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筹城乡典型模式的案例分析
城乡融合下的乡村发展的主要问题与成因具体案例
城乡融合下的乡村发展的主要问题与成因具体案例
城乡融合下的乡村发展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 经济发展落后: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缺乏产业支撑,农民增收困难。
2.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如交通、通讯、水利等方面存在较大短板。
3. 公共服务不完善:乡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服务水平较低。
4. 人口外流严重: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和公共服务不完善,许多农民选择到城市务工或居住,导致乡村地区人口外流严重。
5. 生态环境恶化:一些乡村地区存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如水污染、土地退化等。
这些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包括:
1. 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导致乡村发展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
在城市优先的发展战略下,乡村地区的发展被忽视,导致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2. 政策支持不足:政府对乡村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3. 人才流失严重: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和公共服务不完善,乡村地区的人才流失严重,许多优秀的人才都流向了城市或其他地区。
4. 土地制度不完善:土地制度的不完善也是导致乡村发展问题的原因之一。
农村土地权利关系不明确,土地流转困难,制约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具体案例分析可以参考相关资料。
城乡一体化案例分析
单体建筑改造
生态村
广场景观改造
村庄环境改造
农业综合体
改造前 改造后
沿街立面改造
滨海县八滩镇、东罾村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东罾村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五、经验总结
• 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均等化(户户通宽带等扩宽农民知识渠道、产品销路) • 集约型用地促进乡村农业、产业规模化
案例解读
• 重点利用紧邻沿海化工区优势,重点发展相关配套机械、包装等产业
苏州市城乡一体化改革研究
七、工作成效
• 集约用地有增量 • 安居乐业有保障 • 富民强村有空间 • 现代农业有发展
案例解读
八、经验总结
• 关注民生、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加强小城镇建设 • 破解就业难题 • 吸引人才下乡
滨海县八滩镇、东罾村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八滩镇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 城镇布局功能完备 • 产业布局特色鲜明
滨海县八滩镇、东罾村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八滩镇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三、总体定位
• 县城与港城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 • 港口、化工园协作配套基地 • 以商贸物流、机械加工、高新技术、纺织酿酒为主导的现代生态型综合产业生活园
一心
以公共服务中心、孵化平台 为主的产业园为核心部分 ………………………………
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工作典章解读
一、工作背景
1. 综合竞争力亟待提高
在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上,不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无支撑性产业,丏产业关联度 丌强,产业链条丌长,产业集中度丌高。
案例解读
2. 空间资源和环境容量约束加剧
成都经济癿快速发展及城乡居民生活需求癿日益提高,对土地等空间资源、环境容量及环境质 量提出更高要求,环境准入政策更加严格,资源环境约束将日益突出。
统筹城乡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调查——基于重庆市的案例
盖全 市 的人力 资源公 共 服务 组织 体
2 2 人才资源开发 2 0I 3 2
O l A O C H A S I K A O 1 人 力资源 . 调 查思 考
服 务体 系的有益 做 法
1 . 组 织体 系 已逐 步覆 盖到 城 乡 基层。 目前 , 重 庆市 基本 上建 立 了覆
政、 人 力 资 源 和社 会 保 障 、 建设 、 农 业、 科技 、 卫生 、 共 青 团等 多个 部 门 的协 调配 合 :还 统筹 了原有 各个 部
源统 筹 战略 与人 力资 源公 共服 务 的
作 用 由于原 人 事系 统 的财政 经 费 保 障有 限 .促 使 了重 庆市 人 才资 源 各 项服 务更 多地 由民营 人才 中介 组 织 承 担 以 人 才 招 聘 会 为 例 . 2 0 0 8 年 重庆 市 人才服 务机 构 累计举 办 现 场 招聘 会 1 6 0 0场 次 , 其中, 华威 、 联 英 、智 通 三 家 民营 机 构 举 办 了 约 9 0 0场 . 占5 6 %. 所 有 民营 人 才服 务 机构举 办 的招 聘会 占 8 0 %以上 民 营人 才 中介机 构在 提供 市场 服务 的 同时 .也在 政府 的倡 导 下积 极参 与 提供公 共 服务 .这些 机 构举 办 的招 聘会 .涉 及就业 困难群 体 的绝 大 多
家 街 道 社 区 服 务 中 心
一
会保 险 、城 市低 保 、优抚 救 济等 服
务。
2 . 农村 人 才 资 源政 策 逐 步 实现 统筹 . 并探 索长 效机 制建设 。 重庆 市
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于 2 0 0 8年 6月
统筹城乡发展发展策略及典型案例
基本脉络
背景及 客观现实 实现方式与 思路
基本定义
案例 分析
统筹城乡发展
定义: 定义 充分发挥工业对农
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 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 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 展
背景
1.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近几十年正飞速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 发展实现工业化; 发展实现工业化; ® 2.我国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2.我国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我国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 3. 工业化初期,农业、农村为城市和工业的 工业化初期,农业、 发展做出来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发展做出来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 4.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4.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条件已经成熟。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条件已经成熟。
农民工在城市受到不平等待遇农民工在城市受到不平等待遇生存状况讨薪被打2010年10月11日30多名农民工聚集在郑州北郊花园口景区门口河神将军塑像前他们杀鸡祭拜河神希望借此让河神显灵帮他们讨薪成功回家种秋
统筹城乡发展发展策略 及典型案例
本小组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观点: 1.驱动方式: 价值驱动和利益驱动 ® 2.鉴于资本的逐利性和人才的从低向高流动规 律,乡村应形成核心竞争力和优势以吸引资本 和人才。 ® 3.借鉴中国革命的经验,统筹城乡发展同样可 以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
®
3. 推进农民的市民化。一方面打破各种束缚 和限制,鼓励劳动力资源的自由流动; 另一方 面推进农村城镇化,实现充分就业和收入提高。 像华西村那样,通过自身发展和收入提高来创 造就业实现城市化。
典型案例
吴仁宝
关于统筹城乡一体化几种典型模式的比较分析与思考
关于统筹城乡一体化几种典型模式的比较分析与思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凸显。
为缩小城乡差距,中央、省委多次提出以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来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并且遵义市委三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提出,要在全市开展统筹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不同地区实施城乡一体化实践模式的比较分析,来探索其内在规律,并结合遵义实际,浅述一些思考和想法,希望能为更好地开展城乡一体化实践,创新更多、更有效的城乡一体化模式提供有用参考。
一、什么是城乡一体化有人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城乡一样化,就是建设新农村,就是取消农村和农民。
显然,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
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谋划、统筹安排,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消除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使农村与城市共享现代文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为什么进行城乡一体化探索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城乡之间相对封闭的管理体制并没有根本改变。
在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中,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余下“三八、六一、九九部队”留守农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
虽然工业化、城市化持续快速增长,国民财富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是为农村提供的政策扶持和公共服务却严重不足,导致广大乡村普遍缺乏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条件,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城乡矛盾不断积累,这些构成了新时期科学发展的重大障碍。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局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
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城乡结合部与就地城镇化推进模式和治理机制 基于北京高碑店村的分析
主体部分
1、城乡结合部与就地城镇化的 推进模式
1、城乡结合部与就地城镇化的推进模式
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一种过渡区域,具有独特的地理、经济和 社会特征。就地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在本地实现城镇化,包括生活方式、生产方 式、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城市化。推进模式方面,城乡结合部主要采取以土地为核 心的资源开发模
内容摘要
在实际操作中,就近城镇化和就地城镇化具有不同的实践意义。对于人口密 集、资源紧张的大城市,应注重就近城镇化的推进,以减轻城市压力,提高城市 品质。而对于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落后的地区,应注重就地城镇化的推进, 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
内容摘要
融合发展是未来城镇化的必然趋势。在融合过程中,应注重发挥两种城镇化 方式的优点,避免单一追求增长速度。要充分考虑农村地区的实际状况和需求, 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保障各方权益,实现共同富裕。此外,还要注重推动 农业现代化、加
内容摘要
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产业升级等措施的实施,为实现融合发展提 供有力支撑。
内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要
总之,就近城镇化和就地城镇化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它们的融合对于提 高整体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两种城镇化方式的优缺点,制 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以推动中国城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在融合发展的过程 中,
农村就地城镇化是指将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向城镇地区转移,实现农村 地区的城镇化。小城镇发展则是指通过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推动农村地区的人口、 产业、文化等要素向小城镇集聚,实现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和城镇化。目前,国内 外学者对于农村就地城镇化和小城镇发展进行了大量研究。
二、文献综述
首先,国内学者对于农村就地城镇化和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深入 探讨。例如,李明等人(2021)指出,当前我国农村就地城镇化存在人口流动不 充分、公共服务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赵丽等人(2022)
列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案例协调发展所体现的制度优势
列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案例协调发展所体现的制度优势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指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通过合理调整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差异,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协调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
下面将列举几个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案例,并探讨协调发展所体现的制度优势。
一、深圳市深圳市是中国开放的窗口城市,也是中国最早进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地区之一、深圳市在开放初期,通过积极引进外资、发展出口加工贸易等方式,迅速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贫力度,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深圳市还大力推行城乡土地一体化,将城市土地和农村土地进行整合,进一步促进了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
深圳市的成功经验表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需要政府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通过扶贫政策、城乡土地一体化等制度安排,促进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浙江省平阳县平阳县是中国农村的试点地区之一,通过创新、产业提升、农村土地流转等方式,实现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平阳县通过发展“Leifeng花布”等农村特色产业,吸引了外来就业人口,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推动了城乡产业的协调发展。
平阳县的经验表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在农村产业和城市产业之间进行有效的衔接,通过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支持农业现代化等方式,使农民能够从中受益并参与到城市化进程中来,实现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
三、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湘西自治州是中国贫困地区之一,通过实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实现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湘西自治州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发展乡村旅游,使农村具有了吸引力,吸引了大量的城市人口前往湘西自治州旅游和投资。
湘西自治州的经验表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需要注重发展农村旅游等乡村产业,通过农村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
以上案例展示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模式和效果1.政策引导作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通过政策引导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与规划-案例介绍
5 of
2 案例 分析
2.1 武威市城乡统筹规划
2.1.3 武威市城乡融合核心区空间布局
构建“一轴双城三组团”空间开发格局 推进形成三级空间组织框架 建立和完善特色城镇体系
按照空间开发格局和组团功能定位,以金大快速通道为骨 架,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增强凉州城中心带动作用,提升 大靖副中心城镇功能;依托金大快速通道建设小城镇集群, 推进形成“发展核—基本单元”和组团式集群化特色城镇 化发展模式;优化调整村镇建设。
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壮大优势产业,重点发展化工、建材、能源、酿造产业。依托现有煤炭、玉米资源深加工等基础化工产 业,向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等产业类型拓展;依托传统建材工业向特种合金、碳基材料精深加工和新材 料工业扩展;依托食品初级加工产业向酿造、包装、休闲食品等深加工产业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形成 区域产业集群。 依托风、光资源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提高土地利用率、资金密集率、项目开工率、土地产出率。 突出特色产业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商贸物流业发展 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业
| 城乡融合、共同繁荣
3 of 9
2 案例 分析
2.1 武威市城乡统筹规划
2.1.2 武威市SWOT分析
产业聚集度高,发展潜力巨大
S 传统农业市,全国重要的商品 粮基地
西部大开发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O 国家支持甘肃加快发展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要求武 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为武威实 现跨越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1 武威市城乡统筹规划
2.1.3 武威市城乡融合发展思路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科学合理 规划,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统筹城乡人口布局、产业布局、 空间布局;
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为了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农村产业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城乡一体化发展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 要趋势: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将成为未来发 展的重要趋势。未来,城市和农村将 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相互依 存、相互促进的局面。
从国内外的成功案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是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环境条件制定适 合的发展战略;二是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社 会资本和资源向农村流动;三是要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 为农村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四是要注重城乡 交流和融合,促进城市和农村的相互学习和合作。
要点二
启示意义
这些成功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首先,我们 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 相应的发展策略;其次,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激 发社会各方面的活力和创造力;再次,政府应加强对农村 发展的引导和支持,为农村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最后, 要加强城乡交流和融合,促进城市和农村的共同繁荣和发 展。
政策支持与引导
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01
明确城乡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确保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
发展。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02
制定和完善涉及城乡发展的土地、户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
策法规,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03
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
平,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结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全国基层治理案例
全国基层治理案例基层治理是指在社区、村庄、街道等基层单位中,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对社会生活进行管理和服务的过程。
在中国,基层治理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下面列举了一些全国基层治理案例,以供参考。
1.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三治融合”模式中原区通过“三治融合”模式,即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和法治治理相互融合,实现了基层治理的全面升级。
政府部门、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形成了一种多元化的治理模式,有效地解决了社会矛盾和问题。
2. 广东省深圳市“社区警务室”模式深圳市在社区设立了警务室,由警察和社区居民共同管理,实现了基层治理的协同作用。
警务室不仅可以及时处理社会问题,还可以提供安全教育和预防犯罪的宣传,有效地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3. 江苏省南京市“社区志愿者”模式南京市通过招募志愿者,建立了一支庞大的社区志愿者队伍,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
志愿者们可以帮助老人购物、照顾孩子、清理环境等,有效地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4. 北京市“网格化管理”模式北京市通过建立网格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基层治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每个网格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管理,可以及时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和问题,提供相应的服务和帮助。
5. 浙江省杭州市“社区服务中心”模式杭州市在社区设立了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
服务中心不仅可以提供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服务,还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和培训,有效地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6. 山东省青岛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模式青岛市在社区设立了卫生服务站,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医疗服务和健康咨询。
服务站不仅可以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还可以开展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有效地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7. 湖南省长沙市“社区文化中心”模式长沙市在社区设立了文化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文化活动和服务。
文化中心不仅可以开展文艺演出和展览,还可以提供文化咨询和培训,有效地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
城乡融合发展成效案例
城乡融合发展成效案例城乡融合发展是指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互动和融合,旨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
1.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三变”改革。
淅川县通过“三变”改革,即将农村土地流转、农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有机结合,实现了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三产”融合。
平江县通过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有机融合,实现了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3.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城中村”改造。
番禺区通过对“城中村”的改造,实现了城市和农村的融合,提高了城市的品质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4.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三农”服务中心。
江宁区通过建设“三农”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
5.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三产”融合。
城阳区通过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有机融合,实现了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6. 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三变”改革。
涞水县通过“三变”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7.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三产”融合。
江夏区通过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有机融合,实现了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8.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三变”改革。
都江堰市通过“三变”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9.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三产”融合。
南昌县通过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有机融合,实现了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10.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城中村”改造。
余杭区通过对“城中村”的改造,实现了城市和农村的融合,提高了城市的品质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城乡融合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各地区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
城乡协调发展的案例
城乡协调发展的案例1. 浙江省丽水市:以“四化同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丽水市是浙江省的一个地级市,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文化资源而闻名。
然而,由于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缓慢,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这导致了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协调。
为此,丽水市采取了“四化同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措施,即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同步推进。
丽水市通过大力推进城市化发展,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公共设施,增加市政基础设施投资,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功能和吸引力,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资金进入城市,并促进了城市和农村的贸易和服务活动。
同时,丽水市也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注重环保、节水、节能,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此外,丽水市还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强信息技术在城乡社区基层治理中的应用,提高城乡治理效率,推动城乡社区的互动和交流。
通过“四化同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措施,丽水市成功实现了城乡互动、产业融合、社会和谐的目标,使城乡协调发展成为丽水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路径。
2. 安徽省马鞍山市: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实践马鞍山市是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经济发展逐步壮大,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城镇人口过多,农村人口基数大且社会福利差距大的问题亟待解决。
为此,马鞍山市提出了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发展战略。
马鞍山市通过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建设城乡互通、优质公共服务的社会体系。
首先,针对城区和乡村的发展特点,在发展规划中重视差别化和协调性,强调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经济协同发展。
其次,通过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如交通、水利、能源等,构建与现代化相符的城乡生态环境。
马鞍山市还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建立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机制,给予民生优惠、教育、医疗等政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促进城乡居民共享现代化公共服务和城市文化,实现城乡居民的平等。
同时还加强了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并提出“集体经济联合体”制度,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与城市经济的互补与融合。
统筹城乡发展措施研究——以重庆库区移民搬迁为案例
2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 — 2 0 1 3 年 季 度库 区G D P 累计 增 速
可支配收入只达到重庆市平均 的5 2 %, 低于西部 、 全 国平 近 年来 , 库 区移民投资年均仍不断增长 , 相继建立起一座 均水平 。 由此可见 , 库 区城乡 、 地区存在较大的收入差距 , 座移 民新县城 、 新集镇 , 农村移民进入城镇转为城镇市 民, 对开展统筹城乡发展阻碍很大 。 促使新的县城在区面积以及常住人 口上都有很大的提升 , 2 . 2 部分移民安置差 , 导致统筹城 乡发展水平低 城镇化率 由搬迁前不 到1 0 %, 提高到2 0 0 9 年 的2 7 %。 2 0 1 2 年 重庆库区存在大量以种地为生计 的居民,种地作为居 重庆库区l 5 区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 5 6 4 . 2 7 亿元 ,同比增 民移民前的主要收入来源 , 然 而, 搬迁后 由于各种限制( 耕 长1 4 . 0 %, 高于全 市水平0 . 4 个百分点 。 从全 年经济运行轨 地离居住区偏远等) , 导致移 民居 民的不能较好 的综合利用 迹来看 , 在全国经济增速持续下行 的宏观环境下 , 库区经 耕地。 因此 , 人均 占有耕种面积大为降低 , 其收入骤减使得 济也呈现 出逐季放缓 的走势 , 但全年经济依然处在快速增 他们生活变得极其艰苦 ,这些对库区统筹城乡发展带来很 长 区间 。 8 4 " 重 点 移 民 区县 快 速发 展 ,实现 地 区 生产 总值2 大阻碍。 表1 是运用抽样调查法对移民和原居民的种植业纯 1 8 3 . 9 1 亿元 , 同 比增 长1 4 . 9 %, 增速 高于全市 1 I 3 个百分点 , 收入 比较 , 分析得出 : 移民人均种植业纯收入较搬迁前下降 8 4 . 1 4 %, 原居民人均种植业纯收入较搬迁前下降8 7 . 1 9 %。
城乡统筹规划及案例研究
城乡统筹规划及案例研究摘要:城乡统筹规划主要是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对城市与农村进行整体统一规划,统筹考虑,从而实现城乡经济的协同发展,缩短城乡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本文主要对城乡统筹规划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旨在进一步提升城乡统筹规划水平,提高乡镇建设发展能力,实现城乡互动发展,共同繁荣,实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乡统筹规划案例研究现代化社会发展背景下,虽然我国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推动乡村建设发展,如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建设发展策略等,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城乡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城乡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失衡问题仍没有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虽然农民收入缓慢增长,但是与城市居民的收入之间差距依然较大。
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城乡统筹规划工作,助力城乡区域的统筹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稳步实现。
一、城乡统筹规划概述(一)必要性成像统筹规划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需求。
工业化发展背景下,城乡差距逐渐拉大,导致城乡矛盾突出,非常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实现城乡统筹规划,可以为城乡统筹发展奠定基础,综合考量,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
[1](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差距日益加大,因此,需要加大城乡统筹规划,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实现城乡生产要素的流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确保城乡精神文化层面的均衡发展。
(2)城乡结合部的矛盾加剧。
城乡结合部是乡镇企业迅速兴起的常务,同时也是城市与乡村空间之间的模糊界限,而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乡结合部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但是在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难以对这些区域进行有序土地利用规划,容易出现规划管理的真空带,不利于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3)城乡建设的无序化,乡镇企业高速发展情况,乡村土地开发力度加大,城乡建设用地空间不断拓展,但是缺乏科学的引导和严格的监控,导致不同乡镇之间缺乏协同,在建设用地、空间布局方面存在无序化现象,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甚至对乡村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全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典型案例
全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典型案例一、背景介绍全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在国家全域范围内,为所有公民提供基本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保、文化、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保障所有居民享有基本的公共服务权利,实现公民的平等参与和公平获得。
在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国家战略,各地区和各部门也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一些典型案例。
二、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全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典型案例之一是北京市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北京市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实行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学区划分、统一招生、师资均衡等措施,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实现了城乡间、区域间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了教育公平性。
三、医疗领域在医疗领域,全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典型案例之一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推进健康扶贫工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健康扶贫工作中,建立了县级医共体、乡村医生团队、远程医疗等一系列健康服务体系,通过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和健康扶贫政策,解决了部分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让贫困地区居民享受到了更加均等的健康服务。
四、就业领域在就业领域,全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典型案例之一是上海市的职业培训工作。
上海市通过建立和完善了职业培训体系,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服务、创业帮扶等措施,促进了全市就业资源的均等分配,提高了各类群体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实现了更加公平的就业机会。
五、总结和回顾全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政策目标,各地区和各部门也在积极探索实践,在不同领域取得了一些典型案例。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比如资金和人力资源不足、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落实和监督,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的支持力度,推动全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向更高水平迈进。
六、个人观点在我看来,全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政策目标,是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各地区和各部门要继续加大力度,探索更多有效的做法,使基本公共服务真正惠及每一个公民,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
典型案例分析
为重 点 , 投资体 制改 革 、 村 产权 制度 改 革 、 在 农 城
乡 产 业 一 体 化 等 方 面 进 行 了 积 极 探 索 , 取 得 了 并 显 著 成 效 , 全 国 具 有 较 强 的 示 范 效 应 和 典 型 在
意义 。
I
通 过 权 证 的 形 式 确 定 到 户 , 之 成 为 农 民 的 法 使
民群众 自始 至终 行 使 了民主权 利 , 挥 了主体 作 用 。 发
3 .结合 实际, 索创新 改革 办法。各 区( 县在 探 市) 改革试点积极探 索, 新出许 多有效 可行 的做 法, 决 创 解
了农 村 产 权 制 度 改 革 工 作 中 的 重 点 、 点 问 题 。2 0 难 08
元体 制 的关键 。
成都 市 于 20 0 8年 1月 1 日出 台 了 《 于 加 关 强 耕 地 保 护 进 一 步 改 革 完 善 农 村 土 地 和 房 屋 产
}
l
经 过两年 的实 践 , 都农 村产 权 制度 改 革取 成
得 了丰 硕 的成 效 。通 过 全 市 范 围的农 村 土地 实 测确 权颁 证 , 升 了农 村 土 地 权 属 明晰 度 ; 过 提 通
落 到 实 处 ; 立 了 市 、 、 三 级 农 村 产 权 交 易 中 设 县 乡 心 , 动 农 村 产 权 规 范 、 序 流 转 。 其 中 , “还 推 有 以 权 赋能 ” 核 心 的确 权 颁 证 , 成 都 统 筹 城 乡各 为 在
倔所 碍宪考 21 .g1 期( 考 00i f 5 总第28 期 - . . 27
点 , 升 了农村 土地 的集 约利 用水 平 和城 乡 土地 提 要 素 流 动 的 自由 度 ; 过 创 新 集 体 建 设 用 地 使 用 通 权 流转 办法 , 力 推进 城 乡土 地 同权 同价 , 构 着 为 建城 乡一 体 的土地制 度作 出了积极探 索 。
列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案例协调发展所体现的制度优势
列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案例协调发展所体现的制度优势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一种重要发展模式。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各国都在探索不同的方法和模式来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以下是一些具体案例,以及这些案例所体现的制度优势。
案例一: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中国一直以来都面临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推行了乡村振兴战略。
该战略旨在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此外,中国还加大了对乡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缩小城乡差距。
这种战略的成功体现了中国政府的制度优势,即决策权和资金的集中调配能力。
案例二:韩国的新村政策在韩战结束后,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其中包括新村政策。
新村政策通过促进农村的产业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供农村公共服务等方式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吸引年轻人留在农村发展。
这个政策的成功体现了韩国政府的制度优势,即政府的规划能力和执行力。
案例三:荷兰的城乡一体化荷兰是一个小国,但它以其发达的农业和现代化的城市而闻名。
荷兰政府通过推行城乡一体化政策,将城市和农村视为一个整体,实现了城乡间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此外,荷兰政府推动了农村地区的产业多元化,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了农村的发展水平。
这种城乡一体化政策的成功体现了荷兰政府的制度优势,即政府的开放和合作精神。
这些案例体现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所具有的一些制度优势。
首先,这些案例都展示了政府在协调发展中的决策权和资源调配能力。
政府通过制定战略规划、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推动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
其次,这些案例中的成功也得益于政府的规划和执行能力。
政府通过制定详细的发展计划、明确的目标和时间表,并在实施过程中加大监督和考核力度,确保了协调发展的顺利进行。
第三,这些案例中的成功也得益于政府的开放和合作精神。
城乡融合发展成效案例
城乡融合发展成效案例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乡差距和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各地方政府不断推出相关政策和措施。
下面介绍几个城乡融合发展成效显著的案例。
一、广东省揭阳市潮汕城乡一体化发展
揭阳市潮汕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产业结构、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式,实现了城乡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了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促进了城乡发展的协调和融合。
二、江苏省靖江市“慢城镇”建设
靖江市提出了“慢城镇”建设的理念,重点通过发展农业、旅游、文化等产业,推进农村和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培育新型农民群体,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该市还加强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乡村公共服务水平,缩小了城乡差距。
三、湖南省衡阳市“三农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衡阳市通过建立“三农综合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包括咨询、培训、技术指导等。
同时,该市还通过支持农村电商、发展农村合作社等方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缩小了城乡差距。
以上案例表明,城乡融合发展是一项重要的战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方式,可以有效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范管理者行为 , 保 障市场秩序和提供社会性服务。 “ 苏南模式 ”乡镇企业的改制过程 是我国建立 和完善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的渐进式 经济改革 的优秀示范 。在所有制结 构上 ,由原先 的集 体经济为主转向多种经济结构并存 ;在经济运行机制上 ,由初期 的计划 经济向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在政府职能上 ,由最初 的政府 直接 干预、参 与企业 管理到政府放权 ,有决策者变为服务者 。 乡镇企业是苏南经济 的支柱 ,使苏南可以通过以工补农的方式推动 农 业产业化 ,协调 工农关 系;同时乡镇企业又作为统筹城乡 的桥梁 ,使 小城镇得 能够作 为城乡连 接的枢纽 ,有效 的改善 和提高 了农 民的生 产、
民 自愿的原则 ,高水平规划 、设计和建设有特色 、适于产业 聚集 和生态 宜居的新 型小城镇 。农 民自愿 以其宅基地 ,按照规定标准换取小城镇 的 套住宅 ,迁入小城镇居住 。农 民原有 的宅基地统一组织整理复耕 ,实 现耕地 占补平衡 。新 的小城镇 除了农 民住宅 区外 ,还规划 出一块可 供市
一
、
社会 经济发展 , 一方面对 乡镇企业提供政策 、资金支持 ,另一方面 又将 乡镇企业 的税 收用 于当地交通 、教育 、医疗 等的基础设施建设 。 进入 9 0 年代后 。经济环境发 生了新 的变 化。伴 随社会 主义 市场经 济体 制的建立 ,市 场需求 由 “ 卖 方市场 ” 向 “ 买 方市场 ” 转变 、内外 部 环境跟 8 0 年代相 比也有很大 区别 ,集体 经济为 主的 “ 苏南模式 ” 乡 镇 企业所 有制结 构过于单一 、产权模糊 、政企权责不分 ,乡镇企业 发展 动力 明显不 足。在此情况下 ,苏南地区政府敏锐把握 了 日益对外开放 的
生 活质量和水平 ,加快 了农村产业结构 的优化和城市化进 程。 :、天津华 明模式 :宅基地换房 在加快 城市化进程 中,天 津市 同样遇 到 了土地 和资金 的制约 问题 , 小城镇建设需要 大量资金 ,政府财政 和农村 自身积累不 过是杯水车 薪 ; 天津市政府 创 新思 维 ,决 定进 行 一场 自上而 下 的 “ 农 村 土 地流 转 改 革” ,提 出 “ 宅基地换房” 的办法 ,让 土地资源流动起来 ,让农 村土地 蕴含的财富成为推动城 乡统筹 的动力 。 “ 宅基地换房 ” 即按照承包责任制不 变、可耕种土地 不减 、尊重农
一
场 开 发 出 让 的 土 地 ,用 土地 出让 收入 用 于 小 城 镇 。
华明模 式的 “ 宅 基地置 换” 具体 方法为 :首先 由政 府在一 定土地 周转指标下组织编织小城镇建设规划 ,用整理 出的建设用地 向银行 进行 抵押贷款 ,用于小城镇 的基础设施和安置房建设 ;接下来 ,农村 居民可 依照 自愿原则用宅基地置换小城镇住宅 ,迁入城镇 ;之后 ,政府对 原农 村宅基地进行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复耕 归还建设 安置房 占用的土地周转指标 ,实 现占补 平衡 ;剩余的建设 用地通 过拍卖等途径进入城市房地产市场 ,获取 的收
全 国统 筹 城 乡典 型 模 式 的案 例 分 析
陈 婧 雯
摘 要 :在中国经济发展至新 阶段的 当下 ,我们需要 改变过去 那种轻农村 、重城市的落后发展 思维 ,要 从体制和政 策的调整与改革入 手 ,清除阻碍农村 与城 市阀要素 自由流动 的障碍 ,为经济发展挖掘深层 次动力。本 文总结 了 目前国 内城 乡发 展取得成 功的四 个典型案例 , 分别是 :苏南模式、天津华明模式 、赣 州模式和嘉兴模 式,它们各有侧重 ,从不 同方面为统筹城 乡带来了极有价值的借鉴。 关键词 :统筹城 乡; 乡镇企业 ;土地流转 ;新农村 ;户籍制度 苏南模式 :乡镇企业为动力 苏南 地区历史是 民族工业 的发源地 ,人民极具 重商意识 ;十一届 三 中全会召开以后 ,集体企业抓住市场空 白和工业基 础薄弱的间隙快速发 展壮大 ,初步具有了其 自身 特色。 同时 ,凭借 苏南 地 区良好 的区位优 势 ,吸引了许多上海的技术 工人 ,他 们作 为 “ 星 期天 工人 ”受 雇于 乡 镇企 业 , 带来 了大量 的生产和管理技 术 ; 8 0年代至 9 0 年代 间 ,伴 随改 革开放的深 入 ,苏南地 区乡镇企业 的工业产值 增长 了 3 O多倍 ,逐渐形 成了强大的经济 实力 。 在这一时期 ,苏南地 区将集 体农业积 累转化 为工业起步 资本 阶段 , 发展起 的集 体经济 为主 的乡镇企业 ,还推动了农村工业 化及农民 的非农 业 化转移 ; 通过 以工促农 、以工建镇 ,苏南地区小城 镇迅速崛起 ,工业 化极 大的推 动了当地城镇化进程 。这一时期政府的角色是直接介入 主导
益偿还银行对政府的贷款。 这项改革是否可在全 国推 广 ,亟需通过 实验检验 ;本着 试点 先行 , 逐 步展开 的原则 ,华明镇 因靠 近机场 和东 丽湖旅游 区 ,区位优 势明显 , 从2 0 0 5年开始该地成 为天津 “ 宅基地换 房” 的首批 试点镇 。通 过编织 华 明示范小城镇规划 ,将镇域内所有建设用地指标都集 中在 津汉公路 以 北 和杨北公路两侧 ,需要占用 的耕地通过土地周转指标实现 ;规 划中需 要为建设安置房和基础设施投入的资金通过 向银行抵押贷款 获得 ;农村 居 民于 2 0 0 7年开始人住小 城镇安置房 ,整合节余 的资源原 有宅基 地通 过 土地 出让收益 加 亿元 ,偿还银 行贷款 。相 比于建设前 ,华明镇 通过 土地整合 ,既实现了土地的占补平衡 和城镇建设用地 的增加 。还新 增耕 地4 9公顷 ,耕地没有 减少 ,土地 承包 关 系也 没有改 变;此外 ,华 明街 道依托临近空港发展加工 、物流业 ,增加 了农 民就业机会 ;政府 还将土 地增值收益用于还迁农 民的社会保险 ,当其达 到规定年龄可 每月领取一 定 的社会保障金 ,切实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 总 的来说 ,华 明模式解 决 了大城 市郊 区农 村建设 散、乱 、脏 的难 题, 在整合土地 的基础上既保护耕地 ,同时提高 了城市 土地利用率 ;华 明镇 “ 宅基地换房”试 点 的成功对 新农村建 设 和统 筹城 乡发展 提供 了 良 好 的思路 ,为农村集 体土地 的整合 及农 村建设 用地 的流 转提供 了新 模式 。 兰 、赣州模式 :新农村建设 赣州市使江西省面积最大 、农村人 口最多 的行政 区,属 于典型的欠 发 达地 区。2 0 0 4年 9月 ,赣州市委 、市政府在大量调研 的基础上 ,创新 性 的提 出了开展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活动 的决定 ,创造 了 “ 江 西经验 ” 和 “ 赣州模式” 。 “ 赣州模式”初 期以 “ 三清 三改 ”为切 人点 ,即清垃圾 、清淤泥 、 清路 障和改水 、改厕 、改路 ;后期 ,则以市委 、市政府提 出的 “ 五好一 新 ”为主要内容 ,即以村镇规划为龙头 ,建设新村镇 ;以农民增 收为 目 标 ,发展新产业 ;以实 施 “ 农 民知识 化 ” 工程 为 依托 ,培育 新农 民; 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 ,组建新经济组织 ;以创建文 明村镇 为先导 ,塑造 新 风貌 ;以 “ 亲 民、为 民、富民”活动为抓手 ,创建好班子。 “ 赣州模式” 经验的特点有 :一 、始 终坚持 以农 民为 主体,创建 了 群众 自 治组织 ,实现农民的 自主管理、 自主实施 、 自助服务 ;同时 ,政 府在新农村建设 中起领导、监督 、奖惩 作用 ;形成 了一套 “ 政府主导 、 农 民主体 、干部服务 、社会参与” 的工作机制 ,政府在财力 、技术上适 度 给予支持和指导 ,却避免了过度干预、大包大揽 的现象。二 、赣州在 推进新农村建设 中方式方法得当 , 赢得农 民认 同感 ;“ 五好 一新” 是一 项长期 的艰 巨的任务 ,故赣州市政府选取了最 易实施和取得 成效的村庄 整 治作为切人点 ,“ 三清三改”有 效的治理 了农民脏 、乱 、差 的居住环 境, 农 民看得见 、摸得着 、备感 实惠 ,充分 激发 了农 民的积极 参与性 , 使得后期实施的 “ 五好 一新 ”也 能受 到农 民 的认 可 和支持 。三、赣州 在本身经济欠发达 、金融状况不佳的情况下 ,建设资 金筹 措犯难 ,政府 创新渠道建立市委领导 、政府负责 、部门齐抓 共管 、全社会 积极参与 的 工作机 制 ,形 成财 政 、群 众 、社会 共 ��
市 场环境 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抢先抓住市场化 、国际化 、城市化 的发 展机遇 ,主动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创新 ,实现了乡镇 企业的二次创业 。在 计 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转轨 时期 ,从组织生产资料到任命企业负责人 ,政 府直接大范 围干涉企业生产 。改制后 ,企业 职工购买 部分企业股权 ,企 业 改组为股份合作制 ,购买 大部分股权 的企业经 营者掌握企 业控制权 ; 而政府在企业生产 中扮演 的角色 明显弱化 ,退位为企业的服务者 ,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