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阿地里·居玛吐尔地对《玛纳斯》活形态的研究
16世纪波斯文_史集_及其与_玛纳斯_史诗的关系
16世纪波斯文《史集》及其与《玛纳斯》史诗的关系阿地里・居玛吐尔地 内容提要:由于缺乏相关资料,这部《史集》对我国《玛纳斯》学界来说一直是个未解之迷。
从前苏联及吉尔吉斯斯坦学者的研究资料中所获得的点滴信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深入研究《玛纳斯》史诗的需要。
《史集》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记录有关玛纳斯事迹的文献资料。
本文将根据这个版本对《史集》的作者及抄本,对《史集》与《玛纳斯》史诗的关系,《史集》中记载的有关玛纳斯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16世纪 《史集》 《玛纳斯》 关系作者单位: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 在国内外《玛纳斯》学界,人们一提起《玛纳斯》史诗的文本,总是首先要提到一部在16世纪初叶用波斯文写成并以手抄本形式流传至今的《史集》(《Majmu Atut-T abarih》)。
由于缺乏相关资料,这部《史集》对我国《玛纳斯》学界来说一直是个未解之迷。
从前苏联及吉尔吉斯斯坦学者的研究资料中所获得的点滴信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深入研究《玛纳斯》史诗的需要。
《史集》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记录有关玛纳斯事迹的文献资料。
作为“玛纳斯学”的一部重要资料,它一直未能被我国学者所了解实为一件憾事。
笔者于1999年11月有幸应邀参加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吉尔吉斯斯坦首府比什凯克举办的“各民族史诗与人类和平统一”为题的学术研讨会。
与会期间在吉尔吉斯斯坦友人的帮助下买到了一本由莫勒多・玛玛萨比尔(M oldo Mamasabir)和奥莫尔・索热诺夫(Om or S ooronov)两人合作首次直接从波斯文手抄本译成当代吉尔吉斯文并于1996年在比什凯克出版的〈史集〉版本。
全书共计125页,包括正文部分(14—84页),译者之一奥莫尔・索热诺夫(Om or S ooronov)撰写的前言部分(3—13页),以及书后附录部分(84—126页)。
这个译文版最大的特点是原手抄本的页码也清楚地标在了书内。
研究人员可以将手抄本的内容和译文进行对照。
《玛纳斯》:活形态的口承史诗
All Rights Reserved.
纪匈奴人在漠北高原崛起,被匈奴征服的诸族 群中有“鬲昆”,“鬲昆”是“柯尔克孜”的音译, 这是柯尔克孜第一次出现在汉文史料之中。 这 一记载表明,两千多年前,柯尔克孜先民已生 活在叶尼赛河上游的山林之中。 汉文史料中的 “坚 昆 ”、“结 骨 ”、“契 骨 ”、“黠 戛 斯 ”、“纥 里 迄 斯”,均是柯尔克孜在不同时代的音译。
玛纳斯的父亲加克普年迈无子, 经过祈 子,年迈的妻子神奇般受孕。 玛纳斯诞生时,
是个肉球状皮囊, 其叔父用金戒指将肉球划 开,里面是个“一手握血块,一手握油脂”的婴 儿。 手握血块,预示着玛纳斯戎马一生,要让 敌人血流成河;手握油脂,则预示着玛纳斯要 让柯尔克孜族人生活富足。 为了躲避卡勒玛 克人的追杀,玛纳斯被送到森林里抚养。 他从 小进山放牧,后逃到吐鲁番去种麦子。 十一岁 策马挥戈, 率领柯尔克孜人与入侵的卡勒玛 克人展开浴血的搏斗,他杀死敌人的将领,把 侵略者赶出柯尔克孜领地。 少年玛纳斯立下 了显赫的战功。
《赛麦台依》不如第一部《玛纳斯》气势磅 礴、雄浑有力。 但是,这部史诗在艺术上别具魅 力。 它采用现实与神话交织的手法,将凡世间 的生活与仙人世界的生活联系起来,极富浪漫 色彩。 史诗的情节起伏跌宕,扣人心弦,戏剧冲 突比第一部史诗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赛麦台 依备受欺凌的童年及少年时代,以及他被自己 的勇士出卖、惨遭杀害的结局,都十分令人同 情。 因此,这部三万五千多行的史诗在柯尔克 孜民众中流传得相当广泛,在民众中的影响力 也很大。
每逢婚丧嫁娶、喜庆佳节,分散游牧于各 地的柯尔克孜牧民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白天 赛马叼羊,晚上,歌手被邀到毡房的贵宾席上, 听众围在他的四周,聆听歌手演唱《玛纳斯》。 歌手声音洪亮,音调时而高扬,时而舒缓,时而 悲壮。 听众被玛纳斯的命运所牵挂。《玛纳斯》 已成为柯尔克孜民族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支撑柯尔克孜民众战胜艰难困苦的精神 支柱。
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
浅谈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跨专业公共选修课《西北民族文化》期末论文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专业:09汉语言文学姓名:胡延梅学号:0917069日期:2010年12月8日浅谈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内容摘要:《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是广泛流在柯尔克孜民间并世代传承、深受本民族喜爱的民间文学作品,不仅是中国三大史诗之一,而且也是世界文学艺术殿堂中的璀璨瑰宝,在中亚文学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
本文将对史诗《玛纳斯》从它的创作、内容、流传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行粗劣的总结与评价。
关键字: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十分丰富,主要包括神话、传说、史诗、叙事诗、故事、寓言、谚语、谜语等。
由于历史的原因,柯尔克孜族文学和历史没有书面记载,而是以口头诗歌的形式流传于民间。
民间史诗是柯尔克孜族重要的历史、文学资料,也是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最著名的应属长篇史诗《玛纳斯》。
《玛纳斯》是整部史诗的统称,也是第一部史诗的名称和主人公的名字。
这部史诗产生于远古的部族征战年代,是英雄城崇拜时期标志性民族民间艺术杰作。
史诗在千百年间的口头相传过程中,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融入历代柯尔克孜人对社会、自然、人生的认知,成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文化的象征,从而使史诗成为柯尔克孜人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语言、宗教、哲学、军事、医学、天文、地理、美学、民俗、文学、艺术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饿得百科全书。
史诗篇幅浩瀚,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时间跨度长,变体繁多。
史诗记载了从主人公玛纳斯开始,到他的子子孙孙八代家族英雄的动人故事,高度讴歌了这个英雄群体为维护民众利益,保卫家乡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以及他们反对外来侵略和奴役,为柯尔克孜人争取自由,实现幸福生活,创建美好家园所展示出的奋斗精神和英雄气概。
史诗是典型的谱系式叙事结构英雄史诗,每部均表现出一代具有家族世袭英雄的传奇故事,自玛纳斯到他的后代英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悲壮业绩构成了史诗的全部内容。
综合语和分析语视角下《玛纳斯》译文的对比研究
综合语和分析语视角下《玛纳斯》译文的对比研究《玛纳斯》是一部古老的史诗,是吉尔吉斯族的一部重要文学作品。
这部史诗以其丰富的内容、雄伟的叙事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
由于其文化重要性,对《玛纳斯》的翻译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以综合语和分析语视角对《玛纳斯》的两个不同译本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它们在表达风格、叙事结构和语言特点等方面的异同。
首先介绍一下《玛纳斯》的两个译本。
综合语角度下的译文是由著名学者阿布迪卡德铎翻译的,他力图还原古代诗歌的原始韵律和表达方式,使译文尽可能贴近原作的语言风格。
而在分析语角度下的译文,则是由当代研究《玛纳斯》的专家李远翻译的,他注重对史诗文本的逐字逐句的解构和分析,以求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作的内涵和意境。
两者各有侧重,但都对《玛纳斯》这部史诗的翻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从翻译的风格和表达上来看,综合语的译文更加注重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保留了古代史诗的华丽与辉煌。
在《玛纳斯》中有很多长诗歌句,综合语的译文中,保留了原作中的韵律和节奏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
而分析语的译文则更加注重对原文的逐字逐句的分析和传达,追求原汁原味,力求准确传达史诗的内涵和意蕴。
两者的风格各有侧重,但也因此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
在叙事结构上,《玛纳斯》在两个译本中都保持了史诗叙事的特点,呈现了一部史诗的宏大叙事结构。
不过,由于翻译者的不同,两个译本在叙事结构上也有所不同。
综合语的译文注重古代史诗的叙事特点,其叙事结构丰富多彩,语言优美,能够感受到史诗的宏大气势。
而分析语的译文则更加注重对原作的解构和分析,其叙事结构更显得简明扼要,言简意赅,追求准确传达原作的内涵和意蕴。
两者在叙事结构上的差异也使得《玛纳斯》在不同译本中呈现出了不同的风采。
综合语和分析语视角下,对《玛纳斯》的翻译进行了对比研究。
综合语的译文注重古代诗歌的辉煌与华丽,叙事结构丰富多彩,语言使用上具有较强的诗意和韵律感;分析语的译文则更注重对原作的逐字逐句的解构和分析,叙事结构更显得简明扼要,言简意赅,语言使用上更加注重严密准确。
试论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中的马文化
试论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中的马文化作者:斯拉依·阿赫玛特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斯拉依·阿赫玛特(喀什师范学院图书馆,新疆喀什 844407)摘要:柯尔克孜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而古老的民族之一。
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史诗《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文化的结晶。
在《玛纳斯》的形成中,柯尔克孜民族古老的文化注入到这部史诗之河中,成为《玛纳斯》的有机组成部分。
史诗《玛纳斯》包容了柯尔克孜族古代历史生活的各个方面,也蕴藏着古老丰富的马文化。
关键词:柯尔克孜;《玛纳斯》;马文化中图分类号:I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4-0113-02一、史诗中的马文化史诗《玛纳斯》中蕴藏着古老丰富的马文化。
史诗中对相马、驯马、赛马、马上比武、跑马射元宝等进行描述的部分占相当重要的位置。
赛马是柯尔克孜族在游牧生活中形成的传统的游戏之一,代代流传。
在广袤的草原上,每逢庆典、婚礼及祭典,柯尔克孜族牧民便举行赛马。
在柯尔克孜人的古代生活中,驯马业作为主要职业,具有特殊意义。
因此,柯尔克孜人对“马”的理解和发现有很多,他们对马观察的细微达到了明察秋毫的地步。
正是如此,产生了许多相马的行家。
他们一见到骏马就能说出其所具有的性情、魄力及一些神秘的色彩。
如:当《阔阔台依的祭典》上的赛马中把4万两黄金作头等奖赏时,驯马人纳尔马特是这样形容阿克库拉骏马的[1]:骏马调教虽然只有一天时间,但并不妨碍它将冠军夺得,在参赛的众多骐骥之中,到达终点它准是头一个。
看它的胸口多么宽阔,上坡时它绝不会气喘;看它的后殿多么浑圆,下坡时它肯定不会疲倦。
……此时绝不能用饲料进行喂养,而是要它浑身出汗。
出汗时让它喝足泉水,给它盖上轻薄点的毛毡,再牵到微风习习的山冈整夜让它信步在草原。
……那4万两黄金的奖赏,怎么能落到别人的手中,阿克库拉一定能获胜。
赛马结束后,阿克库拉获得了第一名。
口传史诗《玛纳斯》的活态传承
2013.09学教育33口传史诗《玛纳斯》的活态传承薛剑莉(新疆阿拉尔市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摘要]生动的口头传承将柯尔克孜族文化的优秀基因加以完整延续。
史诗《玛纳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充实、丰富与发展。
对于原生态艺术而言,其特有的学习与传承方式是使其能够以独特风貌一直保存与延续下来的重要原因,本文以史诗活态传承人作为核心,探析其活态传承路径。
[关键词]《玛纳斯》;活态传承;传承人一、引言《玛纳斯》柯尔克孜族群众用智慧与才能创造的举世瞩目的口头文学珍贵财富。
《玛纳斯》堪称柯尔克孜民族民间文化的巅峰。
在柯尔克孜族人民群众间流传了上千年,柯尔克孜族将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哲学通过口传史诗的形式展现给世人。
二、玛纳斯流传与传承概况《玛纳斯》广泛流传在柯尔克孜族群众当中。
至今我国已经搜集了近8位玛纳斯奇的唱本资料约l00万行,出版了最著名的玛纳斯奇居素甫·玛玛依的唱本8部23万多行的《玛纳斯》柯尔克孜文版18卷,翻译出版了汉译文数万行的片段章节。
2005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在阿合奇县建立了《玛纳斯》口传研究基地,科研人员定期到基地深人开展田野调查工作,同时调查和研究当地民间口头传统在转型期及当今信息化讲境中的现状和变迁,为全方位研究《玛纳斯》口头传统奠定了实践基础。
史诗《玛纳斯》长期以来由民间史诗歌手“玛纳斯奇”以口头形式代代相继。
对于原生态艺术而言,其特有的学习与传承方式是使其能够以独特风貌一直保存与延续下来的重要原因。
生动的口头传承将柯尔克孜族文化的优秀基因加以完整延续。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它不只是简单地流传,而是在流传的同时,不断得到充实、丰富与发展。
三、史诗活态传承核心——传承人著名《玛纳斯》研究专家朗樱先生认为“口传史诗作为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史诗歌手,抢救他们演唱的史诗,是最迫切的任务。
”史诗《玛纳斯》的每一个文本都是在口传史诗传承人“玛纳斯奇”的表演中产生的口头的综合性文艺形式。
《新疆柯尔克孜文学》期刊中《认识玛纳斯》栏目设置的思考
80《新疆柯尔克孜文学》期刊中《认识玛纳斯》栏目设置的思考古丽加玛力·塔依尔 喀什大学人文学院摘要:1981年创刊的《新疆柯尔克孜文学期刊》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新疆少数民族文学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35年的发展过程中,它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为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本文通过关于史诗《玛纳斯》的文学作品在《新疆柯尔克孜文学》期刊上的刊登情况进行分析,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玛纳斯》史诗是柯尔克孜族人民千百年来集体智慧的结晶,世世代代以口头形式在民间流传。
同时,为本期刊的未来发展和期刊质量的提高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玛纳斯;新疆柯尔克孜文学期刊;思考一、玛纳斯的概述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蒙古族史诗《江格尔》、藏族史诗《格萨尔王》被誉为我国三大史诗。
而在这三部史诗中,最为有名的便是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
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更体现的是柯尔克孜族民族的智慧、善良、勤劳、不畏艰险困难的民族精神。
史诗《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百科全书,史诗流传形成已有几千年历史。
中国柯尔克孜族和吉尔吉斯斯坦共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是突厥语民族规模最为宏大的史诗,早在沙俄时代就开始了对它的搜集和研究,二战以后更是深受苏联、土耳其、日本和中国等国家的重视。
可以说《玛纳斯》学已经成了国际学术界的一门显学,研究专著和论文很多。
在中国,《玛纳斯》在政府的带领下已经被全部翻译成了汉语,且翻译水平很高,极大地方便了汉语学术界的研究,因此也就出现了很多研究专家和研究作品。
总的来说,《玛纳斯》的研究分为对《玛纳斯》作品的研究和对玛纳斯奇的研究两个大部分。
中国研究《玛纳斯》的著名学者有郎樱、阿地里·居玛吐尔地、曼别提·吐尔地、托汗·依萨克、依斯哈别克·别先别克、张彦平等人。
尤其是郎樱教授,在《玛纳斯》还没有完全的汉译本时就以极大的热情开始着手研究,意识超前,成果显著,出版了权威的研究专著《玛纳斯研究》等。
论民族审美心理结构的多元感性表征——以民族歌剧《玛纳斯》的图腾与意象为例
论民族审美心理结构的多元感性表征——以民族歌剧《玛纳斯》的图腾与意象为例 韩小燕岭南师范学院中白哲学研究中心摘要:作为中华民族三大史诗之一的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以歌剧的形式搬上舞台。
歌剧《玛纳斯》以 其多元的创作手法和“多维度”的呈现方式获得极大成功。
在突出民族性、时空性和剧情发展以及体现戏剧冲突的张力方面,剧中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较为普遍的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现象的“象征” 作为表现手法的核心,对“玛纳斯”英雄的意象进行描摹。
通过对柯尔克孜图腾意象在歌唱艺术中象征性表达的探究,立体呈现了柯尔克孜族的集体性精神内涵和文化风貌。
关键词:玛纳斯 符号象征 图腾 意象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1-0180-03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与蒙古族史诗《江 格尔》以及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并称为中华民族三 大史诗,其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线的 中亚地区流传甚广。
作为中华民族三大史诗之一的《玛纳斯》,产生于公元10世纪前后,由一代代玛纳斯歌者口传心授,最 终形成了 8部18卷20余万行的浩瀚歌集。
史诗中更 是描述了极为丰富的草原意象,展现了辽阔草原广袤 的自然风貌,这些草原意象体现出了柯尔克孜族的生 活习惯和宗教信仰。
一、柯尔克孜图腾之“源”古老的柯尔克孜族信仰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 因此苍天大地、山水树木都在柯尔克孜族先民的崇拜 之列。
其信仰体现在柯尔克孜族对图腾的无限崇拜上。
史诗《玛纳斯》中丰富的草原意象也是通过图腾意象充 分展现和表达的。
作为一部歌剧创作的题材,歌剧《玛 纳斯》的创编紧切口头文学史诗《玛纳斯》的文学主旨 和文化内涵,“自然崇拜”和“万物有灵”的多神教时代 背景以及柯尔克孜的民族精神疆域,在歌剧中以“腾格 里”(突厥语“天”的意思)、日月星辰、草木、大地与山水意象和“动物”意象以图腾象征的形式将充满意蕴的生 命符号得以充分展现。
浅析史诗《玛纳斯》在吉尔吉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价值
浅析史诗《玛纳斯》在吉尔吉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价值作者:韩敏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24期摘; 要:独立以来,民族意识觉醒带来的民族自豪感和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认同使得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史诗《玛纳斯》在其民族文化复兴道路上的标杆性作用。
为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做出了巨大努力,力图将史诗《玛纳斯》变成凝聚吉尔吉斯人民的民族符号。
关键词:吉尔吉斯;民族传统文化;《玛纳斯》[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4--011991年独立以后,吉尔吉斯政府高度重视本民族文化的复兴和发展。
作为吉尔吉斯民族传统文化的光辉典范,史诗《玛纳斯》所表达的民族统一和自强不息的主题思想在唤醒民族意识、凝聚国民力量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玛纳斯》是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一,讲述了柯尔克孜民族英雄玛纳斯子孙八代人抗击外来侵略,创造美好家园的英雄历史。
将史诗搬上歌剧舞台,用歌剧的形式展示一个民族的史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作为史诗,《玛纳斯》展示的是柯尔克孜民族生动宏伟的壮阔历史,是柯尔克孜民族的精神支柱,更是其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
史诗《玛纳斯》产生于吉尔吉斯族的童年期,并随着吉尔吉斯长大。
[1]作为吉尔吉斯人民千百年来精神生活、历史足迹的真实写照及其民族传统的历史积淀,该史诗成为影响吉尔吉斯民族社会生活、风土人情、民族秉性等方方面面的重要因素。
民族英雄玛纳斯将吉尔吉斯各个部落团结成一个统一的民族,他不仅是史诗的主人公,更是团结吉尔吉斯人民的强大力量,是吉尔吉斯实现民族统一的巨大向心力。
19世纪以来,随着对史诗《玛纳斯》的研究愈来愈深入,其自身蕴含宝贵价值逐渐受到吉国各界的重视。
该史诗首先是一部宏大的史实记录,在对吉尔吉斯民族起源进行详尽描述的同时,还提到了包括卡尔梅克,哈塔斤部,哈萨克,阿尔纳乌特,阿尔金在内的100多个民族和部族,反映了吉尔吉斯同其它民族的交际史实。
回顾与展望世界《玛纳斯》学160年
民间文学研究回顾与展望:世界《玛纳斯》学160年阿地里•居玛吐尔地[摘要]《玛纳斯》史诗研究肇始于19世纪中叶,经过160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成为国际人文领域的一门独立学科“《玛纳斯》学”。
无论是在讨论丝绸之路沿线地理范畴内的文化时还是在“一带一路”国家人文交流中,《玛纳斯》史诗都占据重要的位置。
总结和梳理国际“《玛纳斯》学”学术史对于我国的史诗研究学界始终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关键词]《玛纳斯》;史诗;《玛纳斯》学[中图分类号]120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214(2020)04-0091-11《玛纳斯》史诗作为柯尔克孜族①民众口头传统文化所结出的一颗丰硕的果实,早已从19世纪中叶开始便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的关注,得到搜集、出版、翻译和研究,并且通过我国政府和吉尔吉斯斯坦的申报分别于2009年、2013年先后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人类文化艺术的瑰宝。
经过东西方很多国家学者的不断经营和开拓,《玛纳斯》史诗的研究已经发展成为国际文化领域的一门独立学科”《玛纳斯》学”。
“《玛纳斯》学”主要包括史诗口头演唱文本的调查搜集记录、史诗文本的编辑出版与翻译、史诗各相关问题的研究等三方面。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规模搜集、整理、出版、翻译和研究这部史诗,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各民族几代学者的不断努力,形成了一支老中青学者结合,锐意进取的研究队伍,树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玛纳斯》学理论观点,并在国际上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已经成了国际《玛纳斯》学的中坚力量。
我国在此领域的各类成果涵盖史诗文本搜集刊布翻译出版、史诗文本及相关各类问题的研究、史诗多种艺术形式转化与普及等,令人瞩目,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
首先,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各民族学者、翻译家、编辑家的不断努力下,《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普•玛玛依的唱本8部23万行的内容不仅已经出版了[作者简介]阿地里•居玛吐尔地,柯尔克孜族,中国社綁学院民族文学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
日尔蒙斯基《玛纳斯研究导论》述评
日尔蒙斯基《V玛纳斯>研究导论》述评刘慧颖[摘要]《玛纳斯》学历经东西方学者百余年努力已发展为一门国际显学,俄罗斯学者的学术贡献功不可没。
民间文艺学家维克多•日尔蒙斯基是苏联时期全面研究史诗《玛纳斯》的学者之一,通过对《玛纳斯》史诗多种记录本的对比研究,就史诗内容、产生年代等世界《玛纳斯》学领域中热点问题提出独到见解;将《玛纳斯》与其他民族史诗相比照,从人物形象及情节脉络展开细化剖析。
作为苏联著名的民间文艺理论家,其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对我国史诗学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日尔蒙斯基;史诗;《玛纳斯》;比较-历史研究方法[中图分类号]120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214(2020)04-0102-07《玛纳斯》学作为一门世界性学科,已有160年的历史。
以文艺理论蜚声世界的日尔蒙斯基亦将自己的学术精力投入到中亚民间口头创作研究之中。
当前,对于日氏的《玛纳斯》研究探讨暂付阙如。
一、日尔蒙斯基生平及治学历程维克多•马克西莫维奇•日尔蒙斯基(1891—1971)是苏联时期著名的文艺学家、语言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兼任英国、丹麦、德国科学院通讯院士,同时还担任包括牛津大学在内的欧洲多所知名学府荣誉教授。
他出生于耳鼻喉科医生家庭,从少年时期就对文学充满了兴趣。
在切尼舍夫中学(TeHMineBCKoe ynuniime)读书期间的文学老师瓦•吉皮乌斯对其产生很大影响。
1908年中学毕业后,日尔蒙斯基考入彼得堡大学法律系,随后转到历史_语文学系日耳曼语言分部。
1912年大学毕业后赴德一年,主攻日耳曼语文学。
从1913年第一篇《论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表到1969年为安娜•阿赫玛托娃的诗集做序,其学术创作道路前后持续60年。
①日氏的学术研究发韌于日耳曼文学,1924年通过了题为《拜伦与普希金》的博士论文答辩。
科研兴趣领域极为广泛的他在随后的几年主要集中在语言学研究上,直至1930年代初,再次折回到文艺学研究领域。
流失在帕米尔的《玛纳斯》
作者: 托汗·依萨克[1];阿地里·居玛吐尔地[2]
作者机构: [1]中央民族大学哈萨克语言文学系;[2]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民族文学研究
页码: 121-127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6期
主题词: 帕米尔;玛纳斯;文本;史诗歌手
摘要:帕米尔高原是柯尔克孜族口头传统比较特殊的流传地区。
尤其是《玛纳斯》史诗的帕米尔地区文本自成流派,引起有关学者的高度重视。
本文作者根据亲身的田野调查体验和第一手资料,通过这一地区《玛纳斯》史诗歌手及其演述文本特点,比较了其他地区文本的内容,对帕米尔《玛纳斯》的文本提出新的观点。
20世纪哈萨克斯坦的“《玛纳斯》学”
The Study of Manas in Kazakhstan in 20th Century 作者: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北方室,北京100732
出版物刊名: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00-106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3期
主题词:�玛纳斯》;哈萨克;史诗学;一带一路
摘要:千百年来以口头形式在民间传承的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从19世纪50年代以来进入学术视野,经过各国学者一个半世纪的不断研究,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相对独立的"《玛纳斯》学"。
在《玛纳斯》研究学科的世界坐标系中,哈萨克斯坦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他们的研究成果及其影响力是值得我们总结和借鉴的重要学术资源。
玛纳斯奇的萨满“面孔”
Epic Singers of Manas and Identity of Shaman 作者: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文学系2001级博士研究生
出版物刊名: 民族文学研究
页码: 65-70页
主题词: 玛纳斯奇;萨满教;《玛纳斯》;英雄史诗;柯尔克孜族
摘要:柯尔克孜族的先民信仰古老的萨满教.<玛纳斯>史诗以及创作演唱保存这部史诗的玛纳斯奇在柯尔克孜人心中占据神圣地位,人们相信史诗歌词具有神力的同时也相信玛纳斯奇拥有超自然力,这就使得史诗和它的主要承载者玛纳斯奇在萨满文化根深蒂固的柯尔克孜社会中所发挥的职能和所具有的社会功能逐步扩大,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主要精神依赖.<玛纳斯>演唱作为柯尔克孜族最重要的精神文化活动,与萨满教渗透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玛纳斯奇与萨满身份的重叠使得它借助萨满的神事活动进一步得到传播,也进一步加强了其神圣性和群众性.。
《玛纳斯》史诗五个唱本中“阔阔托依的祭典”一章的比较研究
Sacrifice Offerings to Koktoy:Comparative Study of Five Song Texts from Epic Manas 作者: 托汗·依萨克;阿地里·居玛吐尔地
作者机构: 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
出版物刊名: 民族文学研究
页码: 64-71页
主题词: 《玛纳斯》;史诗;阔阔托依;人物形象;民族文化;情节设置
摘要:'阔阔托依的祭典'是<玛纳斯>史诗中反映古代柯尔克孜民俗文化事项最集中和广泛的一个章节.我们把人们熟悉的居素普@玛玛依唱本前三部<玛纳斯>、<塞麦台>、<塞依台克>的内容同吉尔吉斯斯坦的两名现代著名玛纳斯奇萨恩拜@奥诺孜巴克夫(1867-1930)、萨亚
克拜@卡拉拉耶夫(1894-1971)以及我国著名玛纳斯奇艾什玛特@玛木别特(1880-1963)的唱本进行比较,可以看到不同演唱版本的史诗都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运转,每一位玛纳斯奇的唱本在每个章节上都或多或少地有所变异,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展开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 国内外“ 纳斯 学” 展 的成果 , 《 纳斯》 玛 发 对 玛 的活
形态 性进行 了 系统而 深入 的研 究 。阿地 里 ・ 居玛 吐
尔地 立足 于“ 活形 态” 的研究 , 主要探 讨 了《 玛纳斯 》
史诗 的创作 方法 、 口头 特 征 、 手 及 听 众环 境 的 交 歌
程 从史 诗 的“ 形 态” 程 中可 见 一斑 。《 纳斯 》 活 历 玛
史 诗作 为 目前 世 界上众 多史 诗 当中规模 最大 、 幅 篇 最长 “ 活形 态 ” 口承 史 诗 , 的深 入 研究 也必 将 的 它 呈现 历史 的动 态 的过 程 。纵观《 玛纳斯 》 学术 史 , 至
等方 面 的非语 言 程式 的特 殊性 , 如此 翔实 的第 一手
调查 资料 和 系统 研 究 为后 来 者 更 深层 次 的探 索 奠
定 了基 础 。
内容传 递 给听众 , 而使 听众有 一 种身 临其 境 的感 从
觉 , 于玛 纳斯 奇来说 这便 是他 们 演 唱艺术 终级 指 对
标 , 这也 正 是 活形 态 的 《 而 玛纳 斯 》 特 魅 力 之 所 独 在 。这种 “ 表演 中的创作 ” 它的前 提是 史 诗活形 态 , 传 统 的存在 , 唱 史 诗 的现 实生 活语 境 , 演 熟悉 和 接 受史 诗传 统 的听众 , 以及 真 正的史 诗 艺人 在现 场 的
( )将程 式理 论运用 于 史诗研 究 中 一 2 0世 纪后 半 叶 , 际学 术 界 形 成 了一 整 套 针 国
对 口头史 诗 和 口头 传 统 的 阐 释 、 究 和 分 析 的 方 研
法 。“ 口头程 式理 论 ” 即是 这 样 的一 套 在 口头 史 诗
我 国《 纳 斯 》 玛 的研 究史 已有 四十 多 年 。郎樱 先 生是 我 国“ 纳斯 学” 玛 的集 大 成 者 , 指 出 : 她 国外 的研究 起 步早 , 成果 也令人 可喜 , 相对 于 国外 的《 玛 纳斯》 究 ,我 国的研 究起 步 较 晚 , 究 的历 史 相 研 “ 研 对较短 , 因此概 论 性 的研 究 成 果 较 多 , 论 性 的 成 理 果较 少 , 究 的深 度和 广 度上 显 然 不 足 ” 。如 果 研 …
演 唱 时对 口头文 本 产 生 过 程 中具 有 重 要 意 义 的史
诗歌 手表演 时 的音 调规 律 、 手在 演唱 时所运 用 的 歌
身体语 动作 等在 口头 史 诗 传统 中不 可 或 缺 的非 语 言信 息 , 以及史 诗这 类宏 大 的 民间 口头综 合性 艺 术 的特征 ” ] 因 素 , 不 仅 分 析 了史 诗 的 词 语 、 【等 他 句 法 、 题 和典 型场 景 、 构等 语言 程式方 面 , 话 结 还创 造
乔坎 ・ 瓦里 汉诺 夫 、 德 洛夫搜集 《 拉 玛纳 斯》 开始 , 经 过各 国学 者 的努力 ,玛 纳斯》 诗在 文本 的搜集 和 《 史
研究 方面 均取 得 很 大 的成 就 。各 国学 者长 期 以来 将研 究 的重点 放在 史诗 文本 内容 的分 析方 面 , 文 从 学 、 言学 、 语 民族 学 、 历史 学 、 学 、 哲 心理 学 、 学 和 美 军 事学 等角 度得 出 了一 批重要 研究 成果 , 并提 出 了 很 多真知 灼见 。 但是 , 诗 的文本 分 析 和 歌 手 “ 史 表 演 中的创 作 ” 的研 究 没 有 很 好地 对 应 和 结合 起 来 , 从 而导 致《 纳斯 》研 究 理论难 以进一 步 发展 和突 玛
关 键 词 : 纳斯 ; 形 态 ; 玛 活 创作 方 法 中图 分 类 号 :6 2 2 J4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64 2 2 1 0 .0 20 10 .3 X(0 ) 10 4 .3
文 明 的积淀 成就 着历 史的厚 重与魅 力 , 个过 这
间, 通过 田野 调查 掌 握 大 量 的第 一 手 资料 , 同时 在 传 统 的文本 研究 的基 础 上 , 鉴 吸 收了西 方 口头 诗 借 学、 表演 理论 、 民族 志 诗 学 理 论 以及 一 个 多世 纪 以
手势、 眼神 等 , 些 反 而 是 《 纳 斯 》 诗 演 唱与 创 这 玛 史
编 的首 要 因素 。 当史 诗 歌 手 智 慧 地驾 驭 好这 些 语
言 因素和 非语 言 因素 , 将会 实现 即兴 创作 与程 式 系 统 的完美 互动 。 阿地 里 ・ 居玛 吐 尔地从 传 播学 和接 受美 学 的角度 指 出 : 玛 纳 斯 奇 的 表 演并 不 仅仅 是 “
传统 研究方 面掀 起革命 性 变革 的理 论 , 核心 概念 其
即是 程式 。此理 论 创 立 者 之 一 帕 里通 过 实 地调 查 分析 得 出 , 式 是 在相 同步 格 条 件 下 , 表 达一 个 程 为
特定 意义 而经 常使用 的 一组 词 , 它是具 有重复 性和
稳定 性 的词组 , 以使 歌 手 在 现 场表 演 的 压力 下 , 可
仍 能快 速 、 利 地 叙 事 。 ‘ 式 和 程 式 化 是 把 复 流 J 程 ‘ 杂的人 和社会 生 活 中的种种 语言 、 为 、 想 、 行 思 感情 等加 以分类 并用 类型 化的 、 范化 的 、 套的语 言 、 规 成
说 郎樱先 生对 《 纳 斯》 现 了 一种 体 大 而 虑远 的 玛 体
性地 指 出了音 调 、 律 、 腔 以 及手 势 、 作 、 情 韵 声 动 表
语 言信 息 的表 达 和传送 , 是一个 综合 性 的艺 术展 而 示和 接 受 过 程 , 一 种 复 杂 的艺 术 表 现 形 式 。 L 是 ”4 J
史诗 故 事 的内容 、 表演 的音 乐性 以及 表演 中与听众 之 间 的互动关 系构成一 个 戏剧 现场 效果 , 是通 过 它 玛纳 斯 奇用高 度 艺 术 化 的综 合 性 信 息 符 号 将 史 诗
破。
流互 动等 , 玛纳斯 》 对《 的研 究从 文 本评介 转 向了一
个新 的史 诗理论 高度 , 《 使 玛纳 斯》 的研究 向纵 深方
向发 展 , 为 2 也 1世 纪我 国《 纳 斯》 玛 的研 究 开创 了
一
个新 的时代 。
一
、
《 纳 斯 》 作 方 法 的初 步探 究 玛 创
工具 ; 另一 方 面 , 则表 现 在文本 之 外 的非语 言 因素 , 包 括歌 手在 史诗 表演 中 所运用 的韵 律 、 调 、 律 , 音 旋 歌 手 在表 演过程 中配 合 唱词而 展示 出的身 体 动作 、
憾, 并赋予 这 一视 角 以系统 而深 入 的理性 光辉 。
首先 , 过对 玛纳 斯 奇的身 份和集 体 性特征 进 通 行深 入 细致 的分 析 , 出 随着传 统生 活不 断受 到外 指
第 3 2卷 第 1 期 21 0 1年 1月
喀 什 师 范学 院 学 报
J u a o s g rTec esC l g o m I fKah a 1 a 0 1
试论 阿地 里 ・ 居玛吐尔地对 《 纳斯 》 玛 活形态的研究
史 诗放 人它生 存 和发 展 的原始 土壤 中 , 过对 歌手 通
表 演 的时间 、 间和语 境 的分析 展示 了《 纳斯 》 空 玛 史
诗 是“ 活态 ” 发展 , 现 了史诗活 形态 的 主客观 因素 展
及 其 流变 的过程 。另外 , 地里 ・ 玛 吐 尔地 对 史 阿 居
诗 的程式 有 自己 的理 解 , 批判 地 运 用 “ 他 口头程 式 理 论 ” 创造 性 地提 出“ 演 中的创作 ” , 表 —— “ 手在 歌
来文 化 的冲击 , 纳 斯 奇 的 语 言 的神 奇 功 能 、 满 玛 萨
兼歌 手 的身份 、 与神秘 的 萨满文 化信 仰相关 的史 诗 . 神灵 “ 梦授观 ” 这 些 口头传 统 因受 到 印刷 文 本 的 等 侵袭 而逐 渐走 向边 缘 化 和世 俗化 , 活形 态 表演 以及 歌手 “ 演 中的创 作 ” 生命 力 受 到禁 锢 , 对 “ 表 的 并 活 态 ” 玛 纳斯》 《 的保 护 发 出殷 殷 期 盼 。其 次 , 口头 将
・
4 ・ 2
动 作或旋 律 将它们 表现 出来 ” 。 J 阿地 里 ・ 居玛 吐 尔 地 借 鉴 和 吸 收 西 方 的 “ 口头 程 式理论 ” 指 出《 纳 斯 》 , 玛 史诗 的程 式化 , 先是 表 首
及 与 即兴 创作 的结 合 , 便体 现 了她史诗 创作 的初 步
探讨 , 但故 事性 的叙 述 远 远 胜 过 系统 的理 论 深入 ,
阿地 里 ・ 玛 吐尔 地 的研究 正是 填补 了这一 理论 缺 居
现 在它 的文 本 的程 式 化 。作 者通 过 大 量 的 田野 经
验 以及 口头文 本 分 析 得 出, 柯 尔 克 孜 族 的 史 诗 在 中, 程式 存在 于词语 、 法 、 句 主题 、 事形 式 、 故 情节 脉 络 以及 动作 场景 中。他 通过 对 《 纳斯 》 诗 文 本 玛 史 的反复 研读 以及 对 歌 手 现 场 表演 文 本 的聆 听和 观 察 , 现对 于史诗 歌手 而言 ,口头史 诗 中 的各类 程 发 式 概念 , 特别 是词 语程 式 和 主题 层 面上 的 程式化 表 达 形式 并不 是束 缚和 约 束歌手 的 绊脚 石 , 反而是 他 们 在表 演 中的快 速创 作 的压力 下 为迅 速构 筑诗行 、 展 现故 事 内容而 灵 活 调 配 的 既 实用 又 有 效 的操 作
镄 彦
( 疆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 疆 乌 鲁 木 齐 ,3 04 新 新 805 )
摘 要 :玛 纳 斯 》 一 部 活形 态 的史 诗 , 是 由史 诗 歌 手 代 代 通 过 1耳 相 传 , 以 1头 形 式 在 民 间 传 承 的 。论 文 < 是 它 2 1 并 2 1 主要对阿地里 ・ 居玛 吐 尔地 关 于( 纳 斯》 活 形 态 性 进 行 初 步 的 诗学 探 讨 : 是 《 纳 斯 》 作 方 法 的 探 究 ; 是 玛 的 一 玛 创 二 从 实 践 的 角 度 对 史 诗 歌 手 的 研 究 , 试 图给 阿 地 里 ・ 玛 吐尔 地 的研 究 以初 步 的 定 位 。 并 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