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2020高考 近5年高考历史,42个高频考点整理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42个高频考点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42个高频考点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42个高频考点一、中国的政治文明【高频考点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涵、特点及影响(1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2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核心的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贵族政治的特点。

【高频考点2】古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1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主要经历了分封制(西周、郡县制(秦、郡国并行制、文官知州通判制(宋、行省制(元等重要制度。

(2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中央行政任命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的实施,是对地方管理方式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演变趋势是地方权力日渐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高频考点3】三省六部制特点、影响及演变(1特点:三省六部制的特点:①相权三分;②职权分明;③节制君权。

(2影响:①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②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三省六部制使封建中央官僚机构更加完善,历代沿用。

(3三省制演变:宋代只保留“中书门下”,与枢密院、三司并称“二府三司”;元代废三省制,只保留中书省,行一省制;明代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

【高频考点4】宋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宋代设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明代废除丞相,后设置内阁内侍机构;清代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达顶峰等。

其演变趋势是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废除。

【高频考点5】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主要有先秦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开始直至1905年废除的科举制。

(2其演变趋势是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高频考点6】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背景、影响及特征(1背景:欧美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全国卷历史高考的必背知识点总结

全国卷历史高考的必背知识点总结

全国卷历史高考的必背知识点总结在高考历史考试中,了解考点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为了优秀的成绩,考生应该掌握并记忆一些基础的知识点,这里总结了一些关于历史高考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高考。

一、革命时期1.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起点,是清朝灭亡和民主共和国建立的历史转折点。

应掌握的相关知识点有辛亥革命的背景、主要事件、革命进程和成果。

2.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延续和升华,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次爱国主义运动。

应掌握的相关知识点有五四运动的背景、主要事件、影响和意义。

二、国共内战时期1. 南京政府时期(1927-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重要的阶段之一,这些年间重要的政治事件、人物、政策等应该被掌握。

2.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的一个历史时期,是中国革命进程的关键时刻。

战争的主要事件、策略和历史意义等也是高考考察的重点。

三、建国以后的中国1. 政治制度的演进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对于建立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一系列演变。

应掌握的相关知识点有关于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公有制经济等。

2. 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历了一段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历程。

应掌握的相关知识点有关于整风运动、1956年的百花齐放、1957年的反右运动、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等。

四、建国以后的中国对外关系1. 中美关系中美关系是对于中国外交史的重要历史性事件,应掌握的相关知识点有七十年代中美建交、文化大革命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和拥抱市场型的王安顺模型等2. 对欧洲国家和亚洲国家的影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许多亚洲和欧洲国家都有着广泛的合作,相关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应该被掌握以上是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的总结。

切记,高中历史的知识点虽然繁杂,但只有掌握了足够的基础知识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并在考试中取得优秀的成绩。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历史是高中阶段重要的一门学科,对于高考来说,历史考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科。

掌握历史必背知识点是高考复习的核心。

下面将整理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希望对高中生历史复习有所帮助。

一、人类起源与早期文明发展1. 人类的起源:直立人、直立智人。

2. 北京猿人遗址:周口店遗址。

3. 黄河流域古代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长江中下游古代文化。

二、古代近东文明1. 近东地区的城邦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波斯文明等。

2. 法老国家的发展:早期王朝、中间王朝、新王朝。

3. 犹太民族的发展:犹太教的兴起和发展、犹太人的迁徙与传播、散居时期的犹太人社会生活。

三、古代希腊罗马文明1. 希腊城邦的兴起与争霸:阿拉戈斯同盟、伯罗奔尼撒战争、马其顿帝国的兴起。

2. 古罗马社会的基本特点:贵族制、平民制、奴隶制。

3. 罗马帝国的兴衰:奥古斯都改革、波斯战争、影响罗马帝国灭亡的因素。

四、中国古代文明1. 三皇五帝时期的远古历史:神农氏、黄帝、尧舜禅让、大禹治水。

2.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变革:太甲、商纣王的统治、周武王的革命和西周的统治。

3.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局:诸侯国的兴起和争霸、孔子及其学说、孟子、墨子、韩非子等思想家和学派。

五、秦汉帝国的兴起与统一1. 秦始皇统一六国:秦的军事制度改革、焚书坑儒、筑长城、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等。

2. 西汉帝国的建立:汉高祖刘邦的统治、薄太后、文景之治等。

3. 新莽政权的建立与推翻:新莽的政治制度和政策、王莽的改革措施、赤眉起义。

六、魏晋南北朝时期1.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三国、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的兴起。

2.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变革:士族统治、九品中正制、青楼、密教的传入。

3.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佛教的起源和基本教义、佛教的兴起与发展、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传播和影响。

七、隋唐帝国的建立与它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1. 隋朝的统一:隋文帝杨坚的统治、开封、洛阳两都、隋的军事制度和政治改革。

2020高考冲刺历史考点

2020高考冲刺历史考点

2020⾼考冲刺历史考点 2020⾼考即将到来,历史学科有哪些重要考点呢?接下来是⼩编为⼤家整理的2020⾼考冲刺历史考点,希望⼤家喜欢! 2020⾼考冲刺历史考点⼀ 中国历史上的疫病防治 【中国古代疫病防治】 1.背景 (1)处于由盛转衰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2)⼩农经济占主导 (3)战争频发,⽓候异常,新型传染病增多,疫病⼤规模爆发 (4)思想观念落后、愚昧 (5)医学家深⼊研究 2.特点 (1)总说 ①发现传染现象较晚 ②受宗教影响,有⼀定迷信⾊彩 ③科学性与迷信交织 ④受道德影响明显 (2)阶段特征(历史沿⾰) ①汉代⾄隋代,瘟病学说以内科理论为基础 ②宋元以来,瘟病与伤寒从论症和治法等⽅⾯区分开来 ③明清时期,瘟病学说逐渐形成体系 (3)积极 ①由临时性到常态化、制度化 ②由以民促官到政府主动介⼊ ③中央政府由缺位到主导 ④由带有封建迷信⾊彩到⽇益重视科学防治 (4)消极 ①政府应对消极 ②防疫重点主要集中在灾后赈济救助 ③防疫措施呈零散性、偶然性 ④防疫措施迷信⾊彩深厚 3.影响 (1)积极 ①⼀定程度上防控了疫情,缓和了社会⽭盾 ②扩⼤了儒家思想在民间的影响,增强了道德约束⼒ ③⼀定程度上推动防疫措施的普及 ④推动了早期公益事业的产⽣ (2)消极 ①迷信使⼈们长期以来⽆法科学认识传染现象 ②导致疫病蔓延,⼈⼝⼤量死亡,社会动荡 4.措施 (1)政府减免税收,发放钱赈济灾民 (2)针对疫病施医送药,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疫情扩散 (3)斋戒祈祷趋避疫病 (4)民间医⽣与儒⽣救助灾民 【中国近代疫病防治】 1.背景 (1)政府措施得⼒且应对⽅法科学有效 (2)吸取国外先进科技并有创新突破 (3)地⽅政府和民间团体的积极配合 (4)东北地区开发较晚,⼈⼝⼤量涌⼊,医疗设施落后 (5)⽂化保守势⼒强⼤,固有观念阻碍防疫⼯作 2.措施 (1)开始仍然使⽤传统⽅法治疗,未进⾏隔离(反⾯) (2)制定⼀系列疫时社会制度 (3)组建各级防疫组织 (4)颁布各种防疫法规 3.影响 (1)促进中国防疫事业近代化 (2)促进卫⽣制度化和政治化,加快卫⽣事业近代化进程 (3)收回了部分检疫权,对⽇后恢复中国对东北⾏使主权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 (4)促进了卫⽣知识在民众中传播,提⾼公民卫⽣意识 (5)促进民族觉醒,推动了近代民主⾰命发展和近代化进程 (6)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发展 (7)推动医疗技术进步,促进近代医疗卫⽣体系建⽴ 世界近代的疫病防治 1.背景 {总说} (1)封建王权的发展,民族国家形成,中央集权加强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近代⾃然科学兴起 (4)⼈⽂主义的发展 (5)宗教观念的影响 {正⾯} (1)政府的关注和⽀持 (2)现代科技的进步 (3)教育的普及 (4)⼈们卫⽣观念的加强 (5)世界性卫⽣协调组织的成⽴ {反⾯} (1)政府忽视公共卫⽣事业(各国政府间缺少合作并且防治措施乏⼒) (2)世界市场的形成 (3)城市化加深,⼈类居住密集 (4)医疗技术和卫⽣知识相对落后 (5)民众对宗教的盲⽬信仰和对⿏疫的恐慌⼼理 (6)战争加剧传染病的蔓延 2.措施 (1)政府⾼度重视,积极应对 (2)周密部署,构建国家公共卫⽣防疫体系 (3)防疫⼯作制度化 (4)防疫措施科学、进步 2020⾼考冲刺历史考点⼆ 五代⼗国辽宋夏⾦元(封建国家的分裂⾛向统⼀;中央集权的加强;多民族政权的对峙、交流和民族⼤融合;应⽤科技和封建⽂化的繁荣。

2020高考历史必背考点

2020高考历史必背考点

2020高考历史必背考点一、知识点关注度和熟练度(一)中国古代史——国家统一的潮流(政治制度的改革、主流思想的统一及文明的传承、经济制度及经济结构的调整、生产力与生产技术的进步、中外交流及民族关系疆域政策的发展、重大人物及措施)1、制度的改革:(1)明清的制度改革:税制改革、外贸政策的调整、外交政策的特点、台湾的管理和对台政策的变化(已考:荷兰占台背景及台湾的收复、八旗制度、乡规制度、矿禁制度、海洋、养廉银制、警察制度、移民制度、闭关锁国)。

周年:《尼布楚条约》——奠定中国版图的基础。

(2)民族政策——加强边疆管理的制度:唐太宗开明“爱之如一”的政策、张居正“羁縻”政策、明清“改土归流”及清初统治者的宗教政策。

(已考:八旗制度,蒙古“三娘子”)特点:和平、交流合作、融合、教化引导(归化)、移民开发、制度管理、中央集权与尊重相结合、政治管理与经济文化发展(增加道德教化)相结合(3)行政、监察及法律制度和选官制度及经济社会管理制度:刺史制度、地方巡视制度、清朝的总督制度、明的三司制度。

—— (已考:基层管理“乡规民约”制度;汉唐行政区划、魏晋周隋法律、宋监察弹劾、唐谱牒及藩镇、汉纪年、清八旗及城市管理制度改革、唐两税法及前期赋税制度、南朝山泽管理制度)制度改革的目的及作用: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经济的发展、边疆安定与开发、民族融合、制度加强(包括对其他制度产生的延伸性的影响)、生产\生活的进步、区域开发效率提高、中外交流、文化繁荣\抵抗外来的经济侵略、维护主权和领土。

——常用的答案(目的只要在作用前面加个“为了”或“为”)局限:没有真正和彻底实现、作用有限(阶级、个人、时代与历史的局限性),或存在一定的问题。

2、文明的传承和中外文化交流——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观念(1)中华文明圈:汉——唐时期(形成) (已考:鉴真东渡与玄藏西游)。

2020高考历史必背考点

2020高考历史必背考点

2020高考历史必背考点为了帮助大家复习好历史这门课程,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一个高考历史的知识点给大家,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知识点关注度和熟练度(一)中国古代史国家统一的潮流(政治制度的改革、主流思想的统一及文明的传承、经济制度及经济结构的调整、生产力与生产技术的进步、中外交流及民族关系疆域政策的发展、重大人物及措施)1、制度的改革:(1)明清的制度改革:税制改革、外贸政策的调整、外交政策的特点、台湾的管理和对台政策的变化(已考:荷兰占台背景及台湾的收复、八旗制度、乡规制度、矿禁制度、海洋、养廉银制、警察制度、移民制度、闭关锁国)。

周年:《尼布楚条约》奠定中国版图的基础。

(2)民族政策加强边疆管理的制度:唐太宗开明爱之如一的政策、张居正羁縻政策、明清改土归流及清初统治者的宗教政策。

(已考:八旗制度,蒙古三娘子)特点:和平、交流合作、融合、教化引导(归化)、移民开发、制度管理、中央集权与尊重相结合、政治管理与经济文化发展(增加道德教化)相结合(3)行政、监察及法律制度和选官制度及经济社会管理制度:刺史制度、地方巡视制度、清朝的总督制度、明的三司制度。

(已考:基层管理乡规民约制度;汉唐行政区划、魏晋周隋法律、宋监察弹劾、唐谱牒及藩镇、汉纪年、清八旗及城市管理制度改革、唐两税法及前期赋税制度、南朝山泽管理制度)制度改革的目的及作用: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经济的发展、边疆安定与开发、民族融合、制度加强(包括对其他制度产生的延伸性的影响)、生产\生活的进步、区域开发效率提高、中外交流、文化繁荣\抵抗外来的经济侵略、维护主权和领土。

常用的答案(目的只要在作用前面加个为了或为)局限:没有真正和彻底实现、作用有限(阶级、个人、时代与历史的局限性),或存在一定的问题。

2、文明的传承和中外文化交流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观念(1)中华文明圈:汉唐时期(形成) (已考:鉴真东渡与玄藏西游)。

(2)早期的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的背景、途径、方式、影响及作用和特点。

2020年部编版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必背重点知识汇编

2020年部编版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必背重点知识汇编

2020年部编版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必背重点知识汇编2020部编版历史高考高频考点及高考必背重点知识汇总目录高中历史重要知识点有哪些 (6)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 (6)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6)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7)秦始皇的功与过: (9)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不同点? (10)皇权和相权之争的原因和过程: (10)评价康熙 (11)评价唐太宗 (11)唐太宗的评价的采分点 (12)影响科举制的“利” (13)科举制度的“弊” (13)“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14)古代中国科技发达的原因和明清落后的原因? (15)东西方科技发展比较: (16)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16)☆中国近现代史 (17)五次侵华战争中的三次战争及影响 (18)中国人民的爱国救国方案和斗争 (18)中国向西方学习实现近代化的进程 (19)孙中山为维护民主与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 (20)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分段 (20)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分期? (21)高考历史高频考点汇总 (21)【高频考点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涵、特点及影响 (22) 【高频考点2】古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 (22)【高频考点3】三省六部制特点、影响及演变 (22)【高频考点4】宋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23)【高频考点5】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 (23)【高频考点6】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背景、影响及特征 (24)【高频考点7】辛亥革命的结果与影响 (24)【高频考点8】抗日战争 (25)【高频考点9】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贡献 (25)【高频考点10】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 (26)【高频考点1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与成就 . 26 【高频考点12】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影响 (27)二、中国的经济文明 (27)【高频考点13】古代耕作方式与土地制度 (27)【高频考点14】唐宋元明清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28)【高频考点15】列强经济侵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29)【高频考点16】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特点、原因 (29) 【高频考点17】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30)【高频考点18】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成就与失误 . 30 【高频考点19】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1)三、中国的思想科技文化 (32)【高频考点20】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32)【高频考点21】宋明理学的主张及影响 (33)【高频考点22】明末清初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33)【高频考点23】维新思想与三民主义 (34)【高频考点24】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传播 (35)【高频考点25】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 (35)四、世界的政治文明 (36)【高频考点26】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实质 (36)【高频考点27】罗马法的演变、内容及特点 (36)【高频考点28】英国光荣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38)【高频考点29】美国1787年宪法的原则及作用 (38)【高频考点30】法、德代议制的确立过程、特点 (39)【高频考点31】巴黎公社的特点及经验教训 (39)【高频考点32】“冷战”局面下两极格局的对峙 (40)【高频考点3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发展 (41)五、世界的经济文明 (41)【高频考点34】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的影响 (41)【高频考点35】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43) 【高频考点36】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43)【高频考点37】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特点及影响 (44)【高频考点38】罗斯福新政与福利国家 (45)【高频考点39】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背景、特征 (46)六、世界的思想科技文化 (47)【高频考点41】人文精神的起源、兴起、发展历程及特点(48)【高频考点42】牛顿力学体系、相对论、量子论和达尔文进化论 (48)高中历史高频考点汇总 (49)先秦 (49)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50)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51)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的由盛转衰。

考前必备丨2020年高考历史42题攻略

考前必备丨2020年高考历史42题攻略

考前必备丨2020年高考历史42题攻略专题01 42题考情分析一、42题命题特点分析题材内容已使用过的有文字、图示、地图、图像、图表等几大类,文字类材料则包括文献摘引、观点介绍、目录摘抄、“公式”等,纷繁多样。

试题特点42题被称为高考的试验田,其开放性已获得各界好评和认可。

特点:切入:试题一般以图片、历史地图、文字等材料作为历史信息的载体,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通过材料给定探究的范围,列出材料情景包含的多种观点,让我们选定(或提取)一种认同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由于认同的观点不同。

答案:具有非唯一性,没有正误之分,言之成理即可。

但需要克服凭感觉和所学知识照本宣科浅层次作答的思维定式,要通读材料、把握概念,细读材料、确定答题方向;对认同的观点,做到史论结合,有理有据,论证充分。

设问方式:从答案生成看,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类型一是,自拟论题类解题要领:1、观点要明确,最好是一具完整的话。

所谓观点明确,不同于观点正确,只要有明确的观点,即使不正确,也能获得“观点”这一项分数。

(阅卷一般论点满分是2-3分)2、论证过程是最能体现历史解释核心素养能力考察要求的。

行文结构上按照论点、史实、总结的步骤答题,包括分阶段阐释,分层表述,注重结构完整性。

具体论述过程要讲究格式,史论结合。

在高考评分中对论文的结构是要计分的,这就要求考生应该在论文中分段,突出结构。

具体论证过程中,如果单列政治、经济、思想原因的话,最好也将它分开写,这样显得有层次结构。

在具体论述过程中,一般建议学生写2个以上的史实,并且最好做到史论结合;所选取的史实最好是自己熟悉的,又能紧紧围绕材料;也可以尝试从正反两面举例来印证论点,增强说服力和论述的辩证性,体现出历史价值取向;行文时,注意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历史背景与历史过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历史现象与历史特征之间的逻辑关系;历史人物与历史环境之间的逻辑关系;行文一定要使用历史学科语言,切忌口头语。

高考历史高频知识考点总结

高考历史高频知识考点总结

高考历史高频知识考点总结高考历史高频知识考点总结一、“人是万物的尺度”1、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2、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1)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2)强调人的价值。

(3)代表人物及主张: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

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二、美德即知识1、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4)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影响: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一书,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主张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2、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级的。

材料型问答题解题思路答题技巧答题时注意:读懂材料;审清材料中提到的看法、观点正确与否;根据题目的要求去做。

典型例题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请结合第一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1)两次工业革命对国际关系格局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2)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解题指导:本题以两次工业革命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其影响(对国际关系格局及中国)的掌握,从能力立意上看,主要考查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020高考历史冲刺知识考点复习

2020高考历史冲刺知识考点复习

2020高考历史冲刺知识考点复习一一、春秋时期(BC221年——220年)——封建大一统政治上:秦代出现大一统局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中央的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县制,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得以沿袭,并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地方王国实力的壮大,最终形成“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解决了“王国问题”经济上:封建经济得到较大发展,牛耕推广,汉代出现耧车和代田法,汉代的炒钢技术和青瓷制造技术表明了手工业的进步。

国家统一和政治安定也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文化上:秦代的“焚书坑儒”到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由法家到儒家转变,更能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秦代科技发达,造纸术(西汉出现,东汉成熟)的发明改进,《九章算术(刘徽)第一部数学专著》《伤寒杂病论(张仲景,东汉时期)》是汉代的典型代表,汉代文学上出现了新的文体——赋。

二、魏晋南北朝(220——581年)——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政治上:长期处于分裂状态,战乱不断,民族融合加强,九品中正制度维护士族的政治特权,选拔官员看中出身和门第,不注重才能,政治制度出现了三省制。

经济上:北方经济遭到破坏,南方经济发展。

文化上:此时佛教盛行,佛教文化突出,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出现了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大家。

东晋顾恺之的绘画讲究“以行写神”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四大农书之一。

是比较系统,完整的介绍了农林牧副渔生产经验和知识。

2020高考历史冲刺知识考点复习二梭伦改革1.改革背景(1)内忧:平民、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矛盾尖锐。

(2)外患:雅典民族危机加剧。

2.改革措施(1)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

(2)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打破贵族世袭特权。

(3)完善国家机构,建立“四百人会议”和公民陪审法庭。

(4)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3.改革特点(1)指导思想:梭伦推崇“中庸”,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和解。

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统计与必备知识梳理

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统计与必备知识梳理

2020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统计与必备知识梳理高频考点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分封制、中央官制、地方官制、科举制度)(一)高频考点详细统计(二)高频考点必备知识梳理1.分封制:封邦建国(封建制)(1)含义: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的地方分权制度。

(金文中“封”“邦”“国”字形说明分封即划定疆界、植树为帜,建筑城堡,驻军守土)(2)渊源:商朝内外服制度(3)目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即巩固周王朝统治(4)分封内容:土地和人口(5)基础:井田制(6)实质:武装殖民活动(7)分封对象:王族(主体晋、卫、燕、鲁)、功臣(齐)和先代贵族(古代帝王后代宋)。

(8)诸侯权利: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9)诸侯义务:服从周王命令,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10)作用:A.积极:a.更加明确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政治隶属关系,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b.使统治集团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c.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d.使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B.消极:诸侯国有相对独立性,为后来分裂割据提供了条件。

(11)崩溃:A.经过:西周后期遭到破坏,春秋战国进一步破坏(问鼎中原),秦统一全国后废除。

B.原因:a.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根本原因)。

b.诸侯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2.君主专制的发展演进(皇权与相权矛盾——决策方式的发展演变)à趋势:专制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乃至丞相制度被废除。

(1)汉朝:君主专制的加强A.背景: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汉承秦制)B.措施:①汉武帝设立“中朝”,用尚书令分割相权。

中朝:即内朝,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让他们担当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而组成的决策班子。

(决策机构)外朝:汉武帝时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2020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2020

⾼考历史⾼频考点2020⾼中历史复习的主要任务有:查漏补缺;构建各章节的知识⺴络,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发展学⽣能⼒特别是应试能⼒。

下⾯给⼤家分享⼀些关于⾼考历史⾼频考点2020,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考历史⾼频考点1先秦1、⻄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社会⽡解到封建制度确⽴,分裂割据⾛向统⼀集权,⺠族融合局⾯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了封建制度。

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耕、⽔利、⼿⼯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

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医学和诗经。

9、孔⼦(重点)、荀⼦,孟⼦,韩⾮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题,⼀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

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考历史⾼频考点2秦汉秦汉——多⺠族⼤⼀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1、秦统⼀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和巩固统⼀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

7、⾃春秋、战国经秦到⻄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充,司⻢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

(⼟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

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族融合的多⺠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技术为主的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与⽂化格局。

高考历史知识点冲刺复习大全

高考历史知识点冲刺复习大全

高考历史知识点冲刺复习大全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有哪些?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知识点冲刺复习大全,希望大家喜欢!高考历史知识点冲刺复习大全一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知识点总结关于任何事物的知识都有五个层次或者要素:事物的名称、定义、形象,有关事物的智识或者知识,以及事物本身——这才是知识的真正目标。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知识点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1955年新中国派代表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召开。

(5)“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

(6)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和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7)新时期奉行的不结盟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加快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8)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知识点2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l688年“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大增;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到1 8世纪中叶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美国总统共和制:美国独立后,通过l 7 8 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制、一权分立原则等,开创了资本主义代议制的新形式。

(3)法国议会共和制:法国大革命后,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法国政体也几经反复,最终于1875年颁布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4)德意志君主立宪制:1 9世纪中后期,德意志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国家统,1871年制定了帝国宪法,确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

【高考冲刺】2020年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冲刺】2020年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

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

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

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冲刺2020高考 超全总结近5年高考历史,42个高频考点一、中国的政治文明考点1: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涵、特点及影响考点1(1)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特点 是嫡长子继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2)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核心的中央对地 方的管理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贵族政治的特点。

考点2:古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考点2(1)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主要经历了分封制(西周)、郡县制(秦)、郡国并 行制、文官知州通判制(宋)、行省制(元)等重要制度。

(2)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中央行政任命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的实施,是对地方管理方式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演变趋势是地方权力日渐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考点3:三省六部制特点、影响及演变考点3(1)特点:三省六部制的特点①相权三分;②职权分明;③节制君权。

(2)影响①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 失误。

②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三省六部制使封建中央官 僚机构更加完善,历代沿用。

(3)三省制演变 宋代只保留“中书门下”,与枢密院、三司并称“二府三 司”;元代废三省制,只保留中书省,行一省制;明代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

考点4: 宋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考点4 宋代设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明代废除丞相,后设置内阁内侍机构;清代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达顶峰等。

其演变趋势是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废除。

考点5: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考点5(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主要有先秦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开始直至1905年废除的科举制。

(2)其演变趋势是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考点6: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背景、影响及特征考点6(1)背景 欧美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2)影响 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3)特征 ①甲午战争前列强侵华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掠夺原料产地、商品输出的特征;侵华主要国家是工业革命中经济实力强的英法美等国。

②甲午中日战争及甲午战争后的侵华,反映了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的资本输出的需要;侵华国家增多;主要是从瓜分中国到逐步扶植代理人。

考点7: 辛亥革命的结果与影响考点7 (1)结果 推翻了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但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影响 从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从社会史观看,辛亥革命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从整体史观看,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考点8:抗日战争考点8 (1)“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局部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共同抗战。

(3)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了近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伟大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考点9: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贡献考点9 (1)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

(2)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开始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程。

考点10: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考点10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党制度。

(3)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的民族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考点1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与成就考点11 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的国际背景下,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非凡。

即:一个原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两大会议,即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三大政策,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考点12: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影响考点12 (1)打破了长期以来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促进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2)加强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便利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有利于构建相对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有利于中国同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二、中国的经济文明考点13: 古代耕作方式与土地制度考点13 (1)耕作方式 中国古代经历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转变,铁犁牛耕成为中国古代主要的耕作方式。

这种耕作方式决定了中国古代基本生产模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的男耕女织为主要组织方式,推动了古代农业精耕细作技术的进步。

(2)土地制度 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包括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和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又有三种类型: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

其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存在的基石。

考点14:唐宋元明清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考点14 (1)从西周至唐 ①坊、市分置,商业活动受地域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②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

③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开始出现。

(2)宋元明清 ①坊市界限被拆除,打破了空间限制,镇兴起和发展,农村的“草市”发展。

②宋元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如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③明清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减弱。

(3)经济政策 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末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考点15:列强经济侵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考点15 (1)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促使自然经开始解体。

造成中国农民、手工业者大量破产贫困,因而具有“破坏”作用,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3)列强侵华将中国作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的同时,带来先进的技术和观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考点16: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特点、原因考点16 (1)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它大体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日渐萎缩等几个阶段。

(2)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政府政策、列强侵华、革命运动与战争、实业救国思潮等是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考点17: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和思想观念的变化考点17 (1)近代随着列强的侵略,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习俗都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特别是民国初年的社会风俗与人们思想道德观念发生巨变,如摒弃等级观念,平等意识增强、摒弃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女权意识增强等,这是近代文明发展的表现,更是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标志。

考点18: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成就与失误考点18 (1)成就 ①“一五”计划建设完成,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

②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的完成,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③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

(2)失误 ①1958年总路线: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其特点是反映了全党和全国人民要求尽快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它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忽视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②大跃进 “大跃进”的主要特点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具体表现为经济建设中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左”倾错误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特点是“一大二公”,人民公社化运动犯了生产关系严重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错误,是我国农村经济建设探索中的一次重大失误。

④“文革”“左”倾错误的影响 1966年,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严重偏离了经济建设的轨道,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

考点19: 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考点19 (1)新时期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表现为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体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自主权,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实行按劳分配、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制度。

(3)在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谈话推动下,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世纪初期,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中国的思想科技文化考点20: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考点20 (1)春秋时期 老子主张“无为”, 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

都是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

(2)战国时期 ①墨子主张“兼爱”、 “非攻”,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主张任人唯贤,代表了战国时期小生产者的利益。

②战国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对于如何改造社会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③孟子主张实行“仁政”,目的是调和阶级矛盾。

④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在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崇。

考点21:宋明理学的主张及影响考点21 (1)主张 南宋的朱熹将儒学发展到理学,认为 “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宋明陆王心学,主张通过内心反省以求“理”,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2)影响 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

②积极: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发奋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塑造人的性格和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