产生出强大的“溢出效应”1、阿罗最早用外部性解释了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他认为新投资具有溢出效应,不仅进行投资的厂商可以通过积累生产经验提高生产率,其他厂商也可以通过学习提高生产率。
2、罗默提出了知识溢出模型。
知识不同于普通商品之处在于知识具有溢出效应。
这使任何厂商所生产的知识都能提高全社会的生产率"内生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动力。
在罗默模型中总生产函数描述了资本存量,劳动力,以及创意技术的存量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3、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指出: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可以解释为向他人学习或相互学习,一个拥有较高人力资本的人对他周围的人会产生更多的有利影响,提高周围人的生产率。
知识溢出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
知识溢出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作者:张美涛来源:《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9年第04期摘要:知识溢出高度依赖于地理邻近性,知识溢出效应的高低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
基于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选用研发支出、人力资本、专利水平三种知识存量替代变量,借助SEM空间误差模型实证测度和分析知识溢出效应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研究表明,三种知识存量变量具有显著的知识空间溢出效应,Jacbos效应、Porter效应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正向影响。
各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应充分发挥知识溢出效应,提高城市集聚度、地区人力资本存量,加大研发经费支出,以增强知识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知识溢出;空间效应;区域经济 ;SEM模型一、引言与文献综述知识可分为编码知识和默会知识,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和溢出性质。
由此,知识溢出包括编码知识溢出和默会知识溢出。
其中,编码知识溢出主要以书籍、专利等形式表现,而默会知识溢出主要以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实现。
区域创新是区域知识溢出的源泉,而知识溢出效应高低决定了区域创新的差异。
[1]Audretch & Feldman[2]在解释创新活动地理集聚时认为,人们将更多注意力聚焦到知识溢出。
虽然现代通信技术革新已大大降低了知识传播成本,但一些知识的获得仍然需要通过面对面的接触和频繁的交流。
为此,新经济地理学首次将空间维度纳入经济理论分析框架,强调知识外溢性带来的规模报酬递增和技术创新带来的经济增长[3],并证明经济集聚是因为厂商追求知识溢出。
Martin & Ottaviano[4]在分析空间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时认为,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有利于降低创新成本,刺激经济增长,即知识溢出通过创新对企业产生影响,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针对知识溢出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专注于知识溢出的内涵和途径、知识溢出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知识溢出的空间邻近性,取得了很多可借鉴的成果。
产业知识溢出效应影响因素的经济分析
刘 鸿 燕 等 :产 业 知 识 溢 出效 应 影 响 因 素 的 经 济 分 析
1l 7
还 与 溢 出 主体 之 间 的 技 术 相 似 性 有 关 ,越 相 似 的 知 识 越 容 易 互 相 影 响 。Sx ne ( 9 4) 对 美 国 硅 ae i n 19 谷 、波士 顿 等地 的经 验研 究 表 明 ,企 业 之 间 稳 定 的 社 会 网络 增 加 了企 业 的 创 新 能 力 ,有 利 于科 技 人 员 的相互交 流,降低 了交易成本 ,促进 知识 的溢 出和 扩 散 。A de c ,Flm n ( 0 4 和梁 琦 ( 0 4 u rt h ed a 2 0 ) s 20 ) 系统 回顾 了有关 知识 和技 术 溢 出方 面 的 理论 和 实 证 文 献后 发 现 ,这 些 文 献 的 一 个 共 同结 论 是 ,知 识 和 技 术 的传 播 与 溢 出 确 实 受 到 地 理 空 间 的 限制 ,知 识 溢 出对 产业 集 聚 的 强 化作 用恰 恰 表 现 在 它 的 地 方 性 特 征上 。 国 内相 关 文 献 中 ,郭 红 珍 、黄 文 杰 (0 4 20 ) 认 为技 术 溢 出 效应 的 主 要 影 响 因 素 分 为 三 个 :技 术 知 识产 权保 护 、技 术 创 新 强 度 、技 术 时 机 。认 为 技 术 知识 产权 与 溢 出是 呈 负 相 关 关 系 ( 即知 识 产 权 保 护 越严 厉 溢 出效 应 越小 ) 、技 术 创新 强 度 越 大则 溢 出 效 应越 小 、技术 沉 默期 越 短 溢 出效 应 越 小 。许 箫迪 、 王 子龙 、谭 清美 (0 7 通 过构建 计 量 经济 模 型 , 20 ) 分 析不 同影 响 因子 间 知 识 溢 出效 应 的差 异 ,测 度 影 响因子 与 知 识 溢 出效 应 的关 联 度 和 有 效 性 。 研究 表 明 :在 企业 知 识 溢 出与 模 仿 结 构 中存 在 向稳 定 性 水 平 收敛 的 格 局及 模 仿 收 益 递 减 的 趋 势 ,形 成 创 新 与 模仿 的螺 旋 式演 进 模 式 。宁 军 明 (0 8 20 )认 为 影 响 知识 溢 出 的 因 素 主 要 有 接 受 方 的 吸 收 能 力 、溢 出 方 的控 制 能力 以及 双 方 之 间 的 技 术 差 距 、认 知距 离 和 地理 距离 。其 中 ,技 术 差 距 、认 知 距 离 与 知 识 溢 出效 应 呈倒 U形 关 系 ,吸 收 能力 与知 识 溢 出效 应 呈 正 向关 系 ,地 理 距 离 、控 制 能 力 与 知 识 溢 出效 应 呈 反 向关 系 。段会 娟 、梁琦 ]( 0 9 l 2 0 )认 为知 识 溢 出 o
经济学各种效应
●所谓“口红效应”是指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在美国,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
人们认为口红是一种比较廉价的消费品,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
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种“安慰”的作用,尤其是当柔软润泽的口红接触嘴唇的那一刻。
另一方面,经济的衰退会让一些低收入者,改变他们攒钱买房、买车、出国旅游等计划,反而能腾出一些“小闲钱”,去买一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
●所谓溢出效应,是指一个组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不仅会产生活动所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对组织之外的人或社会产生的影响。
这是书上的定义,简而言之,就是某项活动要有外部收益,而且是活动的主体得不到的收益。
上面说到的交通,学校是放假的行为主体,放假了,老师同学都高兴,这是它的可预期的内部收益;由此,家长不需要再在城里开着车七拐八绕地送孩子上学,交通畅通了,这就是外部收益,是溢出来的,所以和学校无关的人也分享到了交通改善的好处。
●“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
●经济学中的规模效应是根据边际成本递减推导出来的,就是说企业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混合成本则可以分解为这两种成本,在生产规模扩大后,变动成本同比例增加而固定成本不增加,所以单位产品成本就会下降,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就会上升。
规模效应因此又称规模经济,即因规模增大带来的经济效益提高,但是规模过大可能产生信息传递速度慢且造成信息失真、管理官僚化等弊端,反而产生“规模不经济”。
●辐射效应是指射线同物质的相互作用。
所有的射线,不管它是带电的或是不带电的,也不管是粒子还是电磁波,它们都能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当它们穿过物质时,或者是被物质部分地或全部地吸收,或者是从一定厚度的物质中穿透出去。
经济辐射效应是指以城市为经济发展的基点,通过其较强的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人才等资源优势,带动周围乡村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的经济学解释
作者:杨功平胡玉凤
来源:《商情》2013年第05期
【摘要】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是一个相伴而生、难以分离的过程,二者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
本文则通过新经济增长理论、新空间贸易理论及收敛性对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进行经济学解释。
【关键词】知识溢出经济增长经济学解释 20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科学技术进步导致了世界性经济的蓬勃发展,而究其原因是有知识溢出的存在,从而把经济增长的创新研究从创造性研究中超越出来,加大了对知识溢出的综合研究,进而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变得密不可分,也为学术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一、知识溢出概念界定
知识的再造则衍生出了知识溢出,知识溢出是经济外部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知识递阶扩散的一种形式。
知识溢出概念的提出最早由Mac·Dougall(1960)在研究东道国接受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社会收益时,首次把知识的溢出效应视为FDI的一个重要现象提出来[1]。
Arrow(1962)最早的解释了知识溢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将“干中学”引入新经济增长理论,提出“知识溢出概念”[2]。
Griliches(1979)把知识溢出定义为从事类似的事情(即模仿创新)并从其他的研究(被模仿的创新研究)中得到更多的收益[3]。
更加凸显了知识溢出作为经济外部性的重要作用。
本文认为知识溢出(Knowledge Spillover),是指某一组织的知识,跳过市场交易的平台与其它组织进行信息交换,在不组织和行业之间被动的、无意识的、非主动的扩散、渗透、吸收和创新,而创新主体并没有给知识创造者以补偿或补偿小与知识创造的价值,造成知识创造者的边际知识收益小于边际知识成本的一种经济外部性现象。
二、经济学解释
新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空间贸易理论强调国与国之间发展对外贸易不仅可以增加贸易总量,而且能够加快科技,而收敛与否则很好的解释了国与国之间发生知识溢出的有效度。
知识和资本(特别是人力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转移,使贸易国双方的科技。
知识和资本水平得到提高,进而产生知识溢出效应。
了解对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我国进行战略部署,对缩小东中西部的差距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新经济增长理论
由Arrow、Romer、Lucas等[3]开启的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资本的生产存在规模报酬递增,即随着知识的积累,创造知识的边际成本会下降,从而进一步把技术进步内生化,这
样就提高了生产率,促进经济的长期均衡增长。
通过知识溢出模型,假定知识是追逐利润的厂商进行投资决策的产物,那么由于会产生知识溢出,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才不会因固定生产要素的存在而不断降低,造成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不均衡。
他们提出的模型的共同点则是:经济增长不受到外生变量的影响,而主要是由经济体系的内生变量而决定的,这种决定使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形成了一种良性的自增长机制。
(二)新空间贸易理论
90年代Grossman和Helpman提出的与“内生增长理论”密切联系的动态贸易模型得到进一步发展,到21世纪随着空间经济学和世界技术边界的缩小,新贸易理论的研究视角应该更多的倾向于空间,因此,新空间贸易理论应运而生。
这一理论将知识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特别是在国与国贸易之间,充分的通过知识解释了国际贸易,以及知识溢出也促进了当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将知识视为内生增长变量的贸易增长理论认为知識溢出的获取途径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经济活动,Arrow则将“干中学”引入增长理论,提出私人资本的积累会引起公共知识资本的增加,进而获取了知识,带来了生产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则是自己创造出来的知识,即对知识的挖掘和再造。
(三)收敛性
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存在内置关系,在经济学上,可以用知识溢出效应解释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而这种收敛与否与经济的发展程度有重要的联系。
知识与人才层次和数量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并非是越高越好,越多越好,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层次不高,产业结构的低端性,知识溢出造成人才浪费现象严重,所以说经济发展具有收敛性。
即知识与经济的相关性不是直线相关,是一条收敛曲线。
对于发达国家,一般是后工业化国家,其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进入知识人才驱动阶段,这时的人才培养与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恰恰给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前景,所以说不具有收敛性。
因此,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收敛性可以很好的诠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切合度及发展状况。
三、结论
理论研究表明,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机制,它们是一对内生的过程。
这种内生性现阶段还没有真正实现知识溢出或经济增长的内生化,这可以在经济学中的经验曲线去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Mac·Dougall,Gda,the Benefits and Costs of Private Invest
ment from Aboard:A Theory Approach[J],Economic
Record,1960.
[2]Arrow K. 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Learning by Doing [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62,(29).
[3]Griliches Z.Patent Statistics as Economic Indicators Survey [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7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