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军民融合发展形势展望

合集下载

军民融合战略的背景和意义

军民融合战略的背景和意义

军民融合战略的背景和意义
军民融合是指军队和民间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融合发展,旨在促进军事建设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

军民融合战略的背景和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国际形势的变化: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国际竞争日益
激烈,各国都在加强军民融合和科技创新,以提升国家综合实
力和国防能力。

2.军事需求的变化:现代军事作战需要高科技装备和先进的军事
技术,通过军民融合可以更好地利用民间科技资源,加快军事
技术升级和装备更新,提高军事实力。

3.加速经济转型:军民融合可以促进军事科技成果向民用领域转
化,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新技术和新兴
产业的发展。

4.实现国家安全和发展的统一:军民融合可以加强军队和民间经
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和互动,提高国家安全和发展水
平,实现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协调发展。

5.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军民融合可以促进国防和军队改革,加
快军队转型和建设,推动军队管理和运行模式的创新和改进,
提高战斗力和履行使命的能力。

总的来说,军民融合战略是为了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满足国家安全、发展和经济转型的需要,促进军队和民间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实现国家安全和发展的统一。

军民融合发展的演进历程

军民融合发展的演进历程

军民融合发展的演进历程一、引言军民融合是指军队和民间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进行合作,共同促进国家发展。

在中国,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中国军民融合发展的演进历程。

二、初步探索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的军民融合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当时,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资源紧缺,人才匮乏。

为了加快国家工业化进程和提高国防水平,政府开始将军工企业与地方企业相结合,并组建了一些军地联合企业。

这些企业主要从事轻工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

三、探索转型阶段(80年代至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开始逐渐走向市场经济体制。

在这个背景下,政府开始加大对军民融合的支持力度,并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

同时,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也开始尝试与地方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军民融合的新模式。

这一时期,军民融合的重点领域主要是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高科技领域。

四、全面发展阶段(21世纪至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实力的不断提升,军民融合也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2015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任务。

同时,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军民融合。

这一时期,军民融合领域不仅涉及到高科技产业,还包括了普通制造业和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五、取得的成就在中国军民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多成就。

首先,在科技创新方面,军民融合为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其次,在国防建设方面,军民融合促进了我国国防水平的提升;最后,在经济社会方面,军民融合也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六、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国军民融合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企业参与军民融合的积极性不高;其次,军民融合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最后,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也需要得到更好的解决。

军民融合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军民融合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军民融合区已经形成了较 为完善的交通、能源和通信等基础设施,为经济 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科技创新方面,军民融合区已经聚集了一批高 水平的科研机构和人才,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 贡献不断增强。
分析军民融合区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随着国家对军民融合战略的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区将迎 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区域经济发展将进一步加快。
加强军民融合人才队伍建设
制定和完善军民融合人才政策,培养和引进 高层次人才。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支持力度,推 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参与国际军民融合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军民融合合作 ,加强与各国在军民融合领 域的交流与合作。
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 动我国军民融合区发展。
深化军民融合领域改革
加快推进军民融合领域的改革,打破体制性 障碍,优化资源配置。
加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
加大对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 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协同发展
培育和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推动产业链上下 游企业协同发展。
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和水平。
军民融合区的核心是推动技术创新和 转化。然而,由于技术转化难度较高 ,且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 ,这给军民融合区的创新发展带来了 一定的挑战。
03
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国内外军民融合区的发展,市场 竞争也日趋激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 竞争中突围,提升自身竞争力,是当 前我国军民融合区发展面临的重要问 题。
• 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军民融合区的建设 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 展,创造就业机会,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关于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思考

关于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思考

专家论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

”党中央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作出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战略决策。

我们必须充分认清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本质特征,更加自觉地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建立和完善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在新的更高层次上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推动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意义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明确提出,要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不断开创军民融合式发展新局面。

因此,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对于全面提升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具有的重大意义,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推动军民融合科学发展。

(一)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是适应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当今时代,随着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新军事革命的迅猛发展,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结合面越来越广、融合度越来越高。

为适应新军事革命的要求,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世界各国积极推进军民一体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党中央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将军民融合式发展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战略选择,通过统筹社会经济资源,兼顾国防建设与国家各领域建设的科学协调发展,把国防建设深深融入国家经济社会体系之中。

这样,不仅有利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从经济建设中获得更加深厚的物质支撑和发展后劲,而且还有利于经济建设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和技术支持。

(二)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军民融合式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建设思路和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髓和精神实质。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强调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军队保障体系、国防动员体系与经济社会的融合,体现了全面发展的要求;强调国防建设要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相适应,要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同步,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在战略规划、体制机制、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相互配套和相互衔接,体现了协调发展的要求;强调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科学合理地配置各种资源,降低消耗,提高建设效益,避免时断时续或大起大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军民融合发展的演进历程

军民融合发展的演进历程

军民融合发展的演进历程军民融合发展的演进历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国家的发展需求,军民融合发展已成为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理念旨在将军队和民用领域的资源、技术和人才有机结合,促进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协同发展。

本文将概述军民融合发展的演进历程,以及它在中国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一、军民融合发展的起步阶段军民融合发展的起步阶段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开始意识到军队与民用领域之间存在着大量重复建设的问题,军队的资源和技术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和科技,决策者开始鼓励军队与企业、高校等民用领域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二、军民融合发展的加速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军民融合发展进入了加速阶段。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军队与民用领域的合作交流。

国家重点支持军工企业向民品领域延伸,促进了军工技术的民用化转化。

各类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军民融合发展的深化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军民融合发展进入了深化阶段。

中国政府提出了“军民融合创新驱动”战略,将军队的技术研发能力与民用创新发展结合起来,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政府还加大了对军民融合领域的投入力度,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为合作交流搭建更加有利的环境。

四、军民融合发展的未来展望军民融合发展在中国的进程还远未结束。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深刻变革,军民融合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军队与民用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创造更多的突破和创新。

政府还将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相关法律法规,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

在军民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具体的案例和成果。

军队的无人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军工技术的民用化转化,促进了国内航空航天、高铁等行业的发展。

这些都是军民融合发展带来的实际成果,同时也证明了军民融合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深远意义。

抓改革促创新,解难题强动力,推动军民融合不断走向深入

抓改革促创新,解难题强动力,推动军民融合不断走向深入

抓改革促创新,解难题强动力,推动军民融合不断走向深入作者:赵淑珍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6年第5期赵淑珍当前大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必须准确把握问题导向,找准融合切入点,抓住融合结合点,突出融合创新点,打破特殊利益团体的利益固化态势,以市场为中介以经济为手段,强化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参与融合创新的内在动力,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实现经济建设国防效益最大化和国防建设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协调统一。

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指出,要把军队创新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大力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探索建立有利于国防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习主席的重要讲话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全面贯彻落实这一国家战略的重点。

当前大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必须准确把握问题导向,找准融合切入点,抓住融合结合点,突出融合创新点,打破特殊利益团体的利益固化态势,以市场为中介以经济为手段,强化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参与融合创新的内在动力,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实现经济建设国防效益最大化和国防建设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协调统一。

一、成果丰硕绩效显著,深度融合格局初步形成近些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军政各级单位和部门积极探索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不断扩大实践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军地资源的共享程度提高,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正在积极形成之中。

——融合战略得以确立2015年3月,习主席在两会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明确强调:“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创强军新局面,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这是“军民融合”首次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上升为国家意志,明确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国家战略定位,极大地调动了军地各级贯彻落实军民融合战略的积极性,军民融合产业已经成为快速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军民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军民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军民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军民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军队的作用不再局限于国防和战争,而是逐渐转变为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之一。

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的战略要求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更好地了解军民融合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我们进行了一项深入的调研。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军民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军队和民营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方面的合作。

而且,一些地方政府也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为军事科技成果的民用转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同时,我们也发现军民融合发展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

比如,军队和民营企业在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通过合作和交流来缩小差距;在资源整合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也面临一些困难。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对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视程度和推动力度还不够,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政府应当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加大资金投入,鼓励军队和各方面的合作。

其次,军队和民营企业等应加强交流合作,推动技术和管理的共享和交流。

最后,我们建议在人
才培养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加大投入和支持,为军民融合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总的来说,军民融合发展是未来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通过我们的调研,相信军民融合发展将在未来得到更加良好的发展,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军民融合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军民融合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军民融合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军民融合是指将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相结合,通过互利合作和资源共享,促进军民双方的相互发展和提升综合国力的战略举措。

以下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历程和现状的一些重要内容:历程:1.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中国,军民融合的思想和实践在这一时期开始萌芽。

军队参与民用工程建设,如修建公路、铁路等,为军民双方带来了经济效益和技术交流。

2.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在这一时期提出了“军民结合、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军队积极参与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科技和人力资源支持。

同样,民用技术和创新也为国防军工提供了支持和动力。

3. 21世纪以来:中国持续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并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建立了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和相应的政策机制,推动军队和民用产业的深度合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科技创新能力。

现状:1. 产业融合:军民融合在军工、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民用高新技术和创新成果逐渐应用于军事领域,同时军工技术也在民用领域发挥作用,推动了军民产业的协同发展。

2. 科技创新:军民融合促进了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

民用领域的创新成果为军队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而军事领域的科研成果则有助于民众生活和产业发展。

3. 人才培养:军民融合也加强了人才培养和交流合作。

军队与民用企业、高校等合作,共享资源和人才,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全球竞争力。

4. 军民协同发展: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军民协同发展,推进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创新。

军民融合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国家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军民融合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转化难、人才供给不足、信息安全等问题。

然而,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实践的不断推进,军民融合将继续发展并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国家发展和军事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学生:学号:专业班级:知道教师:2016年月日摘要2015年,我国军民融合工作全面提速,向深度融合的方向大步迈进。

军地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各项政策红利逐步释放,军民结合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国防科技创新能力有所提升。

但是当前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军工科研院所深入改革,典型军民结合产业良性发展,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模式构建,民参军渠道畅通等。

预计2016年,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将是国家及地方国防科技工业“十三五”规划编制的重要容之一,各类利好政策将会继续推出,军工行业改革将稳步开展,民技参军、民资参军、民智参军的深度将加大,军民融合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目录第1章引言 (4)第2章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和环境分析 (5)2.1 军民融合工作继续扎实推进 (5)2.1.1 针对军民融合的专题调研工作延续开展。

(5)2.1.2借助各类公开性活动扎实推进具体工作的落实。

(5)2.1.3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取得新突破。

(5)2.2政策法规建设将不断完善 (6)2.3典型军民结合产业趋于理性发展 (6)2.3.1 民用核能 (6)2.3.2 民用航天 (6)2.3.3 民用航空 (6)2.3.4 民用船舶 (7)2.3.5 军工电子 (7)2.3.6 民爆行业 (7)2.4 军工行业改革将稳步开展 (7)第3章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9)3.1关注军工科研院所改革问题 (9)3.2关注重点军民结合产业发展问题 (9)3.3关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问题 (9)3.4关注民参军体制机制等问题 (10)第4章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11)4.1通过法治方式推动军民深度融合 (11)4.2稳步推进军工科研院所改制 (11)4.3促进重点军民结合产业升级 (11)4.4尽快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 (12)4.5继续推动民参军相关制度改革 (12)第1章引言2013年3月11日,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习主席指出,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军民融合发展之路怎么走

军民融合发展之路怎么走

军民融合发展之路怎么走作者:王树年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6年第01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这是我国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树立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新理念,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必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其本质内涵、实现途径和任务要求,才能使我们的融合实践实现新的飞跃。

一、军民融合的本质内涵研究军民融合的本质内涵,首先要搞清楚概念中“军”与“民”的具体涵义,对“军”与“民”的不同理解,导致了目前对军民融合基本内涵认识上的不一致。

我们应该用系统的观点,从全局而非局部、从整体而非个别来认识和把握军民融合的本质内涵。

军民融合的“军”是指国防和军队建设,“民”是指经济社会发展,军民融合的基本内涵就是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两大系统的有机融合,或称之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融合发展,其核心要义是把国防建设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使二者相互促进、融为一体,本质要求是优化资源配置,使资源配置的效能最大化,根本目的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因此,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是军民融合的基本属性和内在要求。

军民融合是我们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改革创新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方式的基本遵循,宏观上要求全要素、多层次的整体性融合,但具体到不同领域、行业和单位,其融合的内容、程度和形式是不同的,不能简单一概而论。

深刻理解军民融合的本质内涵,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最根本在于从总体上把握其规律和特点,并在具体实践中加以创造性运用。

二、军民融合的实现途径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新军事革命不断深入,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共同选择,但由于社会制度不同、基本国情不同,军民融合的路径也不同。

关于“十三五”时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初步思考

关于“十三五”时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初步思考

关于“十三五”时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初步思考作者:张笑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6年第2期当前,军民融合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军民融合发展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阶段过渡。

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准确把握特点规律,认真研究“十三五”时期重点难点问题,对于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张笑“十三五”时期(2016-2020 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时期。

当前,军民融合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军民融合发展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阶段过渡。

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准确把握特点规律,认真研究“十三五”时期重点难点问题,对于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深度融合势在必行( 一) 适应安全形势新特点“十三五”时期,我国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期。

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不可逆转。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国际社会日益成为相互依存,利益交融的命运共同体。

但国际安全战略形势和地缘政治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新的发展,各种国际力量之间战略利益竞争趋于激烈。

我国周边热点问题错综复杂,由海洋、海外利益诱发的问题会日益增多,面临的内外部风险呈现增多和加大的趋势。

由此,国家安全和发展对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需求日趋迫切。

“十三五”时期,必须加快经济领域和国防领域要素资源的交流共享,切实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把促进实现富国强军相统一作为各项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使国家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从经济建设中获得更加深厚的物质支撑和发展后劲,使经济建设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和技术支持,在加速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强军相统一。

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

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

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作者: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6年第4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就是要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形成军、民两大体系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格局,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兼容型、双赢式发展。

这一发展战略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遵循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特点规律,顺应世界新科技和军事革命发展趋势,是实现富国强军相统一的有效途径。

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的国家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推动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做出的战略部署,是适应战争形态信息化、技术形态军民通用化、经济形态市场化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强军梦的必由之路。

一、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的客观依据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就是要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形成军、民两大体系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格局,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兼容型、双赢式发展。

这一发展战略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遵循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特点规律,顺应世界新科技和军事革命发展趋势,是实现富国强军相统一的有效途径。

(一)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不懈探索的理论创新成果,是我党领导打赢革命战争和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一条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毛泽东为领导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从战略高度提出“军民两用”战略思想,较好地处理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改革开放初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制定“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方针,为实现两大建设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走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寓军于民之路,促进了两大建设的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重大战略思想,对新形势下统筹两大建设做出了新的探索和回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并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号召全党全国全军要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格局,不仅赋予了军民融合以新的时代内涵,而且提出了军民融合战略的总体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实践的又一次飞跃。

军民融合的回顾与展望

军民融合的回顾与展望

军民融合的回顾与展望作者:蔡仁照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5年第2期蔡仁照蔡仁照国防大学教学督导组教授,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专家。

主要从事国防和军队建设、军事战略、战争战略研究,主讲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现代战争战略。

独立撰写的著作主要有《信息化战争论》、《科技强军论》、《威慑论》、《中国抗日时期的战争》、《举世无双的军队》、《战略管理十三篇》等22 部,557 万字;主编与合著15 部,撰写110 万字。

在《解放军报》、《中国军事科学》等报刊发表文章283 篇。

曾获国家图书奖、全军军事科研奖、军队院校育才奖、《刘伯承奖》一等奖、国防大学优质大课奖、优质理论课教学奖等各种奖励73 次。

军民融合,富国强军,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思想。

适应经济社会新常态大力推进军民融合,既要探寻其深厚的历史渊源,更要看清其广阔的融合领域,自觉在战略高点上深度谋划,切实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一、从“军民两用”到“军民融合”的发展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先后提出和深化了军民两用、军民结合、军民融合等重大战略思想,拓展了军民融合的领域,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极大地丰富了军民融合的内涵。

毛泽东提出“军民两用”思想,确立了国防工业建设的一条重要原则。

国防工业既是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1952 年,周恩来强调,兵工企业要贯彻“军需与民用相结合”的原则。

1956 年,周恩来在传达毛泽东的指示时,又一次强调:国防工业“在生产上注意军民两用,平时为民用生产,一旦有事就可以把民用生产转为军用生产。

”根据毛泽东关于“军民两用”的指示,1957 年初,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国防工业建设要贯彻“两种任务、两套本领、平战结合的方针”。

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

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

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作者:宋纯利,宋政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6年第1期宋纯利宋政目前,我国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顶层发展战略不完善、组织领导机构不健全、政策法规制度不完备、技术标准体系不互通、新兴领域融合不深化、体制机制运行不顺畅等问题,为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就需要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会议上强调:“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并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使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

为贯彻落实习主席这一重大思想成果,就需要找出制约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问题,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一、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在军民融合发展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丰硕成果,促进了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的同步增长。

但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的军民融合层次还比较低,范围还比较窄,程度还比较浅,与强军目标的要求相比,与世界发达国家军民深度融合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顶层发展战略不完善战略规划布局事关融合成败。

当前,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缺乏顶层战略规划设计和统一领导,部门职能存在交叉,多头管理问题较为突出。

从近年来我国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实践探索来看,地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规划布局军地衔接不够、资源、技术和人才军民双向共享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

出现这一情况,在于目前我们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顶层设计统筹不够、军地脱节的情况比较明显,导致国防需求没能很好地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国防建设不能充分利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例,政府对国防科技工业的能力建设和产业发展按照军民属性分线管理,不利于军、民两方面科研生产能力和两类产业的整体规划、统筹兼顾,军地科技资源和科研成果难以共享。

坚持不懈地铺就富国强军之路——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实践的回顾与展望

坚持不懈地铺就富国强军之路——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实践的回顾与展望

坚持不懈地铺就富国强军之路——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实践的回顾与展望作者:冀中仁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5年第7期纵观世界军工发展历程,军民融合是国防科技工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当代世界的潮流。

倾听神州富国与强军的铿锵旋律,奏响了时代强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军民沿着党中央指引的军民融合之路奋斗奋进,取得的辉煌业绩可圈可点。

今天回顾军民融合走过的战斗历程并总结其中经验教训,意义非常深远。

冀中仁纵观世界军工发展历程,军民融合是国防科技工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当代世界的潮流。

倾听神州富国与强军的铿锵旋律,奏响了时代强音。

“要把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作为重要途径,把军政、军民团结作为重要政治保障,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习主席的重要指示,激活了统筹建设的内在动力和创新活力,放眼神州,无论是顶层筹划还是具体领域,军民融合都在全面提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军民沿着党中央指引的军民融合之路奋斗奋进,取得的辉煌业绩可圈可点。

今天回顾军民融合走过的战斗历程并总结其中经验教训,意义非常深远。

从“大过渡”到军民深度融合,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我党几代领导人的共同心愿和智慧结晶抚今追昔,多位学者著文称,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探索者之一,他带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军民兼顾”之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进行了积极有效的理论探索和成功实践。

毛泽东一贯认为,“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方针;之后江泽民对此进一步拓展,提出“建立和完善三军一体、军民兼容、平战结合的联勤保障体制。

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坚持寓军于民”;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

中国民众经济体系的军民融合发展方向

中国民众经济体系的军民融合发展方向

中国民众经济体系的军民融合发展方向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安全形势的日益复杂化,军民融合发展成为当前中国经济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方向。

军民融合发展旨在实现国家经济和国防力量的有机结合,提升中国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国家安全领域的综合实力。

本文将探讨中国民众经济体系的军民融合发展的方向,并分析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带来的机遇。

一、军民融合的概念与意义军民融合,指的是军队与民用领域之间的深度融合,包括技术融合、产业融合、资源融合和人才融合等多个层面。

军民融合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国家安全能力:通过军民融合,可以实现国防科技和军事技术与民用科技产业的融合,提升国家的军事技术水平和防务能力。

2. 推动经济发展:军民融合可以促使军事科技成果向民用领域转化,带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

3. 扩大就业机会:军民融合可以促进军事科技人员的转岗和流动,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社会就业率。

4.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军民融合,可以实现军事资源和民用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

二、军民融合发展方向为了推动中国的军民融合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着手:1. 促进科技创新:加强军事科技与民用科技的交流合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军民两个领域的跨界应用。

同时,加强军民融合创新平台的建设,为科技人员提供更多的跨界合作机会。

2. 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基地:通过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基地,为军民融合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鼓励民用企业与军队技术单位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军民融合产业。

3. 推进人才培养:建立健全的军民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和吸引高层次人才参与军民融合工作。

推动军队和民用企业之间的人才流动,促进军民之间人才的合作与交流。

4. 加强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军民融合发展。

加大政府对军民融合企业的财政补贴和技术支持力度,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

三、军民融合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机遇军民融合的发展不仅对国家安全和国防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机遇和推动作用:1. 促进经济增长:军民融合可以推动军事科技成果向民用领域转化,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带动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军民融合发展的演进历程

军民融合发展的演进历程

军民融合发展的演进历程一、前言军民融合是指军队和民用领域在科技、产业、资源等方面的紧密合作与交流。

它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中国军民融合发展的演进历程。

二、军民融合的起源2.1 革命战争时期的初步探索•形势分析: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军队战备需求与民用产品需求的不匹配问题突出。

•探索措施:军队组织农民生产队伍、组织群众生产军需品。

2.2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阶段性发展•形势分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分离,资源优先投入军工。

•探索措施:划定军民工业边界,开展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的合作。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军民融合发展3.1 80年代至90年代:初步放开与试点实践•形势分析:经济改革开放,对于军民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探索措施:鼓励军队与民间资本合作,设立军民结合企业。

3.2 2000年至2010年:政策法规的加强与科技创新的推动•形势分析:国家开始重视军民融合的发展,加强法律、政策的制定。

•探索措施:设立军民融合发展基金,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

3.3 2010年至今:军民融合发展迎来新机遇•形势分析:国家提出军民融合是实现国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探索措施:建立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推动科技、产业、人才等多领域的合作。

四、军民融合发展的成果4.1 经济发展方面的成果•建立了一批军民融合示范区,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军民融合企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4.2 科技创新方面的成果•军民融合加速了科技创新的进程,提高了国家科技实力。

•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应用于民用领域,改善了人民生活。

五、军民融合发展的前景与挑战5.1 前景展望•军民融合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作用,加快实现军民融合创新发展。

•军民融合将为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提供更强的支持。

5.2 挑战分析•军民融合存在政策、法律等方面的障碍,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

•军民融合还面临着技术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困难。

中国军民融合年度发展概况

中国军民融合年度发展概况

中国军民融合年度发展概况作者: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6年第3期2015 年,全国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指示精神,从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

一年来,军民融合的地位全面提升,重点领域军民融合步伐加快,新兴领域军民融合全面展开,体制机制建设稳步推进,融合政策制度逐步完善,理论研究更加深化,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态势加速形成。

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军民融合是一个不断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量变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当前,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刚进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

这既是一个融合全面提速的阶段,也是一个矛盾问题不断凸显的阶段。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更加清醒地认识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分析现状、洞察问题、明确方向中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一、中国军民融合年度发展基本态势2015 年,全国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指示精神,从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

一年来,军民融合的地位全面提升,重点领域军民融合步伐加快,新兴领域军民融合全面展开,体制机制建设稳步推进,融合政策制度逐步完善,理论研究更加深化,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态势加速形成。

( 一) 军民融合的目标进一步明确军民融合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

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高度关注。

多次要求全党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军民融合,从保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维度来推进军民融合。

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之后,2014 年3 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的目标,强调“军地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

积极推进关键重点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

积极推进关键重点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

积极推进关键重点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作者:王文华,黄费连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6年第12期王文华黄费连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正确处理好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的关系,抓住基础、海洋、太空、网信以及应急和公共安全等关键重点领域,以关键重点领域的突破带动军民融合整体水平的跃升。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正确处理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的关系,区分好主次先后、轻重缓急,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水平的跃升。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明确了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政策措施,提出了到2020 年重点领域融合取得重大进展的目标。

这既是新形势下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实践抓手,也是引领性的重大战略部署。

“十三五”时期,要以军事需求为牵引,进行周密部署、整体规划,明确主攻方向,积极推进关键重点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

一、推进基础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一)积极推进具有重要国防意义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配合“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中西部交通战备的要求,重点加强中西部交通不发达地区的铁路和公路建设,进一步完善沟通各战区的战略战役交通网,持续推进边海防和口岸公路建设;在重点区域的高速公路路段,建设军用飞机应急起降跑道和相应设施;充分依托高速公路网、快速铁路网、海上运输通道、高等级航道和航空网络,统筹加强交通战备体系建设,重点推进沿海沿江码头建设兼顾军用装卸功能、铁路军运设施扩能配套建设、完善部队重点机动通道网、铁路水路装卸地域连接道路建设、新造民船和机场改扩、新建贯彻国防要求等,满足部队多方式机动作战和演练的需要;结合实际需要,选择部分民用机场兼顾军事需求,改革空域管理体制,建立动态管理、灵活使用机制,逐步推进低空空域开放;加强军地在资源、信息、服务保障等方面的协作,建设全国性的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交通运输领域信息资源军地共建共享共用;依托大型对物流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供应链、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开发和建设军民兼容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军民融合发展:从迷茫迈向自觉

军民融合发展:从迷茫迈向自觉

军民融合发展:从迷茫迈向自觉
段敏;史玉哲
【期刊名称】《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年(卷),期】2017(0)9
【摘要】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内外两个大局发生的新变化、面临的新形势,站在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全局高度,不断创新军民融合理论,拓展军民融合实践。

2016年3月,军民融合发展正式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段敏;史玉哲
【作者单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跨越"两大陷阱"迈向军民融合发展新高度 [J], 薛惠锋
2.运用系统工程智慧r 迈向军民融合发展新高度r——专访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薛惠锋 [J],
3.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召开专题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统筹推进标准化军民融合工作 [J],
4.迈向网信军民融合发展新高度 [J], 薛惠锋;
5.广东省军民融合发展服务中心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广东)中心军民融合发展·赋能新基建 [J], 黄一平;周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中国军民融合发展形势展望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把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军队、政府相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主动作为,军民口企事业单位积极响应、加快落实,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紧密配合,在军地各方力量推动下,军民融合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良好成效。

展望2016年,国家和地方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十三五”规划将相继面世,军民融合工作重点和方向将进一步聚焦,融合形式将进一步丰富,融合范围将进一步拓展,融合层次将进一步提升,整体推进步伐呈现加速态势。

一、对2016年形势的基本判断(一)“十三五”规划逐步清晰,开启军地协力谱写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大文章的新时代2015年,军队、政府相关机构及有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多措并举,努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预计2016年,军地各方上下联动、齐心协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大格局将趋于形成。

军队、政府相关机构主动作为,多手段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政策规划引导方面,总装备部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管理规定》、《装备采购合同履行监督工作管理暂行规定》等,引导和鼓励优势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研制生产;工信部发布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2015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国防科工局印发了《2015年国防科工局军民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分别对全年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及分工进行部署;国防科工局和总装备部联合公布了新版《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许可条目较2005年版减少约2/3,营造了鼓励竞争的制度环境。

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和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行,为加强军地信息交互、促进军地有效对接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示对接方面,军地组织军民融合领域大型展览和专业领域展览多次,如第四届军民融合发展论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成果展、2015年中国国际卫星应用展览会等。

组织培训方面,工信部有关部门分别在广东深圳、上海、河南鹤壁、江苏苏州等地开展“民参军”政策法规培训,推动民口单位参与国防建设。

预计2016年,军民融合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将不断完善;服务平台将持续优化,展示对接活动将密集开展。

企事业单位加快跟进落实步伐,不断创新军民融合方式。

军工集团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打造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促进军民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

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搭建了“互联网+智能制造”服务平台——航天云网,致力于资源共享和能力协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创建了中航联创平台——爱创客,致力于促进中航工业内外资源的互联互通、军民融合、协同创新。

基于爱创客平台,中航发动机控股有限公司与中航航空电子有限公司合作打造“互联网+发动机”研发与制造的新模式。

预计2016年,各大军工集团层面的“十三五”规划将定稿,促进军用技术转民用、军民资源共享、军民协同创新等将作为践行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一项重点任务得到重视,融合形式将进一步丰富。

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紧密配合,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我国首部全面研究军民融合发展的专业性期刊——《军民融合》杂志出版发行,致力于为“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撑和交流平台。

专门服务于军民融合的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如镇江新区成立华东地区首家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产业联盟,厦门市军民融合相关企业自发成立“军民融合产业协会”等。

此外,各大舆论媒体密切关注军民融合发展最新动态,对相关重大事项进行跟踪报道,充分发挥了良好的宣传推动作用。

预计2016年,社会各界将紧跟国家推进步伐,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对接平台、跟踪宣传等作用,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实施。

(二)在行业政策、社会需求等有利因素推动下,新兴领域有望率先实现军民深度融合2015年,随着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等军民结合产业相关政策的出台,卫星应用、通用航空和商业航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等新兴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呈现加速态势。

预计2016年,在相关政策密集扶持和社会需求日益扩大的共同影响下,新兴领域军民融合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

卫星应用。

随着国家对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的需求越来越广,产业发展形势持续向好,应用范围不断拓展。

卫星通信应用方面,全年预计发射6颗中、大容量的通信广播卫星;卫星电视直播用户现已突破3000万,已形成固定通信广播和数据中继等卫星通信技术综合服务体系。

卫星导航应用方面,北斗导航卫星总数增至19枚,由区域运行进入全球组网布局阶段;导航应用示范覆盖10余个省市、多个行业领域。

卫星遥感应用方面,截至10月,21个省级行政区域建立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省级数据与应用中心;在轨运行的高分一号和高分二号累计分发数据约337万景,覆盖1100家单位、18个行业领域,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10月,“吉林一号”商业卫星发射,标志着我国卫星遥感应用商业化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预计2016年,在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卫星遥感数据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引导下,高分四号、高分三号及北斗导航卫星等一系列卫星将陆续发射,卫星技术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社会、科技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我国商业航天也有望实现快速、有序、健康发展。

通用航空和商业航空。

通用航空作为军民融合的重点领域,得到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全年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机场建设方面,我国目前共有70个通用机场和329个临时起降点。

7月民航局与空军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空军军民合用机场保障工作的管理意见》,为推进军民合用机场保障与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

产业发展方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北京汽车工业集团等公司积极布局通航产业。

各地通航产业园区已从2010年的28个增至140余个,通航企业200多家,通航产业发展的基础已基本具备。

部分机构预计,未来十年我国通航市场需求或超万亿元,年均增速约30%;社会需求转向多样化和个性化,投资需求转向新业态。

商业航空领域,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顺利总装下线,为实现首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预计2016年,随着通航产业相关政策文件的研究出台,通航产业将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期,各地将积极延伸产业链条,规划建设一批通用机场;通航企业将围绕需求不断探索商业运营模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C919大型客机将陆续在国内外极端气象与自然环境下进行试飞。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

“棱镜门”事件之后,信息安全愈发受到国家重视。

我国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持续向好,网络安全法正在加紧制定;上半年,信息安全板块上市公司整体收入增速达43.3%,净利润增速达254.4%,远超PC行业平均水平;服务器产业在走过了跟随、压制后,迈入超越、领先的发展期;高性能芯片也陆续问世,国产化替代水平逐步深入。

随着新军事变革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深入推进,信息化渐成武器装备发展的新引擎。

2015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域的军民融合相关政策已出台,重大任务分工也已明确。

预计2016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军地主管部门的协力推动下,各项任务将按计划节点逐步落实。

(三)受国内外创新形势影响,我国军民协同创新和成果双向转化或将有实质性改观2015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积极引入民间力量助推国防技术创新,我国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持续关注。

预计2016年,军民协同创新相关的理论研究将深入开展,针对性政策也将陆续出台,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和成果双向转化将有望迈上新台阶。

发达国家国防工业管理机构积极寻求外部创新。

2015年,美国国防部先后发布国防创新倡议、更佳购买力3.0指令等,鼓励利用商业领域的创新技术,有效维持长期军事技术优势。

美国防部在硅谷创建了国防创新实验单元,以求将国防科技创新融入到硅谷的创新生态系统,有效提高国防工业系统从高科技企业获取创新前沿技术的能力和速度。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实施“新兴NASA”倡议项目,为新兴企业提供免费获得NASA专利技术许可的机会,加速技术商业化应用。

日本防卫省今年加速“军学共同研究”,正式支持高校从事军用技术研发活动,已批准了9个来自高等院校的国防研究与发展项目意见书,并进行资金支持。

预计2016年,发达国家国防工业管理机构将持续加强与工业界和学术界的互动交流,推动协同创新,对我国国防科技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我国军民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受到高度重视。

3月,发布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创新”。

8月,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成果转化法》,新增“国家建立有效的军民科技成果相互转化体系,完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制机制”的内容。

9月,出台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将“军民科技融合深度发展”列为主要目标之一;发布的《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提出“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上述政策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促进军民协同创新和相关科技成果转化的关切。

除此之外,首批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转化目录、《军用技术推广专项成果汇编》、2015年度《民参军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和《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发布,有利推动了军民用技术成果双向转移。

预计2016年,军地有关部门将研究出台一系列军民协同创新知识产权相关政策,国防科技创新和军民用技术双向转化或将取得较大进展。

(四)伴随我国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的推出,军工企事业单位改革或将实现新突破2015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为下一步国企改革的方向与路径定调。

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提出了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一系列要求和实施措施,针对军工行业,界定了国有独资和绝对控股的范围。

11月,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是《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配套文件,明确了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总体要求和主要措施等。

我国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已逐渐明确。

在国防领域,我国军工集团改革的道路还有很长,可作为的空间也很广。

截至2015年6月,我国军工集团公司资产证券化率约42%,与国外军工企业70%—80%的水平相比,证券化潜力还有很大。

预计2016年,在国企改革顶层方案的指导下,以及国防科工局、总装备部等逐步放宽管制的背景下,各大军工集团公司的改革方案将相继确定,并按步骤稳步推动军品总装类资产进入上市公司,科研院所改制上市的大幕也将拉开,为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创造条件。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一)国防和军队改革充斥诸多不确定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完成国防和军队改革目标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