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地势与气候 定稿
八年级地理上册 地形和地势(定)

云贵高原
请结合 图做书 上P25页 活动题3
东南丘陵
青藏高原
平均海拔4000米以 上,世界最高, (世界屋脊); 中国最大的高原。
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的景观
地势平坦开阔,有 呼伦贝尔大草原、 锡林郭勒大草原
内蒙古高原
中国第二大高原
黄土分布世界最广 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 碎,水土流失严重
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中国地势特点
我国地势总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中 国 地 势 呈 阶 梯 状 分 布
昆 仑山脉
三级阶梯状地势
阶梯
海拨
主要地形
高原、山地
代表地形
青藏高原 喜马拉雅山 黄土高原
四川盆地
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黄土高原
“窑洞”——黄土高原上人类 巧妙利用自然地杰作
喀斯特地貌广布 地面崎岖不平, 有许多“坝子”
云贵高原
“云 南 十 八 怪”
鸡蛋用草串着卖
火车没有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快
三个蚊子一盘菜
塔里木盆地
我国面积最大盆地, 有我国最大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 和我国最大内流河 ——塔里木河
我国面积第二大盆地, 相对湿润,位置最高, 纬度最北。
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盆地 内有沼泽和盐湖,我国 地势最高的盆地,有 “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
也称“紫色盆地”,最 大的外流盆地,西部 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 原,农业发达,物产 丰富,有“天府之国” 的美誉。
东北平原
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 势坦荡,海拔200米以下 黑土广布,称“黑土地”。
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1、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陆地地势可划分为三级阶梯)2、三级阶梯概况:3、我国陆地海拔最高点: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世界第一高峰,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和尼泊尔交界处。
我国陆地海拔最低点: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洼地,海拔-154.31米,位于我国新疆天山山脉南麓。
4、地势特征对我国的影响(1)对水能的影响:河流从高一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很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2)对气候的影响: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3)对河流流向和交通的影响: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东西水上交通。
5、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6、主要地形类型所占比例: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7、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平原仅占1/10多一点。
8、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9、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的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1)不利条件: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耕地少,不利于发展种植业;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有利条件:山区有利于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
10、主要地形区及特征(1)A东北平原:黑土地,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我国面积最大平原B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密布,鱼米之乡(2)D云贵高原:地表崎岖,多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分布广),纬度最低E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水土流失严重F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草原广布,纬度最高G青藏高原:世界上海拔最高,我国面积最大,雪山连绵、冰川广布(3)H准噶尔盆地:纬度最高,第二大盆地I 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内陆盆地,我国最长内流河--塔里木河,内部有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J 柴达木盆地:我国地势最高内陆盆地,“聚宝盆” K 四川盆地:紫色盆地,最湿润、纬度最低(4)L 东南丘陵11、山脉两侧的地形区12、主要的山脉: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
高考地理模板

高考地理模板高考地理模板:一、中国地理位置及其特点中国位于东亚,东临东海和黄海,西邻塔里木盆地和南亚次大陆,南接东南亚诸国,北连东北亚地区。
中国地域辽阔,东西相距约5,000多公里,南北相差超过5,000公里。
它的特点是地处亚洲大陆东部,扼守东西交通要道和南北陆上交通枢纽。
二、中国自然地理特点1. 地形地势:中国地形多样,主要由西南高原、西北高原、东北平原、黄河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华南丘陵和岛屿组成。
2. 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稀土等矿产资源,以及丰富的水力和太阳能资源。
3. 气候特点:中国气候呈多样性,主要有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寒温带气候等。
三、中国区域发展差异及原因1. 北方与南方的发展差异:北方地区经济相对滞后,人口分布较少,主要原因是北方地区资源相对贫乏,气候条件较为恶劣,交通不便利。
2. 沿海与内陆的发展差异: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主要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海上交通条件。
而内陆地区交通不便,远离沿海开放城市,发展相对滞后。
3. 东部与西部的发展差异: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靠近沿海,交通便利,拥有更多的经济发展机会和资源。
而西部地区资源相对匮乏,交通不便利,经济发展较为滞后。
四、城市化进程及其影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城市化率不断提高。
城市化带来了以下影响:1. 地理空间结构的变化:城市扩张带来了城镇化地区的边界扩大,乡村逐渐消失,城市与乡村的地理边界逐渐模糊。
2. 人口分布格局的变化:城市化导致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区人口流失,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
3. 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城市化加快了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流动。
4. 环境影响:城市化给环境带来了压力,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城市垃圾等问题,城市化需要更多的资源和能源供应。
地形地势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例子

一、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地形地势对气候有着深远的影响。
地形地势的高低起伏、平缓与陡峭,决定了地表的形态和特点,进而影响气候的形成和特征。
下面将介绍一些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典型例子。
二、山地对气候的影响1. 山地对降水的影响山地对气候的影响之一是对降水的影响。
山地往往是降水的屏障和天然的水源。
山地的高度对降水量起着重要作用。
在风向上升经过山地时,空气上升受迫冷升高,产生云雾和降水。
山地一侧常常呈现湿润的气候,而另一侧则常常是干旱的气候。
2. 山地对气温的影响山地对气温的影响是另一个重要方面。
山地由于高度差异较大,气温随地形的高度变化而变化。
一般来说,山地越高,气温越低,呈现垂直气温分布的特点。
在山地上海拔较高的地区,气温往往较低,甚至常年积雪覆盖。
三、平原对气候的影响1. 平原对降水的影响平原地势较为平坦,对降水的影响相对较小。
平原地区多以河流、湖泊组成的水系。
这些水系的存在对气候起着调节作用,使得平原地区呈现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
2. 平原对气温的影响平原地势平坦,阳光充足,气温变化较为稳定。
在无山脉遮挡的情况下,平原地区的气温往往较高,常常呈现暖湿气候。
四、沿海地区对气候的影响1. 沿海地区对降水的影响沿海地区多以海洋为界,受海洋气候的影响。
海洋的存在使得沿海地区呈现多雨多雾的气候特征。
海洋还具有温暖的作用,使得沿海地区尤其是温带沿海地区的气候温和湿润。
2. 沿海地区对气温的影响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较为缓和,季节变化不明显。
海洋的温暖作用使得沿海地区夏季凉爽,冬季温和。
五、总结地形地势对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呈现出多样的气候特征。
山地、平原和沿海地区因地形地势的差异,各自呈现出不同的气候特征。
在今后的气候变化过程中,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仍然将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议题。
六、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例子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除了山地、平原和沿海地区对气候的影响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地形地势对气候影响的例子。
以下将继续介绍一些具体的例子。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中国的-地形和地势、气候讲义湘教版

中国的地形和地势、气候1.地形和地势地形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大。
地势西高东低,三级阶梯。
一、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二、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识别主要山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准噶尔盆地(最北)柴达木盆地(最高)四川盆地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最大)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最低)海拔最高与最低点:最高:珠穆朗玛峰 8844.43米;最低:吐鲁番盆地。
地形地势影响:1、河流自西向东2、地势起伏大,水能丰富3、湿润气流深入内陆练习:填写下图。
题一: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我国地形分布的是()2.气候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冬季最冷:黑龙江的漠河县北极村夏季最热:吐鲁番盆地识别五个温度带和青藏高原区;没有寒带。
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秦岭-淮河一线是800 mm年等降水量线。
降水量最多:台湾的火烧寮;最少: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降水量时间分布不均;大多数地区集中在5~9月。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1、纬度因素;2、海陆因素;3、地形因素。
秦岭-淮河分界线总结:1、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2、800 mm等降水量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3、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4、水田和旱地分界线;5、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
题二:下列四幅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中,反映北京气候特征的是()A B C D题三:下图为2013年1月7~13日雾霾日数实况图,此次雾霾主要发生在()A. 南方和青藏地区B. 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C. 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地D.南方和北方地区题四:“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不知从哪天起,秋的画卷如火如荼地展开,转眼间就醉了大半个中国”,下图是《中国国家地理》编辑社策划的“三纵一横”四条路线寻访秋天。
自然地理(地形、气候、河流、资源)

合理开发,提高利 用效率,探索新能源 等
2.资源的利用与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一般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造成生态破坏。
(1)生态破坏:
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 产生
动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
表现
沙尘暴、山体滑坡、泥石流、生物灭绝等
水土流失,森林减少,草场退化
|典例剖析|
例3 读“大不列颠岛地形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
列问题。
(1)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形成了岛上降水。
由岛上降水量分布可以推知,风向应为 ( )
A.北风
B.东南风 C.南风
D.西风
(2)该岛自然环境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有 ( )
A.南部热量充足,适合种植喜热农作物
B.北部山区多降水,适合种植茶树
亚洲与非洲的界线,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 南、北美洲的界线,是联系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上通
洲界河流
道
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联系6省市,沟通5大 最长运河
水系
2.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表现在河流对城市和人口分布的影响。热带地区的
河流沿岸多城市和人口分布,内陆地区的城市也多沿河流分布。 3.河流对农业的影响
图ZT3-1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是100米,结合图中等高线表示的海拔可 知,甲村的海拔是500米,乙村的海拔是400米,丙村的海拔是300米,把图中甲乙丙 三个聚落的海拔从高到低的排序为:甲>乙>丙。第(2)题,读图可知,①处比②处 等高线稀疏,①处比②处河流的流速慢;图中③处是山脊,该处没有河流;据图中的 经纬度范围可得,图中所示的是我国北方地区;丙处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明显好于 甲处,丙处距离海洋近,降水丰富,且地形比甲处平坦。 [答案] (1)B (2)A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地形和地势》范文篇1你们好!今天我为大家讲的课选自人教版教材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在讲授新课之前,我先就我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重点难点的确立等方面的内容作简单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地形和地势》是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认识过世界不同区域、国家。
对所涉及的地区和国家的地形地势已有所研究,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一般来讲,我们在研究一个地区和国家时,都会先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因为自然环境是人文环境形成的基础,有什么样的自然环境,才会有与之相适应的人文环境。
中国地形和地势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认识和学习其它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与其它章节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
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城市规模和分布、交通、贸易以及旅游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
可见,中国的地形地势这一内容在中国地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同时,通过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研究,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其它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地图去认知地理环境。
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内容本节是中国自然环境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势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它初步揭示了地形因素对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材从结构上分为三个标题,教学内容的安排从宏观到微观,由形象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利于学生掌握中国的地势特征,并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研究这种地势特点对中国气候、河流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形复杂多样则需要学生在阅读地图的基础上加以分析,进而认知地形特征,这样的安排不仅能锻炼学生阅读地图、使用地图的能力,也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到抽象逻辑的过渡。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 自然环境概况1.1 地理位置威远县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南北长54km,地跨北纬29°22'--29°47',东经104°16'--104°53'。
县城东距内江市39km(公路里程57km),南距自贡市31km,西界荣县,北同仁寿县接壤,距成都188km,东北与资中县毗邻。
连界镇位于威远县北部,威远县、仁寿、资中三县交界地区。
东邻观音滩镇,南连新场镇,西接两河镇、仁寿县汪洋镇,北靠资中县铁佛镇、罗泉镇。
项目位于威远县连界镇,经度104°7′,纬度29°57′,西距连界镇1.5km,东南距威远县城严陵镇27km,西北距成都市168km;东距资中县渔溪镇36km。
地理位置见图1。
1.2 地形、地貌威远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以丘陵和低山为主,低山、丘陵约各半。
西北属低山区,山岭连绵,沟壑纵横。
一般海拔500-800m,相对高差150~300m,山形呈园弧状,起伏不大,但沟谷切割较深,新场镇境内大堡山最高,海拔902m。
东南部是浑圆状浅丘,冲沟曲折,流向多变。
一般海拔300-400m,最低处在向义镇东南威远河口,海拔277.6m。
连界镇地处荣威穹窿北翼方山区,属低山槽谷地貌。
境内山峦重迭,沟谷纵横,海拔标高一般在500~750m之间,最高点在新农村香炉山,海拔标高802.9m;最低点在四新村长生桥以下,海拔标高392.0m。
本项目位于连界镇南端,地势呈东北——西南走向,处于一个不规则的槽形地带内,四周被低山和小丘环绕。
在厂址周围5km范围内,东南侧1.5km处的马鞍山为最高,海拔727m;其它山丘标高在700 m以下,本项目拟建厂址平均海拔高度637.7m。
1.3 地层岩性调查区地层经调查和对比,基岩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3xj、T34xj、T35xj三个岩性段,3、5两岩性段为页岩煤系地层夹砂岩,T33xj埋藏于深部,原威钢队施工的CK12孔可见,因此区内地表所见为T34xj、T35xj两个岩性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对降 水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地势对气 温的影响
阳坡 气温高
阴坡 气温低
迎风坡 降水多
背风坡
气温随地势升高而降低
降水少 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0.6℃
本课结束 谢谢大家!
知识拓展: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
中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从我们的视角来看太阳是从偏南 方照射过来的。所以山的南面是向阳坡,山的北面是背 光坡,南坡的日照一定较北坡充足,所以山南谓阳、山 北谓阴;水的部分是由于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 向东流时会受地转偏向力倾向于往东南方向流动,南岸 较容易受到河水的侵蚀,形成南湿北干的情形,故称水 北为阳、水南为阴。
1.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A坡降水少 B. B坡降水多
C. C地气温高 D. D地气温高
2.某山麓海拔100米处的气温为20℃,山顶的气温为 2℃,则山顶的海拔是( D )
A. 1500米
B. 2200米
C. 3000米
D. 3100米
本节知识梳理
地形与气候
地势与气候
地形对气 温的影响
• 1、为什么北坡的植被稀疏,而南坡植被茂 盛?
• 2、为什么北坡阴冷,南坡相对温暖? • 3、云雾的多少与前两者有什么联系?
分析:南北坡自然环境差异大的原因
南坡为阳坡
↓
太阳辐射强
↙↘
气
植
温
物
更
茂
高
盛
↓
↓
植物蒸腾作用强,云雾多
北坡为阴坡Βιβλιοθήκη ↓太阳辐射弱↙
↘
气植
温物
更稀
低疏
↓
↓
植物蒸腾作用弱,云雾少
得出结论:山脉对太阳辐射有屏障作用,使得山地 阴坡和阳坡的温度、湿度状况产生很大差异,自然 景观也会明显不同。
那么你是否能根据地名判断某城市位于山或水的哪面呢?
衡阳位于衡山 (
)
汉阳位于汉江 (
)
华阴位于华山 (
)
江阴位于长江( ) 洛阳位于洛河( )
地理考察任务二:
• 第二组分为两小队分别从安第斯山脉的西侧 和东侧向上攀登,收集好植被、气温、湿度
等地理信息。
1.安第斯山脉西侧小队收集到的地理信息
• 1.西侧植被茂盛,多 高大乔木 • 2.空气湿度大(湿润) • 3.河流、湖泊众多 且水量大 4.越往高处气温越低
东侧为背风坡
↓ 降水少
↓ 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探究:四路登山小队在攀登的过程中都感觉气温下降明显,
观察下列两幅图,说说你的看法。
南岳冬季雾凇
安第斯山脉的山顶终年积雪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气温随着地势的增高而降低,导致
了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
任务四:达标检测
2.安第斯山脉东侧小队收集到的地理信息
• 1.东侧植被稀疏 • 2.空气湿度小(干旱) • 3.河流短小 4.越往高处气温越低
任务三:读图分析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差异?
西侧为迎风坡
↓ 降水多
↓ 气候湿润,植被茂盛
得出结论:山脉对低 层空气运动有阻挡作 用,迎风坡降水多, 背风坡降水少,使得 山脉两侧的自然环境 产生差异。
1、衡山南麓登山小队收集的地理信息
1.植被茂盛,多 松树、银杏等高 大乔木 2.南坡空气湿度 较大,多云雾。 3.南坡较温暖。 4.越往高处气温 越低
1、衡山北麓登山小队收集的地理信息
1.植物稀疏,多 矮小的灌木。 2.北坡空气湿度 小,云雾少。 3.北坡较阴冷。 4.越往高处气温 越低
思考下列问题
地形、地势与气候
课前热身:地理实地考察应该有哪些准备呢?
• 1.地图 2.望远境 3.相机 4.指南针 • 5. 登山服装、帐篷 6.食物和水 • 7.自用药品 等……
除了以上的物品,我们更要有一个强健的体 魄,必要的知识储备以及充足的信心。
地理考察任务一:
• 1.第一组分两小队分别从衡山的北麓和南麓 向上攀登,收集好植被、气温、湿度等地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