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8-2019学年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公开课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 教案
字母表示:S=ah÷2
4、完成试一试。
5、完成练一练。
指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6、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的第8题。
指名交流。
五.达标检测
完成补充习题P5第1题。
3分钟
17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要点:
形状不同、面积相同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要点:
先读题,自己想一想,随后在小组中交流。
3、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兴趣和探究意识,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 难点分析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时间
分配
教法、学法指导
一.任务驱动
回忆一下,能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
老师先在黑板上分别画一组平行四边形,(图略,底和高分别为:3和2,2和3,1和6,6和1)
教学内容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使用日期
月日
共计2教时
第1教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板书设计
三角形面积
三角形面积=底×高÷2
教学反思
签查意见
签字: 月 日
学生观察后,说说这一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
(形状不同、面积相同)
指出:作业中有这类题的要求,有的学生只能画一些比较雷同的平行四边形。(举例几种比较雷同的形状)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苏教版
教案:五年级上数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三角板、练习题。
2. 学生准备:三角板、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实例,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的面积问题。
-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三角形的面积是怎么计算的么?2. 探究新知- 利用三角板,让学生自己动手拼凑出三角形的形状,并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点。
- 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底和高来计算。
- 讲解并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面积 = 底× 高÷ 2。
- 通过PPT展示一些例题,让学生跟着一起计算,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3. 实践应用- 分组让学生互相出题,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互相检查答案。
- 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给予解答和指导。
4. 总结提升-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需要注意底和高的单位要一致,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精确度等。
5. 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与三角形面积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完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总结,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应用环节在实践应用环节,学生将通过互相出题、独立完成练习题等方式,将所学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这个环节对于巩固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的“三角形的面积”是本册教材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通过讲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图形,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识和简单的面积计算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发现和总结规律。
但部分学生对于抽象的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发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方法。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剪刀、彩纸等。
2.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三角形面积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三角形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三角形的特征,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2《三角形的面积》教案3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2《三角形的面积》教案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2《三角形的面积》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边形、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他们可能是初次接触,需要通过操作活动,亲自体验、探究,从而理解并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存在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害怕困难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剪刀、彩纸等。
2.课件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课件、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形的面积。
例如,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物体,如三角板、金字塔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者黑板,展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苏教版《三角形的面积》数学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角形的面积》数学教学设计苏教版《三角形的面积》数学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与目的在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材中,《三角形的面积》是三角形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策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引导探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自主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3、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疑问,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步骤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些包含三角形的实际场景,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回顾:回顾已学过的三角形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3、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探究三角形面积的兴趣。
4、公式推导:通过亲自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
5、练习巩固: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6、实际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以下方式: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维活跃度等。
2、作业检查: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三角形面积知识的掌握情况。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评估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测验考试:通过小测验或考试,检测学生对三角形面积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我们将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
反思内容包括:1、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是否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懂得计算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2.掌握测量三角形的高、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3.发扬合作精神,团结互助,共同完成小组任务。
二、教学重点1.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计算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3.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三、教学难点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通过出示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感受三角形的形态和特点,并提出以下问题:1.你们知道三角形的概念吗?2.如何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高?3.如何计算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2. 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教师进行简单的讲解,引领学生理解三角形,进而展开讨论。
3. 探究三角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教师出示一个边长分别为4、5、6的三角形,让学生自己测量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并从中发现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得出三角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周长 = 三边之和4. 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教师出示一个底边长为5,高为4的三角形,让学生自己测量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并从中发现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得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面积 = 底边长×高÷25. 计算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师出示几个边长和高已知的三角形,让学生进行计算。
6. 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任务:1.让小组成员依次测量所给出的三角形的高和底边长,并记录下来。
2.让小组成员轮流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核对答案。
3.让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尝试求解一个边长不一的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掌握了计算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方法和公式,提高了数学应用的能力和技能。
小组合作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激发了他们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三角形的面积》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够熟练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够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面积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让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
3. 探究新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方式,发现并验证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4.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熟练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如部分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提高课堂效果。
总之,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面积的概念,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和推理能力,以及数学思维。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面积的概念2.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3. 三角形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概念,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面积如何计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探究新知(1)认识三角形面积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发现三角形的特点。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知三角形的面积。
(2)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a. 引导学生将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发现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b.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发现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c. 总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面积 = 底× 高÷ 2。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4. 应用拓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发现三角形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房屋屋顶、路标等。
5.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思考三角形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三角形的面积的概念,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运用三角形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表现良好。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2. 多媒体课件:展示三角形的特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等。
3. 实物模型:用于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 苏教版
教案:《三角形的面积》年级:五年级上册科目:数学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 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 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三角形的模型或图片。
2. 学生准备直尺、圆规、量角器等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三角形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征。
2. 学生分享对三角形的认识,教师总结并强调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
二、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提出问题:三角形的面积如何计算?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底和高,并提出假设:三角形的面积可能与底和高有关。
4. 学生通过实验和验证,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面积 = 底× 高÷ 2。
5. 教师解释公式中的除以2的原因,并强调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三、应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1. 教师出示一些三角形的实际问题,如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比较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大小等。
2. 学生独立或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运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3.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并给予反馈和指导。
四、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包括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等。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五、总结和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应用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困惑,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3.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探索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如梯形、圆形等。
2. 让学生尝试运用面积公式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如测量房间面积、计算园林面积等。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2《三角形的面积》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2《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2《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特性以及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实际操作和实践环节充满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理解。
2.三角形面积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过程。
2.利用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三角形模型的教具和学具。
2.准备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的实际问题素材。
3.准备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三角形模型,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三角形面积是如何计算的吗?”让学生思考并分享各自的想法。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利用三角形模型的教具和学具,自己动手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解答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但在学习三角形面积时,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利用教具、图片等直观展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过程。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直尺、剪刀、彩纸等。
2.课件: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相关图片、动画等。
3.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图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推导出这个公式。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给定三角形的面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三角形面积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然后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能否将三角形面积公式应用到其他形状的图形上?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探索其他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有关三角形面积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面积-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面积(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灵活运用。
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具:三角板、直尺、量角器、剪刀、彩纸等。
2. 学具:学生自备三角板、直尺、量角器、剪刀、彩纸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情境创设:出示一些三角形实物,如三角板、三角形屋顶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三角形的特征。
2. 探究新知(1)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如拼图、折叠等。
(2)交流分享:请各组代表分享探究成果,总结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公式推导: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强化对公式的理解。
3. 实践应用(1)课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2)拓展延伸: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
4. 总结评价(1)学生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说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2)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作业布置1.必做题:完成教材P65页练习题1-5题。
2.选做题:教材P66页拓展延伸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苏州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案
苏州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三角形的面积”,属于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入三角形的面积概念,使学生初步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材还通过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图形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他们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需要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的知识相结合,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面积概念,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2.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空间观念。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面积概念和公式。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激发学习兴趣。
3.采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三角形模型、剪刀、彩纸等教具,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练习题和作业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黑板、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三角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征,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三角形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呈现(10分钟)1.教师通过直观演示,将三角形剪成两半,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三角形的面积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3.教师呈现三角形面积公式,解释公式来源和含义。
操练(10分钟)1.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查理解程度。
2.教师选取学生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是由底边、高和斜边组成的,熟悉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2.掌握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的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材料1.《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色彩鲜艳的三角形标示卡片。
3.计算三角形面积的例题和练习题。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够做出相关的计算。
2.难点:通过相关的练习,能够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1. 引入课题老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如何求三角形的面积吗?”2. 概念解释•教师出示三角形标示卡片,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基本形态,并分别标注三角形的底边、高和斜边。
•老师解释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本质。
3. 三角形的面积•在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后,老师引入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二、说故事学概念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三角形带给人们的应用。
通过三角形的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三、讲授知识点1. 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老师出示一些简单的计算三角形面积的例题,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演示,并引入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老师通过多种练习题目,让学生反复练习,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
•老师提醒学生在钟爱做题的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意计算方法,确认答案。
四、学以致用在教学结束前,老师设计几个生活实例,让学生思考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课后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成果学生在本节课程的学习中,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面积计算方法有了深入的了解,还能够理解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对计算三角形面积这一知识点有一定的掌握,并提高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州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苏州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图形认知能力,对于之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克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和实践活动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从而解决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活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三角板、课件等。
2.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几个三角形面积的计算题目,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展示解题过程。
教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点评和指导。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关于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拓展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
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一等奖创新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一等奖创新教案《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寻找思路。
提出问题。
同学们,瞧,这是什么?这是一条红领巾,它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同学们,你们知道关于三角形的哪些知识呢?回忆一下,谁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引入课题。
那你们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
)3. 寻找思路。
是的,我们还不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同学们想一想,上一节课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同样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来我们通过什么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呢?(对,我们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换成我们已经学习过的长方形,这样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诶,那同样的,同学们,我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换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呢?谁能想到,能把三角形转换成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自主操作,探究新知。
初步感知。
同学们,老师这里准备了四份材料,请四个同学上来拼一拼,看看能把三角形拼成转换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去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呢,谁愿意上来拼一拼?预设:①第一位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第二位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③第三位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④第四位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
引导: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过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那么实际上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的四个图形都是平行四边形。
自主观察。
同学们,仔细观察拼出来的这四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呢?预设:①每个平行四边形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完全相同的。
(设疑:你怎么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相同的呢?你能怎么证明?沿对角线对折,我们发现他完全重合,完全重合就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完全相同,完全一样。
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案(校内大组教研课)
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案(校内大组教研课)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小学数学几何学习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边形、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平面图形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够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实物操作、数学推理等手段,让学生亲身经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发现和推导过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三角形模型、直尺、剪刀等教具。
2.准备PPT课件,包括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例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三角形模型,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呈现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物操作,用剪刀剪出三角形,并用直尺测量边长。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呈现一些有关三角形面积的例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巩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巩固矩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
3.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值计算。
4.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计算器使用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教学过程:一、引入1.看图片:小团队合作,从户外环境中找选出一些常见的三角形。
2.小组比赛:用手掌测出各自选出的三角形边长和高度,计算出各自的面积。
3.学生讲解和展示:(1)三角形:用数学符号表达。
(2)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 a²+b²=c²。
4.再次比较各自计算出的结果,看哪个小组最接近正确的面积。
二、探究1.练习1:计算不规则三角形的面积。
2.练习2:探究三角形的计算公式,归纳面积公式 S=1/2×b×h。
3.引导学生在计算面积时,如何确定底和高。
三、拓展1.练习3:计算矩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练习4:运用计算器计算对角线长和面积。
3.练习5:小组合作,运用 S=1/2×b×h 公式,计算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面积。
四、总结1.学生感受:分享自己最困难的地方和最大的收获。
2.教师点评:由教师进行点评,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
2.自主学习:每天寻找不同形状的物体,计算它们的面积。
参考资料:1.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本2.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册。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教案:《三角形的面积》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 能够应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
2. 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 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三角形模型或图片。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那么你们知道三角形的面积是怎么计算的吗?二、新课1. 出示三角形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征。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三角形的面积是怎么计算的吗?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4. 讲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 = 底× 高÷ 2。
5.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三、巩固练习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练习题,引导学生应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应用。
2. 强调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请同学们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概括,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练习题的选取,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又要注重能力的提升。
在课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重点关注的细节: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在《三角形的面积》这一课的教学中,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整理〗《苏教五上《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优秀教学教案4
苏教版五上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三角形的面积单元二学科数学年级五学习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分析,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测量、填表、讨论、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体会图形转化的意义和价值,培养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
3、使学生在探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活动中,进一步增强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感受“变”和“不变”的辩证思想。
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难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一、温故知新。
1、算出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4×14=336平方厘米2、同学们,我们上一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样推导出来的?让同学们讨论,合作探究学生独立完成。
让学生通过复习练习加深前面学的内容,为第三角形形面积公式推导做准备。
讲授新课二、合作探究:1、你能算出下面涂色三角形的面积吗?能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表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吗?为什么?2、你能算出下面涂色三角形的面积吗?平行四边形分成了三角形两个三角形完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3、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4、下面图形中,哪两个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求出面积,完成下表。
让学生合作,引起学生的学习情趣。
指名说一说。
让学生和同桌相互讨论认真观查。
指名说一说。
让学生学会总结,加深理解。
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解,学生认真听讲。
学生小组讨论,展示汇报自己的发现。
通过说一说,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使学生勤于思考。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合作,感受把未知转化成已知求解--把三角形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求面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总结出二角形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形求面积,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对本课内容加以巩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正确率达到80%以上。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例题引路(5分钟左右)
交流例4:
1、一虚一实的两个三角形一样吗?,底是多少?高是多少?
2、涂色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说说自己的想法,说说怎么列式的?
小结: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平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为什么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求三角形的面积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剪开,旋转、平移、重叠。
板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自学例5(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5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例5的PPT
导入:例5中要我们做什么?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时间:6分钟)
①拿出预先准备好的三角形。
根据图中所标注的底和高,填在表格中。
三角形
底cm 高cm
出示表格以及三角形。
组织学生交流,板书。
(板书在右边。
)
②把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填写下表。
转化成的平行四边形
面积cm
长cm 宽cm
²
组织学生进行转化操作,操作后交流填表。
(板书在左边。
)
③小组讨论:
1.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
完成填空。
板书: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④同桌相互说说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
自学公式的字母表示方式。
组织交流、观察、讨论,强化认识。
板书字母公式S=a×h÷2
⑤完成试一试。
独立完成,板演。
集体交流。
三、练习(8分钟左右)
(1)适应练习
第10页练一练。
分别找到三角形的底和高,不要忘记除以2
(2)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第6—9题。
①独立完成。
②集体交流。
第7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3,所以这三角形的面积是3×4÷2
(3)创编练习
一个三角形的底长6m,如果底延长2米,那么面积增加1平方米,求原来三角形的面积?
(4)介绍“你知道吗?”(4分钟左右)
学生独立阅读,组织学生交流“半广以乘正太”的理解
动态演示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研究转化后的长方形和原来三角形的关系。
四、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5页
1、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题,讲评时所用。
2、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
3、注意第四题的单位不一样。
五、家作
完成《课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