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学案(修改)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 必修一 学案 第一课第二框

高中政治  必修一  学案  第一课第二框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目标设定1.背诵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历史前提、理论基石、创立标志。

2.了解社会主义实践历史。

二.自主学习(5分钟)1.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标志:3.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1)1917年俄国爆发了_____________,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①②③三.讨论学习与成果展示(30分钟)1.为什么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2分钟)2.十月革命有什么意义?(2分钟)3.小组合作翻译:(16—20分钟)历史无过,今人何辜生产关系为生产,生产能力是本根。

原始奴隶封资社,猿奴农工各人生。

原始社会最低级,共占共产又平分。

氏族成员来管事,身无特权不压人。

随着土地被私分,私有制度始成真。

主人富有占资料,奴隶有主无人身。

两大阶级初对立,矛盾难解又难分。

要说国家何处来,军队法庭监狱成。

金属城市造文字,迈入文明时代门。

大周分封入封建,君主专制等级森。

可怜土地是命根,地主收租到黄昏。

封建末期资本聚,生产过剩留病根。

生产已经社会化,生产资料归私人。

剩余价值被夺取,工人何处度余生?社会主义曾空想,一纸宣言终诞生。

剩余价值揭人事,唯物史观断乾坤。

劝君惜取少年时,莫待白发赋来生。

千年万载妒星辰。

四.典题训练(2分钟)1.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奠定这一飞跃的理论基石是( )①阶级斗争理论②劳动价值论③唯物史观④剩余价值学说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2.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②消灭了私有制③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④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将在短期内自行消亡。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学案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学案

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学案
一、学习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
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难点: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重要意义)。

三、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

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四、自主学习:
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2.什么是美术作品?
3美术鉴赏的意义有哪些?
五、合作探究:
形式美法则有哪些?
六、随堂练习
1、美术作品属于()艺术的范畴,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 )( )六大类。

2、《竹院品古》的作者是明朝的(),此画以()为主题,穿插仕女奉茶,童子们或持古物仕立,或扇炉烹茶,或布置棋局等这些情景,表现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方式。

3、“明四家”是指()( )( )()。

4、中国最大的三个年画中心指()()()。

5、()又被称为“炕头画”。

思考与交流:
1、p3活动建议。

2、生活中,美无处不在。

请你讲一讲身边事物的美。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设计:第1课时一、课前热身:请收集有关“鲁迅”的名言、诗句和故事: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字豫才, 1881年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封建官僚家庭。

他6岁时入私塾,12岁进三味书屋读书。

21岁去日本学医,寻求救国之路,后为拯救国民的精神,毅然弃医从文。

他以犀利的笔,战斗在反帝反封建的最前列,成为文化革命的主将,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于1936年在上海病逝。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给我们留下了八百多万字的文学巨著,收在《鲁迅全集》里,成为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写作背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是作者在厦门大学图书馆的楼上写的,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鲁迅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回忆起童年的往事来了呢?又为什么要回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呢?原来,“三·一八”惨案以后,北洋军阀政府通缉鲁迅,他被迫离开北京到厦大任教。

他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说:“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

”然而鲁迅一贯主张的却是:“……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

”因此,即使困守在厦门大学,也总要“做一点事”。

做些什么呢?他针对着当时文化教育在全国泛滥的封建复古的逆流,如:“尊孔读经”,小学生必须读“四书五经”等,以追怀往昔来予以回击。

鲁迅曾说:“倘有人作一部历史,将中国历来教育儿童的方法,用书,作一个明确的记录,给人明白我们古人以至我们,是怎样的被熏陶下来的,则其功德,当不在禹(虽然他也许不过是一条虫)下。

”相关链接:1.《朝花夕拾》简介: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高一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学案

高一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学案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标要求】1、把握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2、明确社会形态的决定性因素;3、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及其建立的条件;4、阐述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的爆发;5、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石及实践的过程。

【知识梳理】一、原始社会1、地位:2、发展阶段:3、生产关系的特点:4、社会组织形式:(1)氏族:在原始社会,按照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2)氏族制度:人们通过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1、奴隶制国家的产生:私有制确立(1)时间:(2)原因:(3)过程:(4)标志:(5)影响:2、阶级的含义:最早的阶级:3、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4、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5、国家的产生(1)原因:(2)最早的国家:(3)国家的含义:6、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意义:1、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2、封建制生产力发展的表现:3、封建统治(1)经济上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2)政治上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3)思想上地主阶级通过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4、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1)在封建社会,是两个基本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2)封建社会阶级斗争的表现形式:抗租抗税运动、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等。

四、资本主义社会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基本条件:4、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标志:5、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基本特征(2)主要表现(3)直接原因(4)根本原因7、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表现在生产上:在阶级关系上:(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地位(3)资本主义终究要被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课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课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大意。

3.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语文拼音,并进行正确的拼读。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培养语文基本技能。

2. 学生通过合作研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喜欢语文研究,培养对文学的兴趣。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研究生字词、朗读课文和掌握语文拼音。

学情分析一年级新生刚刚开始研究语文,他们对新知识充满好奇,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帮助他们克服研究困难。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研究,课文的朗读和理解,语文拼音的掌握。

2. 教学难点:语文拼音的准确拼读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帮助他们掌握知识。

四、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课件和生字词卡片。

2. 学生预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课堂导入1. 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汉语拼音知识。

2. 教师介绍本节课的研究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并理解词义。

2.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讲解课文大意。

3. 教师讲解语文拼音的规则和发音方法,让学生进行拼读练。

课堂实践1. 学生进行生字词书写练。

2. 学生进行课文朗读练。

3. 学生进行语文拼音拼读练。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复课文内容,熟记生字词。

2. 学生进行语文拼音的拼读练。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课的教案,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青岛版七年级上英语 全册教案学案

青岛版七年级上英语 全册教案学案

青岛版七年级上英语全册教案学案第一课教案学案教学目标- 研究并掌握新词汇和短语:英语、中国、法国、俄罗斯、坐、飞、唱、跳、游泳- 研究并能正确朗读对话和文章- 研究并能正确使用日常用语和句子结构- 能够描述人物和活动教学重点- 研究并掌握新词汇和短语- 能够正确朗读对话和文章- 能够正确使用日常用语和句子结构教学难点- 能够描述人物和活动- 能够使用所学词汇进行简单对话教学准备- 教材:青岛版七年级上英语- 多媒体设备教学步骤1. 观看课程引入视频,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2. 向学生介绍新词汇和短语,帮助他们理解词义和正确发音。

3. 教师朗读对话和文章,帮助学生理解并模仿发音。

4. 分组活动:学生分组,使用所学词汇进行日常对话练。

5. 教师引导学生描述人物和活动的练,帮助他们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6. 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并拓展词汇运用。

7. 小结复,让学生总结和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课后作业1. 默写本课所学新词汇和短语。

2. 阅读课本上的对话和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

3. 翻译下列句子:我喜欢唱歌和跳舞。

第一课学案研究目标- 研究并掌握新词汇和短语:英语、中国、法国、俄罗斯、坐、飞、唱、跳、游泳- 朗读对话和文章- 使用日常用语和句子结构- 描述人物和活动研究重点- 新词汇和短语的研究和掌握- 对话和文章的朗读- 日常用语和句子结构的使用研究难点- 描述人物和活动- 使用所学词汇进行简单对话研究内容1. 研究新词汇和短语:英语、中国、法国、俄罗斯、坐、飞、唱、跳、游泳。

2. 听、读并模仿对话和文章。

3. 研究和运用日常用语和句子结构。

4. 练描述人物和活动。

5. 参与分组活动进行日常对话练。

研究过程1. 听老师介绍新词汇和短语,并理解其意义和发音。

2. 听老师朗读对话和文章,模仿发音和语调。

3. 分组活动:使用所学词汇进行日常对话练。

4. 练描述人物和活动,注意运用所学词汇。

5. 听老师引导并展示相关图片,加深理解并拓展词汇运用。

第一课 生命最宝贵学案ljf

第一课 生命最宝贵学案ljf

第一课生命最宝贵(一)多彩的生命世界学案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树立新的生态道德观、自然观,善待大自然,尊重其他生命。

能力:观察、认识各种生命和自我生命的独特性,提高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能力。

知识: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应该善待大自然,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

课前预习:搜集有关生命的图片和文章,体会生命的宝贵,和同学们交流。

搜集有关环保的公益广告,比赛看谁搜集的最多最能打动人,让人乐于接受,达到宣传效果。

课内探究合作探究一:初春的一天,千佛山游人如织。

山脚下一群游人却被白杨树上一直拼命挣扎的喜鹊吸引,这只喜鹊的爪子被什么缠在了树上,如不及时抢救不久将丧生。

有人拨打了110,警车来了,但因为在十几米的高空很难救助,巡警调来了升降机,喜鹊终于被救下了,又自由的飞向了高空。

许多人鼓起了掌。

但也有人说:“为了一只鸟,值得这样兴师动众吗?”讨论:你是怎样看待生命的?你觉得为了一只鸟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合作探究二:北京大学医学部五年级某位男生,当众虐杀一只三个月大的流浪猫,而后坦然回到自习室继续读书。

此事一经报道,舆论哗然。

其实类似事件早已层出不穷。

去年冬季,复旦大学某研究生曾先后杀死几十只流浪猫;今年3月,媒体又报道“高跟鞋踩猫事件”。

思考:1、同学们你们身边有这样不尊重生命、摧残生命的现象吗?请同学们列举事例并说说这样做的危害。

2、同学们爱护大自然,善待生命保护环境你做到了吗?想一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能做些什么?为警示人们善待其他生命,请写一则公益广告用语。

如:“小草有生命,请勿践踏”等。

合作探究三:虽然没有鸟的双翼,人也可以飞上蓝天;虽然没有鱼的腮鳍,人也可以遨游海洋;虽然生活在今天,人可以了解亿万年前的过去;虽然生活在现在,人可以放眼美好的未来。

思考:1、人的生命和其他生命相比具有那些的独特性?2、你怎样理解“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句话?想一想自己与他人相比的独特性表现在那些方面?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的学习,我明白了:;今后我会这样做:。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一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一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课标要求】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学习目标】1.知道祖国境内的三个远古居民代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

2.通过观察古猿、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像,说一说他们的区别,理解人类的进化。

3.认识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学习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学习难点】对本课基本内容的理解需要科学合理的推断和想象【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阅读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有哪些?分别生活在什么地方?距今有多少年了?2.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有着许多不同的特征,你可以试着列表比较,区别掌握。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韩非子》上记载:“上古之世……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这段材料生动的反映了我国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请回答:(1)这一材料反映了原始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的一个什么重要变化?(2)这个变化对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材料一北京人生活环境恶劣,工具简单粗糙,只靠个人力量,无法生活下去。

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的生活。

材料二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

他们使用公用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居住在一起。

(1)根据材料归纳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四、知识整合五、巩固练习1.小华在阅读一本有关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生活情况的历史书时,了解到有一群距今约三万年的远古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并已会人工取火。

你认为这群远古人应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2.据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大约有180万年。

第一课:感受亲情的温暖(学案)

第一课:感受亲情的温暖(学案)

我以我手写我心
第一课:我写什么材料?(学案)
姓名:班级:学案制作:杨洪茹
一、本课目标:
1、从生活中选取素材(亲情为例)。

从大量事例中筛选素材。

学会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2、感受亲情,激发感恩之情与写作灵感。

3、感受亲人对我们真挚无私的爱,珍惜点点滴滴的亲情,丰富自己的心灵。

二、为什么我们写的文章不动人?(我们写作上的问题:)
1、
2、
3、
4、
三、好材料之四字真言——()()()()
四、绞尽脑汁:
1、哪位亲人哪件事最让我难忘?
亲人:
事件:
2、最普通的事中,我写哪个角度?
事件:
角度:
3、你准备选哪个意象?为什么?
意象:
原因:
(梳子、柱子、背影、白发、微笑、指关节、一把生锈的菜刀、一颗破旧的扣子、一个存钱罐……)4、来个深入人心的特写画面吧!
画面:。

三年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

三年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

三年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小燕子》这篇课文的内容,了解小燕子的故事情节,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小燕子》,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的乐观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小燕子的故事情节。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和诗意表达。

2. 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创设一个小燕子在天空飞翔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主题。

2. 教师导读,学生跟读。

教师可以先快速阅读一遍课文,然后让学生跟读,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和语言表达。

3. 分段理解,学生朗读。

教师可以将课文分段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每一段的意思,并让学生进行朗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师生互动,学生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情感体验,学生表达。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表达对小燕子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6. 总结归纳,作业布置。

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小燕子》这篇课文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也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的乐观向上的心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第一课孔子和老子(学案)

第一课孔子和老子(学案)

本 课
[历史评价]
栏 目
孔子与老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开 关
(1)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不仅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老子:①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 的哲学家。②老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 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 产生了深远影响。
规划纲要》中突出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

重要基础。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办
课 栏
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孔子的下列哪
目 开
一观点,体现了上述规定
(B)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自我·检测区
学案1
6.“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本 课
答案 (1)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时代并未
受到太多重视;
(2)汉代大一统后,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孔子的“仁”、“礼”主张对于今天我们“以人为
本,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意义,并且孔子
的思想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互动·探究区 探究点二 老聃与《道德经》 知识主线
开 关
孔子的“仁”、“礼”思想适应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
观念,有利于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但在战乱纷争的年
代,其主张距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遭到统治者
的冷落。
互动·探究区 主题 2 孔子思想的影响 情境材料
学案1

课 栏 目
非洲孔子学院揭牌 北欧孔子学院成立 探究思考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学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学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学案)课程标准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2.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知识梳理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起源:中华文明多元起源;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

2.春秋战国时期:奠基时期。

(1)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

(2)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

(3)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岀现,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3.汉朝:儒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1)表现:汉武帝尊崇儒术, 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4.魏晋至唐朝时期: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道交汇融通的景象;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

(1)原因。

①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

②魏晋玄学盛行,唐朝佛学繁荣。

(2)影响: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

5.宋元时期:高度繁荣。

(1)宋代理学。

①形成: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形成。

②影响: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但它所宣扬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2)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

6.明清时期:受到禁锢。

(1)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

进步思想家批判理学,倡导经世致用。

(2)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思想受到钳制,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7.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

8.新文化运动时期:抨击封建思想,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

9.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1.重视以人为本:2.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1)表现。

①老子提岀“道”的概念,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万物都是由道而产生,追求天人合一。

哲学第一课学案

哲学第一课学案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班级姓名【课前预习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各自的含义;理解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科学的关系;运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原理,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能力目标: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认识到世界观决定着人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方法,增强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哲学与生活、哲学与世界观的学习,进一步明确哲学的作用及学习哲学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学习哲学知识的积极性。

【自主学习】(具体要求:详读教材,结合自学讲义,15分钟在体系内速记重点原理。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课本P4-5整合)(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温馨提示:哲学源于实践,不能说哲学决定实践。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

(3)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课本P5-6整合)(1)哲学的作用: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2)哲学的本义: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世界观和哲学的关系(课本P7整合)世界观哲学区别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特点零散、自发形成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体系存在人人都有不是人人都有联系①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②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③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错误倾向①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②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温馨提示:(1)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K12学习】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复习学案

【K12学习】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复习学案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复习学案一、易错易混点判断及修改、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缓和的产物。

国家是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

2、国体即国家的政治体制。

政体决定国体和政党制度。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4、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真实性、全民性和平等性。

5、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具有制度保障。

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6、阶级斗争已经不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专政职能不断弱化。

7、(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2)资本主义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全民民主。

8、资本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都是民主和专政的辩证统一。

9、民主是与专政相对立的政治制度。

0、民主是专政是保障,专政是民主的基础。

1、选举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机关领导人的权利。

2、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体现了公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3、监督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4、没有法律的地方就没有自由。

5、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和立法上的平等。

6、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每个公民在法律上都具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

7、权利和义务是完全对等的。

8、在我国,公民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9、、公民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同时,国家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20、崇尚民主和法制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题。

21、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是我们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2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

二、主观题基础知识梳理(一)、人民民主专政、(1)我国的国家性质及本质是什么?(2)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或我国人民民主)的两个特点?2、民主与专政的关系3、我国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二)、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有哪些?2、为什么我国公民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公民应如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参考P9上小字部分)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把握哪三个基本原则?理解这三个基本原则。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 《鸦片战争》(学案 同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  《鸦片战争》(学案 同步)

第一课《鸦片战争》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的基本情况,知道鸦片输入的危害和林则徐虎门销烟。

2、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及历史意义。

知道《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3、理解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二、自读文本,预习评价1、说出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的基本情况,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时间、经过和结果及意义。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导火线是什么?3、鸦片战争开始的时间是什么?在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有哪些抗争?4、《南京条约》的内容是什么?侵略者又签订了哪些条约?5、鸦片战争有什么影响?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探究一:阅读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和东印度公司鸦片仓库,说说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输入鸦片?鸦片的输入对中国有什么危害?探究二:面对英国输入鸦片,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有人说如果没有林则徐虎门销烟,就不会爆发鸦片战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探究三: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南京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探究四: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为什么会失败?有什么启示?我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学习小结与课堂检测:英国输入鸦片-------危害:白银外流,官员腐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鸦片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战争鸦片战争失败---------签订《南京条约》落后就要挨打第一课《鸦片战争》课堂检测题1、《国际联盟》将每年的6月3日定为“国际戒烟日”,联合国将6月26日定为“国际反毒日”,这都是为了纪念()A.关天培B.林则徐 C.左宗棠D.邓世昌2、道光帝决定禁烟的根本原因是()A.为了继续推行闭关政策B.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C.林则徐请求严禁鸦片D.维护清朝的统治3、下列不属于中国在《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第一批通商口岸的是()A.南京B.上海C.广州D.福州4、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A.中国开始遭受大规模的外来侵略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C.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D.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5、1853年,马克思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学案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学案

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课程要求]比较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异同;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知识梳理】一、追求智慧的学问1.哲学的起源: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________。

(2)方法论:用世界观作指导去________和________,就成了方法论。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具体科学的进步________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________。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关系问题,也就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关系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________的基本问题。

(2)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________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________的问题展开。

(2)唯物主义①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________决定________。

②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唯心主义①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________决定________。

②两种形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1)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是________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也是近代以来________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2)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________。

统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学案-4.1第一课

统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学案-4.1第一课

统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学案-4.1第一课时练习第1课时和朋友在一起【学习目标】1,了解自己的交友状况。

2.知道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懂得朋友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重点:友谊的力量。

难点:学会对自己的朋友关系进行梳理。

【自主学习】1.长大,意味着什么?(1)外面的世界如此广阔,我们渴望有人相伴一起飞翔。

(2)______、______、______,成为我们生命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2.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友的范围、与朋友的活动内容有什么变化?(1)自己的__________扩大了,朋友圈也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

(2)自己的朋友圈比以前变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__________更加密切。

3.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1)对友谊的渴望,让我们__________。

(2)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有欢笑,也有______;有甜蜜,也有________。

4.了解并反思自己的交友现状有什么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觉察自己对友谊的真正期待,逐渐_________交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5.友谊具有怎样的力量?(1)朋友对一个人的__________,我们的________、________甚至性格等都受到朋友的影响。

①与乐观开朗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______。

②与乐于助人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__________。

(2)朋友,______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________的朋友。

①因为朋友,我们少了几分孤独,多了些许______,活得更加自在。

②因为朋友,我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多了一份对自己的________。

③因为朋友,我们学会了更好地与人相处,享受____________。

(3)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____________。

【课时达标】1.“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亦;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初一班姓名学号评价
【教学目标】
1、知道隋朝统一的时间、都城和开创者,隋朝的统一结束了自西晋以来四百多年分裂割据的局面。

2、知道隋朝大运河开凿的背景、组成河段、南北起止点、沟通的水系、总长度以及在古代世界运河史上的地位,感受隋朝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了解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3、通过对比分析唐朝皮日休《汴河怀古》与胡曾《卞水》两首诗,多角度评价隋朝开凿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

【先学要求】
1、结合教学目标,自主阅读课本,并用铅笔作批注。

2、结合书本P4隋朝大运河图,画出隋朝大运河的简单示意图,并标注出几个重要位置,体现“三点”“四段”。

【自我检测】
一. 单项选择题
()1.隋朝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①江南经济的发展②北方民族大融合的促进③南北大运河的开通
④科举制度的创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
()2.“北通涿郡(北京)之渔商,南运江都(扬州)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这是对古代哪一水利工程历史作用的评价
A.灵渠 B.黄河
C.长江 D.大运河
()3.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余杭
()4.隋朝大运河中有一段完全在江苏省境内,连接长江和淮河一段的是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5.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在历史上最大的作用是
A.便利了南北交通
B.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C.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D.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二. 阅读探究题
识读右边《隋朝大运河》图,回答下列问题
(1)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是哪位皇帝的功
绩?它是从哪一年开始开凿的?
(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
么?大运河的开通有何作用?
(3)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当时的地名。

A: B: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