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5
2011中考文言文备考
一词多义整理: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办法。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国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译注及赏析(初中全六册)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译注及赏析(初中全六册)本资料为特级教师原创文言文译注及赏析(初中六册)第一册一、《论语十则》《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读yuè,愉快)是知也(“知”通“智”,读zhì,智慧)诲女知之乎(“女”通“汝”,读rǔ,你)词类活用:温故而知新(形容词做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知识”)不耻下问(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学而时习之(名词做状语,“按一定的时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安乐”)句:可以为师矣。
[省略句,省略宾语,可以(之)为师矣] 是知也。
[判断句]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倒装句,宾语前置]不舍昼夜。
[倒装句,状语后置]何有于我哉?[倒装句,宾语前置]常考名句: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二、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韩非(?~前223),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其代表作有《说难》《孤偾》《五蠹》《显学》等篇。
《扁鹊见蔡桓公》选自《韩非子》中的《喻老》篇。
通假字: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读xuán,回转、掉转)汤熨之所及也(“汤”通“烫”,读tàng,用热水焐)火齐之所及也(“齐”通“剂”,读jì,药剂)词类活用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形容词作名词,没病的人)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省略句,省略宾语,即“以(之)为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判断句]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省略句,省略主语,即(疾或病)在肠胃]臣是以无请也[倒装句,“是以”应是“以是”]常考名句: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19篇文言文复习资料(一)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课文下面注释: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3、时习:经常地复习。
4、说():“悦”的古字,愉快。
5、愠():生气、发怒。
6、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吾:人称代词,我。
8、日:每天。
9、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10、信:真诚,诚实。
11、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12、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3、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4、殆:有害。
15、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16、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是,此、这。
知,通“智”。
17、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18、弘毅:刚强,勇毅。
19、凋:凋谢。
20、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2011中考总复习---全册文言文主旨归纳
2011中考总复习---全册文言文中心归纳七年级《郑人买履》: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文章通过人物对话,更深刻地提示出郑人固执、迂腐的心理,增强了寓言的讽刺的意味。
《刻舟求剑》: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幼时记趣》:本文生动地描述了儿童时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文章采用先总后分、点面结合的结构形式,紧扣“明察秋毫”这一线索,用三个典型事例分述了“物外之趣”)《三峡》∶通过三峡山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之情,同时抒发了对渔民艰险、痛苦生活的悲悯之情。
《梦溪笔谈》二则:主要表现农业生产中生物防治和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梦溪笔谈》是一部古代的科学巨著,作者是北宋的沈括)《狼》:狼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本文按照屠户、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等行为和“”的神情可以看出狼的狡猾,这个故事更表理了屠户的。
《赵普》:本文主要写了赵普刻苦读书和奏荐人才两件事,表现了了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细节描写:勤奋刻苦---“阖户启箧”;沉着镇定---“跪而拾之”;不顾灰国推荐人才,有超人的毅力和的意志---“补缀旧纸”。
)《两小儿辩日》:故事告诉我们,片面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
//孔子是个智慧极高的人,但也有回答不了的难题,从这一点的启发:即使再有学问的人也有未知的,人应该学无止境;对于学问应该宇,不能不懂装懂。
《黄鹤楼》:介绍了黄鹤楼雄伟扉的外观和结构特点,突出其地位和价值,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于园》:按空间顺序介绍了于园磊石之厅及其建筑的幽远意境,赞颂了建造者艺术造诣。
《爱莲说》∶课文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2011年北京市中考16篇文言文复习汇总
2、
《曹刿论战》
左丘明
《左传》
春
秋
曹刿论述战前准备;
指挥长勺之战;
论述获胜原因。
取信于民
把握战机
观察敌情
曹刿:
远谋爱国热情
政治远见
军事才能
鲁庄公:
鄙恩惠近臣
取信神佛
急躁冒进
不知胜因
知人善用
虚心纳谏
对话
3、《陈涉世家》
司马迁
《史记》
西
汉
陈涉审时度势谋划起义,正确领导,发动起义。
陈涉:
少有鸿鹄之志
敏锐的洞察时局能力
人生感慨。
叙事写景
议论相结合
(三)阐明事理
篇目
作者
编者
朝代
论据
论证方法及作用
论点(中心)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战国
六个人事例
国家的例子
举例论证:
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治国重任,必须经受磨练。
说明国家没有内忧外患,就要灭亡的道理。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战国
乞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例子;
(实写)(衔远山---气象万千)
风雨天气中洞庭湖上凄凉悲苦的秋景;
(虚写)(淫雨霏霏---虎啸猿啼)
晴朗天气中洞庭湖上风和日丽的春景:
(虚写)(春和景明---此乐何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忧国忧民
写景色引出“迁客骚人”不同的览物之情,与“古仁人”作对比
5、《陋室铭》
刘禹锡
唐
交友高雅,
不辨礼义而受万钟之禄的例子。
正反对比论证:
分析舍生取义的原因义重于生。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1(含5篇)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1(含5篇)第一篇: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1中考语文文段阅读复习:文言文翻译篇【知识导学】古文和诗歌一样,是高度浓缩了的文字,要把其意思用现代汉语通俗地翻译出来,就要采用一些适当的方法。
根据长期实践积累的经验,笔者认为以下六种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最为有效和易于操作。
一、对译法所谓对译法,就是用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例如:“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欧阳修《卖油翁》)此句就可词对词地翻译:“有”译为“有个”,“卖油翁”译为“卖油的老者”,“释”译为“放下”,“担”译为“担子”,“睨之”译为“斜眼看他”,“发矢”译为“发箭”,“十中八九”译为“十次中了八九次”,“但”译为“只”,“微颔之”译为“稍稍地对此点点头”,然后把上面所有的对换词连接起来就是准确译文:“有个卖油的老者放下担子站着斜眼看他,很久不离去。
看他发箭十次中了八九次,只稍稍地对此点点头。
”由此可见,对译法能帮我们轻松地翻译文言文。
这种对译的方法,应该说是翻译文言文的一种主要方法,使用频率非常高,必须掌握。
二、增删法增,就是增加;删,就是删除。
由于文言词汇大多是单音节词,而它们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成为双音节词了,所以翻译时,就要把单音节词增扩为双音节词。
例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我所欲也》)这句就可以这样翻译:鱼,是我喜欢的;熊掌,也是我喜欢的。
两种东西(如果)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很明显,括号里的字是我们为了通顺而添加上的,“也”字删掉了,再加上了“是”字,句子就非常通顺了。
又由于有的文言虚词的意义非常虚,以至于虚得无一点实在意思,这时就可不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翻译出来,反而会使句子累赘。
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都应该删去。
例如:“夫战,勇气也。
2011中考文言文复习要点大盘点
2011中考文言文复习要点大盘点2011中考文言文复习要点大盘点
2011中考文言文《论语十则》复习要点
2011中考文言文《口技》复习要点
2011中考文言文《桃花源记》复习要点
2011中考文言文《陋室铭》复习要点
2011中考文言文《爱莲说》复习要点
2011中考文言文《三峡》复习要点
2011中考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要点2011中考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复习要点
2011中考文言文《马说》复习要点
2011中考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复习要点2011中考文言文《小石潭记》复习要点
2011中考文言文《岳阳楼记》复习要点
2011中考文言文《出师表》复习要点
2011中考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要点2011中考文言文《鱼我所欲也》复习要点
2011中考文言文《曹刿论战》《左传》复习要点2011中考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要点2011中考文言文《愚公移山》复习要点。
2011九年级文言文专题复习资料
2011九年级文言文专题复习资料2011九年级言专题复习资料九年级言总汇孟庆玲《陈涉世家》一、〖知人论世〗1、司马迁(约前14—前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学家。
字子长,夏阳人。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10篇,书(记经济、天、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
二、词语积累〖通假字〗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通”谪”,发配去守边。
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
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意图。
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
〖重点词句〗1、辍耕之垄上:停止2、怅恨久之:失望叹恨3、苟富贵:倘使(如果)4、若为佣耕:你;是、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征发,驻守6、屯(于)大泽乡:停驻7、皆次当行: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8、会天大雨:恰巧(适逢)9、举大计亦死:发动10、等死:同样11、死国可乎:为国事而死;死,为…而死12、天下苦秦久矣:苦于秦(的统治)13、今或闻无罪:有人1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1、吴广以为然:认为16、固以怪之矣:原,本1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中命令18、吴广素爱人:平常19、令辱之:让20、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21、藉第令毋斩:即使22、死即举大名耳:干出大名声2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有生的贵种吗24、袒右:露出右臂(做为起义的标志)2、收而攻蕲:收集义军26、行收兵:行军中27、比至陈:等到28、守丞死:郡守的副职29、号令召三老:封建社会里长官教化的乡官30、将军身被坚执锐:指亲自作战31、复立楚国之社稷:国家〖词类活用〗1、大楚兴,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为王2、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3、尉果笞广笞:用鞭、杖打。
4、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看、夜篝火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篝火:名词用作动词,燃起篝火6、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本义为捕鱼用的网,这里是“捕捞”的意思,与“所”一起作“鱼”的定语7、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8、忿恚尉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三、〖重点语句翻译〗1、陈胜佐之,并杀两尉答:陈胜协助(帮助)吴广.一同(一共)杀了两个军官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2011届中考语文 初中毕业班文言文复习材料 人教版
2010届初中毕业班文言文复习材料(人教版)七上童趣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鹤唳.()怡.然()土砾.()癞虾.蟆()二、通假字。
项为之强“________”通“________”,音:________,义:______________三、多义词。
观:作青云白鹤观.( ) 观.之,兴正浓( )定:神定.( ) 定.神细视( )之:故时有物外之.趣( ) 心之.所向( )昂首观之.( )以:徐喷以.烟( ) 以.丛草为林( )然:怡然.自得( ) 庞然.大物( )四、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
藐小..( ) 使之冲.烟而飞鸣( )..之物( ) 细察其纹理蹲其.身( ) 盖.一癞虾蟆( ) 鞭.数十(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名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___③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同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⑤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六、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5 2011 年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六^一、(盐城)阅读下文,完成15 —17题(8分)处之不易①殷仲堪②既为荆州,值水俭③。
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
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
虽欲率物④,亦缘其性真素⑤。
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⑥,云我豁⑦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
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⑧其存⑨之!”(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解:①处:居于高位;易:改变。
②殷仲堪:人名。
③俭:荒年。
④率物:为人表率。
⑤素:朴素。
⑥受任方州:受命担任大州刺史。
⑦豁:抛弃。
⑧尔曹:你们。
⑨存:谨记。
1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辄拾以啖之:盘外无余肴:亦缘其性真素:勿以我受任方州16.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2分)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
17.文中“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可解释为: 安于清贫是读书人的本份,哪能攀上高枝,就把树干抛弃了呢?这句话给答案:15. (4分)啖:吃。
肴:莱。
其:他。
以:因为。
16. (2分)翻译:殷仲堪刚任(做)荆州刺史,正赶(遇或碰)上水灾荒年(如错、漏译“为” “值”各扣1分)。
17. (2分)人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的变化而改变原来的品行、志向(如只答安于清贫给1分)(意思对即可)。
六十二、(扬州)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13- 16题。
(14分)【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精品文档★曰:“技止此耳!”因跳跟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生而眇(i a o,瞎)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摸)籥(yu 0,像笛子的管乐器),以为日也。
(节选自苏轼《日喻说》)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4分)(1)蔽林间窥之()(2)稍近益狎()(3)驴不胜怒,蹄之()(4)扪烛而得其形()14.甲乙两文中共有四个句子含“者”字,其中一个“者”的意思和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
这个句子是(2分)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分)(1)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2)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16.老虎和眇者对陌生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过程和结果。
请加以探究,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4分)答案:13. (1)偷看(2)更加(3)用蹄子踢(或“踢”)(4)摸(每题1分,计4分)14.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答后半句亦可,其它的“者”都理解为“……的人”)15.(1)老虎(听了)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十分恐惧。
(2分,主要以“骇”、“遁”、a且”、“噬”为采分点。
)(2)有人告诉瞎子说:“太阳的光亮像蜡烛。
”(2分,以“或”、两个“之”为采分点。
)16.参考答案:①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②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③认识事物要亲身实践,不能主观臆断;④要讲究科学的思维方法,不能盲目推断。
评分标准:4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
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六十三、(宜昌非课改)一、宜昌(古称夷陵)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阅读下边两组古诗文,然后答题。
(本题共9小题,计16分)(一)独游玉泉寺(唐)白居易云树玉泉寺,肩舁①半日程。
更无人作伴,只共酒同行。
新叶千万影,残莺三两声。
闲游竟未足,春尽有余情。
①肩舁(y u):即滑竿。
山水记(节选)(清)王之栋去城十五里为白洋,面俯江流,峰峦四列,有商英墓、传磬寺。
掩映村落,可供吟赏。
四十里,入沧茫溪,一带澄然如秋水。
……从沧茫溪而进,别是一洞天。
仲春时,桃花盛开春暮,落花片片,点衣沾履。
高岩远壑,苍松郁然;平畴广野,飞楼跨之。
而尖山飘遥在望。
折之而西虎牙荆门两峰相对何其雄也。
……1.阅读《独游玉泉寺》,写出与诗题中的“独游”相照应的诗句。
(2分)2.《戏赠丁判官》中“争劝行人把一杯”和一句脍炙人口的唐诗意思相近。
写出这句唐诗。
(2分)3.解释《戏赠丁判官》中加点的“维”的意思。
(1 分)4.请给《山水记》中划横线的句子加上3个标点,使句子读起来通顺。
(2分)5.用自己的话写出《山水记》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的大意。
(2分)(二)诗二首莫愁工人丑画身,莫嫌明主遣和亲。
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
(唐?王睿)宁赴常流终不悔,做成雄鬼亦堪奇。
亡秦三户因何故,日月江河一卷诗。
(郭沫若)刘一儒传时有夷陵刘一儒者,字孟真,亦居正姻亲①也。
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屡官刑部侍郎。
居正当国②,尝贻书规之。
居正殁,亲党皆坐斥③,一儒独以高洁名。
寻拜南京工部尚书。
甫半岁,移疾④归(a)。
初,居正女归(b)—儒子,珠翡纨绮盈箱箧(qi e),一儒悉扃⑤之别室。
居正死,资产尽入官,一儒乃发向所缄物还之。
南京御史李一阳请还一儒于朝,以厉恬让⑥。
帝可其奏。
一儒竟不赴召,卒于家。
天启中,追谥庄介。
(《明史?列传第一百0八》)①姻亲:因婚姻而构成的亲戚。
②居正当国:张居正(明代宰相)主持国政。
③坐斥:获罪遭贬斥。
④移疾:上书称病辞官。
⑤扃(ji o ng):关闭。
⑥恬让:淡泊谦让。
1.“工人”现在多指工业劳动者。
请结合诗的内容,解释“莫愁工人丑画身”中“工人”的意思。
(1分)2.在“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这句诗中,作者对王昭君的命运大胆假想,弓|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
同样,唐代诗人杜牧也用一句诗对三国人物的命运大胆假想,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
请写出这句诗。
(2分)3.借助工具书或根据上下文,分别写出《刘一儒传》中加点的2个“归”字的意思。
(2分)4.《诗二首》中划横线的诗句分别对王昭君、屈原作出了评价。
阅读《刘一儒传》,请你试写一两句诗,对刘一儒的品格作出评价。
(2分)答案:(一)1. (2分)更无人作伴,只共酒同行。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能力。
2.(2分)劝君更尽一杯酒。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语言环境调动记诵积累”的能力。
3.(1分)拴、系。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能力。
4.(2分)折之而西,虎牙、荆门两峰相对,何其雄也。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准确的停顿、重音、语调朗读”的能力。
5.(2分)暮春时节,一片片飘落的桃花,沾满了行人的全身(衣鞋)。
可意译,可直译,意近即可。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能力。
这里具体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能力。
(二)1.(1分)“画师”、“画工”、“工匠”、“匠人”、“画匠”等。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能力。
这里具体考查学生辨析古今词义差异的能力。
2. (2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句” 、“根据语言环境调动记诵积累”的能力。
3. (2分)(a)回家(b)嫁。
意近即可。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工具书掌握关键字词音形义”、“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能力。
这里具体考查学生辨析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4. (2分)示例1:为官一身清,赢得高洁名。
示例2: 不求名利守高洁,一生恬让留清名。
示例3 :清廉正直垂青史。
点明刘一儒品格,且诗句特征明显,得2分;品格评价不准确,或诗的特征不明显,得1分。
此题旨在综合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的大意和主旨”、“了解基本文学样式”、“对文章内容有个性化的情感体验”的能力。
六十四、(宜昌课改)一、宜昌(古称夷陵)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阅读下边两组古诗文,然后答题。
(本题共9小题,计16分)(一)独游玉泉寺(唐)白居易云树玉泉寺,肩舁①半日程。
更无人作伴,只共酒同行新叶千万影,残莺三两声。
闲游竟未足,春尽有余情。
①肩舁(yd ):即滑竿。
戏赠丁判官(宋)欧阳修西陵江口折寒梅,争劝行人把一杯。
须信春风无远近,维舟处处有花开。
山水记(节选)(清)王之栋去城十五里为白洋,面俯江流,峰峦四列,有商英墓、传磬寺。
掩映村落,可供吟赏。
四十里,入沧茫溪,一带澄然如秋水。
……从沧茫溪而进,别是一洞天。
仲春时,桃花盛开。
春暮,落花片片,点衣沾履。
高岩远壑,苍松郁然;平畴广野,飞楼跨之。
而尖山飘遥在望。
折之而西虎牙荆门两峰相对何其雄也。
……1.阅读《独游玉泉寺》,写出与诗题中的“独游”相照应的诗句。
(2分)2.《戏赠丁判官》中“争劝行人把一杯”和一句脍炙人口的唐诗意思相近。
写出这句唐诗。
(2分)3.解释《戏赠丁判官》中加点的“维”的意思。
(1分)4.请给《山水记》中划横线的句子加上3个标点,使句子读起来通顺。
(2分)5.把《山水记》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二)诗二首莫愁工人丑画身,莫嫌明主遣和亲。
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
(唐?王睿)宁赴常流终不悔,做成雄鬼亦堪奇。
亡秦三户因何故,日月江河一卷诗。
(郭沫若)刘一儒传时有夷陵刘一儒者,字孟真,亦居正姻亲①也。
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屡官刑部侍郎。
居正当国②,尝贻书规之。
居正殁,亲党皆坐斥③,一儒独以高洁名。
寻拜南京工部尚书。
甫半岁,移疾④归。
初,居正女归一儒子,珠翡纨绮盈箱箧(qie ),一儒悉扃⑤之别室。
居正死,资产尽入官,一儒乃发向所缄物还之。
南京御史李一阳请还一儒于朝,以厉恬让⑥。
帝可其奏。
一儒竟不赴召,卒于家。
天启中,追谥庄介。
(《明史?列传第一百O八》)①姻亲:因婚姻关系而构成的亲戚。
②居正当国:张居正(明代宰相)主持国政。
③坐斥:获罪遭贬斥。
④移疾:上书称病辞官。
⑤扃(jiong ):关闭。
⑥恬让:淡泊谦让。
1.“工人”现在多指工业劳动者。
请结合诗的内容,解释“莫愁工人丑画身”中“工人”的意思。
(1分)2.在“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这句诗中,作者对王昭君的命运大胆假想,弓|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
与此类似,唐代诗人杜牧也曾用一句诗对三国人物的命运大胆假想,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
请写出这句诗。
(2分)3.阅读《刘一儒传》,写出文中与加点的“皆”意思相近的一个词。
(2分)4.《诗二首》中划横线的诗句分别对王昭君、屈原作出了评价。
阅读《刘一儒传》,请你也试写一两句诗,对刘一儒作出评价。
(2分)答案:(一) 1. (2分)更无人作伴,只共酒同行。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能力。
2.(2分)劝君更尽一杯酒。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语言环境调动记诵积累”的能力。
3.(1分)拴、系。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能力。
4.(2分)折之而西,虎牙、荆门两峰相对,何其雄也。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准确的停顿、重音、语调朗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