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之物价上涨专题(下)

合集下载

物价上涨问题4

物价上涨问题4

学易解析09年公考申论热点系列:物价上涨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三次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分别发生在1980年,1988年和1994年。

对于这一轮的物价上涨,业内普遍认为与以往不同,主要是短期食品价格上升所带动的结构性上涨,不会引发全面通货膨胀。

有关主管部门指出,分析今年以来的价格运行,呈现“两涨一稳”的结构性特点:一是食品类价格大幅上涨。

前三季度,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6%。

10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7.6%。

这是推动CPI上涨的首要原因。

二是居住类价格持续上涨。

这是影响CPI上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前三季度,居住类价格上涨4.1%。

10月份,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4.8%。

三是工业消费品价格总体平稳。

前三季度,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衣着类价格分别下降1.1%、0.7%和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烟酒及用品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分别上涨2%、1.7%和1.8%。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表示,CPI的上涨仍然是结构性上涨,食品类价格上涨快,但价格上涨并未传导到其他商品,物价没有出现全面上涨。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指出,在CPI的8大类商品中,最近几个月一直是5类上涨,3类下降,市场没有出现供应紧张的状况。

通货膨胀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物价全面上涨,从核心CPI(剔除食品能源消费价格)这个角度来分析,目前不是全面通胀,市民不必恐慌。

国内外多种因素助推物价上涨权威人士指出,国内消费品供应总的是能够满足的,但存在结构性问题。

工业品价格基本保持稳定,突出的是食品价格上涨。

推动物价上涨有国内外多种因素:——全球粮食减产和石油价格飙升,直接导致了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

去年全球谷物产量19.85亿吨,减产3300万吨。

随着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一些国家利用玉米加工燃料乙醇增加。

供求关系的变化,使今年以来国际市场粮价大幅上涨,从而影响国内市场价格。

——成本增加推动了物价上涨。

公务员考试物价上涨篇:多措并举稳价安民

公务员考试物价上涨篇:多措并举稳价安民

我国有能力有条件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一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关系的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发展生产、保障供应、强化监管,保证了市场供应和价格的平稳运行。

7月份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也引发了部分居民对通货膨胀的担忧。

这种担心可以理解,但是我们也可以有把握地说,目前我国完全有能力有条件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物质基础较为雄厚。

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是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基础。

今年以来,我国虽然遭遇了严重自然灾害,但是粮食持续增产,有望再创历史新高,肉禽蛋奶等产品产量增加。

目前我国的粮食、生猪、蔬菜、水果、鸡蛋、水产品等农产品和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是充足的,即使大豆和食用油,也有充足的政府储备,全国粮食库存占消费的比重超过40%,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水平,完全可以保证国内市场供应。

工业消费品生产能力远远超过国内需求,更不存在涨价的基础。

调控能力不断增强。

通过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我国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今年1—10月,全国财政收入7.1万亿元,同比增长21.5%;前8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6万亿元,同比增长55%;国家外汇储备充足,截至10月底达到2.6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3.7%。

国家财力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不仅可以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增加居民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和供应,支持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的发展,稳定政府管理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也可以根据价格上涨的幅度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补贴,减轻价格上涨的压力。

调控手段日趋完善。

经过30多年的体制改革,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之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基本形成,价格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不断增强。

国家公考《申论》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2):物价上涨.doc

国家公考《申论》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2):物价上涨.doc

国家公考《申论》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2):物价上涨来全国物价出现了持续、快速上涨态势,企业投资需求和居民消费需求是内在动因,而直接原因是食品价格上涨,原材料进口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轮番上涨,直接导致农产品价格的上扬,经过价格传导至食品价格。

同时,个别企业搭车涨价,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也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

物价上涨导致城乡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水平下降,民生出现焦虑,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

针对当前物价问题,政府需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多管齐下。

基本策略就是要做好稳定物价的减法,补贴低收入群体的加法。

要想做好稳定物价的减法就要用好有形无形两只手,改革和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不断壮大价格调控基金规模,加大扶持粮油和乳畜品发展力度,稳定市场供应。

尽量减少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促进农民增收。

对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产品价格收费,要完善价格决策听证制度,增强政府定价的透明度和群众参与度,当前特别要在选择听政代表方面,扩大中低收入群体席位。

对垄断产品加强发挥有形之手的积极作用。

对事关民生的、由政府定价的公共产品和垄断行业提供的产品,例如教育、医疗、电信、有线电视、水电气、公共交通等,杜绝单方面霸王条款,实施价格限制,现阶段不再出台新的调价措施。

教育、医疗属于公共财政范畴,应加大政府财政补贴力度。

要确立公立机构的主体地位,在行业内部形成优势资源的共享机制。

市县一级公立学校、医院直接面对广大中低收入群体,应考虑财政全额负担。

做好补贴低收入群体的加法,要积极探索建立最低工资标准与物价涨幅的联动增长机制。

建立健全就业与再就业援助制度,采取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办法,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要注重方法,使补贴到位。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不断扩展城乡保障面和提高保障额度,加强五险一金的足额交纳,对困难群体提供社会保险补贴,建立最低工资与物价的联动增长机制。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如天。

只有让居民收入水平及增速与经济总量、财政收入相匹配,缓解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让民众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才能真正对抗物价上涨给社会稳定带来的冲击。

公务员申论热点

公务员申论热点

公务员申论热点:物价飞涨百姓何去何从一、背景链接2010年物价持续上涨,除食品、蔬菜、食用油及食糖等副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外,自来水涨价、天然气涨价、城市出租车价格调整……涨价风潮此起彼伏,严重刺激老百胜敏感的消费神经,引发了老百姓的焦虑情绪。

尤其是城镇低收入群,一方面在承受涨价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是收入增长难。

沉重的生活压力,让他们倍感煎熬,牢骚满腹。

物价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民生问题,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单以中药材为例,今年以来七成以上中药材的批发价已经有60%左右的上涨,价格变动已经成为近期药材市场常态,这跟往年药材市场价格的波澜不惊形成了鲜明对比,其中太子参的涨幅最为疯狂。

羊城晚报记者21日从广东价格指数平台看到,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太子参的最新批发价是372元/公斤。

但据广州市药材公司介绍,今年3月份太子参的收购价还仅仅只是60-70元/公斤,最近价格一直在360-370元/公斤徘徊,半年多涨幅高达500%左右。

21日羊城晚报记者在广州天河北百佳超市看到,仍在做促销的食用油数量已经非常有限,价格优惠也很少,如金龙鱼4升调和油原价是44.8元/瓶,促销价仅为41.9元/瓶。

要是在往常,食用油促销一般都会便宜个近10元。

广州市物价局给记者发来的监测数据也显示:中秋节后广州市食用油价格就涨得非常明显,其中散装批发价格平均上涨12%-20%,豆油、调和油、棕榈油每吨均上涨1000元左右;小包装食用油批发价格亦全线上涨,上涨幅度达10%-15%。

如鲁花花生油5升由88元升至95元,升幅8%,致美斋调和油5升由45元升至48.5元,升幅8%。

但批发商表示,目前都是暂时价,待库存销售完,价格可能还要上涨。

若是按供应商目前报价,鲁花花生油5升批发价应涨至99.5元,致美斋调和油5升批发价应涨至52元。

物价的飞涨,影响到千家万户居民的生活质量,对普通老百姓特别是县城一级的中低收入城镇居民更是影响巨大。

2013公务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题:物价上涨参考答案

2013公务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题:物价上涨参考答案

2013公务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题:物价上涨参考答案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

(20分)1.“给定材料1”集中反映了本轮物价上涨的特征,请根据材料对这些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10分)要求:全面、准确、语言简洁。

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本轮物价上涨的总体特征是:价格上涨集中在农产品和资源性产品上,成本推动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升,上游产品将涨价因素转嫁和传导给市场消费品,结构性需求变动拉动市场物价全面上涨。

具体表现为:一是物价上涨以农产品为先导。

二是物价上涨波及范围广。

三是物价上涨持续时间长。

四是新涨价因素逐渐增多。

五是城乡价格交错领先带动物价上行,抑制价格快速上涨的任务越来越艰巨。

本题包括结构分和要点分。

按照“总-分”结构作答的,可以得到3分结构分。

6个要点:物价上涨的总体特征占2分,其它五个要点每个1分,合计7分。

要点相近或相符即可给分,每个要点要么给满分,要么给0分。

2.根据“给定资料2”中的相关内容谈谈对文中“物价涨跌,犹如一把双刃剑。

”这句话的理解。

(10分)要求:准确、简明。

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适度的物价上涨,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而过快的物价上涨,则会造成社会生产资金短缺,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升。

应正确看待物价上涨带来的“双重影响”。

其积极影响有:一是有利于缩小农产品与工业产品价格差距。

二是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

其不利影响有:一是造成低收入群体生活压力加大。

二是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

应积极调控物价,使物价涨幅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发挥物价上涨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

二、请结合“给定资料4、5”分析指出引起本轮物价总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

(20分)要求:分析全面,条理清楚。

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引起此轮物价总水平上升有多方面的原因,具体原因如下:一是食品价格上涨是本轮物价上涨的首要推手。

由于旱灾等因素影响,推高了食品价格,猪肉等农产品价格的周期性、季节性波动,共同推动了此轮物价上涨。

2011年高考政治热点话题:物价上涨

2011年高考政治热点话题:物价上涨

2011年高考政治热点话题:物价上涨一)农产品涨价【热点背景】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总体呈上涨态势,粮食、棉花、生鲜乳价格屡创新高。

7月份,稻谷、小麦、玉米价格分别为119.4元、101.6元和101.3元,均为历史最高。

随着农产品涨价潮的出现,一系列诸如“蒜你狠”、“豆你玩”、“辣翻天”等网络热词诞生,对“疯狂的菜价”进行调侃。

据商务部监测,7月份蔬菜价格同比上涨49.7%,鸡蛋价格同比上涨9.3%,猪肉价格同比上涨4%。

今年后几个月,受成本上升、通胀预期、国际粮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多数农产品价格将维持上行态势。

09月02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提出七项具体措施,表明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

《通知》对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发改委、铁道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及各级地方政府提出具体要求及行动措施,以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价格基本稳定。

近日,针对价格异常波动时期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行为,国家发改委给予了严厉打击。

继7月1日发改委开出最高100万元的四笔哄抬农产品价格罚单后,13日,又公布了《关于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时期价格违法行为处罚的特别规定(征求意见稿)》,拟对这些价格违法行为的经营者处以最高200万元的罚款。

【知识链接】该怎样看待农产品价格上涨问题?一、原因分析①自然因素不可回避,本轮价格上涨,市场供需是主要因素。

农产品涨价与自然灾害较多有关,西南地区大旱、中东部地区持续低温,蔬菜、大蒜、绿豆的生产、供应受到较大影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农产品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而耕地、水等资源瓶颈将越来越紧。

②流通成本是菜价上涨重要推手。

蔬菜生产基地从大城市郊区逐步转向外地农村,流通环节增多、流通领域层层倒手批发、层层加码加价;运输成本增加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重要原因。

③市场信息不畅、蔬菜产销的组织化程度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国家宏观调控不及时。

2011广西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物价上涨

2011广西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物价上涨

2011广西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物价上涨2007年开始,全国各地物价普遍飙升,特别是肉、蛋、菜价格的连续上涨,带动了全年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八个月超过3%的警戒线,并且于2008年2月份创下1997年以来的历史新高。

一般说来,在居民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家庭消费水平与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

据调查,78%的人认为,粮油猪肉的价格上涨,使自己的切身利益受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水平。

“物价问题”不仅第一次成为领导干部心中最关切的社会问题,在百姓心目中也首次超过就业和社保成为2007年城乡居民头号热点和最为关注的焦点话题。

尽管物价上涨趋势已然明朗,但是并不值得太过恐慌。

因为,当前国内经济形势是流动性过剩,而不是全面性的通货膨胀。

这与引起物价上涨的因素具有很大的关系。

一是当前国际市场粮油及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

由于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

这导致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进而拉动了国内粮食价格上升,并影响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

与此同时,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和美元持续贬值,加剧了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推动全球能源和重要商品的价格波动。

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必然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内市场价格。

二是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市场物价也逐步开始恢复性回升。

连续多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使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在持续下降14个月后,从2003年1月开始回升。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拉动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并传导到居住类价格上来。

四是生猪供求失衡亦加剧价格波动。

受2006年猪价过低和疫病的双重打击,生猪出栏率大幅度下降,猪肉供应偏紧。

目前,猪肉价格虽然涨幅较大,但比1997年只上涨了30%左右。

另外“蓝耳病”、饲料成本上升,散户养猪减少等都引起了肉价上涨,带动了整个CPI上涨。

博大弘仕公务员考试:物价上涨与宏观调控类申论热点

博大弘仕公务员考试:物价上涨与宏观调控类申论热点

博大弘仕公务员考试:物价上涨与宏观调控类申论热点作者:博大弘仕教育中心资料来源:材料一:导火索:猪肉涨价古人常说“民以食为天”,食品价格上涨绝不是一件小事情。

从2007年6、7月份开始,国内猪肉价格普遍出现上涨,以生猪出栏数排名全国第一的四川省为例,仔猪每公斤价格在2006年不超过6元,2007年5月份时也只有12元,而到了7月末则飙升至22元,优质外血缘仔猪的价格还要更高。

此后猪肉价格狂飙突进,每月两位数的价格涨幅变得司空见惯,引领各类居民消费品价格一路上行,成为本轮物价上涨名副其实的导火索。

对于国人来说,猪肉在饮食结构中占据着比较高的比重,世界上超过一半的猪肉由我国生产出来并消费掉,猪肉价格一旦疯涨起来,我们的日常生活必然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其中生活成本上升是最为重要的一条。

根据经济学理论的“替代效应”,猪肉价格上涨将导致同类商品的需求扩大,例如鸡肉、牛肉、羊肉等等,那么这些商品的价格也就相应地被拉高了,事实也的确如此。

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同比涨幅在2007年5月份首次突破20%,8月份甚至逼近了50%,随着后来中央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例如向市场投放储备肉),涨幅略有回落,但截至11月仍然维持在38.8%的高位。

受此影响,蛋、水产品、鲜菜和鲜果等商品的价格也呈现普涨态势,这说明“替代效应”已经蔓延到了整个食品领域,广大消费者的生活成本被进一步推高。

博大弘仕分析:猪肉价格大幅走高的原因分析:首先是养猪成本的提高。

2006年底全世界粮食储备量降到了20年来的最低点,受此影响,粮价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上涨,导致猪饲料价格随之水涨船高。

其次是2006年4月以来我国长江流域爆发的猪蓝耳病导致生猪存栏量下滑,同时,疫病对该地区养猪农户的信心也产生了不利影响,从而抑制了生猪存栏量的恢复势头。

第三是近几年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增加之后必然要改善食品质量,扩大肉类和禽蛋的消费支出,这就刺激了市场对猪肉等商品的需求。

国家公考《申论》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1):物价上涨.doc

国家公考《申论》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1):物价上涨.doc

国家公考《申论》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1):物价上涨底,生猪价格跌至谷底,但饲料粮价格仍在不断上升,猪粮比跌破盈亏平衡点6∶1,养猪难见效益,加之猪病流行,养殖户纷纷清槽或转行。

生猪生产急剧下滑,市场猪肉供应矛盾显现。

2011年春节前后,猪肉价格猛涨,生猪收购市场有价无市,消费市场猪肉价格达到顶峰。

截至2011年3月底,陕西省生猪存栏仅有780万头,比2009年6月底锐减近200万头,市场猪肉价格居高不下。

生猪供应市场的起伏波动,暴露出农产品价值被长期低估的客观现实,当生猪生产见不到效益甚至赔本时,农民势必弃养退出生产。

作为农产品的代表,生猪价格只是推动和加剧了食品价格的上涨,由此带动了以食品价格上涨为主要特征的市场物价的结构性上涨。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社会生产的三大基础成本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土地价格刚性上涨渐成常态。

食品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其需求弹性很低,但价格影响占CPI的比重达34%,因此食品类价格的上涨对老百姓生活冲击最大,必然带动劳动力成本提升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成本提升的影响下,非食品类消费品与服务价格也就出现不同程度上涨。

调查资料显示,2011年1~11月,陕西居民消费八大类产品及服务价格全面上涨,其中食品涨12.2%,居住涨5.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涨4.7%,衣着涨3.1%,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等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截止到年底,本轮物价上涨今已持续17个月。

虽然11月份价格有所回落,但是随着电、煤等能源类产品使用高峰的来临和价格上调,价格继续上涨的潜力依然存在。

上一轮市场物价上涨持续了18个月,涨幅最高时为2008年2月,达到9.8%,物价上涨用了10个月,回落调整用了8个月,据此判断,本轮物价涨幅要回到合理区间还需时日。

本轮市场物价上涨前期主要表现为食品价格全面上涨,随后出现衣食住行等消费品及服务价格全面上涨,新涨价因素不断增加。

钟君谈物价上涨申论

钟君谈物价上涨申论

有效平抑物价事关民生大计钟君CPI(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数据已连续3个月触及或突破3%警戒线,物价上涨的压力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公众与政府面前,从猪肉、方便面到成品油,每一次涨价都刺激着大众的神经,使普通百姓的生活质量受到了较大影响。

有效平抑物价事关大众的切实利益,事关民生大计,事关社会稳定。

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政治的高度,站在解决民生问题的战略高度,多策并举、多管齐下,采取多种措施有效平抑物价,维护社会稳定。

据相关部门分析,当前物价上涨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

一是当前国际市场粮油及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

由于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

这导致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进而拉动了国内粮食价格上升,并影响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

二是供求结构失衡。

由于去年上半年生猪价格跌到谷底,导致生猪存栏下降,去年下半年生猪价格开始进入周期性上涨阶段。

部分地区出现的疫情,也加剧了生猪供应的紧张。

三是少数经营者趁机合谋涨价、哄抬价格等现象,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损害了群众的利益。

在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努力促进社会和谐,不断推进科学发展的今天,面对物价不断上涨的趋势,当务之急是清醒地认识物价上涨形势的严峻性,增强紧迫感,加大工作力度,制定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迅速行动,狠抓各项促进生产稳定市场供应政策措施的落实,保证市场供应,有效平抑物价,切实维护副食品价格稳定。

首先,要切实平抑物价,必须进行行政干预。

一是要制定并下发实施有关的补贴政策,并保证各地把补贴政策按时兑现到农民手中;二是要切实落实“菜篮子”市长(行政领导)负责制。

充实和完善负责制的内涵,进一步强化责任,明确任务,全面落实中央的各项部署和要求,尽快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加强对副食品生产的扶持,切实保障市场供应;三是要加强监督检查。

发展改革委要会同财政、农业、商务、工商、质检、银监、保监等部门和单位,尽快组成联合督查组,采取重点督查和抽查相结合的办法,检查各地政策落实情况,及时纠正出现的偏差,研究解决政策落实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2020年公务员申论热点面对面:菜价大幅上涨

2020年公务员申论热点面对面:菜价大幅上涨

2020年公务员申论热点面对面:菜价大幅上涨【社会问题的背景】(1)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了2020年10月份城市农产品零售价格监测。

监测显示,与9月份相比,36个大中城市的蔬菜、粮油、鲜肉类及水果共31个产品近80%的价格上涨。

纵观近年走势,我国蔬菜价格持续上升,其涨幅既超过粮价涨幅,也超过CPI涨幅。

(2)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是北京市的蔬菜批发市场,10月29日,该市场大白菜的平均价格为每斤0.48元,去年同期大白菜价格只有每斤0.16元,同比上涨了200%;当日,山东大葱的价格是每斤1元,而去年同期只有每斤0.6元。

新发地的菜价上涨仅仅全国蔬菜价格上涨的“冰山一角”,6月份以来,国内蔬菜价格已经连续上涨。

这种上涨是否具有季节性和合理性因素?新发地市场分析报告显示,白菜大葱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的“大小年”现象所致,去年价格过低导致今年的种植面积减少,价格属于恢复性上涨。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久指出,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产品价格一直处于偏低水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居民收入的增长、经济的发展,蔬菜价格理应合理上涨。

戴中久分析说,我国的蔬菜价格今年以来一直高位运行,蔬菜价格上涨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去冬今春以来,我国气候反常,南方干旱,北方发生了冰冻灾害、雨雪天气,使得去冬和今春蔬菜长势受到影响。

气候原因是造成蔬菜产量下降、价格提升的一个因素。

第二,需求增加。

现在很多人用蔬菜替代主食,所以需求量增加了,供需矛盾增加是推动蔬菜价格上涨的主要要素。

第三,近期价格上涨跟蔬菜运输成本也相关系,4月以来,国家几次调高汽油价格,运输成本增加也抬高了蔬菜价格。

(3)11月4日下午2点,新发地农贸批发市场西红柿批发专区,挂着冀、鲁、黑等省牌照的运输车辆分列在狭窄的过道两旁,成箱的西红柿摞得比人还高。

来自山东省寿光市的菜商吴广福说,他每车总货量约18000斤,收购价为0.9元/斤,拉到新发地卖每斤西红柿卖1元,盈利0.1元,一车货只能赚到1600元左右。

贵州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物价上涨

贵州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物价上涨

贵州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物价上涨【热点题目】针对“2011年什么最影响CPI上涨幅度”的问题,其中关于参与了“物价问题”的分项调查,近70%的网友认为食品涨价最影响生活。

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核心问题】物价上涨问题。

【影响分析】一、持续且逐月扩大的负利率,使居民财产严重缩水。

今年以来随着居民消费物价持续上涨,银行存款已进入负收益时代。

负利率对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居民的实际购买力普遍有所下降。

二、物价高企导致低收入阶层生活水平下降。

民以食为天,价格上涨的核心恰恰是食品价格,它直接影响到城市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可以说,食品涨价直接导致了这些低收入家庭中的多数,在名义上,由小康再度降入温饱阶段。

三、农村物价涨幅高于城市,农民消费雪上加霜。

农民微薄的收入难以承受物价的高增长,是其消费需求没有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

农民家底薄,承受能力差,物价水平大幅上涨,将在相当程度上抑制消费的增长。

【原因分析】一、国际输入现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量越来越大,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动很快就会传导到国内。

世界经济总体继续温和复苏,主要发达经济体发展态势趋好,新兴经济体增长较快,拉动了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的需求,直接带动了国内原油价格和成品油价格上调。

这一影响最先传导至能源化工类产品,国内汽油、柴油以及各种乙烯类化工品价格跟涨,导致化肥、农药价格以及农产品运输成本上升。

二、货币的流通货币政策转为稳健,货币供应量、信贷投入量以及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明显回落,流动性过剩问题初步缓解,可是货币因素对物价造成的上涨压力短期内尚难以消除。

只要货币发行多了,就必定导致钞票贬值、物价上涨。

【解决对策】一、从货币政策上抑制金融泡沫把握好货币政策调整的节奏和力度,既能有效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又能确保不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稳健的货币政策首先能够保证银行体系向市场流动性释放适度,管理好泛滥流动性,保证流通中的货币量与商品及服务交易量之比在一个合适的水平,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稳定物价打赢通胀保卫战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稳定物价打赢通胀保卫战

申论范文:稳定物价打赢通胀保卫战时下,“油你涨、蒜你狠、豆你玩、棉花掌、苹什么”等新词汇,已成为了人们调侃物价上涨的代名词。

从2010年7月份以来,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需需品价格上涨较快,价格总水平逐月攀升。

尤其是10月份,全国物价上涨创下25个月来新高。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类价格迅猛增长,无疑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

造成这次物价上涨过快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可归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来自于国际社会的影响。

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国际市场大部分商品价格在急剧上涨,尤其是石油、棉花、糖涨得很厉害。

在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下,热钱炒作的因素不可忽视;另一方面就是自然灾害多发。

受国内外干旱等灾害影响,粮食减产导致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

另外,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特别是原油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到了包括农产品在内的生产成本增加。

物价上涨压力在加大,宏观调控压力也在加大。

为了不让百姓一天天成为“菜奴”,控制物价涨幅实为需要之举。

实现全年价格调控的预期目标,需须要付出更大努力。

首先,发展生产,保证供给。

充足的货品供给是抑制通胀的根本举措。

我国的恩格尔系数还比较高,食品安全保证了,衣食住行的基本问题保证了,那么通货膨胀的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因此,应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的供应,夯实应对通货膨胀的基础。

其次,通过物资调配、进出口等调节手段来保障供应。

需要时发改委应通过大宗物资调配、进出口配额管制等手段,保证国内物资正常供应,价格相对稳定。

通过宏观调控,调整供需关系,平抑物价,保持物价水平稳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点更为重要,也是考验政府能力的重要指标。

再次,加强市场价格监管,防止游资进行炒作。

一方面严打恶意囤积变相涨价,严查恶性炒作,大力保障供应,重提“菜篮子”和“米袋子”工程。

另一方面,保持天然气价格稳定,取消一批不合理收费,降低收费标准,增加成品油特别是柴油产量,确保敞开供应,完善农产品绿色通道,实行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和铁路运输价格优惠。

申论热点:物价上涨带来的问题分析

申论热点:物价上涨带来的问题分析

申论热点:物价上涨带来的问题分析自2007年以来,我国市场价格呈现明显上涨的态势,已经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矛盾和问题。

此轮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下阶段走势如何?对此作了一些初步的分析。

一、近两年来价格上涨的主要特征(一)涨幅创近10年来的新高。

1997-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基本都在2%以内。

其中有3年为绝对下降,仅2004年涨幅为3.9%。

进入2007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逐季攀高,从1季度的2.7%,分别上升至2季度的3.6%,3季度的6.1%和4季度的6.6%,全年涨幅达4.8%。

今年1-7月,涨幅又进一步上升至7.7%,为1997年以来的最高涨幅。

分月度看,从2007年7月起,居民消费价格单月同比涨幅均在5%以上,尤其是2008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1-7月同比涨幅分别达到7.1%、8.7%、8.3%、8.5%、7.7%、7.1%和6.3%。

(二)上涨主要集中在食品和居住两大类。

从大类看,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影响较大的主要是食品、居住两个大类。

食品类价格涨幅从2006年的2.3%,提高到2007年的12.3%,2008年1-7月达到19.5%,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的影响程度从2006年的51.9%,分别提升至2007年的83.9%和2008年1-7月的82.3%。

居住类价格2006年上涨4.6%,2007年上涨4.5%,2008年1-7月上涨7.0%,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的影响程度分别为40.8%、13.1%和13.5%。

(三)上涨范围不断扩大。

除食品和居住类价格涨幅较高外,其余种类商品价格的涨幅也在逐步扩大。

烟酒及用品类同比涨幅由2006年的0.6%上升至2007年的1.7%,今年1-7月上升至2.7%;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同比涨幅由2006年的1.2%上升至2007年的1.9%,今年1-7月上升至2.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涨幅由2006年1.1%上升至2007年的2.1%,2008年1-7月上升至3.3%。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题:物价上涨,文化产业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题:物价上涨,文化产业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题:物价上涨适用于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给定资料1.本轮物价上涨与上轮物价上涨仅隔21个月,两次物价上涨具有共同特点。

在市场供求大体平衡的前提下,价格上涨集中在农产品和资源性产品上,成本推动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升,上游产品将涨价因素转嫁和传导给市场消费品,结构性需求变动拉动市场物价全面上涨。

本轮物价上涨的诱因,实际上是长期被低估的农产品正在通过涨价回归价值。

以陕西生猪生产为例,2010年底,生猪价格跌至谷底,但饲料粮价格仍在不断上升,猪粮比跌破盈亏平衡点6∶1,养猪难见效益,加之猪病流行,养殖户纷纷清槽或转行。

生猪生产急剧下滑,市场猪肉供应矛盾显现。

2011年春节前后,猪肉价格猛涨,生猪收购市场有价无市,消费市场猪肉价格达到顶峰。

截至2011年3月底,陕西省生猪存栏仅有780万头,比2009年6月底锐减近200万头,市场猪肉价格居高不下。

生猪供应市场的起伏波动,暴露出农产品价值被长期低估的客观现实,当生猪生产见不到效益甚至赔本时,农民势必弃养退出生产。

作为农产品的代表,生猪价格只是推动和加剧了食品价格的上涨,由此带动了以食品价格上涨为主要特征的市场物价的结构性上涨。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社会生产的三大“基础成本”——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土地价格刚性上涨渐成常态。

食品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其需求弹性很低,但价格影响占CPI的比重达34%,因此食品类价格的上涨对老百姓生活冲击最大,必然带动劳动力成本提升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成本提升的影响下,非食品类消费品与服务价格也就出现不同程度上涨。

调查资料显示,2011年1~11月,陕西居民消费八大类产品及服务价格全面上涨,其中食品涨12.2%,居住涨5.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涨4.7%,衣着涨3.1%,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等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2012年申论热点之一:物价上涨

2012年申论热点之一:物价上涨

2012申论热点之一保持物价稳定物价既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又直接影响百姓的衣食住行,是民众感受的“温度计”。

虽然说物价波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但是物价过高、涨速过快,就会造成百姓生活压力过大、心里不安,甚至会引发恐慌。

可以说,物价稳,人心才稳、社会才稳;物价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影响全局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

那么,物价上涨过速的原因在哪里呢?一、输入性影响。

当前,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对我国发展的影响不断扩大。

其中,棉花等大宗商品对外依存度较高,国际市场的“风吹草动”会影响国内市场。

例如,2011年2月25日,国际期货市场的大豆、棉花价格,一年内分别上涨了46.1%、126.4%,直接推升了国内相关商品价格。

美国实施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剧了国际大宗商品涨价趋势。

二、自然灾害影响。

这两年,极端天气现象较多,从西南冬春连旱到中东部持续低温,从南方多次暴雨和台风到北方小麦主产区冬春连旱,长江中下游还先后遭遇干旱和洪涝,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这给许多农产品生产带来很大困难,加剧了供需矛盾。

三、流通环节影响。

目前我国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生产正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

山东、河北、河南三省蔬菜产量占全国产量近40%,海南反季节蔬菜有78%销到外地。

这种区域结构变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也需要多环节、长距离的流通,势必增加成本。

特别是自然灾害多发,增加了运输困难,推动了物价上涨。

四、流动性影响。

近两年,我国货币信贷供应规模扩张较快,2009年和2010年的银行新增贷款规模分别为9.59万亿元和7.95万亿元,加上境外“热钱”流入,流动性持续充裕,加大了物价上涨压力。

五、投机炒作影响。

由于市场秩序不规范,部分游资借势、借题炒作,客观上炒高了某些商品的价格,主观上强化了市场涨价预期,成为物价上涨的重要推手。

六、成本上升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源消费需求持续增加,各类资源性产品价格不断升高,并引起劳动力、土地等价格相应上涨,而这些生产要素是计入生产成本的,其价格上涨也最终体现到了商品价格中。

申论作文引

申论作文引

申论作文引
近年来,物价不断上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在这种情况下,关于物价问题的讨论也日益活跃起来。

然而,如何有效地应对物价上涨,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控制物价。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价格垄断行为,确保市场价格的合理。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投入,增加生产,以增加供应量,从而稳定物价。

当然,政府还应当加强经济监测,及时掌握经济运行情况,预警物价上涨的风险,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遏制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

其次,个人也要改变消费观念,合理规划消费。

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个人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自己的消费。

可以适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消费,避免浪费。

此外,个人还应当注重理性消费,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产品和服务,并通过比价等方式,选择性购买,以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

另外,企业也要发挥应有作用,保持合理的利润空间。

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企业不应该过度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要合理估算成本,合理定价,保持合理的利润空间。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保证市场供需平衡,避免物价过高。

综上所述,有效应对物价上涨问题,需要政府加大监管力度,加强经济监测,合理控制物价;个人要改变消费观念,合理规划消费;企业要保持合理的利润空间。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应对物价上涨的困扰,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09申论热点: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_0.doc

09申论热点: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_0.doc

09申论热点: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当前,物价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

20xx年5月以来,我国物价总水平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cpi同比呈逐月上升的态势,特别是从20xx年8月份起,cpi涨幅连续5个月达到6%以上,20xx 年以来涨幅又有所升高。

一季度cpi同比上涨8%,比上年同期升高5.3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升高3.2个百分点。

在物价的持续上涨过程中,人们感到东西贵了,钞票缩水了,资产贬值了。

物价问题牵动千家万户。

近一年来的物价上涨给老百姓特别是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带来不小的压力。

人们希望政府能采取有力措施,把物价稳定下来,别再让cpi往上“蹿”了。

如何看待这一轮的物价上涨,怎样才能缓解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呢?物价上涨有缘由“从去年10月到今年3月,一瓶酸奶涨了5毛钱,一斤肉涨了4块钱。

”北京市一位退休教师感觉到“菜篮子”的负担越来越重。

人们普遍感到,农副产品涨价推动的食品价格涨幅明显,成为物价上涨的主导因素。

在20xx年cpi上涨的4.8%中,食品价格上涨占了4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上涨占了0.6个百分点,其他如服装、日用工业品等六类商品价格上涨只占0.2个百分点。

20xx年一季度,食品价格上涨21.0%,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6.8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6.6%,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1个百分点;其余各类商品价格则分别略有涨跌。

可以说,20xx年以来的这一轮价格上涨,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带动的,仍然是结构性上涨而不是全局性上涨。

食品价格上涨有其必然性。

国内农产品价格多年在低位运行,价格上涨带有恢复性。

粮食和农产品价格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达到峰值以后,一直持续走低。

拿粮食来说,三种主要粮食:小麦、稻谷、玉米,平均收购价格1997年是每公斤1.5元,现在是每公斤1.58元,10年涨了8分钱,涨了5.3%。

猪肉价格也是这样,1997年时,精瘦肉每公斤已经接近20元钱,后来一度降到12元钱,20xx年五六月份才开始恢复到20元钱,现在又逐步涨到28元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七: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受物价上涨影响最直接的群体无疑是普通工薪阶层,尤其是中低收入者。米面油肉,以及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用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成为影响每个家庭日常生活的重要因素。
据国家统计局信息,受雪灾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1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了7.1%。今后一个时期物价仍然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尤其是价格高位运行的趋势还没有发生根本转变,由此产生的一些不稳定的因素还在积累,潜在的影响和风险不容忽视。
分析:可以说中央提出“从紧的货币政策”是比较及时和明智的,实现“两防”目标的根本就是解决或者说缓解流动性过剩问题。国际收支双顺差、国际热钱和银行资金等因素共同促成了国内流动性过剩,要想推翻这“三座大山”实在是任重道远。实际上十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六次上调存贷款利率,2007年货币政策就已经驶入了“紧缩性轨道”。
物价上涨对高收入家庭而言,由于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在其全部消费中所占比重不大,受价格上涨的影响有限,但对低收入家庭来说,由于目前物价上涨是以食品价格上涨为主导的结构性价格上涨,而低收入群体对食品的消费支出比重又比较大,所以他们的基本生活受物价上涨的影响就表现得更为容易和突出。
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应当采用专项补贴和经费,对中低收入的家庭和有困难的群众给予补助。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通过定期、直接、深入地了解困难群众的实际生活,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千方百计给低收入家庭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建立与物价指数挂钩的社会最低保障制度,根据物价上涨情况,及时提高低保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享受专项补贴的群体,不仅可以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居民,因下岗失业、患重大疾病、受灾害影响等因素造成家庭生活特困的职工和农民,还应包括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残疾人、优抚对象、老党员和老干部、农村“五保户”等。同时,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重要生活必需品、教育、医疗、经济适用房等价格的监管,谨慎出台新的调价项目,严格控制物价的快速上涨,充分考虑到低收入居民家庭的承受能力,切实减轻因价格调整对困难群众造成的生活负担。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一国或地区为调节经济运行而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前者发挥作用的主要手段是政府支出和税收,后者是控制货币供应量。当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将扩大支出及降低税率来刺激投资和消费,货币当局则利用减息等措施增加货币供给,这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反之,当经济过热时,“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地为经济降温。十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紧紧跟随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随后国内通货紧缩压力加大,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中货币政策倾向于增加货币供应量;2003年国内出现了贷款、投资及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新变化,次年开始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中货币政策倾向于紧缩银根,如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2006年以来,经济增长明显偏快并终于在去年凸现弊端(股市和楼市走向非理性繁荣,物价高涨,我国进入通胀时代),于是宏观调控也随之告别了“双稳健”,代之以“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专题综合分析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8年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7.1%,其中,城市上涨6.8%,农村上涨7.7%;食品价格上涨18.2%,非食品价格上涨1.5%;消费品价格上涨8.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6%。同样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4月份CPI同比涨幅高达8.5%,较3月的8.3%小幅反弹,但自2月时触及的近12年峰值8.7%有所回落。
南京今年一季度CPI平均涨幅为8.3%,超过5%的节点,按照上述补助办法,4月联动机制已开始启动。本月,在册的城镇低保家庭和农村五保户就可一次性拿到1-3月的临时生活补贴。具体为:原六城区加上现浦口区的低保家庭,每人将获得最低生活保障金300元的1/12的补助,即25元,3月共计75元。六合、江宁两区每人总计分别为60元、65元,溧水和高淳县为55元。农村五保户也将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12来补助。
分析:社会救助体系是由政府对生活在社会低层的人给予救助,保障其最低生活,是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的项目有:灾民救助、城市贫民救助、农村五保户救助、城乡特殊对象救助等。南京市政府发放临时生活补贴的目的就是针对物价上涨,给予困难居民一定数额的救助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价上涨对困难家庭的不利影响,保障其基本生活。
2、成本推动。近十年来,我国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生猪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一直低位运行,与此同时,种植养殖成本随着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劳动力价格的上涨而大幅上升,所以,目前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有明显的恢复性质。
3、供求结构失衡。由于去年上半年生猪价格跌到谷底,导致生猪存栏下降,部分地区出现的疫情,也加剧了生猪供应的紧张。食品类价格上涨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少数经营者串通涨价、合谋涨价,扰乱市场秩序,对价格上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目前南京共有14.23万城镇低保户和1.1万农村五保户,4月份发放的临时生活补贴总额将达到900多万元。低保边缘户即六类特困人群,此次未纳入本联动机制中,但政府也将针对此类人群,另行发放一次性的生活补助。同时,这一补贴为动态,当CPI连续3月回落到3%以内或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有所调整,临时生活补贴将停止发放。
பைடு நூலகம்
分析:哪些因素会诱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呢?一是需求拉动,即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在内的总需求超出了生产能力从而将物价拉起来;二是成本推动说,即工资和原材料价格等生产成本的增加会推动物价普遍上涨。此外,通货膨胀还有一种通过预期来自我实现的特性,例如,如今CPI每个月都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惊喜”,那么大家难免会认为物价还要继续往上涨,一旦这种预期在社会中广泛形成,就会促使企业、家庭和个人提前进行投资和消费,物价水平将在总需求的拉动下进一步走高,通胀预期就演变成为真正的通货膨胀了。明白了通胀预期,我们就不难理解有关部门为何如此执着地使用“结构性上涨”这一说法了,目的就是稳定通胀预期。
4、内需增加推动了物价上升。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工资普遍上涨,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活跃,居民总体收入不断增加,有效拉动了内需,推动了物价上涨。
5、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持续上涨的带动。2007年10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5%。虽然房价不直接计入CPI,但购房是中国老百姓最大的支出项目,房价持续上涨必然加大居民通胀预期,并通过房租、水暖费、装修等项目传导到CPI之中。
信贷管制政策不但未能控制通胀反而伤及了经济,继任的里根总统祭出了两招通胀治理的“板斧”,即所谓的“里根经济学”。第一招“板斧”是控制货币供应,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另一招“板斧”即1981年8月签署的《经济复兴法案》。该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削减个人及公司的所得税、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鼓励个人储蓄、为企业研发提供多种税收优惠,意在提高个人和企业的工作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
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已经成为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一、造成物价上涨的原因
1、国际市场价格的带动。由于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这导致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进而拉动了国内粮食价格上升,并影响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
材料九:南京启动困难家庭临时生活补贴联动机制
南京将在全省首个启动应对物价上涨的困难家庭临时生活补贴联动机制。从本月开始,南京城乡低保家庭和农村五保户就将领到临时生活补贴,物价上涨造成这部分家庭生活负担加重的情况将会有所缓解。
根据这项政策,当连续3个月每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CPI均达到或超过3%,困难家庭临时生活补贴联动机制就将启动。启动当月向补贴对象一次性补发前3个月的临时生活补贴,其后CPI达到3%及以上的月份都将发放补贴。具体的补贴标准分为两档:CPI达到3%低于5%时,补贴当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24;当CPI达到或超过5%时,补贴会增加到1/12。
申论热点之物价上涨专题(下)
材料六:通货膨胀
什么是通货膨胀?简单来说,通货膨胀意味着一般价格水平的连续上涨,普遍应用的监测指标就是CPI。从世界经济发展历程来看,如果一国或地区的经济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必然随之上涨,只要这种涨幅始终在一个较小的区间内就不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世界各国和地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无不在追求这样一个境界——高经济增长率、高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曾经出现过这种罕见的情形,我国经济自2003年以来的4年多时间里也接近了这个境界。由此可见,低水平的通货膨胀并不是经济的敌人,大家甚至认为3%以下的通货膨胀率能够为经济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严格来讲,我们每天都生活在通货膨胀之中,比如今天的十块钱比起二十年前的十块钱在购买力上已经相去甚远,只不过大多数情况下物价上涨幅度很小以至于我们几乎察觉不到。但是,当通货膨胀转向过快的甚至急剧的增长速度时,它就会变成全社会的公敌。在高通货膨胀率的条件下,市场的价格机制将被严重扭曲,同时广大居民的收入和财富将面临迅速的再分配,居民储蓄往往会因为货币购买力的大幅缩水而遭受重大损失。
材料八:美国1980年—1982年的通胀治理政策
上世纪70年代末,国际石油价格成倍上涨,美国农作物歉收也使食品价格上升,1979年美国的通胀率达到11.3%,控制通胀成了美国政府的头等大事。卡特总统1980年3月宣布实施信贷管制,主要措施包括各商业银行压缩消费者贷款和工商业贷款,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至10%等。信贷的突然紧缩严重打击了消费信心,由此导致经济严重衰退,通胀率达到了战后的最高值13.5%,经济政策的不成功导致卡特总统1981年1月黯然下台。
分析:纵观美国1980年—1982年的通胀治理政策,可以得出以下三点启示:第一、信贷管制有两方面的不足,一是信贷管制对经济的影响难以把握,很容易导致经济急剧衰退,不利于减弱公众的通胀预期;二是信贷规模控制的硬约束无法有效地配置资源。第二、侧重于利率工具的货币政策是治理通胀的有效手段。第三、在实施紧缩货币政策的同时采用减税等政策缓解供给面的紧张情况,能减轻经济的衰退,有利于通胀的治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