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分类题库 考点8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高三政治同步复习 专题十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哲学第二课)
三、重点导悟
4.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 • ①事物的普遍联系引起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 ②不能把任何运动、变化都看成是发展,只有前进的、 向上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 ③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 5.坚持实事求是 • ①实事求是是指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从中引出规律性,作为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 事。 • ②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要求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 也是党的科学态度、工作方法和优良传统,是我党思想 路线的核心。 • ③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3.知识点: • ①事物联系的普通性和客观性。 • ②把握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 • ③把握整体与部分联系的方法论意义。 • 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 ⑤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⑥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 ⑦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⑧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三、重点导悟
二、主要内容
1.概念:①联系 ②因果联系 ③运动 ④静止 ⑤发展 ⑥规律 ⑦实事求是 2.原理: • ①因果联系,必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 和被引起的关系。 • ②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 ③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 ④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 ⑤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二、主要内容
高三政治同步复习 专题十:联系地、 专题十: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哲学第二课) (哲学第二课)
高三政治《专题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教案 新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高三政治专题11联络地、开展地看问题教案新
分析点拨
【经济常识角度】
1.国家宏观调控。
国家决定对全国发电用煤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表达了国家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
2.油电价风格整的经济意义。
有利于理顺价格机制、保障场供应,有助于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目的的实现,缓解企业消费经营困难,是我国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重要一步。
3.财政的作用。
为缓解这次价风格整对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的影响,国家财政加大了补贴力度。
这表达了财政的作用。
【哲学常识角度】
1.一切从实际出发,详细问题详细分析。
自7月l日起,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进步分钱,对城乡居民用电和农业、化肥消费用电价格不作调整。
对、、受灾严重的县〔〕电价不调整。
这表达了一切从实际出发、详细问题详细分析的哲学道理。
2.事物是普遍联络的。
国际场原油价格上涨,导致炼油亏损加剧,部分炼油厂特别是地方炼油厂停产或者者半停产,严重影响成品油场供应。
排队加油现象已蔓延到全国很多地区。
同时,电煤价格的大幅上涨,也导致发电企业普遍亏损。
这些均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络的。
3.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络,有利于进步践活动的自觉性与预见性。
发电用煤价格实行临时价对发电用煤价格产生拉动作用。
表达了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络,有利千进步理论活动的自觉性与预见性。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要求我们为群众利益而奋斗。
为缓解这次价风格整对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的影响,国家财政加大了补贴力度。
这表达了为群众利益而奋斗。
高二政治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1
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孤立的、片面 的观点来看问题。
第 二 课 联 系 地 、 发 展 地 看 问 题
基 本
原理内容
原
理
二、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 原因和结果的含义、区别与联系,因果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方法论
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 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 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 动的自觉性,反对倒因为果、倒果为因。
第二课: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高考复习专题
含义: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
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联 系 1)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互相联 的 系的 普 遍 2)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性 3)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含义: 1)原因:2)结果:3)因果联系:
静止
含义
2)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 内基本不变 实质: 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含义: 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理解 旧事物 1)要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2)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1)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 2)人类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3)人的认识 也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 知之较多,由肤浅到深刻的发展过程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3)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含义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1)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联系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第 三 节 按 客 观 规 律 办 事 理解 2)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的联系 3)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 方法论: 按客观规律办事 1)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含义 原因 2)规律的客观性 含义
高二政治上册《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易错知识点
高二政治上册《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易错知识点
第二课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一、概念:联系、因果联系、原因、结果、整体、部分、系统、要素、运动、静止、发展、新事物、旧事物、规律、实事求是、解放思想、
二、问答题:1.如何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因果联系有什么特点?
3.简述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4.认识和把握因果联系有何方法论意义?
5.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怎样?
6.整体和部分与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怎样?
7.理解整体和部分的相互联系,系统和要素的相互联系对实践具有哪些指导意义?
8.联系具有哪些属性?根据这些属性我们怎样观察和分析问题?
9.简述联系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的基本形式都有哪些?
0.如何理解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1.简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2.为什么说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3.正确把握发展概念,必须要着重注意哪两个问题?如何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4.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什么?把握这一标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5.简述运动、变化、发展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6.怎样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7.用发展的观点,比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历史地位。
8.怎样理解哲学上讲的规律?
9.规律和规定、规则的关系怎样?
20.如何理解规律的客观性?
21.人们怎样认识和利用规律?
22.为什么要实事求是?
23.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六年高考题荟萃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六年高考题荟萃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六年高考题荟萃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六年高考题荟萃
5 c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六年高考题荟萃
10%,同期当地每年的解冻期提前了6题
5.黄河三角洲发展高效生态经济,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是A.体现了联系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B.体现联系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体现物质的客观性
D.人们根据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创造条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答案 D
6.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要立足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具体实际,把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
这符合下列观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②全面观点看问题③实事求是的原则④抓主要矛盾的工作方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7、(1=0 ”蕴含的哲理是()
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c
4(2018 北京丰台期末检测)世界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严重影响,同时也给我国经济带影响。
由于美国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林证。
高考政治全程检测十一: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高考政治全程检测十一: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学校班级姓名成绩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主人,人定胜天。
人们为了自己的眼前利益、局部利益,无节制地掠夺大自然,造成了生态的严重恶化,各种自然灾害日益频繁,大自然也给了人类以沉重报复。
这表明()A.人与自然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错误意识对自然界的发展也有决定作用D.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了自己意识的印记2.我国13 亿多人口,9亿在农村。
农业兴,百业兴;农业稳,全局稳。
我国这一基本国情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有()①整体和部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②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③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有决定作用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3.“党的农村基本政策来自农民的创造和党对农民伟大实践的高度总结,也必将在农民的创造和实践中不断向前推进。
我们要在稳定基本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推进农村改革;在深化改革中,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政策。
”这段讲话体现了()①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③坚持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一④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事物不断涌现,因此我们必须善于紧跟形势的发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我们的认识跟上时代的步伐。
据此回答4—5题。
4.从哲学上看,所谓“新事物”是指()A.新出现的力量强大的事物B.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C.发展速度快的事物D.比较成熟和完善的事物5.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①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②办事情必须从整体着眼,顾全大局③必须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了的情况④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人民日报》曾载文指出,人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将传统的天然放牧改为集中圈养,用电气化、电脑化手段控制禽兽生长环境的温度、湿度等。
高二政治联系地和发展地看问题
二课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教学目标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而且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引导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学会运用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具体要求教学重点(l)联系的普遍性。
(2)发展的实质。
(3)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教学难点(1)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关系。
(2)原因和结果的互相转化特别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3)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选择最优方案,以求实现最优目标。
(4)规律的概念。
课时安排本课可用8课时,其中第一节3课时,第二节3课时,第三节2课时。
第一课时复习提问(l)什么是物质?(2)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设计以上问题是为了从学过的第一课中引出新课,引导学生注意第一课与第二课的在联系。
)导入新课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也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世界本原问题的基本观点,即: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那么,这个物质世界的状态“怎么样”呢?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彼此孤立的,还是普遍联系的?是静止不动的,还是变化发展的?如果是变化发展的,那么这种变化发展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对于这些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我们这课书就是与同学们一起来了解唯物辩证法是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的。
第二课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板书)请同学们先读一下这一课的课标题、节标题、框标题,先从总体上了解一下本课的基内容。
(学生阅读后,教师用投影或小黑板出示本课的知识总体框架结构)知识总体框架结构:(辅助板书)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节第一框的内容——普遍联系的观点。
这一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也是辩证法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弄明白这个观点,对于理解和掌握辩证法的其他观点,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第一节坚持联系的观点(板书)一、事物是普通联系的(板书)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高一地理课上学过的知识,然后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农业区禁止捕杀青蛙?林业区禁止捕杀狐狸?"建议:教师可以参照《地理》书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自己制作的投影片或小黑板"庄稼--蝗虫--青蛙--蛇--鹰"之间的食物链,说明动植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一事物的变化必然对另一事物发生影响,某种动植物的兴衰往往会使其他动植物呈现出相应的兴衰变化。
高中政治-考点8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精品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8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1.(2010·全国I文综·T39)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来重视粮食生产。
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形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专业化集中生产格局。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突破了5亿吨。
我国粮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世界7% 的耕地,保证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
(6)解决粮食生产与社会发展问题需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加以说明。
【命题立意】本题以我国的农业现状为背景材料,体现了高考命题关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记忆理解能力以及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论证探究问题的能力。
【规范解答】本题以“三农”问题中的农业问题为载体设置试题,从哲学角度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标准答案】(6)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处于联系之中。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状况影响粮食生产与社会发展。
人的活动受自然规律的制约,无视人与自然界联系的客观性、条件性,对自然改造不当,也会影响粮食生产和社会发展。
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促进粮食生产与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
2.(2010·全国Ⅱ文综·T28)原产于美洲的巴西龟引入中国后,被不少人当成宠物饲养。
然而,研究发现,繁殖力和捕食能力都很强的巴西龟一旦进入野生环境,就会掠夺本土龟类的生存资源,使本土龟类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为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物种之一,呼吁人们警惕巴西龟的侵害。
这一警告的依据是()①尊重自然固有的客观联系,不能人为地干预生物的生存条件②认识生物间的制约关系,不要人为地改变自然界固有的生态平衡③认识环境的具体联系,尊重生物原有的生存条件和环境④保护本土生物的生存环境,应防备和消灭最危险的入侵物种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命题立意】本题以外来物种对本地物种的威胁为背景材料,考查联系的客观性,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高二政治-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最新
第二单元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最佳选择题[题例3] 热带雨林是地球表面生物种类最丰富、结构最复杂的植物群落, 现在因人们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遭受破坏, 其面积大大下降, 并造成气候异常, 大量生物物种绝灭或濒危。
为此, 许多有识之士强烈呼吁保护热带雨林。
这表明A.坚持两点论不能不讲重点论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具体的C.正确认识来自社会的实践D.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此题属“表明”类型的理解性选择题。
从题干可知, 由于人们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破坏了生态平衡而造成气侯异常, 大量生物物种濒临灭绝, 这种做法违背了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 故B项应选。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顺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人们为追求经济效益以破坏热带雨林为代价, 这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违背客观规律的, 故D项也应选。
有识之士强烈呼吁这种认识是从社会实践中获得的, 故C项也应选。
A项与题干不相符, 所以不应选。
该题的正确选项是B.C.D。
辨析题[题例2] 有人认为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如孟子幼时, 其母为有利于他的成长, 就曾三次搬家,择邻而居。
[破译思路]唯物辩证法认为,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就是事物,矛盾就是事物的发展和过程,它告诉我们要全面看问题,切忌片面性和绝对化。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为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有一定的道理。
但如果因此而得出结论,近朱者必然赤,近墨者必然黑,将朱与赤,墨与黑看成必然的因果联系,则是具有片面性和绝对化。
因为它片面强调外部因素,否认了内部因素,从而也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是根据,是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方向的因素;外因是条件,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外因必然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进朱者未必赤,进墨者未必黑,关键在内因。
[答案要点]这种看法注意到外部环境对个人成长有重要作用,但夸大了这种作用,并使之绝对化,从而否定了人们的能动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人教版全日制政治高二上考点复习:第2课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人教版全日制政治高二上考点复习:第2课联系地、发展地看
问题
①正面朝上的具体次数是必然的②投掷次数越多,正面和反面朝上的次数越接近
③偶然性支配着必然性,必然性是偶然性的表现形式④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规律的客观性
第一、规律的客观性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还指规律不能创造、不能被消灭集中表现为规律的不可抗拒性。
第二、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要实事求是
要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
下列成语和日常用语,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的是(B)
A.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B.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C.百折不挠,愈挫愈奋
D.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范文】高二政治上册《联系地、发展的看问题》知识点总结
高二政治上册《联系地、发展的看问题》知识点总结一、坚持联系的观点1、联系: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联系的普遍性:(1)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2)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3)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4、联系的多样性:(1)整体和部分的联系1)二者不可分割;2)二者相互影响;3)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1)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2)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2)因果联系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1)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2)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二、坚持发展的观点1、原理:(1)自然界是发展变化的;(2)人类社会是发展变化的;(3)人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
2、方法论:(1)把事物如实的看成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3)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3、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
)三、运动: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2、静止:(1)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2)事物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3)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4)绝对运动、相对静止。
四、按客观规律办事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的、固有的、必然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1)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3)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3、方法论: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考点8 联系地、进展地看问题(1)
(大纲版)2021届高考政治分类题库考点8 联系地、进展地看问题(2020年)1.(2020·全国I文综·T39)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从来重视粮食生产。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进展农业,形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专业化集中生产格局。
最近几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冲破了5亿吨。
我国粮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世界7% 的耕地,保证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
(6)解决粮食生产与社会进展问题需要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加以说明。
【命题立意】此题以我国的农业现状为背景材料,表现了高考命题关注农业农村农人问题的特点,要紧考查学生经历明白得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
【标准解答】此题以“三农”问题中的农业问题为载体设置试题,从哲学角度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标准答案】(6)人是自然的一部份,人与自然处于联系当中。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进展的前提和基础,其状况阻碍粮食生产与社会进展。
人的活动受自然规律的制约,无视人与自然界联系的客观性、条件性,对自然改造不妥,也会阻碍粮食生产和社会进展。
正确熟悉和处置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增进粮食生产与社会进展问题的解决。
2.(2020·全国Ⅱ文综·T28)原产于美洲的巴西龟引入中国后,被很多人当做宠物饲养。
但是,研究发觉,繁衍力和捕食能力都很强的巴西龟一旦进入野生环境,就会掠夺本土龟类的生存资源,使本土龟类的生存受到严峻要挟。
世界自然爱惜联盟将其列为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物种之一,呼吁人们警戒巴西龟的侵害。
这一警告的依据是()①尊重自然固有的客观联系,不能人为地干与生物的生存条件②熟悉生物间的制约关系,不要人为地改变自然界固有的生态平稳③熟悉环境的具体联系,尊重生物原有的生存条件和环境④爱惜本土生物的生存环境,应防范和消灭最危险的入侵物种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命题立意】此题之外来物种对本地物种的要挟为背景材料,考查联系的客观性,考查学生明白得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高二政治《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政治《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练习题一、单向选择: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求真务实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彼时的“真”不能代替此时的“真”,彼事的“实”不能代替此事的“实”。
这段话包含的哲理是A.真与假、虚与实是交织在一起的B.事物的静止是绝对的、有条件的C事物的运动变化有时是不可捉摸的D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2.2008年初,我国南方发生了50年一遇的冰冻灾害。
突如其来的冰灾使我国南方省份遭受了重大损失,究其原因,除了气候因素,更主要的是缺乏有效的冰灾预警机制。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人们认识能力是有限的B.把握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行动的自觉性C.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办事成功的基础D.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党的十七大标志着中国进入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回答3—6题。
3.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之所以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原因在于A.联系具有多样性B.人类可以建立新的联系C.联系具有客观性D.事物结构的变化是一种质变4.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下列对创新理解正确的是A.事物的变化是创新B.创新必须亲历实践C.创新就是改变一切D.创新实质是一种发展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这种观点主要看到了事物之间联系的A.多样性B.客观性C.条件性D.普遍性6.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这说明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③联系是客观的④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A.①②B.①②③C.①④D.②③④7.漫画《同工不同酬》所反映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必将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2018高考政治必备课后专项同步训练——《联系的、发展地看问题》
2018高考政治必备课后专项同步训练——《联系的、发展地看问题》2018高考政治必备课后专项同步训练——《联系的、发展地看问题》为方便大家了解更多教师相关的辅导资料、考生复习重点等相关内容,第二教育资源网小编特为大家准备了“ 2018高考政治必备课后专项同步训练——《联系的、发展地看问题》” ,希望能够对广大学员考取教师资格证有所帮助。
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我们第二教育资源网!相关推荐:2018高考政治必备课后专项同步训练——《唯物论、辩证法》2018高考政治必备课后专项同步训练——《联系的、发展地看问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2005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举行了记者招待会,他指出: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关口。
一方面,去年经济发展很快,效益明显提高,活力有所增强;另一方面,经济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快速发展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据此回答1—3题。
1.温家宝总理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分析,坚持了()A.发展的观点B.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C.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2.在概括今年和今后的工作时,温家宝总理引用了毛主席的诗:“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这首诗教育我们要()A.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搞好自己的学习和工作B.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勇于战胜困难C.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解决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D.用正确的思想意识指导自己的学习与工作3.同时,温家宝总理又引用了屈原的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总理的求索过程,也就是()A.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B.认识世界的过程C.认识和把握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并用于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D.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人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必须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据此回答4—5题。
4.对待事物的昨天()①要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即把对象放到总的历史过程中和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去考察和分析②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和标准去衡量事物的过去,更不能苛求于前人③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不应作过多的分析,因为它对今天不起多大作用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5.只有了解祖国的昨天,才能真正正确认识祖国的今天,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这是由()A.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过程决定的B.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决定的C.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成长决定的D.要把事物放在一定环境中去看决定的6.漫画《放生》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放生①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②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③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④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循环经济是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即“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一一产品一—消费——污染排放”所构成。
高中政治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复习 新人教版必修4
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 部分,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
任何部分离开了整体,它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⑵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
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 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可编辑ppt
9
方法论意义: ⑴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整体 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我们应该有全局观念和整体 观念。它要求人们从整体出发,在整体与部分的互 相联系、互相制约中,综合地考察对象,立足整体, 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整体的最优目 标。
⑵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在强 调局部要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必须十分重视局部的 作用,只有把局部搞好了,才能达到整体的功能大 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可编辑ppt
10
5、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
•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 在方式。
•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方法论
2、规律只能随着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 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规律是有条件的,不同事物以及事物在其发展的 不同阶段,其中的规律会发生变化。
可编辑ppt
15
4、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具 有抽象思维能力,可以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可以利用规律性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指导实践 活动,创造条件,做到趋利弊害。
可编辑ppt
18
小结: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辨证的(相互作用、相互制
约、相互影响)——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内部、事物之间、
整个世界。没有联系就没有世界)——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本
身 固有)——联系具有条件性(任何具体事物都是有条件的,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纲版)2015届高考政治分类题库考点8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2011年)1.(2011·四川文综·T27)《吕氏春秋·察今》记载: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
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以下选项,与荆人教训具有相同哲学寓意的是()
A.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
B.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C.九河盈溢,非一块所防;带甲百万,非一勇所抗
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思路点拨】本题以《吕氏春秋·察今》中的一段记载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同时要具备必要的哲学素养。
也就是说学生既要明白题干的哲学寓意,又要理解每一选项的哲学寓意,才能选出正确选项。
【精讲精析】选D。
通过阅读题干,我们已知荆人的做法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澭水是运动的(暴益),但荆人仍然按照静止的标记涉水,所以“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由此可见,题干的哲学寓意是从反面告诫人们,一定要坚持运动的观点,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规律。
A讲的是士兵应当冒死前进而不应怕死后退,与题意不符;B的哲学寓意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的意思是敌方力量过于强大,我军抵抗是徒劳的,与题干本意不符。
D的哲学寓意是要求我们坚持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在事物的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成就事业,符合题意。
2.(2011·重庆文综·T29)地震发生时,会同时产生纵波和横波,纵波破坏力较小但速度相对较快,横波破坏力较大但速度相对较慢。
根据这一特性,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数十秒对较远地区发出预警,为人们争取应对时间。
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对地震的成功预警,根源于地震活动的规律性
B.对事物因果联系的推测,提高了地震预警的预见性
C.地震预警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不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D.认识地震规律的程度,决定着地震预警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
【思路点拨】本题以人们对地震发生时产生的纵波与横波的研究比较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相关哲学道理的把握。
解答本题时应熟练掌握所学的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
做好本题,一是看选项是否正确,二是要弄清选项是否与题干相符合。
【精讲精析】选A。
题干中纵波与横波的不同特点揭示了地震活动的规律性,地震的成功预警就在于人们掌握了地震活动的规律性,因此A符合题意。
题干并没有体现提高了地震预警的预见性,B不符合题意。
地震预警应是一种主观性的认识活动,C片面。
客观决定主观,把握规律的程度,才决定着地震预警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D错误。
3.(2011·重庆文综·T30)画家通过对水、墨等物质材料的加工、组合,创作美术作品,表现个人内心世界。
这表明,美术作品的创作是()
①创造物质材料新的必然联系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②建立系统和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赋予作品以精神内涵
③建立物质材料之间的具体联系,以表现内心世界的主观联系
④依据物质材料的固有联系,建立作品与内心世界的具体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思路点拨】本题以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关键在于理解题干中“通过对水、墨等物质材料的加工、组合,创作美术作品”。
【精讲精析】选D。
物质材料新的必然联系是不能被人们创造的,①说法错误。
联系是客观的,内心世界的主观联系这一说法不正确,③不选。
画家通过对水、墨等物质材料的加工、组合,创作美术作品,表现个人内心世界,实际上就是建立系统和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赋予作品以精神内涵,同时是依据物质材料的固有联系,建立作品与内心世界的具体联系,故②④符合题意,应选。