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语上第8课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美丽的颜色》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美丽的颜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颜色对人们的心理和感知的影响;2. 掌握课文的主要知识点和重要词汇;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 对课文中的生词和重要词汇进行解释和讲解;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细节;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颜色的理解和喜好。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课文和课文相关的练习题;2. 备好黑板、彩笔和教学PPT;3. 学生准备好学习用书和笔。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课(约5分钟)1. 教师向学生出示一幅丰富多彩的画作,并问学生对这幅画的印象是什么?画中各个颜色给你们的感觉是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颜色对人们的心理和感知的影响,以此引出本课的话题。
Step 2:阅读课文(约20分钟)1. 教师分段教学,依次指导学生阅读第一个和第二个段落的内容。
2.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重理解每个段落的主旨和细节,帮助学生解释一些生词和重要词汇的意思。
3.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整篇课文,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和内容。
Step 3:语言点解析(约10分钟)1.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并与学生一起解释它们的意思。
2. 教师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句式结构和语言特点,比如倒装句、省略句等。
Step 4:讨论和练习(约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回答以下问题:a. 作者为什么认为红色是最美的颜色?b. 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为什么?2. 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颜色的理解和喜好。
3.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和学到的新知识。
Step 5:巩固和拓展(约5分钟)1. 教师提醒学生复习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和重要词汇。
2. 教师布置学生预习下一课的内容,并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如“轩昂、器宇、犀利、正襟危坐、诚惶诚恐” 等。
(2)引导学生掌握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体会其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3)让学生学会通过分析人物的外貌描写和眼睛描写来把握人物的精神世界。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模仿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伟大成就和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对文学大师的崇敬之情。
(2)让学生认识到外貌与内在精神的关系,培养学生注重内在修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分析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和眼睛特点,理解作者对其外貌描写所运用的夸张和比喻手法。
2.体会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3.引导学生感受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理解作者对他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1.理解托尔斯泰既“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又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的矛盾性。
2.让学生掌握并能在写作中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准确把握抑与扬的度。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投影出示托尔斯泰画像,提问学生是否认识画像中的人物。
明确:这是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
教师进一步介绍托尔斯泰因其作品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他的代表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今天我们将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这位文学巨匠,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板书课题:列夫・托尔斯泰。
(二)预习检测1.走近作者提问: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斯蒂芬・茨威格?明确: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文学家。
他涉猎各种文学体裁,主要成就在文学传记和小说创作方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备课资料(教案+预习作业+课堂作业)
8、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积累“锃亮、盎然”等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
(3)探索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体会作者抒发的崇敬、赞美之情。
(4)把握作者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1)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交流积累有关人物描写的作用。
(2)用朗读、联想、讨论的方法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细致独到的外貌描写,形成对托尔斯泰的初步印象,体会蕴含在文中的作者的崇拜、赞美之情。
(3)用品读、讨论法评析课文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外貌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人物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描写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的方法。
2、把握作者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探究文章主旨。
难点:1、把握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
2、感知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方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理解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一、导入新课让学生想象世界级的大文豪,模样儿长得如何?生活应该过得怎样?生:他可能长得高大模样,很斯文,言谈举止,文质彬彬的;衣着很时髦,身边有许多仆人,出门有豪华马车(相当于今天的宝马),总之生活过得很滋润......然而世界级的大文豪托尔斯泰究竟长什么样子?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列夫·托尔斯泰》一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1、作家作品简介(让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交流、师补充、归纳)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美丽的颜色》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美丽的颜色》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能正确运用。
2.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颜色的魅力和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识别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理解并正确表达课文中的意思。
3.通过例子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较难的句子。
2.正确使用一些颜色的形容词。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回忆和讨论与颜色相关的词汇,引起学生对颜色的兴趣,为课文做铺垫。
Step 2:欣赏课文(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并让学生跟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
Step 3:理解课文(20分钟)1.通过问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 What’s the author talking about in the passage?-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colors blue, yellow and green?-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2.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 What are the different emotion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colors?- Can you think of any examples to support your opinion?Step 4:重点词汇(15分钟)1.通过多媒体展示,呈现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解释其含义。
- brilliant, shade, atmosphere, contrast, represent2.让学生进行课堂小测,检查他们对这些词汇的理解程度。
Step 5:拓展练习(15分钟)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词汇和短语进行句子造句,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美丽的颜色》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美丽的颜色》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主题。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璀璨、绚丽、沉淀、溶解、熏陶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4.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理解作者通过描绘色彩来表达对生活、自然的热爱。
3.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了解课文背后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体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4.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色彩对心情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美丽的颜色》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身边那些美丽的颜色?”比如,日出时天空的粉红色,或是秋天的金黄色树叶。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色彩的魅力。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词语深层含义的把握有一定难度,比如“璀璨”和“沉淀”这样的词语,他们往往只能理解其表面意思。因此,我通过举例和联系生活实际,尽量帮助他们理解这些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种方法还是有效的,他们开始尝试在讨论中使用这些词语。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袁隆平的精神风貌和科学态度。
2.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理解课文主题。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袁隆平的精神风貌和科学态度。
2.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理解课文主题。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科学术语和概念。
2.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理解课文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袁隆平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你们对袁隆平有什么了解?他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深入分析1.分析袁隆平的精神风貌a.学生找出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精神风貌。
b.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袁隆平的坚定信念、无私奉献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2.分析袁隆平的科学态度a.学生找出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科学态度。
b.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袁隆平的严谨治学、实事求是和注重实践的科学态度。
3.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a.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句,并理解其含义。
b.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关键句在课文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关键句理解课文主题。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结合袁隆平的精神风貌和科学态度,谈谈自己的感想。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学习袁隆平的精神风貌和科学态度。
五、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六、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袁隆平的读后感。
2.搜集袁隆平的其他事迹,了解他在我国农业领域的贡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袁隆平的精神风貌和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一个科学家在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仍需注意对学生的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课文内容。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课时教案-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一、教学内容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课时教案,选自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阅读课文《列夫托尔斯泰》,理解课文大意,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式,如:“名垂青史”、“深邃”、“博大精深”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以及他在作品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技巧,并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对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掌握得还不错,但在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时,部分学生显得有些吃力。因此,我决定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大对修辞手法讲解和练习的力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手法。
此外,在课堂总结环节,我尽量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以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似乎更希望老师在总结时能再次强调重点和难点。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在总结时既要给学生留有空间,又要确保重点知识得到巩固。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技巧。
举例解释:
-在讲解课文内容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其“名垂青史”的意义。
-对于重点词汇和短语,教师可通过例句展示、语境分析和实际运用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其含义和用法。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美丽的颜色》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美丽的颜⾊》是艾芙·居⾥写的传记⽂章,出⾃她的作品《居⾥夫⼈传》。
本⽂通过艾芙·居⾥的视⾓形象地描述了居⾥夫妇发现钋和镭的过程。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课⽂ 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的学⽣⽣活中最愉快的时期,是在顶楼⾥度过的;玛丽·居⾥现在⼜要在⼀个残破的⼩屋⾥,尝到新的极⼤的快乐了。
这是⼀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且微妙的快乐(⽆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个妇⼥体验过),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
娄蒙路的棚屋,可以说是不舒服的典型。
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燥热得像温室。
在冬天,简直不知道是应该希望下霜还是应该希望下⾬,若是下⾬,⾬⽔就以⼀种令⼈厌烦的轻柔的声⾳,⼀滴⼀滴地落在地上,落在⼯作台上,落在这两个物理学家的标上记号永不放仪器的地⽅;若是下霜,就连⼈都冻僵了,没有⽅法补救。
那个炉⼦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程度,也令⼈完全失望,⾛到差不多可以碰着它的地⽅,才能感受⼀点暖⽓,可是离开⼀步,⽴刻就回到寒带去了。
然⽽,玛丽和⽪埃尔更要习惯忍受室外的严寒,他们炼制沥青铀矿的设备极其简陋,由于没有把有害⽓体排出去的“通风罩”,炼制的⼤部分⼯作就必须在院⼦的露天地⾥进⾏。
每逢骤⾬猝⾄,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开着门窗让空⽓流通,以便继续⼯作,⽽不⾄于被烟窒息。
这种极特殊的治疗结核症的⽅法,玛丽多半没有对佛提埃⼤夫吹嘘过! 后来她写过这样⼀段话:“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且⼏乎没有⼈帮助我们把这件既重要⽽⼜困难的⼯作做好。
这像是要由⽆中创出有来。
假如我过学⽣⽣活的⼏年是卡西密尔·德卢斯基从前说的‘我的姨妹⼀⽣中的英勇岁⽉’,我可以毫不夸⼤地说,现在这个时期是我丈夫和我的共同⽣活中的英勇时期。
” “……然⽽我们⽣活中最美好⽽且最快乐的⼏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我们把精⼒完全⽤在⼯作上。
我常常就在那⾥做我们的饭⾷,以便某种特别重要的⼯序不⾄于中断。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一、课题《列夫·托尔斯泰》八年级语文上册。
二、教材分析(一)总体内容本篇课文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对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展开的传记描写,作者依托大量的篇幅对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相特征进行了刻画,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其平庸、甚至粗鄙丑陋的外貌。
在此基础上,作者笔锋一转,又对列夫·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进行了描写。
因此全文在结构上可以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1-5段,主要刻画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第二部分为6-9段,主要描写列夫·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并逐步揭示出列夫·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二)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是奥地利的知名作家,擅长小说、人物传记、诗歌、散文等多种文体,同时还翻译了许多优秀作品。
《月光小巷》、《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及《看不见的珍藏》等都是其代表作品。
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都是茨威格作品的突出特征,他喜欢借助戏剧性的情节来实现对人和事的烘托。
三、学情分析1.本文选自茨威格的传记作品《三作家》,是一种传记体裁。
在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的情况下,需要考虑到知识面相对较窄的现状,对列夫·托尔斯泰的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课前需要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从而更好的体悟这位俄国作家的人格魅力。
2.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应当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认识到列夫·托尔斯泰的高尚品格,进而受到人文主义的熏陶。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作家茨威格,把握写作背景,扫清字词障碍。
2.了解主人公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人生追求以及精神境界。
3.了解课文的整体内容,把握展现列夫·托尔斯泰精神世界的具体文字内容。
4.了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与达成的艺术效果。
(二)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感知作者对列夫·托尔斯泰入木三分的刻画,体会作者对列夫·托尔斯泰深深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5.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和口头表达练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价能力;
2.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托尔斯泰作品中的精彩句段,提升运用英语进行阅读、思考和写作的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托尔斯泰作品在当代社会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小组合作中的有效沟通与表达:学生需要在小组讨论中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理解他人的意见。
举例解释:
-在处理复杂句子结构时,教师可以通过图解法、拆分法等帮助学生理解句子成分和逻辑关系。
-在分析作品主题时,教师可以提供历史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社会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
-在文学鉴赏方面,教师可以提供评价标准,如情节、人物、主题、语言等方面,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导入新课环节的问题,我成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这使得接下来的教学过程更加顺畅。在讲授新课内容时,我注意到学生们对托尔斯泰作品中的心理描写和社会关系构建特别感兴趣,这也正是本章节的教学重点。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使得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托尔斯泰的作品,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表现得较为内向,可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参与度,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美丽的颜色》教案
《美丽的颜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和美好品质。
1.3学习课文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课文重点句子,体会居里夫人的精神品质。
2.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居里夫人的科学态度和人生追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居里夫人的美好品质,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观。
3.2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和美好品质。
1.2学习课文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1.1深入分析课文重点句子,体会居里夫人的精神品质。
1.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居里夫人的科学态度和人生追求。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居里夫人的照片和简要介绍她的成就,激发学生对居里夫人的敬仰之情,引出新课《美丽的颜色》。
2.自主学习(1)居里夫人为什么被称为“美丽的颜色”?(2)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居里夫人的美好品质?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课文重点句子,体会居里夫人的精神品质。
(1)引导学生关注居里夫人在科学实验中的严谨态度,如:“她每天清晨四点起床,开始做实验,一直忙到晚上十点,有时还要熬夜。
”(2)引导学生关注居里夫人在生活中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如:“她一生都在追求科学的真理,即使身患重病,也从未放弃。
”4.课堂讨论(1)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对你的启示是什么?(2)你认为居里夫人的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5.比较阅读让学生阅读《居里夫人传》中关于居里夫人的相关章节,比较课文与传记中的描述,分析居里夫人的科学态度和人生追求。
6.课堂小结7.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重点句子。
(2)写一篇关于居里夫人的读后感,不少于500字。
四、课后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了解科学家的事迹,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2.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3)将故事中的道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 举例:让学生思考如何将“不贪小利”这一道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如面对诱惑时如何保持理智,做出正确的选择。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世说新语》二则。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展现智慧和礼貌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运用智慧与礼仪的。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1. 教材章节: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单元《世说新语》选读。
2. 内容:
(1)陈元方候袁公:通过陈元方与袁绍的对话,学习如何观察人物性格,理解古代礼仪。
(2)王戎不取道旁李:分析王戎的行为,探讨为人处事的智慧,领悟“不贪小利”的道理。
该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世说新语》中的精彩选段,通过学习古人的言行举止,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1. 加强对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讲解,特别是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注重课堂讨论的引导,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古人的智慧和礼仪,避免理解偏差。
4.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教学难点
(1)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的识别与理解。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三峡》教案范文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三峡》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读写“阙、湍、潭、涧、溯、艘”等生字词。
1.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三峡的地貌特点。
1.3学习并运用骈文的特点,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三峡四季的景色特点。
2.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三峡的自然美,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2体会作者对三峡的赞美之情,激发对自然景观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1.2分析三峡四季的景色特点。
1.3学习骈文的特点及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2.1把握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2.2运用骈文的特点进行写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利用图片展示三峡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说出对三峡的印象。
1.2提问:你们了解三峡吗?谁能简要介绍一下三峡?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2.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分析三峡的地貌特点。
3.合作探究3.1分组讨论,分析三峡四季的景色特点。
3.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4.精讲点拨4.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强调三峡四季景色之美。
4.2教师讲解骈文的特点及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之美。
5.实践运用5.1学生运用骈文的特点,仿写一段描绘三峡的景色。
5.2学生展示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四、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三峡四季景色图。
3.运用骈文的特点,写一篇描绘家乡景色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实践运用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分析了三峡四季的景色特点,学习了骈文的特点及修辞手法。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但在仿写骈文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文学的巨匠,以其深刻揭示人性的作品著称。他的作品对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列夫·托尔斯泰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他是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内心,以及这些描写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的人性。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教案,选自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阅读课文《列夫·托尔斯泰》,学习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结构层次和表达方式。
2.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列夫·托尔斯泰》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同学们对文学作品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和总结:
首先,同学们在理解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修辞手法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在课堂上,他们积极发言,提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看法。这说明,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这让我深感欣慰。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并评价课文《列夫·托尔斯泰》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培养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技巧,提高自己的表达与交流技巧。
3.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通过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及其作品,认识到文学与历史、社会之间的联系,拓宽国际视野。
-在讲解文学作品与历史、社会背景的关系时,可以通过图片பைடு நூலகம்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列夫·托尔斯泰所处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作品的精神内涵。
人教部编版(2016)八年级上册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1.增加俄国文学史的相关知识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
2.鼓励学生在讨论和写作练习中Fra bibliotek挥自己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课文分析和实例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人物描写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如何通过描写来展现一个人物的内心情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描写方法,创作一个人物小传。
3.文化传承与理解:
(1)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认识其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传承世界优秀文化;
(2)学习课文,让学生认识到文学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4.审美鉴赏与创造:
(1)感受课文中作者对人物的细腻描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课后实践,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文学作品。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人物写作练习;
-举例:让学生选择一个熟悉的人物,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2.教学难点
(1)对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深入理解和应用;
-难点解析:学生可能难以把握人物描写的细节,教师需通过示例和练习,引导学生逐步掌握。
-举例:分析课文中对列夫·托尔斯泰的心理描写,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其内心世界。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中积极参与,但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过于依赖课本,缺乏自己的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引导学生更多地进行独立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二课时)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列夫·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
2.整体把握作者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3. 探索列夫·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理解作者的评价。
4.揣摩精彩的语句,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课文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眼睛是灵魂的窗户,人的才智和意志可由看出来”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检查预习,掌握基础知识1.作者简介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评论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代表作品有《三作家》《罗曼·罗兰》等,我们以前学过他的一篇传记文章是《伟大的悲剧》(学生回答)。
2.列夫·托尔斯泰简介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出身贵族,他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60年,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最为著名。
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3.注意字音字形颊(jiá) 髭(zī) 髯(rán) 绺(liǔ) 鬆(quán) 黝黑(yǒu)粗糙(cāo)滞留(zhì) 蒙昧(mèi)酒肆(sì) 轩昂(áng) 禁锢(gù)侏儒(zhū rú) 锃亮(zèng) 入鞘(qiào) 盎然(àng) 赤裸裸(luǒ)匕首(bǐ)犀利(xī) 甲胄(zhòu) 粲然(càn)广袤无垠(mào) 颔(hàn) 首低眉黯(àn)然失色平yōng(庸) 愚dùn( 钝) qì(器)宇藏污纳垢(gòu) 正jīn(襟)危坐诚huáng(惶)诚恐hè(鹤)立鸡群粗制làn(滥)造郁郁guǎ (寡)欢小巧玲lóng(珑) qià(恰)如其分名门wàng(望)族无可zhì(置) 疑4.解释下面的词语(学生读课下注释,对应解释)(滞留)停留不动。
第 8课《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8.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2.把握传主独特的外貌特征,进而探索其精神世界,理解作者的评价。
3.整体把握作者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4.揣摩精彩的语句,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课文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
5.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预习:课前,默读课文,借助字典、课文下注解,读准字音,理解词义;结合“阅读提示”,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把握文章结构,体会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茨威格,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出示目标屏幕出示: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把握文章结构,体会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过渡语: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查字典,能读准字音、解释词语的请举手。
好!下面检查预习。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检查预习,比谁能读准生字、解释词语(一)屏幕出示列夫﹒托尔斯泰第一次“先学后教”:检查预习,比谁能读准字音、解释词语一、指名读生字,解释难理解的字词1.藏污纳垢()2. 禁锢( )(固)3.憎恶( )(è)4.鬈( )5.髭( )6.伯爵( )7.广袤( )8.匕首( )(bí)9. 鞘( )二、解词器宇:气概,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
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
(二)质疑问难:还有不认识的生字或不理解的字词的同学,请大胆举手质疑!(请其他同学帮忙正音、解词)过渡语:生字词会读了,词语也理解了,下面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比谁能准确概括段落大意。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8(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方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音正字2、解释课文重点词语。
3、了解课文基本文学常识4、品析语言,学习课文运用夸张和比喻描写形貌的手法;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的细致的刻画,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预习,完成《导读评价单》上的练习题。
2、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2.感悟人物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从中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2、教学难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作家》等。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2、列夫托尔斯泰介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群星璀璨的俄罗斯文学的黄金时代,有两位是最为代表性的“双星”,正如有人所说“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长度”。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童年》以及《复活》。
其它作品还有《一个绅士的早晨》、《哥萨克》、《高加索的俘虏》《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等。
他也创作了大量童话,他的童话受许多儿童喜爱。
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台阶
原备:姚集二中
修订:张庄二中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⑴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2.教材分析
这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三课。
学习本单元,这篇文章的体裁是小说,因此应紧扣小说的三要素来设计教学,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在梳理小说情节的同时,重点放在探究人物形象上面,引导学生学习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特点的写法。
3.中招考点
“赏析词句”每年的设题角度略有不同,但都指明了具体的赏析位置;考查细致,涉及到动词、形容词、修辞、细节描写、写作手法,赏析有一定难度,满分的较少。
4.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阅读小说时兴趣较浓,但他们往往关注的是小说的情节,而忽视了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而“人物形象是小说的灵魂”,因此我决定在梳理小说情节的同时,重点放在探究人物形象上面,引导学生学习用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识记重点字词;
2.通过读课文,能理清课文结构,说出小说主要情节。
3.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会探究父亲的形象,说出作者的情感。
三、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一:生查阅相关资料,师抽查落实,师问生答,课后生识记。
针对目标二:师方法引导,生理清文章情节,概括主要内容。
针对目标三:通过品读语言,能总结出分析人物的方法,并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音乐导入青年歌手刘和刚的一曲感人至深的《父亲》,让无数的儿女们热泪盈眶,父亲那鬓角的白发,额头上日益增多的皱纹,让人心酸又心疼,今天,我们学习当代作家李森祥的小说《台阶》,也让我们走进一位可亲可敬的父
亲。
(板书课题、作者)
(三)当堂训练
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写一个有关父亲的细节片段。
(用时5分钟)
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或一处关键词。
板书设计:
台阶
李森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