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在新加坡传播的回顾与展望
新加坡华语戏曲的发展(1920-1945年)
新加坡华语戏曲的发展(1920年-1945年)15/07/07作者:赖素春20世纪20年代前后,是新加坡商业戏曲演出的黄金时代。
各剧种除了在迎神赛会的街头、戏棚演出外,也在戏园、游艺场中常年演出。
1930年代歌仔戏一度风靡新加坡。
粤剧流行,广东汉剧亦繁盛一时。
戏曲演出的功能自祭祀发展到娱乐甚至公益,不断地扩大,除了商业戏曲演出的繁荣外,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新加坡华语戏曲的另一大重要发展是业余演剧的出现,它赋予戏曲更纯粹精雅的、更严肃高尚的艺术与社会意义。
日军侵华,中国抗日战争爆发,新加坡戏曲演剧界的抗日热情高涨,严肃的、带有现代社会使命感的戏曲活动蓬勃兴起。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占领期的新加坡戏曲也并非一片空白,商业戏曲依旧进行,而且有为日据时代粉饰太平的作用。
第一节蓬勃发展的戏曲运动20世纪20年代前后,是新加坡商业戏曲演出的黄金时代。
1930年之前,新加坡戏剧基本上是戏曲的天下。
虽然文明戏已经在1920年代间出现,但演出不多,观众稀少,形式也不够成熟。
而戏曲方面根基已扎实。
各种剧种1[①]除了在迎神赛会的街头、戏棚演出外,也在戏园、游艺场中常年演出。
1920年代新加坡有记录的著名的戏园便已多达十多间。
1930年代初经济大萧条一度影响了戏曲演出,但随着经济恢复后,戏曲在新加坡更是空前蓬勃。
来自中国、香港的名角,如薛觉先、唐雪卿等,在新加坡掀起阵阵热潮。
统观这一时期新加坡话语戏曲发展大势,有五大特征,一是演出场所的变化与多样化,从传统的戏园转向大型游艺场;二是以福建戏为主的街戏演出蓬勃发展、深入乡间;三是不同剧种相互竞争、此消彼长,相互渗透、融合出新,并表现出新加坡华语戏曲最初本土化的倾向;四是业余演剧出现,赋予戏曲更纯粹精雅的、更严肃高尚的艺术意义;五是戏曲演出的社会意识觉醒,从公益活动到政治运动,表现出侨民强烈的中国情结。
1920-30年代新加坡戏曲演出的一个重大变化,是演出场所从传统的戏园转向大型游艺场。
对潮剧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借助互联网平台,潮剧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的多渠道传播,吸引更多 年轻观众关注。Biblioteka 潮剧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1 2 3
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剧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产业中不 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旅游文化资源
潮剧的发源地潮州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 源,潮剧作为当地的文化名片,有助于吸引游客 ,推动旅游业发展。
对潮剧发展现状的调 查报告
2023-11-15
目 录
• 潮剧概述 • 潮剧发展现状分析 • 潮剧发展面临的挑战 • 潮剧发展策略与建议 • 潮剧发展的前景展望
01
潮剧概述
潮剧的起源与特点
起源
潮剧起源于潮汕地区,历史悠久,是广东三大戏曲之一。其发源地潮汕地区历 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潮剧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创新内容与形式:鼓励创作人员探索新的剧目主题和表演手法,结合当代社会背景和观众审 美需求,打造具有现代气息的潮剧作品。同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舞美设计等 ,丰富潮剧的舞台呈现。
通过以上策略与建议的实施,期望能够为潮剧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潮剧的传承与发展 ,让更多人欣赏到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随着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和现代化,传统戏曲市场受到严重冲击,潮剧的演出市场 逐渐萎缩。
观众流失
年轻观众对潮剧的兴趣不高,更愿意选择电影、音乐会等现代娱乐方式,导致潮 剧观众年龄层偏高,观众群体流失严重。
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平衡
传承与创新的矛盾:在潮剧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传承和弘扬传统艺术特色,另一方面也需要进 行创新和改革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这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文化价值
潮剧、潮州音乐海外传播现状、问题及对策
第39卷第4期2018年8月韩山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Vol.39No.4Aug.2018潮剧、潮州音乐海外传播现状、问题及对策柳剑文1,刘淡瑜2(1.韩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广东潮州521041;2.潮州市兰英第二幼儿园,广东潮州521000)摘要:随着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影响潮剧、潮州音乐等潮汕文化传播的各种因素已经发生很多变化,潮剧、潮州音乐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
潮剧、潮州音乐院团传播意识普遍淡薄,潮剧、潮州音乐创作人才匮乏,少有精品;潮剧、潮州音乐海外演出市场亟待开发,海外传播渠道不通畅,海外传播方法很单一。
潮剧、潮州音乐院团必须充分清醒地认识到自身作为传播主体的地位和责任,加强传播意识,拓展传播渠道,综合运用各种媒介进行整合传播,潜心研究海外市场和受众需求,借鉴电影、电视剧和小品的成功经验,加强体制创新,这样才能赢得海外各国的文化市场。
关键词:潮剧;潮州音乐;海外传播;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 1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883(2018)04-0050-07潮汕文化是一种带有强烈地域性的族群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一个分支。
潮剧、潮州音乐、英歌舞、潮州菜、潮州小吃、工夫茶、潮绣、潮瓷、潮州木雕、潮派建筑等享誉海内外,是潮汕文化中极具标志性的艺术式样。
明清之际著名诗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如是说:“潮人以土音唱南北曲者,曰潮州戏……”潮州戏也称潮腔、潮调、潮泉雅调,现称潮剧。
潮剧用潮汕方言唱白,用潮州音乐伴奏,迄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比京剧、越剧、黄梅戏、粤剧等这些影响巨大的剧种都要久远得多。
潮州音乐(以下简称潮乐)是潮汕地区民间音乐的总称,因其保留了中华民族古代音乐文化基因而素有“华夏正声”的赞誉。
潮乐既可独立组建乐社,又可作为伴奏音乐融入潮剧团体。
一、潮剧、潮乐传播研究现状截止2017年,以“潮剧”为主题在各类期刊数据库检索得到文献713篇,其研究多集中在历史源流、唱腔行当、剧本剧目、名人传记、表演心得、舞美服饰、传承创新、伴奏音乐、海外潮剧(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领域。
对潮剧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潮剧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引言•潮剧发展现状概述•潮剧市场的现状与问题•潮剧创作与传承的现状与问题•推动潮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结论01引言1背景与意义23潮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分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众群体的老化,潮剧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本调查旨在深入了解潮剧的发展现状,为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参考。
03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可操作的潮剧保护和传承方案。
研究目的与方法01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和现场调查,了解潮剧的传承历史、发展现状及困境。
02对潮剧的表演形式、内容、受众和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索潮剧发展的新路径。
本调查主要针对潮州市范围内的潮剧表演团体和相关机构。
由于时间和资源限制,未能对所有相关单位进行详细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在部分问题的探讨上可能存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的局限性。
调查范围与限制02潮剧发展现状概述潮剧起源于广东潮汕地区,具有400多年的历史。
它是由民间说唱艺术和地方戏曲相互融合而形成的。
起源与形成潮剧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形式。
传承与创新潮剧历史沿革观众与人才潮剧的观众主要是潮汕地区的老年人,年轻人对潮剧的兴趣不高。
同时,潮剧人才也面临断层和流失的问题。
演出与创作潮剧的演出市场逐渐萎缩,演出场地和设备也面临不足。
同时,新作品的创作和排练也受到资金和人力的制约。
潮剧当代发展现状保护与传承潮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和保护的问题。
需要采取措施加强潮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包括推广、宣传、人才培养等方面。
市场与观众潮剧面临着市场和观众的双重困境。
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观众的认知度和兴趣,同时需要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和受众群体。
潮剧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03潮剧市场的现状与问题潮剧演出市场存在演出场次较少、剧目不够丰富的问题,无法满足观众多样化的需求。
演出场次潮剧演出市场以传统舞台演出为主,缺乏创新和新颖的表现形式,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不足。
浅谈潮剧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浅谈潮剧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作为一个潮汕人,对于潮剧我从小就耳濡目染,有着深厚的感情。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据了解,现在每一天都有一种地方戏曲在消亡,这种残酷的现实令人感到担忧。
就目前潮剧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本人也感触颇多。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白字戏,主要流行于潮汕方言区,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一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
潮剧在国内主要流布在广东、福建闽南南潮语区,也流行于香港和台湾,也经常在庙会上演出,表示于对“老爷”的尊敬,老百姓也喜爱在非常热闹的氛围下观看,使节日气氛更加浓重。
潮剧的形成和发展,距今已有四百三十多年的历史。
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吸收了戈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州音乐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例如:音乐唱腔是曲牌联缀为主的联曲体和板腔体综合体制,至今保留一唱众和,二、三人以上同唱一曲和合唱曲尾的帮腔形式。
唱腔以轻婉抒情见长,多曼声折转,清丽悠扬。
潮剧行当由南戏的生、旦、丑、净、外、贴、末发展到现在为十类丑、七类旦、五类生、三类净、其中以丑、旦两行表演较有特色。
潮剧的历史,是伴随着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和民俗活动需求而发展的,因而在长期的活动中形成二大功能,一是观赏性(娱乐性),是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形式;一是仪式性,是民俗活动中一项重要仪式。
进入城市化时代的今天,传统的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靠民俗吃饭,是潮剧发展史上一脉相承的一大特点。
民俗活动中的潮剧,绝大多数是以“广场戏”的形式出现。
潮剧绝大部分的市场是农村,市场的需要决定了潮剧的演出质量和艺术水平,这是潮剧“广场戏”最大的局限。
在乡间田头空地上临时搭起小小舞台,演出条件相当简陋,根本没有什么舞美、灯光,几个演员站上去便已有点转不过身,“唱、念、做、打”的形式实际上只剩下了“唱”和“念”,那样的舞台站上去都要晃三晃,还怎能“做”和“打”?另外,观众的欣赏水平的局限也令潮剧逐渐失去了本该具备的艺术含量。
潮剧在新加坡传播的回顾与展望
潮剧在新加坡传播的回顾与展望作者:杨晓青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06期【摘要】新加坡属于南洋的岛国,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的凸起处,是一个地区性与非地区性列强争夺十分激烈的国际商业要地。
早在1842年就已经出现了潮剧,经过百年的发展,成为当地最著名的戏种之一。
鉴于此,本文就潮剧在新加坡的传播历史进行了回顾,并就今后的传播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潮剧;新加坡;传播历史;传播展望中图分类号:J825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5-0011-02一、潮剧在新加坡传播历史回顾新加坡的潮州人口超过了五十万,他们在经济方面和马来西亚的潮州人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并且还有很多人从事地产、金融、工业或者进出口贸易等,这些通常都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十分重要的主体领域。
(一)二十世纪初传播概况。
关于新加坡早期的潮剧、潮乐演出没有太多资料,并且仅存的资料也记录不详尽。
从当前我们能够看到的文献记录,新加坡最少是在1842年或者之前若干年就已经有了潮剧、潮乐的演出,其艺术形式和文化功能,完全移植到了中国本土上。
根据有关的资料记载,国内的潮剧班有规模地到新加坡进行演出,应该是在1900年前后,最早到新加坡进行演出的应该是一些比较老的潮剧班,如“老荣和兴”“老玉楼春”“老万梨春”等,之后,相继出现了一些到新加坡演出的名班,还有“老一天香”“老一枝香”“老元华兴”“新天彩”等。
而早期的潮剧、潮乐等在新加坡的发展同样也经历了从以酬神祭祀为主,再到以戏院演出娱乐活动为主,从而以职业演出为主的发展过程。
新加坡早期的潮剧、潮乐演出更加接近中国乡间戏曲演出的形态和功能。
这点主要表现为祭祀酬神和在节日庆典时的需要。
(二)二十世纪中传播概况。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潮剧在新加坡的发展,因电影、唱片等传播媒介的带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逐渐发展成为新加坡当地潮剧变革的第二个重要时期。
倾心为潮剧 万里共乡音——海外潮人回乡献艺共叙乡情
64Character And Style Of Chaoshan潮汕风情本刊记者 林蓁 陈文惠 林子海 陈欣琪倾心为潮剧 万里共乡音——海外潮人回乡献艺共叙乡情2019年10月28日起,“2019汕头潮剧艺术周”的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在汕头市各大剧场举行,吸引了大批戏迷前往看戏捧场。
不仅国内的表演团体纷纷献上拿手好戏,不少海外的潮剧团体也带来了精心准备的节目,他们以饱满的热情为家乡人民献上精彩的演出。
记者先后“兵分多路”对澳洲潮州同乡会声艺潮剧社、美国东方文化联谊会、法国潮州会馆潮剧组、柬埔寨铁桥头市三山国王庙潮乐社、泰国乐天国乐曲艺社进行采访,他们纷纷表示潮剧艺术周活动为大家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汕头的蓬勃发展让他们感到由衷的高兴。
潮剧在海外同样后继有人“这一次回到汕头,看到汕头的市容市貌、市民的文明素质都有很大变化,很高兴,家乡人民充满浓情温暖,海外潮音一家亲,潮剧让我们海外乡亲感到祖国和家乡的繁荣昌盛。
”澳洲潮州同乡会声艺潮剧社的柯逸生从事金融电脑技师工作,业余非常喜欢潮剧,他告诉记者,孩子们虽然在海外出生,但身上流的是“龙的传人”的血液,在他的带动下,女儿柯博羽对潮剧艺术产生了兴趣。
10月28日晚的展演,25岁的柯博羽在潮剧《龙井渡头》“逼写离书”选段中扮演女丑“美娘”,精彩诙谐的表演让观众笑声不断,掌声连连。
“我接任社长至今6年来,带领潮剧业余爱好者一起学习潮剧,大家共同为传播和弘扬家乡文化艺术不懈努力。
”据社长洪英才介绍,澳洲潮州同乡会声艺潮剧社共有12位演员,生旦净丑行当齐备,社员从20多岁至80多岁不等。
在本次展演活动中,潮剧社年轻的澳洲潮籍演员成了演出的亮点,让观众们看到了潮剧在海外同样后继有人。
汕头喜人变化令游子欢欣鼓舞率团前来汕头参加潮剧艺术周的美国华人社团大联盟主席、美国东方文化联谊会会长林淦花女士虽然离开家乡在美国发展多年,但一口潮汕话依然“字正腔圆”,乡音没改。
据她介绍,已有30多年历史的美国东方文化联谊会是民间自发成立的非营利性群众组织,多年来,逢年过节联谊会都会安排潮剧、潮州大锣鼓等节目,为海外的侨胞乡亲们进行公演,让身在海外的乡亲们听到了久违的乡音乡曲,新加坡南华潮剧社《情断昆吾剑》演出场面香港潮商互助社音乐部《折子戏专场》演出场面65Character And Style Of Chaoshan潮汕风情感受到浓郁的家乡节日氛围和家乡的温暖之情。
从2019年演出看新加坡戏曲发展态势
97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弓1(CSSCI)来源期刊艺术百家2020年第5期总第176期□HUNDRED SCHOOLS IN ARTS文章编号:1003-9104(2020)05-0097-07从2019年演出看新加坡戏曲发展态势〔新加坡〕蔡曙鹏(1.新加坡戏曲学院,新加坡209973;2.越南电影与戏剧学院,越南河内100000)摘要:2019年,是新加坡开埠重要的历史节点。
这一年,官方与民间举办了不少“开埠200年”纪念活动,新加坡戏曲界也非常热闹。
除了新加坡旅游局鼎力支持、牛车水商联会举办的"牛车水戏曲节"和南华潮剧社的"万紫千红"系列演出、新加坡戏曲大汇演、戏曲胡姬花奖评选展演之外,还有戏曲团体为老人院或社区呈献的近40场公益性演出和韭菜芭城隍庙的百多场庙会酬神戏。
这一年内,多个剧团在剧院与民众俱乐部礼堂共推出了二十几部新制作。
粤剧、潮剧、越剧、歌仔戏、京剧、琼剧,不同的剧种都有各自的亮点。
综观全年演出,戏曲团体为推出创作剧目、重温经典名著、移植中国优秀院团的剧目、强化基本训练、开拓海外传播,付出了巨大努力,体现了新加坡戏曲人的创造力和使命感。
关键词:戏曲演出;创作剧目;经典剧目;海外传播;创造力;使命感中图分类号:J80文献标识码:A东西方学者近年的研究⑴得出中国地方戏曲在东南亚的传播已有300多年历史的结论。
文献显示,新加坡戏曲也有180多年的历史了。
也英国民族音乐学者约翰•布莱金(John Blacking)在讨论文化传播与文化创新时曾经指出:“一个表演艺术传统的传承,其实像一个表演艺术的传统从一个社会到另一个社会的传播。
例如欧洲音乐传至非洲.非洲音乐传至美国,中国音乐传至韩国。
毫无疑问的是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与接收者的演绎与二度创造,会让文化在异地传播过程中,有新的发展”⑶正是这样.新加坡剧团在演绎经典戏曲剧目时,才会有自己的理解与编创。
在传播的最初阶段,当地的专业戏班和业余剧团必然是全面继承來源地的剧冃、表演形态和运营方式。
新媒体时代潮剧网络传播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潮剧网络传播现状及对策研究新媒体时代潮剧网络传播现状及对策研究引言: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潮剧这一传统文化形式也在网络平台上获得了广泛的传播。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潮剧艺术传承的难题和传统文化的价值彰显问题,这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通过对潮剧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一、潮剧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现状1. 新媒体时代对潮剧传播的促进作用新媒体时代带来的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发展使得潮剧有了更多的传播渠道。
通过新媒体平台,潮剧能够传播给更多不同地域的观众,拓宽了其受众群体。
此外,新媒体时代也带来了更多的传播形式,如短视频、直播等,这些新形式为潮剧拓展了更多的艺术表现空间。
2. 潮剧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现状尽管在新媒体平台上有着广泛的传播渠道,但潮剧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潮剧的传统表演形式不易适应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方式。
由于直播和短视频的特点,很难展示潮剧的长时间演唱形式。
其次,潮剧的受众群体集中在老年人群体,他们对新媒体平台的使用程度较低,这导致了观众数量的限制。
再者,由于网络平台上的内容海量和短时效性,潮剧的传统艺术价值往往被忽视。
二、解决潮剧网络传播现状的对策1. 创新潮剧表演形式在新媒体平台上,潮剧需要创新表演形式,以适应观众的口味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
可以通过简化曲艺形式、加入与时代相关的元素、以及注重影像与音乐的配合等方式,提高潮剧在新媒体平台上的表现力。
2. 增加宣传和推广力度针对潮剧传统观众群体年龄偏大的问题,可以通过开展潮剧文化宣传活动,吸引年轻观众关注潮剧。
同时,通过与新媒体平台合作,加大潮剧在网络上的推广力度,提高潮剧的曝光度。
3. 加强潮剧的教育与传承潮剧的教育与传承是解决其在新媒体时代传播问题的关键。
需要增加对潮剧的专业培训,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学习和传承潮剧艺术。
此外,可以在学校中引入潮剧教育,提高学生对潮剧的了解和兴趣,推动潮剧的传承。
从新加坡题材潮剧《烈火真情》谈戏曲的生长性
113影视美学在戏曲发展问题上,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是讨论的焦点。
纵观戏曲发展史,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是一个宝贵的传统。
然而,当两者之间的尺度把握发生问题时,传承与创新甚至常常被对立起来,或过于强调传统的继承,或过于强调标新立异,这对戏曲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本文将尝试跳出传承与创新的二元争辩,从戏曲具有生长性的角度,来看待戏曲的发展问题。
前新加坡戏曲学院院长蔡曙鹏教授所编写的新加坡题材潮剧《烈火真情》,恰好是戏曲具有生长性的典型范本。
“生长”一词来自于生物学领域,指的是生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由小到大的过程,这是有机生命体的一种演化发展过程,也是自然界各系统间和谐发展的过程。
设计领域较早引进这一概念,以提倡一种新型设计理念,强调设计作品符合自然规律,表现出可持续、可延伸的状态。
把这个概念引进对戏曲发展的思考,可以规避传承与创新所产生的二元性,强调戏曲顺应在地与时代的变迁。
就如建筑设计师赖特所强调的“任何有机建筑的本质都是从它的场地中破土而出,成长起来的”[1],戏曲同样也是在地文化和时代精神的产物。
以下将从题材、形式和意义三个层面,讨论《烈火真情》这部戏所体现出来的戏曲生长性。
一、植入跨文化认同的题材选择《烈火真情》这一剧作搬演于2018年的“第二届人协百盛华族戏曲节”,该戏曲节作为新加坡“百盛艺术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借艺术普及的平台,拓展新加坡人的共同空间,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
参加这届戏曲节的四支演出团队,均呈献了以本土故事为题材的剧目,其中,如切潮剧团所演出的便是蔡曙鹏教授根据1961年新加坡河水山大火灾的史实所编写的潮剧《烈火真情》。
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有的时候是以灾难作为契机的。
新加坡的河水山,原本是底层人民聚集地,遍布简易木屋,多次起火。
1961年哈芝节当日的那场大火,被认为是新加坡历史上最严重的的火灾,并因此促成了新加坡的“居者有其屋”计划和新加坡的组屋制度的实施,从而换来全民不论贫富贵贱的安身立命之处。
潮剧调研报告总结
潮剧调研报告总结本次潮剧调研报告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潮剧的历史与发展潮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广东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
潮剧在清代乾隆年间逐渐发展成熟,并在现代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和发展。
经过多年的传承和演变,潮剧形成了独特的唱腔、表演方式和戏曲风格,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二、潮剧的表演特点潮剧的表演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口技娴熟:潮剧的演员注重唱腔和台词的表达,要求娴熟的口技技巧。
2. 动作夸张:潮剧的表演注重形象的塑造,演员以夸张的动作和丰富的面部表情来传递情感。
3. 色彩丰富:潮剧的舞台布景和服装色彩鲜艳,给人以视觉冲击力。
4. 音乐独特:潮剧的音乐独特优美,以其独特的调式和节奏表达剧情和情感。
三、潮剧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目前,潮剧在广东地区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受众群体,但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潮剧的观众群体逐渐减少,年轻一代对潮剧的兴趣不高。
其次,由于经济发展和文化多样化的影响,潮剧在舞台艺术市场上的地位相对较低。
另外,一些问题如剧本创新、人才培养等也制约着潮剧的发展。
四、潮剧的发展前景与建议尽管潮剧面临一些挑战,但是它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了推动潮剧的发展,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大潮剧的宣传力度,提高潮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创新剧本,结合时代背景和观众需求进行改编和创作;增加潮剧演员的培训和选拔机制,培养更多的优秀演员和创作人才;加大对潮剧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
综上所述,潮剧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特点。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宣传推广、剧本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努力,潮剧的发展前景仍然是可观的。
戏曲在海外传播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戏曲在海外传播的历史及文化意义朱恒夫一、戏曲在海外传播的历史戏曲在海外传播的历史非常久远,最早传播到海外的戏曲很有可能是广东和福建的地方戏,传播的地方应是今日的东南亚地区。
宋末崖山之战后,帝臣与许多官兵葬身大海,也有一些官兵在这一大战中逃身。
他们在复国无望后,便扬帆远走海外。
跟着他们一起去的还有广东新会、台山以及福建等地的老百姓。
因为这些地方曾是南宋小朝廷的根据地,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支持宋朝。
南宋灭亡后,许多百姓惧怕元朝报复,便随宋朝的官兵一起漂流到南洋。
在这些流亡海外的军民中,肯定有戏曲演员。
之所以有这样的推测,是因为南戏在当时已经十分发达了,福建、广东到处都有南戏的演出;再是军队中也应该有戏曲这一娱乐形式。
到了19世纪上半叶,北美洲发现了金矿。
1863年,美国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工程开始动工。
这些采金和修路的工程都需要大量的劳工。
除了欧洲的移民与非洲的黑人奴隶外,主要的工人就是华工。
此时的中国落后不堪,广大农村经济衰退,农民纷纷破产,为了寻求出路,他们便应征到海外当劳工,当然,也有一些人是被骗去的。
这些华工大都是广东的江门和五邑人。
在这群华工中,就有粤剧演员。
譬如在陈翰生主编的《华工出国史料汇编》中就有这样的口述资料:“梁丁,28岁,广东新会县人。
‘在家做戏子。
因无事可做,有新宁(今台州)人约我到澳门唱戏,到澳门后,带我到安记猪仔馆,见西洋官,立合同-------’”。
当然,被骗或自己主动去当华工的戏曲演员绝不止梁丁一个。
这些有着演戏技艺的工人白天做工,晚上便演粤剧,他们就这样靠着家乡的戏曲来打发在海外的黑暗时光,粤剧伴随着他们的人生苦旅,慰藉他们孤寂的心灵。
几年后,随着华工人数和收入的增加,这些原本从事业余演出的演员开始由业余演出转为职业和半职业性质的演出,并和他们培养的弟子组成了海外最早的戏班。
经过了数年的发展,华工出现了贫富的分化,有些富裕起来的人将投资的目光放到了戏曲上,于是,在1852年,华侨在旧金山(San Francisco)建造了第一家戏院。
海上戏曲传播路,南洋依依中华情
海上戏曲流传路,南洋依依中华情东南亚是中国的近邻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作为外国华人最大的齐集地之一,中国很多地方戏曲比方潮剧、高甲戏甚至川剧在东南亚诸国都有存在。
要完好地研究戏曲在外国的流传,东南亚诸国是一个绕可是的话题,长久以来,国内学术界对于戏曲在东南亚流传的关注度低于港台和外国学者,这此中自然有学术兴趣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受戏曲在东南亚流传文件资料的缺少以及外面各种要素的限制。
最近几年来,康海玲先生不畏困难,把学术视线与研究方向向来致力于戏曲在东南亚国家的流传,从 2005 年起所著《潮剧在马来西亚的流传与发展》、《粤剧在马来西亚的流传与发展》直至昨年达成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戏曲流传》,康先生以十多年之力关注于一个方向,这类精神是值得人钦佩的。
更加重要的是,康海玲先生从一开始就自觉运用人类学、流传学的理论、方法进行问题意识的思虑,这样的学养以致其研究视线宽阔,资料丰富、数据真切可信。
通览《海上丝绸之路的戏曲流传》(以下简称《戏曲流传》),笔者认为其具备以下特色:一、重要的戏曲史流传研究与重要现实意义的联合(一)重要的戏曲流传史研究价值中国文化自从出生以来就在沟通、流传中发展的,戏曲也不例外,一部戏曲史就是一部流传沟通史。
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集大成者,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国内有关的戏曲研究中,对于戏曲的发源、方式、形态等方面阐述的许多,对于中国有关戏曲的跨国流传特别是沿“一带一路”国家进行的研究还不是好多,有的不过对部分国家或部分剧种在小范围流传问题进行过研究,而《戏曲流传》对东南亚 11 国大范围、长时间的察看和研究这在戏曲流传研究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其上下贯穿、左右相连弘大的叙事构造以及周密的逻辑论证和丰富的野外资料,都能够作为研究东南亚华语戏曲的重要参照。
该书第一章至第四章用大批的史料论证了海上丝绸之路之所以也被称之为海上戏曲之路的客观性,梳理了中国戏曲在东南亚诸国的发展、沉静与重整和中兴历史期间。
浅谈潮剧的发展现状
浅谈潮剧的发展现状潮剧是中国十大剧种之一,广东三大剧种之一,有“南国奇葩”的美誉,以优美动听的唱腔音乐及独特的表演形式,融合成极富地方特色的戏曲而享誉海内外。
在我的家乡,每年农历六月十二城隍诞,城隍庙都会请来潮剧团,演出三天,观看潮剧演出的信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其中占大部分的是老人,会看到深夜1点多剧场结束才回家休息。
潮剧是潮州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同时也是联络世界各地潮州人之间情谊的重要纽带,因此,她是具有明显代表性的地方剧种。
潮剧流行于粤东、闽南、香港、台湾及东南亚一带,已有400多年历史,曾经辉煌一时,在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它为许许多多人提供了观赏及娱乐的舞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对应着地域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成为潮汕文化的载体。
潮剧作为一种地方文化,是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
但是潮剧在为潮汕平原大众所普遍喜欢的大环境下,表面繁荣,却隐含着危机。
依我看来,危机主要存在着两个方面:第一、潮剧后劲不足,人才匮乏,后继无人,创新性也不足。
1、演员文化素养较低,发展后劲不足。
就拿我个人来说,我和我周围的潮汕人知道的著名潮剧演员就只有国家潮剧一级演员方展荣,其他演员都不怎么出名出众。
目前潮剧演员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靠一些戏曲培训学校。
戏曲学校招收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4-16岁左右,学习时间为2-3年。
由于学生的文化程度大多是小学水平,学校又很少给学生上文化课,造成学生普遍的文学文化素养较低。
这就造成了:一是限制了演员文学鉴赏能力,使得其在演出过程中难以真正领会潮剧编剧人员对潮剧剧目中人物、场景、环境等的意蕴的描写。
2、编剧、导演人才匮乏。
没有好的编剧和导演,就没有好的点子,没有创新,导致没有好的剧本,无法促进潮剧向前发展。
潮剧是潮汕文化的一个高度的综合体,它融合了潮州音乐、民间文学、舞台布景、工艺美术等文化精髓。
因此,作为编剧、导演不仅需要有扎实的文学功底,更要对潮剧文化有深入透彻的理解。
新加坡潮剧的潮落潮起
作者: 蔡碧霞
出版物刊名: 新世纪剧坛
页码: 45-48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5期
主题词: 新加坡;潮剧;职业戏班;演出;八十年代;中国潮;六十年代;二十世纪;剧团;五十年代
摘要:潮剧,有500年左右的历史,来到新加坡至少也有160年了。
与中国潮剧同步,新加坡的潮剧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早在19世纪中叶,潮剧已在新加坡落户。
二战前就拥有固定的演出场所,即哲园、怡园和同乐园。
除在固定的戏院演出,职业戏班为了维持剧团生计,还积极开拓广场戏和酬神戏市场。
新加坡地小庙多,这些神庙和盂兰盛会组织每年都有庆祝神诞,每逢神诞必请戏班隆重庆祝,所以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职业剧团非常兴旺,前前后后有二三十家之多。
潮剧传承发展情况汇报
潮剧传承发展情况汇报潮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广东潮汕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潮剧以其独特的唱腔、音乐、表演形式和戏曲艺术特色而闻名于世,是中国戏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潮剧传承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下面就潮剧传承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潮剧传承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各级文化部门加大了对潮剧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潮剧创作、演出、传习和培训。
一些优秀的潮剧作品在各类演出中脱颖而出,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和好评。
一些潮剧团体和演员也积极参与国内外的演出交流活动,提升了潮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其次,潮剧传承发展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由于社会变迁和文化冲击,潮剧市场需求不断下降,传统剧种面临着发展困境。
一些年轻人对潮剧缺乏兴趣,潮剧传承人才队伍不断减少,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同时,一些潮剧作品在创作和演出过程中缺乏创新和突破,难以吸引年轻观众,导致市场反响不佳。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潮剧传承发展。
首先,要加强潮剧创作和演出的现代化转型,注重挖掘和创新潮剧作品,使之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其次,要加强潮剧人才培养和传承工作,鼓励年轻人参与潮剧学习和传习,培养新一代潮剧传承人才。
同时,要加强潮剧市场开拓和宣传推广,拓展演出渠道,提升潮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总的来说,潮剧传承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潮剧一定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让潮剧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潮剧的调研报告的前言
潮剧的调研报告的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传统艺术形式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作为中国丰富多元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潮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吸引着广大观众的眼球和心灵。
本次调研报告就是对潮剧进行一次深入研究,旨在了解潮剧的发展历程、演唱方式、表演特点以及现今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通过通过对潮剧的全面了解,为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遗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首先,本报告将回顾潮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通过梳理潮剧的历史脉络,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其形成的背景和演变的过程,探寻潮剧艺术的独特之处。
同时,还将介绍潮剧的代表性剧目和著名演员,以展现潮剧在中国戏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其次,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潮剧的演唱方式和表演特点。
潮剧以其独特的腔调和唱腔为观众们呈现了鲜活的戏剧形象和丰富的内涵,不仅有清晰明了的剧情线索,还有极具表现力的演唱方式和生动形象的动作。
特别是潮剧的独特音调和流畅的动作,为观众们构建了一个意境丰富的戏剧空间,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剧情中,感受其中的情感和力量。
同时,本报告也将关注潮剧现今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市场的多元化,潮剧也面临着新的情境和挑战。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自身的定位和发展路径,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和推动潮剧艺术的传承,是潮剧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报告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希望能够为潮剧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最后,本调研报告将总结研究成果,提出相关的结论和展望。
通过对潮剧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潮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瑰宝,进一步推动潮剧艺术的传承和创新。
希望这份报告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及广大观众对潮剧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提供参考和启示,同时也为潮剧的繁荣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潮剧研究报告
潮剧研究报告潮剧是中国传统的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福建省泉州市潮州地区。
潮剧以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和优秀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将从潮剧的历史渊源、表演特点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潮剧起源于宋代,经过数百年的演化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
历史上,潮剧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大众娱乐的一种主要形式。
潮剧不仅在福建地区深受欢迎,还远播至海外华人聚居地。
在20世纪初,随着潮汕人民的移民潮,潮剧传播至东南亚地区,成为海外华人的文化特色之一。
潮剧的表演特点主要体现在音乐、唱腔和舞蹈等方面。
潮剧音乐丰富多样,既包括精细的器乐演奏,也有高亢激昂的歌唱。
潮剧的唱腔独特华丽,以潮剧腔为基础,融合了福建八琼腔、闽南腔等多种腔调。
而潮剧的舞蹈则以灵动婀娜、优美舒展为特点,通过舞动体现情感和故事的发展。
潮剧还注重表演细节的把握,如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以及服饰、道具等方面的精致设计。
潮剧在当代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艺术和文化作用。
首先,潮剧作为中国民族的艺术形式之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潮剧通过艺术表演形式,向观众传递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潮剧剧目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道德观念等,都对现代人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念有一定的影响。
再次,潮剧还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文化旅游的发展。
潮剧作为一种地方特色的戏曲表演形式,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前来欣赏和学习,从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变革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潮剧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首先,年轻观众的缺失是潮剧发展的一大问题。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多样化的娱乐选择,导致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和戏曲艺术的关注度下降。
其次,潮剧的创新和现代化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
如何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和审美趋势,使潮剧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是摆在潮剧面前的重要课题。
《潮剧中音乐文化的传承普及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900字
潮剧中音乐文化的传承普及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潮剧中音乐文化的传承普及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一、关于潮剧的历史 (1)二、潮剧的传承 (2)三、关于潮剧音乐 (3)参考文献 (3)潮剧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地方戏剧之一,享有“南国奇葩”的美誉。
潮剧起源于潮汕,广泛流传于广东东部、福建南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并且枝蔓海外,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开花结果,后来伴随着海外潮人的足迹,远播到澳洲、美洲、欧洲一些国家,成为连接海外潮人的文化纽带。
一、关于潮剧的历史潮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潮剧历史发展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中国戏曲志•广东卷》、林淳钧(1995)的《潮剧志》、林淳钧和陈历明(1999)主编的《潮剧剧目汇考》、陈韩星(2005)主编的《近现代潮汕戏剧》,以及吴国钦和林淳钧(2015)合著的《潮剧史》等,这些作品梳理了潮剧的发展,包括潮剧的民间表演和戏曲队伍的古老习俗。
上述文献均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前潮剧的发展历史。
此外,林淳钧(1993)的《潮剧见闻录》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了110条关于潮剧的信息,包括戏曲的历史渊源、戏曲的组织、戏曲成员之间的关系等。
这些著作和研究是有历史意义的,可以作为本研究的参考。
杨晓青(2017)的文章《潮剧历史传承与发展简述》对潮剧的历史和传承进行了简单论述。
从潮剧的近代发展历史来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从上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由于社会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很多潮汕地区的华人飘扬过海,特别是东南亚一带,潮剧演出频繁,如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家,深受观众欢迎,因为它的曲调流畅易学,容易普及,广为传唱。
第二个时期就是解放后随着农村土地改革和城市民主化运动,潮剧开始废除班主制,和童伶制的卖身契约,大大提高了演员文化素质和演出水平,这个时期产生了不少反映当时的改革内容,这个时期在50年代反映“解放戏”如《长城白骨》、《九件衣》、《穷人恨》、《月照穷人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剧之家》2019年第06期 总第306期
11
特别论坛
潮剧在新加坡传播的回顾与展望
杨晓青
(韩山师范学院 广东 潮州 521000)
基金项目:本文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特别委托项目资助。
【摘 要】新加坡属于南洋的岛国,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的凸起处,是一个地区性与非地区性列强争夺十分激烈的国际商业要地。
早在1842年就已经出现了潮剧,经过百年的发展,成为当地最著名的戏种之一。
鉴于此,本文就潮剧在新加坡的传播历史进行了回顾,并就今后的传播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潮剧;新加坡;传播历史;传播展望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5-0011-02
一、潮剧在新加坡传播历史回顾
新加坡的潮州人口超过了五十万,他们在经济方面和马来西亚的潮州人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并且还有很多人从事地产、金融、工业或者进出口贸易等,这些通常都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十分重要的主体领域。
(一)二十世纪初传播概况。
关于新加坡早期的潮剧、潮乐演出没有太多资料,并且仅存的资料也记录不详尽。
从当前我们能够看到的文献记录,新加坡最少是在1842年或者之前若干年就已经有了潮剧、潮乐的演出,其艺术形式和文化功能,完全移植到了中国本土上。
根据有关的资料记载,国内的潮剧班有规模地到新加坡进行演出,应该是在1900年前后,最早到新加坡进行演出的应该是一些比较老的潮剧班,如“老荣和兴”“老玉楼春”“老万梨春”等,之后,相继出现了一些到新加坡演出的名班,还有“老一天香”“老一枝香”“老元华兴”“新天彩”等。
而早期的潮剧、潮乐等在新加坡的发展同样也经历了从以酬神祭祀为主,再到以戏院演出娱乐活动为主,从而以职业演出为主的发展过程。
新加坡早期的潮剧、潮乐演出更加接近中国乡间戏曲演出的形态和功能。
这点主要表现为祭祀酬神和在节日庆典时的需要。
(二)二十世纪中传播概况。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潮剧在新加坡的发展,因电影、唱片等传播媒介的带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逐渐发展成为新加坡当地潮剧变革的第二个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的潮剧十分兴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国内的潮剧电影有《火烧临江楼》《苏六娘》《告亲夫》,以及大量的录音唱片,这些新类型的音乐制品在新加坡得以发行,极大地引发了当地职业与半职业剧团的学习热潮,他们不但在剧目、表演、音乐唱腔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力革新,而且对服装、布景、灯光等一些舞台美术同样也进行了改革,使当地的潮剧发展传播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二是当地的潮剧正式走上电视荧屏,20世纪60年代中期,当地的一些电视台大力推出“地方戏剧大会串”计划,使得“织云”“老玉春香”“新荣和兴”“老一枝香”“老三正顺”“老赛桃源”等一些传统的职业潮剧团先后出现在电视上,并播出了24部潮剧,在当地引起非常大的反响。
随后,业余剧团如“馀娱”“六一”“陶融”“南华”等,又相继演出了46部潮剧剧目。
通过电视的传播,进一步扩大了潮剧的观众,促进了潮剧快速的发展。
三是一些业余的潮剧团体进一步兴起。
新加坡原有的馀娱儒乐社、六一儒乐社、陶融儒乐社等,都属于历史悠久的民间业余音乐戏剧团体,原本就以演奏汉乐、汉剧为主,由于潮剧电影和唱片潮,以及时尚发展的趋势,先后改演潮剧;一些当时的业余剧社,如南华儒乐社,则在20世纪60年代正式建立起来。
他们除在电视上进行演出之外,还不时地在一些剧场进行公演,或者是到国外参加一些大型的演出活动。
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加坡的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政治趋于稳定,整个社会从政府到民间,都开始注重对文化的建设,怎样保存维护各个民族的人民传统文化,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发展课题。
戏曲作为华族文化重要的传统艺术,也重新开始被人们所重视。
戏曲是过去华
族移民重要的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资源,戏曲主要包含的是历史教育信息和审美价值,显示出移民和其祖籍文化之间的脐带联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戏曲乃是新加坡过去移民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文化代表。
新加坡将常年戏曲会演命名为“薪传”,就带有十分典
型的文化传承意味。
保护戏曲乃华族保留优秀传统文化
12杨晓青:潮剧在新加坡传播的回顾与展望
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项目。
但是,经过多年的衰退,短时间内要想重振戏曲,道路则是异常艰难的。
20世纪80年代初期,特别是在实行了偏重英语的教育制度影响之下,新加坡的华人开始为华文的发展前景感到担忧,加上职业戏班水准每况愈下,业余的戏曲爱好者进一步担负起了传承戏曲、振兴华文的重任。
(三)二十世纪末传播概况。
民间的努力在这里也进一步获得了政府的鼓励。
1979年新加坡政府大力宣布要促进各族多元化文化的快速发展,保留各个民族的独立文化特色。
新加坡政府开始支持戏曲艺术,为戏曲活动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助。
80年代中期之后,政府以赞助形式让本地的业余剧团聘请中国导师开办戏曲训练课程,鼓励人民学习传统文化。
当前,新加坡的各个业余剧团都面临着一个大的困境,即真正可以采用实声演唱老生与小生的男生很少,因此也就会偏倚女小生进行演出,同时,年轻人对于这项活动的喜好程度也很低。
特别是潮剧男声的演唱还是非常困难的,主要是以高八度唱出F调实声,除了本身所具备的先天条件之外,还需要靠后天的努力才可以达到,但是真正肯花长时间来摸索练习潮剧男声唱腔的演员少之又少。
1993年2月1日(农历正月初十),潮剧艺术迎来表演史上从未有过的盛会——“1993国际潮剧节”在汕头艺都大剧院拉开了帷幕。
来自新加坡等国家与地区的29个专业及业余的潮剧、潮乐社团,以及海内外的嘉宾、潮汕人民等,都在这里欢聚一堂,同醉乡音。
乡音缱绻,乡情切切。
千山万水不能阻隔海内外潮州人的心,参加本届国际潮剧节的很多海外潮剧、潮乐社团,都是远渡重洋,不远万里来到这里,第一次来到潮剧、潮乐的发祥地,来到了散发着故土芳香的汕头。
这次集潮汕历史文化展示、潮剧剧目展演、潮剧理论研究的盛会,是深厚的传统积淀与现代文化艺术元素水乳交融,是海内外潮人共同参与的文化盛宴。
二、潮剧在新加坡传播展望
近年来,伴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中国和新加坡各方面的交流将更加广泛和密切。
在2018年《联合早报》登出的“经典致敬——看‘潮音潮曲.名家名段’文艺演出”一文,充分说明在新加坡潮剧潮曲仍然在众多华人潮剧爱好者中受到欢迎。
由此也给潮剧在新加坡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为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应对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传播效果这四个关键要素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首先是传播主体。
回顾潮剧在新加坡的百年传播历史可以看出,民间团体和艺人一直是传播的主力军。
下一步,则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
作为潮剧的发源地,广东各地政府应认识到潮剧在新加坡传播的价值和意义,将其纳入到“一带一路”建设和实施的整体规划中,并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在此基础上,还应该鼓励和支持潮剧剧团“走出去”,通过演出等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为市场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传播内容。
要做到精选和创新两个方面。
所谓精选,是指对现有的潮剧进行梳理,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类型划分,最终选择出最具代表性曲目,作为精品推向海外。
所谓创新,则是要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主动推出一批潮剧新作,在坚持市场化、时代化原则的基础上,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要,让潮剧和中国乃至世界同步发展。
再次是传播渠道。
应探索出一个科学、完善的传播过程。
第一步是实地调研,要通过实地调查,就当地的演出状况进行预估和判断;第二步是选择合作伙伴。
可以和当地一些文化机构合作,达到强强联手的目的;第三步是前期宣传。
要与合作机构进行一系列宣传,形成一定的吸引力,促进观众期待感的生成。
第四步是演出保障。
要做好多套预案,保证演出的顺利进行。
最后是传播效果。
要让新加坡观众在欣赏潮剧的同时,引导外国观众认知、认可和喜欢中国戏曲和音乐文化,感受该文化特有的价值和魅力,并由此扩展至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尊重和认同。
体现出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对世界文化发展作出的特殊贡献。
综上所述, 回顾历史,潮州人在新加坡的发展同样也经历了一个从落地生根到发展壮大的过程。
而潮州人在新加坡的生存状况则直接影响到包括潮剧、潮乐在内的潮汕文化在当地的发展传播和进步,并且朝着本土化发展的过程,可以这么说,潮剧、潮乐等在新加坡早期的传播状况已经和潮州人的过番脚步十分紧密,同时也和时局的变幻紧密相关。
“一带一路”的倡议,为潮剧在新加坡的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正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新时代。
要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让潮剧真正成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也为自身的传承和发展开辟出新的渠道和空间。
参考文献:
[1]林德岭.弦诗乐韵——对潮州音乐时间的感悟[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
[2]陈萍.古筝流派研究[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