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
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
课题
“新课改下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教法开发研究”
实验学校子课题开题报告
子课题名称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负责人姓名陈振强
负责人所在单位名称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凤凰小学
填表日期 2012年11月29日
一、课题名称及其界定
课题名称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课题界定:所谓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和促进了学生进步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
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
念。
确定这一教学理念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避免副作用,减少无用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策略性。
本课题的提出,是基于有效教学的理念,以有效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在有效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研究,以求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每个环节的有效性,达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有效教学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其一,为学校成为有效或优秀学校提供参考。
学校作为一种组织,如何改善过程绩效,提高组织效能,实现组织目标,是学校最关心和重视的。
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而众多研究结论表明,学校有效性依赖于教学的有效性,学校要想成为有效或优秀学校,首先必须做到教学有效。
因此,有效教学研究将为学校成为有效或优秀学校提供参考。
其二,有效教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我校教学质量。
其三,可以了解我校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提高老师对有效课堂教学必要性的认识,提升教师的理念。
其四,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
本课题研究针对我校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具体探讨教师应该掌握和运用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索有效性科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
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
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的研究。
赫斯特(Hisrst)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
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
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
2.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也很活跃。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
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
3.新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
建构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
在“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地发展”这一核心价值观下,“新基础教育”从对教学设计的要求开始,经实施教学过程,到反思和重建,向教师提出一整套教学行为的新要求,并通过这些行为推动教师回到“研究”之中,从而促进教师发展。
经过长达10年研究形成的报告及叶澜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如何让有效教学的理念“本土化”、“实践化”,将教师教学行为合理分解,渗透到学科课程中去,在微观层面做群体性、持久性研究,从根本上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二)本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看到了新课程背景下的科学课堂不断呈现出的新的生机与活力。
教材为孩子们提供了乐于思考、乐于学习的精致素材,为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和拓展的空间,充分地体现了“以教材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教材思想。
但我们也不难发现,由于教师个体对教材的解读能力和对教材编排意图理解的程度不同,对科学课难学、难教这一现象却依然困扰着不少小学教师和学生,尤其是追求理想有效课堂的假设与常态课堂的真实状态差距太大、科学的教学理论无法有效嫁接应用于小学科学教材应用实践,更是成为科学课程目标达成缺失和阻挠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焦点问题。
苏霍姆林斯曾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而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
”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因此,要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必须重新审视并理解科学课程,弄清小学科学“学什么”,进而探究小学科学“如何教”,通过对现实的、有效的课堂实境进行研究,概括和描模出可供一线教师借鉴、迁移、应用的科学有效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以便于被更多的一线教师所理解、接纳,并最终共同参与创新课程的实践,以“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思想和方法,获得科学活动经验”,这样的探索与研究,对于丰富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研究,对于切实提高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水平和提高小学科学教育质量无疑都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我们的课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而产生的。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1、课题研究目标:
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从而让学生形成“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论证、结论”的学习习惯
通过研究设计的学案使用,提高学生的能力,主要体现在:
①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学生课堂的组织纪律性
②学生的课堂效率提高,比如课堂接受能力强、质疑能力强,思维敏感性提高等。
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增强有效的教学参与;
③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比如解决问题的效率高、解决问题思路正确、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得以明显提升等等。
④探究小学科学“如何教”,通过对现实的、有效的课堂实境进行研究,概括和描模出可供一线教师借鉴、迁移、应用的科学有效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以便于被更多的一线教师所理解、接纳,并最终共同参与创新课程的实践,以“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科学活动经验”,
2、课题所要解决主要问题:
课堂上如何使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与“学案导学”密切的融合。
课堂上应采取怎样的策略与技巧,让学生学的轻松愉快。
课堂上如何做好教师调控下的自主学习,小组间的共同学习。
课堂上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如何提高。
我们将用一年多的时间,对有效教学进行探讨,力争形成自己的有效教学新模式和评价体系。
3、课题研究的内容: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是指通过系统地采集和分析信息,构建新的课堂模式,从而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结合本课题的研究,我们的思路是重建课堂。
重建课堂,意味着我们要按照多元智能,建构主义理论和新课程的理念研究、改变和重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探索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科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惯有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意味着课堂教学应该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会体现在教师的思维中,而且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中,更要体现在现实的课堂中和学生当前的学习和发展中。
对于本课题,我们拟从建立体系和结构框架的维度,采用因素分析方法,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去研究科学课堂教学。
比如从教学过程与教学组织、教学结构与教学要素、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等范畴去研究和把握科学课堂教学,进而去构建融合新理念、新行为、新变化的新课堂。
五、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从研究的范围上看,本课题着重从我校实际出发探讨科学课堂有效教学问题,具有校本特色;从研究内容上看,本课题侧重于重建课堂,改变和重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探索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有效性科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在研究的类别上,本课题属微观、应用研究,主要是借鉴相关理论指导行动研究,在行动中印证、丰富理论。
在行动中提升教师的理念,改变教师惯有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发生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是本课题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
六、本课题实施过程设计和主要措施
(一)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时间是2012年11月至2013年7月,这一阶段可视为研究的准备阶段,形成了“以导促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阶段研究报告。
在这个阶段首先由科学教研组实施,主要是对学案导学进行尝试性实验。
通过一年的研究逐步明确了学案、学案导学法等的相关概念,对如何设计、编写和使用学案、建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问题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明确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为正式申请国家教育科研立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近一年的实践,锻炼了教师,培养了学案导学法研究的骨干,为在全校大面积推行学案导学法实验积累了经验。
第二阶段时间是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是学案导学在全校全面推开的一年,形成凤凰小学《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阶段性总结报告》,编写《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集。
第三阶段时间为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这一阶段是深入细化阶段。
在大面积实施取得比较好的成效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对学案导学法的理论基础、教育价值、实施方式进行比较详细的探讨;在大面积推广的同时,还就学案对学生各方面的作用、教学效果等进行比较严格的实验研究,取得一批非常有价值的数据,撰写各自的实验研究报告和分课题研究报告。
课堂效益上新台阶,力争取得较大的社会反
响。
(二)主要措施:
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题研究:
1.问卷调查,了解现状
由课题研究小组设计调查问卷,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对全校小学科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对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实施途径和策略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研究方案的调整、研究假设的修正、研究措施的完善提供依据。
2.加强管理,指导研究
建立实验课题组,聘请对小学科学阅读教学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有相当理论水平的省级、市级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顾问,定期和不定期指导课题研究。
课题组定期开展研究,调整研究策略,努力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富有成效地进行。
在课题研究推进过程中,课题组应按研究方案认真开展研究,完成研究任务,并在每学期初制定研究计划,每学期末进行研究小结,报告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并上交课题组长。
为强化实效,激励先进,每学年末,课题组根据各人开展研究的情况,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评出等级,并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
3.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1)充分利用网络教研资源优势
课题组利用得天独厚的教研网络,在我校网上开辟小学科学“研究专栏”,为参研人员提供学习资料,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题培训,不定期地邀请专家对参研人员进行理论培训,要求课题研究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提高参研人员的理论修养和课堂教学水平。
①通过E-mail向教师征集教研活动内容
一线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
教研的内容应
当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
教研活动针对各类课型(新授、复习、实验、实践活动等)上研究课、展示课,教研员做好教师专业成长的伙伴。
②建立资源库,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新课程困扰教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程资源的匮乏。
而传统的教师工作方式是以个体劳动为主,这使得许多教师智慧封存于个人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
为了让同伴互助更好地得以实现,我们将以小学科学QQ群组等载体为交流平台,将科学教师们潜心研究、精心开发的课件,编制的试题,设计的教学,撰写的心得等放在网上,使老师们的成果能够彼此交换,使它的作用和使用范围被无限放大,从而避免重复开发、浪费资源,为教师们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较充足的时间保证和资源保障。
我们还会推荐相关的小学科学网站和小学科学教学权威杂志,并及时向一线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站信息,引领一线教师经常关注小学科学教学研究新动态。
教师们平时遇到的教学苦恼、问题、体会,都可以通过“发贴”的形式自由地在校内网发表意见。
当老师们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发贴到论坛时,课题组由专人负责梳理问题,引导更多的老师进行思考或是进行答复。
(2)加强校际间的交流
为了促进课题研究不断深入,课题组将定期组织校片交流活动,坚持开展教师听、评、献课活动,坚持抓好课前精心设计,课堂务求质量,课后深入反思几大环节,并鼓励优秀教师进行重点指导,帮助课题成员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4.提炼成果,总结推广
各参研人员要强化成果总结意识和成果推广意识,对过程性研究成果认真进行总结、提炼。
课题组每学年召开一次研讨会,交流研究成果。
对好的经验和成果要及时在全校推广应用,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课题的研究构建以陈振强任组长、聂华强任副组长、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任成员的课题组,实验在全学校全面展开。
通过半年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导”的方向和方法,比较清晰地区分教材、学案和教案三者之间的关系,整个教学过程逐步实现了由“教材中心”向“学案中心”、
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移。
关于学案的编制原则、方法和具体步骤和实施效果也进行大量的研究。
本课题组长陈振强是泰安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区小学科学学科带头人,参加过省市级课题的研究,主持过“十二五”省级课题研
究。
课题组主要成员是学校的骨干教师,都参与过省市级课题研究。
课题组教师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中发表多篇论文,另有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课题组成员都有对课程改革实践的研究兴趣,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组织保障:以校长为领导,以学科组为实施单位,建立上下一体、内外结合、协作攻关的研究组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采取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相互配合,统一协作的原则,以保证课题实验的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研究是以课堂教学实践、反思总结等为主要研究方法,是基于课堂的草根化校本教学研究,适合于一线教师,参与人员和时间都有保障。
物力保障:学校为课题研究自筹经费,并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信息资料、实验研究对象等,有计划地安排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
制度保障:建立课题定期活动制度,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每月组织教学研究课或观摩课,在教学中尝试。
积极开展校本培训,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每月开设听课、评课、说课活动,探讨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
每学期举行一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论坛,收编教师优秀论文集并组织投稿。
山东省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凤凰小学课题组
2012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