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年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16)(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16课课后分层训练二十六登泰山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课后分层训练(二十六)登泰山记一、语用小题夯基练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B.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D.其级七千有余解析:选C A项,“采”同“彩”;B项,“圜”同“圆”;D项,“有”同“又”。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京师乘.风雪乘:冒着B.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循:沿着C.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漫:放荡D.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几:几乎解析:选C 漫:弥漫。
3.下列与例句加点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句是( )例: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A.余始循以.入B.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C.日观以.西峰D.(苏轼)以.始元六年至京师解析:选D A项,表修饰关系的连词;B项,介词,用;C项,助词,与“西”结合,表方位;D项与例句都是介词,在。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苍山负雪,明烛.天南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泰山之阳,汶水西.流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解析:选A A项,名词用作动词,其余均为名词作状语。
5.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郦道元所谓..环水也B.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C.亭东自足下..皆云漫D.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解析:选A A项,“所谓”,古今都有“所说”之意。
B项,古义“至”是动词到达,“于”是介词,到;现在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C项,“足下”古义是指脚下,现多用于对朋友的敬称。
D项,“平方”古义是平整呈方形,今常用为数学名词。
6.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C.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D.是日观道中石刻。
解析:选D 这句中的“是”不表判断,而是指示代词“这”。
7.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上册同步习题:故都的秋(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14故都的秋基础过关练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2题。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1.语段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A.比喻拟人B.比喻夸张C.拟人借代D.拟人夸张2.这段文字是按什么顺序写济南的雪景的?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那点儿薄雪在阳光的照射下一下子就化掉了,再也找不到它的痕迹。
还是下小雪吧,济南的小山是受不住大雪的”,好不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3.请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本来,树与树并立于一处时应该叫作林或森林,①许许多多的岳桦树并存一处时,我们却无法以“林”这个象形字来定义这个集体。
②它们并不是站立,③匍匐,像一些藏在掩体下准备冲锋或被火力压制于某一高地之下的士兵那样,集体卧伏于长白山靠近天池的北坡。
④非给它们一个词汇不可的话,或许叫作“阵”或“阵营”更合适一些。
4.在下面两组意象中任选一组,结合所选意象的特点写一段文字。
不少于80个字。
第一组:明月杨柳杜鹃第二组:落日大江远山5.下面是某中学“学生会微博”发出的一份倡议。
请根据倡议内容,以学校办公室的名义拟写一份告示,张贴在收发室的门口。
要求:不超过110字;拟写告示时间统一为2019年11月1日。
亲,你的快递又寄到学校来了?君不见,学校收发室现在成了仓库,大包小包堆积如山,阿sir、miss的书信、文件统统被“埋”没了。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习题:大学之道(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大学之道基础过关练一、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道{①大学之道②会天大雨,道不通 ③道芷阳间行 ④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⑤不足为外人道也2.得{①虑而后能得②谁得而族灭也? ③故不为苟得也 3.诚{①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②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③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4.修{①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②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③乃重修岳阳楼 二、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古义: 。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也表示另提一事。
三、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2.在止于至善.3.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4.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四、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句式: 译文:五、成语积累: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1.现在很多学生不会学习,一头扎进题海,而忽视了对课本内容的钻研,其实,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
()....的生命哲学,也有超然达观的生命信条。
() 2.工匠精神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六、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礼记》是儒家“十三经”中的三部礼学经典之一,另外两部分别是记载周代各种礼仪的《仪礼》和记载周代官制及战国时期各国制度的《周礼》。
()2.《礼记》是秦汉以来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3.“四书”,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合称“四书”。
()4.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也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六部经书。
()七、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
1.《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3.《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板块七名篇名句默写60名篇名句默写——读懂选准正确书写
学案60名篇名句默写——读懂选准,正确书写复习任务能够准确无误地背诵出高考要求的背诵篇目,并且在试题语境中选准句、写对字。
知识图要活动一理解到位,读懂选准(一)准确理解每一篇背诵篇目1.翻译为先,背默全篇对于高考要求背诵的每一篇诗文,要先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再对文本完整翻译;在理解课文语句和段落意思的基础上,根据文脉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逐层背诵。
之后再默写。
默写的时候要做到“三到”——手到、眼到、心到,这样可以强化记忆的效果。
2.理解为先,透彻全篇对于情境式默写,不能想着走捷径——从现成资料中或者网上找来情境式默写汇编习题做和背,因为情境式默写的前提是考生对所考查篇目的句子含意要真正理解,死记硬背则收效甚微。
而且,还要对文中重要的手法弄通弄透,对段落和句子前后的逻辑关系要清楚,对文中涉及的文化知识要熟悉,还要能够将文中的名句运用到具体的语境中。
(二)准确理解试题情境,保证选对句子情境式默写在于命题人在题干表述中有一定的限定和提示,需要据此来搜寻、确定所要填写的句子。
命题人在情境中的设题角度主要有:1.语义解释型。
即对要求填写的空缺内容有解释性表述,要求考生依据这些提示信息作答。
例:[2022·新高考Ⅰ卷(山东、江苏版)第17题(2)]曹操的《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希望接纳更多的人才,模仿了管子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提示语“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便是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解释。
2.关系补充型。
即在题目中设置一定的背景,作为所填内容的原因、结果、转折、递进等条件,考生依次推出答案。
例:[2020·全国Ⅱ卷第16题(1)]《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__”。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上册课后习题:(第一单元)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2课时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课后篇一起巩固一、夯实基础1.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飞禽.(qín)炽.热(chì)醇.酒(chún) 雕琢.(zhuó)B.酣.畅(hān) 真挚.(zhì)闺.阁(rùn) 阴.蔽(yīn)C.摧.残(cuī) 晨曦.(xī)摈.弃(bìn) 露.怯(lù)D.馥.郁(fù) 霓.红(ní)倦怠.(dài) 蔚.蓝(wèi)项,“闺”应读“guī”,“阴”应为“荫”;C项,“露”应读“lòu”;D项,“红”应为“虹”。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集电话、电脑、相机、信用卡等功能于一体,这款新型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酣畅淋漓....。
②抬头望处,已是巫山。
上面阳光垂照下来,下面浓雾滚涌上去,霞蔚云蒸....,颇为壮观。
③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④“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⑤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⑥这位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而起....。
A.①②③B.①③⑥C.②④⑤D.④⑤⑥对象错误,“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
“酣畅淋漓”适用于人,本处应为“淋漓尽致”。
③望文生义,“瓜田李下”泛指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这里误以为真正的瓜田和李下。
⑥望文生义,“拍案而起”,一拍桌子愤然站起来。
形容十分愤怒。
与句子中“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的语境不符,应为“拍案叫绝”。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西班牙人民发起反对异族压迫和封建专制的革命运动,雪莱给西班牙人民献上了《颂歌》一首,诗人鼓动劳动人民要认识自己的力量,起来改变自己的奴隶处境。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上册同步习题: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基础过关练1.下列对《短歌行》中的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的和乐。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
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2.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四句先说本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和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暗示了诗人进入官场却最终辞官的原因。
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四句,由上文转接而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C.“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勾勒,以此来显示诗人生活的简朴。
但是,诗人的草屋虽然不是雕梁画栋,却有榆树柳树遍植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绿树红花,相映成趣。
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中,“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虚室”是指空着的屋子,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整洁清幽。
3.请从以下中国名人中任选一位为其点赞,并写出点赞的理由。
语言要连贯,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
老子庄子曹操曹丕曹植华佗我为中国名人点赞,4.有一个度假山庄名为“渊明山庄”,其设计布景,真切体现了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意境,有草屋、榆柳、桃李、远村、狗、鸡等。
请你写一段赞美“渊明山庄”的话,要求语言生动,富有文采,80字左右。
5.仿照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部分进行补写。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高考考点聚焦:如何分析标题的含义
《长征胜利 万岁》
标题统率文中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在吴起镇伏击并歼灭 敌军、召开全军千部会议等事件,以表达对长征胜利结束的 欣喜和激动之情。
知识讲解
标题
与主旨的关系
标题统领着引出“插曲”的开篇、大战中拯救两个日本 《大战中的 小女孩并将她们送回日方的“插曲”、“插曲”中的孤女谢
插曲》 恩等场景和“插曲”的影响与意义,既凸显了中国军人的人 道主义精神,又包含着对日本侵略者残酷暴行的控诉。
萨丽娃姐姐和大地一起记忆着春天。 草原的春天是妇女们含辛茹苦的季节。萨丽娃看见老祖母蹒跚 在纷扬的春雪中,靴子艰难地从冰泥里拔出来,又踩下去,湿漉漉 的蒙古袍大襟冻成硬邦邦的冰片,在冷风中咔咔作响;她看见太阳
的手指伸过来,轻轻地梳拢老祖母的银发,落在那只暗红的珊瑚耳 环上,老祖母汗水淋漓的脸颊,布满了岁月的光芒。小羊羔总是走 在大野芳菲之前,一个接一个降生在冰碴密布的草地上,像洁白的 云朵一样缭绕着老祖母“咩……咩……”嚷着饥饿。
是否运用双关、比喻、象征等手法,寄托情感,深化主题;是否揭 标题与主题
示主题;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标题与读者 是否给读者带来思考,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是否是文章的线索,组织全文;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是否暗 标题与情节
示情节的发展
解读高考
高考考点 分析标题的含义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般情况下,标题是文章内容、 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不少文章的题 目与文章的中心意思、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联系。
百代千年,游牧人家在春季里寻找朝阳的地方接羔,一辈辈把 长生天的教诲变成了不可更改的习惯,留在了老祖母的银发上。长 生天不是传说之中的老天爷,是万物生存的法则,是必须敬畏的大 自然。四月接羔,羊羔吃着母乳等待青草,青草和它们的乳牙一起 长出来,它们开始奔跑,从此变成了原野的孩子,栉风沐雨,爬冰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六 整本书阅读试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
专题十六整本书阅读高考帮·备考方向导航题组1 客观题1.[2020江苏,25,5分]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三国演义》中,刘备与陆逊在猇亭交战,诸葛亮得到消息后,令人迅速在鱼腹浦摆下“八阵图”,后刘备战败,陆逊追击至此,为阵所困,可见诸葛亮足智多谋。
B.《茶馆》中,常四爷在清朝灭亡后自谋生路,凭良心做事,却生活贫困,晚景凄凉,这说明一个动荡的社会难以让普通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C.《边城》中,傩送二老一直喜欢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但因为大老的意外身亡,他压抑自己的内心,没有进一步向翠翠表白。
D.《哈姆莱特》中,奥菲利娅的哥哥雷欧提斯认为哈姆莱特地位高贵,其意志并不属于他自己,因此在去法国前叮嘱奥菲利娅不要轻信哈姆莱特的爱情盟誓。
E.《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在弟弟去世后,为保全弟弟的名誉,按照弟弟来信的请求,给了夏尔路费和一批货,让他远赴印度,接受锻炼。
2.[2018江苏,24,5分]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三国演义》中,曹操攻陷徐州后,派遣张辽劝降陷入困境中的关羽,关羽提出了“卸甲”的三个条件,这一情节突出了关羽的忠义形象。
B.《茶馆》中,秦仲义说:“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他说的“那么办”是指通过收回房子、卖掉土地等途径,筹集资金来开办工厂。
C.《风波》中,七斤曾经在喝醉后骂有些遗老臭味的赵七爷是“贱胎”,并在革命后很快剪掉了辫子,这体现了他是一个具有新思想的农民。
D.《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圣地亚哥奋力捕到的大马林鱼被鲨鱼给毁了,回到港口后,男孩遗憾地对他说,以后他们俩不能一起捕鱼了。
E.《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太太的性情极好,从不向丈夫要钱,她有着天使般的温柔,她的善良和忍让反衬了葛朗台的冷漠和贪婪。
3.[2017北京,24,3分]鄂温克人与根河有着密切的联系。
下列对经典作品中环境与人物的联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观园是《红楼梦》中人物活动的一个主要场所。
2019年高中语文1沁园春长沙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沁园春长沙说他是文人,他却有“四渡赤水出奇兵”的韬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壮志,“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胆量;说他是武夫,他却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绝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妙语。
他踌躇满志,欲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他看透人生,慨叹人生易老天难老;他狂傲自信,一举一动尽显“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气概。
在黑暗的旧社会,他照亮了星空,照亮了全中国,照亮了中国人民的心。
他就是毛泽东。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扫古人笔下的秋景大多肃杀、感伤的情调。
词人笔下的秋景蓬勃向上,充满生命活力。
面对如此壮丽寥廓的景象,词人不仅表现出心系天下的博大胸襟,也表现出蔑视官僚、军阀,改造旧世界的凌云壮志。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彰显的是青年毛泽东面对风云变幻的动荡时局而生发的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表现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意气风发、敢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关注时局,关心国事,应当是每一个时代的有志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
[适用话题]①青春;②理想;③志向;④责任等。
秋来更当读毛诗毛主席诗词,是可常读常新的,但秋来更当多诵读。
因为毛主席与秋天似乎格外有缘,他的诗兴秋来更易勃发。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在他生前发表的28首诗词中,就有十来首诞生于秋天,也在秋天……“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郁达夫《故都的秋》),正当花季雨季的少男少女自不例外,如何读而疗之?诵读主席诗词,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主席素来不喜言愁,其诗词中有愁字者仅仅五处:《五古·挽易昌陶》“愁杀芳年友”,是哀同学之早亡;《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有“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是已被纾解之愁;《西江月·秋收起义》中“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是打破愁云。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习题:第四单元 - 单元群文阅读(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四单元单元群文阅读科学之光主题解说科学所向披靡,一手缔造了工业时代的辉煌。
进入21世纪,科学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
一度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种种蓝图,正在这个时代迅速成为现实。
当代青年更应手持科学火种,秉承科学精神,探索科学之光。
单篇研读一、(2019北京,1—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22分)材料一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缔造了一个深受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
长期以来对生物资源及土地的过度利用,导致了动植物栖息地丧失、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及生物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
据专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目前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倍的速度消失,全球已有约3.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物种分布发生了大范围的变化,这些形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生物多样性危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城市化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出现,反过来又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历史过程;城市化水平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指标。
但无序蔓延的城市开发使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日益萎缩,一部分动植物不得不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之中。
城市中约60~70%的地表被道路、人工建筑、停车场等硬化,水不容易渗入,植物的种子难以生根。
全球很多城市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千米数万人,密集的人流对诸多生物而言是潜在的危险;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汽车、摩托车等在飞驰。
高楼大厦林立,热量不断聚集,城市中心的温度有时甚至高出周边10℃之多,这种热岛效应对生物的生存也是一大干扰因素。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财富,目前它却面临着来自城市化等方面的威胁。
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取材于干靓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近年来生物学家发现,城市中部分野生物种对相比地球漫长历史还十分年轻的人工环境有着不可思议的适应力。
科学家正努力揭示各物种在城市中的进化情况。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古诗阅读与鉴赏-理解概括思想内容
学案50理解概括思想内容——以意逆志,读懂悟透复习任务能够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把握诗的诗句含意与内容主旨,并能提炼其哲理启示。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新高考Ⅰ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
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主旨概括①与传统命题重视古诗情感理解分析相比,现在命题越来越重视古诗思想内容的理解概括,这几乎是一个热点与重点。
考生应高度关注高考命题这一悄然变化。
②考查古诗思想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不只是考查是否读懂了诗歌,更在于是否能够深入理解诗句,是否能从整体上把握并提炼出哲理。
这也是考生复习的重点。
③高考对诗歌思想内容的重视自然引起选诗的变化:偏重“理趣”的宋诗居多。
2021 新高考Ⅰ卷《寄江州白司马》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6分)表面上是理解诗评,实质上是理解句子含意新高考Ⅱ卷《示儿子》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诗句含意理解全国甲卷《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6分)主旨概括2020 全国Ⅱ卷《读史》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哲理概括知识图要活动一理解句意,筛选信息(一)理解句子含意诗句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理解诗句到理解全篇才是读懂诗歌之道。
近几年,高考命题加大了对诗句的考查力度,不再像过去那样考查如何赏句,而是重在对诗句内容、观点乃至与全篇的关联的考查,而且由考查诗句的含意到考查诗句的观点,由理解一句到理解两句,考查越来越深入。
对此,考生应高度重视。
(2019·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任务。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必刷题(刷考向层层剥笋)第四周考向16诗句作用(含解析)
考点16诗句作用【重要指数】☆☆☆☆☆【考点点睛】诗句的作用多在选择题中出现,注意结合诗句的位置分析,重点考核的内容是开头、结尾和表情达意的句子,答题时注意结合诗歌的整体内容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
【2014年高考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次一开始就给人以压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以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分析诗句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诗句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
答题时结合具体的题目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完成下列小题。
浔阳陶氏别业(唐)刘昚虚陶家习先隐,种柳长江边。
朝夕浔阳郭,白衣来几年?霁云明孤岭,秋水澄寒天。
物象自清旷,野情何绵联。
萧萧丘中赏,明宰非徒然。
愿守黍稷税,归耕东山田。
〖注〗白衣:指晋王弘遣白衣使送酒给陶潜的故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歌前两句紧承题目而来,写陶渊明效法昔日的隐士,把柳树栽种在长江边。
B.“种柳长江边”“白衣来几年?”均采用用典的手法,分别写出陶渊明的归隐时间之长和隐居之志。
C.诗歌五六句,通过霁云、孤岭、秋水、寒天等意象,描绘了陶渊明旧宅明丽、澄澈的环境。
D.“明宰非徒然”,“明宰”指陶渊明,“非徒然”通过双重否定,进一步肯定了陶渊明归隐田园的选择。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习题: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基础过关练一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1.“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是诗人北岛《回答》中的两句诗。
这两句诗反映了一种不合理的社会逻辑。
调整这两句诗的语序,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反映一种更不合理的社会逻辑:②表现一种比较公正的社会逻辑:2.下列各句中,推断有误的一项是()A.中学生应该学习逻辑,我们都是中学生,所以,我们应该学习逻辑。
B.中国人都是勤劳勇敢的,我们是中国人,所以,我们是勤劳勇敢的。
C.运动员都是需要锻炼身体的,我是运动员,所以我需要锻炼身体。
D.想考大学的人要努力学习,你是想考大学的人,所以你要努力学习。
3.思维过程有一些最基本的规则,虽然难以证明,却是人类长期思维实践的正确反应,这就是“逻辑规律”。
下面四个句子中,不违反逻辑规律的一项是()A.或者采纳他的意见,或者不采纳他的意见,我都不赞成。
B.严禁触摸电线,500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
C.只有获得一等奖,才能参加决赛,他参加决赛了,所以他已经获得了一等奖。
D.青年团员要带头学习雷锋精神,我是青年但不是团员,所以我不需要带头学习雷锋精神。
4.下面这段文字存在五处逻辑错误,请写出存在逻辑错误的句子的序号并修改。
①著名党史研究专家金冲及先生的《向开国领袖学习工作方法》2016年由三联书店出版。
②这本书很有特色。
③它把人物与思想、理论与实践、历史与当代有机结合起来,很好读也很耐读。
④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有吸引力的一本书。
⑤每一个读者只要读了这本书,就会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
⑥在当今这个信息井喷和工作压力巨大的时代,能一口气读完一本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⑦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所以你也一定能一口气读完它。
⑧你只有一口气读完它,才能从中得到智慧的启迪和思想的滋养。
⑨你只要读完了它,就能变成一个智慧的人。
5.请在画横线处写出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辛弃疾①(1140—1207),字幼安②,号稼轩③,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练案4 概括新闻的信息 含答案解析
练案4概括新闻的信息一、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面对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历史事件,中国纪录片从不缺席。
近年来,网络空间已成为新闻宣传主阵地,中国纪录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尤其是2020年,纪录片以昂扬姿态全面挺进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全年累计生产播出纪录片350余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仅在互联网上线的纪录片就达259部。
中国纪录片迈入了高质量发展关键期。
迈入新世纪,中国纪录片更好地承担起塑造国家形象与书写中华文明的职能。
《圆明园》首次在纪录片中使用数字动画技术,再现昔日“万园之园”的宏美景观,颠覆了纪实美学的定义,带领观众饱览视觉奇观。
《本草中国》《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等纪录片,借助中医、茶文化等广受世界瞩目的优秀内容,成功地将其中蕴含的生活智慧、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传播到海外。
只要坚持创作精品的态度,将品质扎实的原创内容和生动活泼的表达形式进行有机结合,这样的作品就能在网络上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调查显示,60.8%的受访者爱看人文地理纪录片,56.3%的受访者爱看人物传记片。
其他还有艺术纪录片(39.5%)、文化评论片(30.0%)、新闻故事片(29.6%)和政论专题片(26.6%)等。
毋庸置疑,关注受众需求,注重创作品质,继续深耕内容高地,做有品质、有内涵、有故事的好作品,才是中国纪录片正确的打开方式。
(取材于2021年1月27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新阶段,中国纪录片出现了更多元的现实表达和呈现方式,在主流化的国家表达的同时,也关注个体命运的浅吟低唱。
《八月桂花遍地开》以视听化的手段将百年前的历史痕迹重新搬入荧屏,让我们走进一百年前那群年轻人的世界,尝试理解那个时代年轻人的故事与情怀;《村庄故事》记录了脱贫路上村庄中一个个真实的人物;《2020春天纪事》写出了生命个体在疫情下的坚韧性……借力融媒体的联合发展,纪录片的播放渠道也更为丰富,一部《飞吧,嫦娥》在手机、电视、电脑上都能观看,引起强烈反响。
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2-1-1 含解析
2-1-1[文言文断句]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题目。
高祖为丞相,尉迥称兵作乱。
荥州刺史宇文胄与迥通谋,阴以书讽动景山,景山执其使,封书诣相府。
高祖甚嘉之,进位上大将军。
司马消难之以郧州入陈也,陈遣将樊毅、马杰等来援。
景山率轻骑五百驰赴之。
毅等惧,掠居民而遁。
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拜安州总管,进位柱国,前后赐帛二千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B.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C.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D.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解析】首先将选项分为A、B和C、D两组。
比较“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可知:“一日一夜”作为时间应修饰“行”,由此排除A、B两项。
“与毅战于漳口”是介宾短语后置句,“于漳口”是完整的介宾结构,后面应断开,排除D项,故选C项。
【答案】C【参考译文】高祖做丞相(的时候),尉迥兴兵作乱。
荥州刺史宇文胄与尉迥串通谋反,暗地里写信游说鼓动元景山(造反),元景山抓住他们的信使,封好书信送到丞相府。
高祖非常赞许他,加封他为上大将军。
司马消难率郧州郡投降陈国,陈国派遣将领樊毅、马杰等来接应。
元景山率五百轻骑飞奔迎击。
樊毅等人心里恐惧,抢掠了居民就逃跑了。
元景山追赶他们,一天一夜跑了三百多里,与樊毅等人在漳口作战,两次交战都胜利了。
樊毅等人退守甑山镇。
那些被司马消难攻陷的城邑,全都平定了。
元景山被授予安州总管,又提升为柱国,前后赏赐(他)两千匹丝帛。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我与地坛(节选)》同步练习3
课后分层训练(二十四)我与地坛(节选)一、语用小题夯基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天坛,不仅因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祭天建筑群而著称,其形态各异、历史悠久的古柏群也________。
天坛名柏很多,以干纹奇特优美而驰名的“九龙柏”就是其中的代表。
“九龙柏”是明永乐十八年所植,如今巍然屹立在回音壁外西北侧,它高达18米,树干周长达3.8米。
它的奇特之处在于躯干上布满了突出的干纹,从上往下扭结纠缠,像数条巨龙绞身盘绕。
细细品味,________。
然而这既不是人工雕琢,也不是画工彩绘,却是树体本身天长日久________!“九龙柏”之所以生长成这样,据林学家考证看,可能是因表皮细胞分裂不均造成的结果。
除了“九龙柚”,天坛还有“迎客柏”“问天柏”“莲花柏”“卧龙柏”等一大批有名柏树。
( )?这是因为,柏树常青长寿,其木质芳香,经久不朽,人们视其为吉祥昌瑞之树,在天坛大量种植。
每年定期为古树施肥复壮,在地面打孔通气,改良土壤,增加保护设施,加强树周施工监管……多措并举之下,近几年,天坛公园没有一棵古树病亡。
众多古树虽已数百岁高寿,至今仍是枝繁叶茂、苍翠挺立,把天坛点缀得________、生机盎然。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举世瞩目惟妙惟肖浑然天成美轮美奂B.举世闻名栩栩如生巧夺天工美轮美奂C.举世闻名栩栩如生浑然天成古色古香D.举世瞩目惟妙惟肖巧夺天工古色古香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据林学家考证,可能是因表皮细胞分裂不均造成的。
B.据林学家考证看,可能是因表皮细胞分裂不均造成的。
C.据林学家考证看,可能是表皮细胞分裂不均造成的结果。
D.据林学家考证,可能是因表皮细胞分裂不均造成的结果。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为什么在天坛里种这么多柏树呢B.为什么在天坛里种品种繁多的柏树呢C.为什么在天坛里种有名的柏树呢D.天坛里种这么多的柏树有什么好处呢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史铁生的离去令人痛惜,作家张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________________”①我不能不去想象他的劳作,他是怎样写出这一个个字的。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任务突破练16开放式默写含解析
任务突破练16 开放式默写(赋分108分用时50分钟)1.“东篱”是一个重要的隐逸意象。
自从陶渊明之后,“东篱”一词备受隐逸之士和高洁之人关注,大量出现在古典诗词中,如“, ”中的“东篱”既可实指种菊花的地方,也可虚指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2.“燕然”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汉朝将军窦宪大败单于军队,于是在燕然山刻石宣扬大汉威德,并让班固作文记之。
自此,“燕然”在古代边塞诗词中多次出现,如“, ”。
3.古时帝王所居宫殿门外有双阙,故称宫殿为“宫阙”。
“宫阙”作为一种常见意象,频繁出现在古典诗词中,如“, ”。
4.黄河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已深深地刻进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如“, ”。
5.“沧海”经常出现在唐宋诗文中,和其他意象组合成一种意境,或展现宽阔胸襟,或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等,如“, ”。
6.“红旗”常见于描写边塞、表现军旅生活的诗句中,如“, ”。
7.“樽”指酒杯,也写成“尊”,在古代诗文中多指代饮酒,并以此表达作者饮酒时的心情,比如“”或“”。
8.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
我国龙文化源远流长,“龙”在古诗文中也是俯拾即是,如“, ”。
9.“角”是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军营常用吹角来发号施令。
“角”作为一个意象,常在唐诗中出现,如“, ”就有“角”这一意象。
10.“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既是淡泊世事的承载,又是羁旅之愁的寄托,如“, ”。
11.古代常以“汗青”指书籍史册,在古诗中“汗青”一词多次出现,如“, ”。
12.古人把柳絮称作杨花,纤细洁白、轻柔飘飞的杨花,常常成为迁客骚人寄托漂泊无依、离愁别恨的感情载体,如“, ”。
13.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精神,唐宋诗词中表达舍身报国豪情壮志的句子比比皆是,如“, ”。
14.“春社”的主要内容是祭祀土地神,以祈求农事丰收。
在古诗词中,“春社”经常出现,如“, ”。
15.诗人常借“山”表达复杂心理,如唐代诗句“, ”。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五单元课后分层训练(十六)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课后分层训练(十六)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一、仿真高考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乡土本色费孝通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
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
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
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
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
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
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
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
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
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摩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
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解密16其他文体类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高频考点解密16 其他文体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隋论苏辙人之于物,听其自附,而信其自去,则人重而物轻.人重而物轻,则物之附人也坚.物之所以去人,分裂四出而不可禁者,物重而人轻也.故夫智者或可与取天下矣,而不可与守天下.守天下则必有大度者也.何者?非有大度之人,则常恐天下之去我,而以术留天下.以术留天下,而天下始去之矣.秦、隋之亡,其弊果.安在哉?自周失其政,诸侯用事,而秦独得山西之地,不过千里.韩、魏压其冲.,楚胁其肩,燕、赵伺其北,而.齐掉其东.秦人被甲持兵,七世而不得解,寸攘.尺取,至始皇然后合而为一.秦见其取天下若此其难也,而以为不急持之,则后世且复割裂以为敌国.是以毁名城,杀豪杰,销锋镝,以.绝天下之望.其所以备虑而固守之者甚密如此,然而海内愁苦无聊,莫有不忍去之意.是以陈胜、项籍因.民之不服,长呼起兵,而山泽皆应.由此观之,岂非其重失天下,而防之太过之弊欤?今夫隋文之世,其亦见天下之久不定,而重失其定也.彼亦见天下之久不定也,是以既得天下之众,而恐其失之;享天下之乐,而惧其不久;立于万民之上,而常有猜防不安之心,以为举世之人,皆有曩者英雄割据之怀,制为严法峻令,以杜天下之变.谋臣旧将,诛灭略.尽,而独死于.杨素之手,以及于大故.终于炀帝之际,天下大乱,涂地而莫之救.由此观之,则夫隋之所以亡者,无以异于秦也.悲夫!古之圣人,修德以来天下,天下之所为去就者,莫不在我,故其视失天下甚轻.夫惟视失天下甚轻,是故其心舒缓,而其为政也宽.宽者生于无忧,而惨急者生于无聊耳.及观秦、隋,唯不忍失之而至于亡,然后知圣人之为是宽缓不速之行者,乃其所以深取天下者也.(原文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弊果.安在哉果:究竟,到底B.韩、魏压其冲.冲:要塞C.寸攘.尺取攘:通“壤”,土壤D.谋臣旧将,诛灭略.尽略:全,皆【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判断时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词语的语法功能,二是选项给出的意思是否符合语境.C项,从结构的角度分析,“攘”与“取”对应,都应该是动词,这里翻译为“土壤”错误,应该翻译为“夺取”.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燕、赵伺其北,而.齐掉其东剑阁峥嵘而.崔嵬B.以.绝天下之望愿以.十五城请易璧C.是以陈胜、项籍因.民之不服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D.独死于.杨素之手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答案】A误区警示1.忽略具体语境.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虚词所在的具体语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忽略虚词使用的语境,就会出现错误.如上题B项中的“以绝天下之望”,如果不联系上文的“是以毁名城,杀豪杰,销锋镝”,就难以准确推断“以”的意义和用法.2.忽略语法分析.要从语法的角度分析虚词的用法.如上题D项中的“独死于杨素之手”,省略了主语,谓语是“死”,“于杨素之手”是“死”的状语,由此可判断“于”是介词,意为“在”.3.忽略文言特殊句式.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特殊句式中虚词的意思一般是固定的.技法点拨1.看语法.把握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从语法的角度进行分析.如上题A项中的“剑阁峥嵘而崔嵬”,“峥嵘”“崔嵬”都是形容词,都修饰剑阁,“而”在这里是连词,表并列关系.2.看句式.主要指文言特殊句式.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夫晋,何厌之有?”,“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3.看语气.从句子的语气上判断虚词的意思.如《庄子·逍遥游》中的“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这是一个选择疑问句,“其”在这里表示选择,“是……还是……”.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跟秦朝的灭亡有关系的一组是()①以术留天下,而天下始去之矣②秦人被甲持兵,七世而不得解③是以毁名城,杀豪杰,销锋镝④是以陈胜、项籍因民之不服,长呼起兵⑤天下之所为去就者,莫不在我⑥及观秦、隋,唯不忍失之而至于亡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答案】B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首段通过对人与物的关系的剖析,得出如果过于在乎外在事物,反而容易失去的道理.B.自从周朝政治衰败,诸侯之间相互争战,而秦国却凭借崤山或华山以西不过千里之地夺得了天下,统一了六国.C.隋朝取得天下后,制定了很严酷的法律来防止天下变乱.那些谋臣、猛将全死在杨素手中,以致隋朝发生了大变故.D.古代的圣人通过修养德行来让天下人归附,他们心态从容和缓,实行的政策宽松.过于紧张,害怕失去天下,最后往往适得其反.【答案】C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所以备虑而固守之者甚密如此,然而海内愁苦无聊,莫有不忍去之意.(2)涂地而莫之救.由此观之,则夫隋之所以亡者,无以异于秦也.【答案】(1)他们想到的用来牢固地守护天下的办法是这么周密、严谨,但是百姓忧虑痛苦、生活上无所依赖,都怀着离秦而去的念头.(2)(天下)一败涂地却没有办法挽救它.通过这可以看出,那么隋朝灭亡的原因,和秦朝没有什么两样.【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对于第(1)小题,考生要注意关键词“备”“无聊”“意”等的翻译.对于第(2)小题,考生要注意关键词“涂地”、宾语前置句“莫之救”、介词结构后置句“无以异于秦也”等的翻译.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送徐无党南归序欧阳修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注】?而忽焉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选自《欧阳修文》,有删节) 【注】汲汲营营:形容人急切求取名利的样子.1.对下列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逾远而弥存也逾:越发B.自《诗》《书》《史记》所传传:传播C.而后世更百千岁更:经历D.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固:本来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先指出“草木”“鸟兽”“众人”三者都无法逃避归于灭亡的自然规律,然后从“众人”引出“虽死而不朽”的“圣贤”.B.作者认为,圣贤之所以永垂不朽,是由于他们立德、立功、立言,后通过层层分析,突出修身立德为首要之道,立言居“三不朽”之末.C.文中写颜回未能建功立业,亦无著作传世,但在后世的名声远超其他孔门弟子,以此来证明修身立德能使人永垂不朽的道理.D.文章第三段重在表明立言之“不可恃”,抒发了作者对著书立说之士的悲慨,并直接批评了当时文坛浮奢的文风.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2)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4.作者写这篇序文的目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高旦中墓志铭黄宗羲旦中家世以医名.时陆丽京避身为医人已十年,吴中谓之陆讲山,谒病者如市.旦中出而讲山之门骤衰.盖旦中既有授受,又工揣测人情于容动色理之间,巧发奇中,亦未必纯以其术也.所至之处,蜗争蚁附,千里拏舟,逾月而不能得其一诊.孝子慈父,苟能致旦中,便为心力毕尽,含旦中之药而死,亦安之若命矣.旦中有志读书,遍求其书而读之.美髯玉立,议论倾动,虽复流品分途,而能缱绻齐契,三吴翕然以风概相与.其过金阊,徐昭法必招之入山,信宿话言.蠡城刘伯绳,少所容接;每过旦中,不惜披布胸怀.旦中亦以此两人自重.少喜任侠,五君子之祸,连其内子.旦中走各家告之,劝以自裁.华夫人曰:“诺.请得褒衣,以见先夫于地下.”旦中即以其内子之服应之,殡殓如礼.家势中落,药囊所入有余亦随手散尽,故比死而悬磬也.旦中姓高氏,讳斗魁,别号鼓峰.去年十月,旦中疾亟,余过问之,旦中自述:“梦至一院落,锁甚严,有童子告曰:‘邢和璞丹室也.去此四十七年,今将返矣.’某适四十有七,非前定乎?”卧室暗甚,旦中烧烛自照曰:“先生其视我!平生音容,尽于此日.先生以笔力留之,先生之惠也.”余曰:“虽然,从此以往,待子四十七年而后落笔,未为晚也.”明年过哭旦中,其兄辰四出其绝笔,有“明月冈头人不见,青松树下影相亲”之句,余改“不见”为“共见”,夫可没者形也,不可灭者神也.形寄松下,神留明月.辰四理其垂殁之言以请铭,余不得辞.生于某年癸亥九月二十五日,卒于某年庚戌五月十六日,以其年十一月十一日葬于乌石山.(有删改) 1.对下列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谒病者如市谒:拜见B.苟能致旦中致:得到C.三吴翕然以风概相与与:结交D.某适四十有七适:恰巧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吴,地域名称,指长江下游江南一带,如“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B.内子,指对别人称自己的或别人的妻子,与妇女称自己丈夫的“外子”相对.C.讳,在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前加“讳”,以表示尊敬;号,是指名、字之外的自称.D.癸亥,天干地支组成的六十个基本单位之一,前一位是甲子,后一位是壬戌.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至之处,蜗争蚁附,千里拏舟,逾月而不能得其一诊.(2)家势中落,药囊所入有余亦随手散尽,故比死而悬磬也.4.根据第二段内容,概括高旦中的形象特点,不超过30个字.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游太室记【清】田雯嵩山神祠,在黄盖峰下,登封县东八里.祠门三重,古柏几二百株.三门之内,四岳神祠,分列左右.东有降神殿,绘“生甫及申”像于壁,剥落已半.西为御香亭,历代已来,封禅记功德地也.谒岳神殿祀事毕,下西阶,古柏鳞次,桀石丛峙.石上遍刊祝厘辞,祠官姓氏.周览移晷,回登天中阁少憩.理策至山麓仰视一峰入云石色青绀如画岚流雾垂上合下竦是为万岁峰其麓为入山所必经也蓝舆行十里至中峰.昔人云:“嵩山如卧眠龙而癯.”望之浑成秀拔,若不知有嵚崎参差之势者.及涉中峰之巅,群峰争出,若攒图之托霄上,烟云吞吐,日月蔽亏,林木蓊郁,鸟兽游鸣,阴晴变态,二十四峰环列于中峰,左右上下,不可名状.如谢绛所称玉女窗、捣衣石,但略括一二矣.东五里许为卢岩,岩有卢鸿一宅,今为寺.两山忽张,匹练下垂,微飙吹之则左右动,奔涧荡壑,众山皆响,为嵩山佳处.昔鸿一隐此,作《十志》以自豪,抱微尚,鸣高蹈已耳.而来游者莫不凭襟怡情,因以思慕于其人矣.东有白鹤观,背负三峰,大小熊山屏其前,为嵩高之奥宅.三峰多石室,远眺一室,豁达洞开,与他室异,或即谟觞室也.南七里径崇福宫投龙洞,力疲思返.余以半人疾,未及跻嵩之绝顶也,然眺洛河,瞻伊阙,顾以历历目中矣.桑钦《水经》曰:“昆仑之墟,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嵩山绝顶,直上可接.”吾欲御风而行,探昆仑之墟矣.又三里抵嵩阳观,有柏二株,大可十人围,闻在汉已为巨木,殆殷周时物.柏之奇,若雏松之新绿,香泽凝肥,翠滴人衣.坐其下,如张帷幕.谡谡风鸣,如闻丝竹声.旁有石幢,上勒唐宋人题名,有似杂采帖也.嵩阳观碑,屃赑丰硕,在观门之西,徐浩八分书,遒古可爱.邀饮至藏书楼下,日将昳,遂登车以归.诘旦东行,路出箕山左,沿水下流,复探石淙之胜,砢磥砢岖,负险相望.百二十里过禹州,达襄城境.康熙丙子二月丙辰记.(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石上遍刊祝厘辞刊:雕刻.B.但略括一二矣略:简要.C.东五里许为卢岩许:左右.D.复探石淙之胜胜:优美.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望之浑成秀拔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作《十志》以自豪退论书策以舒其愤C.大小熊山屏其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D.吾欲御风而行弃甲曳兵而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嵩山神祠位于黄盖峰下,东面是降神殿,西面是历代帝王祭祀天地神灵和记录功德的御香亭.B.嵩山卢岩有卢鸿一的房子,卢鸿一是曾在嵩山隐居的隐士,作《终南十志》表达自得之情,深受后人仰慕.C.嵩山之上的嵩阳观有两棵殷商时期的大柏树,十人以上围抱的柏树让嵩阳观成为嵩山的幽深之地.D.文章记载了作者在嵩山的游程,描写了嵩山的地位和景物风貌,构思精巧,其写景状物,亦生动传神.4.用“/”给文中字体加粗的部分断句.理策至山麓仰视一峰入云石色青绀如画岚流雾垂上合下竦是为万岁峰其麓为入山所必经也蓝舆行十里至中峰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及涉中峰之巅,群峰争出,若攒图之托霄上,烟云吞吐,日月蔽亏.(2)余以半人疾,未及跻嵩之绝顶也,然眺洛河,瞻伊阙,顾以历历目中矣.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姬生南阳鄂氏,患狐,金钱什物,辄被窃去.迕之,祟益甚.鄂有甥姬生,名士不羁,焚香代为祷免,卒不应;又祝舍外祖使临己家,亦不应.众笑之.生曰:“彼能幻变,必有人心.我固将引之,俾入正果.”数日辄一往祝之.虽不见验,然生所至,狐遂不扰.以故,鄂常止生宿.生夜望空请见,邀益坚.一夜,门自开.生曰:“倘是狐兄降临,固小生所祷祝而求者,何妨即赐光霁?”却又寂然.案头有钱二百,及明失之.生至夜,增以数百.中宵,闻布幄铿然.生曰:“若缓急有需,无妨质言,何必盗窃?”少间,视钱,脱去二百.生仍置故处,数夜不复失.有熟鸡,欲供客而失之.生至夕,又益以酒.而狐从此绝迹矣.生一日晚归,启斋门,见案上酒一壶,燂鸡盈盘,钱四百,以赤绳贯之,即前日所失物也.知狐之报.嗅酒而香,酌之色碧绿,饮之甚醇.壶尽半酣,觉心中贪念顿生,蓦然欲作贼.便启户出.思村中一富室,遂往越其墙.墙虽高,一跃上下,如有翅翎.入其斋,窃取貂裘、金鼎而出.归置床头,始就枕眠.天明,携入内室.妻惊问之,生嗫嚅而告,有喜色.妻骇曰:“君素刚正,何忽作贼!”生恬然不为怪,因述狐之有情.妻恍然悟曰:“是必酒中之狐毒也.”因念丹砂可以却邪,遂研入酒,饮生.少顷,生忽失声曰:“我奈何作贼!”妻代解其故,爽然自失.又闻富室被盗,噪传里党.生终日不食,莫知所处.妻为之谋,使乘夜抛其墙内.生从之.富室复得故物,事亦遂寝.生岁试冠军,又举行优,应受倍赏.及发落之期,道署梁上黏一帖云:“姬某作贼,偷某家裘、鼎,何为行优?”梁最高,非跋足可黏.文宗疑之,执帖问生.生愕然,思此事除妻外无知者;况署中深密,何由而至?因悟曰:“此必狐之为也.”(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1.对下列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辄被窃去辄:总是B.鄂常止生宿止:留C.又益以酒益:增加D.遂研入酒,饮生饮:饮酒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阳鄂氏家中闹狐怪,鄂氏的外甥姬生是一个性格洒脱的人,他认为狐怪通晓人性,想要引导狐怪,使其走上正途.B.一天晚上,姬生因为喝了狐怪为他准备的酒而心生贪念,便翻墙进入村中一富贵人家行窃,并成功偷出貂裘、金鼎.C.姬生的妻子惊讶于丈夫做了贼,她通过姬生的话猜测姬生中了狐怪的毒,便用丹砂为他祛了邪,姬生清醒后向妻子讲述狐怪的情义.D.道台衙门最高的梁上贴了一张纸条,说姬生做过贼,偷某家裘、鼎,不能算是品行优良的人,姬生认为此事乃狐怪所为.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数日辄一往祝之.虽不见验,然生所至,狐遂不扰.(2)妻为之谋,使乘夜抛其墙内.生从之.4.姬生对狐怪很友善,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概括.一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传”在文中是“记载”的意思.2.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直接批评了当时文坛浮奢的文风”错,应是“间接批评了当时文坛浮奢的文风”.3.(1)然而从当时起孔门中众多弟子都推崇尊重颜回,认为不敢期盼比得上他.(2)东阳徐无党,(你)从小就跟从我学习写文章,逐渐被别人称赞.【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要注意每个语句中的关键词,如(1)中的“之”代指的内容,“以为”的意思;(2)中的“为”是动词,“作”“写”的意思,“见……于”表示被动.4.①勉励学生徐无党要修身立德.②对自我进行警示.【参考译文】草木鸟兽被称为“物”,世间众人被称为“人”,他们活着时虽有不同,然而死之后却相同,全部都归于腐朽且消亡殆尽罢了.而圣贤身处世人之中,本来也需要面对这种生死变化,然而却和草木鸟兽以及世间众人有分别,虽然身体死亡但精神却永垂不朽,时间越久远就越能够留存.他们成为圣贤的原因是,加强自身修养,认真做事建立功业,著书立说以传世,这三方面是他们能够长存不朽的原因.修养自身的人,一定能有所收获;若要建立功业,却有得到的,有得不到的;若要有著作传世,则又有可以的,有不可以的.能建立功业,却未能有著作传世,是可以的.从《诗》《书》《史记》所记载的来看,难道都是些善于著书立说的人吗?有高尚德行,却未能建立功业,也没有著作传世,也是可以的.孔子的弟子中,有能从政建立功业的,有能著书立说的,就好比颜回,他居住在穷街陋巷,弯着胳膊当枕头,忍饥躺卧,在与人相处时则整天沉默寡言好像愚笨无能的人,然而从当时起孔门中众多弟子都推崇尊重颜回,认为不敢期盼比得上他,而后世经历千百年,也没有人能比得上颜回.颜回能够永存不朽,固然不是凭借建立功业,更不必说是著书立说吧?我读班固的《艺文志》、唐代的《四库书目》等,见当中列举的自三代、秦、汉以来有著作流传的文人,其作品多的有百余篇,少的尚且有三四十篇,虽然文人多不胜数,但大部分的作品却已随时间散失消亡,只存留不到百分之一二而已.我私下里为这些人悲叹,他们的文章虽然华丽,语言虽然精巧,但和草树开的花被风吹散,鸟兽好听的鸣叫掠过耳边一样啊!他们竭尽心力创作,又和世人急切追求名利有何分别呢?而且也会面对忽然到来的死亡,虽然有早有迟,但最终会和草木、鸟兽、世人一样归于消失.著书立说是不能够依靠的大概就像这样.现今追求学问的人,全都羡慕古代圣贤能够永存不朽,可是只懂将一辈子心力用在著述文章方面,这些人都是可悲的啊!东阳徐无党,(你)从小就跟从我学习写文章,逐渐被别人称赞.学成后,又与众多文士在礼部应考科举,名列前茅,从此名声显著.你的文章日渐进步,有一种如泉水涌出山间的气势,我想挫一挫你的锐气并勉励你思考,因此在你南归之时,用这篇文章来告诫你.然而我自己本来也是喜爱写作的人,也用此来警示自己.二3.(1)他所到之处,人们像蜗牛蚂蚁一样趋集依附,有人不远千里撑船而来,超过一个月而不能得到高旦中的诊治.(2)家业中途衰落,行医的收入有剩余也随手散尽了,所以等到去世时家中已经空无所有.【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关键词“蜗争蚁附”(像蜗牛蚂蚁一样趋集依附)、“拏舟”(撑船)、“逾”(超过).(2)关键词“落”(衰落)、“比”(等到)、“悬磬”(空无所有).4.喜好读书;体貌出众;善于言谈;崇尚侠义;不吝钱财.【参考译文】高旦中家世代以行医闻名.当时陆丽京投身行医已经十年,吴中称他为陆讲山,前来求医的人很多,门前像集市一样.高旦中行医后陆讲山的门庭马上衰落了.大概因为高旦中既亲手把脉,又精于在容貌动作、气色纹理之间揣测患者的情感,巧妙地发现,出人意外地言中,这也未必完全是凭医术了.他所到之处,人们像蜗牛蚂蚁一样趋集依附,有人不远千里撑船而来,超过一个月而不能得到高旦中的诊治.贤孝的子孙,慈爱的长辈,如果能够求得高旦中为亲人治病,就算是完全尽心尽力了,口含高旦中的药死了,也会甘愿看作是命中注定.高旦中有志向读书,四处寻找书籍来读.他留有漂亮的胡子,体态修美,言谈令人倾慕,即使是门第不同的各色人等,都能平等相待,情意深厚,三吴一带的人一致因其风度气概而与之结交.他经过金阊,徐昭法必定邀请他到自己隐居之处,连住两夜进行长谈.蠡城刘伯绳,很少与人结交;每次拜访高旦中,不惜披露自己的胸怀.高旦中也因这两人而更加尊重自己的人格.高旦中年少时喜欢见义勇为,扶助弱小,五君子之祸,牵连到他们的妻子.高旦中到各家去告知她们,劝勉她们自尽.华夫人说:“遵命.请求能够穿上朝廷赏赐的礼服,以便在地下见先夫.”高旦中就答应为她穿上自己妻子的衣服,按照礼仪下葬.家业中途衰落,行医的收入有剩余也随手散尽了,所以等到去世时家中已经空无所有.旦中姓高,名斗魁,别号鼓峰.去年十月,高旦中病情危急,我拜访慰问他,高旦中自己叙述道:“梦中到了一座院落,关锁很严,有童子告诉说:‘这里是邢和璞的丹房.(主人)离开这里四十七年了,现在将要返回了.’我刚好四十七岁,莫不是预先注定寿命将终?”卧室很暗,高旦中点燃蜡烛照着自己说:“先生看我!一生的声音容貌,将止于今日.先生凭借笔力为我保留下来,那是先生的恩惠.”我说:“即使这样,从今以后,等待先生四十七岁之后下笔书写,还不算晚.”第二年前往悼念高旦中,他的兄长辰四拿出高旦中最后写的诗文,有“明月冈头人不见,青松树下影相亲”这样的句子,我改“不见”为“共见”,可湮没的是人的形体,不可灭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人教版)语文题型整合练(16)李仕才一、古诗词欣赏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自贻杜牧杜陵萧次君①,迁少去官频。
寂寞怜吾道,依稀似古人。
饰心无彩缋②,到骨是风尘。
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
注①杜陵:西汉宣帝的陵墓,位于长安城东南的杜原上,因建于杜县而得名。
萧次君:《汉书》记载,萧育,字次君,为人刚直严猛,做官常被免职,很少升迁。
②彩缋:彩色的绘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首诗的题目是“自贻”——自己写诗赠送给自己。
诗人需要写诗来自我宽慰、排解,诗题透露出凄苦的味道。
B.本诗开端即以刚直而屡遭贬斥的萧次君自比,借其“迁少去官频”的遭遇,抒发的却是自己的命运感喟。
C.“寂寞怜吾道”意为“怜吾道寂寞”,诗人坚守“吾道”,却难被世道认同而感“寂寞”,令人怜惜。
D.颈联表达了诗人遗憾自己没有以“彩缋”般的锦绣前程作为内心追求,以至于为官四方,充斥身心的只有世俗的扰攘。
E.整首诗由古及今,由人及己,尾联借物自喻,形象生动,一个“嫌”字凝聚了落魄失意者复杂的情感。
2.本诗是杜牧晚年赠送给自己的作品,一生的辛酸蕴含其中,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表达的复杂情感。
答:【参考答案】1.CD [C项不是“令人怜惜”,而是“自生哀怜”。
D项“遗憾”错,应是诗人“不愿”矫饰自己的内心,违心改变志向。
]2.(1)对自己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愤懑。
首联引用萧次君的典故,表明自己仕途与他一样坎坷,升迁次数少,离职却非常频繁,内心深感不平。
(2)对自己坚守正道,却不被重用,寂寥落寞的悲叹。
颔联写自己像古代圣贤一样,坚守自己的人生原则,却无法实现人生价值,内心感到悲伤。
(3)对自己人生志向的坚持与执着。
颈联写自己长期四处漂泊为官,到老遭受奔波劳碌之苦,但还是不愿矫饰自己的内心,违心改变志向。
(4)对自己无法掌控命运的厌烦、痛苦和无奈。
尾联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自己的命运如布匹一般,任人裁剪,不由自己。
“嫌”字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厌烦、痛苦和无奈之情。
【作者:杜牧】简介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历任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的“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二、文言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
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
”后拜怀令。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
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
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
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其年,迁憙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
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
及薨,车驾往临吊。
时年八十四。
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
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
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
B.赵熹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
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
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
C.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
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D.赵熹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
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
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答案】1.A 2.B 3.C4.(1)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求。
”赵王没有再说话。
(2)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
【解析】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文化知识的把握情况。
B项,“然后再作考察”错。
“考”是指拘捕拷问。
“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
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类型的题目是必考点,首先考生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的过程可以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归类,比如官职升迁、国号年号、科举考试、人名称谓等。
然后应结合文本的内容做出正确的辨析。
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能力。
第(1)句中,“奉”,奉行;“枉”,违犯;“更”,再;“道”,说说;“它”,其他;“欲”,要求;“复”,再。
第(2)句中,省略主语“蝗虫”;“界”,地域;“辄”,就;“岁屡”,连年;“歌”,歌颂。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今年,好声音因版权纠纷,改名为中国新歌声。
日前,该节目所有的盲选环节已经收官,4位导师的阵容已经确定。
目前汪峰战队已经选出5强。
该节目在今年播出之后,收视率依然不俗,但可以明显感知的是,好声音从第一季到第五季,其总体上呈现出来的网络话题效应是下滑的。
从这一季度来看,尽管盲选环节已经收官,但让人印象深刻的选手较少,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网络的话题效应越来越弱了。
②而且我们可以感知的是,好声音选手选了之后一届又一届,除了在第一季,吴莫愁和金志文等少数几个选手之外,却鲜有歌手能够火的起来。
无论名次好坏,唱功优劣、特色鲜明与否,多数选手昙花一现,节目结束之后,人就基本上在歌坛销声匿迹了。
③我们知道,对于音乐类节目尤其是这种通过层层筛选,相对更注重歌手的唱功与声音特色的选秀节目而言,对新人的培育与挖掘应该是节目的本质才对,因为他们多数是民间缺乏背景与资源的歌手。
节目应该对歌手本身推而广之,最大限度的挖掘歌手的价值,需要覆盖广大的人群达成流行的广度,帮助他们实现或者接近梦想,这应该是好声音(新歌声)区别于其他的综艺节目的关键点。
④但事实上,好声音(新歌声)整体的发展却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即为了节目效果,选手开始被弱化,整体节目注重导师抢人环节的撕逼与节目效果,节目给人的印象,主角逐渐从选手变成了导师。
所以几季好声音下来,人们记住了导师们在抢人环节营造出来的气氛以及其中涌现出来的金句,但却记不住选手。
而从节目本身来看,让人感觉其目标不是奔着如何捧红选手,而是让导师来制造话题与热播效果。
⑤另外是此前几季网络独播模式阻碍了音乐节目与学员价值最大化。
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好声音”的受众越来越多是依靠网络收看节目。
无论是第二季搜狐视频还是第三季腾讯视频的独播,独播时因观看用户过多而导致服务器“挂掉”、宕机非常频繁。
到了这一季,新歌声开始采用腾讯视频与优酷联合独播的方式,但抵挡不了用户的审美疲劳。
⑥而对于这些选手而言,相对于《我是歌手》中成名成家的流行歌手,他们更需要传播与推广的力度来引发更多关注与曝光。
因为要打造音乐新人培育的体制,并非在舞台上唱完歌就已经结束,而是需要将影响力延续下去,进入到音乐产业链当中去。
但很显然,现在的音乐消费方式,则是更加随性的互联网流媒体业务。
如今的音乐人不仅需要连接制作资源把Demo做后期完成作品的定稿,还需要跟进对接媒介资源,搞定市场与创收渠道,把作品推向用户,而最难的是需要拉取新用户与粉丝,经营用户关系。
⑦而我们看到,选秀歌手之所以火不起来,是缘于类似中国新歌声这类选秀节目,制作与主办方的核心目的是在节目播出期间拿下高收视率与高回报率及版权下发的高收益,培育这些新人显然不是他们的关注重心与核心利益范畴。
而好声音的音乐版权落户的音乐流媒体平台每年都不一样,虽然目前许多音乐等流媒体音乐平台的业务侧重点在于发现和扶植独立音乐人,但这种版权下发的独家平台不断变换往往导致新人培育机制断裂。
(摘编自百度百家2016年8月22日,作者王新喜)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虽说今年好声音因版权纠纷,改名为中国新歌声,但是,该节目所有的盲选环节已经收官,也确定了4位导师的阵容。
B.中国新歌声让人印象深刻的选手较少,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网络的话题效应越来越弱了。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从第一季到第五季,其总体上呈现出来的网络话题效应是下滑的。
C.中国新歌声举办了一届又一届,只有吴莫愁和金志文等少数几个选手是鲜有的能够火起来的歌手。
D.无论名次好坏,唱功优劣、特色鲜明与否,新歌声的选手们都是昙花一现,节目结束之后,人就基本上在歌坛销声匿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