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阅读指导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3单元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精读、略读、浏览 教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1.学会精读、略读、浏览,结合使用阅读方法,了解作品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记录自己的阅读体验,学会联系作品,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
3.文学联系实际,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思考个人价值观、人生目标与社会贡献之间的关系,促进个人情感与理智的成熟发展。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副对联吗?——“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是一副挽联,你们知道悼念的是谁吗?对,就是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作品,鲁迅先生的作品以小说、杂文为主,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唯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二、新课教学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整体感知作品1.作者简介刚刚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相信同学们对鲁迅先生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谁能介绍一下?(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师补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野草》。
3.写作背景《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创作于1926年,最初在《莽原》杂志上发表。
1926年,北洋军阀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
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
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
2.作品介绍《朝花夕拾》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教学目标1.明确阅读整本书要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学生学会在默读中快速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2.以《朝花夕拾》为例,树立整本书阅读意识,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作品中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引导学生注意思考书中提出的自己也遇到的社会或生活中的问题;在阅读实践中学习如何克服阅读障碍。
3.通过整本书的导读,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对名著阅读的深层兴趣。
教学重难点以《朝花夕拾》为例,树立整本书阅读意识,消除与经典的隔膜:通过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内容,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作者童年的快乐和烦恼,在作品中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用默读法阅读《五猖会》引导学生注意思考书中提出的自己也遇到的社会或生活中的问题;在《狗·猫·鼠》的阅读中学会如何克服阅读障碍。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实践体验法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预计用时:5分钟,设计目的:明确经典读起来确实有隔膜,但是我们可以尝试消除。
)在课堂的开始,老师想先了解了解同学们,调查一下同学们平时的读书情况。
问题1:平时喜欢读些什么书?选择以下类型中最喜欢、最愿意去读的一种类型,举手示意。
PPT出示:网络小说:《斗罗大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漫画:《知音漫客》恐怖悬疑:《十宗罪》经典名著:《西游记》、《红星照耀中国》(PPT展示课前调查结果。
)问题2:阅读名著不够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同学们可以随意吐槽。
(PPT展示课前调查结果。
)问题3:同学们一般阅读“名著导读”推荐篇目的出发点是什么?(PPT展示课前调查结果。
)小结:从我们刚刚的调查可以发现,同学们在阅读经典名著上确实存在问题,由于同学们年纪还太小,视野、经历、见识有限,无法和经典深层次地交流,很多因素造成了我们现在一提起读经典,读名著就头大。
但是正因为经典经过时间的沉淀,岁月的磨砺,他能给我们的是当下流行的“文化快餐”所不能给予的智慧与力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朝花夕拾》作者鲁迅的生平简介及其文学地位。
2. 作品背景、主题及艺术特点。
3. 精读《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等经典篇目,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及寓意。
“一、教学内容”作为标题标识,以下是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
1. 精读篇目:选择《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等经典篇目进行深入分析,理解鲁迅笔下的社会背景、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寓意。
本节课将围绕以上核心素养目标,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相关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鲁迅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认识《朝花夕拾》的文学价值。
- 精读《狗·猫·鼠》等经典篇目,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及寓意。
- 掌握作品中的重点词汇、成语、句子及文学常识。
2. 增强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艺术特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方面感受美、鉴赏美,提升审美情趣。
3. 培养批判性思维: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学会思考、质疑,培养批判性思维。
4. 提高文化自信:了解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及其作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5.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7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寻找共鸣、知人论世、探究疑问,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2.引导学生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引领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
3.引导学生阅读过程中丰富人生感受和体验、思考人生问题、增强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逐层深入阅读名著,结合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理解作品思想。
2.指导学生并引领学生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敢于质疑、学会简单赏析评价文学作品。
【学情分析】大家普遍感觉到鲁迅作品比较难懂,教学时要多结合学生已掌握的作品资料,引导学生自学,促进学生讨论,最后由学生总结自己的感受与心得,并进行较为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写作能力。
本课设计为读后交流课,因此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结合作品特点进行读书方法指导。
【导读设计】一、情境导入:著名的诗人臧克家曾经这样赞颂过一个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他自己也曾经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提问:同学们说说他是谁啊?——鲁迅。
(板书:鲁迅)著名的共产党人瞿秋白曾经这样形容鲁迅,说他是“野兽的奶汁所喂养大的狼。
”而且鲁迅也承认,说“对,我是狼”,“痛苦时索性躺在荒山里,在草莽中,舔着自己的伤口。
”还有人说鲁迅先生是一把匕首,是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锋利的尖刀。
提问:你能用一个词或一个字来形容一下他吗?说明你的理由。
鲁迅是。
——学生回答:鲁迅是战士、落红、树、鬼……小结:有人称他为魔,有人称他为神,有人称他为狼,甚至有人称他为鬼,可是他就不是“人”!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把鲁迅先生当作“人”,把他当作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来审视。
这节课我们就从“人”的角度,通过解读他唯一的一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来解读他的生命轨迹。
(板书:鲁迅与《朝花夕拾》)二、了解内容,寻找共鸣:1.教师出示《朝花夕拾》篇目目录,引导学生回顾作品内容:教师简要介绍《朝花夕拾》,提问:《朝花夕拾》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其中哪个故事让你印象最深,你从中读出了鲁迅怎样的童年?(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阅读的内容,并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并适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撷朵朵朝花悟缕缕情思——《朝花夕拾》读中指导【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2、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3、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及难点】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3、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朝花夕拾》是我们进入初中以来,部编语文新教材为我们推荐的第一本名著,这也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这本经典名著,并探讨读整本书的方法。
一、师生互动导入1.这本书一共收集了鲁迅先生几篇文章?你能说出这十篇文章的题目吗?2.书中哪件事给你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呢?(引导学生,学会概括)3.如果按时间归类,这部作品记录了鲁迅哪几个人生阶段的往事呢?小结:读一本书,我们首先要学会对名著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梳理,这其实就是“把书读薄”。
这样,可以让我们对文章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同时我们读书还要能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并积极表达出来,这便是“把书读厚”。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谈一谈如何把书读厚。
二、感受“温情”1.这本书原题是什么?(《旧事重提》)这个题目很直白,让我们一目了然,但作者在重新修订的时候,更名为《朝花夕拾》。
“朝花”为何要“夕拾”?在我们看来这些平淡无奇的事情,可在作者看来却是朵朵“朝花”,“花”会带给我们什么印象?那么你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感受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呢?从书中哪个地方读出来的呢?(提示:动笔圈点批注、篇名+语段+情感)学生板书:喜欢、关爱、敬重、怀念、有趣、天真、追求2.提示:这些美好的情感有的是一些往事带给先生的,也有的是一些人留给先生的印象。
我们来看这一语段。
投影:“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
“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朝花夕拾》的基本情况。这是一部鲁迅先生以回忆童年生活为主题的散文集,它反映了鲁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狗·猫·鼠》这个具体的篇章。这个篇章展示了鲁迅如何通过对不同动物特性的描述,隐喻当时社会的不同人群,表达对封建社会的讽刺。
2.帮助学生掌握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分析、情节理解及社会背景探究方法;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和分析社会现象;
4.激发学生创意写作兴趣,提高表达与交流能力;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篇目主题理解:《朝花夕拾》各篇目的主题思想,如对旧社会现象的讽刺、对底层人物的关爱等。
4.分析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所运用的讽刺、幽默等写作手法;
5.针对本单元名著,进行阅读理解、赏析和创意写作训练。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鲁迅的文学世界,提高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技巧。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朝花夕拾》教学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升学生对鲁迅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朝花夕拾》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鲁迅的作品,感受其中的文学魅力。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首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的方式,我发现学生们对鲁迅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对一些历史背景和社会现象的了解不够深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作品的理解。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总体来看,学生的讨论成果丰富多样,展现了他们的思考过程。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逻辑不够清晰,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阅读指导.doc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从主题思想上看,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怀念师长故人,第二类追忆童年生活,第三类讽剌丑恶现象。
第一类:怀念师长故人《阿长与〈山海经〉》情节梳理回忆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①阿长名称的由来;②阿长切切察察的毛病;③阿长睡相不好,在床上摆成一个“大”字;④ 阿长总是教“我”令人烦恼的规矩;⑤阿长给“我”买《山海经》。
人物形象阿长:愚昧麻木,粗俗好事,质朴善良,勤劳。
主题思想“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到最后“我”对她又有新的敬意,结尾表达了“我”对阿长的爱。
思维导图展示:《朝花夕拾》《阿氐顷山海经〉》O情腿理I:题思想阿氐名称的由来阿K切切察察的毛病阿长睡相不好,在床I•.摆成一个“大”字阿长总是教“我”令人烦恼的燃矩阿K给“我”买《山海经》愚味麻木粗俗好事质朴洱良勤劳《范爱农》情节梳理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①“东京相识”:徐锡麟被杀、“同乡会”争执;②“故乡重逢”:绣花鞋事件、让座风波;③“绍兴共事”:“报案馆风波”;④“绍兴诀别”:范爱农之死。
人物形象范爱农:为人孤傲、倔强、正直、不满黑暗现实,追求革命。
主题思想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藤野先生》情节梳理记录“我”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①藤野先生订正“我”的讲义;②藤野先生纠正“我” 的血管解剖图;③藤野先生询问“我”中国女人的裹脚;④学生会干事给“我”寄匿名信;⑤我从电影上看到日本人枪毙国人,其他同学高呼万岁,于是我决定弃医从文;⑥与藤野先生告别,几天后他给“我”相片。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阅读指导(学案+教案)
《朝花夕拾》读前指导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激发学生阅该的兴趣,指导学生运用相关方法阅读《朝花夕拾》。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提运用快速阅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阅读。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使用批注法阅读,并及时有效地填写相关读书表格。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激趣导入:以单元教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已知信息导入:同学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是“高大的皂夹树”“紫红的桑葚”,还是“美女蛇”“怪哉”虫?这些都是鲁迅童年的生活片段,充满了童年的气息。
像这样回忆美好的童年生活的文章,鲁迅先生把它们收进了同一个散文集里,那就是——《朝花夕拾》。
鲁迅先生的成长经历是悲喜交织的,今天起,我们就开始阅读《朝花夕拾》,在鲁迅先生的记忆长河里,与他一起感受他曾经的喜怒哀乐。
作品介绍:1.“鲁迅知多少”:看哪个同学的作者简介更详细、更丰富。
2.“《朝花夕拾》知多少”:看哪个同学对本书的篇章、内容、人物了解的更多些。
(让学生先介绍,教师视情况补充、更正、点评。
)试读名著:1.方法介绍由于《朝花夕拾》是回忆性散文集,所以阅读的时候可以围绕着鲁迅青少年时期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去写。
其中,要注重鲁迅的“所感”,它是丰富的,既有快乐、又有忧愁。
我们在阅读这本书时,要将快速阅读与精读相结合,要用批注法进行阅读记录,并将有价值的信息填写在读书记录表上,再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2.教师示范3.实践运用(1)以《五猖会》为例,让学生在本篇散文中找出“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练习填写读书记录表,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想,为以后的自主阅读做准备。
(2)汇报热身①让学生在组内展示自己的读书卡。
②小组推荐优秀读书卡,向全班展示。
注意:要确保学生在本次练习中明确了阅读方法,并能够在以后的阅读中自主完成阅读与读书记录表。
4.布置作业①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阅读实践活动,运用本课学到的“快速阅读与精读相结合”“批注阅读”的方法进行全书的两遍阅读,并将每篇散文的读书记录表填好,小组间互相交流,汇总问题,评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几张表格在全班展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重要知识点整理及练习
《朝花夕拾》重要知识点整理(附练习)
一、内容精要
主要篇目:共十篇——《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父亲的病》《二十四孝图》《琐记》《五猖会》《藤野先生》《无常》《范爱农》
《朝花夕拾》的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第一篇作品《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
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教学反思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教学反思经典名著《朝花夕拾》是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课外阅读材料,是___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讲述了“我”少年、青年时期的故事。
今年是___诞辰135周年,为了纪念这位文学巨匠,我希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和研究《朝花夕拾》,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缅怀鲁迅先生。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本节课采用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具体教学步骤如下:1、前置研究: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___研究网站观看《阿长与山海经》的微课,并完成相关的测试和研究心得的上传。
通过提前研究,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和主动研究的动力。
2、“预学3分钟”:一位学生担任小主持人的角色,在PPT上展示《朝花夕拾》的介绍,引发学生的评价和讨论,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
每节课都会轮流选择一位学生担任小主持人,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同时鼓励他们在书籍和网络上寻找资料来增长知识。
3、共同研究时间:(1)老师检查学生的思维导图,并将其贴在黑板上,学生进行个人汇报;(2)合作解疑:学生在重点段落上做批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研读课文片段;(3)展示研究心得,交流阅读方法。
4、拓展研究:根据学生在前置研究中的测试和疑问,老师在PPT上展示与课文相关的额外知识,鼓励学生利用书籍和网络来寻找资料,帮助他们理解。
5、检测提升:小组内交流并汇报个人的批注式阅读成果。
通过朗读,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6、总结评价:学生分享研究心得,老师进行总结。
通过翻转课堂的模式,学生能够成为研究和课堂的主角,培养了他们自主研究的惯,敢于搜集资料、勇于发表观点、懂得倾听和评价他人,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名著的兴趣,拉近了他们与名著之间的距离,消除了隔阂。
在名著导读中,重要的是“导”的过程,即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名著的方法。
老师在课堂中使用了"思维导图阅读法"和"批注式阅读法"来引导学生阅读。
首先,老师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帮助他们整体把握文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朝花夕拾》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20世纪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
【书名由来】《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作品主题】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作品在夹叙夹议中,表现出对反动派、守旧势力的打击和嘲讽。
【作品点评】《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共收入十篇作品。
包括:表现了鲁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实质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篇目概述《朝花夕拾》的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时而一副媚态;第三,它老是无端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鲁迅救的一只小鼠,并把它当作自己的墨猴)。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分层设计,推进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分层设计,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设想:《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散文集,是他晚年对于童年生活和青年求学历程的追忆,通过对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的追忆,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深深的怀念之情。
在部编版教材里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部经典著作,整本书字数多、内容杂,信息量大,需要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以及分层次进行阅读。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除了常见的浏览、速读、精读等方法外,抓住整本书中富有特色的核心内容展开阅读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分层次阅读的第一步的教学设计主线应该是以激发兴趣为主,形成阅读整本书的概念。
以兴趣来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在兴趣中读完整本书,进而学会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第二步的教学设计则侧重于在每一篇文本的深层阅读中嚼出精华唤醒感受,让学生读得更为深入细致开阔,从而将阅读引向更深处。
一、激发兴趣,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教学计划:制定读书计划,梳理《朝花夕拾》十篇文章的内容,整体感知。
具体操作:1.时间安排:利用10天时间为一个阶段,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主要安排读书时间为中午到校后的半小时时间;2.内容规定:每天阅读一篇文章,记录印象深刻的人或事;3.读书要求:圈点勾画描写人物的优美语句,利用旁批进行赏析,同时也可以对鲁迅先生犀利特别的讽刺性话语进行赏析;4.展示形式:(1)班级播报将全体学生分10个大组,每组5人,规定组长负责制,每天由组长为代表,以班级播报的形式将自己所阅读内容中印象深刻的人或事概述出来,同组其他成员负责点评或补充,10天轮流播报完十篇内容;学生点评赵娅辛:你的声音总是温柔如水的,今天也不例外,脸上仍带着微笑。
播报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生活方式而展开论述的,首先,你先由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一书中提到的他在生病期间总会看一看书堆引入,接着分别举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作者与王开岭在不如意之时的做法。
最后,又引入到了自己的身上,会在精神不振时给予积极的自我暗示,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阅读指导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阅读指导【阅读目标】1、认识一个摘下“脸谱”的鲁迅。
2、熟知并评价作品的主要人物形象。
3、了解每个人物背处的社会环境。
4、积累精彩句段。
【导入】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童年》的旋律一响起,相信大家都要会心一笑,它把我们的记忆瞬间就拉回了那段青涩懵懂的岁月,那快乐美好的时光。
谁的童年不曾天真烂漫过?便是一贯犀利冷峻的激昂斗士鲁迅,也曾是一个无忧无虑、苦中作乐的顽皮孩童呢!百草园里鸣蝉的“长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美女蛇”的诡秘,雪天捕鸟“机关算尽。
”……一个废弃的荒草园也能被小孩子玩出无穷的乐趣。
即使在最严厉的私塾里,刻板的规矩也束缚不住调皮的孩童们,折花寻蝉喂蚂蚁,纸偶做戏画绣像……想想就觉得有趣好笑,我们不也时常这样吗,也会此起彼伏地大声朗读课文,也会互相淘气打来闹去,也会在老师眼皮儿底下悄悄做自己认为有趣的事……事实上,在《朝花夕拾》这部文集里,鲁迅不再是一副“苦大仇深”“横眉冷对”的样子,他也有一个凡人所应有的细腻情怀。
他细数着自己生命中遇到的那些人,让他们从回忆里走出来,从书本里站起来,有血有肉地坦露着真性情。
一、作品介绍【内容介绍】《朝花夕抬》是鲁迅唯一的一本带有自传性质的回忆散文集。
作于1926年,最初在《莽原》杂志发表时总题目是《旧事重提》,1927年编辑成集时改为《朝花夕拾》。
它由《小引》《后记》和十篇散文组成,较完整地记叙了鲁迅从童年到青年的不同人生阶段的经历。
这是一本内容丰富的散文集,它清新的风格、真挚的感情以及语言的简洁、洗练,体现了鲁迅“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的艺术追求,在鲁迅作品中具有独特的意义。
同时,它让鲁迅变得更真实更完整,展示了他人性中温情平和的一面。
【名家评论】鲁迅的一卷《朝花夕拾》,真是古今少有的书,翻开来看时觉得惊喜,因为得未曾有,及至看完了。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名师教案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精品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利用题目、目录、小引,初步了解《朝花夕拾》。
2. 以《五猖会》为例,指导批注式阅读方法。
3. 初步触摸回忆性散文视角交织的特点。
◎教学过程:—、导入今天,让我们拾起落英,去聆听鲁迅先生的心灵独语。
二、整体感知1. 探究《朝花夕拾》书名意蕴。
让我们齐读书名。
《朝花夕拾》最初发表在《莽原》上,叫《旧事重提》,谁能说说《朝花夕拾》这个书名比原名多了怎样的意蕴?明确:运用比喻,显得含蓄,而且富于文采。
将情感与内容融合在一起,原书名比较直白。
2. 发现“小引”中藏有的写作背景。
前言是打开书本大门的钥匙。
我们从《朝花夕拾》的“小引”中,看看能发现什么?明确:“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表明鲁迅写作此书的原因。
阅读“小引”,找出“纷扰”具体所指。
明确: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
教师稍加补充鲁迅“流离”与“挤出集团”所指的历史事件。
需说明的是,鲁迅与“学者们”围绕“三一八惨案”所发生的激烈论战,绝不是不同阵营之争。
无论是鲁迅本人还是“现代评论派”的“正人君子”,他们都是中国现代思想启蒙运动的中坚力量,不可误导学生。
小结:拾取“朝花”,依稀嗅到童年和故乡的芬芳,回忆中的距离帮助作者推开眼前必须面对的事物,让身边的烦恼暂时远去。
3. 理清目录,概览文集内容。
教师结合鲁迅成长经历,交流散文大概内容。
引导学生发现:篇目顺序基本上就是鲁迅成长历程的顺序。
小结:回忆是迟暮的花语。
当摘下枯萎的花时,留下的不是一声浅浅的叹息,而是一种深深的铭记。
一个饱经世事有着深刻思想和鲜明爱憎的中年人,想起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亲人、朋友、师长的往事,带有更深刻的感情和浓厚的怀恋色彩。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关注书的题目、目录、小引,可以让他们对作者写这部书的缘由、成书的过程、书的主要内容等有全面的了解。
朝花夕拾品生活,大事小情悟人生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指导
朝花夕拾品生活,大事小情悟人生——《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指导摘要】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经典可以涵养情性,启迪人生。
经典常读常新,是我们汲取人生智慧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鲁迅的作品对于学生来说是阅读的重点,更是难点。
因此,在阅读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体会童年的快乐与成长,做好中小学语文学习的衔接,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关键词】经典鲁迅阅读思辨《朝花夕拾》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后的名著导读。
七年级上册的前三个单元安排的主题分别是:四季美景、挚爱亲情、学习生活。
因此所选内容从写景散文到写人记事文章、再到不同时代和国家的学习生活,可以说处处都在学习散文的读法和写法。
阅读策略重点是:重视朗读,想象情景,揣摩和品味语言;重视朗读,品味字里行间或直露或含蓄的情感;学习默读,保证阅读的速度,了解文章的大意。
《朝花夕拾》的学习点是: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学生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曾学过鲁迅的作品《少年闰土》,对鲁迅的写作已有初步认识。
还学过描绘鲁迅的文章阿累的《一面》、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臧克家的《有的人》,可以说对鲁迅其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但未能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究。
即使是对鲁迅的教育观,也停留在善于赠送孩子书籍的层面。
而学生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对《朝花夕拾》也有了探究的欲望,打开阅读《朝花夕拾》这部书虽有难度,但也水到渠成。
学生能够在默读基础上梳理书籍阅读的思维力,消除学生对这样作品的阅读兴趣缺失,这是我们在阅读指导中需要侧重的地方。
钱理群教授说:《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安魂曲”。
温儒敏教授说:《朝花夕拾》毕竟又是鲁迅自己创造性的成果,是民族化成果。
它不像一般英国式随笔失之太腻,而是追求洗练的效果,这方面就更多地批判继承了中国古代散文特别是笔记小品一类的特点。
孙郁教授说:《朝花夕拾》在文体上别有创意,小说笔法与随笔韵致交融在一起,行文别有一番境地。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瑶说:《朝花夕拾》在平静朴素的叙述中渗透了作者真挚的感情,在简洁洗练的文笔中有深长的韵味;虽为个人回忆,但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阅读阶段性规划
第二章阅读规划第一节阅读阶段性计划课型①读前导读课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本书的阅读兴趣,初步了解《朝花夕拾》的大体内容。
教学重点:了解《朝花夕拾》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人物。
教学难点:了解《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与主题深型课型②读中推进课时间安排:课外阅读3周。
课堂教学:3课时。
(1)第一次推进课:求学之路内容范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琐记》《藤野先生》三篇文章。
阅读目标:了解鲁迅的求学经历,感受私塾教学、西式教育的特点;探寻鲁迅思想变化的轨迹,最终在随鲁迅寻找光明的历程中,感受他的爱国之心阅读方法:快速阅读学生任务:快速阅读文章,勾画出写鲁迅上学时的学堂名称、学习科目、所读之书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心情与感受。
教学任务:了解鲁迅先生求学的经历,并在作者弃医从文的抉择中读出其赤子之心教学课时:1课时。
(2)第二次推进课:传统之思内容范围:阅读《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三篇文章。
阅读目标:审视传统文化中那些荒谬的存在,看当时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学生任务:梳理清楚作者仇猫的原因,思考作者对“正人君子”、白话文的态度,找出文章中写“无常”具有“人性”的文句。
阅读方法:精读。
教学任务:读出作品中深刻的批判精神和讽刺意味。
(3)第三次推进课:身边之人内容范围:阅读《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父亲的病》《范爱农》《藤野先生》五篇文章。
阅读目标:走近鲁迅身边的人物——他儿时的保姆、影响他终身的师长、令他难以忘怀的朋友,弄清楚鲁迅对这些人物的感情。
学生任务:思考《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阿长;圈画出《父亲的病》中描写两位医生的词句,思考鲁迅描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揭示了怎样的实质;关注《藤野先生》中鲁迅对藤野先生的前后认识;思索《范爱农》中造成范爱农的悲剧命运的原因;圈画出《王猖会》中表现“我”对五猖会的态度的语句,并探索“我”感情的变化阅读方法:圈点批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1.作者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2.书名含义、内容:《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写于1926年6月至11月。
《朝花夕拾》题目含义是:早上的花,晚上捡拾起来。
意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
所收集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散文。
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等文章构成。
文章包含着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3.逐篇简介:
(1)《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
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2)《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了作者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一位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保姆长妈妈。
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3)《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从自己在青年时代的阅读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
(4)《五猖会》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父子间的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指出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5)《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7)《父亲的病》父亲被江湖庸医耽误,死去了,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
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请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8)《琐记》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
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9)《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10)《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4.人物形象分析与情节勾连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类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