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5.4平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5.4平移(教案)
此外,小组讨论的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思维火花。他们能够将平移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中,这种学以致用的能力让我感到欣慰。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小组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平移的基本概念。平移是图形在平面内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它是几何变换中的一种基本操作,对于理解图形的位置关系非常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平移在实际中的应用,比如移动机器人按照程序指令进行平移,以及如何通过平移解决几何作图问题。
-平移方向的确定:学生在确定平移方向时容易出错,需要指导学生如何根据题意或实际情况判断移动方向。
-平移作图技巧:学生在作图过程中可能无法熟练使用直尺和圆规,需要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进行多次实践。
-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可能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需要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平移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移的“相同距离”和“方向”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比如通过实际操作教具,展示不同点在平移中的移动情况。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平移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教室里物品的排列调整。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于平移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比我预期的要好。但我也意识到,要想让这些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们的几何素养,还需要在课后进行更多的巩固练习和拓展延伸。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5.4平移教学设计
护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卜斗 《t 平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平移的概念和特征;2、理解平移的性质,并会解决简单的平移问题;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用启发式教学,学生通过探究、观察、 提出问题、小组交流、展示、归纳、习题训练等活动获得新知,并亲手画图实践进行应用。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电脑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共设置了三个学习目标, 整节课围绕这三个目标设计了三个模块。
通过让学生观 察小朋友滑滑梯、传送带传送物体和过山车几个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学生从实例中抽象概括 出平移的概念,再让学生从探索活动中自主学习和探索得到平移的性质,并应用其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一)学习目标1 思考:1、在滑梯过程中,小朋友身体各部分的运动方向相同吗?运动距离呢? 2、这些图形的运动过程与小朋友滑滑梯的运动过程,是否有共同点?若有是什么? 导学思考题: 1、 请你根据以上观察,概括平移的概念和特点;(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个图形,在改 变过程中,原图形上的所有的点都向同一个方向运动,且运动相等的距离,这样的图形改变叫做图形的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 2、 通过以上的观察, 你认为我们应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平移?(平移的方向、移动的 距离) 说明:图形的平移不一定是水平的,也不一定是竖直的。
如图的鸟的飞行也是平移。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既完成了第一个学习目标,也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小测试:⑴在传送带上,如果货物箱上的A 点向左移动50cm ,其他部位会向什么方向移动?移动了多少距离呢? 1、下面两个图形的变换是不是平移?请说明理由。
2、 小小竹排水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所蕴涵的图形变换是 ______________ 变换?3、 下面这几种物体的运动中,哪些是在平移?说一说:请举出现实生活中平移的一些例子。
(二)学习目标2导学思考题:根据以下提示自学课本 28页的思考部分1、雪人的形状、大小、位置在运动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2、 雪人甲运动到雪人乙的位置时,雪人甲的鼻尖A 是怎样运动的?它运动到了什么 位动手操作,学会对点、线及图形按要求进行平移作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上根据学生小学已有的知3、 ■ X]Products E 特点 I 和教材内容, 平移后的置?帽顶B呢?3、连接几组对应点(如:A与A,' B与B' C与C)'观察得到的线段,它们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其他点有没有这样的关系?4、根据以上问题总结平移的性质有哪些?平移前后两图形具有怎样的图形关系?平移的性质:平移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连结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平移教案设计(4篇)
平移教案设计(4篇)平移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4平移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平移的概念,发现并归纳平移的性质,学会利用平移绘制某些特殊的图案。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操作、探究、归纳和总结平移性质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体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平移的有关定义及平移的性质。
难点:1、对平移的两要素的理解;2、如何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问题。
四、学情分析对于理解掌握平移的概念及性质,学生要对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同时须具有线段相等及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储备。
七年级的孩子正处于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对新知事物满怀探求欲望的阶段,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
五、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景感知平移活动一观看:李老师的生活片段(视频)片段一开窗户片段二开抽屉片段三开车片段四乘坐电梯看完后,我将引导学生仔细分析从中抽象出的平面图形的变换,提出问题:“在刚才的过程中,图形是怎么移动的呢?”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不难得出:“图形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的”。
【设计意图】1、以老师的生活片段作为引入,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力,进入情景,感受生活中的平移。
2、渗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思想。
动手操作探究平移活动二观看下列美丽的图案,并回答问题.(1)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2)能否根据其中一部分绘制整个图案?在老师用动画演示的启发下,经过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大家将达成共识:“可以将其中的一部分沿一条直线移动,得出若干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组合成图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4《平移》教学设计4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4《平移》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平移》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平移的定义、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平移的基本概念,理解平移与旋转的区别,能够运用平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变换,对图形的旋转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移的概念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平移的概念,逐步建立平移的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平移的定义,掌握平移的性质,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平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移的定义及其性质。
2.难点: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提升”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用平移将一个图形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电梯的上下移动、滑滑梯等,引导学生对平移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平移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具体的图形和实例,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平移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操作,每组选一个图形,尝试用平移的方法将图形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平移的性质,如平移的方向、距离等。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平移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向学生介绍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如何用平移的方法将一个图形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4《平移》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4《平移》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平移》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移的定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平移的概念,能够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移的定义和性质,但是对于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移的概念,能够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能够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难点: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2.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实物模型等。
2.学生准备:学生预习本节内容,了解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图片,如滑滑梯、荡秋千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模型,呈现一些平移的实例,如图形平移、物体平移等。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尝试进行平移。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图形,让学生将其进行平移,并观察平移前后的变化。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运用平移的性质进行解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4平移第五章:平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4平移第五章:平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移的概念、性质和特征。
2.掌握平移的基本操作方法。
3.能够正确理解平移的定义和性质,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
4.发现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平移的概念、性质、特征;•平移的基本操作方法。
2.2 教学难点•平移的特征和规律的探究;•平移和同向异向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3.1 教学内容1.平移的定义和性质;2.平移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3.平移的基本操作方法;4.平移的规律和性质;5.利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过程3.2.1 导入环节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与平移相关的事例?例如车辆在道路上的行进、鸟儿在空中飞行等。
3.2.2 概念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平移的定义和性质;•认识平移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3.2.3 操作演练•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平移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实例演示平移的规律和性质。
3.2.4 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利用平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4.1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利用生动的例子导入课题;•教师讲解法:讲解平移的相关概念、性质和规律;•操作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平移的基本操作方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演示平移的应用;•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利用平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2 教学手段•PowerPoint演示;•操作演示App;•互动答题软件;•视频讲解;•案例分析评估卡。
五、教学评价5.1 知识点测试•选择题:选择平移概念、性质或规律等相关问题;•练习题:针对平移基本操作、实际问题解决等进行练习。
5.2 课程评价•学生表现评价:与组员合作完成实际应用问题的解答;•教学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进行总结和回顾。
六、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能够利用更多生动的例子导入课题,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更加注意学生操作演示环节,确保学生理解并掌握平移的基本操作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要更好的培养和引导。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4《平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4《平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4》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授课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平移的性质,学会用平移的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平移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基础,对于图形的变换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移的性质和应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移的性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移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平移的性质,能运用平移的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移的性质和应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性质,以及如何将平移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移的性质。
2.采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发现平移的性质和规律。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平移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平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形和图片,用于展示和讲解平移的性质。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平移知识解决。
3.准备一些操作工具,如直尺、圆规等,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电梯的运动、滑滑梯等,引导学生关注平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让学生思考:这些平移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和相关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平移的性质。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主探究,总结出平移的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4平移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呈现实际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滑滑梯、移动家具等,让学生感受到平移的存在;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平移对图形位置和大小的影响,激发学生探究平移性质的兴趣;
3.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如绘制平移后的图形,计算平移后的坐标等,增强学生对平移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平移的性质和规律,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2.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如绘制平移后的图形,计算平移后的坐标等;
3.鼓励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布置讨论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平移的性质和规律,尝试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对平移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讲授新知
1.介绍平移的定义: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性质和规律;
2.讲解平移与坐标系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坐标系中点的移动规律,能够运用坐标系表示点、线、面的平移;
3.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讲授新知阶段,我会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性质和规律。同时,讲解平移与坐标系的关系,让学生能够运用坐标系表示点、线、面的平移。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作业小结:我布置了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同时,明确作业的完成标准和提交时间,提醒学生认真完成。在作业小结环节,我还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及时提问,寻求帮助。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4平移 》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4平移》教案一. 教材分析《5-4平移》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平移的性质和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图形变换的重要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旋转、对称等变换内容的前提。
通过学习平移,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平移规律,掌握平移的性质,并能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但对平移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需要通过实例观察和操作实践,来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性质。
此外,学生可能对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练习来培养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性质。
2.能够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运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2.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例观察:通过具体的图形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平移的性质。
2.操作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图形平移的操作,加深对平移的理解。
3.问题解决:引导学生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用于展示图形实例和问题解决。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图形平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平移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图形平移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平移的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图形平移的操作,加深对平移的理解。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4.巩固(10分钟)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平移的性质进行解答。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平移的性质进行解决。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和总结,强调平移的概念和性质,以及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5.4《 平移》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5.4《平移》一. 教材分析《平移》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学习平移,让学生了解图形的平移性质,学会用平移的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变换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平移》之前,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对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移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图形的变换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性质,学会用平移的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变换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移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2.难点:平移的性质和图形的变换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性质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练习题。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直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电梯的上下移动、滑滑梯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平移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平移的性质,如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的距离和方向等。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图形卡片和练习题,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平移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图形的平移变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图形卡片和练习题,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练习题和课堂讨论,检查学生对平移性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5.4平移教案
一、情境导入如图,高铁在笔直的铁轨上向前运行,它的形状和大小发生了变化吗?二、讲授新课知识要点:平移的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判一判:判断下面几组图形运动是不是平移?归纳总结:1.图形的平移不一定是水平的,也不一定是竖直的.2.图形的平移由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决定.试一试:如图,平移三角形ABC,得到三角形A′B′C′.分析两个图形中的对应关系.练一练:将图中的小船向左平移6格.探究点2:平移的性质动动手:用三角板、直尺画平行线.思考:(1)线段AB与DE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2)线段AC与DF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问题:三角形ABC沿着PQ的方向平移到三角形A`B`C`的位置,除了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外,你还发现了什么现象?要点归纳:图形平移的基本性质: 平移的两个图形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②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③各对应点所连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几何符号语言:∵三角形ABC平移得到三角形DEF,∴AB∥DE,AC∥DF,BC ∥EF(或共线), AB=DE,AC=DF,BC=EF,AD∥BE∥CF(或共线),AD=BE=CF.典例精析例1.如图所示,经过平移,三角形ABC的顶点C移到了点C'.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的位置.并指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练一练:在图形平移中,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 图形上任意点移动的方向相同B. 图形上任意点移动的距离相等C. 图形上任意两点的连线的长度改变D. 图形在平移前后形状和大小不发生改变变式训练1.如图,将字母A按箭头所指的方向平移3cm,做出平移后的图形.2.将图中的字母N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3cm,作出平移后的图形.典例精析例3.如图是一块长方形的草地, 长为21m.宽为15m. 在草地上有两条宽为1米的小道,长方形的草地上除小道外长满青草.求长草部分的面积为多少?变式训练如图是一块长方形的草地, 长为21米.宽为15米.在草地上有一条宽为1米的小道,长方形的草地上除小道外长满青草.求长草部分的面积为多少?三、课堂练习1.平移改变的是图形的()A.位置B.大小C.形状D.位置、大小和形状2.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A.平行B.相等C.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D.既不平行,又不相等3.下面 2,3,4,5 幅图中哪幅图是由1平移得到的?4.经过平移,图形上每个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的点移动的距离不同B.不同的点移动的距离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C.不同的点移动的距离相同D.无法确定5.如何将平行四边形ABCD平移,使点A移动到点E,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四、课堂小结平移的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的性质1.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2.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3.各对应点所连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平移作图1.关键在于按要求作出对应点;2.然后,顺次连接对应点即可.作业设计教科书第30-31页习题5.4第3,4,6题同步解析与测评P15-16。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4平移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 (下)5.4 平移教课设计一、教课目的1.经历察看、解析、操作、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过程,以及与别人合作沟通研究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看法,加强审盛情识,学会用运动的看法解析问题。
2.经过实例 ,认识图形平移 , 认识平移的特色,理解平移的含义,会进行点的平移。
3.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 能解决简单的平移问题。
二、教课要点与难点要点 :平移的看法及性质难点 : 平移的性质研究和理解 .三、教课方法:小组研究启迪式教课方法。
教具:直尺和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四、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引入新课1.感觉平移,体验新知你坐过公车和搭过电梯吗?它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这样的运动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活动1:学生议论)2. .察看图形,形成印象生活中有很多漂亮的图案,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色,请同学们赏识下边图案.,假如给你一个局部,你能复察看上边图形,我们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局部和其余部分重复制他们吗 ?学生思虑议论 , 并回答下列问题 .(1) 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色?(2) 可否依据此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活动 2:师生沟通.)这些漂亮的图案是由若干个同样的图案组合而成的 , 每个图形都有“基本图形” , 而“基本图形”是什么 ?如第一个图形是中间一个正方形 , 上、下有正立与倒立的正三角形 , 下排的左图中的“基本图形”是鸽子与橄榄枝 ; 下排右图中的“基本图形”是上、下一对面朝右与面朝左的人头像组成的图案 .3.实践研究,得出新知研究 :设计一个简单的图案,利用一张半透明的纸附在上边,绘制一排形状,大小完整同样的图案。
如:指引学生找规律 ,发现平移特色 ,回答下边问题:1、图形经过平移后,_______图形的地点,________图形的形状, ________图形的大小 .(填“改变”或“不改变”)2、经过平移 ,每一组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________.概括(活动3:分组议论)平移 :(1)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挪动,会获得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整同样。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4《平移》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4《平移》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4《平移》是初中数学几何部分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平移的定义、性质和几何变换。
通过学习平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图形的变换,为后续学习旋转、轴对称等几何变换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在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学生几何学习的重要环节。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基础,通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对图形的性质和变换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移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操作和几何证明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移的定义、性质和几何变换,能够识别和判断图形的平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移的定义、性质和几何变换。
2.难点:平移的证明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概念。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沟通能力。
3.几何证明法:引导学生运用几何证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证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图形和实例,用于讲解和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平移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滑滑梯、升国旗等,引导学生思考图形的变换,引出平移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平移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平移的性质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利用教学素材进行平移变换,加深学生对平移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设计5.4 第1课时《平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4 第1课时《平移》一. 教材分析《平移》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平移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通过学习平移,学生能够理解图形在平面上的移动,并掌握平移的基本性质,如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的距离和方向等。
同时,学生还能够学会如何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平移》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图形的基本性质,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平移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总结,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移的概念和性质,并能够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平移解决复杂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包括具体的实例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图形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
3.教学工具:准备一些图形和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性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图形和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平移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幅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体是如何移动的。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5.4平移教案设计
5.4 平移课题5.4平移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平移的特征,能发现某些特殊图案是可以通过平移得到的;2.能发现、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数学思考通过讨论、探究、交流等形式,使学生在辩论中获得知识体验.问题解决经历操作、探究、归纳、总结图形平移的基本特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情感态度学生经历操作、试验、发现、确认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勇于探究的热情.教学重点图形平移的特征.教学难点认识图形平移的特征.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教具多媒体,自制教具.教学活动教学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步骤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引入】欣赏下面的图案.图5-4-7观察上面的图案,它们有什么相同的特点?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能通过观察确定基本图形.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探究1】平移的概念和性质1.学生描图操作,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如下指导.(1)提出问题: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大小如的雪人?(2)描图前教师说明:为了保证“按同一方向平移”,大家应该在雪人帽顶的上方约1厘米处画一条与书右边缘垂直的直线,半透明纸也应画一条直线,画图时要始终保持两条直线重合.(3)学生描图,描出三个雪人图.2.观察、思考.(1)学生在自己所画出的相邻两个雪人中,找出三组对应点:鼻尖A与A',帽顶B与B',纽扣C与C',连接这些对应点.(2)观察这些线段,它们的位置关系如何?数量关系呢?学生用平移三角尺的方法验证三条线段是否平行,用刻度尺度量法确定三条线段是否相等.1.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准确画出图形.2.观察图形中对应点间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归纳平移的概念.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的发现:AA'∥BB'∥CC',且AA'=BB'=CC'.(3)学生再连接一些其他对应点的线段,验证前面的发现是否正确.3.师生归纳(1)描图起什么作用?描出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在半透明纸上描出的所有雪人形状、大小完全相同.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2)在书上和半透明纸上画直线而且要求描图时,两条直线要重合.这样做起什么作用?保证在半透明纸上所画的图形沿直线所规定的方向移动.(3)就半透明纸所画的图形归纳平移的性质①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②新图形中的每一个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4.平移的定义.定义: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1)让学生根据图5-4-8说明这些图形如何通过平移完成.3.注意方法的多样性,能答出平移结果都应当鼓励,但最后应当找出最基本的图形.图5-4-8(2)让学生根据图5-4-9说明图形是如何通过平移完成的.由此引导学生得出平移的方向不仅限于是水平的.图5-4-9(3)由学生举出生活中利用了平移的例子,如人在观光电梯上两个不同时刻之间的位置关系,坐登山缆车时人在吊箱里两个不同时刻的位置关系都是平移;黑板报中花边的设计利用的是平移;奥运会五环旗图案五环之间可通过平移得到……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应用举例】例1如图5-4-10,平移三角形ABC,使点A移动到点A'的位置,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图5-4-10 图5-4-11分析:“点A移到点A'的位置”这句话告诉我们图形平移的方向是点A到点A'的方向,平移的距离为线段AA'的长,根据这两个要素就可以确定点B,C的对应点B',C'的位置,从而画出三角形A'B'C'.解:如图5-4-11,连接AA',分别过点B,C作AA'的平行线l,l',在l上截取BB'=AA',在l'上截取CC'=AA',连接A'C',A'B',B'C'.则三角形A'B'C'即为平移后的三角形.1.通过例题说明如何利用平移的性质进行作图.2.通过变式练习巩固平移作图.变式把“鱼”往左平移8 cm.(假设每小格的边长均是1 cm)图5-4-12[答案:略]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拓展提升】例2观察图5-4-13中的图案是由什么图形平移形成的.图5-4-13[答案:略]从复杂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活动四:课堂总结反思【当堂训练】1.图形经过平移后,图形的位置改变,图形的形状不改变,图形的大小不改变.(填“改变”或“不改变”)2.经过平移,每一组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3.如图5-4-14,线段CD是由线段AB平移后得到的图形,点C为点A的对应点,画出点B的对应点D的位置.通过练习进一步加强对平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图5-4-14课后作业:课本第30页习题5.4第1,2,3,4,5题.【板书设计】5.4平移框架图式总结,更容易形成知识网络.【教学反思】①[授课流程反思]由比较美观的图形导入,既引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通过观察确定基本图形,引出平移的概念.②[讲授效果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由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含义,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能够利用平移的性质进行平移作图.回顾反思,找出差距与不足,形成知识及数学体系,更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活动四:课堂总结反思③[师生互动反思]④[习题反思]好题题号错题题号学习目标: 了解平移的概念,会进行点的平移,理解平移的性质,能解决简单的平移问题重点:平移的概念和作图方法.难点:平移的作图.一预习导学预习课本P28—P30,并完成以下练习1、观察上面图形,我们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局部和其他部分重复,如果给你一个局部,你能复制他们吗?2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和大小如图的雪人?2、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___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改变的是图形的_____。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5.4平移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5.4平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5.4节,第28页。
【教材分析:】《平移》这节内容分两课时,我设计的是第一课时。
从《课程标准》看,图形的变换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和相似.通过图形变换,使图形“动”起来,有助于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发现图形的不变性,因此图形的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工具。
教材在不同阶段安排了图形变换的内容。
教材将“平移”安排在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最后一节,一方面是将其作为平行线的一个应用,另一方面是引入平移变换,可以尽早渗透图形变换的思想,使学生尽早尝试利用平移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对于平移的内容,教材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在本章主要探讨平移变换的基本性质,本章只要求学生对平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虽然平移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学生不难理解,但是要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借助图形和模型等具体实物进行学习,但他们的动手实践、归纳总结的能力较弱,因此它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七年级学生已有生活与数学经验,让学生有充分的经历和体验。
【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理解平移及其对应点、对应角、对应线段的概念。
2. 经历观察测量归纳出图形平移的性质。
3、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4、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 平移的概念及性质难点:平移的性质探索和理解.【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作图工具、黑板、、题卡、方格练习纸(若干)【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开放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探索动手的机会,通过主动探究,了解平移的特征,建构平移的概念.【教学策略与媒体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探究出平移的两条性质,进而知道了什么是平移,并能将所学新知加以广泛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5.4平移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二年级就已经接触过平移变换等相关的初步知识了,并且通过小学阶段的学 习,已经会在方格纸中画出一个物体平移后的图形, 本节课在引领学生初步回顾平移现象后, 将更深入地研究平移变换,探究平移变换特征,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 5.4平移
数学 702班
1课时
设计者
王德生
教 学 目 标
四、教学方法
观察、操作、探究、总结 五、教学资源准备
PPT 电子白板—课本图一5.4-1一 ( 1) 六、教学过程
将12张事先准备好的图(1)的图片(涂好 颜色、并有序重叠在一起);然后从上而下 抽取一张图片陆续移动 ,最终形成如图 5.4-1 上排左图图案。
(几何画板实现)
教学内容
出示:课本图5.4-1的图案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情 境 引 入
教师出示图案并能
引导学生进行认真 的观察、分析出这 些美丽的图案是由 若干个相同的图案 组合而成的。
引导学生感知 图形的平移。
教师的操作演示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问题
导入新课。
通过教师的演 示,让学生感知 平移变换的特 点,进而引导学 生进入教学活 动。
自主探究问题:
(1)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
案?
提出问题:
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
形状大小如课本图5.4-2的雪人?
(几何画板动画展示)
出示问题:
(1)描图起什么作用?
(2)在书上和半透明纸画直线而且要求描
图时,两条直线要垂合。
这样做法起什么
作用?
(3)就半透明纸所画的图形归纳你所得出的
结论。
给出平移的概念:
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
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你能总结出平移的一些性质吗?
教师出示问题。
学生描图,描出三个
雪人图。
学生由教师的引导在
自己所画出的相邻两
个雪人中,找出三组
对应点:鼻尖A 与A ,
帽顶B与B',纽扣C与
C', 连接这些对应点。
观察这些线段的位置
关系和数量关系。
学生用平推三角尺方
法验证三条线段是否
平行,用刻度尺度量
三条线段是否相等。
学生的发现并能总结
以下的结论:
AA // BB // CC , 且
AA =BB =CC
学生再作出连接一
些其他对应点的线
段,验证前面发现的
结论。
通过学生描图培
养学会的动手能
力。
在操作中发
现规律,总结规
律。
通过问题的引
导,使学生对自
己的发现予以进
一步的肯定,并
能运用到问题中
去,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学习数
学的乐趣,增强
学生学习数学的
自信心。
让学生尝试发
现、探究、总结,
体验获取知识的
快感。
板书设计
5.4平移
概念:例题: 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