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八大思维方法
小学数学最常用的16种思维方法

小学数学最常用的16种思维方法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在教学中常采用一些特定的思维方法。
下面将介绍小学数学中最常用的16种思维方法,并对每种方法进行简要说明。
1.比较法:通过比较数值的大小、大小关系或数量的多少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和总结的能力。
2.分类法:将问题中的元素按照其中一种特定的标准进行整理和归类,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
3.推理法:通过观察和前提条件推理出结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4.近似法:当问题难以准确计算时,采用近似值进行估计和计算,培养学生估算和数值计算的能力。
5.归纳法:通过观察一系列相关的事实和数据,总结出一般规律或定律,培养学生归纳和推广的能力。
6.反证法:通过假设与原命题相反的结论,推导出矛盾,从而证明原命题的正确性。
7.特例法:通过选取特定情况下的数值或图形进行分析和解答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8.枚举法:将所有可能的情况列举出来进行分析和解答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的全面性。
9.模型法:将实际问题抽象化为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和分析模型来解决问题。
10.反思法: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
11.反馈法:将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结果反馈给他们,帮助他们发现错误和改正。
12.合作法:让学生进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13.自主学习法: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游戏法:通过数学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15.比例法:通过比较不同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比例的能力。
16.逆向思维法:从问题的结果出发,逆向推导得到问题的原因或步骤,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以上是小学数学中最常用的16种思维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助于学生培养不同的数学思维能力,加深对数学概念和问题的理解,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学习数学的10种思维方法

小学学习数学的10种思维方法
在小学学习数学时,学生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思维方法,以帮助他们
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下面是10种适用于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
1.具象思维:通过实际物体和图形,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2.分析思维:学生应该学会将数学问题分解为更简单的部分,逐步解决,并最终获得整体解决方案。
3.推理思维:通过观察和列举特定情况,帮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中的
模式和规律,从而推理出解决方法。
4.抽象思维:让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普遍的概念和规则,以解
决更一般化的数学问题。
5.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灵活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尝
试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以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6.归纳思维:帮助学生从已知情况中总结出普遍规律,从而应用到未
知情况中。
7.逆向思维:鼓励学生从问题的解决方案出发,思考问题的逆向路径,以检查和验证解决方法的正确性。
8.合作思维: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数学问题,鼓励学生相互协作、讨
论和分享思路,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9.启发思维:通过给予学生启示和提示,引导他们思考数学问题的不
同方面,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10.反思思维: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后反思他们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以帮助他们提高数学思维的质量和效率。
使用这些数学思维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教师和家长也
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思维方法,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
趣和探究精神。
小学数学的17个思维方式

小学数学最重要的17个思维方式1.对应思想方法对应是人们对两个集合因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一般是一一对应的直观图表,并以此孕伏函数思想。
如直线上的点(数轴)与表示具体的数是一一对应的。
2.假设思想方法假设是先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问题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按照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出现的矛盾,加以适当调整,最后找到正确答案的一种思想方法。
假设思想是一种有意义的想象思维,掌握之后可以使要解决的问题更形象、具体,从而丰富解题思路。
3.比较思想方法比较思想是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
在教学分数应用题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题中已知和未知数量变化前后的情况,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解题途径。
4.符号化思想方法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内容,这就是符号思想。
如数学中各种数量关系,量的变化及量与量之间进行推导和演算,都是用小小的字母表示数,以符号的浓缩形式表达大量的信息。
如定律、公式、等。
5.类比思想方法类比思想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
如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
类比思想不仅使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使公式的记忆变得顺水推舟般自然和简洁。
6.转化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是由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方法,而其本身的大小是不变的。
如几何的等积变换、解方程的同解变换、公式的变形等,在计算中也常用到甲÷乙=甲×1/乙。
7.分类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方法不是数学独有的方法,数学的分类思想方法体现对数学对象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
如自然数的分类,若按能否被2整除分奇数和偶数;按约数的个数分质数和合数。
又如三角形可以按边分,也可以按角分。
不同的分类标准就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从而产生新的概念。
对数学对象的正确、合理分类取决于分类标准的正确、合理性,数学知识的分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建构。
人教部编版小学数学八种提高数学思维的学习方法

人教部编版小学数学八种提高数学思维的学习方法1、转化方法转化,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思维。
转化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时,通过改变问题的方向,从不同的角度,把问题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寻求最佳方法,使问题变得更简单、更清晰。
2、逻辑方法逻辑是一切思考的基础。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
逻辑思维,在解决逻辑推理问题时使用广泛。
3、逆向方法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
4、对应方法对应思维是在数量关系之间(包括量差、量倍、量率)建立一种直接联系的思维方法。
比较常见的是一般对应(如两个量或多个量的和差倍之间的对应关系)和量率对应。
5、创新方法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得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
可分为差异性、探索式、优化式及否定性四种。
6、系统方法系统思维也叫整体思维,系统思维法是指在解题时对具体题目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即拿到题目先分析、判断属于什么知识点,然后回忆这类问题分为哪几种类型,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法。
7、类比方法类比思维是指根据事物之间某些相似性质,将陌生的、不熟悉的问题与熟悉问题或其他事物进行比较,发现知识的共性,找到其本质,从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8、形象方法形象思维,主要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对事物表象进行取舍时形成的,是指用直观形象的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想象是形象思维的高级形式也是其一种基本方法。
小学数学八大思维方法

小学数学八大思维方法1.分类思维:将问题中的对象、概念、现象按照其中一种特征或规则进行归类,进而发现问题的本质,找到问题的解题方法。
2.比较思维:将两个或多个对象或概念相互比较,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中发现问题的规律和特点。
3.推理思维: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要求,运用逻辑推理和推断,推导出答案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4.分析思维:将问题分解为几个小问题,逐步进行分析和解决。
通过分析每个小问题的解决过程,最终得出整个问题的解答。
5.逆向思维:从问题的结果出发,逆向推导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逆向思维常常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局限,找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6.归纳思维:从具体的事物、现象中归纳出一般的规律或结论。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和总结,总结出普遍规律,应用于解决类似的问题。
7.演绎思维:根据已有的规律或定理,运用逻辑关系进行推导和演绎。
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演绎得出结论,运用于解决问题。
8.反证思维:采用假设反向地证明问题。
假设问题不成立,然后推导出矛盾的结论,从而得出问题的正向解答。
这八大思维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和意义。
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也促进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分类思维是指将问题中的对象、概念、现象按照其中一种特征或规则进行整合和归类。
通过将问题进行分组和分类,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例如,当学生遇到类似于求面积或体积的问题时,可以根据几何形状的不同将问题按照圆、矩形、三角形等进行分类,然后应用相应的公式进行求解。
比较思维是将两个或多个对象或概念进行对比,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比较,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特点和规律。
例如,当学生学习数字大小比较时,可以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顺序,找出其中规律和特点。
推理思维是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要求,运用逻辑推理和推断,推导出答案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通过推理,可以从已有的信息中推导出新的信息,进而解答问题。
小学数学的八大思维方法

小学数学八大思维方法目录一、逆向思维方法二、对应思维方法三、假设思维方法四、转化思维方法五、消元思维方法六、发散思维方法七、联想思维方法八、量不变思维方法一、逆向思维方法小学教材中的题目,多数是按照条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顺向思维的。
逆向思维是不依据题目内条件出现的先后顺序,而是从反方向(或从结果)出发而进行逆转推理的一种思维方式。
逆向思维与顺向思维是训练的最主要形式,也是思维形式上的一对矛盾,正确地进行逆向思维,对开拓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促进思维的灵活性,都会收到积极的效果,解:这是一道典型的“还原法”问题,如果用顺向思维的方法,将难以解答。
正确的解题思路就是用逆向思维的方法,从最后的结果出发,一步步地向前逆推,在逆向推理的过程中,对原来题目的算法进行逆向运算,即:加变减,减变加,乘变除,除变乘。
列式计算为:此题如果按照顺向思维来考虑,要根据归一的思路,先找出磨1吨面粉序是一致的。
如果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形成另外两种解法:①不着眼于先求1吨面粉需要多少吨小麦,而着眼于1吨小麦可磨多少列式计算为:由此,可得出下列算式:答:(同上)掌握逆向思维的方法,遇到问题可以进行正、反两个方面的思考,在开拓思路的同时,也促进了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对应思维方法对应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也是现代数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
对应思维包含一般对应和量率对应等内容,一般对应是从一一对应开始的。
例1 小红有7个三角,小明有5个三角,小红比小明多几个三角?这里的虚线表示的就是一一对应,即:同样多的5个三角,而没有虚线的2个,正是小红比小明多的三角。
一般对应随着知识的扩展,也表现在以下的问题上。
这是一道求平均数的应用题,要求出每小时生产化肥多少吨,必须先求出上、下午共生产化肥多少吨以及上、下午共工作多少小时。
这里的共生产化肥的吨数与共工作的小时数是相对应的,否则求出的结果就不是题目中所要求的解。
在简单应用题中,培养与建立对应思维,这是解决较复杂应用题的基础。
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方法与技巧

以下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和技巧:1. 启发式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和实践等方式主动探索数学问题。
教师可以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2. 问题解决与应用: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设计真实的情境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概念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
3. 探究性学习:组织数学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数学问题的研究和发现。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数学实验、观察和比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和解释,并引导他们运用数学方法进行验证和证明。
4. 游戏与竞赛:运用游戏和竞赛元素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教师可以设计数学游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同时,可以组织数学竞赛,提供一种挑战和比较的机会,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动力。
5. 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数学教具、图形模型、数字游戏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通过实物操作和视觉呈现,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促进他们的数学思维发展。
6. 拓展思维辅助工具:引入拓展思维辅助工具,如思维导图、流程图、图表等,帮助学生整理和表达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步骤。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组织自己的思维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7. 鼓励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题等活动,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和启发,共同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促进彼此的思维发展。
通过以上方法和技巧,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将来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数学的思维方法和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的思维方法和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小学数学的思维方法和教学方法。
一、小学数学的思维方法1.抽象思维: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较为简单,因此,在进行数学学习时,需要通过逐步引导培养其抽象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运用来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例如将简单的实物和抽象的数学符号相对应。
2.归纳和演绎思维: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新知识一般是通过归纳总结而来,因此,要培养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观察、实验等方法,自主归纳出规律和概念。
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归纳的数学规律进行演绎,从而解决问题。
3.探究思维:小学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求知欲望。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设计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数学实践中,自主探究并解决问题。
4.创新思维: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二、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内容,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例如,在学习面积时,可以安排学生游戏,让他们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来探索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合作学习法: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合作、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进行探究活动,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内容,最后由小组共同汇报成果。
3.游戏教学法:小学生喜欢游戏,通过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时钟的概念和读时的方法时,可以设计一些趣味的游戏,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学习。
4.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时,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三角形在建筑、地图等方面的应用,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思考和讨论。
小学数学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中,有一些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小学数学思想方法。
第一、归纳法归纳法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通过观察和分析特殊情况,再总结规律,推广到一般情况。
例如,学习排列组合时,可以先从2个数字的排列开始归纳,然后推广到更多数字的排列。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更抽象的概念。
第二、类比法类比法是通过寻找事物之间的共同特征,把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解方程时,可以把方程看作一个天平,通过移项和化简,使方程两边平衡。
这种类比可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更具体和易于理解的形式。
第三、分解法分解法是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简单的子问题来解决的思维方法。
例如,在学习长除时,可以将被除数分解成各个位的数字,并逐位进行计算。
这种分解的思维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简化问题,更容易得到答案。
第四、逆向思维法逆向思维法是从问题的结果出发,逆向推导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排序时,可以先思考如何将数字从大到小排列,然后将步骤反转,即可得到从小到大排列的方法。
逆向思维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反向推理能力。
第五、模型法模型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的思维方法。
例如,在学习面积时,可以通过绘制图形模型来计算面积。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并将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第六、试错法试错法是通过尝试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解的思维方法。
例如,在学习解方程时,可以尝试不同的代入法或变形法,直到找到满足方程的解。
试错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解题能力。
小学数学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可以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自己的思维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培养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通过不断练习和思考,学生可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小学十大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十大数学思想方法
1. 预测和推论:预测和推论是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部分。
小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数据和图表来做出预测,并据此推断出结果。
2. 抽象和分类:数学思维可以通过分类和抽象来提高。
小学生可以按照特定的属性将事物分组,并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
3. 排列和组合:排列和组合是掌握初级数学思维的重要步骤。
小学生可以利用排列和组合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4. 逻辑推理:数学思维方法中的逻辑推理是使小学生思考的关键。
通过逻辑推理,小学生可以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思考逻辑。
5. 连续性和平滑性:在数学思维中,连续性和平滑性很重要。
小学生应能够察觉到不同形状和尺寸之间的变化。
6. 比较与对比:比较和对比可让小学生看到不同事物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在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方面帮助他们。
7. 建模与测量:建模以及测量纪录对于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他们可以用模型来表示数学规律,并通过测量和比较得出结论。
8. 模式发现:模式发现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之一。
他们应该能够看到形式之间的关系,并识别出有规律的模式。
9. 变化和变形:变化和变形是数学思维方法中的关键。
小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数学概念和数据之间的变化和变形。
10. 探索和发现:小学生应该主动去探索和发现,发现新的数学规律和规则。
在探索和发现过程中,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规律并得到更深刻的体验。
小学数学思维方法有哪些

小学数学思维方法有哪些1.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小学数学思维的基础,主要包括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判断等。
归纳推理是根据一些具体的例子总结出普遍规律,比如通过观察多组两个整数的和和差的例子,得出两个整数和差的规律;演绎推理是根据已知事实和规律推出新的结论,比如根据一个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推导出其内角都是60度;判断是根据已有条件进行判断,比如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创造思维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寻找问题的新解决方法和新思路,主要包括问题的转化、类比思维和发现规律等。
问题的转化是将原问题转化为一个已经解决过的类似问题,比如将一个乘法问题转化为一个相同数的加法问题;类比思维是通过找到问题与已解决问题之间的相似之处,以推导出解决方法,比如通过将一个梯形问题与一个已解决的三角形问题类比,找到其相似之处并解决;发现规律是通过观察问题的特征和规律,找出一般性的结论,比如通过观察一系列的数字,找到它们之间的规律,并预测下一个数字。
3.批判思维批判思维是对数学问题进行质疑和评估,以发现问题的不足之处和解决方案的合理性,主要包括分析、评价和验证等。
分析是对问题进行细致分解,了解其内在性质和关系;评价是对已选取的解决方案进行筛选和评判,从中找到最优解决方案;验证是对解决方案进行实验和计算,确认其是否正确。
4.综合思维综合思维是将不同的思维方法进行整合,灵活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综合思维需要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结合逻辑思维、创造思维和批判思维的能力,寻找最佳解决方案,并进行验证和评价。
综合思维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应用各种方法,准确地分析问题,快速找到解决办法,并能对解决过程进行合理的评估和修正。
小学数学思维方法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辅导,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还需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和问题,让他们有足够的机会进行练习和应用。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可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创造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最常用的16种思维方法

小学数学最常用的16种思维方法数学基础打得好,对将来的升学也有较大帮助。
但是数学的学习比较抽象,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一些“拦路虎”,掌握一些方法,这些就都不怕了。
1、对应思想方法对应是人们对两个集合因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一般是一一对应的直观图表,并以此孕伏函数思想。
如直线上的点(数轴)与表示具体的数是一一对应。
2、假设思想方法假设是先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问题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按照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出现的矛盾,加以适当调整,最后找到正确答案的一种思想方法。
假设思想是一种有意义的想象思维,掌握之后可以使要解决的问题更形象、具体,从而丰富解题思路。
3、比较思想方法比较思想是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
在教学分数应用题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比较题中已知和未知数量变化前后的情况,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解题途径。
4、符号化思想方法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内容,这就是符号思想。
如数学中各种数量关系,量的变化及量与量之间进行推导和演算,都是用小小的字母表示数,以符号的浓缩形式表达大量的信息。
如定律、公式、等。
5、类比思想方法类比思想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
如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
类比思想不仅使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使公式的记忆变得顺水推舟般自然和简洁。
6、转化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是由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方法,而其本身的大小是不变的。
如几何的等积变换、解方程的同解变换、公式的变形等,在计算中也常用到甲÷乙=甲×1/乙。
7、分类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方法不是数学独有的方法,数学的分类思想方法体现对数学对象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
如自然数的分类,若按能否被2整除分奇数和偶数;按约数的个数分质数和合数。
小学数学解题常见思维方法

小学数学解题常见思维方法数学是一门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一些常见的解题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小学数学解题中常见的思维方法,帮助小学生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度。
一、分析题目在解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并且理解题目的要求。
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对题目进行充分的分析,明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需求。
可以画出思维导图,将问题的关键信息归纳整理,以清晰地了解题目的背景和解题目标。
二、列方程解题列方程是解决一元方程或者多元方程的常用方法。
在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设未知数,并建立方程来求解。
例如,如果题目要求我们求两个数的和是多少,可以设其中一个数为x,另一个数是y,然后建立方程x+y=和。
通过列方程,我们可以求解出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
三、找规律解题数学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找规律的方法来解决。
通过观察数列、图形或者其他数学模式,总结规律,并应用规律来解题。
例如,如果遇到一个数列题目,可以计算相邻数之间的差值或者比值,看是否存在规律,从而推测出后续数值。
找规律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四、逆向思维解题逆向思维是指从结果反推问题的解法。
当我们无法通过正向思维解决问题时,可以尝试逆向思维。
例如,如果题目给出了两个数的和和差,要求我们求这两个数的值,我们可以通过设一个数为x,另一个数为y,然后建立方程求解。
逆向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五、画图解题画图是解决几何问题的有效方法。
通过画出问题中的图形,可以更清晰地理解问题,并且分析出其中的关系。
例如,如果题目是求一个矩形的面积,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画出矩形的示意图,并且计算出面积。
画图解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六、利用辅助线解题利用辅助线是解决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
通过在图形中引入一些辅助线,可以将问题转化为更容易解决的子问题。
例如,在求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时,我们可以通过引入一条高或者中线,将三角形划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或者等腰三角形,从而简化计算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法
1. 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意
见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类、比较、推理等
方式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
2. 问题导向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是通过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
可以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实践和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解
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分组合作学习法:分组合作学习法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共同合作解决问题,通过讨论、交流和合作来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6. 视觉教学法:视觉教学法是通过图示、图表、模型等视觉化工具来培养学生的思
维能力。
教师可以使用一些视觉化工具来呈现数学概念和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
思考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7. 创造性思维培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
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他们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法和策略,鼓励他们提出自己
的想法和观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采用启发式教学、问题
导向教学、案例教学、分组合作学习、游戏化教学、视觉教学和创造性思维培养等方法,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八大思维方法

小学数学八大思维方法第一大思维方法是整体观念,即从整体上看待问题。
这种思维方法强调整体的认识,通过将整体划分为不同的部分,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所涉及的内容。
例如,当解决一个几何问题时,可以将图形分解为多个几何形状,然后分别分析和解决。
第三大思维方法是抽象思维,它要求孩子将具体的问题抽象成一般的形式,并对其进行分析。
例如,当解决一个代数问题时,可以将其抽象为一个方程,然后利用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抽象思维可以帮助孩子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规律。
第四大思维方法是逻辑思维,即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和演绎。
逻辑思维可以帮助孩子正确地分析问题和提炼问题的本质。
例如,当解决一个逻辑问题时,需要根据已知条件推断出结论。
第五大思维方法是归纳思维,即从具体的例子中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
对于一些数列或者模式问题,可以通过观察和归纳的方法找到规律。
归纳思维可以帮助孩子发现数学问题中的重要性质和规律。
第六大思维方法是推理思维,它要求孩子在给定的条件下进行合理的推理和解答。
推理思维可以帮助孩子从已知条件中推断出未知的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解决问题。
例如,当解决一个几何证明题时,需要根据已知条件推理出结论。
第七大思维方法是创造思维,即帮助孩子形成灵活的思维方式,鼓励他们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解决问题。
创造思维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当解决一个数学难题时,需要孩子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和思考。
第八大思维方法是策略思维,即帮助孩子形成有效的解题策略。
策略思维可以帮助孩子在解决问题时更加高效和自信。
例如,当解决一个长难题时,可以通过分步解决,简化问题,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等策略。
这八大思维方法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非常重要。
它们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解题技巧等。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思维方法,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并在解决问题中展现出更高的成就。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思维的八大方法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思维的八大方法数学思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
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基础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八种方法来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游戏法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游戏通常充满了热情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寓教于乐的数学游戏,如数学谜题、拼图、数学猜谜等。
通过这些游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概念和技巧。
二、实践方法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更喜欢实际操作而不是抽象的概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实际运用。
例如,在生活中找寻各种数学形状,通过示例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思维的核心。
教师可以提供一系列的问题,鼓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将逐渐提升他们的逻辑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四、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可以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和思考问题的工具。
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呈现数学概念和思维过程,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拓展学习除了课堂上的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数学拓展活动,如数学竞赛、数学游园活动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多媒体教学在数字化时代,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育的常态。
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多媒体资源,如动画、视频等,来呈现数学概念和实例。
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七、配合家长家庭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师可以向家长提供一些数学游戏、练习题和家庭作业,引导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数学学习,增强孩子的数学兴趣和积极性。
八、激励与奖励激励和奖励是培养学生兴趣和动力的有效手段。
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小奖励和激励机制,如奖励表扬、星星或徽章制度等,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小学数学最重要的10个思维方法附例题

小学数学最重要的10个思维方法附例题小学数学有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就有很多种的解题方法,有时候对于同一道题目,用不同的思想方法去理解,就能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得出这一题的答案。
数学基础打得好,对将来的升学也有较大帮助。
但是数学的学习比较抽象,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一些“拦路虎”,掌握一些方法,这些就都不怕了。
1对应思想方法如直线上的点(数轴)与表示具体的数是一一对应。
2假设思想方法假设是先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问题作出其中一种假设,然后按照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出现的矛盾,加以适当调整,最后找到正确答案的一种思想方法。
假设思想是一种有意义的想象思维,掌握之后可以使要解决的问题更形象、具体,从而丰富解题思路。
3比较思想方法比较思想是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
在教学分数应用题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题中已知和未知数量变化前后的情况,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解题途径。
4符号化思想方法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内容,这就是符号思想。
如数学中各种数量关系,量的变化及量与量之间进行推导和演算,都是用小小的字母表示数,以符号的浓缩形式表达大量的信息。
如定律、公式等。
5类比思想方法类比思想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
如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
类比思想不仅使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使公式的记忆变得顺水推舟般自然和简洁。
6转化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是由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方法,而其本身的大小是不变的。
如几何的等积变换、解方程的同解变换、公式的变形等,在计算中也常用到甲÷乙=甲某1/乙。
7分类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方法不是数学独有的方法,数学的分类思想方法体现对数学对象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
如自然数的分类,若按能否被2整除分奇数和偶数;按约数的个数分质数和合数。
小学生数学思维方法

小学生数学思维方法数学是一门需要创造力和逻辑思维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种适用于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基础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问题,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生活情境相联系,帮助孩子理解并概括问题的规律性。
比如,在解决加减法问题时,可以通过观察图形、物品分配等方式,让孩子形象地理解数学运算的含义。
二、分析法分析法是帮助小学生理清数学问题思路的重要方法。
通过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多个小问题,有序地进行思考和解决,培养孩子的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比如,在解决多步运算问题时,可以先分析每一步的运算过程,然后按照步骤进行计算。
三、模型法模型法是将问题具象化的方法,帮助小学生通过物品、图形等模型来解决数学问题。
通过操纵和观察模型,孩子们能更好地理解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比如,在解决平面图形面积问题时,可以使用纸片剪裁或积木拼凑等方式,帮助孩子直观地理解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推理法推理法是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和推理,让孩子发展出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规律的能力。
例如,在解决数列问题时,可以通过观察数列中数字的递增规律或递减规律,推理出下一个数字是多少。
五、归纳法归纳法是总结经验、归纳规律的方法。
通过分析和总结已有的数据和解题经验,帮助小学生找到问题的共性特征和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可以通过观察一系列图形的特点,并总结出各种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六、实践法实践法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际操作、实验等方式,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数学真实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组织孩子们进行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
总结起来,观察法、分析法、模型法、推理法、归纳法和实践法都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有效途径。
教师和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点,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解题思维方法

小学数学解题思维方法公式法:运用定律、公式、规则、法则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体现的是由一般到特别的演绎思维。
公式法简便、有效,也是小同学学习数学必须学会和掌握的一种方法。
但一定要让同学对公式、定律、规则、法则有一个正确而深入的理解,并能准确运用。
比较法:通过对比数学条件及问题的异同点,研究产生异同点的原因,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叫比较法。
比较法要注意:找相同点必找相异点,找相异点必找相同点,不可或缺,也就是说,比较要完整。
找联系与区别,这是比较的实质。
必须在同一种关系下(同一种标准)进行比较,这是"比较'的基本条件。
要抓住主要内容进行比较,尽量少用"穷举法'进行比较,那样会使重点不特别。
因为数学的严密性,决定了比较必须要精细,往往一个字,一个符号就决定了比较结论的对或错。
2数学解题思维方法一排除对立的结果叫做排除法。
排除法的逻辑原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在有正确与错误的多种结果中,一切错误的结果都排除了,剩余的只能是正确的结果。
这种方法也叫淘汰法、筛选法或反证法。
这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形式思维方法。
特例法:关于涉及一般性结论的题目,通过取特别值或画特别图或定特别位置等特例来解题的方法叫做特例法。
特例法的逻辑原理是:事物的一般性存在于特别性之中。
例: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2倍,大圆周长是小圆周长的()倍,大圆面积是小圆面积的()倍。
可以取小圆半径为1,那么大圆半径就是2。
计算一下,就能得出正确结果。
例: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吗?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a,面积为s。
那么,s:a=a(比值不定)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正比例。
综合法:把对象的各个部分或各个方面或各个要素联结起来,并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研究、推导和一种思维方法叫做综合法。
用综合法解数学题时,通常把各个题知看作是部分(或要素),经过对各部分(或要素)互相之间内在联系一层层分析,逐步推导到题目要求,所以,综合法的解题模式是执因导果,也叫顺推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八大思维方法目录一、逆向思维方法二、对应思维方法三、假设思维方法四、转化思维方法五、消元思维方法六、发散思维方法七、联想思维方法八、量不变思维方法一、逆向思维方法小学教材中的题目,多数是按照条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顺向思维的。
逆向思维是不依据题目内条件出现的先后顺序,而是从反方向(或从结果)出发而进行逆转推理的一种思维方式。
逆向思维与顺向思维是训练的最主要形式,也是思维形式上的一对矛盾,正确地进行逆向思维,对开拓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促进思维的灵活性,都会收到积极的效果,解:这是一道典型的“还原法”问题,如果用顺向思维的方法,将难以解答。
正确的解题思路就是用逆向思维的方法,从最后的结果出发,一步步地向前逆推,在逆向推理的过程中,对原来题目的算法进行逆向运算,即:加变减,减变加,乘变除,除变乘。
列式计算为:此题如果按照顺向思维来考虑,要根据归一的思路,先找出磨1吨面粉序是一致的。
如果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形成另外两种解法:①不着眼于先求1吨面粉需要多少吨小麦,而着眼于1吨小麦可磨多少列式计算为:由此,可得出下列算式:答:(同上)掌握逆向思维的方法,遇到问题可以进行正、反两个方面的思考,在开拓思路的同时,也促进了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对应思维方法对应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也是现代数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
对应思维包含一般对应和量率对应等内容,一般对应是从一一对应开始的。
例1 小红有7个三角,小明有5个三角,小红比小明多几个三角?这里的虚线表示的就是一一对应,即:同样多的5个三角,而没有虚线的2个,正是小红比小明多的三角。
一般对应随着知识的扩展,也表现在以下的问题上。
这是一道求平均数的应用题,要求出每小时生产化肥多少吨,必须先求出上、下午共生产化肥多少吨以及上、下午共工作多少小时。
这里的共生产化肥的吨数与共工作的小时数是相对应的,否则求出的结果就不是题目中所要求的解。
在简单应用题中,培养与建立对应思维,这是解决较复杂应用题的基础。
这是因为在较复杂的应用题里,间接条件较多,在推导过程中,利用对应思维所求出的数,虽然不一定是题目的最后结果,但往往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这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中,这种思维突出地表现在实际数量与分率(或倍数)的对应关系上,正确的解题方法的形成,就建立在清晰、明确的量率对应的基础上。
这是一道“已知一个数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题中只有20本这唯一具体的“量”,解题的关键是要找这个“量”所对应的“率”。
如图:的“率差”,找出“量”所对应的“率”,是解答这类题的唯一思考途径,按照对应的思路,即可列式求出结果。
答:书架上原有书240本。
如果没有量率对应的思维方法,用20除以而得的不是所对应的率,必然导致错误的计算结果。
因此,培养并建立对应的思维方法,是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一把宝贵的钥匙。
三、假设思维方法这是数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推测性的思维方法。
这种思维方法在解答应用题的实践中,具有较大的实用性,因为有些应用题用直接推理和逆转推理都不能寻找出解答途径时,就可以将题目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条件,假设成相等的数量,或者将一个未知条件假设成已知条件,从而使题目中隐蔽或复杂的数量关系,趋于明朗化和简单化,这是假设思维方法的一个突出特点。
当“假设”的任务完成后,就可以按照假设后的条件,依据数量的相依关系,列式计算并做相应的调整,从而求出最后的结果来。
各长多少米?解答这道题就需要假设思维方法的参予。
如果没有这种思维方法,将难以找到解题思路的突破口。
题目中有两数的“和”。
而且是直接条件,两数的“倍”不仅是间接条件,并且附加着“还”多0.4米的条件,这是一道较复杂的和倍应用题,思考这道题,必须进行如下的假设。
是直接对应的,至此,就完全转化成简单的和倍应用题。
根据题意,其倍数关系如图:答:第一块4.36米,第二块3.3米。
电线各长多少米?两个标准量的分率一旦一致,就可以用共长的米数乘以假设后的统一分率,求出假设后的分量,这个分量与实际8.6米必有一个量差,这个量差与实际的率差是相对应的。
这样就可以求出其中一根电线的长度,另一根电线的长度可通过总长度直接求出。
列式计算为:长度。
列式计算为:答:同上。
上述两种解法都是从率入手的,此题如从量入手也有两种解法,无论从率从量入手,都需要假设的思维方法作为解题的前提条件。
由此可见,掌握假设的思维方法,不仅可以增加解题的思路,在处理一些数量关系较抽象的问题时,往往又是创造性思维的萌芽。
四、转化思维方法在小学数学的应用题中,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当这类应用题的条件中,出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标准量,从属于这些标准量的分率,就很难进行分析、比较以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
运用转化的思维方法,就可以将不同的标准量统一为一个共同的标准量。
由于标准量的转化和统一,其不同标准量的分率,也就转化成统一标准量下的分率,经过转化后的数量关系,就由复杂转化为简单,由隐蔽转化为明显,为正确解题思路的形成,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培养转化的思维方法,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对基本的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以及量率对应等关系,都能做到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没有这些作为基础,转化的思维方法就失去了前提。
转化的思维方法,在内容上有多种类型,在步骤上也有繁有简,现举例如下。
从题意中可知,求这批货物还剩下几分之几,必须先知道三辆车共运走全部的几分之几,全部看作标准量“1”,但条件中的标准量却有三个,“全部”、“甲车”和“乙车”,如果不把“甲车”和“乙车”这两个标准量,也统一成“全部”这个标准量,正确的思路将无法形成。
上面的转化的思维方法,都是分率在乘法上进行的,简称“率乘”。
乙两人年龄各多少岁?从题目中的条件与问题来分析,这是一道和倍应用题,但标准量却有两个(甲年龄与乙年龄),不通过转化来统一标准量,则无法确定甲乙年龄之间的倍数关系。
两人年龄和是60岁,就可以求出甲乙两人各自的年龄。
答:甲36岁,乙24岁。
如果把甲乙年龄不同的标准量,通过转化统一为乙年龄的标准量,把乙龄则是:如果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还可以转化成另外一种思路。
倍,通过这个转化,就可以确定甲乙年龄的倍数关系。
答:甲36岁,乙24岁。
如果结合对图形中相等部分的观察,转化一下思维的角度,可以将这道较复杂的分数和倍应用题转化为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2,有了两人年龄的“和”,又有了两人年龄“比”的关系,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条件已经具备。
上述的四种解法,前两种运用了分率转化法,第三种运用了倍比转化法,第四种是将原题转化为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这几种思路,在算法上某小异,在算理上也有难有易,但都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与转化的思维方法紧密相连。
五、消元思维方法在小学数学中,消元的思维方法,也叫做消去未知数的方法。
在一些数量关系较复杂的应用题里,有时会出现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品组合关系所构成的问题,而已知条件只给了这几种物品相互混合后的数量和总值,如果按照其他的思维方法,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
这就需要运用消元的思维方法,即:依据实际的需要,通过直接加、减或经过乘、除后,再间接加、减的方法,消去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未知数的方法,来求出第一个结果,然后再用第一个结果推导出第二个或第三个结果来。
运用消元的思维方法,是从求两个未知数先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开始的,然后过渡到求三个未知数,首先消去其中两个未知数。
例1 有大小两种西红柿罐头,第一次买了2个小罐头,3个大罐头,、小罐头每个各重多少公斤?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排列如下:从条件排列中观察到:两次买罐头的总重量是不一样的,关键在于两次买的大罐头的个数不一样,如果用第二次的总重量减去第一次的总重量,所得到的量差与两次买的大罐头的个数差是直接对应的。
这样一减,实际上就消去了2个小罐头的重量,所得的结果就是(7-3)=4个大罐头的重量,据此,可以求出每个大罐头的重量,有了每个大罐头的重量,再代入原题中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求出每个小罐头的重量。
列式计算为:例2 食堂买盐、酱、醋,第一次各买2斤,共付0.96元,第二次买4斤盐、3斤酱、2斤醋共付1.48元,第三次买5斤盐、4斤酱和2斤醋,共付1.82元,求每斤各多少元?根据第三次和第二次所买的物品数量,醋的斤数一样,两次付出钱数相减,就把醋消去了。
所得的结果就是两次盐、酱斤数差所对应的钱数。
考虑到第一次各买2斤付出0.96元,用0.96元除以2,所得的0.48元,正是各买1斤应付的钱数。
再用0.48元减去1斤盐、1斤酱的0.34元,就可求出1斤醋的价钱。
每斤醋的价钱已求出,再想办法消去盐和酱,如果先消去酱,可用:0.34元×3=1.02(元),这1.02元是3斤盐和3斤酱的价钱和,再用第二次共付的(1.48-0.14×2)=1.2(元),这1.2元是消去2斤醋的价钱,也就是4斤盐、3斤酱的价钱之和,由于1.02元里也有3斤酱的价钱,这两个数相减,即可求出每斤盐的价钱。
如果求出每斤醋的价钱后,也可以先消去盐,即用:0.34×4=1.36(元),这是4斤盐与4斤酱的价钱和。
然后按上述求出4斤盐与3斤酱的价钱和(1.2元),即可求出每斤酱的价钱。
如下式:通过以上两例说明:解答上面这类应用题,按照一般的常规思路,会感到不得其门而入。
运用消元的思维方法,就会发现解答上面这类题的规律。
由于解题步骤和分析消元的角度上,不是唯一的,因此,消元的思维方法也会促进整个思维的发散性。
小学数学中的消元思维方法与中学代数中的消元法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小学数学中的消元没有字母,都是具体的数量。
六、发散思维方法发散的思维方法,是依据题目中的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相依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从不同的途径去思考,在推理中寻求正确的答案,在比较中选择最佳思路,从而使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锻炼和发展。
求同思维是求异思维的前提,没有求同就没有真正的求异,或者说就没有真正的发散,但求异思维不是求同思维的自然发展,重要的是教师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发散思维方法的培养。
让学生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使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协同配合,做到培养中的同步发展。
是一个正确答案,却是从不同角度进行发散思维的结果。
出1300公斤。
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结果是1300公斤。
上述的三种思路,其与旧知识的联系不尽相同,所以形成了不同的发散加的方法,实际上在运算中使用了乘法的分配律。
思路②是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又几分之几倍的分数乘法则来进行计算的。
思路③是先将分数化成小数,然后在乘法中,根据小数点移位所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从而简便、准确、迅速地求出结果。
例2 当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学完后,可通过变直接条件为间接条件的表述,来进行发散思维方法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