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二版)若干问题的商榷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证性 实验过 于简单 , 不利于学生全面地掌握微 生物学的基础实验
课程主要讲 述环境微生物 的形态 、 构造 、 生理特性 、 生长繁殖与变 异规律 , 了解微生物在 污染 物处理过程 中的作用 , 环境微 生物处 理的基本研究方 法 , 简单 介绍了 以生物恢复 、 并 污染物 降解 基因 工程为代表 的环境 生物技术前沿领域 的进展 。微生物学 与环境 治理的关系越来 越受 到广泛 的重视 , 本课程 旨在让学生们掌握环 境工程微生物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防止或消除有害微生 物对人类的危害 , 并充分利用有益的微生物资源和技术 以保护环 境 , 福人类 。然而 , 造 要提高课程 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 , 目前仍 存在很多 问题值得探讨 。
学计划 的课程而言 , 课程实验设置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3 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水平的几点改进措施 31 教学内容的优化 .
21 涉及 内容广泛 , . 配套学时有限 目前 , 多数高 校采用的是 由高等教育 出版社 出版 的《 环境工 程微 生物学》 第 3 ) ( 版 教材 。该教材 多年 来 已具有 一定的影响 力, 它拓展 了应用 范围 , 强 了适应性 , 增 教材 内容突 出重点性 、 可 读性 和广泛性 。环境工 程微 生物学》 《 是一门重要 的专业基 础课 , 教学 中我们应 当首先注重对基础理 论的学习和基础技能的掌握 , 为生 物监测及污染治理 等实践应用打下坚 实基础 。然而该教材 的涉及 内容多 、 知识覆 盖面广 , 涉及到微 生物的基础知识 、 生物 微 的生态 、 生物技术在 固体废弃 物 、 污染及大气污染治理 中的 微 水 应用 和微生物 的前沿技术等 , 但学校为理论课配套的计 划学时却 十分 有限。例如 , 院基础理论课 的计划 学时仅为 3 学时 , 我 6 基础 性知识 的讲授往往 占据 了大部分课 时 , 很多 内容不得不在压缩的 课 时中一带而过 , 而许 多环境微生物治理方面 的应用前沿及结合 科研进展则不能详尽介绍 , 更不要说在实验课 中进行验证。 22 内容抽象且易感枯燥 . 微生物具有形 态微 小 、 构简单 、 结 无法用 肉眼直接 观察的特 点, 是一类复杂而特殊的生物体 。学 生对微生物难 以获得较强的 感性认识 , 这就会造成教师在 自以为已经讲得很清楚 的情况下学 生仍感 到很模 糊的状况 。另外 , 然课程 在强化基 础理论 的 同 虽 时, 也十分注意提高理论联 系实际 的开拓能 力 , 对一些 在生产实 践中出现的问题 , 例如介绍活性 污泥的丝状膨胀产生 的原 因及防 治措施时 , 教材 中从微生 物的角度进行 了细致的分析 , 让学生从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最新版】目录1.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概念与意义2.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领域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应用案例4.我国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正文【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概念与意义】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应用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微生物在环境监测、污染治理和资源再生等方面的应用。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利用微生物的生物降解、吸附和转化等功能,可以有效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高环境的自净能力。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领域】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研究领域:1.微生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利用微生物的生物传感器、生物标志物等特性,对环境污染物进行快速、灵敏、在线监测。

2.微生物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利用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对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实现废水的净化和资源化。

3.微生物在废气处理中的应用:通过微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吸附作用等,对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去除,以减少大气污染。

4.微生物在固体废物处理中的应用: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对固体废物进行降解和转化,以减少废物的体积和毒性。

5.微生物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通过微生物的降解、转化等作用,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去除,以提高土壤的质量和肥力。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应用案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多成功案例,例如:1.利用微生物降解技术处理工业废水,实现了废水的达标排放和资源化利用。

2.采用微生物吸附剂去除大气中的有害物质,降低了大气污染的程度。

3.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将厨余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了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4.利用微生物修复技术,对污染土壤进行治理,提高了土壤的质量和肥力。

【我国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我国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不仅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在技术研发、产业化应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2024年环境工程微生物总结范例(2篇)

2024年环境工程微生物总结范例(2篇)

2024年环境工程微生物总结范例____年环境工程微生物总结一、引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其中,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环境工程微生物学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

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____年环境工程微生物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水污染治理水污染是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解决水污染对于保护水资源和维护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在____年,环境工程微生物在水污染治理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1. 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来修复水体中的各种污染物的方法。

____年,研究人员通过筛选、培养和利用特定微生物种类,成功地降解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

同时,研究者还通过构建有效的微生物共生系统,提高了微生物的降解效率和稳定性。

这些研究成果为水污染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2. 微生物降解技术微生物降解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物质的方法。

____年,研究人员通过改造和优化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基因组,成功地提高了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能力。

同时,结合生物反应器技术,研究者还建立了高效稳定的微生物降解系统,并成功应用于水污染治理中。

三、大气污染治理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治理大气污染是一个紧迫的任务。

在____年,环境工程微生物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1. 微生物氮循环调控技术大气中的氮污染是导致大气酸化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通过调控土壤微生物的氮循环过程,改变土壤中氮素的形态转化过程,从而减少氮污染的排放。

____年,研究者通过优化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基因组,成功地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对氮污染物的转化和吸收能力,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环境工程专业环境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思考

环境工程专业环境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思考

能达到通过实验加深对所学知识认识和理解的目的。

为了使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更好地适应环境工程专业(2)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环境微生物课程与实践密切相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立足环境工程专业特点,从环境工程关,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单纯讲解书本上的知识,会使得学生微生物实验、教学及考核等方面分析了现有问题,以期优化感觉索然无味、难于理解。

只有将理论知识与专业实际问题相实验教学过程,提升实验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关联,才能使学生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验现象及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环境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及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对自己所学有更清晰环境工程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的认识。

要达到这一效果就要求老师在课下做好充分准备,多查阅相关文献及资料,跟踪热点环境问题及实验手段,在教学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中,环境微生物是一门专业中将目前实验相关新进展介绍给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必修课。

主要研究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形态、结构、微生物之目前的实验教学中一般是老师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所需材料,提间的相互关系及微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进而考察其对环境的供实验方案并讲解相关实验原理,学生只需按照老师实验方案影响。

该课程是环境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与水及污水处理微生物学,土壤微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等学科密切相描述的步骤完成相应实验过程即可。

这就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关。

环境微生物实验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和实践性,而习意识,不能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且需要扎实地专业基础知识及熟练地操作技能。

环境微生物学无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不利于学生实验,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关联的重要手段。

因此,对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的重视,对于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3)实验手段相对落后。

目前的科研分析仪器发展迅速,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实验课程可以而本科实验中用到的实验分析手段还停留在较为落后的水平。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1 . 2 以人为本 的教学 方法 高校 的教学方 法突 出以人为 本 , 强 调 教法 与学 法相 结 合 , “ 研究教 ” 与“ 研究学” 相结 合 。 在 教 育 目标 上 , 在 教授 学 生 知识 的 同时 , 加 强学 习方 式 与 研究 方 法 的 指导 , 增 强 学 生的 学 习能 力 、 实 践 能 力 和 创新 能 力 , 着 重 培 养 学 生 的创 新 性 、 竞 争 意 识 和 合 作 意识 。 课 堂 教 学 中应 少 采 用 满 堂 灌 的 方 式 , 多 采 用 带 有提 问 或 启 发 式教 学 及 工 程 实 例 教学法, 让 学 生 带 着 问题 学 习 , 运 用掌 握 的 理 论 知识 , 分析、 思 考 工 程 案 例 中的 各 种 疑 难情节 , 设 计 处 理 方案 。 这 样 既 能 充分 调 动 学 生 的学 习 积 极性 , 又 能 提 高 学 生 分 析 现 象产生的原因、 解 决实 际应 用 问 题的 能 力 。 1 . 3 恰 当运用 多媒 体 教学 多 媒 体 教 学 实 际 上 是 利 用 电脑 综 合 处 理 和 控 制 文字 、 图形、 声 音 及 影 像 等 多种 媒 体信息 , 按 照教 学 要 求 安排 各个 要 素 , 通过 投影 仪的屏幕显示出来 , 再 加 上 老 师 的 引 导, 完 成 教 学 过 程[ 3 】 。 多 媒 体 教 学 擅 长把 抽 象 问题 形 象化 , 在 这 个过 程 当 中 , 教师 应 积 极 地 引导 同学 对形 象 直 观 的 思 考 整理 成 抽 象思维 , 使 直 观 形 象 思 维 与 抽 象 思 维 相 辅 相成 , 优 势 互补 。 因此 , 多 媒 体 教 学 是 现 代 科技在教育界渗透的产物 , 对 促 进 高 校 教 学 改革 , 优 化高 校 课 堂 教 学 过程 , 提 高 高校 课程教学质量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 。 但是 , 我 们 也 要 意 识 任 何 事 物 都 有 两 面性 , 多 媒体 教 学 也 不 例 外 , 存在 这样 或那 样 的 问题 : 首先, 多媒 体 教 学 极 大的 增 加 教 学的信息量 , 容易造成重 点不突出; 其次 , 适 度 把 握 多媒 体 课 件 的 内 容 , 防 止 本 末 倒 置, 反而 会 降低 教 学 效 果 , 把 多媒 体 形 象化 的 优 点变 成 缺 点 ; 最后 , 由于 多媒 体 教 学 的 兴起 , 很 多 老 师忽 视 了 课 堂 的板 书这 种 传 统 教 学 方式 。 因此 , 我 们 要 做 到传 统 与 现 代 科 技 相结 合 , 板 书 与 多媒 体 课 件 结 合 , 实现

关于《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优化的思考

关于《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优化的思考

关于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优化 的思考
王 忠 全 电子 科 技 大 学 中 山 学 院 ,广 东 中山 5 2 8 4 0 5
摘 要 本文对环 境 工程微 生物 学开设 内容进 行 了思 考。 与普通 微 生物 学比较 ,环境 工 程专 业开 设环境 工程 微 生物 学更具 针对 性 ,优化 了教
朋 l 隅 州 e p . D 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8 9 7 2 . 2 0 1 3 . 1 8 . 0 0 5
基金 项 目:电子科 技大 学 中山学 院微 生物 学教学 团队建设 资助 项 目 (Z L G C 2 0 1 1 J X T D 0 9 )
理 解微 生物 代谢 的 多样性 及利 用 ,教 学 突出 环 境 工程应 用微 生物 学几个重 点 内容 ,且要 与后 续专 业课程 相衔接 。 通过优 化教 学内容 , 可以提 高教 学效率 。 关 键词 环 境 工程微 生物 学;比 较 ;衔 接
电子 科 技 大 学 中 山 学 院 曾考 虑 为 减 少 教 学 负担 ,化学 与生 物 工程学 院五 个专 业统 开 设普 通微 生物 学课 程 ,引发 了对环 境 工 程微 生物 学 与 普 通 微生 物 学 教学 内容 的对 比 ,及结 合教 学实 践 ,对环 境工 程微生 物学 教学 内容 进行 思考 ,总 结如 下供 同行参 考 。
的 病毒 、三 体 、食用 菌等 内容 有弱化 。 1 . 3环境 工程 专业 设 置环境 工程 微生 物
学 优于 普通 微生 物学 除 介 绍 原 生 动 物 、 后 生 动 物 、藻 类 及 突 出脱 氮 除磷 与厌氧 微生 物等 内容 外 ,环境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at c i g i o t n e t h c n tu t n o x e m e t lc u s t h n mp ra c o t e o sr c i f e p r a o i n a o re, t utv to a g t o x rme he c liai n t r e fe pe i nt
2 3 0 ,C ia 1 0 1 hn )
Absr c : I r e o i r v t e t a iiy o a i g i n v t n n o c liae t o r h n t a t n o d rt mp o e sud n s b lt fm k n n o a i s a d t utv t he c mp e e — o sv a h sst ln ih c n m e tt e d ma d fs c a e e o m e tc mb n n t h e c i g r — i e dit e i a e twh c a e h e n so o ild v l p n o i i g wih t et a h n e
高 等学 校 中的微 生 物实验 教 学是 以教 学形式 培 养科 学技 术 后备 力量 的重 要途 径 。许 多发 达 国家 高 校 十分重 视 环境 工程 微 生 物实 验 教 学 , 断 将 科 研 不 中的方法 转 化到 实 验 教 学 中 , 科 研成 果 转 化 为 新 将 实验 , 使实 验 内容 接 近 现代 科 研 水 平 。环 境 工 程 微 生物 实验 是 培养 学 生 良好 的科 学 习惯 的重 要 途 径 , 实验 在教 学 中 的作 用 有 : 丰富感 性认 识 , 提高 学生 兴 趣 ; 迪学 生思 维 , 强 自主能 力 ; 养 观察 能力 , 启 增 培 掌 握 实验 技 能 , 高 综 合 能 力 ; 成 良好 习惯 , 会科 提 养 学

提高《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索与思考

提高《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索与思考
生 边拨 珠 , 边说 口算 过 程 , 在此 基础 上让 学生 想 一想 这些 题 目有什么共 同特点。学生通过操作 、 观察 、 讨论在理解 的基
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 这样既讲清了算理 , 又使学 生掌握 了正确的口算方法。又如第二册第 1 页例1 “ 1 l a 4 9 ” 。
在 教学 时 , 教 师贴 出1 1 4 " “ 苹果” , 2 个绿“ 苹果 ” 。 学 生也用 学
础上总结出要“ 破五” 的进位加法的规律 。 又如教学“ 满五” 的珠算退位减法时, 我们先 出示 口算 题1 3 — 6 、 1 3 — 7 、 1 3 — 8 要求学生能脱 口而出得数 , 并 口述 口算
2 O14 年Βιβλιοθήκη 2 月 第 9期 教 育 教 学 论 坛
ED U CA TI ON TE A CHI N G F ORU M
F e b . 2 01 4
N O. 9
【 教 师观 点 】
提高《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索与思考

( 新疆农业大学
宠, 黄长福 , 王纯利
修课 , 既包括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 又具有微生 物在环境工程 中的应用及对有害微生物的检测与控制等知 识。不仅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后续专业课打好必要的微生物 学知识的基础, 也是实践技能训练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 该 课程 的特点是内容琐碎繁杂 , 感性认识差 , 需记忆 的知识点 位加” 这部分 内容, 因为拨珠过程既有加法 , 又有减法 , 是珠 算教 学 的难点 。 为 了突破 这个 难点 , 我注 意沟 通新 旧知 识 的 联系, 以口算指导珠算 , 启发 、 引导学生发现拨珠规律 。 如教 学珠算5 + 6 、 5 + 7 、 6 + 6 、 6 + 7 这类题 目时 ,教师先让学生用 口 算、 珠算计算9 + 6 、 8 + 7 、 9 + 7 这类 只用 “ 去几进一 ” 的拨珠 方

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1 . 1实验操作技 能训 育内容简单
1环境 工 程微生 物实 验操作 技能 训育 中存在 的 问题
畏难情绪 。 此外 , 在保证实验内容 多样化 的前提下 , 一要充分考虑
就现有的情况来 看 , 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训练教育 学生对实 验的求知探索 欲和接受能力 , 二要结合综合性实验 的延 课程 的开展一般存 在知识面较 窄 , 教育方 式单一乏 味、 趣 味性 不 续性 , 合理安排实验 的先后顺序 。 足 的问题 ,一般都 是在微生物 理论基础上所延 伸出来 的实验 课
环境 工程微生物实验 中存在 的问题及措施
李 晶1 , 2
( 1 浙江环信环境 自 动检测有限公 司 浙江杭州 3 1 0 0 1 5 2 同济大学
上海
2 0 0 0 9 2 )
此, 必须 要在学校指教 人员 、 学习 以及管理者范 围内, 深化实 验操
作技 能培养的重要性理念 , 更新对 于这一 问题 的观点认知 , 这是 提高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的关键性途径 。
将过多的精 力放 在最 后的报告上 , 这样一来实验操作培训教育开 升具有关键性 的影 响意义 。因此 , 作为教师必须对这一 问题 给予 展 的实际价值就无法得到真正体现。 足够 的关注 , 对其重要性有 一个清 晰明确的概念 , 集合 实践 中存
2提 高环境 工程 微 生物实验 操作 技能 的措施 分析
在 以往 的实 验开展过程 中 ,都是按照一定 的步骤要求进 行
刚才的示 范 自己进行 练习 , 教师要做好相应的监督指导。这样 的 2 . 4完善 环 境 工 程 微 生 物 实验 操 作 技 f l  ̄ i / l l 育效 果评 定 的体 系 流程单调 , 对于学生 的吸引能力有 限 , 对于学 生操作积极性 的调 建设 完善的考评体 系 , 能 够有效 的督促 学生完成 操作 , 确保 动效果也较差 。 并且在教育的过程 中, 一般选用 的措施 都很单调 , 实验操作 的有效性 ,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具有关键性 的影响 通常就是教师讲解 , 书写重 点 , 这对于学生精力 的完全投入是 十 意义 。当实验操作技f l N J , I I 练教育开展 的时候 , 必须规划好合理 的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效率优化的探索与实践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效率优化的探索与实践
总第 1 8期第 2期 0
21 0 1年 6月
高 校 实 验 室 工 作
研 究
S ra NO. 0 NO. e il 1 8, 2
GA0XI AO HI S YANS HIGONGZUO YANJU I
Jn 2 1 u . 01
环境 工程微 生物学 东 ,李 志会
( 河北 工业 大学 能源 与环 境工 程学 院 ,天津 30 0 ) 0 4 1
摘 要 :根 据 环 境 工程 微 生物 学 实验 教 学 中 出现 的 一 些 问题 ,通 过 教 学 团 队 的努 力 以及 广 泛 征 求 学 生 意 见 ,从 实验 内容 、教 学方 法 、教 学手 段 和 考 核 方 式 等 方 面 对微 生 物 学 实验 教 学进 行 了 一 系列 改革 。 实践 证 明 ,这 些 改 革既 有助 于 实验 课 教 学效 率 的提 高 ,又 有 利 于 学生 实践 能 力 和 创 新 意 识 的 培 养 。 关 键 词 :环境 工 程微 生 物 学 ; 实验 教 学 ;效 率优 化 ;教 学改 革
学生 的惰 性 ,也 难 以体 现 教 育 的公 平 。直 接 影 响 了 学 生
环 境 工程 微 生 物 学 实验 课 在 向 其 它专 业 微 生 物 学 实 的 实 践 能力 、创 新 精 神 以及 公 允 的处 事 态 度 ,不 利 于 高 验课 的 学 习 过 程 中不 断 发展 ,同 时也 从 环 境 工 程 专 业 其 素 质 人 才 的 培养 。鉴 于此 ,作 为 一 线 教 师 ,我 们 有 责 任 它 基 础课 和 专 业 基 础课 所 配 套 的 实 验课 中 积 极 的吸 取 经 和 义 务 在 实 验 内容 、教 学 方 法 、教 学 手 段 以及 考 核 方 式 验加 以 完 善 。 。美 中不 足 的 是 , 目前 在 微 生 物 实 验 教 等 方 面 对微 生 物实 验教 学 进 行 必 要 的改 革 ,经 过 不 懈 的

分析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分析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习的信心 , 完成更深层次的实验项 目。
二、 优化教学 内容 。 循序渐进地开展实验教学
同研究 , 多给学生一些 发挥的空 间, 教师从旁指 导 , 为学生实验能
力的提升和个人 发展 提供更 多的帮助 。
参考文献 :
对 于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的实验教学而言 , 目前最重要 的改革 措施 , 就是要优 化教学 内容 , 使 之与现实工作 相匹配 , 同时还要与
三、 将 实验 室 由 室 内转 向室 外 , 充分 利 用 实 习基 地 的 资 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方 面的实验教学 ,比较重要 的一点就是要
倘若仅仅将学生安置在室内进行 实验 , 其 此无法满 足社会 和企业 的需求 。本文 主要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 保证实验的广度 和深 度 , 验教学改革展 开讨论 。

取得的实验教学 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 , 在今 后的实验 教学 中, 教 师

改变传统的实验观念 。 改 革传 统 教 学模 式
应主动将实验室由室内向室外转换 , 通过在室外进行实验, 能够让
学生在实验过程 中, 其得 环境 工程微生物学作 为顶尖 的研究领域 ,其实验教学如果一 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影 响因素和便利条件 , 味地 固守传统模式 ,势必对学生 的能力提升及知识体系构建造成 到的数据和结果 也更加丰富。 另一方面 , 实验教学离不开实习基地 较大 的负 面影 响。 为此, 本文认为 , 在今后 的实验教学改革方面 , 应 的支持。 目前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已经 开展 了定 向培养 的方案 , 很
域, 得到 了国际上的广 泛重视。我国在该领域 的教 学中, 进行 了大量的探 索工作。从 目前 的教 学来看,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理论教 学基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docx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docx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它们各自包括哪些主要类群?2.微生物的分类对于认识和研究微生物有何意义?3.微生物是如何命名的?举例说明双名法的主要规则。

4.微生物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对于在生产实际中研究和应用微生物有何意义?第二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1.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微生物?它与一般生物相比有什么特点?2.病毒在形态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它对寄主的要求有什么特点?3.以大肠杆菌T系列噬菌体为例,说明病毒的增殖过程。

4.毒性噬菌体和溶原性噬菌体有什么区别?以此为例来说明病毒与寄主之间的关系。

5.病毒的培养有什么特殊要求?如何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判断病毒的存在与否?6.破坏病毒的物理和化学因素有哪些?如何利用这些因素来杀灭病毒?第三章原核微生物1.细菌的个体形态有哪几种?各举一种细菌为代表。

2.细菌有哪些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它们各自有什么生理功能?3.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组成上有什么差异?为什么它们会在革兰氏染色中表现出不同的结果?4.细胞膜的组成和特点是什么?它与细胞膜的功能有什么联系?5.在什么情况下能形成细菌的菌落?它具有哪些特征?6.在一般情况下,细菌细胞表面带的是何种电荷?为什么?它有什么实际意义?7.叙述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和机制。

8.放线菌的菌丝体有什么特点?分哪几类?9.放线菌与细菌有什么不同?其菌丝分哪几种?各有什么功能?10.蓝细菌有什么特点?蓝细菌在生产实际中有什么意义?第四章真核微生物1.原生动物有什么特点?它有哪些细胞器和营养方式?2.原生动物的胞囊在什么条件下会形成?它有什么特点和功能?3.原生动物在废水生物处理中如何起指示作用?4.藻类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它可以分为哪几个门?5.真菌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它与细菌和藻类有什么区别?6.请将酵母菌细胞与细菌细胞做一个全面的比较。

7.霉菌的菌丝与放线菌的菌丝有何异同?如何在显微镜下进行区分?8.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有什么区别?9.霉菌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有什么实际意义?举例说明。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传统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实践性、与现实环境工程实践脱节等。

本文将围绕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提出一些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案,以提升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课程教学内容更新与拓展传统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主要包括微生物基础知识、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环境微生物学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环境工程领域的不断拓展,传统课程内容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求。

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与拓展。

在微生物基础知识方面,可以增加最新的微生物分类、微生物代谢和生理等内容;在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方面,可以拓展到微生物在环境修复、废水处理、污泥处理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案例;在环境微生物学技术方面,可以引入最新的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基因工程等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通过更新和拓展课程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和应用,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增加实践环节与案例分析传统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主要以理论讲解为主,缺乏实践性。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才能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可以增加实践环节,如废水处理实验、微生物鉴定技术实验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从而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可以引入环境工程微生物学领域的典型案例,如生物膜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微生物驯化技术在生物气体生产中的应用等,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加强与实际工程实践的联系传统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往往与实际工程实践脱节,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需要加强课程与实际工程实践的联系。

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工程师或专家来进行现场讲解,介绍微生物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和实践经验;可以组织学生到环保企业或研究机构进行实习,让他们亲身参与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相关项目的研究和实践。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引言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重要课程之一。

微生物在环境治理、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也需要不断改革与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本文将探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创新内容和方法。

一、必要性1.1 适应社会需求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而微生物作为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培养一批掌握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而传统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往往滞后于社会需求,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行更新。

1.2 促进科研与教学结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一个高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其教学应紧密结合科研工作,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而传统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往往偏重理论,缺乏实践环节,与实际环境工程应用脱节。

1.3 提高教学质量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生物学、化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知识。

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需要对课程进行深入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二、创新内容2.1 强化实践教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应更贴近工程实践,增加实验内容和实地调研环节,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微生物在实际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和作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真实的环境工程案例引入教学内容中,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了解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3 强化跨学科融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一个跨学科的学科,应强化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融合,包括生物学、环境科学、化学工程等,将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理论与微生物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全面的知识结构。

2.4 整合科研成果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包括环境微生物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科学知识,增强他们的学习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创新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创新

2020年第2期广东化工第47卷总第412期·20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创新郑红艾,张大全(上海电力学院环化学院,上海200090)Re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icrobiology CourseTeachingZheng Hong’ai,Zhang Daquan(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Shanghai200090,China)Abstract: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icrobiology is one of the basic core courses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jor in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we reformed teaching means and methods,constantly updated the teaching contents,and improved the online teaching resources platform,which can stimulate students’interest in learning.On the other hand,we kept up with the trend of the times,graspe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biotechnology,and reformed the inherent way of appraisal.All these improved students'solving and innovation ability evaluation,so a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Through these ways,students'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nd innovation were improved.Keywords: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icrobiology;reformation and innovation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我校第一批重点核心课程之一,也是许多高校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程,同时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也是实践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考论文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考论文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考论文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学与微生物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科学[1-2]。

微生物的生存依赖周边环境,而周边环境也会随着微生物活动的变化而变化,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环境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科学,微生物学实验那么可以用来验证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微生物学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根底实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为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以及从事相应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根底。

因此,为了培养具备根本操作技能、实践创新能力、科研思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3],必须对中原工学院现行的微生物实验教学工作进展初步探索和深化改革。

目前我校微生物实验不是一门单独开设的课程,而是一门依附于理论教学、验证理论教学的辅助教学课程。

目前,我校微生物实验教学采取“理论课程学习—实验前撰写预习报告—课上实验—课后提交实验报告—教师批阅”的教学模式。

该实验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也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挥。

在实验教学方法上,我校多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即由理论课教师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然后由实验老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机械学习方式。

这种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从而导致总体实验教学效率不高。

另外,由于实验条件缺乏,现阶段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微生物实验多采用分组操作的方式,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时机。

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再者,我校微生物实验成绩的考核与评定纳入到理论课程的考核体系中,实验成绩的考核与评定过多依赖于实验报告,与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脱钩,从而导致不参与或者很少参与实践操作的学生的成绩反而比认真操作、专心实践的学生更优秀。

这种通过撰写完美实验报告就能获得优异成绩的现象显然与实验教学的本质背道而驰。

综上所述,现有实验教学方式、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对复合型人才日益更新的需要。

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教学一直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微生物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和作用。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往往存在着实验内容单一、教学手段陈旧、实践操作难度大等问题,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需求。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思考如何通过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以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针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如何有效地整合现代教学理念和技术手段,设计出更加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实验教学方案,实施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探讨关键问题,这些都是我们进行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探索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在本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1.2 问题意识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教学一直是环境工程专业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传统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实验内容单一、缺乏创新性、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实验教学的效果,使得学生对实验课程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改善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教学,让其更贴近实际工作需求,更有挑战性和趣味性。

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让他们在实验中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只有这样,实验教学才能真正起到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和能力培养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实验教学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希望通过改革,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环境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研究目的根据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索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深入分析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改革方案并进行实施,评估改革效果,总结教学经验并探讨关键问题。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核方式改革初探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核方式改革初探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核方式改革初探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学科方向,它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修复、环境污染控制等方面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也呈现出日益重要的趋势。

当前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教学和考核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单一的考核形式、缺乏创新的考核方法等,因此有必要对其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本文将从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出发,探讨目前的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的建议,以期为教学实践和科研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学科特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保护和修复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环境中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生物活性,可以降解有机废物、吸附重金属离子、降解环境中的污染物等,对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广泛,涉及微生物分类、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环境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微生物工程等方面。

教学过程中,需要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二、目前的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1.单一的考核形式。

目前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考核主要以笔试、实验报告、毕业设计等形式为主,缺乏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这种考核方式虽然可以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和理论进行考核,但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考核有所不足。

2.缺乏创新的考核方法。

现有的考核方法大多为传统的知识考核和实践操作考核,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

教师和学生在考核中缺乏互动,考核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三、考核方式改革的初步建议2.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考核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实践操作和项目设计中提出新思路、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应注重将实际问题引入考核内容,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3.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教师在考核中应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克服障碍,提高学习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二版)若干问题的商榷宋志文,李捷,谢经良(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青岛 266033)摘要:通过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二版)教材的分析和研究,指出其中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论述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其目的在于维护高等院校教材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教材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评价中图分类号:Q93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The Discussion of Some Problems in the Book Microbiology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Song Zhiwen,Li Jie,Xie Jingliang(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Municipal Engineering, 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Qingdao 266033) Abstract: In this paper, some problems in the book microbiology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econdary edition) are analyzed and some revisions are suggested. The aim is to vindicate theauthority and veracity of teaching materials in universities.Key words: teaching materials microbiology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valuation《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以下简称教材)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是在1988年问世的,广泛为大中专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采用。

在近十年时间里,在微生物学领域由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其应用技术渗透到各个分支学科,促进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发展。

为了顺应科学的发展和我国高科技和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原教材作者通过对多年教学和科研实践经验进行认真总结,在广泛听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阅读了大量参考文献的基础上,修改和更新了部分内容,于1999年推出了该教材的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第二版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和第一版相比都有较大变化,具体体现在:①在教材内容编排上,按微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编排;②微生物的分类及微生物名称的更改;③明确提出古菌的概念和它在环境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及作用;④补充了微生物遗传学中的新内容和新概念,如PCR技术的应用等;⑤增加了微生物新的应用技术,如生物表面活性剂和微生物酶学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⑥增加了污、废水一般生物处理及脱氮除磷、固体废弃物和大气微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学理论和机制;⑦增加了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和控制,以及土壤的生物修复及其技术等内容。

通过修改和更新使得新版教材的内容更加丰富。

该教材被列为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教育部环境工程专业“九五”规划教材。

我校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以及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自2000年开始使用该教材,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普遍好评,认为其无论在内容和体系方面均较原有使用教材有了很大的提高,是一本比较优秀的大学教材。

但在我们使用过程中也发现该教材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必要提出来和大家进行探讨。

1 关于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该教材内容编排上,按微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编排,首先介绍病毒的概念和相关知识,然后介绍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这和国内目前使用大部分教材的编排是不同的,这样有个好处,就是使得学生对病毒、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在结构有了更为清晰的概念,但是与此同时也产生一些问题,由于在“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一章中的许多概念和结论都涉及到原核微生物的知识内容,比如噬菌斑的概念、溶原性的概念、噬菌体的繁殖过程等,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缺乏相应的原核微生物(特别是细菌)的知识,使得在理解上有些困难;此外,这种安排容易使学生在生物进化问题产生误解,即认为病毒是地球上最原始的生物,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是在病毒的基础上进化而来的,再加上病毒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中的重要性和所占的比重要远远小于原核微生物,因此建议恢复原有编排顺序,仍然采用先介绍原核微生物内容,然后再介绍病毒内容为好。

教材“第五章第五节菌种的退化、复壮与保藏”,涉及到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方面的知识,将其调整到“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更好一些。

2 教材中存在一些概念错误教材对许多概念的定义确切,有些甚至是错误的,特别是在“微生物的生理”这一章中该问题更加突出。

在教材第29页,“拟核携带细菌的全部遗传信息”,是不确切的,因为有些细菌具有质粒,也携带有部分遗传信息,应将其改为“拟核携带细菌全部或部分遗传信息”。

在教材第77页,把全酶定义为“由蛋白质和不含氮的小分子有机物组成,或由蛋白质和不含氮的小分子加上金属离子组成”。

这种提法是错误,因为辅酶或辅基中的大部分,如铁卟啉、辅酶A、辅酶Ⅰ和辅酶Ⅱ、FMN和FAD等都是含氮的。

建议采用沈同《生物化学》的提法,即“酶蛋白与辅助因子结合后所形成的复合物称为全酶”[1]。

在教材第81页,“氢由辅酶(FAD或FMN)传递给活化的氧”是不正确的,因为FAD 和FMN是氨基酸氧化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辅基,应改为“氢由辅基(FAD或FMN)传递给活化的氧”。

在教材第93页,把合成培养基定义为“用无机化合物配制而成的培养基叫合成培养基”是不正确的。

用这种方法配制而成的培养基只能用于培养无机营养型微生物,而有机营养型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物作为碳素营养和能量来源,要培养它们必须在培养基中加入有机物作为碳源。

应改为“用多种高纯度化学试剂配制而成的培养基叫合成培养基”[2]。

此外对复合培养基的定义“用天然有机物和无机化合物配制而成的培养基叫复合培养基”也是不正确的。

应改为“既含有天然组分又含有纯化学试剂的培养基叫做半合成培养基(复合培养基)[2]”。

在教材107页,磷酸酮糖裂解途径(PK途径)的反应式错误,原反应式为2C6H12O6 + 5ADP + 5Pi = 2CH3COCOOH + 3CH3COOH + 5ATP 式中的丙酮酸(CH3COCOOH)应改为乳酸(CH3CHOHCOOH),即反应式应改为2C6H12O6 + 5ADP + 5Pi = 2CH3CHOHCOOH + 3CH3COOH + 5ATP 在教材第153页,对图1.6-7 DNA解链曲线的描述不正确,原内容为“在图中可看到80℃以前双链DNA保持稳定,达到80℃以后,双链DNA第一个碱基对开始断裂,此时Tm 为82℃。

当温度升到92.6℃左右,双链DNA彻底分开成单链DNA”。

根据图中的数据应将这段描述改为“在图中可看到80℃以前双链DNA保持稳定,达到80℃以后,双链DNA第一个碱基对开始断裂,Tm为92.6℃。

当温度升到95.2℃左右,双链DNA彻底分开成单链DNA”。

在教材第156页,“以它其中一条单链(无义链)为模板遵循碱基配对的原则转录出一条mRNA”,应改为“以它其中一条单链(有义链)为模板遵循碱基配对的原则转录出一条mRNA”。

在教材第174页,“生物生产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只要有太阳辐射、水、二氧化碳及无机物,植物、藻类及光合细菌等就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糖类合成蛋白质和脂肪,构成植物体”,应将句中植物体改为生物体。

在教材第195页,“二氧化碳是植物、藻类的唯一碳源”,是不正确的,因为植物根据碳素营养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两种营养类型:一种可以利用无机碳化合物(主要是CO2)来作营养,并且把它合成有机物,这类植物称为自养植物,绝大多数植物为这种营养类型;此外还有一些植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营养,这类植物称为异养植物[3]。

应改为“二氧化碳是植物和藻类最重要的碳源”或“二氧化碳是大部分植物和藻类的唯一碳源”或“植物、藻类能够以二氧化碳作为唯一碳源”比较合适。

在教材第218页,“植物和微生物不能直接利用含磷有机物和不溶性磷酸钙,必须经过微生物分解转化为溶解性的磷酸盐才能吸收利用”,是不正确的,因为对含磷有机物的分解主要是由微生物完成的,应改为“植物不能直接利用含磷有机物和不溶性磷酸盐,必须经过微生物分解转化为溶解性的磷酸盐才能吸收利用”。

在教材249页,有一段描述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性质的内容:“(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全部是好氧菌,绝大多数营无机化能营养,有的可在含有酵母浸膏、蛋白胨、丙酮酸或乙酸的混合培养基中生长,不营异养。

却有个别的可营化能有机营养。

”这段内容语句不通,让人费解。

改为“(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全部是好氧菌,绝大多数营无机化能营养,不营异养。

有个别的可在含有酵母浸膏、蛋白胨、丙酮酸或乙酸的混合培养基中生长,营化能有机营养。

”比较合适。

3 编校方面存在的问题这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多,主要表现在有的句子多字或掉字,学名和化学结构式印刷错误等,现将部分错误列表如下:出现位置原有错误内容正确内容24页倒数14行Stephylococcus aureus Staphylococcus aureus25页第2行贝日阿托氏菌属(Beggiatoia)贝日阿托氏菌属(Beggiatoa)27页第5行由磷酸、甘油、脂肪酸和含胆碱组成由磷酸、甘油、脂肪酸和胆碱组成47页倒数13行水克次氏体的细胞结构立克次氏体的细胞结构70页倒数第3行硝基(-NO2-)硝基(-NO2)87页第2行Rb+ Pb2+89页倒数第9行Fe Fe2+102页倒数第3行102页倒数第2行1mol丙酮酸分子产生15A TP,1mol葡萄糖分子裂解为2mol丙酮酸分子,所以共产生30A TP;1mol葡萄糖分子完全氧化共产生8A TP1mol丙酮酸分子产生15molA TP,1mol葡萄糖分子裂解为2mol丙酮酸分子,所以共产生30molA TP;1mol葡萄糖分子完全氧化共产生38molA TP107页表1.4-5 CO CO2 110页第7行SO4+SO42+ 113页倒数第7行Mg+Mg2+139页第2行139页倒数第5行蛋白质的氨基(-NH)阳离子型洗涤剂蛋白质的氨基(- NH2)阴离子型洗涤剂142页第1行相互收益相互受益161页第14行硫酸二乙酸硫酸二乙酯161页第17行5-尿嘧啶5-溴尿嘧啶167页倒数第1行环境中存在各种生物的NDA 环境中存在各种生物的DNA 177页第10行含量可达2.5X109个/g土亿个细菌含量可达2.5X109个细菌/g土199页纤维二糖纤维二糖葡萄糖纤维二糖纤维二糖酶葡萄糖205页第12行214页图2.2-4 铜绿色假胞菌SO4-铜绿色假单胞菌SO42-210页倒数第7行224页表2.3-1 248页252页第5行具体内容见第二篇第三章动胶团属第四章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NO3具体内容见第二篇第四章动胶菌属第四章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水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NO3-252页反硝化生物化学反应过程NO2NO2-256页第2行277页倒数第9行 PO 4-3超虑膜 PO 43-超滤膜4 教材插图中存在的问题在教材第100页图1.4-10糖酵解的三个阶段中,存在如下问题:①在糖酵解途径中1,6-二磷酸果糖在醛缩酶作用下,裂解成两种三碳化合物,即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二者可以在磷酸丙糖异构酶在作用下相互转变,这是糖酵解途径中很重要的一步反应,而这一点在教材的插图中以及文字叙述中都没有体现,建议在图中3 - 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之间加“ ”符号,并且在文字中也加入相应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