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走向2025》白皮书节选

合集下载

《中国制造2025》对制造业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

《中国制造2025》对制造业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

综合理论课程教育研究292 学法教法研究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走进教材,走进课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动具体地融入到高中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帮助引导高中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比如语文课堂要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教育,培养高中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历史课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国情,使高中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特别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可以利用具体鲜活的事例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其内容、认知其内涵、掌握其要求。

(二)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校园活动中。

遵循“活动-体验-领悟-内化”的过程,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策划出丰富多彩的小组兴趣活动,鼓励高中生踊跃参与,缓解学习的压力,寓教于乐,使他们乐于、自觉地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情感的熏陶当中。

(三)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家校合作中。

家庭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起点,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学校应积极深入家长中开展工作,通过“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定期召开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将学校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的内容、要求告知家长,加强家长与学校的合力,达到教育方法、教育要求等方面的一致性。

四、结束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

”今天的高中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者,只有在高中阶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担当起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的大任,才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制造2025》(全文)

《中国制造2025》(全文)

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

既是受益者也是助推者

既是受益者也是助推者

为战略实施奠定技术基础提供基础网络能力在《中国制造2025》中,宽带普及率是“2020年和2025年制造业主要指标”之一,可见良好的网络能力对提升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性。

虽然《中国制造2025》对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进行了要求,笔者认为,对于行业能力提升而言,考查企业宽带普及率指标比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指标更合适。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6年1月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通过固定宽带接入方式使用互联网的企业比例为86.3%,通过移动宽带接入方式使用互联网的企业比例为23.9%(参见图1),分别比2011年上升了11.6pp 和13.0pp,这是中国电信业致力于宽带接入普及和提速降费的成果。

图1 2011年~2015年中国企业固定宽带和移动宽带接入比例在移动网络方面,工信部发布的《2015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新增移动通信基站127.1万个,基站总数达466.8万个,其中4G 基站新增92.2万个,总数达到177.1万个。

在网间带宽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电信服务质量的通告(2016年第1号)》显示,全国互联网网间带宽完成扩容612G,互联能力进一步增强,网间通信质量稳中有升。

在国际出口带宽方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年1月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国际出口带宽为5,392,116 Mbps,其中中国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的国际出口带宽数占到了98%。

在资费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电信服务质量的通告(2016年第1号)》显示,随着提速降费工作的深入推进,2015年固定宽带和移动流量平均资费水平下降幅度已分别超过50%、39%。

此外,2015年第四季度,电信普遍服务试点申报正式启动,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建设发展得到了大力支持。

提供关键技术能力——电信业积极参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既是受益者也是助推者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指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同时信息化的推进也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并提出大力推动包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内的十大重点领域。

四本白皮书心得体会三则

四本白皮书心得体会三则

四本白皮书心得体会三则作为一名学生,读书是必修课,白皮书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各个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在阅读四本白皮书中,有了一些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下面将分别从“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倡议”和“环境状况公报”四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本白皮书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主导,涵盖了多个领域的发展规划,为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提供了动力。

作为一名互联网科技爱好者,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互联网+时代给我们带来的便捷和改变。

从前,我们需要到各个商铺进行购物或者购物中心,需要排队等候,等待时间很长,零散时间也被消磨了,现在只需要在手机上通过网上商城买到自己需要的物品,在不需要相应服务和描述的条件下购买更加便捷,不管是在时间、地点还是价格方面都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互联网+行动计划”也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二、“中国制造2025”这本白皮书主要强调的是我国制造业的优化和升级。

在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与技术创新的驱动下,我国的制造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抄袭和缺乏核心技术。

这个白皮书则着眼于加强国家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智能化程度,提出了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数字化工厂、绿色制造、、强化人才培养等建议。

这些都是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必要手段。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必须从制造业切入,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和自身发展的全面提升。

我们应该努力让制造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三、“一带一路”倡议这个白皮书中讲述了“一带一路”的背景、目标和架构,指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加强互利合作的必要性。

我深深感受到“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我国的经济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性,这项倡议可以促进国际贸易、涉外投资、人文交流、技术双向推广、协商和解决跨国争端等方面的发展。

这样的倡议,不仅有助于我国的发展,也有助于其他国家间的合作和交流。

从国际视野上看,这个倡议是我国国际化、地理上延伸的重要举措之一。

四、“环境状况公报”这本白皮书是对我国环境状况的详细统计和分析,它揭示了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七:《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七:《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七:《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规划,目标是将“中国制造”打造成创新驱动、品质升级、绿色发展、面向全球的高端制造,以提升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在全球制造业分工格局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那么,《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呢?本文将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品质提升、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人才培养等方面详细解读。

一、技术创新目标1.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自主创新: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突破,实现自主创新。

2.强化标准与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标准化与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中国制造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加速技术转化和推广:积极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将先进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4.推进国际创新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创新合作,加速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

二、产业结构升级目标1.优化产业布局和组织结构:加速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和组织结构。

2.推进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加快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加强供应链管理和优化:完善供应链管理,提高供应链效率,优化供应链结构。

4.增强产业链融合和协同创新能力:加强产业链融合和协同创新,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三、品质提升目标1.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优化设计、制造和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2.促进品牌建设和营销: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提升中国制造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3.加强质量监测和监管:加强质量监测和监管,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智能制造目标1.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逐步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的制造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2.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系统: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系统,促进产业上下游资源共享和合作创新。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三: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环境教学文案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三: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环境教学文案

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仍将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制造业发展的内外环境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重要变化。

《中国制造2025》指出,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制造业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历史机遇,积极稳妥应对内外部挑战。

一、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变革科技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变革的重要力量。

当前,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将对全球制造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并改变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

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促进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智能化服务化成为制造业发展新趋势。

泛在连接和普适计算将无所不在,虚拟化技术、3D打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如3D打印将新材料、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植入产品,使产品的功能极大丰富,性能发生质的变化;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泛在信息的强力支持下,制造商、生产服务商、用户在开放、共用的网络平台上互动,单件小批量定制化生产将逐步取代大批量流水线生产;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s System,CPS)的智能工厂将成为未来制造的主要形式,重复和一般技能劳动将不断被智能装备和生产方式所替代。

随着产业价值链重心由生产端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的转移,产业形态将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网络众包、异地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订制、精准供应链管理等正在构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加速重构产业价值链新体系。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也给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当今,我国在相当一些领域与世界前沿科技的差距都处于历史最小时期,已经有能力并行跟进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中国制造2025》(全文,2015年5月19日发布)

《中国制造2025》(全文,2015年5月19日发布)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中国制造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5年5月8日(本文有删减)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四本白皮书心得体会

四本白皮书心得体会

四本白皮书心得体会一、《中国制造2025》白皮书心得体会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读完《中国制造2025》白皮书之后,我感到无比自豪和激动。

这份白皮书不仅为中国制造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做出新的贡献奠定了基础。

这份白皮书所提出的战略和措施,深深地打动了我。

这份白皮书的中心思想是将中国制造从“大而全”向“精而专”转变。

我们需要以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核心,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我们需要提高制造业的整体质量,提高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使中国制造业成为更高层次的领袖。

这份白皮书突出了重点,提出了18个重点领域和9个重点任务,这些重点领域涵盖了制造业的几乎所有方面。

这些重点任务包括:提高了整体产业水平、加快核心技术研发、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等。

当然,在阅读这份白皮书时,我们也要注意思辨。

我们应该审视其中每一个措施,辨别其优缺点,以及是否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我们要逐步完善法律和政策,为制造业提供有力支持。

在遣词造句方面,这份白皮书非常准确简练,简单明了地传达了信息。

它以重点、难点为中心,以具体措施为重点,条理清晰,非常易于理解。

总之,《中国制造2025》白皮书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为我们实现中国制造业升级发展的目标奠定了基础,给予我们充分的信心和动力。

二、《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报告》白皮书心得体会《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报告》是一份洞悉中国数字经济的白皮书。

阅读此份白皮书,我深深地感到中国互联网领域的迅猛发展和巨大潜力。

报告的中心思想是以“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去描述中国互联网生态环境。

数字经济由传统经济向互联网经济转变而来,是企业数字化转型而成的,它是以数据为核心驱动的经济形态。

报告突出了重点,详细介绍了中国数字经济的基本发展情况,重点分析了数字经济的支撑条件,剖析了数字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和趋势等,为发展数字经济的各项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报告对中国互联网的未来发展需注意思辨,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并伴随着各种争议和问题,要在互联网发展和治理中寻求平衡点,不能疏忽治理工作。

中国制造2025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中国制造2025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中国制造2025对企业管理的影响随着国家对制造业的大力扶持与政策支持,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国制造2025》作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对于企业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技术创新、生产流程、人才培养、供应链管理、产品质量、营销策略等多个角度,探讨中国制造2025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一、技术创新《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中国创新”的核心理念,强调创新是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因此,企业管理应该注重技术创新,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从传统的生产型企业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转型。

企业管理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需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与消费者需求,及时调整研发方向,推动技术成果向实际生产转化。

另外,企业管理应该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意识,让企业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时,避免被侵犯知识产权的风险。

二、生产流程《中国制造2025》强调“智能制造”,企业在生产流程中应该注重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实现生产流程优化,并且通过数据化的手段实现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可控性。

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生产流程中,企业管理应该注重团队协作、人机协同,不断推动设备协作和物流协同,在遵守“绿色制造”的同时提升制造效率,减少浪费。

三、人才培养《中国制造2025》强调人才的重要性,提出“人才强国”战略,企业管理也应该注重人才培养。

在引进人才方面,企业应该多渠道招揽、引进、培养专业领域人才,同时在培养本土人才方面,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和动手能力,加大对员工的技术培训力度。

企业管理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提供职业发展路径,提供培训机会、技术交流平台,发掘优秀人才、激励员工成长。

四、供应链管理《中国制造2025》要求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优化供应链资源配置,提高供应链资源的利用效率。

企业管理应该注重供应链的管理,建立供应链平台,通过物流等方面的优化实现供应链高效运转,提高供应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制造人才白皮书

中国制造人才白皮书
/全球制造业的未来趋势面临重大调整/
科技创新: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 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产业价值链体系重塑: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 化定制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
制造方式变革: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制造。
制造业新领域拓展: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 车等智能终端产品。
/美国制造业的总体发展较为健康/
2015年前7月五个国家制造业PMI平均指数对比图
采购经理指数(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是国际上 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测指标体系之 一,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是由国 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 会共同合作完成,包含制造业与 非制造业,按月发布,通过对采 购经理的月度调查汇总出来的指 数,反映经济的变化趋势以及产 业结构的健康程度。 PMI指数50为荣枯分水线,当 PMI大于50时,说明经济在发展, 当PMI小于50时,说明经济在衰 退。 2015年前七个月的制造业PMI 平均数据显示,美国在制造业的 经济指标上具备优势,产业结构 相对健康,超过中国、日本、意 大利、德国四个国家。
/中国制造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必须着力解决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 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 等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具备了建设工业强国的基础和条件, 必须紧紧抓住当前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 --《中国制造2025》
从历史上看,十八世纪中叶开启 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 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 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 家和民族的强盛。
从经济发展上看,制造业是我国 国 民 经 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建设世界 强国的必由之路。

中国制造2025读后感

中国制造2025读后感

中国制造2025读后感《中国制造2025》是一本关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著作,它详细地阐述了中国制造业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制造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在书中,作者首先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其制造业的发展经历了从低端制造到中高端制造的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制造业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作者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指出了中国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指出了中国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进步。

除了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分析之外,作者还对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和规划。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发展举措,为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者认为,中国制造业应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制造业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加快推进制造业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制造业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作者还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发展举措,为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通过阅读《中国制造2025》,我对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认为,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中国制造业应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制造业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加快推进制造业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制造业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只有这样,中国制造业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份额,才能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通过阅读《中国制造2025》,我对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我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制造业一定能够在未来取得更大的成就,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也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制造业一定能够在未来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领头羊。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三: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环境(1)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三: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环境(1)

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仍将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制造业发展的内外环境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重要变化。

《中国制造2025》指出,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制造业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历史机遇,积极稳妥应对内外部挑战。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变革科技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变革的重要力量。

当前,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将对全球制造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并改变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

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促进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智能化服务化成为制造业发展新趋势。

泛在连接和普适计算将无所不在,虚拟化技术、3D打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如3D打印将新材料、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植入产品,使产品的功能极大丰富,性能发生质的变化;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泛在信息的强力支持下,制造商、生产服务商、用户在开放、共用的网络平台上互动,单件小批量定制化生产将逐步取代大批量流水线生产;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s System,CPS)的智能工厂将成为未来制造的主要形式,重复和一般技能劳动将不断被智能装备和生产方式所替代。

随着产业价值链重心由生产端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的转移,产业形态将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网络众包、异地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订制、精准供应链管理等正在构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加速重构产业价值链新体系。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也给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当今,我国在相当一些领域与世界前沿科技的差距都处于历史最小时期,已经有能力并行跟进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2021年中国制造2025方案全文

2021年中国制造2025方案全文

中国制造2025方案全文中国制造2025方案全文《中国制造2025》今日(5月19日)正式公布,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以下是《中国制造2025》全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___、建设世界强国的 ___。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中国制造2025,迈向制造强国之路

中国制造2025,迈向制造强国之路

中国制造2025,迈向制造强国之路作者:暂无来源:《时代汽车》 2015年第11期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制造业做大做强是中国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19 世纪中叶以来,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满怀实业兴国梦想,探寻工业强国之路。

新中国成立60 多年,中国制造起步于一穷二白,筚路蓝缕、从小到大,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支撑我国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到现代化工业国、再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大国的转变。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提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作为未来10 年引领制造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未来30 年实现制造强国梦想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全面开启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之路。

瞄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增强发展制造业的战略定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敏锐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历史变化,生动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具有强大的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作用。

实现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需要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

只有发展起来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让梦想成为现实。

近现代以来,制造业始终是一国经济发展并走向强盛的基础。

美、德、日等发达国家的强国之路,均基于规模雄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强、发展质量好、产业链国际主导地位突出的强大制造业。

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摆脱贫穷与落后,实现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追赶甚至超越,也是通过推动工业化、发展制造业来实现的。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再次证明,没有坚实的制造业支撑,必将导致经济体的不断虚化和弱化。

鉴此,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吸引和鼓励高端制造回流本土;新兴经济体不甘落后,希望借助更有利的比较优势,编织制造大国梦想。

作为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在“双向挤压”的挑战中杀出一条血路,化挑战为机遇,强筋固本、夯实根基。

中国制造2025复习题

中国制造2025复习题

中国制造20251、《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2、建设制造强国任务艰巨而紧迫(1)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2)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3)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4)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5)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6)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

3、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

4、基本方针:(1)创新驱动(2)质量为先(3)绿色发展(4)结构优化(5)人才为本5、基本原则:(1)市场主导,政府引导;(2)立足当前,着眼长远;(3)整体推进,重点突破;(4)自主发展,开放合作。

6、战略目标:立足国情,立足现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民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

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

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7、两化融合:(1)宽带普及率82%(2)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84%(3)关键工序数控化率64%8、战略任务和重点(1)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2)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3)强化工业基础能力(4)加强质量品牌建设(5)全面推行绿色制造(6)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7)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8)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9)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9、战略支撑与保障(1)深化体制机制改革(2)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3)完善金融扶持政策(4)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5)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6)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7)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8)健全组织实施机制10、四基: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

近十年中国现代化建设参考文献大全

近十年中国现代化建设参考文献大全

近十年中国现代化建设参考文献大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几十年的快速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近十年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更加显著的进展,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经济、科技、教育、城市化等。

以下是一些近十年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参考文献,这些文献对于了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取得的成就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发展报告》:这本报告对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情况,为了解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案例。

2. 《中国制造2025白皮书》:这本白皮书是中国政府发布的关于中国制造业现代化的规划文件,详细介绍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方向和政策举措,对于了解中国制造业的现代化进程非常有价值。

3. 《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报告》:这本报告对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的情况,为了解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4. 《中国城市化发展报告》:这本报告对中国城市化进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包括城市化率、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情况,为了解中国城市化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5. 《中国科技创新白皮书》:这本白皮书对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包括科技政策、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情况,为了解中国科技创新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6. 《中国绿色发展报告》:这本报告对中国绿色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包括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情况,为了解中国绿色发展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7. 《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这本报告对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评估,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的情况,为了解中国社会保障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以上是一些近十年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参考文献,这些文献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中国在经济、科技、教育、城市化等方面的现代化进程和取得的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制造业走向2025》白皮书节选
作者: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2015年第40期
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才是保持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这是世界各国的共识。

特别是在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被重新认知,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 战略规划,着力推进制造强国建设。

制造业作为全球经济竞争制高点,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

中国于2015年5月出台“中国制造2025”,大力推进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创新是“ 中国制造2025” 的核心驱动,未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入融合,制造业生产方式、企业组织、产品模式等都将发生巨大变化。

中国制造业企业同时面临着内部挑战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双重压力。

从企业内部看,生产成本上升、研发投入不足、生产组织方式较为传统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

从外部环境看,消费者具有更大的主导权,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社交化、3D打印、机器人等技术发展将颠覆旧有的制造模式,跨界融合、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也日益显著。

中国制造业正处于变革与转型的十字路口。

制造业企业必须高瞻远瞩,主动求变,积极顺应“ 中国制造2025” 战略方向,适应市场环境的具体要求,充分把握新工业时代下信息资源带来的机遇,构建以数据洞察为驱动的新价值网络。

参与者、产品、生产是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三个要素。

在新价值网络中,它们均被赋予了“ 智慧的” 的新内涵,并通过协同互联,形成集制造和服务为一体的全球化价值网络。

本文针对每个角色的战略重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互联关系,甄别出企业需要具备的相关核心能力,并运用国内外案例对其进行深入解读。

同时,还提出了新价值网络参考实施路径。

“中国制造2025”战略解读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步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

从2010年至2014年,中国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分别为12.6%、10.8%、7.9%、7.6%、7.0%。

由于国内资源、环境、成本等多种要素的约束日益趋紧,传统扩张式发展道路越走越窄,只关注产量规模,忽视质量品牌、缺乏技术创新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

中国制造业规模位列世界第一,门类齐全、体系完整,在支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中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业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资源能源利用效
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

“中国制造2025”主要内容
“中国制造2025” 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人才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中国制造2025”核心驱动:创新
“中国制造2025” 提出要实现从“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而“中国创造”的具体体现就是技术创新,它是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

从目前发展现状看,中国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比不足1%,而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普遍在2%以上;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达50%以上, 95%的高档数控系统、80%的芯片、几乎全部高档液压件、密封件和发动机都依靠进口;科研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

“中国制造2025”核心主线:两化融合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影响正在从价值传递环节向价值创造环节渗透,并正在深度改造传统制造产业。

一方面,信息网络技术使不同环节的企业间实现信息共享,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现和动态调整合作对象,整合企业间的优势资源,在研发、制造、物流等各产业链环节实现全球分散化生产。

另一方面,将互联网思维扩展到工业生产和服务领域,催生了众包设计、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将促进生产者与消费者实时互动,使得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再大量趋同而是更具个性化。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也是“中国制造2025” 规划中的主线。

“中国制造2025”趋势分析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入融合,制造业生产方式、企业组织、产品模式等都将发生巨大变化。

首先是生产方式趋向智能化、网络化。

智能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过程将由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组成,“无人工厂”数量将不断增加;二是工业信息系统通过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和综合集成,促进机器运行、车间配送、企业生产、市场需求之间的实时信息交互,原材料供应、零部件生产、产品集成组装等全生产过程变得更加精准协同;三是工业云平台、工业大数据等智能分析工具将帮助企业实现更好的决策。

网络化是企业将更多地通过网络将产品价值链分解到不同国家的配套协作企业,产品生产过程由全球范围内多个企业高效、快捷合作完成。

其次是企业组织走向扁平化、虚拟化。

扁平化,供应链集成创新、网络营销等新型业态使得每个企业都演化成信息物理系统的一个端点,不同企业的原材料供应、机器运行、产品生产、渠道销售都由网络化系统统一调度和分派,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日益实时化。

虚拟化,协同制造成为重要的生产组织方式,只有运营总部而没有生产车间的虚拟企业开始出现。

最后是产品模式转向定制化、服务化:。

定制化是企业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及时调整生产工序和工艺,灵活地生产出各种产品。

用户下单后,订单送达互联工厂,工厂即开始向模块商下单定制所需模块,通过模块化的拼装,可以实现用户对不同功能的侧重,并且最大限度缩短产品制造所耗时间。

服务化是企业将从以传统的产品制造为核心,转向提供具有丰富内涵的产品和服务,直至为顾客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中国制造2025”有别于“工业4.0”
“工业4.0” 的核心是智能生产技术和智能生产模式,旨在通过“ 物联网” 和“ 务(服务)联网”,把产品、机器、资源、人有机联系在一起,推动各环节数据共享,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制造流程的数字化。

“工业4.0” 的战略要点包括四个方面:建设一个网络、研究两大主题、实现三项集成、实施八项计划。

一个网络是指CPS(信息物理系统)网络,即将物理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上,让物理设备具有计算、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调和自治等五大功能,从而实现虚拟网络世界和现实物理世界的融合。

两大主题是指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

三项集成包括价值链企业间的横向集成、网络化的制造体系形成的纵向集成,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企业价值网络端对端集成。

八项计划包括标准化和参考架构、管理复杂系统、工业宽带基础设施、安全和保障、工作的组织和设计、培训和持续的职业发展、监管框架、资源利用效率。

构建以数据洞察为驱动的新价值网络
参与者、产品、生产是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三个要素。

在传统价值链下,三者之间缺乏交互作用,联系不紧密,企业以自有资源寻求客户和合作伙伴,以自有生产能力进行模式化产品的制造。

在新价值网络下,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平台的作用,企业能够获得精准的数据洞察,以此为核心驱动力,改造整个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实现参与者、产品和生产的协同互联;同时,数据洞察始终贯穿参与者、产品和生产三个要素,使它们具有智能分析能力和自我优化能力,实现“智慧的参与者”、“智慧的产品”、“智慧的生产”的角色转变。

数据洞察作为核心驱动力,始终贯穿整个新价值网络。

数据洞察以需求导向、创新驱动、敏捷生产、协同合作的方式贯穿整个新价值网络,实现精准实时响应需求、持续优化产品研发创新、实时指导生产资源配置和决策,以及全球范围内产业链的互联互通。

结语
数据洞察在捕捉消费者需求、优化产业链资源配置、指导产品研发、进行产品数据管理、构建智能工厂、实现智慧的运营、建立全球化互联互通的生态网络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企业应将数据洞察贯穿于研发、供应、生产、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以数据为指导优化经营模式。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阶段以及行业特点,选择制定个性化的新价值网络实施路径,最终通过引入客户参与、服务转型、以及全球化运作,实现商业价值和管理价值的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