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礼记》一则同步练习(含解析)苏教版

合集下载

2018年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试题(含答案)第六单元二十九礼记一则

2018年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试题(含答案)第六单元二十九礼记一则

2018年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同步试题(含答案)二十九《礼记》一则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yáo) 弗.食(fú) 自强.(qiǎng) 教学相长.(zhǎng)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鱼、肉之类的熟食)(2)不知其旨.也(味美)(3)虽有至道..(好到极点的道理)(4)教然后知困.(困惑,疑难)(5)然后能自反.也(反省)(6)然后能自强也.(勉力)(7)教学相长..(互相促进)3.更好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B)A.虽/有嘉肴 B.不知其/旨也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D.然后/能自反也(解析:不知/其旨也。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好到极点的道理,不学习,就不会了解它的好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通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

5.写出出自选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教学相长: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6.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千百年来,它像雨露一样,滋润着炎黄子孙的心田。

像土壤一样,培育着中华民族的自强精神。

在诵读《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时,同学们的意见产生了分歧。

有的同学认为“孟母三迁”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环境对一个人成功的决定作用,是“封建糟粕”,《弟子规》中也有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所以我们没必要学习这些所谓的“国学”。

如果你是活动的组织者,你怎样说服他?示例:“国学”是当时特定社会、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它必然会有一些糟粕或过时的东西,但同样有着许多精华,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选择地汲取中华文化精髓。

7.我去所在的班级准备举行一次以“教学相长”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下面几幅图中,你认为最适合作为投影仪的底图的是哪一幅?为什么?示例:最适合的是第③幅,该图虽无“教学相长”字样,但其内容却是师生互动,真实地体现了“教学相长”的主题,并且图中的人物面容亲切,气氛融洽,极具亲和力。

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9课《礼记一则》word学案

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9课《礼记一则》word学案

29《礼记》一则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2、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把重要的字词及解释积累在下面。

3.读课文2遍,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合作探究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2.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

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开头一句有什么作用?3、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教师指导:三、当堂达标(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虽有嘉肴(2)不知其旨也(3)虽有至道(4)不知其善(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6)教然后知困(7)然后能自反(8)然后能自强(9)教学相长(10)此之谓乎其3.古今异义。

(1)虽有佳肴古义:今义:(2)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3)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4)学学半古义:今义:4.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的文章选集,是一部思想的资料汇编。

又叫《》。

与《》《》合称“三礼”。

《礼记》是一部秦汉以前儒家有关的论著选集,其中既有的记述,又有的论述。

5. 翻译句子。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二)阅读理解今之教者①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

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

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

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注①本文选自《学记》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及:(2)其施之也悖悖:(3)其去之必速去:(4)教之不刑刑:2.翻译句子(1)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9课《礼记一则》同步练习1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9课《礼记一则》同步练习1

29《礼记》一则同步练习1
一、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12分)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4分)
(1)虽.有佳肴(2)不知其旨.也
(3)学.学半(4)不知其善
12、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知其旨.也
B、虽有嘉肴.
C、教然后知困.
D、教然后
..知困
1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14、学完本课后,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呢?请结合自身实际具体谈一谈。

(2分)
答案:
11、(1)即使(2)甘美(3)教(4)好处 12、B
13、略14、略。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9课《礼记》一则基础检测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9课《礼记》一则基础检测

《礼记》一则基础检测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虽有嘉肴( )弗食( )不知其旨也( )然后能自强也( )教学相长( )( )兑命( )学学半( )2.选出有通假字的一项( )A.弗食,不知其旨也。

B.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C.故曰:教学相长也。

D.《兑命》曰:“学学半。

”3.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

(1)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4)学学半4.下列加线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故曰:“教学相长也。

”B.弗食,不知其旨也C.教然后知困D.虽有至道5.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其”。

(1)弗食,不知其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此之谓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默写。

(1)本文在论述时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类比,继而引入“”,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为___________这个结论。

(2)请写出连续的两句与学习有关的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学常识。

《(礼记)一则》选自《 ___ 》。

这部典籍是战国秦汉间家礼学论著选集。

8.综合性学习。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你们学校为此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请你为学校开展的系列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不超过25字: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可以举办哪些活动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呢?请你提出一条建议。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二十九礼记一则课件1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二十九礼记一则课件1苏教版

文章主题
文章应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 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 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 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课堂反思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 是没掌握的?
语言特点
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
2、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要 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 (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 (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 层层递进。
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 推理”。
Hale Waihona Puke 拓展延伸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 “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 启示?
参考: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 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 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 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 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 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 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其/此之谓乎?
读准字音
嘉肴( yáo ) 自强( qiǎng) 兑命( yuè ) 学学半( xiào) 教学相长(zhǎng)
熟读背诵展示
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 口,节奏感强。
2、有较强的逻辑性,容易背诵。
文意疏通
翻译原则:
逐字译文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增添删补
注意即使以下词语
(1)虽有嘉肴
之王者,建国君②民,(以)教学为先。《兑命》 曰:“念终始③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 【注释】 ①第2节选自《学礼》。②君:这里的 意思是统治。③念终始:始终想着。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二十九礼记一则课件3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二十九礼记一则课件3苏教版
老师没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就应当立即主动地去思考,积极地寻找答案,然后和老师的解答进行比较。通过超前思考,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这些“难点”的理解 上,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从而避免了没有重点的泛泛而听。通过将自己的思考跟老师的讲解做比较,还可以发现自己对新知识理解的不妥之处,及时消除知识 的“隐患”。
尖子生好方法:听课时应该始终跟着老师的节奏,要善于抓住老师讲解中的关键词,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利用老师讲课的间隙,猜想老师还会讲什么,会怎样讲, 怎样讲会更好,如果让我来讲,我会怎样讲。这种方法适合于听课容易分心的同学。
2019/5/21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5
thank
you!
2019/5/21
6.名句默写
(1)虽有嘉(佳)肴,弗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3)知不足,
;知困,
。故
曰:

答案:(1)不知其旨也 (2)教然后知困 (3)然后能自反也 然
后能自强也 教学相长也
7.走进文本 (1)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教和学的关系;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2)文章怎样论证观点的?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答案:文章先以“虽有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做比;然 后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 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编后语
有的同学听课时容易走神,常常听着听着心思就不知道溜到哪里去了;有的学生,虽然留心听讲,却常常“跟不上步伐”,思维落后在老师的讲解后。这两种情况都 不能达到理想的听课效果。听课最重要的是紧跟老师的思路,否则,教师讲得再好,新知识也无法接受。如何跟上老师饭思路呢?以下的听课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9课《礼记一则》复习资料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9课《礼记一则》复习资料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9课《礼记一则》复习资料1.原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词语:虽:即使。

弗食:不吃。

旨: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吃,就不能知道它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2.原文: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词语:善:好,妙。

是故:连词,所以。

译文: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3.原文: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词语:困:不通,理解不了。

自反:反省自己。

译文: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不懂的地方。

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反省自己。

4.原文: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也。

故曰:教学相长词语:自强:自我勉励。

强,勉励。

故:连词,所以。

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长,增长。

译文: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5.原文:《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词语:学学半: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

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其,表示推测。

译文:《兑命》说:教别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9《礼记》一则测试卷1.原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词语:虽:弗食:。

旨:。

至道:。

至,。

译文:2.原文: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词语:善:。

是故:。

译文:,3.原文: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词语:困:。

自反:。

译文:。

4.原文: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也。

故曰:教学相长词语:自强:。

强,。

故:。

教学相长:。

长,。

译文:。

5.原文:《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词语:学学半:。

第一个“学”是。

其,。

译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二十九《礼记》一则同步练习3 苏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二十九《礼记》一则同步练习3 苏教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二十九《礼记》一则同步练习3 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二十九《礼记》一则同步练习3 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二十九《礼记》一则同步练习3 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礼记》一则》同步练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 )( ) 自强.()兑.命( )学.学半()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①虽.有嘉肴()②弗.食( ) ③不知其旨.也()④不知其善.也( )⑤然后能自强..也()⑥虽有至.道( )⑦教学相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⑩.然后能自反..也()⑾然后能自强.( ) ⑿学.学半( )⒀其.此之谓乎( )3.古今异义.虽.有佳肴古义:()今义:()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 ) 今义:()教然后知困.古义:( )今义:()学.学半古义:( ) 今义: ( )4.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5、(1)《虽有嘉肴》节选自 ,又名,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共篇。

《学记》是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答案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jiá) (yáo )自强.(qiǎng )兑.命(yuè)学.学半(xiào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2017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9课礼记一则过关检测

2017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9课礼记一则过关检测

29 《礼记》一则 过关检测班级 姓名 得分一、基础巩固(一)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8分一、虽.有佳肴( ) 二、不知其旨.也( ) 3、虽有至道..( )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五、教然后知困.( ) 六、然后能自反.也 ( ) 7、然后能自强..也( ) 八、学.学半( ) 九、教学相长.也( ) (二)翻译下列句子。

15分一、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二、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五、《兑命》曰:“学学半。

”(三)填空。

34分1、《礼记》,又名《 》, 家经典高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类礼仪高作的选集。

相传为 (朝代) (人名)编撰。

二、“四书”是指《 》《 》《 》《 》。

“五经”是指《 》《 》《 》《 》《 》。

3、《学记》是《 》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 系统性的 论文。

其中许多观点和熟悉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如“因材施教”“ ”等。

二、能力提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1、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6分(1)不知其.旨也( )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3)《兑.命》( ) 二、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4分(1)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2)知 困 然 后 能 自 强 也3、本文的中心句是( )。

3分4、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4分三、拓展迁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明白。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 (注:君:名词作动词,统治。

念:想着。

典:主。

)1、说明带点的词意思:10分不明白..( ) 是故..古之王者( ) 教学为先.( ) 其.( )此之谓.乎( ) 2、翻译:6分(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明白。

【七年级】2017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9课礼记一则过关检测

【七年级】2017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9课礼记一则过关检测

【关键字】七年级29 《礼记》一则过关检测班级姓名得分一、基础巩固(一)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8分1、虽有佳肴()2、不知其旨也()3、虽有至道()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5、教然后知困()6、然后能自反也()7、然后能自强也()8、学学半()9、教学相长也()(二)翻译下列句子。

15分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命》曰:“学学半。

”(三)填空。

34分1、《礼记》,又名《》,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朝代)(人名)编撰。

2、“四书”是指《》《》《》《》。

“五经”是指《》《》《》《》《》。

3、《学记》是《》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系统性的论文。

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如“因材施教”“ ”等。

2、能力提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1、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6分(1)不知其旨也()(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3)《兑命》()2、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4分(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3、本文的中心句是()。

3分4、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4分三、拓展迁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注:君:名词作动词,统治。

念:想着。

典:主。

)1、解释带点的词意思:10分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教学为先()其()此之谓乎()2、翻译:6分(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念终始典于学。

答案:一、(一)1、即使2、甘美3、最好的道理4、所以5、不通,理解不了6、反省7、自我勉励8、教人9、增长(或促进)(二)1、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9课《礼记》一则阅读检测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9课《礼记》一则阅读检测

《礼记》一则阅读检测一、课内阅读(16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解释加线的词。

(4分)(1)虽有至道( )(2)教然后知困( )(3)然后能自反也( )(4)故曰( )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此之谓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虽有至道”有何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章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阅读(15分)李生论善学者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日:“或(1)谓君不善学,信(2)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3)能志(4)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5)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6)走。

学练优七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29 《礼记》一则

学练优七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29 《礼记》一则

《礼记》一则教案【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习过程】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

明确:《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3.读课文2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课堂学习一、预习反馈4.交流课前预习第1题,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5.检查、矫正课前预习第2题,正确认读字音。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6.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示例: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明确: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7.反复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8.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理解难懂的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9.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字词问题。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明确:(1)虽:即使;佳: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九 《礼记》一则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yáo ) 弗.食(fú) 自强.(qi ǎng ) 教学相长.
(zh ǎng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
(鱼、肉之类的熟食)
(2)不知其旨.
也(味美)
(3)虽有至道..
(好到极点的道理)
(4)教然后知困.
(困惑,疑难)
(5)然后能自反.
也(反省)
(6)然后能自强也.
(勉力)
(7)教学相长..
(互相促进)
3.更好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B )
A .虽/有嘉肴
B .不知其/旨也
C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D .然后/能自反也
(解析:不知/其旨也。

)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好到极点的道理,不学习,就不会了解它的好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通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

5.写出出自选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教学相长: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6.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千百年来,它像雨露一样,滋润着炎黄子孙的心田。

像土壤一样,培育着中华民族的自强精神。

在诵读《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时,同学们的意见产生了分歧。

有的同学认为“孟母三迁”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环境对一个人成功的决定作用,是“封建糟粕”,《弟子规》中也有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所以我们没必要学习这些所谓的“国学”。

如果你是活动的组织者,你怎样说服他? 示例:“国学”是当时特定社会、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它必然会有一些糟粕或过
时的东西,但同样有着许多精华,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选择地汲取中华文化精髓。

7.我去所在的班级准备举行一次以“教学相长”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下面几幅图中,你认为最适合作为投影仪的底图的是哪一幅?为什么?
示例:最适合的是第③幅,该图虽无“教学相长”字样,但其内容却是师生互动,真实地体现了“教学相长”的主题,并且图中的人物面容亲切,气氛融洽,极具亲和力。

8.(鄂州中考)综合性学习。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准备开展以“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活动。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学校的这次主题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举办“我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交流会(示例)
活动形式二:______________
活动形式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举行读书报告会;举行“我爱读书”征文比赛;办一期介绍名著的黑板报等(活动形式设计合理即可)
(2)下表是某同学搜集到的本校学生阅读的情况,请根据相关数据,用简洁的语言写出
你的发现。

某中学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
示例:这所中学喜欢阅读的学生人数逐年增长(或不喜欢阅读的学生越来越少);喜欢网络阅读的学生人数增长最快(喜欢阅读纸质书籍的学生人数增长缓慢)。

(3)现在的中学生,更喜欢方便快捷的网络阅读,较少能沉浸书中,去领悟文字的魅
力。

如果你的好朋友小明平时也只喜欢在手机、电脑上阅读,很少阅读纸质书籍,你将如何劝说他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
示例:小明,在手机、电脑上阅读虽然更快捷、更方便,但长期采用这种阅读方式会使我们的心态浮躁,对我们的眼睛伤害也很大。

阅读纸质书籍,能使我们沉浸于优美的文字之中,放飞想象,陶冶情操。

我们何不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有称呼、表述得体,意思对即可)
02课内精读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9.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品尝,不知道它的味美。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不足,这样以后才能从自身找原因;知道了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己努力向上。

11.请用四字句概括文中所说的教与学的关系,并谈谈你对这四字原则的理解。

教学相长。

即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弥补自己知识的不足,老师经过教学能够发现需要完善的地方。

12.本文的重点是论述“教”与“学”的关系,为什么要从“嘉肴”讲起?
文章从大家熟悉的“嘉肴”谈起,运用类比,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13.本文观点鲜明,理由充足,请你结合短文内容说说其结构思路。

作者先采用比喻从反面证明“学”的重要性,再理论阐述教学相长,以强调“师生都要学习”,最后引用名言证明教学相长的道理。

14.从这篇文章里,你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具有怎样的特点?
非常重视实践。

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实践,通过实践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

03拓展阅读
古之教者
古之教者,家①有塾②,党③有庠④。

术⑤有序⑥,国⑦有学⑧。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⑨。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记⑩曰:“蛾子11时术之。

”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礼》)
【注释】①家:这里指“闾”,二十五户人共住一巷称为闾。

②塾:闾中的学校。

③党:五百户为党。

④庠(xiáng):设在党中的学校。

⑤术(suì):同“遂”,一万二千五百家为遂。

⑥序:设在遂中的学校。

⑦国:京城。

⑧学:大学。

⑨小成:小有成就。

⑩记:记言记得事的书。

11蛾子:小蚂蚁。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比.
年入学( 每年 )
(2)其.
此之谓乎( 大概 )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使近处的人心悦诚服,使远处的人都来归附,这就是大学教育的道理。

(2)记曰:“蛾子时术之。


古书上说:“小蚂蚁经常学习(衔土堆成堆)。


17.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学习需要日积月累,循序渐进。

18.从本文可以看出儒家教育的缺点是什么?
交学问与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凡是与政治无关的都算不得学问。

【参考译文】古时教学,闾中有塾,党中有庠,遂中有序,京城有大学。

每年有新生入学,隔一年有一次考试。

入学第一年考查断句的能力,辨别志向所趋;第三年考查是否专心于学业,是否乐于合群切磋;第五年考查是否敬爱师长;第七年考查对学问的见解,和对朋友的选择。

如果考查合格,就叫做“小成”。

第九年考察知识畅达,触类旁通,能遇
事不惑,不违背师训,这就叫做“大成”。

像这样,就能够教化民众,改变风俗,使近处的人心悦诚服,使远处的人都来归附,这就是大学教育的道理。

古书上说:“小蚂蚁经常学习衔土堆成堆。

”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