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教学反思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教学反思四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是(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它把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放在了一起,学生在学习了加法运算定律后,随后学习了乘法运算定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学生更简单理解。
在简便计算这一局部中,除了应用“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以外,还安排了减法和除法的简便计算。
可以说简便计算的方法,在这一册中全部出现了。
如何让学生把这些简便运算都掌握,并且能融会贯穿的运用,这是我们每位老师所思考的首要问题。
在教学中我认为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学会寻觅题目的特点。
〔1〕看到数字5、25、125想到数字2、4、8。
将他们相乘,凑成整数。
例如:25、36,把36写成4×9。
变成25×4×9,使计算简便。
〔2〕把接近整数的写成整数和一个一位数相加减。
例如:202×32,把202写成200+2,变成200×32+2×32,使计算简便。
〔3〕寻觅能凑成整数的数,把它们相加减。
例如:126×5+5×74,发觉126+74=200,就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5×200,使计算简便。
例如:357-64-57,发觉357和57,都有一个57,相减正好是整数,可以运用数字搬家的方法:357-57-64,使计算简便。
二、巧妙运用简便计算。
简便方法的目的是通过用整数来参与计算,到达使计算化难为易的目的。
题目的简便计算是千变万化的,主要是要让学生看懂依据题目特点,灵敏选用简便计算。
例如:28×25的计算方法可以是〔A〕〔20+8〕×25=20×25+8×25〔B〕〔7×4〕×25=7×〔4×25〕〔C〕28×〔100÷4〕=28×100÷4三、注重题目的比照。
有些学生对于简便计算,你出10题,他做下来可能是题题错。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15篇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15篇《运算定律》教学反思11、挖掘教材,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当中。
在导入部份用一组整数乘法算式让学生进行简便算法,然后,在整数数字中点上小数点,摇身一变成小数乘法,让学生说怎么算?学生直接用上了简便算法,教者提出问题:对于小数乘法,能应用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吗?让学生明白,猜想不一定是对的还需验证,然后让学生验证。
这一设计,充分挖掘了教材的思想,把猜想验证这种科学研究方法恰当的运用到这一教学环节,学生经历了这一过程,收获了一种思想,同时也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学生的验证,有的是通过计算两个式子的结果得出的,有的是根据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验证的,有的是根据小数的性质来验证的,老师不是简单的教教材,而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样的设计更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充满求知的欲望。
2、注重非智力因素,让学生感受成功。
教者整个课堂感情充沛,处处都闪烁着教者的教学智慧,板书的习题,如看谁算得快,看谁算得巧,一个快字和巧字,体现了教者的用心,快乐填一填,巧手算一算,运气题、眼光题这些习题,无不体现教材对情感的投入;教者对学生的评价,也是一个画在黑板上的笑脸,加上恰当的评价语言,整堂课,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点点关注,感受到了一种成功的愉悦。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2《络教学已经持续一个多月了,上周我结束了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的教学,通过研读教师用书,我制定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为了达到这些教学目标,每节课我都认真分析教材,把教学设计做成课件给同学们上课,线上授课每节课只有20分钟左右,而且同学们只能通过连麦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时不好,连麦需要很长时间,一节课只能几位同学连麦,其它同学老师是听不到他们想法的,所以我会在课前设计一些预习任务,让同学们对本节课老师要讲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就不耽误时间,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即可。
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教学反思
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教学反思[建议]: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
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引导——学练——堂堂清”教学模式的形式的一切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您的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要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效果。
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
遵循的原则:凡是能使学生学习变好、能使学生习惯好转的方法、要求都可以强化,但千万不要在原方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动作过大,否则学生、老师都吃不消,循序渐进,使这些方法和制度逐渐加强。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这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扔掉原来的不好的方法和经验。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是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
但有的老师总认为自已不讲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就错了。
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
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
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老师想得全面。
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
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
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
课上的巡回指导和提问会使感到劳累。
课下的辅导和作业更需要的细心和奉献。
4、“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
如果学生从来没有自己预习过课本、从没有自己总结过知识点、从没有自己讲过课、没有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那在开始时就要有个思想准备: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失败,这就需要教师严格落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一滴不漏的学习要求、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的学风训练,执行好学习常规。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满校园都洋溢着愚人节的气氛,权且满足了学生这兴奋的心情吧!到今天为止,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就算是告一段落了。
从昨天的测试来看,大部分孩子们对于基础的简便运算题已经能够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算了,但是情况也不能太乐观,这期间还有一些学习困难的孩子对于变形后的乘法分配律不太理解,例如昨天的一道考题:777*9+111*37。
题目中已经提示要将777转化为111*7了,但是孩子们的思维还是不开阔,想不出下一步该怎么算。
今天用最后一节课对于整个单元进行了一个回顾与整理,顺便将昨天的题作为一个重点题目讲了一下,从孩子们的反应中看得出来,大多数的学生已经能够掌握这种先变型后计算的方法了,但那几个学困生仍然是无从下手。
这节课设计的亮点就是先给学生讲解典型例题,然后再让学生仿照例题做“模拟训练”。
收效还不错,讲解的时候提醒孩子们该题的解决方法是什么,怎样通过转化能将不太容易解决的问题变成可以进行口算的例子。
孩子们在真正的理解了运算定律之后才着手练习,因此,正确率就相应的跟着提上来了,今后的练习课,当然是跟计算有关的练习还可以继续采取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巩固知识要点,从而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内化为今后学习的方法。
然而,课总是不那么十全十美,今天遇到的问题是没有能够将这种检查的工作贯穿整节课,课上肯定仍然有“浑水摸鱼”的孩子,看表情是已经听的很明白、很清晰了,但是实际操作的时候就出问题了,比如说讲完第一个例子之后,随之就出了一个模拟训练题:666*9+222*73这个题,有5名同学居然又要将666和222都要转化成111再进行简便运算了,殊不知本题就是要将加号两边的算式变出相同的因数来就可以了,孩子们却在大费周章的进行“照猫画虎”!哎!还是在学习的举一反三和逐类旁通方面没有给学生做一个很好的引导啊!这个单元到此就结束了,不可以再花太长的时间练习了,否则后面的课就要出问题了。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在本周的教学中,我教授了《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这一课程。
通过这一课程,我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各种运算定律,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简便计算。
然而,回顾这一周的教学活动,我发现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感觉自己的表述不够明确。
在开课之前,我没有明确告诉学生他们将会学到哪些具体的运算定律,以及这些定律如何帮助他们进行简便计算。
这导致有些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有所怀疑,他们对于学习这些定律的动力不够高。
下次我应该明确地告诉学生这门课程的学习目标,并解释为什么这些目标对他们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我觉得自己安排不够合理。
我在第一堂课上简要介绍了几个基本的运算定律,然后在接下来的几堂课上详细讲解了每个定律的应用。
然而,这种方式可能让学生感到困惑,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和理解每个定律。
下次我应该将每个定律的介绍和应用安排在一起,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内容。
另外,我也没有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实际的练习。
虽然我在每堂课后布置了一些练习题,但是我并没有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解决这些问题。
这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在自己的时间里面不能够得到足够的练习,难以掌握运算定律的应用和简便计算的技巧。
下次我应该设立一些课堂练习的时间,并在学生完成后与他们一起讨论解决方案,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最后,我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选择上也有一些失误。
我主要使用了讲解和示范的方式来教授这门课程,而忽略了其他的互动形式,如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可能会让学生感到乏味,难以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下次我应该多样化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我也应该寻找一些新的教学资源,如在线教学平台或教学视频,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些运算定律。
总的来说,这一周的教学反思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上的一些不足之处。
通过改进教学目标的设定、优化教学内容的组织、增加课堂练习的时间以及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选择,我相信下次的教学将会更加有效和有益。
小学数学《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教学反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涉及到基本运算的规则和技巧,对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计算水平有着直接影响。
通过对小学数学《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这一教学内容的反思,我发现以下几点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首先,我觉得在引入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的概念时,应该更加注重对其背后数学原理的解释和探究。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这些定律和运算规则的理解比较模糊,只知道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运算,却不知道其中的内在原理。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对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原理的介绍,通过具体例子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数学原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其次,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对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的实际应用。
让学生了解到这些定律和规则并不是数学书本上的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具有实际应用的工具。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来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受到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的便利性和实用性。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我还要反思一下在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使用。
在教学中,我常常采用传统的讲授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但这样的教学方法可能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和巩固。
因此,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和讨论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我也会积极利用教材外的资源,如多媒体教具、互动课件等,以多种形式呈现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最后,我还要反思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和态度。
作为教师,我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榜样,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要更加耐心地倾听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他们解决他们的问题和困惑,并及时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综合科目、教学管理、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案大全、经典语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omprehensive subjects, teaching management, teaching reflection, teaching design, lesson plans, classic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第二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这部分共包括了五个定律和两个性质: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或者a×(b+c)=a×b+a×c减法的性质:a-b-c=a-(b+c)除法的性质:a÷b÷c=a÷(b×c)学生对于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掌握的比较好,然而对于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常混淆,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中强调了以下几点:1. 在教学中我把各种简算题型分类整理,尤其对于乘法分配律进行详细归类和整理。
让学生从整体认识到个别比较,加深简算的印象。
例如:101 × 87=(100+1)× 87=8700+87=878734 × 43+34 × 56+34=34 ×(43+56+1)=34 ×100=34002. 在教学中,重视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的比较区分,可学生还是多次把分配律说成结合律,在计算过程中,也多次出现这样的混淆。
尤其是对乘法分配律的算理还是不理解,针对这一问题,让学生注意观察,乘法分配律有两种以上运算符号,而乘法结合律只有一种运算符号。
让学生在比较中区分,在区分中比较。
随着简算类型的不断增多,学生开始对一些类型混淆了,随着简算方法的多样化,简算的准确性也开始大打折扣,不能灵活选择更合适的简算方法。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最小内角是46度,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2.下面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是()A.在分别写着1、2、3、4、5的五张卡片中任抽一张,抽到质数的可能性是.B.求要修水渠的全长,列式是36÷C.﹣8比﹣1大D.180500300读作一亿八千零五十万零三百3.下面图形中只有一条对称轴的是()A.长方形 B.等要三角形 C.圆 D.平行四边形4.如果A:B=,那么(A×9):(B×9)=()A.1 B.C.1:1 D.无法确定5.把一个平行四边形任意分割成两个梯形,这个梯形的()总是相等的。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反思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校实行“二三四教学模式”,我班有幸担任了实验班。
本节课我采用了新的教学模式讲授了一节复习课,现在我将本节课进行反思:
有人说,复习就是查漏补缺,就是找到自己知识的不足,把错误订正,不会的请教老师和其他同学,把不会的学会把没有掌握的掌握就是复习。
那么,我们查什么漏补什么缺,查谁的漏补谁的缺,怎么查漏怎么补缺,什么时候查漏什么时候补缺,查漏到什么程度补缺到什么程度……这样看来,把复习仅仅当做是“查漏”和“补缺”,是对复习内涵的窄化,是对复习的不完全认识和不深层理解。
因为,“查漏补缺”是复习,但复习不是“查漏补缺”。
“温故”之外,我们还应该有“知新”!
一说到“知新”,对于复习来说,那水可是太深了,无论是容量和难度,范围和视野,学问和套路,见解和行动……所以,我们都说,新授课好上,复习课难上。
因此本节课我通过复习,抓住“温故”,使孩子们有“知新”的感觉和感受,有“知新”的收获和收益。
使学生的知识在“量”上产生了增补,在“质”上发生变化;使孩子们在“知识”上发生了变化,在“能力”、“素养”、“习惯”、“信仰”、“体验”等上产生改观。
但是在实际授课中我对学生放手不够,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升还略显不足,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较少、时
间掌握不好。
总之,本节课的遗憾之处很多,需要我学习和改进的地方也很多。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经典美文、试题大全、教案资料、公文写作、古诗文、实用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s, classic beautiful essays, test question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ancient poems, practical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respect Please pay attention!《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二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这部分共包括了五个定律和两个性质: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或者a×(b+c)=a×b+a×c减法的性质:a-b-c=a-(b+c)除法的性质:a÷b÷c=a÷(b×c)学生对于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掌握的比较好,然而对于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常混淆,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中强调了以下几点:1. 在教学中我把各种简算题型分类整理,尤其对于乘法分配律进行详细归类和整理。
让学生从整体认识到个别比较,加深简算的印象。
例如:101 × 87=(100+1)× 87=8700+87=878734 × 43+34 × 56+34=34 ×(43+56+1)=34 ×100=34002. 在教学中,重视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的比较区分,可学生还是多次把分配律说成结合律,在计算过程中,也多次出现这样的混淆。
尤其是对乘法分配律的算理还是不理解,针对这一问题,让学生注意观察,乘法分配律有两种以上运算符号,而乘法结合律只有一种运算符号。
让学生在比较中区分,在区分中比较。
随着简算类型的不断增多,学生开始对一些类型混淆了,随着简算方法的多样化,简算的准确性也开始大打折扣,不能灵活选择更合适的简算方法。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面的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
A.B.C.D.2.将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将得不到()A.平等四边形B.梯形C.正方形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一个奇数,这个正方形的周长一定是()A.质数B.奇数C.偶数4.下面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是()A.在分别写着1、2、3、4、5的五张卡片中任抽一张,抽到质数的可能性是.B.求要修水渠的全长,列式是36÷C.﹣8比﹣1大D.180500300读作一亿八千零五十万零三百5.用长12cm,宽9cm的长方形纸拼成正方形,最少要用这种长方形纸()张。
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教学反思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教学反思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这部分共包括了五个定律和两个性质: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或者a×(b+c)=a×b +a×c减法的性质:a-b-c=a-(b+c)除法的性质:a÷b÷c=a÷(b×c)学生对于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掌握的比较好,然而对于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常混淆,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在练习课时要加以改进。
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和体验中学习知识。
以解决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探索时,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算法。
于是我在教学中强调了以下几点:1. 在教学中我把各种简算题型分类整理,尤其对于乘法分配律进行详细归类和整理。
让学生从整体认识到个别比较,加深简算的印象。
我发现这样更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思维。
例如:101 × 87=(100+1)× 87=8700+87=8787(乘法分配律拆项法)34 × 43+34 × 56+34=34 ×(43+56+1)=34 ×100=3400(乘法分配律添项法)2. 在教学中,我比较重视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的比较区分,可学生还是多次把分配律说成结合律,在计算过程中,也多次出现这样的混淆。
尤其是对乘法分配律的算理还是不理解,针对这一问题,我让学生注意观察,乘法分配律有两种以上运算符号,而乘法结合律只有一种运算符号。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运算定律与简易计算》教课反省◆您此刻正在阅读的《运算定律与简易计算》教课反省文章内容由采集 !本站将为您供给更多的精选教课资源 !《运算定律与简易计算》教课反省1、充足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使学习的迁徙。
关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归纳拥有必定的抽象性。
幸亏学生经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认识,这是搞好本单元教课的有益条件。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的教课应侧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落的感性认识上涨为理性认识。
2、增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使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本单元教材最显然的特色之一就是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从社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去,表现了数学教课回归社会、回归生活的梦想。
所以,领悟教材这一企图,用好教材,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能够调换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运算定律,建立个性化的知识意义。
从而,依靠知识意义的理解,也有益于所学运算定律的运用。
3、注意表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育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唐宋或更早以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教授者称为“博士”,这与此刻“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解说“武事”或解说“经籍”者,又称“讲课老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呼。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解说者;尔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建立了,主要辅助国子、博士培育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单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清晰。
唐朝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不论是“博士”“讲课老师”,仍是“教授”“助教”,其今天教师应拥有的基本观点都拥有了。
关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拥有必定的灵巧性,关于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另一个方面,运算定律的运用也为培育和发展学生思想的灵巧性供给了极好的机遇。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好在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这是搞好本单元教学的有利条件。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的教学应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本单元教材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从社会生活中来, 到社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教学回归社会、回归生活的愿望。
因此,领会教材这一意图,用好教材,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运算定律,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意义。
进而,凭借知识意义的理解,也有利于所学运算定律的运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于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另一个方面,运算定律的运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
相应地,老师也应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探究时,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当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讲清自己的算法,让其他同学也能明白。
A. 然后全部进行复制,则第2008个符号的颜色是(红色B .白色C.绿色D.蓝色■•表示红色,表A © BA.鸭的只数B.鹅的只数C.鹅鸭的总数5余3,除以7余5,这个两位数最大是(A. 72B . 379. 17 — 9=( )A. 8B . 9C. 68 33C. 15 17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小明在电脑上制作了如下图所示的一串符号:o 表示白色,•表示黑色,2.平行四边形的高有( )条.A. 1B . 2C. 8D.无数条3•在以下绿色食品、回收、节水三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2)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是四年级下册的教学重点、难点。
学完本章内容后,学生掌握的不够扎实,计算方法不能灵活运用,尤其是乘法分配律的简便计算理解不够透彻。
学生基本上都很明确运用运算律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就是不能合理、灵活地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例如:302×23与25×24,学生就很容易的把它们混乱(“302×23应等于(300+2)× 23=300 × 23+2 × 23但学生把它当做300×23×2”。
“25 × 24应等于25 ×(4 × 6)=25 × 4 × 6学生却把它当做(20+5)×24=20 × 24 × 5”。
为了让学生区分这些关系,我从多方面讲解与分析。
并与学生讨论这两道题算法错在那里?
我觉得就以上两个环节的思考让我看到:教师的教学决不能停留在教给学生一种运算的技能,更重要的让学生学会一种思考的习惯。
充分尊重学生,应跳出思维定势,换个角度考虑问题。
具有以生为本的理念,课堂才有生命,才不会留有遗憾!尽全力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创设条件,只有改变学习方式,才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二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二◆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二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二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材安排的顺序是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这样安排,虽然可以按四则运算进行归类,但是对运算定律的类比推理不利。
教学时,可以根据运算定律的类比进行安排教学内容,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更加有效。
一、调整教材顺序,促进有效教学乘法交换律与加法交换律有着相似之处,都是交换数的位置进行运算,结果不变。
乘法的结合律的教学可以与加法的结合律的教学安排在共一课时。
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举例说明,得出a+b=b+a,再通过讨论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加法交换律。
然后再安排教学乘法交换律,让学生通过举例说明,得出ab=ba,再通过对加法交换律概念的类比,推理出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再以同一课时或者前后课时,安排教学加法结合律与乘法结合律,通过举例说明得出a+b+c=a+(b+c),再通过讨论从而得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教学乘法结合律时,再通过具体事例得出abc=a(bc),再对加法结合律的概念的类比推理,得出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二、设计对比练习,促进有效教学在新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新知识、新方法会对旧知识、旧方法产生认知障碍。
因此,要设计对比练习,让学生从知识与方法的障碍中解脱出来。
学习连加、连减的简便计算后,往往会对加减混合产生方法的影响与方法上的障碍;同样,学习连乘、连除的简便计算后,也会乘除混合的计算产生影响。
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加强对比练习,让学生从混淆走到清晰,让学生从障碍中走出来。
如,463+82+18,463-82-18,463-82+189600254 9600254 9600254三、进行逆向训练,促进有效教学逆向运用加法结合律:346+(54+189)=346+54+189乘法结合律:8(125982)=8125982乘法分配律:8975+8925=89(75+25)减法的性质:894-(94+75)=894-94-75要练说,得练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这部分共包括了五个定律和两个性质: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者a×(b+除法的性质:a÷b÷c=a÷(b×c)
学生对于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掌握的比较好,然而对于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常混淆,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中强调了以下几点:
1.在教学中我把各种简算题型分类整理,尤其对于乘法分配律进行详细归类和整理。让学生从整体认识到个别比较,加深简算的印象。例如:101×87=(100+1)×87=8700+87=878734×43+34×56+34=34×(43+56+1)=34×100=3400
2.在教学中,重视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的比较区分,可学生还是多次把分配律说成结合律,在计算过程中,也多次出现这样的混淆。尤其是对乘法分配律的算理还是不理解,针对这一问题,让学生注意观察,乘法分配律有两种以上运算符号,而乘法结合律只有一种运算符号。让学生在比较中区分,在区分中比较。
随着简算类型的不断增多,学生开始对一些类型混淆了,随着简算方法的多样化,简算的准确性也开始大打折扣,不能灵活选择更合适的简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