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鲁迅先生的经典名著《朝花夕拾》。

具体章节内容为:《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朝花夕拾》的基本内容,理解鲁迅先生童年时代的生活背景。

2. 通过分析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培养学生对鲁迅先生作品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阅读更多名著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以及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重点: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学习鲁迅先生的文学表达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朝花夕拾》原著、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画像,简要介绍其生平事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作品背景介绍:讲解《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3. 章节内容梳理:逐章讲解作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解读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章节,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内涵。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板书设计1. 《朝花夕拾》2. 主要内容:章节概括人物形象分析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3. 重点、难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概括《朝花夕拾》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分析鲁迅先生在作品中是如何批判封建礼教的。

选取一个你认为最具代表性的章节,谈谈你的理解。

2. 答案:人物形象及其特点:阿长、藤野先生、范爱农等,特点见教材。

鲁迅先生批判封建礼教的方式:讽刺、对比、揭露等。

学生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它作品,深入了解其文学成就。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学生反馈
大多数学生对本次课程表示满意, 认为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方式新颖, 对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有很大的帮助。
改进建议
部分学生建议增加课堂互动环节, 如更多的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 与度。
展望下一阶段名著导读课程安排
选择适合的名著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 择适合的名著作为下一阶段的导 读对象,如《骆驼祥子》、《子 夜》等。
通过案例分析或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深入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成长经历,培 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同理心。
提升学生跨文化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关注当代国际热点问题,如全球化、移民问题、文化冲突等,引导他们从跨文化的 视角进行分析和思考。
通过组织辩论赛或讨论课的形式,让学生就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等问 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辩论。
03 人物形象与心理分析
主要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01 02
鲁迅(周树人)
作为主人公和第一人称叙述者,鲁迅通过自我揭露和自我批判,展现了 深刻的思想和复杂的情感。他的形象既是一个有着痛苦经历的怀旧者, 又是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启蒙者。
长妈妈
长妈妈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的形象充满了母性和温情。她虽然粗俗、 迷信,但心地善良,对鲁迅关怀备至,是鲁迅童年记忆中的温暖所在。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公开课一等 奖创新教学设计
contents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人物形象与心理分析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观引导 • 艺术手法鉴赏与创作实践 • 知识拓展与跨文化对比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朝花夕拾》背景及作者简介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散文集,创作于1926年,收录了鲁 迅十篇回忆性散文。作品通过描绘作者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生 活经历,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们精神的麻木,同时表达 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举例解释:
-在解读《二十四孝图》时,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鲁迅如何通过批判封建孝道,揭示人性的复杂性。
-学习《狗·猫·鼠》时,难点在于使学生领会鲁迅运用寓言手法,对人性进行深刻剖析的技巧。
-在探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鲁迅如何在描绘童年记忆的同时,反映出对教育现状的批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难点和重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写作练习等,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语文素养。
-文化背景: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增进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
举例解释:
-在学习《狗·猫·鼠》时,重点讲解作者如何通过对三种动物的描述,隐喻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性特点。
-通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强调鲁迅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描绘童年世界的纯真与成人世界的虚伪。
-在分析《阿长与<山海经>》时,着重讲解鲁迅如何通过阿长这个角色,表达对民间文化传承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中运用动物形象的基本概念。散文中的动物形象是作者用来隐喻和讽刺人性的手法。它能够生动地描绘出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狗·猫·鼠》这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鲁迅如何通过对比狗、猫、鼠的行为和性格,来揭示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鲁迅运用的比喻和讽刺手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如分析狗的忠诚与猫的狡猾如何映射现实人物。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动物形象相关的社会现象。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模仿鲁迅的手法,创作一个小故事,运用动物形象来表达某种社会观点。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解读鲁迅先生的经典名著《朝花夕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十五章《朝花夕拾》选文,详细内容为《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经典篇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朝花夕拾》的主题思想。

2. 通过分析文本,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感受鲁迅先生独特的文学风格。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社会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作品中的隐喻手法。

重点:分析《朝花夕拾》中的经典篇目,感悟鲁迅先生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朝花夕拾》原著、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画像和简介,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解:对《朝花夕拾》的经典篇目进行详细解读,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隐喻手法。

3. 实践情景引入:以《狗·猫·鼠》为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现实生活中类似现象的看法。

4. 例题讲解: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藤野先生》进行文本分析,锻炼批判性思维。

七、板书设计1. 板书《朝花夕拾》名著导读2. 板书内容:(1)鲁迅先生简介(2)经典篇目:《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3)文学风格:讽刺、幽默、深刻(4)隐喻手法:象征、借代、讽刺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朝花夕拾》中的某篇目,谈谈你对鲁迅先生作品的理解。

2. 答案:待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和指导。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其文学思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真正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价值,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

《<朝花夕拾>导读》 教案公开课

《<朝花夕拾>导读》 教案公开课

《<朝花夕拾>导读》教案公开课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鲁迅及其作品《朝花夕拾》的背景和意义。

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提高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鲁迅生平介绍《朝花夕拾》作品概述主要人物介绍重点情节分析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鲁迅生平、作品背景和情节分析。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观点和感受。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2.2 教学手段教材:《朝花夕拾》原著、教学指导书、相关论文和评论。

多媒体辅助教学:PPT、视频、音频等资料。

网络资源:鲁迅作品集、相关网站和论坛。

第三章:教学安排与步骤3.1 教学安排课时:共计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课程结构:介绍鲁迅生平与作品背景(2课时)、分析主要人物和情节(4课时)、小组讨论与分享(2课时)、总结与反思(2课时)。

3.2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PPT展示鲁迅生平照片和简介,引起学生兴趣。

讲解:详细介绍《朝花夕拾》的作品背景和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讨论:引导学生对重点情节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情节进行深入分析,并准备分享。

分享与讨论: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分析和观点,全班进行讨论和评价。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程要点,反思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过程。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评价4.1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调和分析能力。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写作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2 评价标准课堂参与:积极发言、主动参与讨论。

小组合作:团队合作、有效沟通、分析深入。

作业完成:内容充实、观点明确、表达流畅。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教材:《朝花夕拾》原著、教学指导书。

多媒体辅助教学:PPT、视频、音频等资料。

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2.激发学生阅读《朝花夕拾》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3.指导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4.帮助学生感受鲁迅作品的深刻思想和独特风格,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o介绍《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o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o教授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技巧,如做批注、写读书笔记等。

2.教学难点o理解鲁迅作品中含蓄而深刻的批判精神。

o引导学生将作品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结合进行思考。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5 分钟)o播放一段关于鲁迅生平的视频短片,引出《朝花夕拾》。

2.作者简介(5 分钟)o介绍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重点讲述他创作《朝花夕拾》的背景。

o展示《朝花夕拾》的封面和目录,让学生浏览。

o教师讲解一些生僻字词的读音和含义,如“骊歌(lí)”“确凿(záo)”等。

o学生简要谈谈对这本书的初步印象。

4.方法指导(10 分钟)o介绍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如制定阅读计划、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

o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朝花夕拾》的前几篇文章。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5 分钟)o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阅读的进度和感受。

2.内容探讨(15 分钟)o学生分组讨论自己阅读的篇章,分享印象深刻的情节和人物。

o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如长妈妈、藤野先生等。

3.主题探究(10 分钟)o共同探讨作品的主题,思考作者通过回忆往事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o教师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讲解和分析。

4.阅读分享(5 分钟)o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

第三课时1.总结归纳(10 分钟)o回顾《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o总结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收获。

o展示与《朝花夕拾》相关的评论和研究文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鲁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掌握《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习阅读名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3)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朝花夕拾》的内涵。

(2)运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感性认识。

(3)组织学生进行读书汇报、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鲁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和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理解鲁迅的思想感情。

(3)学习阅读名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复杂情感。

(2)引导学生将作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鲁迅的生平、创作背景及《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

3. 演示法:运用多媒体资源,展示与《朝花夕拾》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4. 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读书汇报、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关于鲁迅的视频短片,介绍鲁迅的生平、成就和影响。

- 视频中可以展示鲁迅的照片、故居、作品手稿等,让学生对鲁迅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同时,配上解说词,介绍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以及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 提问学生:你们对鲁迅有哪些了解?读过他的哪些作品?- 学生可能会回答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读过他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

2024年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精彩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精彩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精彩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名著《朝花夕拾》,具体章节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详细内容包括:1. 阅读文本,理解鲁迅先生笔下的童年生活;2. 分析鲁迅先生对自然、亲情、师恩的描绘;3. 探讨鲁迅先生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本内容,了解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 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表达;2. 教学重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朝花夕拾》原著、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自然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童年时期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文本:让学生自主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理解文本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笔下的童年生活。

3. 例题讲解:挑选文本中的精彩段落,进行详细讲解,分析鲁迅先生对自然、亲情、师恩的描绘。

a. 描述一下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b. 鲁迅先生对老师的感情如何?a. 鲁迅先生在作品中表达了哪些人生哲理?b. 这些人生哲理对你有什么启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文本内容,绘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思维导图;b. 以《我的童年》为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a. 思维导图:以文本内容为主线,展现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b. 作文:根据自己的童年经历,表达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朝花夕拾》其他篇目,深入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表达;2. 例题讲解:分析鲁迅先生对自然、亲情、师恩的描绘;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4. 作业设计:思维导图和作文的布置。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
明确:阿长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愚昧无知、略带粗野,但又爽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她有着淳朴、宽厚、仁慈的美德。
3.通过品读,了解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
明确:文章是按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组织安排材料的。这种前后感情的变化,实际上就是: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见文章的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和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
2.简介《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朝”表示早年时期,“夕”表示晚年时期。题目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中年回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十篇散文,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
《狗·猫·鼠》和《二十四孝图》:由对童年生活的叙述引发开去,抨击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现实人生的丑恶。
3.你如何评价父亲的这种行为?(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回答)
4.“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对父亲无视“我”的心理的无奈和厌烦的理性批判。
五、精读指导,归手法
1.精读文章不马虎,品味语言要推敲,联系修辞写具体,紧扣关键来比较,领会主旨悟情感,结合语境巧措辞。
姓名__________ 七上语文名著阅读教案 总课时数__________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围绕《朝花夕拾》展开,主要以“创新与思考”为主旨,旨在了解散文的创新思维和技巧,探索人性的深度,通过思考挖掘内涵,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和知识技能。

教学目标:1)理解散文中真实和虚幻的表现形式,探究思维和语言方面的技巧2)感知不同的个体记忆和经验对文化和社会的贡献,并了解文化价值和意义3)培养创新思维和良好的.人文素质,提升综合素质和文化品位。

教学步骤:1)导入:老师让学生了解散文的写作背景和基本特征,解读散文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2)也及读入:通过阅读鲁迅名著《朝花夕拾》,让学生感受散文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思维训练:让学生完成一些列的思维训练和思考的小游戏,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

4)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选择一篇感兴趣的文章,以小组的形式组织讨论,并使用思维导图和报告方式总结,推动思想和观念的分享5)个性写作: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文章的情感,完成一篇散文,表达自己对散文的理解和思考,培养创新思维和良好的文学品味。

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开展本节课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工具:1.多媒体设备:投影设备、播放器2. 演讲设备:音响、麦克风3.制作思维导图工具教学反馈:通过对学生的作文和表现的评价和反馈,多级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自己在阅读文学作品、思考和表达方面的不足,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自信心和文化意识,培养综合素质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的同时,还能够感受散文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

通过阅读鲁迅名著《朝花夕拾》,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散文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了解他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2、学习用浏览、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书籍。

3、熟读《朝花夕拾》中的精彩片段,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1、了解鲁迅,掌握全书内容,提高理解水平。

2、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高尔基说:“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古往今来,有很多读书的至理名言。

你知道吗?师生交流读书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二、合作交流(一)教师介绍《新课程标准》推荐的10部名著。

冰心《繁星》《春水》施耐庵《水浒传》鲁迅《朝花夕拾》老舍《骆驼祥子》吴承恩《西游记》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童年》罗曼罗兰《名人传》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二)介绍叶圣陶谈读书。

1、靠自己的力量阅读2、阅读要讲究方法(三)读书要讲究一定方法,老师介绍三种读书方法。

1、浏览:就是我们所说的“随便看看,随便翻翻”。

即自主的、没有很强目的性的大略阅读。

对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读下去,而是对该书的的部分内容有选择地阅读。

如作者、前言、内容提要、目录和大小标题等。

2、《朝花夕拾》写于哪一年?是本什么集?共多少篇?1926年间。

回忆性散文集。

共10篇。

3、这十篇分别包含:《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范爱农》《藤野先生》小结:浏览之后,要做进一步阅读,介绍第二种读书方法。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 掌握《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 分析《朝花夕拾》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体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4. 学习《朝花夕拾》中的文学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鲁迅及《朝花夕拾》的文学地位教学重点:了解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认识《朝花夕拾》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第二课时:概述《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教学重点:掌握小说的人物关系和故事脉络。

3. 第三课时: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件,体会作品主题教学重点: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4. 第四课时:学习《朝花夕拾》中的文学技巧教学重点:欣赏小说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和语言风格。

5. 第五课时:交流阅读感受,分享学习心得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概述小说情节和人物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3. 讨论法: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分享学习心得。

4. 读书笔记法:鼓励学生做阅读笔记,提高阅读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鲁迅及《朝花夕拾》的了解程度。

2. 阅读测试:检测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和主题的理解。

3. 读书笔记:评估学生的阅读效果和心得体会。

4.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提高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朝花夕拾》原著或改编教材。

2. 参考书目:有关鲁迅及《朝花夕拾》的研究资料。

3. 网络资源:鲁迅纪念馆、文学作品集等。

4.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六、教学进程设计第六课时:深入了解鲁迅生平及文学成就1. 教师通过PPT展示鲁迅的生平简介,重点介绍鲁迅的主要文学成就和思想贡献。

2. 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原著,了解鲁迅的生平如何影响了他的创作。

第七课时:探究《朝花夕拾》中的主题思想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主题思想。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鲁迅的对比手法和讽刺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分析具体文本来帮助大家理解鲁迅如何运用这些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朝花夕拾》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鲁迅对教育的看法、对家庭关系的描写等。
最后,关于课堂氛围的营造,我认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问,充分调动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3.培养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4.提升人文素养:感悟鲁迅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关注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5.增进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讨论和分享环节,培养学生倾听、表达、沟通、合作等社交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a.理解《朝花夕拾》的经典篇目内容,把握鲁迅作品的主题和风格;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活动,如设置基础性问题、拓展性问题等,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有效的学习体验。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朝花夕拾》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童年时期有没有难忘的故事或者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鲁迅笔下的童年记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朝花夕拾》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部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它以鲁迅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狗·猫·鼠》这个具体的篇目。这个篇目通过对比狗、猫、鼠三种动物的性格和行为,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丑恶,同时也反映了鲁迅对弱者的同情。

《朝花夕拾》导读教案

《朝花夕拾》导读教案

《朝花夕拾》导读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朝花夕拾》这部作品的背景、作者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1.2 教学内容《朝花夕拾》的文学地位及创作背景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作品的主题与艺术特色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章:鲁迅生平与创作风格2.1 鲁迅生平简介介绍鲁迅的生平和重要经历,使学生了解鲁迅的生活背景,为理解其作品奠定基础。

2.2 鲁迅的创作风格分析鲁迅作品的独特风格,如尖锐的讽刺、深沉的反思、平实的语言等,帮助学生认识鲁迅文学艺术的特点。

2.3 作品欣赏选取鲁迅的代表作品进行欣赏,使学生感受鲁迅作品的魅力。

第三章:《朝花夕拾》的故事梗概3.1 作品简介概述《朝花夕拾》的故事情节,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2 人物分析详细介绍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形象。

3.3 故事情节分析对作品中的重要情节进行详细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四章:《朝花夕拾》的主题探讨4.1 作品主题探讨《朝花夕拾》所反映的主题,如对童年的怀念、对人性的剖析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2 主题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3 主题写作第五章:阅读与欣赏5.1 自主阅读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朝花夕拾》全文,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5.2 作品欣赏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欣赏,感受作品的文学价值。

5.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进行讨论和交流。

第六章:作品解析6.1 篇章结构分析分析《朝花夕拾》的篇章结构,包括引子、和尾声等部分,帮助学生了解鲁迅的布局技巧。

6.2 写作技巧解析探讨鲁迅在《朝花夕拾》中的写作技巧,如对比、讽刺、抒情等,引导学生欣赏鲁迅的艺术表现力。

6.3 语言特色解析分析《朝花夕拾》的语言特色,如简洁明了、生动形象等,使学生感受鲁迅的文学风格。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阅读鲁迅先生的经典名著《朝花夕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朝花夕拾》的精选篇章,具体包括《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等章节。

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些篇章中的精彩描写、人物形象、语言特色以及鲁迅先生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理解鲁迅先生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分析文本中的精彩语句和人物形象。

3.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生活,思考人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鲁迅先生的文学语言和作品内涵的理解。

教学重点: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色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朝花夕拾》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鲁迅先生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

2. 讲解:分析《朝花夕拾》的篇章内容,讲解作品背景、人物关系及主题思想。

3. 例题讲解:挑选经典语句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如何鉴赏文本。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进行文本分析练习。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2. 精选篇章及主要内容3. 人物形象及语言特色4. 作品主题及启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狗·猫·鼠》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鲁迅先生所表达的人性思考。

(2)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选择一句你喜欢的语句,阐述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3)结合《社戏》,谈谈你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认识。

2. 答案:(1)示例:在《狗·猫·鼠》中,鲁迅先生通过描绘猫的虚伪、阴险、凶残等形象,暗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同时,通过对狗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忠诚、善良品质的向往。

《<朝花夕拾>导读》 教案公开课

《<朝花夕拾>导读》 教案公开课

《<朝花夕拾>导读》教案公开课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朝花夕拾》的背景和意义。

1.2 引导学生关注《朝花夕拾》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1.3 宣布本节课的目标和教学内容。

第二章:《朝花夕拾》的文学特色2.1 分析《朝花夕拾》的文学风格和特点。

2.2 探讨鲁迅在作品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

2.3 学生分享对文学特色的观察和感受。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朝花夕拾》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3.2 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3.3 小组讨论人物形象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故事情节解读4.1 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朝花夕拾》的故事情节。

4.2 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高潮。

4.3 小组讨论故事情节对主题的揭示和表达。

第五章:主题探讨与反思5.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朝花夕拾》所探讨的主题。

5.2 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社会背景和个人情感。

5.3 小组讨论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六章:文学技巧分析6.1 教师介绍《朝花夕拾》中的文学技巧,如象征、讽刺、对比等。

6.2 学生找出文中的文学技巧实例,并进行分析。

6.3 小组讨论文学技巧对主题表达的作用。

七章:作品中的情感表达7.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7.2 学生分析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情感冲突。

7.3 小组讨论作品情感表达对读者的感染力。

八章:作品与现实的联系8.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与现实的联系。

8.2 学生分析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8.3 小组讨论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九章:阅读理解训练9.1 教师设计阅读理解题目,测试学生对《朝花夕拾》的理解。

9.2 学生完成阅读理解题目,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

9.3 小组讨论阅读理解过程中的难点和解决方法。

十章:课程总结与拓展10.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10.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10.3 教师提出对学生的阅读建议和拓展阅读材料。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统编七上《朝花夕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概括《朝花夕拾》中鲁迅人生中的三次重要告别,梳理成长轨迹。

2. 理解告别与成长的思辨关系,培养面对人生困境时勇于前行的人生态度。

3. 感受鲁迅对个人命运的不断探索及对民族前途的深刻思索。

教学重点:理清鲁迅求学生涯中的成长历程。

教学难点:探寻鲁迅在新旧文化碰撞中的人生选择及对未来的积极探寻。

教学过程:导入:亲近名著,花满曲江。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全面深刻理解鲁迅及其作品,西安市曲江新区正在建设鲁迅微型展览馆,并在展馆内开设一系列活动,现在邀请同学们前去体验。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微型展览馆,细嗅《朝花夕拾》中的缕缕芬芳。

一、走进展览馆---名著剪影墙照片承载着一缕缕流动的时光,记录着一段段悠悠的故事。

展览馆第一个展区为-----名著剪影墙。

剪影墙上粘贴了《朝花夕拾》相关篇目的图片,需要同学们根据图片猜篇名。

明确:通过建设展览馆的活动形式,创设情景,以名著剪影墙活动,带领同学们回顾《朝花夕拾》相关篇目,激发学生课堂兴趣。

二、走进展览馆-----求学轨迹图人物轨迹图可以直接清晰地呈现人物的成长路线和生命历程,帮助我们回溯那些遥远的历史瞬间。

展览馆的第二个展区为----求学轨迹图。

展览馆中的鲁迅求学轨迹图中鲁迅的求学地点还处于缺失状态,请同学们根据《朝花夕拾》相关内容,上台补充鲁迅求学地点,帮助展馆完善鲁迅的求学轨迹图。

引导学生梳理出求学过程中地点的变化。

(绍兴---南京—日本)明确:通过课堂活动学生完善求学轨迹图,梳理《朝花夕拾》中鲁迅的求学历程。

人生的每一次离别都意味着新的开始。

展览馆根据鲁迅的人生轨迹开设人物生活馆。

展馆分为记忆绍兴、求学南京、东渡日本三个专区,让我们一起游览,回顾鲁迅走过的那段悠长的岁月。

三、走进展览馆----人物生活馆(一)记忆绍兴记忆绍兴馆再现鲁迅童年绍兴的生活,鲁迅离开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时分别带走了几件旧物,记忆绍兴专区准备展示这些旧物,你认为鲁迅会分别带走哪几件物品,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2024年度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度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 人之一,他的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文 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朝花夕拾》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 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 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 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 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
14
04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
2024/3/23
15
鲁迅其他作品推荐及阅读指导
2024/3/23
《呐喊》
鲁迅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故事情节,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 暗和人民的苦难。推荐理由:有助于深入了解鲁迅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
《彷徨》
鲁迅的另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多篇经典作品,如《祝福》、《在酒楼上》等。这些作 品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矛盾。推荐理由:有助于拓宽 阅读视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024/3/23
1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
2024/3/23
价值观引领
通过《朝花夕拾》的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包 括尊重他人、热爱和平、积极向上、引人向善。同时,培养 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人生观指导
教育学生正确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困难,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 对生活。鼓励他们追求真理、关注社会进步,努力实现个人 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3/23
针对学生反馈,调整 教学内容和方式,提 高教学效果
25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所学价值观
引导学生将鲁迅作品中的思想 内涵转化为实际行动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掌握《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分析《朝花夕拾》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

(3)学会与他人合作,开展小组讨论,提高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名著的热爱,激发阅读兴趣。

(2)感受作者关爱弱势群体、倡导民主平等的思想情怀。

二、教学内容:1. 《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 《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 分析《朝花夕拾》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掌握《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分析《朝花夕拾》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深入剖析《朝花夕拾》中的复杂人物关系。

(2)理解作者通过作品所传达的社会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主掌握《朝花夕拾》的内容。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亮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人物形象,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怀。

五、教学安排:1. 第1课时:介绍《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 第2课时:梳理《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 第3课时:分析《朝花夕拾》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4. 第4课时:探讨《朝花夕拾》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5. 第5课时:总结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朝花夕拾》中的相关章节,注意理解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阅读中的疑问,教师进行讲解,梳理作品脉络。

2024版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共

2024版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共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共•引言•《朝花夕拾》背景及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拓展:鲁迅其他作品简介•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童年回忆类文学作品比较•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01引言知识与技能01过程与方法0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03《朝花夕拾》概述重点篇章导读鲁迅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介绍文本细读法小组讨论法教师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方法与手段02《朝花夕拾》背景及作者简介鲁迅生平及时代背景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和领导者。

他生于清朝末年,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是旧社会向新社会转型时期的代表人物。

鲁迅的作品深刻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对封建礼教和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朝花夕拾》创作背景及主题思想030201《朝花夕拾》是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十篇回忆性散文。

作品创作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绝望和对人性的深刻关切。

主题思想: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和摧残,同时表达了对自由、民主和科学的追求。

文学地位与影响01020303文本解读与赏析《朝花夕拾》由十篇散文组成,以回忆往事为主要内容,篇章之间既有独立性,又有内在联系。

整部作品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叙述作者从童年到青年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作者的心路历程。

篇章结构灵活多变,既有对往事的深情回忆,也有对时弊的尖锐讽刺,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造诣。

010203篇章结构分析关键人物形象塑造长妈妈父亲藤野先生独特的讽刺艺术丰富的情感表达生动的语言描绘030201艺术特色与风格04知识拓展:鲁迅其他作品简介小说集《呐喊》、《彷徨》等《呐喊》是鲁迅创作的第一部小说集,收录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14篇小说,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朝花夕拾》教学设计榕城区古溪初级中学黄启明
【教材分析】
《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

“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朝花夕拾》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读的文集。

虽然《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趣盎然,这本书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

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12部分组成。

《朝花夕拾》一书使得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分享鲁迅的“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
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及鲁迅的写作动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引导学生用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欣赏精彩片段。

3.了解反语的巧妙运用及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了解全书内容,提高学生理解水平;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预习要求】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30秒)
师: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早在三十年代,他的作品就已被编入学校教材;解放后,他的文章更是频频出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课本中,并成为经典篇目。

可以说,一代又一代的新中国人,无不是在鲁迅思想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的确,鲁迅作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大多如”无花的蔷薇”,而在这蔷薇丛中唯一开着花的,当数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了。

(板书:朝花夕拾鲁迅)
二、了解名著阅读的方法(5分钟)
师: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名著?
(生谈阅读方法)后出示(PPT1:)
名著基本的阅读方法:
(一)先读序言、后记和目录。

以便对这本书的作者情况、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初步的了。

(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

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精彩部分和难点,则需要像读课文那样精读。

二者结合,收获更多。

(三)做点读书笔记。

可以概括大意,抄名言,作评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四)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

三、阅读《朝花夕拾》(5分钟)
师:我们也借鉴以上方法来读读《朝花夕拾》。

(一)作者介绍
(指名学生介绍鲁迅,教师视情况补充后出示 PPT2)
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在写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46岁了。

最初发表时配有副题,为“旧事重提”。

这样,就自然产生两个问题:一是“提哪些旧事”,“提它作什么”的问题,二是把自己放回到童年来讲述故事,还是以成人的立场来回忆旧事的问题。

作者曾说:“带露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我不能够。

”因此,作者更多是根据现实的需要,对旧事
进行取舍,以成人的视角,来进行“反顾”。

(二)整体感知《朝花夕拾》(PPT3)
《朝花夕拾》全书篇文章,分别为《》、《》、《》、《》、《》、《》、《》、《》、《》、《》。

外加一篇《》,一篇《》,是鲁迅惟一一本集;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到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

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四、选文例析《五猖会》(10分钟)
师:阅读《五猖会》,思考以下问题:(PPT4)
(一)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并归纳主题。

(二)文章是如何来表现这个主题的?
(三)讨论:最后一段反映了我的什么心情?有什么作用?
(一)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并归纳主题。

(它主要记述“我”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以及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板书:五猖会→批判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
(二)文章是如何来表现这个主题的?
主要是通过叙写“我”去看五猖会前后的情感变化的经历来表现:
1.高兴地“笑着跳着”催促。

2.“忐忑”、“担心”地强记。

3.梦幻铁钳的帮助。

(梦似的)
4.热闹没有什么大意思。

文章的最后通过对比:大家高兴,而“我”却觉得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含蓄地反映出了父亲在孩子最高兴的时候让其背书对孩子心灵的伤害。

(板书:对比:①看五猖会前后心情的变化
②看五猖会时,我与大家的兴趣形成对比)
(三)讨论:最后一段反映了我的什么心情?有什么作用?
全段对父亲没有一句谴责的词语,却充分流露出了对长辈不能理解一位儿童真实心情的伤感与困惑。

含蓄地反映父亲在我最高兴的时候叫“我“背书是对孩子心灵的伤害,压抑了孩子的个性。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四)谈谈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提示:可以从语言、表现手法、人物的刻画等方面来分析)(PPT5出示)
1.作者善于撷取一些难以忘怀的生活片段加以生动地描述,以小
2.通过对典型细节的描画人物来表现人物性格,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3.运用了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表达了对封建教育的反感和批判。

(板书:以小见大细节描写对比手法)
五、小组合作探究《朝花夕拾》对比手法的运用(20分钟)
师:我们以《五猖会》为例分析了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在《朝花夕拾》的其他文章中,也都有运用到对比手法,请同学们按照这种方法来分析《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对比手法的作用。

(PPT6出示)
分工:
1、2组:《无常》3、4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5、6组:《狗·猫·鼠》7、8组:《阿长与<山海经>》
(一)小组讨论(5分钟)
(二)小组展示(15分钟)
1.《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体现了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

如“无常的手里就拿着打算盘,你摆尽臭架子也无益”,人间得
不到的公正在阴间得到了;“去勾魂时,看见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板。

”说明他是个爽直、公正、有人情味的鬼。

而那些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确“常喜欢己之所欲,施之于人”。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作对比,如百草园中有丰富的生物、神秘的美女蛇、冬天捕鸟等乐趣;而三味书屋单调的环境、无趣的教学方式、不理解的教学内容。

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3.《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写“隐鼠时而跑到人面前来,而且缘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

给放在饭桌上,便捡吃些菜渣;放在书桌上,则从容地游行,看见砚台便舐吃了研着的墨汁。

”写出了隐鼠的可爱。

而作者对猫的厌恶有四点理由:①猫对捉到的猎物,总是纵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
②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③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民气烦;
④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隐鼠。

4.《阿长与<山海经>》作者对长妈妈前后的态度变化作对比,阿长是“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最初对阿长是“不大佩服”;到最后她为我买到了我渴望已久的《山海经》,于是“我对她又有新的敬意”,表达了对阿长的真诚的怀念,也揭示了封建社会黑暗、腐朽的事实。

六、结语
师:《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同学们尽可以随便翻翻。

待他年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人生阅历,回忆所及,再来细读,我敢说,你一定会温故而知新,掩卷三思,唏嘘不已。

七、作业(PPT9:)
读《朝花夕拾》,写一篇读书心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